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初中地理教案汇总十篇.docx

上传人:知****量 文档编号:28292781 上传时间:2022-07-27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44.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初中地理教案汇总十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关于初中地理教案汇总十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初中地理教案汇总十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初中地理教案汇总十篇.docx(2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关于初中地理教案汇总十篇关于初中地理教案汇总十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初中地理教案10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初中地理教案篇1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大致了解我国农业结构。 2、使学生初步了解我国农业发展的成就、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 3、培养学生利用图片资料分析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建设祖国、建设家乡的情感。 【课时安排】1课时 【授课类型】新授 【教学重点】科技兴农 【教学难点】调整农业结构,走农业产业化之路 【教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通过前

2、面两节的学习,我们已经基本了解了我国农业生产各部门目前的状况。这节课,我们把我国农业的整体情况作一个总结。要讲发展,首先要知道基础,要了解我国的农业是在一个什么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在新中国成立以前,我国的农业很落后,广大农民辛辛苦苦劳动一年,仍然是吃不饱,穿不暖。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农业得到了巨大发展,特别是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更是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提问)谁能说说我国农业在新中国成立以来都取得了哪些方面的成就? 启发学生讨论我国农业方面的成就。 (讲述)首先要逐步的吃饱穿暖,那就要大力地提高主要农产品的产量。 (课件展示)1999年我国农业主要产品产量居世界的位次表、中国粮食

3、总产量的增长、中国农林牧渔业产值的增长图 随着人们的吃饱穿暖,人们还要吃好穿好,这就要不断地丰富农作物的品种。 (提问)请大家说一说你知道的农产品,以及农产品的种类在冬季和夏季有什么不同?能大概说一说为什么吗? (讨论)我们都知道,新中国成立以来,耕地的数量几乎没有增加,而人口增加的很快,农业生产不仅基本解决了广大农民的温饱问题,而且正在向小康水平迈进,一些经济发达的农村已达到富裕水平,这是怎么回事? (回答):农业生产条件大大改善。 综上所述,我国以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并且已基本摆脱了贫困,这不能不说是举世公认的奇迹。 (课件展示)请学生欣赏农业机械化的录像,加深对中国农

4、业巨大成就的印象。 (讲述)我国农业在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农业生产开始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也就是说,还没有实现现代化;这有许多的因素影响,其中最关键的是:农业生产离不开土地资源,而我国的土地资源已十分有限,而且,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城镇发展,工矿业、交通、水利等各项事业都还要继续占用一部分农业用地。因此,今后我国的农业用地不仅不能增加,还可能减少。 (课件展示)图片:中国人均耕地和人均粮食产量的增长。 指导学生分析:我国农业想通过扩大耕地面积来发展,是不可能的。 (提问)我国农业今后应如何发展? 请同学们发表自己的意见。 谁愿意为政府出谋划策? 引导学生讨论,启发学生得

5、出:积极调整农业结构。 (讲述)什么叫做农业结构呢?我们把不同部门在农业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关系叫做农业结构。 (课件展示)我国农业产值构成图。 图中所示,我国农业各部门中,种植业占主导地位,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的,畜牧业只占27,这与世界发达国家农业以畜牧业为主的状况差异很大。再看林业和渔业(让学生读出所占的比例),它们所占的比例太小了。而林业和渔业与我们生活的关系非常密切, 许多畜、林、水产品的营养价值很高,作为商品的经济价值也很高,这可以使从事这方面生产的农民脱贫致富,促进我国农业的发展。 (讲述)请大家阅读教材中的“广西宜州市杨家屯农民调整农业结构见成效”。 (讲述)从我国农业产值构成图

