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方案2017版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31讲种群的特征种群数量的变化课后达标检测.doc

上传人:知****量 文档编号:28288215 上传时间:2022-07-2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优化方案2017版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31讲种群的特征种群数量的变化课后达标检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优化方案2017版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31讲种群的特征种群数量的变化课后达标检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优化方案2017版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31讲种群的特征种群数量的变化课后达标检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优化方案2017版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31讲种群的特征种群数量的变化课后达标检测.doc(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31讲 种群的特征 种群数量的变化 基础题1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内蒙古草原上全部的牛是一个种群种群内的雌雄个体间可以相互交配完成生殖过程在种群内常因争夺食物而发生竞争年龄组成是预测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性别比例也可影响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迁出率和迁入率是决定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ABC D解析:选D。种群是指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内蒙古草原上的牛既不是一个物种,又分布在不同的区域,形成不同种群。种群内的雌雄个体之间由于无生殖隔离,可以完成生殖过程。竞争是种间关系,种群内争夺食物为种内斗争。出生率、死亡率和迁入率、迁出率直接决定种群密度。年龄组成是

2、预测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出生率而影响种群密度。2下列关于种群密度调查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A样方法适合调查单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B采用样方法时样方的面积选择1 m2C调查蚜虫的种群密度采用标志重捕法D标志物脱落会造成调查结果比实际偏高解析:选D。单子叶草本植物常常是丛生或蔓生的,难以辨别株数,样方法不适合调查其种群密度;样方的面积要随调查对象发生改变,若是调查密度相对小而个体本身比较大的物种,如调查乔木的种群密度,样方的面积要增大;蚜虫属于活动范围小的动物,采用样方法调查其种群密度。3经调查,第一年某种昆虫的种群数量为N0,如果在理想的条件下,每年的增长率1.3且保持不变,则第

3、三年该种群数量为()A1.3N0 B1.69N0C2.3N0 D5.29N0解析:选D。要注意在NtN0t中,代表的是该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倍数,不代表增长率;增长率增加的个体数/原来的个体数,设第一年个体数为X1,第二年个体数为X2,则(X2X1)/X11.3,求得X2/X12.3,即2.3。第一年种群数量用N0表示,则第三年种群数量就是(2.3)2N05.29N0。4.如图表示某种鱼类在有环境阻力条件下的种群增长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鱼类种群数量的增长受自身种群密度的制约B气候条件的改变不会影响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C当种群数量达到d点时环境阻力开始影响种群增长D渔业捕捞后剩余量

4、需控制在c点以保持最高的增长速率解析:选A。由于环境资源有限,鱼类种群密度越大,种内斗争会越剧烈,从而会影响种群数量的增长;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受环境(包括气候条件)的影响;题图为“S”型种群增长曲线,一开始种群的增长就受到环境阻力的影响;b点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渔业捕捞后剩余量需控制在b点,有利于种群数量快速得到恢复。5如图中曲线表示某种群的出生率,曲线表示其死亡率。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a点种群数量要多于b点种群数量Bc点之后种群呈“S”型曲线增长Cc点时此种群的个体总数达到环境容纳量Dd点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解析:选C。由题图可知,随着时间的变化,a点到b点种群死亡率逐渐升高,出生率

5、逐渐下降,但是增长速率仍大于0,因此种群数量在不断增加,b点种群数量大于a点;c点之后死亡率大于出生率,种群数量下降,不符合“S”型增长曲线;c点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增长速率为0,种群数量达到最大,为环境容纳量;d点时死亡率大于出生率,种群数量减少,此时年龄组成为衰退型。6如图表示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和有环境阻力条件下的增长曲线,下列有关种群数量增长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A图甲为“J”型增长,每年增加的个体数量始终不变B图乙为“S”型增长,G点时增长速率达到最大值C防治蝗灾应在害虫数量达到F点时进行D渔业捕捞后剩余量应该在E点左右解析:选D。图甲曲线的斜率代表种群的增长速率(即单位时间内种群个体

6、的增加数量),由题图曲线特征可以看出,在不同的时间点,曲线的斜率不同,即种群的增长速率不同,故A项错误。图乙中G点时种群的数量不再变化,增长速率为0,故B项错误。防治蝗灾应该在D点之前进行,超过D点,蝗虫增长速度加快,灭虫效果差,故C项错误。渔业捕捞应该在超过K/2时进行,且每次捕捞后的剩余量应保持在E点左右,此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故D项正确。7下列有关调查动物种群密度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A草地中跳蝻的种群密度一般不采用样方法进行调查B对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最好采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C运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时,个体被捕捉的概率应相等,而与标记状况、年龄和性别无关D对农作物上的蚜虫,

