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9.16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课时提升作业.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9.16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课时提升作业.doc(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全程复习方略】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9.16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课时提升作业(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共12小题,48分)1.计量史学是运用数学方法来研究历史事物的数量关系,实现对历史变化、发展及运行规律的分析。读18651905年清政府进出口贸易状况统计表:时间进口数(单位:两)出口数(单位:两)平衡1865年55,715,45854,103,274-1,612,1841875年67,803,24768,912,929+1,109,6821885年88,200,01865,005,711-23,194,3071895年171,686,715143,293,
2、211-28,393,5041905年447,503,943377,338,166-70,165,777分析表中的数据,结合史实判断,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A.中国的贸易顺差呈扩大趋势B.资本输出成为列强侵华的主要方式C.近代工业的发展呈下降趋势D.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解析】选D。从数据来看,1875年时清政府对外贸易处于出超的地位,而之后则是入超的地位,A错误;资本输出成为主要方式是西方列强进入帝国主义阶段的侵华方式,从时间上看,B说法是错误的;题干表格是对清政府进出口贸易状况的统计,无法说明近代工业的发展趋势,故C错误;从数据来看,进出口额都呈现增长的趋势,说明中国与世界市场的
3、联系越来越密切,故D正确。【拓展延伸】关于中国是在什么时候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问题(1)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说。(2)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由于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含义有两层:一层是成为列强推销商品的市场,另一层是自己的商品生产适应国际市场需要,为外销服务。因此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说法较妥当。2.(2015韶关十校联考)18751876年,上海的英国领事报告说,“绿茶的内地捐税至少比出口关税高出将近1倍一担茶叶从绩溪运到宁波,须纳税3.5两”,同时,“印度政府对出口茶叶不征任何关税,日本政府的茶叶也不过是每担1元”。这种情况的产生说明()A.印度与日本比中国政府更重视茶叶B.中国茶叶将无力和
4、日、印茶叶竞争C.印度和日本政府鼓励倾销本国茶叶D.说明中国的茶叶比日、印的质量高【解析】选B。依据材料中“内地捐税至少比出口关税高出将近1倍”“印度政府对出口茶叶不征任何关税”等信息可知,中国茶叶在世界市场上价格处于劣势,故选B。印度和日本政府的态度、中、印、日茶叶质量比较在材料中均没有体现,排除A、C、D。3.(2015皖南八校联考)李鸿章在示文儿一信中说:“年来国事日非受人凌辱之原因,莫外乎不谙世事,墨守陈法,藏身于文字之间,而卑视工商。岂知世界文明,工商业较重于文字,窥各国之强盛,无独不然。”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洋务运动抵制了西方的侵略B.“受人凌辱”指的是中国甲午战败C.体现了
5、挽救民族危机的愿望D.作者认识到发展工商业的重要性【解析】选D。材料没有涉及洋务运动的影响,A错误;甲午战争发生于十九世纪末,而李鸿章认识到工商业的重要性并付诸实践行动是洋务运动期间,B错误;材料分析的是中国“受人凌辱之原因”,与挽救民族危机关联不大,C错误;从材料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其意识到通过发展工商业促进国家富强的重要性,D正确。4.(2015驻马店模拟)李鸿章在对开平煤矿招商章程所作的批示中指出:“摒除官场习气,悉照买卖常规,最为扼要。”这反映了洋务派()A.重视民间资本的引入B.强调以市场规则经营管理企业C.重视商品生产D.反对官员的贪腐【解析】选B。A项符合史实,但与题意无关,排除;
