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工作底稿中常见的主要问题-魏继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审计工作底稿中常见的主要问题-魏继文.doc(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审计工作底稿中常见的主要问题一、初步业务活动阶段1、业务保持(承接)评价、业务约定书、风险评估日期混乱.风险评估日期应在业务保持(承接)表编制日期之前,业务保持(承接)表编制日期应在约定书签署日期之前。2、首次承接,与前任会计师沟通缺失。3、业务约定书存在较多的空白,出具的专项报告未在报告中明确。二、风险评估及计划类工作底稿1、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不包括内部控制)底稿浮于表面,行业数据及被审计单位数据过时。2、了解集团及其环境底稿缺失。集团并非是集团公司,而是站在被审计单位合并的角度考虑财务报表重大错报的风险。3、重要性水平计算错误。(1)选取的标准不是合并原报数;(2)重要账户及相关认定
2、中存在超过重要性水平的账户未被认定为重要账户的未说明原因.4、舞弊风险的评估及应对底稿缺失,一般就只做了一个项目组讨论纪要,识别和评估由于舞弊导致的重大错报风险、应对评估的由于舞弊导致的重大错报风险、就舞弊事项的沟通、对舞弊风险因素的评价基本上未执行。5、审计计划粗制滥造.模版给了十一项,每项应具体详细描述,反映整个审计思路并贯穿于整个审计工作期间,可以不局限于此十一项,增加相应的内容,如:可以增加拟执行哪些循环的控制测试及其原因、与管理层、治理层的沟通安排、监盘的安排等等。而项目组基本上是进点时做好就再也不看或者是送审前赶紧编制胡个底稿。(建议审计计划手签批准)6、风险评估汇总表上下脱节。(
3、1)不明白什么是财务报表层次的风险,什么是认定层次的风险;财务报表层次上的重大错报风险是以会计报表整体相关的风险,并不是与具体会计报表项目直接相关的风险。如:财务人员的频繁变动、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被审计单位存在可能导致对持续经营假设产生重大疑虑的情况,但仍继续按持续经营假设编制财务报表.认定层次上的风险是指与具体会计报表项目在认定上相关的风险。如:仓库管理混乱可能导致存货出现错报等。(2)未将收入循环认定为存在重在错报风险;(3)未识别出重大错报风险却出现了相关应对措施.三、控制测试底稿1、未对企业层面的内部控制进行了解.共8个:与控制环境(即内部环境)相关的控制、针对管理层和治理层凌驾于控制
4、之上的风险而设计的控制、被审计单位的风险评估过程、对内部信息传递和期末财务报告流程的控制、对控制有效性的内部监督(即监督其他控制的控制)和内部控制评价、集中化的处理控制(包括共享的服务环境)、监控经营成果的控制、针对重大经营控制及风险管理实务的政策。每项均应先了解内控、到评价内控的设计有效性、再测试内控运行的有效性、再得出设计和运行的有效性结论、再抽样进行测试。2、业务层面的内控测试存在多个子流程测试的样本一致的情况.共13个大流程,包括采购与付款、工薪与人事、生产与仓储、销售与收款、筹资、固定资产、资金营运、投资、工程项目、无形资产、研究与开发、业务外包、对外担保循环等,均应是先了解各大流程
5、及其控制(需要执行访谈、询问、观察等程序并编制相关底稿)、再进行穿行测试,最后再对各大流程中的各个关键子流程实施控制测试。3、各大流程的控制矩阵中的“控制频率”不规范。每月一次、每季一次、每日多次、不定期等。4、各子流程的控制测试中的控制频率与矩阵中的控制频率前后不一致,项目总体总数出现“年合同”、“*年明细账”、“大于100”等字样。5、与控制频率对应选取的样本量不符合本所最低要求。6、缺少内控缺陷汇总及评价表.四、业务完成阶段1、与管理层、治理层沟通缺少被审计单位意见。2、审计总结流于形式。以WP*代替。3、业务复核核对表、复核声明书缺失.应包括项目经理、项目总监、项目合伙人、质控复核人四
6、级。4、业务流转表日期逻辑错误。“报告盖章、“报备文件签收”、“合伙人签发”、“项目质量控制复核人”日期填写为报告日当日.“项目经理、“项目总监日期填写为报告日前几天,其中项目总监日期应在项目经理填写日期之后。5、审计人员简签表中人员与委派项目组成员通知单、独立性声明书签名、审计计划中的项目分工等不符。6、未编制已更正错报汇总表、未更正错报汇总,及其评价.7、未编制专业意见分歧解决表、重大事项概要汇总表、问题备忘录、咨询记录等工作底稿。若无,也建议编制置于底稿中.8、未编制项目工时统计表及约定工时成本控制表。9、缺少律师询证函。10、审计报告出具初稿,未经复核校对即送审。11、抵销内部交易时未