7、植物叶片上的昆虫卵常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解析:选C。跳蝻活动范围很小,一般用样方法调查其种群密度。对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最好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运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时,个体被捕捉的概率应相等,而与标记状况、年龄和性别无关。对农作物上的蚜虫、植物叶片上的昆虫卵常采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8某小组进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时,同样实验条件下分别在4个试管中进行培养(如表),均获得了“S”型增长曲线。根据预测的实验结果从理论上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试管号培养液体积(mL)105105起始酵母菌数(103个)105510A.4个试管内的种群在K/2时增长最快B

8、4个试管内的种群达到K值的时间C试管内种群的K值与试管不同D试管内的种群数量先于试管开始下降解析:选B。当种群迁入一个新环境时,若环境适宜生存,由于起初种群数量不多,环境条件(食物、空间)优越,天敌少,环境阻力小,种群表现出增长速率加快。一段时间后,种群数量增多,环境阻力使种群增长速率减缓,种群表现为“S”型增长,在K/2时4个试管内的种群数量增长最快。K值指的是环境容纳量,到达K值的时间与环境阻力的大小呈正相关,因此4个试管内的种群达到K值的时间不同,号试管内的环境阻力最大,因此最先达到K值并积累有毒物质,导致种群数量最先开始下降,所以4个试管内的种群达到K值所用的时间。9如图所示为三个种群

9、的年龄组成曲线图,请据图回答:(1)三个种群密度变化趋势由大到小依次是_。(2)据统计,70年代初,我国人口年龄组成与图甲相似,所以在这以后一段时间内的发展趋势是_。因此我们要认真执行人口的_政策。(3)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最终使害虫种群年龄组成变为图_所示类型。(4)东海渔场因捕捞过度造成产量下降,现在当地政府采取控制网眼大小来“抓大放小”,一段时间后,年龄组成会变成图_所示类型。解析:图甲曲线表示年幼个体多而年长个体少,为增长型。我国70年代时人口年龄组成属于图甲所示类型,在这以后表现为人口大幅度增长。图乙曲线中表示各年龄段的个体数比例相当,属于稳定型。图丙曲线中老年

10、个体相对较多,属于衰退型。用性引诱剂干扰害虫正常交尾,使幼虫数量锐减,害虫年龄组成将成为衰退型。在渔场中采用“抓大放小”的措施,会使幼年个体所占比例上升,年龄组成将成为增长型。答案:(1)甲、乙、丙(2)人口密度越来越大计划生育(3)丙(4)甲10(2016合肥六校第一次联考)自然界中种群的数量特征是种群最重要的特征之一,下图表示某动物种群在不同条件下数量变化情况的数学模型,请回答以下问题:(1)该模型属于数学模型的表现形式之一的_,该形式较为直观形象。(2)图中A段种群增长近似于_型曲线。该模型需要满足的条件是_。(3)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是_。(K1或者K2)(4)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很多

11、,分析图中曲线,与D段相比,影响C段的因素最可能是_。A食物和天敌B气候和传染病(5)在D阶段,若该动物的栖息地遭到破坏后,由于食物的减少和活动范围的缩小,其_会变小。解析:(1)该模型属于数学模型中的曲线图。(2)A段种群增长近似于理想状态(食物充足、无天敌、气候适宜等)下的“J”型增长曲线。(3)该种群数量在K1上下波动,故K值为K1。(4)C段种群数量急剧下降,可能是气候恶劣或者传染病流行导致大量个体死亡,食物和天敌会导致种群数量在K值上下波动,不会导致种群数量急剧下降。(5)K值大小受环境影响。答案:(1)曲线图(2)“J”无限环境(空间和资源充裕)、理想条件(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

12、3)K1(4)B(5)K值(或环境容纳量)提升题11(2016宁波模拟)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实验所得到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偏小的是()A标志重捕法调查池塘中鲫鱼的种群密度时,部分鲫鱼身上的标记物脱落B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时,从试管中吸取培养液计数前未振荡试管C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上的蒲公英时,不统计正好在样方线上的个体D调查某遗传病的发病率时以患者家系为调查对象答案:C12(2016广东惠州模拟)在资源和空间有限的条件下,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如图是某藻类在不同环境温度下的种群增长曲线,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环境容纳量随环境温度不同而改变B19.8 条件下环境容纳量最小C24.8 条

13、件下第5天左右的种群增长速率最大D33.6 条件下种群数量将维持在K值恒定不变解析:选D。环境容纳量是指该环境容纳该种群的最大数量,由图可知该藻类的环境容纳量随环境温度不同而改变,A正确;分析题图曲线可知,19.8 条件下环境容纳量最小,B正确;24.8 条件下第5天左右,种群增长曲线的斜率最大,说明此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C正确;种群数量将在K值附近维持动态平衡,D错误。13(2016黑龙江大庆模拟)如图为某种群数量增长曲线,下列表述错误的是()A第1阶段种群数量缓慢增长B第2阶段种群增长速率先增大后减小C该种群K值为K1D第4阶段后,种群数量也可能迅速减少解析:选C。由曲线斜率和基数可知,第