6、中可以看出,林业和渔业所占比例太小,显然是不合理的,这个问题如何解决呢?(因地制宜,全面发展农业) (提问)大家想的办法很好,但如何保证既能提高种植业单位面积产量,又能因地制宜全面发展农业?请学生思考回答(科技兴农)。 (提问)科学技术的发展,对农业会产生哪些深刻的影响呢? (课件展示)农业机械化、喷灌、农业机器人、大棚种植等的图片及录像 请学生阅读“袁隆平与杂交水稻”的阅读材料 (讲述)科技兴农的结果,加快了我国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讲述)农业现代化,不只是农业机械化。农业机械化只是农业现代化的一个方面,农业现代化是指从育种到农产品推向市场,从生产到组织、管理的全面现代化。到现在为止,我国农

7、村的大部分地区,仍在采用以手工作业为主的传统农业生产方式,离农业的现代化还相去甚远。 (提问)请同学们想一想,当地农业生产使用了哪些农具?其中有哪些是现代农业机械?(除了农具外,其他如育秧、灌溉方式、管理方法等都可以讨论)。 (讲述)所以,要进一步发展我国农业,就必须加快各地农业现代化的进程,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 (讲述)目前,我国农村的大部分地区仍采用个体分散的经营模式,不能够适应农业生产专业化、规模化、市场化的发展趋势,成为制约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提问)阅读教材中的材料“龙头企业带动农民增收”,你能得出什么结论?(我国要把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好了,我们

8、下面小结一下,我国农业发展在哪些方面有较大的潜力? 请学生小结。 (提问)同学们,我们想出这么多办法,按着这些办法发展,今后我国农业会怎么样呢? 请学生畅想。 (讲述)在耕地有可能减少、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等诸多不利因素影响下,我国抓紧了粮食生产,以保证人民最基本的粮食需要,同时积极开展多种经营,以满足人民多方面的需求,各种农产品要力争高产、优质、高效,以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 这个过程中,农业逐步现代化了,农村会有许多的劳动力富余出来,这怎么办呢?我们也想想办法吧。 请学生回答,之后教师概括。 (讲述)目前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超过1.5亿人。现在他们主要有两个出路:涌向城市,成为流动人口;这会产生许

9、多问题。再者,近年来,我国农村乡镇企业的飞速发展以及农村社会化服务的兴起,使农村大量的剩余劳动力有可能转移到乡镇企业和服务行业。这样,使农村剩余劳动力找到就业出路,也使农村的工业、商业、交通、建筑、文化教育事业得到发展,一些经济发达地区的农村已同附近城市没有什么区别,生活条件甚至比附近城市居民还好。 (阅读)请学生阅读教材最后的选学部分内容。 (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我国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农业发展的成就、存在问题和开发的潜力所在,明确了今后的发展方向,希望同学们努力学习科学知识,将来为我国农业现代化贡献力量。 下面,我们在我国农村现代化蓬勃发展当中结束这节课。 (课件展示)请学生欣赏图

10、华西村的图片,同时教师讲解华西村的发展。 【板书设计】 第三节农业的发展 一、农业发展成就 二、积极调整农业结构 1.农业结构的概念 2.因地制宜,全面发展农业 三、科技兴农 四、走农业产业化之路 五、农业发展前景 教后记: 本节课是对我国农业发展的总结,并概括了我国农业发展的方向,课堂传授中较好把握了这一关键点,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都做了较好的处理,整个设计体现了以下特点:(1)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分析透彻。(2)教法得当,灵活多样。教案根据本节教材特点,采用启发、复习、归纳、延伸等多种方法,自始至终以教师启发贯穿全过程,引导学生动脑、动口,主动参与教学。(2)将多媒体有机地溶于课堂教学,

11、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 初中地理教案篇2 教材分析 1.本节要求掌握降水的季节变化规律以及地区分布规律。降水的的测定、变化及分布,是天气预报的两大主要指标之一,也是研究气候的两大要素之一。本节内容承上启下,上一节探究气温和气温的分布,本节通过探究降水和降水的分布,最后归纳出气候的主要影响因素。 2.降水与人们的生活、生产有密切的联系,降水量的多少直接影响交通是否顺畅,影响农作物的生长。 学情分析 本节课规律多、知识容量大,对七年级学生来说,难度较大。但是该节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密切,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联系身边的地理事物或现象,激活书本知识,让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

