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线检测工艺规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射线检测工艺规程.doc(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射线检测工艺规程1.1 适用范围1.1.1 本规程适用锅炉压力容器和压力管道熔化焊对接接头的射线检测。1.1.2 锅炉、压力容器和压力管道的制造与现场组焊。1.1.3 焊接工艺评定及焊工考试的试件,产品焊接试板或工艺纪律检查试板的焊缝。1.2 焊缝表面要求1.1.1 射线检测前,焊缝及热影响区(包括焊缝余高)的表面质量应经外观检查合格。表面的不规则状态在底片上的图像应不掩盖焊缝中的缺陷或与之相混淆,否则表面应经修整合格后方可进行检测。4uqvX。1.1.2 具有延迟裂纹倾向材质的焊缝,射线检测应在焊后24小时后方可进行。1.3 探伤设备1.3.1 射线机、观片灯、黑度计等射线检测设备应经调试合
2、格并符合有关标准规定。1.3.2 使用射线检测设备,必须严格按其操作规程进行操作。1.4 胶片与增感屏1.4.1 胶片:工业X胶片按工程(产品)设计或施工及验收规范、标准所要求的无损检测标准的规定选用。胶片必须在有效期内使用。胶片应存放在阴凉干燥的地方避免潮湿、高温和爆晒,并远离射线源。eNewo。1.4.2 增感屏:按工程(产品)设计或施工及验收规范、标准所要求的无损检测标准的规定选用,可优先选用金属增感屏,应保持增感屏的表面平整。不准有油脂、污物、斑痕及机械损伤。BLyXs。1.5 线型象质计选择、放置1.5.1 线型象质计:按工程(产品)设计或施工及验收规范、标准所要求的无损检测标准有关
3、规定选用相应系列的象质计,线型象质计的型号和规格应符合GB5618-85的规定。RkKVj。1.5.2 线型象质计应放在射线源一侧的工件表面上,被检焊缝区的一端(被检区长度的1/4部位),中间一根钢丝的影像应位于底片两端1/4部位,且细丝朝外。当射线源一侧无法放置象质计时,也可以放在胶片一侧工件表面上,但象质计应提高一级或通过对比试验,使象质指数达到规定的要求。当象质计放在胶片一侧表面上时,应附加“F”标记以示区别。RRJsl。1.5.3 采用射线源置于园心位置的周向曝光时,象质计应在内壁每隔90放置一个。1.5.4 返修片、抽查片必须放置象质计。1.6 透照方式1.6.1 下列工作可进行单壁
4、投影透照。1.6.1.1 容器或管道凡能从焊缝下面或背面一侧贴片,另一侧透照的焊缝。1.6.1.2 各种焊接试板1.6.1.3 其它能够进行单壁投影透照的焊件。1.6.2 单壁投影无法透照的焊件(如小直径管,无法在管道或容器内进行贴片),应进行双壁投影透照。1.6.1.1 直径76mm以下的管道焊口,采取双壁双投影透照焊缝,在底片上所形成的椭圆开度其间距以310mm为宜,最大间距不得超过15mm,用平移射线机的办法使主射线束透照,其平移距离计算公式如下:RYAiA。 L=F式中:L平移距离(mm); F焦距(mm); B焊缝宽度(mm); D透照管子外径(mm); a椭圆开度(mm)。1.6.
5、1.2 当直径76mm至100mm时的管道焊缝一般采用双壁双投影透照,但靠射线源侧的焊缝不作评定,不作参考。XlV0a。1.6.1.3 对于直径100mm的管子,一般采用双壁单投影透照,即不把靠射线源侧的焊缝投影在底片上。CBPhh。1.7 几何条件1.7.1 射线检测时,焦距必须同时满足几何不清晰度及透照厚度比K值的要求。K T(T/T)1.1(环缝AB级)K T(T/T)1.03(纵缝AB级)1.7.2 一次透照长度应符合黑度和象质指数的规定。一次透照长度为250mm时,为保证足够的搭接,片长为300mm。一次透照长度为300mm时,为保证足够的搭接,片长为360mm。xZWV7。1.8
6、无用射线和散射线的屏蔽1.8.1 为减少散射线的影响,检测时应采用适当的屏蔽方法限制受检部位的照射面积。1.8.2 为检查背散射线,可在暗袋背面贴附一个“B”的铅字标记(其高度为13mm,厚度为1.6mm),若在较黑的背景上出现“B”的较淡影像时,应采取有效措施对散射线进行屏蔽,并将该底片进行重照。如在较淡的背景上出现“B”的较黑的影像时,则不作为该底片判废的依据。0pcxN。1.9 标记1.9.1 定位标记1. 9.1.1 定位标记包括:中心标记( )和搭接标记( )(当抽查时称为有效区段标记)。vOq0X。1.9.2 识别标记1.9.1.1 识别标记包括:工件编号、焊缝编号、焊工号、底片顺
