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方案通史版2017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二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__魏晋至隋唐时期第3讲魏晋至隋唐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思想文化课后达标检测.doc

上传人:知****量 文档编号:28265763 上传时间:2022-07-2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1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优化方案通史版2017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二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__魏晋至隋唐时期第3讲魏晋至隋唐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思想文化课后达标检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优化方案通史版2017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二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__魏晋至隋唐时期第3讲魏晋至隋唐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思想文化课后达标检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优化方案通史版2017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二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__魏晋至隋唐时期第3讲魏晋至隋唐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思想文化课后达标检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优化方案通史版2017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二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__魏晋至隋唐时期第3讲魏晋至隋唐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思想文化课后达标检测.doc(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专题二 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魏晋至隋唐时期 第3讲 魏晋至隋唐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思想文化课后达标检测(建议用时:45分钟)一、选择题1日本学者内藤乾吉说:“唐代的政治并非是君主独裁政治,而是综合天子和贵族意志实行的贵族政治。门下省则堪称为代表贵族意志的机关。”与此说相符的观点是()A中国古代专制皇权总是不断加强B唐代削弱了相权,保证了皇权独尊C唐代门下省的权力超过了皇权D唐代皇权受到了宰相权力的制约解析:选D。本题考查对三省六部制的理解,由材料中“唐代的政治并非是君主独裁政治”的信息可知,A、B两项与题干信息不符,可排除。C项中表述与史实不符,门下省的权力受皇权支配,排除。“门下省堪称为代

2、表贵族意志的机关”说明其对皇权有一定的制约作用,故D项符合题意。2(2016四川绵阳诊断)秦朝、隋朝均二世而亡,然而汉承秦制,唐袭隋规,汉唐都出现盛世。汉唐沿袭秦隋制度,主要是基于()A吸取前朝灭亡教训 B恢复发展社会经济C缓和尖锐阶级矛盾 D维护专制集权统治解析:选D。汉唐沿袭秦隋制度,有吸取前朝灭亡教训的原因,但并不是主要原因,故A项错误;汉唐沿袭秦隋制度,并不仅仅局限于发展社会经济这一方面,故B项错误;汉唐沿袭秦隋制度,与缓和尖锐的阶级矛盾关系不大,故C项错误;汉唐沿袭秦隋制度,主要是为了维护专制集权统治的需要,故D项正确。3唐玄宗时礼部尚书沈既济曾对某历史性的变换有过中肯的评价:“前代

3、选用,皆州郡察举至于齐隋,不胜其弊是以置州府之权而归于吏部。自隋罢外选,招天下之人,聚于京师,春还秋住,乌聚云合。”沈既济所评价的这一历史性的变化是()A孝廉成为士大夫做官的主要途径B九品中正制使世家大族子弟依靠门阀步入仕途C三省六部制削弱了相权,保证了皇权D科举制把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联系起来解析:选D。A项所述是前代选官制度,与设问“变化”要求不符;“隋罢外选”就是为了克服九品中正制的弊端,所以B项错误;C项与材料内容无关;只有D项符合题意。4(2016河北衡水高三调研)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认为:“汉代的选举,是由封建贵族中开放政权的一条路;唐代的公开竞选,是由门第特殊阶级中开放政权的

4、一条路。”这表明汉唐选官制度()A选拔方式日益公开 B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C适应了阶层关系变动 D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解析:选C。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汉代的选官制度为察举制,打破了贵族专权的局面,唐代的科举制打破了门第、血缘,以考试为选拔标准。察举制适应了士族地主兴起的社会状况,科举制适应了庶族地主兴起的社会状况,故选C。A、B、D都是从察举制到科举制的进步之处,与材料所述无关,排除。5(2016山东临沂模拟)唐后期坊市制开始崩溃,逐步由封闭式的坊市结构向开放式的街市转变。主要原因是()A商品经济发展的冲击B城市管理制度渐趋松弛C政府重新规划城市布局D出现邸店、柜坊和飞钱解析:选A。唐后期坊市制度

5、开始崩溃,逐步由封闭式的坊市结构向开放式的街市转变,主要原因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冲击,故选A项,其他三项也是原因,但不是主要的原因。6(2016江苏徐州调研)受京杭大运河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唐朝时扬州是工商业繁荣的大都会。在当时可能出现的场景是()A“大街两边民户铺席约十余里”B“水上商船在此云集,海上商船在此起航”C“夜市直至三更才结束,五更又开晓市”D“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解析:选B。材料考查的是唐朝的扬州受京杭大运河的综合影响,成为大都会,必定体现出受河运影响经济繁荣的特点,A项的场景没有体现河运,故A项错误;B项场景表明了河运和海运的兴盛,故B项正确;C项的场景说的是夜市,