12、认识;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具,让学生身临其境,感悟所学知识。 学生认知障碍点:影响降水量多少的因素。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降水的概念及降水的主要形式。能举例说出降水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掌握世界降水的地区分布规律。 过程与方法: 独立思考,小组合作,探究世界降水的地区分布规律。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激情参与,了解降水,了解人类的生存条件,了解自然环境对人类生活生产的影响。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降水的多少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降水的季节变化。 全球降水的地区分布规律。 难点:绘制降水柱状图,总结各地降水的变化规律。 阅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找出全球降水的分布规律。 教学

13、过程 初中地理教案篇3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东南亚的范围及包括的国家,掌握东南亚的地理位置及其重要性,掌握东南亚地形、气候的一般特点,及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在地形、气候方面的差异。 2通过指导学生使用地图,分析东南亚的重要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特点,提高学生的读图和分析图的能力并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和综合问题的能力。 3通过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间关系的分析,了解地理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教学重点 东南亚重要的地理位置,东南亚的地形、气候特点。 教学用具 东西半球图、东南亚地形图、热带雨林气候的天气示意图。 教学方法 讲述法与谈话法相结合。 教学提纲 第一节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一、范围、地理

14、位置及国家 1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 2联系两大洲、沟通两大洋的“十字路口” 3位于南纬10至北纬25之间 二、自然条件 1地形:中南半岛山河相间,纵列分布:马来群岛多火山、地震。 2气候:热带雨林气候热带季风气候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我们在学习东亚区域地理时,是从哪几个方面认识东亚的?(范围、地理位置、居民及自然条件和经济特点。) 引入新课我们今天学习东南亚的区域地理,仍然是从这几个方面分析,找出它与东亚的差异,/Article/Index.html总结出东南亚区域地理特征。 学习新教材 一、范围、地理位置及国家(板书) 读图读东西半球图,教师指图明确范围,在图中找出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教师做简单

15、介绍。 提问从图上看东南亚位于哪两个大陆和哪两个大洋之间?(从海陆位置看,东南亚在亚洲东南部,濒临太平洋和印度洋,正处于亚洲和大洋洲,印度洋和太平洋的“十字路口”,从古至今一直是海上交通要道,马来半岛南面的马六甲海峡,是通过这个路口的咽喉,交通位置十分重要。) 1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 2联系两大洲、沟通二大洋的“十字路口” 读图读“马六甲海峡的航线”图。教师介绍马六甲海峡。 提问日本把马六甲海峡为“海上生命线”,这是为什么?提示学生可参看“日本主要工业原料来源示意图”回答。(日本的工业原料依赖于进口,需从亚洲、非洲等地进口石油、铁矿石等,而马六甲海峡是它必经之地。日本向亚洲、非洲等地大量出口工业

16、产品,同样需经马六甲海峡,它直接关系到日本经济的发展。) 读图读东南亚政区图引导学生思考,东南亚地区和东亚地区所占纬度有什么不同?哪些国家位于赤道两旁?(东亚大部分在北回归线以北,东南亚则位于南纬10至北纬25之间,绝大部分在北回归线以南。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新加坡等国位于赤道两侧。)指导学生从图上找出东南亚包括的国家和地区,参看课本附表,东南亚国家概况,做/Article/Index.html总结归纳。 3位于南纬10至北纬25之间 东南亚的这种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对其自然环境有什么影响呢? 二、自然条件(板书) 1地形 读图读东南亚地形图指导学生一边看图,一边思考并回答下面的问题:总的看地

