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四 地壳物质循环与地质作用精品教学案.doc

上传人:知****量 文档编号:28250581 上传时间:2022-07-26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6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四 地壳物质循环与地质作用精品教学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21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四 地壳物质循环与地质作用精品教学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1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四 地壳物质循环与地质作用精品教学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四 地壳物质循环与地质作用精品教学案.doc(1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专题四】 地壳物质循环与地质作用【考情分析】考纲解读命题规律1.掌握内、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表现形式及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理解岩石圈的物质循环,明确其过程及图示。2.结合具体地貌景观,分析其成因及分布。理解内力作用形成的褶皱山、断块山和火山的成因,理解背斜、向斜、断层的特征及对地貌的影响及其在找水、找矿、工程建设方面的意义。3. 了解河流地貌的形成、分布及其对聚落分布和生产、生活的影响。理解地形对交通线路布局的影响。1. 以景观图、示意图等形式呈现信息,侧重考查地壳物质循环的过程和环节2. 以各类地质剖面图为背景材料,考查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形成的地貌、地质构造的实践意义3. 以典型地貌的景观

2、图、示意图等为背景,考查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外力作用的过程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知识归纳】一、地质循环过程及其地理意义地质循环是高考中的常考点,以岩石的形成和转换为考点是主要考查方向。实际上三大类岩石的相互转化过程就是地质循环过程,对此我们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对其突破。框图理顺岩石之间的转换关系及其特点 图中分别表示冷却凝固、外力作用、变质作用、重熔再生。二、地质构造及其实践意义1比较常见地质构造与地貌的关系常见类型基本形态地貌褶皱背斜外力作用施加影响前多形成山岭顶部受张力岩石破碎,常被外力侵蚀成谷地褶皱常形成高大山脉向斜外力作用施加影响前形成谷地地貌槽部受挤压,物质坚实不易被侵蚀,易形成山岭断层

3、地垒由两条断层之间相对上升的岩块构成,常表现为块状山地,如庐山、泰山、华山地堑由两条断层之间相对下降的岩块构成,常表现为凹陷地带,如东非大裂谷、渭河平原、汾河谷地2地质构造研究在实践中的意义构造名称实践意义原因或依据背斜石油、天然气埋藏区岩层封闭,为“储油构造”,易于储油、储气隧道的良好选址天然拱形,结构稳定,不易储水顶部地带适宜建采石场(点)裂隙发育、岩石破碎、采石容易向斜地下水储藏区,常有“自流井”分布岩层下凹,易汇集水,承受静水压力断层泉水、湖泊分布地;河谷发育岩隙水易沿着断层线出露;岩石破碎,易被侵蚀为洼地,利于地表水汇集铁路、公路、桥梁、水库等的回避处岩层不稳定,容易诱发断层活动,破

4、坏工程;水库水易渗漏三、地质作用与地表形态变化任何一种地表形态都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在高考中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考查的频率较高,对此我们可以通过表格归纳如下: 外力作用对地貌的影响风化作用使地表岩石破坏,碎屑物残留在地表形成风化壳侵蚀作用风力侵蚀形成风蚀洼地、风蚀柱、风蚀蘑菇等流水侵蚀使谷底、河床加宽加深,形成“V”型谷;使地面破碎,形成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溶蚀形成溶洞等喀斯特地貌冰川侵蚀形成冰斗、角峰、“U”型谷侵蚀作用海浪侵蚀形成海蚀地貌,如海蚀崖、海蚀柱、海蚀拱桥、海蚀穴等搬运作用风力搬运干旱、半干旱地区和海滨地区作用强烈流水搬运湿润、半湿润地区作用明显冰川搬运冰川活动地区海浪搬运