6、“悉照买卖常规”,反映出洋务派强调以市场规则经营管理企业,B项正确;C项表述正确,但与题意无关,排除;“摒除官场习气”,强调反对以官僚作风开办企业,与反对官员的贪腐无关,D项错误。【加固训练】(2014长春模拟)1893年有人写信给张之洞说:“方今机器之利,粤人知其益者,十之八九;两江闽浙,十之二三;河洛之北,万不得一。”从根本上反映的是()A.近代工业地区发展不平衡B.晚清官员对创办近代工业的畏难情绪C.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创办近代工业D.人们对近代化的认识不同【解析】选A。解读题意可知从广东(粤人)到两江闽浙再到河南(河洛)对机器的认识程度不同,反映出近代工业分布由沿海到内地逐渐减少的特点,
7、故A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官员的畏难情绪,故B错误;洋务派学习西方创办近代工业早在19世纪60年代已经出现,与题目时间1893年不符,故C错误;材料主要讲人们对机器的认识,而不是对近代化的认识,故D错误。5.1873年,上海申报载有“上海虹口发昌号铜铁机器车房”的广告,之后该厂又刊登广告,称“专造大小火轮机器,已经造起数艘,快马如飞有小火轮出售,由英国来的”。据此可推断“发昌号”()A.是中国最早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B.受外国资本控制C.是洋务派开创的近代民用工业D.已是近代性质的企业【解析】选D。题干中没有涉及“发昌号”建立的时间,无法得出它是中国最早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A错误;材料中没有外国资本
8、的信息,故B错误;题干中没有介绍“发昌号”由谁出资建立,无法得出是洋务派开创的,C错误;由题干中“机器车房”“有小火轮出售”等信息可知,“发昌号”采用机器生产,且产品流向市场,D正确。6.清政府曾颁旨宣谕:“通商惠工,为古今经国之要政。自积习相沿,视工商为末务,国计民生,日益贫弱,未始不因乎此。亟应变通尽利,加意讲求。”这表明()A.清政府阻挠民族工业发展B.洋务运动导致清廷日益贫弱C.清政府改变重农抑商政策D.清政府接受资产阶级代议制【解析】选C。材料体现了清政府对工商业态度的改变。原来“视工商为末务”导致日益贫弱,因此要求“变通尽利”。并不是阻碍民族工业的发展,A错误;材料与洋务运动无关,
9、B错误;由“视工商为末务”到“变通尽利”体现了重农抑商政策的改变,C正确;材料没有涉及代议制,D错误。7.“这种不是来自古典时代的商人,也不是来自买办和洋务前辈。他们是用企业来作为实现自己社会政治理想的工具”。材料描述的是()A.收回利权B.实业救国C.戊戌变法D.清末新政【解析】选B。从“用企业来作为实现自己社会政治理想的工具”可知是用企业来实现政治目标,B正确;“收回利权”题干没有涉及,故A错误;“戊戌变法”是政治改革,与题意不符,C错误;清末新政有兴办工商业的内容,但目的是维护清王朝的统治,不是要建立资产阶级的理想政治,D错误。【拓展延伸】实业救国的进步性(1)理论上:实业救国思潮是作为
10、帝国主义经济侵略和封建王朝出卖民族利益的对立物出现的,对促进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2)实践上:在“实业救国”的思潮影响下,民族工商业有了进一步发展,有利于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经济结构,为中国政治变革与思想革新提供了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促进无产阶级队伍壮大,对帝国主义经济侵略起了抵制作用。8.(2015海淀区模拟)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时,制作了下面的图表。据此,他在分析近代铁路营运效应时,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促进了近代新型城镇的兴起B.为工矿企业发展提供了条件C.增强了地区性市场的影响力D.农产品的长途贩运不断增加【解析】选B。材料显示铁路运载的主要物资为矿产品,
11、且比例有所增长,而矿产品的主要用途为工业生产,可知铁路为工矿企业发展提供了条件,故选B。题干中未见“近代新型城镇”和“地区性市场”的兴起和发展,排除A、C。农产品的长途贩运的比例不断下降,D错误。【加固训练】(2014江苏百校联盟联考)荣氏企业是近代民族工业的代表企业。1912年后,荣氏企业看准了面粉、棉纱工业大发展的苗头,不失时机地大力扩充,同时抓质量、创名牌。1915年日本提出“二十一条”后,国内“抵制日货爱用国货”更是推动了荣氏企业产品迅速占领市场。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促成荣氏企业在这一时期发展的因素有()第一次世界大战对战略物资的需求国民政府大力支持企业自身管理有方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A.B