17、形有什么特点?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有什么区别?(学生回答略)教师指图介绍主要地形的分布。 教师归纳总的看东南亚地形以山地为主,平原和三角洲多在大河的下游及沿海。从中南半岛看,(教师边讲边绘中南半岛山河示意图,要求学生从图上找出主要山脉及河流名称)与我国西南部山水相连,呈南北向延伸,形成山河相间,纵列分布的形势。 提问这种山河大势给当地居民生产活动带来什么影响呢?(上游流经山区,地势险峻,水流湍急,蕴藏着丰富的水力资源,为工农业生产提供动力。下游水流缓慢,两岸形成冲积平原,土质肥沃,灌溉便利,为农业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提问在图上找出中南半岛上五个国家的首都,它们所在位置有什么共同点?为什么?(都

18、在河流沿岸。这一带为冲积平原,自然条件优越,土壤肥沃,灌溉便利,农业发达,人口稠密。) 做一做填写课本第114页表格。 中南半岛山河相间,纵列分布(板书) 提问指导学生读东南亚地形图后问马来群岛与中南半岛相比较,地形有什么区别?(同样多山,但大河很少,一般河流短小,平原少,地形崎岖,而且多火山。如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火山最多的国家,有“火山国”之称。) 看景观图指导学生看课本“坦博腊火山大爆发”图。 读一读指定学生朗读课本第115页的“读一读”。 提问为什么马来群岛多火山?提示学生参看六大板块示意图和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分布示意图,并注意与日本比较。 教师归纳马来群岛与日本群岛一样,也是位于板块与板

19、块的交界处,地壳不稳定。所不同的是,马来群岛处于印度洋、太平洋两大板块和亚欧板块交界处。 提问火山爆发会给当地带来什么影响?(一方面会带来巨大的灾难,另一方面火山喷出的火山灰富多种元素,也会使当地的土壤肥沃。) 马来群岛多火山、地震(板书) 总的看东南亚的多山地形与其所在位置是分不开的。它不仅影响了东南亚的地形,也影响了东南亚的气候,我们来分析一下本区气候特征。 提问东南亚属于哪个气候带?提示学生参看“世界气候的地区差异”图。(属热带多雨地带。) 提问这里的气候有什么特点?指导学生看世界年平均气温图和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图(这里年均温可达20以上,年降水量大部分在20xx毫米以上。因此是终年高温

20、多雨的气候。) 教师讲述但由于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所在位置不同,它们之间的气候也存在差异,尤其在降水上,可以分为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 2气候 热带雨林气候(板书) 读图指图,明确热带雨林气候的分布地区马来半岛南部和马来群岛的大部分。 提问这一带纬度位置特点是什么?(赤道附近。) 提问这一带每天的天气变化过程怎样?指导学生读热带雨林气候的天气示意图,请一学生按图分析一天的天气变化情况。(日出以后,气温逐渐升高,地面上的空气受热上升,天空云量逐渐增多;午后两三点钟,天空浓云密布,雷电交加,降下大量雨水;到傍晚云量减少,天气转晴。) 提问这里为什么会经常产生这样的天气变化叱?提示学生可参考“降

21、水的分布和变化”一节的内容。(马来群岛位于赤道附近,全年气温高,气压低,同时四周为广阔的海洋,水汽来源充足。日出后,地面空气受热上升,上升过程中温度不断下降,空气中的水汽容易达到饱和而凝结成水滴,产生对流雨。)讲课过程中,绘制上升气流降水示意图。 正是由于这里有充足的热量和降水,所以可以生长终年常绿茂盛的森林,我们叫这种植物类型为热带雨林。并且这里的农作物全年可以播种,都能收获。 热带季风气候(板书) 读图指图,明确热带季风的分布地区中南半岛和菲律宾群岛北部。 提问什么是季风气候?中南半岛的风向有什么变化?指导学生参看“亚洲东部一、七月的气压和风向”图。(季风气候是指在一年之内,随季节不同,风