5、海滨地区沉积作用冰川沉积沉积物颗粒大小不分,杂乱堆积,形成冰碛地貌流水沉积形成三角洲、冲积平原、冲积扇沉积物颗粒大的先沉积,颗粒小的后沉积,具有分选性风力沉积形成沙漠(静止沙丘、移动沙丘)、黄土堆积海浪沉积形成海岸沙滩地貌固结成岩作用形成沉积岩【考点例析】【例题1】(2011全国卷)读图1,完成(1)(2)题。(1)组成该山体岩石的矿物直接来自( )A地表 B.地壳上部 C. 地壳下部 D.地幔(2)在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中,该山体岩石在地球表层可转化为( )A喷出岩B.侵入岩 C沉积岩D.变质岩【答案】D C【解析】第(1)题,组成该山体岩石的矿物是火山岩,是火山喷发出来的岩浆冷却形成的火山岩

6、,岩浆直接来自地幔。第(2)题,山体岩石是火山岩,属于岩浆岩,在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中,在地球表层在外力作用下可转化为沉积岩。【例题2】 (2012江苏卷)图5是某地地形剖面及其地下同一沉积岩层埋藏深度示意图。岩层的埋藏深度(岩层距离地面的垂直距离)可以用来帮助恢复岩层的形态。读图回答(1)(2)题。(1)属于背斜谷的地方是A. B. C. D.(2)5处发生的地壳运动是A.褶曲隆起 B.褶曲凹陷 C.断裂下降 D.断裂上升【答案】D C【解析】题组主要考查影响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等相关知识。第(1)题,从剖面线上看:处都为谷地,同一岩层拱起处就为背斜,谷地都为背斜,为背斜谷,为向斜,为断层

7、。第(2)题,处同一岩层分布不连续,发生向下位移,说明处岩层断裂下降。【例题3】(2012四川卷)图1是我国亚热带某旅游名山景观照片。该山山顶海拔3099米,属山地针叶林带。读图回答(1)(2)题。(1)形成图中构造地貌的地质作用是A. 断裂上升 B. 褶皱弯曲C. 冰川堆积 D. 风力侵蚀(2)该山山顶能够出现可供游客欣赏的景观是A.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B. 晨起开门雪满山,雪晴云淡日光寒C. 层层梯田叠交错,犹如海上泛碧波D. 春蚕作茧桑园绿,睡起日斜闻竹鸡【答案】A B 【解析】该题组考查地质作用、旅游景观。第(1)题,图中的山体周围为断层崖,表明是断裂上升形成的断块山。第(

8、2)题,山寺的位置在丛林之中,A错;由于海拔高,亚热带的山顶可见积雪,B正确;断层山坡度大,不适宜修筑梯田,C错;桑园位于平原区,D错。【方法技巧】1、地质循环过程的判断技巧(1)已形成的各种岩石在外力作用下都可能形成沉积岩。沉积物必须经过埋藏和固结成岩作用,才能变成坚硬的沉积岩。(2)岩浆岩只能由岩浆冷却凝固而成,三大类岩石都可能重熔再生成岩浆。(3)已形成的岩石在变质作用下都可能形成变质岩,变质岩形成的条件:原先形成的岩石在岩浆活动或地质运动产生的高温、高压条件下发生变质作用。(4)要使岩石实现转化,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能量来源,地壳内部的热能和外部的太阳能是岩石转化的动力;二是物质运动

9、,地质循环和外力的搬运是岩石转化的链条;三是地质作用,外力作用、变质作用、岩浆上升冷凝、高温熔化等是岩石转化的基本条件。 2、地质部面图的判读技巧(1)若岩层呈水平状态,并且从下到上依次由老到新连续排列,说明在相应地质年代里,地壳稳定下沉,地理环境没有发生明显变化。(2)若岩层出现倾斜甚至颠倒,说明岩层形成后,因地壳水平运动使岩层发生褶皱。岩层颠倒是因为地壳运动剧烈,岩层发生强烈褶皱所致。(3)若岩层出现缺失,形成原因可能有:一是在缺失岩层所代表的年代,发生了地壳隆起,使当地地势抬高,终止了沉积过程;二是当地开始有沉积作用,地壳隆起后,原沉积物被剥蚀完毕;三是当时、当地气候变化,没有了沉积物来

