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乘加乘减》优秀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乘加乘减》优秀教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乘加乘减优秀教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乘加乘减优秀教案乘加乘减小学二年级优秀教案(一)、课标分析:要求学生熟练掌握乘法口诀的基础上,会解决乘加乘减的问题(二)、教材分析乘加乘减是小学二年级第四章的内容,它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是今后学习表内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学生在学习乘法的意义后,学习乘法口诀的延续。让学生建立乘加、乘减的模型,掌握乘加、乘减问题的基本结构和数量关系,明确乘加、乘减试题的算理及计算方法。通过观察思考发现规律,掌握相邻两句口诀之间的联系。(三)、学生分析学生在学习了乘法的意义后,对乘法有了一定的认识。一说乘法,学生会不由得想到几个相同的加数相加。在这节课
2、里,既要让孩子明确,通过苹果图,列出乘加乘减的算式,有一定的难度。学生结合图,能理解先算乘法。关键的是如何理解相邻两句口诀之间的联系,也可以用乘加乘减的式题体现,学生理解有一定的难度,更需要多媒体的帮助理解。(四)、教学目标 1.学会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2.能够正确地进行乘加乘减的运算。3.学会用含有乘加乘减的算式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4、教学重点:理解乘加、乘减先算乘法的道理。5、教学难点:如何列出乘加、乘减算式(五)教学策略、教法:从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认识规律出发,为了更好的突出本课的的教学重和难点,我采用了一下教学方法。1、利用苹果主题图,让学生通过图片横看竖看,理解几个几加减几,从
3、而引出新知,并解决。2、让学生观察比较,与以往学习内容不同之处,从而加深对乘加乘减的理解,并且明确计算过程。 3、运用迁移,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利用旧知学习新知的能力。学法: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学会观察、比较,让学生主动探索。主动交流、主动提问。(六)、教学用具:课件、题卡、教学过程一、复习出示题卡22 = 34 = 44 =32 = 33 = 24 =3 + 3 + 3 =2 + 2 + 2 + 2 =让学生选择一道题目说说表示什么意义。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教师谈话:同学们公园去过吗?(课件出示游乐园图。)公园里蕴含着许多的数学知识呢,这节课我们一同去公园中寻找需要我们解决的问题。(出示
4、4 匹小木马,每匹小木马上有 3 人。)教师:仔细观察,你从这幅图中获得了那些数学信息,能够提出什么问题?应该 怎样解决呢?学生列式:加法算式:3+3+3+3=12(个)乘法算式:34=12(个)加数相同我们可以直接用乘法计算。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1、教学例 5(1)过渡:仔细观察有什么变化,看谁的小眼睛最亮,(走了一个人)现在一共有多少人?能直接列乘法算式计算吗?请同学们讨论怎样解决这个问题。(2)汇报交流。方法 1:根据每匹小木马上的人数,用连加计算列式:3+3+3+2=11(个)。方法 2:前面 3 匹的人数一样,可以列乘法算式,加上另外 2 个人。列式:33+2=11(个) 方法 3
5、:假设每匹小木马上的人数是 3 人,那就是 4 个 3,我们在假设时多加了一个人。因此,算完后要把这个人拿走。列式:34-111(个)(3)引导观察算式。教师指出:像 33+2,34-1 这样的算式有乘又有加减的,我们把它们称为乘加、乘减。这两个算式怎么算呢?思考:在 33+2 中,在 33 下面画一横线求的是什么?为什么还要加 2?在 34-1 中,在 34 下面画一横线求的是什么?为什么还要减 1?小组讨论回答教师小结:乘加乘减的算式都是先算乘法,然后再算加减法。2、教师出示教材第 58 页做一做第 1 题看图列算式。并让学生说说算式中每部分表示的含义是什么。 四、巩固练习深化理解。1计算
6、练习(1)教材第 58 页“做一做”第 2 题学生独立练习,汇报交流时,重点交流“55+5=30”,让学生说说它的意义,还可以写成哪道乘法算式?(2)教材第 59 页练习十二第 1 题学生独立计算后,交流思考:每一组上下两道算式的意义分别表示什么?为什么算式不同,得数却相同?2解决问题(1)教材第 58 页“做一做第 1 题。鼓励学生用乘加、乘减两种方法解决问题。教材第 59 页练习十二第 4 题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观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3拓展练习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第 59 页练习十二第 5 题。五、课堂小结1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2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六、板书设计
7、乘加乘减(一共做了多少人?)3+3+3+2 33+211(个)3+3+3+3-1 43111(个)运算顺序:先算乘法后算加减法。四、巩固练习深化理解。1计算练习(1)教材第 58 页“做一做”第 2 题学生独立练习,汇报交流时,重点交流“55+5=30”,让学生说说它的意义,还可以写成哪道乘法算式?(2)教材第 59 页练习十二第 1 题学生独立计算后,交流思考:每一组上下两道算式的意义分别表示什么?为什么算式不同,得数却相同?2解决问题(1)教材第 58 页“做一做第 1 题。鼓励学生用乘加、乘减两种方法解决问题。教材第 59 页练习十二第 4 题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观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8、问题。 3拓展练习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第 59 页练习十二第 5 题。五、课堂小结1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2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六、板书设计乘加乘减(一共做了多少人?)3+3+3+2 33+211(个)3+3+3+3-1 43111(个)运算顺序:先算乘法后算加减法。四、巩固练习深化理解。1计算练习(1)教材第 58 页“做一做”第 2 题学生独立练习,汇报交流时,重点交流“55+5=30”,让学生说说它的意义,还可以写成哪道乘法算式?(2)教材第 59 页练习十二第 1 题学生独立计算后,交流思考:每一组上下两道算式的意义分别表示什么?为什么算式不同,得数却相同?2解决问题(
9、1)教材第 58 页“做一做第 1 题。鼓励学生用乘加、乘减两种方法解决问题。教材第 59 页练习十二第 4 题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观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3拓展练习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第 59 页练习十二第 5 题。五、课堂小结1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2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六、板书设计乘加乘减(一共做了多少人?)3+3+3+2 33+211(个)3+3+3+3-1 43111(个)运算顺序:先算乘法后算加减法。四、巩固练习深化理解。1计算练习(1)教材第 58 页“做一做”第 2 题学生独立练习,汇报交流时,重点交流“55+5=30”,让学生说说它的意义,还可以写成哪道乘法算式?(2)教材第 59 页练习十二第 1 题学生独立计算后,交流思考:每一组上下两道算式的意义分别表示什么?为什么算式不同,得数却相同?2解决问题(1)教材第 58 页“做一做第 1 题。鼓励学生用乘加、乘减两种方法解决问题。教材第 59 页练习十二第 4 题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观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3拓展练习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第 59 页练习十二第 5 题。五、课堂小结1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2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六、板书设计乘加乘减(一共做了多少人?)3+3+3+2 33+211(个)3+3+3+3-1 43111(个)运算顺序:先算乘法后算加减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