22、向有规律的变。这里一月为东北风,七月为西南风。) 教师讲授中南半岛和菲律宾群岛北部,每年11月到第二年5月吹东北风,是来自亚欧内陆的风,所以较干燥,降水少,形成旱季。6月到10月吹西南风,它来自湿热的印度洋,所以降水很多,形成雨季。 提问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最大的区别是什么?(热带雨林气候,全年多雨,而热带季风气候有旱季和雨季之分。) 教师补充由于热带季风气候一年有雨季、旱季之分,所以这里的农作物多在雨季播种,在旱季收获。 复习巩固按照板书,引导学生回忆本课所学的重点知识。 布置作业填写课本第116页做一做中表格;阅读第116页“读一读”。 初中地理教案篇4 【教学重点】 1.我国南北方

23、耕作制度的差异和农作物的分布规律。 2.抓紧粮食生产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 我国南北方耕作制度的差异和农作物的分布规律。 【教学媒体】 计算机课件 【教学方法】 讲述法、讨论法、谈话法。 【教学过程】 (引言) 上学期我们已经学习、研究了中国地理环境方面的有关知识,从这个学期开始我们将一起学习和研究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了解和熟悉我们利用环境、改造环境以及保护环境方面的知识。 在人类的所有活动中,人们最早从事的活动就是农业生产活动;中国作为历史悠久的古国,农业生产的地位至今都居各业之首。 下面,我们就一起学习、了解我国的农业生产。 (板书)第七章中国的农业 (提问)1.农业生产为什么能成

24、为人们最早从事的生产活动? 两个原因,一是生存必需,即所谓的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件件都是农业生产的产品;二是生产技术相对简单,人们易发明和掌握。 (提问)什么是农业?我们首先要明确农业的概念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广义上的农业或叫大农业,即通常所说的农、林、牧、副、渔五业。 (展示)农业的分类图片 请学生一一读出各业的主要产品并分析与人们生产生活之间的关系。特别注意补充农业生产的内容,不仅种粮食,还种棉、菜、油、糖等作物。 启发学生得出结论:农业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必需的吃、穿、用等物质资料。 请学生观察后回答问题。 (展示)分别展示纺织厂、陶坛储酒车间的图片。 (提问)图

25、中展示的是什么生产?(纺织工业) 这种工业生产的原料有什么?(棉花)棉花是农业产品。 这张图片展示的是什么生产?(造酒,是酿造工业) 原料是什么?(粮食,所以叫米酒) (展示)农机作业图片 (提问)图中的机械是农民自己制造的吗? (回答)(不是,它们是工业产品) 启发学生得出结论:农业还给工业生产提供大量的原材料和消费市场。 所以,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提问)请同学们分析:大农业的五业当中,哪一业最重要?(种植业。所以,狭义的农业就是指种植业) (承转)下面我们就从种植业谈起。(转入第一节的教学) (提问)什么是种植业?制约种植业的因素有什么? 教师明确给出种植业的概念:种植业是指在耕地上

26、种植农作物的农业生产部门。它深受多种自然条件的影响。 (提问)那么,这个生产部门有哪两个必需的自然条件呢? 引导学生分析种植业的两个必需自然条件(学生回答后教师概括:一是土地,二是影响农作物生长的气候条件)。 因此,土地质量的好坏以及影响农作物生长的气候因素就都会影响到种植业的类型和特点。 (提问)是不是所有的土地都能种植农作物?(高山、戈壁、沙漠等土地不能种庄稼) 什么样的土地可以种庄稼呢? 引导学生讨论得出:地形平坦,土壤深厚、肥沃,水源丰富的土地,才适宜种植业的发展,即只有耕地,才能发展种植业。 (提问)是不是所有的耕地都完全一样呢? (展示)水田、旱地、梯田的图片 (提问)(转入气候条

27、件)为什么北京不能种椰子,黑龙江不能种香蕉,新疆不能种水稻? 请学生回答后教师概括:因为任何一种农作物的生长都需要足够的热量、水分、光照等气候条件。 综合上面的分析,既要有耕地,又要有适宜的气候,两者都具备,才能发展种植业(转入种植业的地区分布)。 所以,世界上温带和热带的一些河流冲积平原地区,往往成为人类发展种植业最早的地区,并因此成为人类文明的发祥地。 请学生说出世界著名的文明发祥地(南亚的印度河恒河平原,西亚的两河平原,北非的尼罗河三角洲,中国的黄河和长江流域)。 我们已经知道,我国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农业大国之一。据考古发现,早在氏族公社时期,我国的黄河、长江流域就已出现了原始的种植业