10、源。(4)若上下两个岩层之间有明显的侵蚀面存在,说明下部岩层形成后,该地地壳平稳抬升或褶皱隆起上升,地层遭受外力侵蚀。若侵蚀面上覆有新的岩层,说明该地壳下沉或相邻地区上升;若侵蚀面上部为风化壳,说明地壳上升后一直遭受外力侵蚀。(5)若岩层中有侵入岩存在,说明围岩形成之后又发生了岩浆活动,岩浆活动晚于围岩形成时代。 3、根据河床深浅判定河流流向的方法在河岸弯曲处,由于受水流的冲刷,凹岸河床较深,而凸岸往往形成河漫滩,即河床较浅;在河岸平直处,由于受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北半球右岸河床较深,左岸则较浅,南半球正好相反。 4、外力作用的影响因素与分析方法 分析某一地域的主要外力作用类型,往往需要综合许多

11、因素。(1)气候因素:主要从气温与降水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干旱、半干旱地区:昼夜温差大、降水少,主要表现为风化作用和风力侵蚀、搬运、沉积作用。 湿润地区:降水丰富、地表径流量大,主要表现为流水的侵蚀、搬运、沉积作用。(2)地质地貌因素:主要分析基岩和地形地势两个方面的影响。 石灰岩地区:由于岩石微溶于水,故外力作用往往表现为流水侵蚀、溶蚀作用。 地势较高的地区:往往表现为风化、侵蚀、搬运作用。 地势较低的地区:往往表现为沉积和固结成岩作用。地势差异较大的地区:往往表现为流水的侵蚀作用。(3)生物因素:主要分析植被覆盖率高低的影响。植被覆盖率低的地区:往往以侵蚀、搬运作用为主。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

12、:生物风化作用显著。【专题训练】(2012临沂检测)2010年4月以来,冰岛南部埃亚菲亚德拉冰川附近火山多次大规模喷发。火山灰在7 00010 000米左右的高空形成了火山灰云团,弥漫到欧洲大陆上空,给航空业造成了重大损失。读图,回答13题。1在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中,能代表此次火山活动的地质过程及形成的岩石分别是()A7,a B3,bC2,c D1,d2冰岛火山灰弥漫到欧洲大陆上空,致使欧洲航空业蒙受巨大损失。其主要动力来自()A高空西风带 B北大西洋暖流C极地东风带 D东北信风带3火山灰长期滞留在大气层,除对飞行安全造成威胁外,还可能导致()A全球沙尘暴肆虐 B地球表面气温下降C温室效应加

13、剧 D凝结核增多,降水增加(2012福州质检)读“水循环和地质剖面示意图”,完成第4题。4图中河谷形成的地质原因是 ()A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易被侵蚀形成谷地B向斜槽部受张力作用易被侵蚀形成谷地C背斜顶部受挤压作用易被侵蚀形成谷地D向斜槽部受挤压作用易被侵蚀形成谷地(2012大连测试)读“地貌景观图”,回答56题。5主要受内力作用而形成的地貌景观是 ()A甲和乙 B乙和丙C丙和丁 D甲和丙6地貌景观乙和丁成因的差异是 ()A前者为流水堆积作用而成,后者为流水侵蚀作用而成B前者为风力堆积作用而成,后者为风力侵蚀作用而成C二者均为流水侵蚀作用而成,前者以化学作用为主,后者以机械作用为主D二者均为流水

