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选择题专练卷--高三人教版历史必修1一轮复习.docx

上传人:ge****by 文档编号:28312850 上传时间:2022-07-27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47.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选择题专练卷--高三人教版历史必修1一轮复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选择题专练卷--高三人教版历史必修1一轮复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选择题专练卷--高三人教版历史必修1一轮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选择题专练卷--高三人教版历史必修1一轮复习.docx(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高中毕业生历史一轮复习选择题专练卷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有学者指出:“西周的分封并不只是周人殖民队伍分别占有一片东方的土地,而是人口的再编组,每一个封君受封的不仅是土地,更重要的是分领了不同的人群。新封的封国,因其与原居民的糅合,而成为地缘性的政治单位,遂逐渐演变为春秋的列国制度。”据此可知,该学者认为西周分封制()A具有突破政治结构的血缘纽带的趋势B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C具有导致西周灭亡的趋势D所封土地名义上归国王所有2学者指出:在判断西周墓葬主人身份时,有这样一个依据,不见乐器和兵器,而随葬品有数量较多的玉器的,墓主人大多数为女性。据此推知,学者的这种判断依据,反映出周代()A增强了周王

2、室对地方的控制B推动了血缘宗法关系的变革C强化了国家治理的礼乐观念D明确了尊卑等级和身份差异3据记载,西周在分封诸侯和新诸侯即位时,要举行盟誓活动,周天子每隔十二年还要举行一次大规模的盟誓活动。西周盟誓活动的目的是()A加强宗族内部的团结B实现对地方直接控制C扩大周朝的统治区域D强化诸侯的归从意识4据史书记载,公元前4世纪晚期,秦灭巴国,置郡,下设11个属县,保留巴族和其他大姓首领的部分权力,以“君长”“渠帅”的名义,让他们主管派遣公差、徭役等事务。这一举措()A为地方割据埋下了隐患B保留了传统的分封体制C体现了因地制宜的特点D为秦的统一奠定了基础5秦始皇设御史大夫,由左右亲信出任,负责起草诰

3、命文书,下达各官也多由御史大夫承转。有些政事皇帝不愿差使丞相,而是直接交与御史大夫办理。可见,秦始皇设立御史大夫的目的是A牵制丞相,加强君权B辅佐丞相,处理军政事务C掌控军权,统领全国D控制地方,便于中央集权6秦皇汉武对统一多民族和中央集权的建立巩固作出重大贡献。两者在巩固统一中央集权的经济政策中相同的是()A编户齐民,迁徙豪强B币制改革C削弱相权,强化监察D盐铁官营7秦汉时期设立了朝议制度,凡遇军国大事,皇帝往往“下其议”于群臣,议定的结果,通常由宰相领衔上奏,最后必须经皇帝裁决,方能施行。这一制度()A表明皇权受到了制约B有利于合理决策C缓解了皇权相权矛盾D降低了行政效率8汉武帝时期,中朝

4、官员的品级,通常比较低下。汉书严助传记载:汉武帝提拔严助为中大夫,“上令助等与大臣辩论,中外相应以义理之文,大臣数诎”。由此可知,汉武帝在政治上A以小御大,以内御外B集体决策,集思广益C加强监督,防止腐败D内重外轻,加强皇权9唐初皇帝经常让低品级官吏参加政事堂会议,这些官员往往要加“参知政事、同三品”等衔,高宗以后,尚书省的左右仆射也加“同三品”衔参加政事堂会议。这反映出唐代()A宰相制度逐渐被废除B科举制得到较快发展C专制集权进一步加强D尚书省淡出决策体系10唐朝,皇帝经常让品级较低的官吏参加政事堂会议,这些官员往往要加“参知政事、同三品”等衔;唐高宗以后,尚书省左右仆射也加“同三品”衔来参

5、加政事堂会议。这表明唐代()A科举制得到较快发展B宰相制度逐渐被废除C尚书省退出宰相班子D专制皇权进一步加强11宋太宗曾表示:“国家若无外忧,必有内患。外忧不过边事,皆可预防。惟奸邪无状,若为内患,深可惧也。帝王用心,常须谨此。”宋太宗有此“用心”主要是因为()A唐中叶至五代政局的启示B宋太宗夺取帝位的方式C安史之乱的经验教训D辽与西夏严重威胁北宋统治12从如下对比表中,得出的信息是()年代收入/贯支出/贯真宗天禧五年(1021)15085万余12677万余仁宗皇祐元年(1049)12625万余“所出无余”英宗治平二年(1065)11613万余13186万余A北宋时财政人不敷出,导致积贫B“三