28、。直到今天,种植业仍是我国农业生产的主要部门。 下面,我们就详细了解我国都种植什么主要作物,在什么地方种植。 (提问)请同学们回忆前面学过的知识,从地形、气候等方面综合分析,我国满足上述两方面条件的地区在什么地方? (展示)中国地形图、中国温度带、干湿地区分布图,指导学生阅读,得出:我国种植业为主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半湿润和湿润的平原地区。 (展示)练习的图片,根据分析找出正确的一幅图。 (提问)整个种植业区内是不是全种植一种农作物?(不是) (展示)动画:中国主要种植业区和主要农作物的分布 一边展示,一边请学生辨认农作物并了解各种农作物主要分布的地区。 教师落实各种主要农作物的地区分布:小麦主要

29、分布在秦淮以北,水稻主要分布在秦淮以南,棉花主要分布在长江和黄河之间的平原地区;糖料作物中的甘蔗分布在南部的台、闽、粤、琼、桂、川等省区,甜菜则分布在北方的黑、吉、内蒙古、新等省区;油料作物中的油菜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花生主要分布在华北平原地区。 (提问)在我国广大的种植区内,这些地方(指图)种水稻、甘蔗、油菜等并且一年内能二熟至三熟;而这些地方(指图)能种植小麦、棉花、花生、甜菜等,但一年内只一熟或两年三熟,为什么?(转到我国南北农业的差异) 因为,就是在种植区内,各地的热量、水分等气候条件也存在着显著差异,导致不同地区种植的农作物品种和农作物种植的次数都不相同。尤其我国南北方之间,这种差异

30、最显著。 (提问)请学生回答并在图中指出我国南北方的界线(秦岭淮河)。 一边看动画概括,一边指导学生填下面的表。 耕地类型 温度带 干湿状况 粮食作物 油料作物 糖料作物 熟制 北方 南方 (提问)这些农作物都是因为人类生存需要,才种植它们;但每一种农作物人们需要的数量并不一样多,那么,在我们的生产和生活中,需要量最大、与我们人类的关系最为密切的是哪类作物?(粮食作物) (提问)为什么粮食生产和人类的关系最为密切? 引导学生讨论,得出: (1)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本; (2)我国人口众多,粮食需要量大;(请学生计算一下,我国12亿人口,每人若按400千克的粮食标准,每年需生产多少粮食才能满足需

31、要?) (3)随着人口的迅速增加,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引导学生阅读“我国粮食总产量及其人均值的变化”图,请学生思考家里平时吃的粮食、蔬菜、食油、食糖是当地生产的,还是从其他地方运来的?); (4)自然灾害频繁,粮食产量波动大。 (小结)所以,粮食生产是关系到我国国计民生的头等大事。政府历年都把努力增产粮食放在首要地位。 (活动)我们下面请同学们筹划一下我国如何努力发展粮食生产的问题。 请学生分析回答(提醒学生不要脱离我国人多地少的国情),得出提高粮食产量的主要途径:一是要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二是要用科学方法种田,提高单位面积粮食的产量和质量(视情况补充节约粮食,反对浪费,从我做起这方面的

32、知识,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也就是说,用科学方法种田,提高单位面积粮食的产量和质量是目前我国增产粮食的主要途径。 (提问)谁能在这方面做做文章? 引导学生从种田的科学方法和自然条件上分析,找出商品粮基地。 因为农业生产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很大,所以首先要找那些自然条件优越(面积广大、土壤深厚肥沃的平原,热量充足、降水较多且灌溉便利),生产水平高,便于统筹管理的地区;在这些地区用科学方法种田(种田的科学方法一般包括:优良种子、先进的种植技术、科学的管理方法)。这些地区就叫商品粮基地,目前全国有九大商品粮基地。 (展示)九大商品粮基地图(课上做练习:先在投影图上请学生练习,方法是一个学生指,另一

