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师招聘考试试题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教师招聘考试试题答案.doc(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小学语文教师招聘考试(课程标准部分)语文课程标准考试试题答案一、简答题1、小学语文教育的性质是什么?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2、语文教育的任务是什么?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与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3、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什么?(1)、全面提高学生
2、的语文素养(2)、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4)、努力建设开放而有省略的语文课程4、课程标准提出的三维目标指什么?课程标准提出的三维目标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表感态度与价值观”。它们是一个整体,相互联系、相互依存,不可分割.5、语文教学中怎样做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负载着传承祖国文化和民族精神的任务,有着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极其辉煌的人文精神,应当使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水乳交融.为此,在语言能力发展的同时,培养爱国主义情感,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提高文化品味、审美情趣。比如,在阅读中,要求学生不仅做
3、到文通字顺,而且通过阅读作品,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命运,关心作品中的人物命运和喜怒哀乐,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这答案不是很好。再结合19题三维目标的关系处理回答比较好 )6、你对语文课程的性质是怎样理解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性质.工具性是源于语文的交际功能,而其人文性是因为语文是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指: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必须遵循语文的特点和学生学习语文的特点;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方式应得到积极的提倡和践行;语文课程必须容纳学生的生活经验,并有助于学生与课程文本的对话。
4、7、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能力指哪五方面的能力?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8、阅读教学应培养学生哪些能力?答:阅读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9、什么是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实施中要注意哪些方面? “自主、合作、探究”是适应时代要求和语文教学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这种方式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和帮助下,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小组学习、全班学习的群体作用,在合作中学习、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精神.要帮助学生形成新的学习方式,特别要注意以下几点:研究学生身心发展和学习语文的特点,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习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好奇心、求知欲
5、和进取精神;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鼓励学生的根据自己的特点和需求自主学习,鼓励想像、质疑和创新。10、语文课程资源有那些?小学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语文课程资源是为语文教学服务的、有利于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的校内、校外一切课程资源.语文课程资源是教学的基础,是语文实践的必要.11、课程资源按获取途径分,有哪些种类?课程资源按获取途径分,可以分为校内资源、校外资源、网络资源。校内资源主要指本校教师、学生以及各类教学设施和实践基地等。校外资源是指广泛的社会资源和丰富的自然资源.网络资源是指以网络技术为载体开发的校内外资源。12、什么是探究学习?请举例说明.答:“探究
6、学习,即“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发展情感态度,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学习方式和过程”。如:教学白杨学生可以抓住重点词语探究,可以抓住爸爸的三次“沉思:想一想,爸爸在什么情况下沉思,沉思什么?具体是怎么想的?你是通过哪些句子读懂的?(“一思”眼前的白杨,体会白杨高大挺拔的特点;“二思胸中的白杨,体会爸爸扎根边疆的心意;“三思”未来的白杨,体会孩子们在边疆成长。13、你是怎样看待识字教学中的“复现的?“复现是巩固识字的最好办法,即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让汉字与孩子多次见面(一
7、)认字和认人一个道理:一回生,二回熟,三回四回成了好朋友。巩固认字最好的办法是“复现”,让学生在语言环境中多次与汉字见面。(二)复现生字的途径和方法:(1)充分利用教材在语境中复现生字的特点,让学生多读多看多悟;(2)在课堂教学设计中,创造更多复现机会;(3)重视课外活动引导,在生活的大语言环境中复现生字14语文课程标准多处提及“语文素养问题,如何理解“语文素养的内涵?答: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这一理念是语文教育教学改革深化的产物。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里,将成为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不懈的追求。什么是语文素养?它的内涵十分丰富。它以语文知识