7、注明未实现内部利润是如何计算取得的.12、对联营企业、合营企业的顺销、逆销未实现内部利润未进行抵销。13、审计完成阶段的分析程序缺失.14、审计报告中披露问题:会计政策中未按被审计单位情况披露收入确认原则和计量方法,笼统地套用会计准则;会计政策中存在“应该”、“应”、“可”等准则原话,未按被审计单位实行执行情况进行修改;所得税费用未披露会计利润与所得税费用的调整过程或披露不正确;其他重要事项中未按新规定披露前期会计差错、分部信息情况;所有权或使用权受限情况披露不完整或未披露;未披露与金融工具相关的风险。15、核销坏账和转销存货跌价准备在现金流量表补充资料处理:被审计单位当期核销坏账或存货跌价准
8、备的转销,但现金流量表补充资料中的“资产减值准备仍然等于利润表中的“资产减值损失”,编制现金流量表附表错误。五、实质性测试底稿1、各项目程序表中的“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水平”、“控制测试的结果是否支持风险评估的结论、“需从实质性程序攻取的保证程度均与风险评估工作底稿、内控测试工作底稿脱节.2、货币资金:(1)库存现金盘点表错误。(2)未对零余额、余额较小的存款户进行函证且未说明理由。审计准则要求对余额为0及本期注销的账户也进行函证,除非有充分证据表明某一银行存款对财务报表不重要且与之相关的错报风险很低,但应在底稿中说明理由)。(3)完整性测试不规范。(4)银行函证未说明独立控制程序。3、应收账款
9、:(1)函证未说明独立控制程序(涉及所有往来账):应对发函信息进行审核,确保程序实施的有效性。准则指南对此有明确的要求“确认函证寄发的姓名、单位名称和地址是否正确,包括在寄发前检查部分或全部姓名、单位名称和地址的真实性”,具体操作为编制或索取发函地址、联系人、联系电话等发函信息明细表,并将上述信息与相关合同、发票、官网等进行核对,收到回函时,应将回函地址、寄送人等信息与上述明细表进行核对,检查有无异常情况,最后将核对结论记录与底稿,对异常的记录进一步审计程序及其结论。跟函或对方来审计现场函证应留有证据。建议是拍照片取证,拍照时应注意证据的充分性.保存独立发函及收函的证据。审计人员应将发函及回函
10、寄送单留存底稿,并在该底稿中说明发函具体方式及过程。回函为复印件非原件问题。准则指南上有传真件回函这种方式,但指出可能存在可靠性风险,因此尽量要求原件回函,确实是传真件回函的,应说明对验证可靠性采取的审计程序,如对方传真号码是否经核实、是否为审计人员亲自接收等.所发函件未经被审计单位盖章.项目组对某公司账面记录进行了函证,但发出的询证函未经被审计单位盖章,检查组认为函证工作底稿不能反映注册会计师对询证函的发出和收回进行了控制,底稿不能证明注册会计师有效实施了函证程序。发函时间早于现场审计时间从快递资料看某公司函证发函时间为2015年1月22日至1月28日之间,现场审计开始日期为2015年2月,
11、发函时间早于现场时间,审计人员未进场,该函证可能是被审计单位代为发出,审计人员未能独立发函。(2)函证控制表问题函证控制表上的选样方法、样本量及其占总体的比例、回函金额、各种比例、替代测试索引等均应按最后情况填列完整。(3)以账面余额发函对方确认相符后又进行了调整;(4)工程类公司未函证合同金额;(5)替代测试浮于表面(涉及所有往来账),未结合合同记录、出库记录、运输记录等进行检查;期后回款情况未检查也未说明原因(涉及所有往来账);(6)个人回函根据北注协的要求应加按手印;(7)确认为单项金额重大并单独计提坏账准备的应收款(包括其他应收款)但未计提坏账准备的账户未作为组合列报。(8)核销坏账的
12、会计处理错误:因诉讼或为促使客户单位回款,但判决或协商的回款金额小于原账面挂账金额,差额部分直接冲销坏账准备,会计处理错误,应比照债务重组处理。4、预付款项:存在预付的设备、工程等购置长期资产的款项未重分类调整。5、存货:未对制造费用的分配进行测试;未对生产成本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的分配以及完工产品成本在各品种间的分配进行测试,存货底稿除实施计价测试和截止测试外就是抄账;对BOM单中的标准成本认识错误;索取较多的企业盘点表加厚底稿不知作何用处;监盘结果未与仓库账核对、未倒轧至报表日与财务账面核对;监盘总结未说明执行监盘比例、盘盈盘亏以及盘盈盘亏占比情况;存货跌价测试选择资产负债表日期末的价格