33、个学生答;然后,指导全体学生一起在中国空白图上填注)。 (提问)商品粮基地在我国的农业生产中有什么作用呢? 粮食生产是我国的头等大事,并且,我国的人均粮食产量还没有达到世界的平均水平,那我们干脆把我国的所有耕地都用来种粮食,这样行不行?(不行)为什么? 引导学生回答(一是我国的自然条件和土地资源是多种多样的;二是国家建设和人民生活的需要也是多种多样的)。 所以,就必须在坚持“决不放松粮食生产”的同时,还要贯彻“积极开展多种经营”和“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的方针,因地制宜,使农林牧副渔得到全面发展。 (小结) (1)了解了农业的概念和重要性; (2)学习了在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影响下,我国农

34、业生产的地区分布和主要农作物分布; (3)抓紧粮食生产和多种经营的意义; (4)九大商品粮基地及其分布。 初中地理教案篇5 教材分析 1、教材是我国邻近的国家和地区一章的第一节,教材设计能使学生比较充分地了解日本这一东亚岛国的自然地理特点和人文地理特点。 2、教材先对日本地理条件进行了分析,使学生了解日本的位置、地形、文化等方面的特点,进而达到理解日本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成功之处,即“加工贸易经济”这一经济发展的方式,并以此作为我们的借鉴。 3、本节教材另设阅读、图表、活动等,在说明日本地形和组成,经济发展方式,扩展学生知识面,使学生更好更全面地把握日本文化,经济状况等方面起到不容忽视的作用,使

35、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获取知识的乐趣,从而开阔了视野,将复杂的知识简单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 学情分析 农村学生视野相对狭窄,但对日本这个国家并不陌生,只是对日本的地理特征缺乏感性认识,因此学生对这节课应该存有较大的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日本的自然环境,了解地震和防震的相关知识 (2)结合日本的国情,分析其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的发展特点,使学生能够说出日本工业带的分布并分析其原因 (3)能举例说明日本与我国在经济贸易、文化等方面的联系密切。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收集图片、查找文字资料、小组讨论、分析处理资料,逐步培养学生小组合作性学习、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 3.情

36、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防震意识和环保意识,初步建立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观念。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日本的轮廓组成 2、日本是一个多地震、多火山的国家。 教学过程;略 初中地理教案篇6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认识两极地区的位置范围、气候条件、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等。 、会用地图、景观图片和相关资料,总结归纳出两极地区的环境特点。 、学会在以两极为中心的地图上辨别方向。 、培养从图片中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二)能力目标 、掌握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明某一地区位置特点的方法。 、掌握使用两极地形图和景观图片,总结归纳两极地区气候特点的方法。 、使用两极地区气温图表区分两极气候的特点。 、掌握利

37、用经纬网在以两极地区为中心的地图上判断方向的方法。 (三)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家热爱科学、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精神,并增强他们保护两极地区环境的意识和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两极地区的位置、气候、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等。 (二)教学难点 、判断两极地区的方向,辨别周围环境。 、读图理解、区分两极地区的自然环境的差异。 、读图分析能力与技巧的培养。 三、教学突破 、分别用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的地图,说明两极地区的位置。 、在以两极为中心的地图上,用经纬网辨别方向和周围的环境 、利用两极地区气温图,区分两极地区自然环境的差异。 4利用图片等相关资料,总结、

38、归纳两极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 四、教学准备 北极地区图、南极地区图、两极地区气温比较图、有关阅读资料、图片、课件等。 师 生 活 动 教学提示与建议 (一)冰雪覆盖的地区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请大家看一段录像,猜一猜片中展现的是哪儿的景象?(播放极地区的景象录像) 总结:这就是神秘的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今天我们进入到这两个特殊地区,去解开它们神秘的面纱。 板书:两极地区。 、两极地区都是被冰雪覆盖的地区,为什么呢?我们来揭示这一问题。 板书:冰雪覆盖的地区。 展示北极地区图和南极地区图。 请同学们从图中查出两极地区的位置范围和周围的大洲或大洋。(北极地区:位于北纬665以北,中心位置是北冰

