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教学设计入手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尝试与思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教学设计入手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尝试与思考.docx(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从教学设计入手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尝试与思考从教学设计入手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尝试与思考 摘要:教学设计是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能力的有效载体,是抽象的教学理念向具体的教学实践转化的枢纽。教师从教学设计入手,确立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营造有亲和力、吸引力的教学情境;设计有感染力、震撼力的教学活动;采取多样性、时代性的教学方法、手段,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的提升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关键词:教学设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 收稿日期:20XX-06-15 基金项目:教育部20XX年人文社科专项任务项目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彩教案研究制作;大连医科大学20XX年教改立项课题
2、“以人为本”的概论课教学流程模式研究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栾英(1968-),女,辽宁开原人,大连医科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部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教学论研究。 由于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普遍不佳。如何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已成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急需回答的重要理论与实践课题。笔者认为从教学设计入手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是一条切实可行且行之有效的途径。 一、教学设计对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重要作用 (一)教学设计是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前提 教学设计也称教学系统设计,是以传播论、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为基础,运用系统
3、论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求,从而找出最佳解决方案的一种理论和方法。是将教和学的原理转化成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方案的系统化过程,是一种教学问题求解,侧重于问题求解中方案的寻找和决策的过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就是指在其教学过程中,是否充分发挥了各教学要素的作用,并通过优化的教学内容和科学的教学方法,真正达到了最佳的教学效果和“教书育人”之目的。1因此,教学设计是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题中应有之义,是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前提。 (二)教学设计是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能力的有效载体 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
4、0XX5号文)中指出:“提高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关键在教师”。教师在进行系统教学设计的过程中会涉及如多元智能理论、建构主义理论等诸多教学设计理论,这对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教学理论水平的提高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通过系统教学设计实践,能够提升教师教学的每一环节的针对性、实效性。这对提高教师教学能力,进而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三)教学设计是抽象的教学理念向具体的教学实践转化的枢纽 20XX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要求要切实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方式和方法。在此形势下,很多专家和学者从宏观的
5、、观念方面进行了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研究,提出了诸多新理念。正如科学技术需要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一样,宏观的、观念方面的教学研究成果,必须指导落实到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才能彰显其价值。例如,要将“主体间性”教育理念引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教师就必须本着“为学生学习而设计”的教学设计理念,研究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设计协作、会话、评价等教学活动,真正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将学生的主体地位落到实处。 二、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对教学设计的要求 (一)确立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设计是教学系统设计的开端,又在整个教学设计中起统领作用。只有确立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
6、才能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的与效果的高度统一。要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确立教学目标必须坚持“四性”原则:第一,针对性。教学目标缺乏针对性,是导致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不强的很重要的一个原因。现实中,不同高校的学生有不同的特点,同一学校的不同年级、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基础也是不同的。教师必须认真分析学生在知识、能力和态度方面,现有的水平与应备水平的差距。在此基础上,确立针对每堂课、不同层次学生的具体的教学目标。这种有针对性的教学目标,是教师有效教学的起点,是教师确立教学重点、难点、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的依据。第二,多元性。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标往往是一元化的知识目标,导致课堂教学
7、以知识灌输为主,导致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不强。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知识的灌输是必要的,但知识目标不应是唯一的、根本的目标,更应通过知识的学习,使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得提高;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得到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确立“知识、能力、觉悟”三位一体的多元化的教学目标,才能承担起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第三,主体性。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设计中,教师往往是以自身的行为或教学内容来陈述教学目标的,而忽视了学生学习的结果和学生通过学习产生的行为、情感变化。为此,教师必须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将教学目标陈述的主体由教师或讲授内
8、容变成学生或学习结果。否则,思想政治理论课就会回到以教师、以知识为中心进行教学的老路上去,教学实效性问题将难以解决。第四,可测量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确立教学目标时,习惯用“了解”、“理解”、“认识”、“掌握”等笼统、含糊的动词,其结果是教学后无法测量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形同虚设、教学评价缺乏依据,教学效果也就无从谈起。教师要学会用表示学生具体行为的教学目标,使教学目标变得可观察、可测量,教师的教学才可能有成就感。 (二)营造有亲和力、吸引力的教学情境 心理学认为,学习动机是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内部推动力量。教师必须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设计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情境。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
9、时,可以采用生动讲述、诱发联想式;设问引疑、渗透主题式;承上启下、温故知新式;渲染气氛,激发兴趣式等方式。如,在学习第五章第一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时,我截取了视频复兴之路之中国新生的相关内容展开教学,同学们带着问题观看视频,在对历史的重温中思考问题,在对问题的讨论中解决问题。在精心设计的教学情境中,学生们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显得不再生硬,具有了亲和力、吸引力,大大增强了教学的实效性。 (三)设计有感染力、震撼力的教学活动 思想政治理论课取得教学实效性的关键在于教学所涉及问题的针对性以及所展现的理论的深刻性。2教师的教学设计要增强针对性,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
10、近学生。要选取事关国家大局、受大学生关注的理论问题,设计出有感染力、震撼力的教学活动,给大学生解疑释惑,充分展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魅力。在概论课教学中,我设计了时政聚焦活动,学生通过参与热点问题的分析,在师生互动的教学活动中,消化、吸收马克思主义理论。我又将研究性学习活动引入课堂,把实践教学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增强了课堂教学的延展性,提升了教学的实效性。 (四)采取多样性、时代性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手段的单一,也是导致教学缺乏实效的一个重要原因。师生互动的教学活动是推动课堂教学内容展开的动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吸引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
11、中来。可以采用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谈话法、问答法、归纳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还应大力提倡研究性学习、综合实践活动式学习,让学生自己动手从实际问题入手归纳总结知识。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这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应用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已经成为可能,而且日益凸显出必要性。通过运用多媒体,教师可以将抽象的理论具体化、形象化,更利于学生理解、接受。在教学过程中,可结合教学内容,将焦点访谈、辉煌“十一五”等电视节目引入课堂,将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落到实处,增强教学的实效性。 三、教学设计的保障机制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职培训机制 教师是教学设计的主体,其综合素质和
12、能力的高低,将直接决定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好坏。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素质和能力,是增强教学实效的关键。全面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不仅要靠广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自身努力、刻苦专研,更应靠健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职培训机制。通过对教师进行多元化、系统化、规范化的培训:第一,不断优化教师知识结构,提高其教育教学能力。“05方案”实施以来,国家和各省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进行了课程培训,为有效进行课程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是,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普遍缺乏必要的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学论知识。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应注重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的提升,要对教师进行教育学、心理学、传播
13、学等相关理论的培训,举办各类教学设计交流研讨活动,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第二,组织教师参加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参观考察等实践活动中,通过身临其境,现场感受,耳闻目睹,切身体会,使教师深入直观地了解当今中国一些地区发展的现实和改革开放的成就,获得大量直接经验,收集教学素材,既丰富了感性认识,又深化了理性认识。3促使教师在教学中更加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社会热点,并以坚实的理论功底和令人叹服的逻辑分析去吸引学生、感染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才会进一步增强。 总之,我们应充分认识教学设计对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重要作用。教育行政部门和各高校要为教师优化教学设计提供条件,广大教师应力求每节课、每一环节的设计都有针对性、实效性。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