14、侵蚀作用而成,前者以机械作用为主,后者以化学作用为主(2012南京模拟)读我国部分省区某外力侵蚀作用统计图,回答79题。7图示的外力是 ()A流水 B海浪C冰川 D风力8图中,强度侵蚀面积最大的省区是 ()A内蒙古 B甘肃C青海 D新疆9新疆的轻度侵蚀和剧烈侵蚀都很突出,是因为 ()A自然环境整体性强B地域广阔,距冬季风源地近 C自然环境的垂直差异显著D自然环境的南北差异显著(2012北京东城区期末测试)读图,回答1011题。10图中主要由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是()A BC D11图中表示的地壳物质变化过程是 ()A从变质岩到岩浆岩 B从沉积岩到变质岩C从岩浆岩到沉积物 D从岩浆岩到变质岩(20

15、12北京海淀区模拟)下图为某地区地质剖面图,其中C为沉积物,B、F、G为沉积岩,A、D为不同时期的岩浆岩,E为变质岩。读图完成1213题。12据图判断该地区发生过的地质作用有 ()外力作用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A BC D13图中各类岩石形成的顺序由早到晚正确的是()AA、D、G、B、F BB、E、D、A、FCG、B、A、E、D DG、F、B、D、A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处有可能找到化石B如果该地区有石油,则应该在地向下打井开采C如果在这里修一条东西走向的地下隧道,应选择在F层施工D假设C层为沙质沉积物,则该地区可能常年盛行南风(2012沈阳四校测试)天门山位于安徽省和县与当涂县西南

16、的长江两岸,在长江以西的叫西梁山,在长江以东的叫东梁山。两山隔江对峙,形同门户,所以叫“天门”。陈桥洲是此处的江心洲。下图示意某一河流的部分河段。读图回答1516题。15下列四地与图中陈桥洲成因相似的是 ()A火地岛 B崇明岛C新西兰南岛 D爱尔兰岛16若沿东、西梁山作一长江横剖面图,下图中较吻合的是 ()(2012揭阳测试)天然河道河水含沙量随时间和空间处于变化之中,下图为某天然河道含沙量垂直分布图。读图回答1718题。17关于含沙量分布说法正确的是 ()A粒径越小分布越不均匀B各种粒径的泥沙都是河底附近含量最大C各种粒径的泥沙含量随深度的变化不明显D同一河流泥沙平均粒径向下游增大18下列对

17、河流含沙量大小影响最小的是河流流域 ()A土地利用状况 B降水量大小与降水强度C植被覆盖率 D气温的年较差(2012南京模拟)泥石流是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其形成需要三个基本条件:有陡峭便于集水集物的适当地形;上游方向堆积有丰富的松散固体物质;短期内有突发性的大量流水来源。下图为泥石流灾害严重的某村庄周边地形图。读图回答1920题。19图中影响该村庄泥石流的集水集物范围最可能是()AEJKLBLKIMCEGHIKLDEFGHIKL20图中若为植被破坏同等严重地区,且面积和土质状况基本相同。据此推测,暴雨发生时,会影响该村庄且泥石等物质产生量最多的可能是()A地 B地C地 D地(20

18、12泉州检测)下图示意某区域两个不同时期河流地貌发育情况。读图完成2122题。21河漫滩最宽阔的河段是()A BC D22前后两个时期水系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侵蚀作用 B堆积作用C地壳上升 D火山喷发23(2012长春模拟)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1:陆地的河流流速比较急,带着上游冲刷下来的泥沙流到宽阔的海洋后,流速慢了下来,泥沙就沉积在河口附近,积年累月,越积越多,逐步形成高出水面的陆地,这就叫河口冲积岛。材料2:长江三角洲历史演变图。材料3:青藏高原一直是一个神秘的地方,如今科学家惊奇地发现这个世界最年轻的高原竟然以每年730毫米的速度整体向北和向东方向移动。这种推移变化量很小,属