6、与题意不符,故C项错误;D项的计日受值表明是雇佣关系,与题意不符,故D项错误。7杜甫有“锦官城外柏森森”诗句,锦官,三国蜀汉王朝时已设有此官并建立锦官城以保护蜀锦生产,故成都又别称“锦官城”。下列关于古代锦官和蜀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蜀锦主要用于宫廷和皇室B蜀锦主要是面向市场生产C锦官主要是监督蜀锦的生产D蜀锦代表了当时四川手工业生产的最高水平解析:选B。本题考查对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理解,由材料中“三国蜀汉王朝时已设有此官并建立锦官城以保护蜀锦生产”可知材料中的“锦官和蜀锦”体现了官营手工业,联系所学可知,官营手工业不面向市场生产,故选B。8(2016湖南衡阳高中毕业班联考)唐会要卷八十六记载

7、:“六年七月敕:如闻十六宅置宫市以来,成弊既久,须有改移。自今以后,所出市一物以上,并依三宫直市,不得令损刻百姓。”这说明唐代()A重农抑商政策松动 B政府加强市场管理C着手打破坊市界限 D商品经济高度发达解析:选B。本题考查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唐代加强市场管理。材料没有体现重农抑商政策发生变化的内容,故A项错误;从“所出市一物以上,并依三宫直市,不得令损刻百姓”,可知唐代对宫市货物的价格有限制,不能损害百姓的利益,体现出政府对市场的监管,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市坊变迁的内容,故C项错误;从材料中对宫市的规定无法得出商品经济发展状况,故D项错误。9旧唐书记载“文宗大和九年(835年)十二月,丁

8、丑,敕诸道府不得私置历日板(历法)”,因为颁布历法一直是封建帝王的特权。但由于历书关系到农业生产,农民非常需要,民间雕版刻印的历书仍旧风行。这反映了()A雕版印刷比较成熟B政府对农业生产高度重视C文宗皇权威严尽失D唐朝历法体系混乱解析:选A。材料反映了唐朝时期,规定民间不得私置历法,但历法关系到农业生产,农民非常需要,民间雕版刻印的历书仍旧风行。这反映了雕版印刷比较成熟,故选A。B、D两项从材料中无法得出。材料与皇权的威严无关,故排除C项。10(2016广州模拟)619年唐高祖下诏:释典微妙,净业始予慈悲;道教冲虚,至德去其残暴自今以后,每年正月、五月、九月,凡关屠宰、杀戮、网捕、畋猎,并宜禁

9、止。据此可知当时()A重视生态环境保护 B儒学正统地位丧失C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D统治者尊道礼佛解析:选D。从材料“释典微妙,净业始予慈悲;道教冲虚,至德去其残暴”可以看出唐高祖对佛教和道教的恭敬,故D项正确。A项是对材料信息的错误解读,排除;材料没有涉及儒学地位问题,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重农抑商的信息,故C项错误。11有文学评论家认为:“文字上的所谓美,表面上虽若流连风景,其暗中深处,都藏有这一个因素在内。诗词必须有寄托,才觉得有味,真正流连风景的,总觉得浅薄,就是为此。”据此,以下诗句中,该评论家认为较为浅薄的是()A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B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C问渠哪

10、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D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解析:选A。由材料中“诗词必须有寄托,才觉得有味,真正流连风景的,总觉得浅薄”可知该评论家认为诗词不光要写景抒情,更重要的是要蕴藏哲理,四个选项中只有李白诗句是单纯写景抒情,故选A项。12“虎溪三笑”讲的是儒者陶渊明、道士陆修静、僧人慧远一起品茗畅谈、乐而忘返的故事。故事本身是虚构的,却在唐宋诗歌、绘画作品中时有出现。据此可以得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当时()A儒道佛出现融合的趋势B佛教开始传入中国C诗歌创作呈现繁荣局面D绘画风格以写实为主解析:选A。从题干提供的信息看,故事涉及的人物的身份分别是儒者、道士和僧人,三人一起品茗畅谈说明当时儒、

11、道、佛思想并行。又据“在唐宋诗歌、绘画作品中时有出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结论:儒道佛出现融合的趋势。二、非选择题1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汉初的任官和军功、任子、赀选等紧密相关。任子制是享二千石(郡太守等)以上官员,任满三年,可以保举其子弟中的一人做官的制度。赀选制是凭资产资格做官的制度。汉高祖十一年(公元前196年)二月诏是察举制的先声,以后逐渐成形、发展,察举的科目渐多,至汉武帝时经董仲舒建议,察举开始制度化,察举的科目以孝廉、秀才为主。由州、郡长官推荐孝廉、秀才的人选,而州郡的察举又是基于县、乡、里的推荐,即人们所说的“乡举里选”。东汉以后,察举的对象还要经过考试,并有年龄限制。这种