12、.C.D.【解析】选A。国民政府成立于1927年,晚于题目中的时间“19121915年”,错误;19121915年处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战争对面粉、棉纺织品等需求量激增,正确;由题目中的信息“荣氏企业不失时机抓质量、创名牌”可知正确;由题目中的信息“抵制日货爱用国货”可知正确,故选A。【拓展延伸】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推动因素(1)列强侵略:瓦解着中国封建经济,客观上为民族工业的兴起和发展提供了条件。(2)政府鼓励:由于时代潮流的冲击和巩固统治的需要,清末“新政”至民国历届政府都鼓励兴办实业。(3)“实业救国”:中国人民反帝爱国热情不断高涨,使“实业救国”具有日益广泛的社会基础,特别是抵制洋
13、货、提倡国货运动不断兴起,有力地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4)民族精神:实业家们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是支撑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动力和力量源泉。(5)与时俱进:一些民族工业自身技术的不断革新、合理的经营策略也是其顽强发展的因素。9.1925年,“江浙京奉鲁豫各处兵戈纷起,除水路轮船可达之少数各地外,其津浦、京汉、陇海、胶济、京绥各铁路货车一律停开,所属各省份运输阻断,几乎无货可售”。上述材料说明中国民族工业在20世纪20年代由“黄金时期”转为萧条的原因之一是()A.蒋介石对红军连续发动围剿B.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列强加紧对中国的经济掠夺C.军阀割据与军阀之间的混战D.民族工商业间的恶性竞争,无货可售【解析
14、】选C。解题关键是提取有效时间“1925年”和信息“江浙京奉鲁豫各处兵戈纷起”,应用排除法,蒋介石对红军的围剿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A错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列强加紧对中国的经济掠夺,与材料中的战乱不符,B错误;民族工商业间的恶性竞争,与材料不符,D错误;1912年至1927年,军阀割据与军阀之间的混战影响中国经济发展,C正确。10.(2015昆明调研)1931年,国民政府针对性地大幅提高日本进口商品的税率,其中,棉库绸的税率提高800%,毛织品提高200%,纸品提高8%到20%,人造丝、鱼类、烟草和煤的税率也有大幅提高。实施此政策的主要目的是()A.保护中国民族工业发展B.以经济手段应对民族
15、危机C.应对世界经济危机冲击D.增加财政收入以全力剿共【解析】选B。联系1931年的史实,可知此时中日民族矛盾上升;国民政府提高日本进口商品税率实质上是抵制日货,这是用经济手段来反对日本的侵略,B符合题意。11.从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大事记表中可以得出不利于民族工业发展的内部因素有()时间大事记1928年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全国: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建立1930年4月蒋介石、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军阀混乱19301931年蒋介石对革命根据地发动三次“围剿”19331934年蒋介石派兵对革命根据地发动第四、五次“围剿”1945年陈立夫、陈果夫控制的中国蚕丝公司在上海设立国内政局不稳,内战的破坏世界经济
16、危机影响官僚资本挤压外国的侵略A.B.C.D.【解析】选A。题干要求找出“不利于民族工业发展的内部因素”,“世界经济危机影响”和“外国的侵略”属于外部因素,排除含有的选项即可,A符合题意。12.(2015湛江调研)下表是国民政府19461947年对外贸易数额表(单位:千美元)年代进口总值出口总值入超值1946650,890178,687472,2031947900,222537,411362,811当时大量涌入中国的外国商品主要是()A.美国货B.德国货C.英国货D.日本货【解析】选A。抓住题干中的时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6年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的签订,使美国商品大量输入中国市场,美国资
17、本几乎垄断了中国的资本市场,故A项正确;第二次世界大战沉重打击了德日法西斯,故B、D项错误;第二次世界大战也极大地削弱了英国的力量,故C项错误。【拓展延伸】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给我们带来的四点启示(1)国家独立是民族经济振兴的基本前提。(2)善于抓住有利的国际环境是振兴民族经济的重要策略。(3)优化投资环境,减少垄断经营。(4)提供充足的资金,以科技为先导。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52分)13.(2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丰富的粮产,曾是江南成为基本经济区的一个主要原因。北宋以后,据称京师漕粟多出东南,而江浙居其大半,南宋时更有了“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从此江南就成为中