19、于毫米级的。材料4:下图表示青藏高原移动的主要原因。(1)说明河口冲积岛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有哪些? (2)描述材料2中古沙洲的生消变化过程。 (3)近年来该地海岸线向近海移动的速度减慢,试说明其原因。 (4)图中的山脉是_,属于地质构造中的_,板块a为_板块,板块b为_板块。 (5)根据图示,从地壳运动方面分析青藏高原移动的重要原因。 24(2012南昌调研)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地形:甲是_,乙是_。地质构造:甲是_,丙是_。(2)简要分析甲地地形的形成原因。(3)简要说明判定乙地地质构造的依据。(4)由于交通建设的需要,欲在甲、乙、丙三地建设东西向隧道,简要分析为什么不能选择乙、丙两地

20、建设隧道的原因。25(2012南昌调研)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地形:甲是_,乙是_。地质构造:甲是_,丙是_。(2)简要分析甲地地形的形成原因。(3)简要说明判定乙地地质构造的依据。(4)由于交通建设的需要,欲在甲、乙、丙三地建设东西向隧道,简要分析为什么不能选择乙、丙两地建设隧道的原因。【参考答案】13 B A B【解析】第1题,火山活动属于岩浆活动,形成的岩石应是岩浆岩。根据变质作用这一信息可判读出d是变质岩,1是变质作用。a应是岩浆,b应是岩浆岩,3应是岩浆活动,4、6、7应是重熔再生作用。c应是沉积岩,2、5应是外力作用,故B项正确。第2题,火山灰扩散的主要动力是风,冰岛位于中纬西

21、风带,受西风影响,火山灰由冰岛吹向欧洲故A项正确。第3题,火山灰飘浮在空中,使大气中固体杂质增多,对太阳辐射的反射增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地球表面温度降低,故B项正确。4 A【解析】由图可以看出,岩层向上弯曲,此处地质构造为背斜,由于背斜顶部受张力,容易被侵蚀,成为谷地。56 D C第5题,由图示可以看出甲是火山喷发,形成的地貌属于火山地貌;乙图为石林,属于喀斯特地貌,受外力作用影响形成;丙图是褶皱,受内力作用影响;丁图为峡谷地貌,属于外力侵蚀地貌。第6题,结合上题分析可知,乙图为喀斯特地貌,是由于受流水的溶蚀作用形成的,属于化学侵蚀作用,丁图为峡谷,受流水的侵蚀作用形成,属于机械侵蚀作

22、用。79 D A D【解析】第7题,据图可知,这种外力侵蚀作用以新疆、内蒙古等省区较为典型,故这种外力是指风力。第8题,找出强度侵蚀的图例,然后结合统计图,可以读出内蒙古强度侵蚀面积最大。第9题,新疆的地形以“三山夹两盆”著名,其中新疆中部的天山可将新疆分为南疆和北疆,南、北疆的自然条件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从而导致它们的侵蚀强度存在很大的差异。1011 D C【解析】第10题,图中是峡谷地貌,由流水侵蚀而成;是河口三角洲,为流水堆积所致;为火山喷发而形成的火山锥;是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沙丘地貌。第11题,图表示岩浆岩的形成,经图所示的流水侵蚀作用,最终大量泥沙等碎屑物在河口地带沉积形成河口三角洲(

23、图)。1214 C C B【解析】第12题,图中有沉积岩,故有外力作用,正确;岩层褶皱变形由地壳水平运动所致,正确;A为岩浆岩,故有岩浆活动,正确;E为变质岩,故有变质作用,正确。第13题,沉积岩地层下老上新,形成顺序G早B晚;岩浆穿透沉积地层G、B,形成岩浆岩A;变质岩E是岩层受热形成的,在岩浆岩A形成之后,又有新的岩浆穿透变质岩形成岩浆岩D。第14题,找石油、打隧道均找背斜构造,地下部有背斜构造。1516 B D【解析】第15题,由图可知,陈桥洲是长江中泥沙沉积形成的,崇明岛位于长江入海口,也是泥沙堆积形成的。第16题,图中的长江河段大体由南向北流,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该处的河水会向右偏,