39、洋,周围被亚洲、欧洲、北美洲环绕。南极地区:位于南纬665以南,中心位置是南极大陆,周围被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环绕。) 、引导:从纬度位置看,两极地区接受的热量多吗?试从这个方面解释两极地区冰雪覆盖的原因。(两极地区纬度高,太阳斜射,所得的太阳光热少,气温低,大部分地区冰雪终年不化,所以形成厚厚的冰雪,覆盖着陆地和大洋。) 总结:由于太阳斜射,两极地区气温很低。都有极昼、极夜现象,这是由地球公转引起的。 、南北极气温比较图。 读图对比一下两极的气温值,结合课本102页有关材料,探究:在两极地区不同的气温影响下,气候和自然景观会有什么差异?(南极气候:酷寒、干旱、大风。南极景观:厚厚的冰层,附

40、近海面有冰山,被称为“白色沙漠”和“风库”。北极气候:气温高于南极,降水多于南极,风速小于南极。北极景象:终年冰封,冰雪天地。) 板书:纬度高,气温低,冰天雪地,南极酷寒、干旱、大风。 、引导:尽管两极自然条件恶劣,但也有生命存在,看图103和图104,说说最能代表两极的动物各是什么?(南极:企鹅。北极:北极熊。) 、怎样在以两极为中心的地图上辨别方向?(站在南极点上,前后左右都是北方。站在北极点上,前后左右都是南方。) 、过渡:南极远离人类的居住地,自然条件又非常恶劣,但每年都有大批的科学家前去考察,出于什么目的?带着这一问题,我们探究下一个问题。 (二)科学考察的宝地 承接过渡语,板书:科

41、学考察的宝地。 、阅读自学104106页教材内容,归纳总结:南极地区有哪些自然资源?((1)有煤、铁等丰富的矿产资源。(2)储存着大量的固体淡水资源。(3)沿岸栖息着无数的海洋生物。(4)还有原始的自然环境,成为天然实验室。) 板书:丰富的自然资源。 总结:科考环境也是一种宝贵资源。为什么把南极地区称为“天然实验室”? 板书:天然实验室。 南极大陆地下的煤是怎样形成的? 原始的自然环境为科学家们进行气象、冰川、地质、海洋、生物等学科的科学研究提供了便利。根据大陆漂移学说,南极大陆原来并不在南极位置,而是位于温带地区,生长着茂密的森林,经过地质变化形成煤层。 、展示我国科学家在南极地区考察的照片

42、,看到这些图片,我们感到很自豪。目前,已有18个国家在南极地区建立了140多个科学考察实验站。 从南极地图上,找出中国的两个科学考察站:长城站和中山站,描述它们所在的位置。(长城站在西经60,南纬60附近。中山站在东经70,南纬70附近。) 长城站和中山站的建立时间为什么都选择在2月?(2月是南极地区气温最高的季节。) 小结:两极地区的地理位置用经纬线来确定,南极的气候与北极相反。 、自学105页阅读材料穿越南极,体会南极考察队员勇于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阅读课本秦大河的描述,体会极地的科考价值。 南极考察如火如荼,自读课本106页内容,说说北极科考为什么越来越频繁?(北极与南极一样,都有重要的科考价值。二战之后,又在北极地区发现和开采了石油、天然气、煤、铁等资源。) 、总结: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不久的将来,两极地区必将为人类提供宝贵的财富。 (三)极地的保护与和平利用 、展示日本南极捕鲸的资料。两极地区都有大量的生物资源,但都不同程度地遭到滥捕和滥杀,使两极地区的鲸鱼资源已陷于危机之中。该怎样对待两极地区的资源呢?我们以展示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计划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