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语文上册人教版-浅谈“大语文观”对写作的影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语文上册人教版-浅谈“大语文观”对写作的影响.docx(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二年级语文上册人教版_浅谈“大语文观”对写作的影响二年级语文上册人教版_浅谈“大语文观”对写作的影响 在中学语文教育中,写作是语文教师长期以来不断探索的问题。学生在写作时,常常无话可说、空谈玄虚,我们在解决学生此类问题时,往往也是治标不治本。所以,我认为作为教师应首先从理论上建立一套自己的教学理念,然后在贯穿在自己的作文教学实践中。在此,我认为培养“大语文观”对学生的写作具有重要意义。 较早提出“大语文教育”这个概念并以此设计语文教学整体改革方案的,是河北省邢台八中的语文教师张孝纯。其指导思想是四句话:联系社会生活,着眼整体教育,坚持完整结构,重视训练效率。联系社会生活,就是要求“充分利用现代
2、的条件,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使语文课同社会生活联系起来”,打破以往封闭式的格局;着眼整体教育,就是要求做到“德、智、体诸育的和谐与统一”,“知识、智力、能力是个统一体,不容割裂”,“建立敬爱型的师生关系”;坚持完整结构,就是要求把语文教学置于社会教育系统、学校教育系统之中协调地活动,而语文教学本身也应有完整的结构;重视训练效率,就是“强调不能只依靠训练的数量换取了成绩,而应以较少的课内读写量和课外作业量,达到提高学生听、说、读、写、思等水平的目标,力求事半功倍”。“大语文教育”观的核心是确认语文教育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和契合。 刘国正在1981年发表的把语文基本训练搞活一文中就提出了“生活是发展语
3、文能力的基础”的观点。美国教育家华特B科勒涅斯克也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 1991年,顾黄初在为北京吕桂申等人编辑的语文教学方法论一书提供的论文中也提出:语文教学要贴近生活。所谓“贴近生活”,包括的内容主要是:第一,从实际生活中运用语文工具的规律来探求语文教学的规律,要懂得怎样“教”语文,就该先懂得生活中怎样“用”语文;第二,从实际生活中运用语文工具的众多场合来开拓语文教学的空间领域,摆脱语文教学的“封闭式”格局,创建语文教学的“开放式”格局,把施教的视角延伸到课外的广阔天地里去;第三,从现代生活的发展前景来规划语文教学的未来,努力使语文教学与现代社会发展步履
4、相适应。 孔子在教学组织形式上,除个别教学、集体讨论教学之外,还采取周游列国游历教学这种独特形式,使得弟子们深入地了解了春秋时期生活的方方面面,并不只是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书呆子”。学生通过自身实践得来的东西存于脑中是最根深蒂固的,授教班上有一个学生对于杜诗研究很深,可说是鲜有同龄高二学生可以达到他的程度,因为他来自成都,那里有杜甫草堂,他爷爷曾经是那里的管理员,于是他经常都可以进去在那里游玩,随着年岁的渐渐增长,学的知识越来越多,他也对杜甫的诗越来越感兴趣。于是,那位于成都西门外浣花溪畔,唐代大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的故居,便成了他喜欢文学的“摇篮”。我们从文学史中可以了解到,杜甫
5、作诗240余首,很多诗都是以草堂为题、触景生情而作。由此,在作文我的故乡时,该生对于诗词可谓是信手拈来,但绝不做作。叙事抒情融为一体,引联结合,文章读来很有文化底蕴。 培养学生养成“大语文观”的学习思维,让他们渐渐关注自己,关注自己的生活,引导他们使用个性化写作,来激发学生对于古文学习的兴趣,也可以激励孩子们进行写作。在授教高二语文归田园居时,本班有一位同学家住“百年世家”(小区名),其房地产开发商打出的广告旗号便是“世外桃源”,在这里且不论其地产广告是否正确得当,但是对于我学生的影响却相当之大,因为她早已经把陶渊明归田园居系列的五首诗都背得滚瓜烂熟了,平时在周记随笔中对于描写恬静生活所用之词
6、也是对陶渊明诗词信手拈来。闲来跟他聊天儿,问其怎么对陶渊明的诗有如此浓厚的兴趣,他说,小区从大门开始,穿过中庭,一直到电梯间的布置中,都有关于陶渊明的诗、介绍、图片等,久而久之,潜移默化般看了就记下来了。 本班从高一开始,在作文训练上,对他们每周有两个基本的要求,一个是交周记,二是交摘抄本。周记与摘抄无疑都是写作积累的两个方面。20XX年中秋节放假时,并没有刻意让学生摘抄有关月亮、中秋等句子。在星期一同学们交上来的摘抄本中,我发现了这样一句话“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卞之琳)我想这位同学或许是中秋节那晚恰巧看了什么书,或者看了什么电视节
7、目发现了这样一句话,觉得很合当时自己的心境,于是记录了下来。我想这些思想的火花也可以说是在生活与语文中所碰擦出来的吧,同学们的随时记录,也可以说是他们生活在语文之中,而这些来源于生活碰触的火花常常闪耀在他们的周记之中,这样完成的积累与练习我想是最好的了吧。阅读积累,基本功积累无疑对写作是至关重要的。在周记里,班上有位男同学写了一篇题为青春没有失败的周记,其中关于“成败算得了什么”的抒情议论颇有气势,“成败算得了什么?罗贯中认为是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杜牧认为是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李白认为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刘禹锡认为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8、高适认为没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本班班训认为志不强者,志不达我认为他们都说明了一个道理青春没有失败。”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位男同学把平日的积累和思想所碰擦出的火花都写在了纸上,很有感染力。 曹雪芹曾经说过“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达练即文章”,语文能力的培养就是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思的能力。在新课标中,语文教学已经由传统的“灌输式,知识型”转化成了“启发式,智能型”的教学模式,教师在教给学生知识的时候不能单纯的依靠课本或是教参,生搬硬套脱离生活脱离实际使课堂变得沉闷,而应该更多的来源于生活,启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体会到语文不是枯燥乏味的,而是来源于生活却又在某种程度上高于生活的。例如近年来高考有这样的题型“缩写新闻标题”,刚开始时让众多学生觉得枯燥无味,实则不然,只要教师好好引导学生将会从中体会到很多乐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看电视新闻的时候做一些有趣的小练习,比如抄录电视新闻。有些新闻标题电视屏幕上已经打出了字幕,这就为我们学习借鉴别人归纳概括的方法找到了生活的范例,那么自己加以归纳看看和别人的相差多远,这样不仅锻炼了自己的语言归纳能力而且也丰富了我们对于电视新闻的了解,使得看新闻也不觉得枯燥,同时也为我们积累写作的素材准备了充足的“实事粮食”,将来在写作文题目的时候,可以很快的从脑中搜集到相应的社会生活实例。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