14、1阶段种群数量缓慢增长,A正确;由曲线斜率可知,第2阶段种群增长速率先增大后减小,B正确;该种群K值为K2,C错误;第4阶段后,由于种内斗争加剧,天敌增多等因素,种群数量可能迅速减少,D正确。14如图表示出生率、死亡率和种群密度的关系,据此分析得出的表述正确的是()A在K/2时控制有害动物最有效B图示规律可作为控制人口增长的依据C该图可用于实践中估算种群最大净补充量D在K/2时捕捞鱼类最易得到最大日捕获量解析:选C。A项中,K/2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控制有害动物应在K/2之前最有效;B项中,我国控制人口增长的主要措施是实行计划生育,即降低人口出生率来减少净补充量,不能靠增加死亡率来减少净补充量

15、;C项中,可通过出生率和死亡率来估算种群最大净补充量;D项中,K时种群密度最大,若进行捕捞最易得到最大日捕获量。15(2016安徽淮南模拟) 如图表示在锥形瓶中用不同方式培养酵母菌时的种群增长曲线。图中曲线是空白对照组,其余曲线代表每3 h、12 h、24 h换一次培养液及不换培养液但保持pH恒定,4种不同情况下酵母菌种群增长曲线。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分别代表每3 h、12 h、24 h换一次培养液的种群增长曲线B在保持培养液的更换频率不变的情况下,曲线将保持“J”型增长C造成曲线K值较小的原因可能是代谢产物的积累、pH变化、溶解氧不足等D若用血细胞计数板统计细胞数量,不能直接从静置的培养

16、瓶中取出培养原液进行计数解析:选B。锥形瓶中用不同方式培养酵母菌时酵母菌种群增长属于密封环境中的种群增长,影响培养液中的种群数量变化因素除营养条件外,还有培养液体积、温度、代谢产物的积累、pH变化、溶解氧不足等,在有限的环境条件下,酵母菌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B错误;取样前要将锥形瓶轻轻振荡几次,目的是使培养液中酵母菌均匀分布减小误差,D正确。16(2016山东菏泽一模)种群密度能够明显影响布氏田鼠的内分泌水平且种群密度高会抑制种群的增长,为确定种群密度是否对高原鼠兔的内分泌和种群数量变化造成同样影响,某研究团队进行了专门研究。实验简要过程如下:取地形特征和植被类型基本一致的两样地(距约30

17、 km),样地1高原鼠兔繁殖初期密度为35只/hm2,样地2高原鼠兔繁殖初期密度为12只/hm2。在高原鼠兔的不同繁殖时期各样地内_,从其颈部取血4 mL进行皮质酮水平的测定。表不同密度种群高原鼠兔血浆皮质酮水平(g/mL)繁殖时期种群种群种群繁殖初期0.090.110.09繁殖盛期0.100.080.09繁殖中期0.060.060.06繁殖末期0.070.080.08根据实验结果回答下列问题:(1)请补充实验简要过程:_。(2)样地1和样地2的高原鼠兔_(是/不是)同一种群,原因是_。(3)为实验需要,另增加面积为10 hm2的样地3,在繁殖初期首次捕获高原鼠兔26只,全部做好标记,适当时间

18、间隔后再次捕获到17只,其中2只带有标记,则该样地高原鼠兔密度约为_(取整数),样地3对应图中的曲线为_,增加样地3的目的是_。(4)根据以上研究可得出的结论有_。解析:(1)对照实验应遵循单一变量原则,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种群密度是否对高原鼠兔的内分泌和种群数量变化造成影响,所以自变量是种群密度,对照实验中各组的无关变量要相同且适宜,所以在高原鼠兔的不同繁殖时期各样地内应随机捕捉高原鼠兔若干只,从其颈部取血4 mL,进行皮质酮水平的测定。(2)由于两样地高原鼠兔存在地理隔离,因此样地1和样地2的高原鼠兔不是同一种群。(3)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根据公式NMnm,则有N26172,得出N221只,样地3的面积为10 hm2,因此样地3种群密度为221只/10 hm222只/hm2。分析曲线图可知,样地3对应图中的曲线b,增加样地3的目的是增加密度梯度。(4)根据上述分析可知,在当前种群密度范围内,密度高不会抑制高原鼠兔种群增长,种群密度对内分泌水平没有明显影响;种群密度对内分泌和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存在种间差异。答案:(1)随机捕捉高原鼠兔若干只(2)不是两样地高原鼠兔存在地理隔离(3)22只/hm2b增加密度梯度(4)在当前种群密度范围内,密度高不会抑制高原鼠兔种群增长,种群密度对内分泌水平没有明显影响;种群密度对内分泌和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存在种间差异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计划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