6、冗”、“两积”引起社会危机C养兵、养官巨额费用是国库空虚的主要原因D对辽和西夏战争耗费及高额赔款是财政危机因素之一13明初,内阁仅是皇帝的顾问助手而已。明中期后,内渐尊,但始终“不得专制诺司”、即使是明后期,内阁权力与室相儿乎完全相同、但也要受到底官的牵制。这说明明朝内阁()A统治效能的不断提高B始终是维护皇权专制的工具C使宦官权力逐渐扩大D具有了制度化的参与决策权14雍正时期、军机大臣主要是随侍皇帝议政。乾隆九年、帝命军机大臣讷亲视察各省营伍,乾隆十三年、又以其查勘山东灾情。此后、军机处还承担起了审讯犯罪重臣、审查内阁、翰林院所撰部分诏旨等任务。这说明军机处()A迎合了强化皇权的需要B逐渐成

7、为法定机构C政务决策权限得到扩大D全面取代内阁职权15清朝采用密折制度,密奏内容涉及广泛,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从决策程序上保证了皇帝对重大事务的独断地位,也从信息控制上防止了臣僚结党与皇权抗衡。由此可知密折制度()A削弱了宰相的权力B杜绝了官员贪污腐败C取代了军机处职能D强化了君主专制统治16清会典将军机处称为“办理军机处”,无公署,办公的地方不称衙署,仅称“值房”。军机大臣的值房称为“军机堂”,开始仅有板屋几间,后来才改建瓦屋,军机章京的值房,最初有屋一间半,后来才有屋五间。这些情况()A彰显了清政府的简朴作风B反映了军机处的临时性质C体现了皇权对中枢的管控D源于中央机构之间的矛

8、盾试卷第3页,共3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2023届高中毕业生历史一轮复习选择题专练卷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答案详解:1A【解析】根据材料“新封的封国,因其与原居民的糅合,而成为地缘性的政治单位,遂逐渐演变为春秋的列国制度”可知体现了分封制的发展突破了政治结构的血缘纽带的趋势,A项正确;材料主旨强调分封制突破血缘纽带,并不是强调稳定秩序,排除B项;分封制并没有导致西周灭亡,排除C项;土地制度与材料主旨不符合,排除D项。故选A项。2D【详解】根据材料可知,西周借助礼乐制度规范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行为,其中就包括丧葬礼仪,不同身份等级的人使用不同的丧葬用品,D项正确;材料反映

9、出周代明确了尊卑等级和身份差异,AB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AB项;该材料强调的是礼乐制度体现的身份等级差异,而不是礼乐制度应用于国家管理,排除C项。故选D项。3D【详解】根据材料可知,不仅新诸侯即位时盟誓,而且周天子每隔十二年还要举行一次大规模的盟誓活动,周天子通过经常性的盟誓活动让诸侯宣誓效忠,目的是增强诸侯的责任意识,强化诸侯的认同和归从意识,D项正确;异姓诸侯不属于宗族内部,排除A项;西周的分封制没有实现对地方直接控制,排除B项;盟誓活动并不能扩大周王朝的统治区域,排除C项。故选D项。4C【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可知,秦国设立郡县统治巴渝地区,同时又考虑到笼络巴族和其他大姓首领,保留其部分权

10、力,体现因俗而治的理念,有利于稳定新征服地区的统治,C项正确;秦在巴渝地区推行的郡县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排除A、B两项;这一举措的影响主要是在巴地区,和秦的统一之间没有直接关系,排除D项。故选C项。5A【详解】秦始皇把“不愿差使丞相”的政事交给亲信即御史大夫办理,反映出其设立御史大夫的目的在于,牵制丞相,加强君权,A项正确;辅佐丞相,处理军政事务是御史大夫的职责而非秦始皇设立御史大夫的目的,排除B项;秦代掌控军权的是太尉,不是御史大夫,排除C项;控制地方,便于中央集权与御史大夫作为副丞相的作用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6B【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和汉武帝时期都实行币制改革,秦