8、为基础,语文能力(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文积累(文化底蕴)、审美情趣、思想道德、思想品质、学习方法和习惯的融合。这种素养不仅表现为有较强的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的能力,而且也表现为有较强的综合运用能力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的能力以及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15、语文素养就是学生掌握的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你认为对吗?答: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其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课程标准中语文素养的内涵是非常丰富的。它绝不是一种纯粹的语言技能,而是一种综合的文明素养,是个体融入社会、自我发展不可或
9、缺的基本修养.16、语文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你认为对吗?16、为什么语文教育要重实践、重体验?答:这个观点是对的.参考答案1:课标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参考答案2:这个观点是对的.首先,语文是工具,而掌握任何工具的基本途径是实践.从某种意义上说,语言以及一切技能都是一种习惯。凡是习惯都是通过多次反复的实践养成的。 其次,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基本的语
10、言能力表现为语感.语感的主要特征是直觉性和自动化。自动化语言的基本途径是朗读、背诵等语文实践活动。第三,语言是一种约定俗成的社会现象.要掌握这些东西唯一可行的办法就是在反复多次的语文实践中把它记住,记得的语言材料越多,语言经验越丰富,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也就越强.17、有观点认为,语文课程标准淡化了语文知识的教学,这意味着语文知识教学不重要,语文知识教学是可有可无的。你怎么认为?参考答案1:要点:语文知识是构成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程的内容.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不要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完整,并不排斥那些对学生的能力发展,语文素养的形成有巨大作用的语文知识的教学。正如王尚文教授说的,语文教学只是不
11、让语文知识来当家作主而已.参考答案2:新课标非常重视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其中的要素就包括语文知识。新课标中是这样表述的:“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这一表述至少提供了三个信息:一是仍然要学习语言知识,但必须从小学生的实际出发,要考虑到学生的已有能力和接受程度,要有利于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要随文学习,而不是概念的演绎;二是“不求系统和完整”,也就是不要把大学生中文系要学的汉语的系统知识全都下放到中小学,而是要根据需要适当教学;三是以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为目的,小学语文学习是以语
12、言运用主的,而不是以语言运用规律的研究为主的,因而语言的学习和运用,必须重视语言环境。新课标并非一概否定语文知识的作用,只是不赞成按语法、修辞等语文知识系统来构建语文课程目标,也不赞成教师为“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把它分解成若干知识点逐一讲解,一一落实。要求“随文学习”必要的语法、修辞知识,以强调语感的培养、语言的积累,语文知识的运用.“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具有综合性质的语文学习,它首先应该姓“语”,应该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及读写听说能力的整体发展,通过语文与其他学科的沟通,实现语文教学内容和形式的开放,以促进学生全面的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也同样离不开
13、语文知识和能力,同时,学习必要的语文知识,也有利于其他目标的实现。18、“三维目标”整合有哪些策略?首先要辩证地认识三维目标的关系。三维目标是一个整体。知识与能力是教学目标的核心,它通过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现过程而最终实现;其次三维目标必须明确具体.教师必须结合教学内容,并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制定教学目标,切忌泛泛而谈、好高骛远。教学目标应明确具体,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测性。最后要改革评价方式注重多元评价.注重课堂评价的科学、明确,落实“知识与技能目标。注重课堂评价的激励、导向,落实“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注重课堂评价的引导,落实“过程与方法”目标.注重课堂评价的整合,最终实现三维
14、目标的整合。19、在当前正在进行的课程改革中,有许多老师认为新课程特别强调三维目标中的“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那就是意味着“知识和能力”不重要了。请问您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答:这种认识是错误的。所谓三维目标是是指:“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和“知识与技能”.该如何看待新课程追求的“过程和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目标。能力的问题,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问题,对一个人的一生意义更加深远.不是说知识、技能不重要,知识、技能仍然是新课程重要的目标,但我们不得不承认,能力与情感、态度、价值观更重要.当然,能力的问题,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问题,都是依附于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之中的
15、,是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得以形成和发展的。知识的、技能的东西是外显的,是比较容易量化的,越到能力,越到情感、态度、价值观,越难以测量。三维目标不是三块,而是一个整体。不是要在知识、技能上加上情感。因为实际上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始终存在的,只不过我们过去没有关注而已.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总是有一个态度、情感倾向的。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可能有相当多的学生是带着消极的情感在学习.我们现在就是要把它变成积极的,让学生热爱学习,甚至有意识地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自觉化。20、语文课程标准对口语交际教学提出了哪些要求?答:教学要求: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