24、造成东岸严重侵蚀、西岸严重堆积,故横剖面的西坡较缓、东坡较陡。1718 B D【解析】第17题,从图中可知,颗粒物越小,在不同的深度变化越小,越均匀;各种粒径的泥沙都是河底附近含量最大,B项正确;各种粒径的泥沙含量随深度的变化,颗粒越大,变化越大;从沉积的规律来说越向下游,粒径越小。第18题,河流含沙量大小影响因素有植被、降水量和强度、土地利用状况、坡度等,气温年较差对河流含沙量大小影响最小。1920 C B【解析】第19题,由所学知识可知,集水、集物的地区应位于盆地地形或山谷中。由图可知,EGHIKL所包含的地形区为山谷地形。第20题,由图可知,地位于山谷中,且等高线密集,坡度较大,若植被破

25、坏严重,则易产生水土流失,导致发生泥石流次数增加,使村庄受到影响最大。2122 B A【解析】第21题,河漫滩是河流堆积作用的产物,在处河流曲流最明显,河漫滩发育也最宽阔。第22题,在后期阶段,东西向河流发生改道,这主要是处河流发生溯源侵蚀作用而造成的。23. 解析:第(1)题,河口冲积岛位于河流入海口处,它受流水和海水作用。第(2)题,古沙洲的发展与流水沉积作用、海水顶托作用、地转偏向力等作用有关。第(3)题,中上游水土保持林的建设和水库的修建,导致河流含沙量减小,海岸线向近海移动速度减慢。第(4)题,图中山脉为喜马拉雅山,属于褶皱山,它是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挤压而形成的。第(5)题,青藏高

26、原移动的重要原因是板块挤压。答案:(1)流水堆积(沉积)作用;海水的顶托作用。(2)河口地区由于落差小及海水的顶托作用,水流速度减慢导致大量泥沙堆积,出露水面形成沙洲;泥沙继续堆积,陆地面积不断扩大,古沙洲逐渐和大陆相连;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北岸堆积速度快。(3)中上游植树造林,水土流失减少;三峡大坝等水利工程截留部分泥沙。(4)喜马拉雅山褶皱印度洋亚欧(5)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碰撞还在继续,印度洋板块向北运动引起的挤压。24. 解析:第(1)题,从地表形态上看甲为谷地,乙为山地;从地质构造上看甲为背斜,丙为断层。第(2)题,甲处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岩石破碎在外力侵蚀作用下形成谷地。第(3)题

27、,从形态上看,乙地岩层向下弯曲,从岩石年龄上看中部新两翼老,为向斜;第(4)题,乙处为向斜,易集水,同时易塌方;丙处为断层,工程建设易诱发地质灾害。答案:(1)谷地(鞍部)山地背斜断层(2)背斜顶部受张力,容易被侵蚀成为谷地。(3)岩层年龄:中心岩层新,两翼岩层老;岩层弯曲形态;岩层向下弯曲。(4)乙地为向斜,向斜是雨水和地下水的汇集区,隧道易变成水道;丙地为断层,断层地带搞大型工程易诱发地质活动,产生地震、滑坡、渗漏等,造成建筑物塌陷。25. 解析:第(1)题,从地表形态上看甲为谷地,乙为山地;从地质构造上看甲为背斜,丙为断层。第(2)题,甲处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岩石破碎在外力侵蚀作用下形成谷地。第(3)题,从形态上看,乙地岩层向下弯曲,从岩石年龄上看中部新两翼老,为向斜;第(4)题,乙处为向斜,易集水,同时易塌方;丙处为断层,工程建设易诱发地质灾害。答案:(1)谷地(鞍部)山地背斜断层(2)背斜顶部受张力,容易被侵蚀成为谷地。(3)岩层年龄:中心岩层新,两翼岩层老;岩层弯曲形态;岩层向下弯曲。(4)乙地为向斜,向斜是雨水和地下水的汇集区,隧道易变成水道;丙地为断层,断层地带搞大型工程易诱发地质活动,产生地震、滑坡、渗漏等,造成建筑物塌陷。 - 12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计划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