11、始皇一统六国,统一币制,汉武帝改革币制,将铸币权收归中央,都有利于巩固统一中央集权,B项正确;题意强调的是巩固统一中央集权的经济政策,A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C项;汉武帝时期实行盐铁官营,秦始皇时期并没有实行,排除D项。故选B项。7B【详解】根据“下其议于群臣,议定的结果,通常由宰相领衔上奏,最后必须经皇帝裁决,方能施行。”可得出朝议可以集各方的意见,有利于决策更加合理,B项正确;最后由皇帝裁决,说明皇权没有受到制约,排除A项;矛盾并没有因此得到缓和,还有可能在朝议过程中激化矛盾,排除C项;这样并不会降低效率,排除D项。故选B项。8A【详解】汉武帝时期,严助为代表的、品级较低的皇帝亲信出任中朝

12、官员,“与(丞相等)大臣辩论”“大臣数诎”,中朝制衡外朝,体现的是以小御大,以内御外,A项正确;集体决策,集思广益并非材料主旨,排除B项;加强监督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排除C项;内重外轻指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即中央集权,与汉武帝利用中朝加强皇权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9C【详解】从材料可得出,唐朝三省六部制之下,更多的低品级的官员参与政事堂的决策,这些人都相当于宰相,反映出相权的进一步削弱和皇权的加强,C项正确;宰相制度没有废除,排除A项;材料与科举无关,排除B项;尚书省仍然是三省之一,并没有淡出决策体系,排除D项。故选C项。10D【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唐朝皇帝让品级较低的官吏、“尚书省左右仆射

13、”等参加政事堂会议,执行相职。其主要目的是进一步分散宰相的权力,从而加强皇帝权力,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科举制,排除A项;明朝宰相制度被废除,排除B项;唐代实行三省六部制,尚书省没有退出宰相班子,排除C项。故选D项。11A【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材料反映出了宋太宗对国家内忧的重视,认为内忧远大于外患。结合所学可知,北宋初期,统治者深刻吸取了唐朝中后期以来,藩镇割据导致政局动荡的历史教训,进而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集权,A项正确;宋太宗担忧的是地方威胁中央的情况,而非帝位问题,排除B项;安史之乱只是宋太宗吸取的历史教训之一,唐末的藩镇割据和五代十国的动荡更是宋太宗吸取的教训,排除C项;辽与西夏的威

14、胁对宋太宗来说是“外患”,而非“内忧”,排除D项。故选A项。12A【详解】通过观察表格数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1世纪中期,北宋政府的财政开支逐渐超过其财政收入,说明北宋时财政人不敷出,导致积贫,A项正确;材料并未体现北宋政府冗官、冗兵和积弱现象,排除B项;材料不足以说明养兵、养官巨额费用是国库空虚的主要原因,排除C项;对辽和西夏战争耗费及高额赔款等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D项。故选A项。13B【详解】根据材料“明初,内阁仅是皇帝的顾问助手而已。明中期后,内渐尊,但始终不得专制诺司、即使是明后期,内阁权力与室相儿乎完全相同、但也要受到底官的牵制”及所学知识可得,在明朝的各个时期内阁权力都会受到限

15、制,始终是维护皇权专制的工具,B项正确;材料未体现统治效能的不断提高,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材料未强调宦官权力,排除C项;材料未强调内阁参与决策过程中逐渐制度化,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B项。14A【详解】根据材料“雍正时期、军机大臣主要是随侍皇帝议政。乾隆九年、帝命军机大臣讷亲视察各省营伍,乾隆十三年、又以其查勘山东灾情。此后、军机处还承担起了审讯犯罪重臣、审查内阁、翰林院所撰部分诏旨等任务”及所学知识可得,军机处的这些职责体现出服务皇权的需要,A项正确;“成为法定机构”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军机处没有政务决策权,排除C项;“全面”说法过于绝对,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A项。15D【详解

16、】据材料“清朝采用密折制度,从决策程序上保证了皇帝对重大事务的独断地位,也从信息控制上防止了臣僚结党与皇权抗衡”可知,密折制度不仅保证了皇帝对重大事务的独断地位,而且加强了对地方官员的控制,是君主专制强化的表现,D项正确;据所学可知,明朝已废宰相,排除A项;B项“杜绝”过于绝对,排除B项;密折制度是皇帝与官员联系的单行线,军机处的职能是辅佐皇帝的政务机构,二者不是一回事,排除C项。故选D项。16B【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军机处最初没有固定的办理公务的地点,布置也很简单,这与其临时性的特点一致,B项正确;材料与清政府的作风无关,且该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军机处的办公设施等硬件设备不能反映皇权管控的强弱,排除C项;材料与中央机构间的对抗和矛盾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答案第6页,共3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