16、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重视口语交际的文明态度和语言修养。努力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教学,不必过多传授口语交际知识.鼓励学生在各科教学活动以及日常生活中锻炼口语交际能力。21、“分解式目标”与“交融式目标”的异同是什么?相同点:都是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的。不同点:分解式目标按照三个维度根据实际情况罗列若干小目标。三个维度叙写非常清晰、明确,便于操作。交融式教学目标不会出现有关三维的明显提示语,但它的每一点目标却极好地把二维乃至三维目标交融在一
17、起。22、有人说“探究学习解放了学生的思维,接受学习限制了学生的思维。”你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答:这种说法是片面的。探究学习是有利于学生主动构建的,但不能举此否定接受学习,因为接受学习包括主动接受和被动接受,如果是主动接受还是有利于学生思维发展的.比如某些生字的读写,某些词的意思就需要接受性学习.23、多媒体教学手段直观形象,对学生有利无弊。答;这个观点是错误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有利有弊,关键在适当的运用。运用多媒体不仅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感性认识也使课堂教学目的完成教学难点的突破更省时更省力更有效。但有时我们片面夸大了其作用忽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在语文教学中过多过滥的使用只会适得其反,降低了文
18、本阅读材料的地位。替代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感悟,使学生的思维定格在画面上,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要处理好深入语言文字地品味与适当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关系。比如先入文感受,再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来激发情感,加深印象等.24、有人说语文课程建设和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是课程专家的事,我们只要按教科书教完该教的书就是了,何况我们基层(农村)也没什么语文课程资源.你认为这种观点对吗?为什么?这次课程改革赋予了教师参与课程开发、课程管理的权利尤其在学校层面上要求教师成为课程开发的主体获得专业发展。教师参与课程开发可以缩小课程开发者与实施者之间的距离,使课程计划更符合学校教师学生的实际,可以超越狭隘的教育内
19、容,让师生的生活和经验进入教学过程,让教学“活起来,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开阔教师的教育视野、转变观念.农村与城市在语文课程资源上是有差异,但是也有自己的特点、特色。认为我们只要按教科书教完该教的书就是了,农村也没什么语文课程资源的观点是狭隘的.农村在课程资源开发上也是大有可为的。25、有教师认为合作学习与小组学习没有区别。你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要点:合作学习是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小组学习是把学生按一定的标准(比如人数)分组来学习.合作学习主要特点:一有共同的目标。二是积极的相互支持、配合,特别是面对面的促进。三是积极承担完成共同任务中个
20、人的责任.四是建立有效的沟通,有效解决组内冲突。五是对于各人完成的任务进行小组加工,形成集体的成果。对活动成效进行评价。而小组学习则没有这些特点,它可以是个人在小组中独立学习,作一些没有共同目标的交流,可不必合作,学习结果也不代表小组的水平等。26、试从课堂教学评价方面谈谈你的看法.答:“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多出一批好学生”这一理论在这一课堂评价中得到了很好的落实。老师在评价学生的时候,就要对每个学生抱以积极、热切的希望,并乐于从多角度来评价、观察和接纳学生,寻找和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发现并发展学生的潜能.这正是新课程所倡导的评价观。让每个孩子都得到关怀,让每个孩子的个性得以充分张扬,让每个孩
21、子都感受到自己是一个聪明人,体现出评价是为了孩子发展的理念。27、 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是什么?答: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实现课程目标的程度,更重要的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不应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28、在教学中如何落实“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这一基本理念?答: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29、小学阶段“背诵优秀诗文”和“
22、课外阅读总量在各学段的要求分别是多少?答:第一学段: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第二学段:A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B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第三学段:A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B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30、“学会汉语拼音”的衡量标准是什么?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
23、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31、 语文课程先实现工具性目标,后补充人文性内容。对吗?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里的“工具是一种比喻的说法。“工具生”着眼于语文课程培养学生语文运用能力的课程的实践性特点;“人文性”着眼于语文课程对于学生思想感情熏陶感染的文化功能和课程所具有的人文学科的特点。语文课程先实现工具性目标,后补充人文性内容;或者先突出人文性,而后加强工具性,这两种想法都是不妥当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高度统一是语文课程应该争取的目标,也是完全可以实现的目标.3