13、计算可变现净值,应该以存货预计可以变现的时点的价格计算可变现净值.6、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在被投资单位派驻了董事也被认定为不存在重大影响而将长期股权投资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7、长期应收款、长期应付款:融资租赁业务收到或者支付的保证金、咨询费应该构成最低融资租赁收、付款额,但是实际计算时未考虑,影响未确认融资租赁费用的金额及内含利率的计算。8、长期股权投资:子公司出现巨额亏损或已资不抵债,但未计提减值准备。9、固定资产:盘点流于形式,实盘数量一个笔迹划下来;权属证明从以前的底稿中复印取得,未重新索取并检查原件;对于入账的非新购置资产未按剩余年限计提折旧费用。10、在建工程:盘点照片看已达到预定
14、可使用状态,但仍未转固,应按单项工程是否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考虑;索取的竣工验收资料未与在建工程的转固进行核对,对推迟转固视而不见;利息资本化金额未考虑扣除未动用的借款产生的利息或投资收益;工程已超过建设合同中工期很长时间未完工,未追查其原因。11、长、短期借款:与企业信用报告金额不符,存在由于银行原因未及时登记到时信用报告中,但未索取银行对此的说明;信用报告也未对对外担保情况进行检查.12、应付票据:票据融资现金流量表列报错误。13、应付账款:对暂估应付款未检查暂估金额的正确性。14、应付职工薪酬:审定表的贷方发生额与计提分配表的审定发生额不勾稽。15、应交税费:应交企业所得税贷方发生额与当期
15、所得税费用未进行勾稽;应交增值税期末余额与增值税申报表的未交增值税不符未查明原因;应交个人所得税与工资费用明显不勾稽未查找原因。16、应付利息:大月末应为期后11天,错算为10天;整个期间的利息费用未与相关科目核对。17、营业收入、营业成本:(1)收入确认时点不对,如采用DDU、DDP结算模式的,均是货物交给购货方才能确认销售的实现,而底稿中仍在按离岸作为收入确认时点;(2)收入确认未对发运情况进行检查;(3)月度间毛利率分析,仅罗列了各月的数据,未对重大波动进行分析,主营业务收入前五大客户的分析,仅罗列了各期前五大客户,未见对本期与上期差异进行分析。部分项目对毛利率变动只作简单解释,未见对该
16、解释的正确性进行检查;(4)与同行业的比较程序缺失.应对同行业公司情况、行业分析资料等进行对比分析、对公司的产能进行分析等。(5)截止性测试检查的原始凭证与公司披露的会计政策不符。如:某公司收入确认政策为“国内销售在客户签收后确认,国外销售在货物交付运输后确认”,项目组在进行收入截止性,审阅的是出库单,而出库单并不是公司销售确认的依据。(发生测试也存在同样的问题,同时应复印部分收入确认单据在底稿中,完整地抽查)。(6)截止性测试差异未调整也未说明原因。如:某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发生测试底稿显示,2014年12月确认收入60万元,相应的出库单显示出库时间为2015年1月,存在截止测试错误,未进行跨期
17、调整,也未在底稿说明不进行调整的原因和理由。(个人认为如该业务对收入、利润影响不大,说明下不调整原因就行了,但存在既然已发现截止性测试差异,是否需要扩大测试范围的问题)。(7)对收入确认依据的各原始证据不吻合现象未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如:某公司销售收入确认政策:公司销售的商品,如需安装调试,在货物发至客户指定地点安装调试完成并取得客户出具的验收报告后确认商品销售收入实现;如无需安装调试的商品,在货物发至客户指定地点并取得客户签字或盖章确认的货物接收回执单后确认收入实现。底稿中记录信息显示多项收入的客户验收报告名称与销售合同签订及发票开具单位不是同一单位,有的设备与合同上名称不同,企业做了说明,
18、项目组也在应收账款函证时函证了应收账款的期初金额、本期增加额、本期减少额和期末余额、项目完成金额、合同号、合同金额、项目进度、验收日期等信息,但未对上述原始单据不吻合的情况形成的原因进一步核实,无法判断舞弊和串通舞弊情况是否存在。主营业务收入检查底稿显示部分设备销售收入,无验单单位签章、无验收人签字,但是审计人员未关注原因和进一步核实。(8)大额外销未向海关函证。18、期间费用:分析性复核程序缺失或不到位;费用项目与相关科目的交叉勾稽不到位;未对相关费用进行匡算复核,如:促销费、广告费、运输费、商业折扣等。19、营业外收入:政府补助文件中规定需要验收的也被于收到时确认为营业外收入,或者文根据文件规定补助是与资产相关,但也被一次性确认为营业外收入,未说明其原因.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