12、自下而上,以举荐为主、考试为辅的选官制度,与世卿世禄、任子与赀选相比,是历史的进步。 材料二今立中正,定九品,高下任意,荣辱在手。操人主之威福,夺天朝之权势。爱憎决于心,情伪由于己所欲与者,获虚以成誉;所欲下者,吹毛以求疵。高下逐强弱,是非由爱憎。随世兴衰,不顾才实,衰则削下,兴则扶上,一人之身,旬日异状。或以货赂自通,或以计协登进;附托者必达,守道者困悴。无报于身,必见割夺;有私于己,必得其欲。是以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愚臣以为罢中正,除九品,弃魏氏之弊法,立一代之美制。(唐)房玄龄等晋书刘毅传材料三自世卿门阀举荐制度推翻,唐宋厉行考试,明清峻法执行,无论试诗赋、策论、八股文,人才辈出;虽所

13、试科目不合时用,制度则昭若日月。孙中山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汉代任官的主要依据有哪些?察举制的主要特点是什么?(2)概括材料二中的主要观点。(3)根据材料三,概括孙中山先生对科举制的看法。(4)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人才问题的看法。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第(1)题根据材料一来回答,汉代任官的主要依据有军功、门第、财产和他人举荐。察举制的主要特点可根据所学回答。第(2)题分析概括材料二来回答,主要反映了在九品中正制下,中正官在选拔官员时会徇私舞弊,难以选拔出真正有用的人才,因而主张废除九品中正制。第(3)题根据材料三分析孙中山先生对科举制的看法,材料中孙中山先生认为科举制

14、取代察举制,以考试成绩作为选官的标准,有利于国家选拔人才,是我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第(4)题联系上述问题回答即可。答案:(1)依据:军功、门第、财产和他人举荐。特点:自下而上推荐人才。(2)观点:在九品中正制下,中正官在选拔官员时会徇私舞弊,难以选拔出真正有用的人才,因而主张废除九品中正制。(3)看法:科举制取代察举制,以考试成绩作为选官的标准,有利于国家选拔人才,是我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4)看法:选官制度影响人才的培养和选拔。人才的培养和选拔往往关系着国家的治乱兴衰。14(2016西安一中高三模拟)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西周时,耒、耜是主要农具,“一人跖(踏)耒而耕

15、,不过十亩。”战国时,李悝说:“今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岁收亩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材料二江南地广,或火耕水耨,民食鱼稻,以渔猎山伐为业饮食还给,不忧冻饿,亦亡千金之家。信巫鬼,重淫祀。汉书地理志下材料三(江南)川泽沃衍,有海陆之饶,珍异所聚,故商贾并凑。其人君子尚礼,庸庶敦厖,故风俗澄清,而道教(按:指儒家礼教)隆洽,亦其风气所尚也。隋书地理志下材料四隋炀帝命编著全国各地风俗,编写者“以吴人为东夷”。隋炀帝加以愤责,并称:“昔汉末三方鼎力,大吴之国,以称人物自平陈之后,硕学通儒,文人才子,莫非彼至。”摘编自太平御览(1)材料一的历史现象说明了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2)根据上述材料

16、,概括指出汉代至隋朝“江南”发生的变化。(3)列举两位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有代表性的“文人才子”。解析:第(1)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战国时期经济发展的掌握。结合材料“西周时一人不过十亩;战国时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岁收亩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可知战国时期农业生产得到较大发展。其原因结合水利工程兴修、铁犁牛耕的推广等分析回答。第(2)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江南地区经济、文化发展变化的认识。结合材料“江南地广饮食还给,不忧冻饿”“平陈之后,硕学通儒,文人才子,莫非彼至”等归纳解答。第(3)题主要考查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联系所学的相关知识回答即可。答案:(1)说明:战国时期农业生产发展(粮食产量提高)。原因:铁农具、牛耕的推广;水利工程的兴修(郑国渠、都江堰等);各国的变法,封建生产关系确立(私田取代公田)。(2)从原始落后的经济状态到较为繁荣的商业经济;社会风气从迷信鬼神到崇尚教化;文化不断发展,某些地方甚至超过北方。(3)画家顾恺之、书法家王羲之、文学家陶渊明、思想家范缜(任选其中两项)。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计划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