24、2、人文素养的提高主要靠熏陶感染、潜移默化,而不是靠灌输。对吗?“人文性”着眼于语文课程对于学生思想感情熏陶感染的文化功能和课程所具有的人文学科的特点。33、语文教师强调语文学科的学习是最重要,对吗?对的。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的重要地位.34、语文教学评价应该定性多于定量。对吗?对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查学生实现课程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
25、进学生的发展。不应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 此次课程改革,强调要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几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由于语文学习具有重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因而语文评价不能完全采用量化和行为化的手段,而应加强形成性评价,即平时教学过程中的随机评价,主要用于诊断、发现和解决问题,而对于某一阶段教学活动的结果评价,应重在评估学习成效.评价方式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更应重视定性评价,除采用传统的书面测验和作业外,应针对学生学习语文的阶段性特点,根据各学段的目标,采用多种评价方式。35、 你是怎样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答:九年
26、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用适应实际需要的训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36、 你在教学中是怎样发挥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答: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27、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思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你认为新课程对一堂好课的评价标准怎样?新课程对一堂好课评价标准与旧课程截然不同,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一、确定符合实际的内容范围和难度要求,设置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教师上的每一节课都应当有针对性,没有一个教材和教案能适合任何学生.教师一节课的设计,实际上就是一次创造性劳动.教师应根据教学条件和学生的学习准备度,确定恰当的内容范围和难度要求,设置合理的预期目标.二、能够为学生创设宽松和谐的学
28、习环境。好的课堂应当是教师创设的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探索和学习过程中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宽松和谐的环境并不完全依靠故事、游戏或生动的情景来创设.教师形象生动、富于智慧的语言,一个含蓄的微笑,一句鼓励的话语,一个富有启发性和创造性问题,一个激起学生强烈学习动机的探索活动,这些都可以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不仅学会知识,形成技能,也获得情感上的丰富体验。三、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倡导合作交流,注重培养创新能力。新课程一个重要的理念是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更多“做”的机会,让学生在实际的操作、整理、分析和探究中学习,并倡导学生进行合作交流,讨论、启发,让学生在“做”的过程中学
29、习、体验知识的生成过程,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四、尊重学生需要,保护学生自尊心,培养学生自信心.好的课堂教学应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尊重不同学生的知识、能力、兴趣等方面的需要,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不同类型和水平的题目,使所有学生都有机会参加活动,并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学生对学习信心,相信每一个学生的回答都是智力活动的结果,都会给学生带来启示。五、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满足不同学生的实际和教学内容的要求。“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师要能够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学生的发展水平,选择合适他们的教学方法,灵活机智地应变教学中的“意外”,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不同水平的学生学习同一教学内容
30、时都有不同层次收获。六、能够让学生留下思考空间,让学生充分发展。好的课堂应当让学生有思考内容、空间和时间。教师的责任在于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时间和想象空间,并引导学生思考,这样才能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积极主动地思考。二、案例分析一位老师上课前,发现黑板上画着一幅人物图像,下面写着“张兰遗像”四个字,而张兰正是这位老师的名字,如果你是张兰,你会怎么处理这件事?为什么?二、名词解释1、合作学习是在学生独立读书、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有自己的见解以后再去合作。通过合作学习,实现资源共享,不断丰富自己,加深理解,提高认识,获取深刻的体验。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处世态度、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2、分解
31、式目标是一种按照“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设计,每个维度根据实际情况罗列若干个小目标的目标叙写方式,思路清晰,具体明确,便于操作.3、课堂即时评价在语文课堂教学的真实情境中,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的质性评价.亦称“情境性评价”。这种评价主要针对在学生互动为主的多元(师生、生生)状态下课堂教学的过程和结果。评价主体可以是教师、同学、学生本人;评价结论的表现形式可以是激励性评语、体态动作、实物、象征性物品;评价对象可以是学生个体,也可以是学生群体.4、探究学习:探究学习: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发展情感态度,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学习方式和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