7、序号、透照日期、母材厚度及返修标记R1、R2(数字代表返修次数)。tsxHI。1.9.3 标记位置1.9.3.1 各种标记应摆放整齐,离焊缝边缘至少5mm。1.10 曝光参数1.10.1 根据设备、胶片、增感屏按具体条件制作或选用合适的曝光曲线,并依此选择曝光规范。1.10.2 为达到规定的底片黑度,曝光量不低于15mAmin,以防止用短焦距和高电压所引起的不良影响。oGiO1。1.10.3 曝光时间,在保证穿透的情况下,应尽量减少曝光时间,以减少底片灰雾。1.10.4 射线机装设要稳固,机头窗口必须对正。1.10.5 检查各种安全设施必须满足安全要求。1.10.6 拍片操作者要按规定进行认真
8、操作,严格按选定的参数进行曝光。1.10.7 底片拍完后要妥善保管,不得与未曝光的底片混淆,并尽快地进行暗室处理。1.11 暗室处理1.11.1 药液的配方1.11.1.1 显影、定影液的配制必须依据胶片生产厂家提供的配方进行配制;1.11.1.2 配制水温应控制在50左右,不得在药液配制过程中任意缩短溶化时间,新配制的药液应在24h后使用,显影液应保存在避光的暗处。QCRD4。1.11.1.3 暗室必须达到使用要求,红灯要通过实验安全可靠,操作者手要洗净。1.11.2 显影1.11.1.1 暗室应有有效的温度控制设备,以保证显影效果。相应温度控制在202。1.11.1.2 显影时间应控制在4
9、8min,对曝光量不合适的胶片不得通过改变显影时间的方式,以达到标准黑度的要求。51Acv。1.11.1.3 显影过程中应不时将胶片作垂直方向的上下移动,以使胶片显影均匀,并避免胶片之间的相互粘结。pphYG。1.11.3 停影1.11.3.1 在显影结束后,将胶片浸入3%醋酸停影液约30S,以中和遗留在胶片乳胶中的显影液。如果不能使用停影液,则可在清水中将胶片强力抖动,进行漂洗23min。W85ib。1.11.4 定影1.11.4.1 定影温度一般控制在204。1.11.4.2 为保证均匀而快速的定影,胶片在浸入定影液及在第1min未时,要作上下均匀的移动约10S左右,然后浸泡到定影结束。e
10、7N9p。1.11.4.3 在新鲜的定影液中,定影时间一般不超过15min。1.11.4.4 定影时,要适当翻动胶片贫下中农之充分定影。1.11.5 药液的补充和更换1.11.5.1 显影液每次添加的补充液应不超过总体积的2%,当使用的补充液为原显影液数量的2倍时,药液应废弃。在不使用补充液时,显影液应根据温度和季节的变化及时更换。KKGLI。1.11.5.2 定影时间延长到新定影液所需时间的两倍时,应更换新液。1.11.6 水洗1.11.6.1 定影结束后,底片应在干净、流动的水中进行,清洗时间要充分,水洗时间不得少于30min。T3Vjn。1.11.6.2 水冲洗的水温要尽量控制在2021
11、。1.11.6.3 水冲洗要经常翻动胶片,使之充分冲洗干净。1.11.7 干燥1.11.7.1 底片的干燥宜采取自然干燥法。1.11.7.2 为防止水迹,可将冲洗好的底片放到洗涤剂中约30S,以使水自然流下。1.12 底片质量1.11.1 象质指数1.11.1.1 底片上必须显示出的最小线径及象质指数,按工程(产品)设计或施工及验收规范、标准要求的进行选用。NwMk1。1.11.2 底片黑度1.11.1.1 选择的曝光条件应使底片有效评定区域内的黑度应在1.53.5(包括固有的灰雾度)。R3Jla。1.11.3 影像识别要求1.11.3.1 底片上的象质计影象位置应正确,定位标记和识别标记齐全
12、,且不掩盖被检焊缝影像。1.11.3.2 在焊缝影像上,能清晰地看到长度不小于10mm的象质计金属丝影像,即认为是可识别的。dKkFX。1.11.4 底片上不允许的假缺陷。1.11.4.1 在底片评定区域内不应有以下障碍底片评定的假缺陷。a.灰雾;b.暗室处理时产生的条纹、水迹或化学污斑等缺陷;c.划痕、指纹、脏物、静电痕迹、黑点或撕裂等;d.由于增感屏质量不好造成的缺陷显示;e.其它妨碍底片评定的伪缺陷。1.13 底片观察1.13.1 评片环境1.13.1.1 评片应在专用评片室内进行。评片室内的光线应暗淡,但不全暗,室内照明用光不得在底片表面产生反射。lfE6y。1.13.1.2 观片灯应有观察底片最大黑度为3.5的最大亮度,观察的漫射光亮度可调。1.13.1.3 观片灯的最大亮度应不小于100000 cd/m2,经透射底片后的亮度应不小于30 cd/m2。mDy4A。1.14 验评标准1.14.1 焊缝合格标准按工程(产品)设计或施工及验收规范、标准所要求的合格等级进行评定。1.15 探伤技术资料的积累与管理按本规程第1.9条款的规定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