18、国稻谷的主产区之一。但是近代江南地区粮食生产的地位开始下降,在早期的一个发展阶段之后,粮食生产并没有在江南的发展中起到带动的作用。在江南经济中起到这种带动作用的不是粮食,而是其他产业,特别是棉花种植和棉纺织业,当然还有来自西方的其他产业。根据近代中国经济地理的主要变化等整理材料二江南地区的古代棉纺,多是家庭妇女晚上的工作,很多时候是借着月亮的自然光工作的,这种情况在近代上海有了很大变化,有巨大厂房的生产车间,很多纺织女工集中在一排排的现代化纺织机械前工作,和古代织布机几天才能生产一匹布不同,近代纺织机器几分钟就可以生产一匹布。根据江南纺织业变迁等整理(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代与近
19、代江南经济结构的各自特点。(12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古代和近代江南手工业的不同之处。(8分)(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江南社会经济发生变化的背景。(4分)【解析】第(1)题从经济形态、产业结构及相互关系等宏观角度,进行古今对比,从而找出其特点。一个是自然经济,一个是多种经济要素并存,进而导致经济结构的不同。第(2)题可从规模、技术、条件等微观方面比较。第(3)题联系时代特征及相关重大事件进行关联分析即可找出变迁的背景。答案:(1)特点:古代江南经济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手工业与农业密切相关;近代江南经济受西方近代科学技术影响,出现了独立的近代先进工业,资本主
20、义因素逐渐发展起来。(12分)(2)不同:古代手工业规模较小,生产条件简陋,科技含量较低,以手工为主;近代工业规模较大,科技含量较高,采用机器生产,生产力较为先进。(8分)(3)背景:鸦片战争后中国国门被打开,西方先进技术传入中国。(4分)14.(2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整个中国的民族工业迅速萧条。材料二从棉纺织、机制面粉、机器缫丝等民族工业主要行业的资本增长、生产能力增长、年产量、年利润率,及整个工业资本年均增长率及工农业总产值等指标的比较研究来看,19201936年间可以称之为中国民族工业继“黄金时代”之后的“白银时代”。薛伟强等中国近代资
21、本主义的学术研究与中学历史教学材料三时间业别1920年1926年国资私资合计国资增长%私资增长%合计增长%工矿业11 41445 07056 48457 563404.3188 939319.2246 502336.4交通业55 53812 90768 445164 891196.915 90523.2180 796164.1商业-230 000230 0003 000-420 00082.6423 00083.9金融业23 253102 700125 953587 8182 427.9214 430108.8802 248536.9合计90 205390 677480 882813 2728
22、01.6839 274114.81 652 546243.6王玉茹论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中国经济的发展(1)材料一、二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情况,有何不同看法?(10分)(2)如果材料三是客观的,那么它将对上述哪一方的观点构成挑战?为什么?(12分)(3)材料三作为研究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材料,可能存在哪些缺陷?(6分)【解析】第(1)题依据材料一中“整个中国的民族工业迅速萧条”和材料二中“19201936年间可以称之为中国民族工业继黄金时代之后的白银时代”等信息分析比较即可。第(2)题第一问依据材料三中私人资本在19201926年的变化趋势得出结论。第二问可从私人资本
23、的变化趋势和各领域的变化趋势组织答案。第(3)题可以从表格的数据出自一家之言,没有其他文献资料相印证;表格统计的时间只涉及1920年和1926年,业别只涉及四个行业等角度组织答案。答案:(1)看法:材料一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整个民族工业迅速萧条。(5分)材料二则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民族资本主义获得进一步发展。(5分)(2)对材料一的观点构成挑战。(4分)原因:因为从材料三中所提供的数据可以看出,1926年与1920年相比,私资即民族资本虽不如国资(官僚资本)增长迅猛,但也获得了极大的发展,尤其在工矿企业和金融业领域非常突出。(8分)(3)缺陷:表中数据本身可能不够准确;涵盖的“业别”有限,反映问题可能不够全面;表中只有1920和1926两个年份的数据,其他年份数据缺失。(6分)-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