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环境卫生学知识点总结+章节练习题题库及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环境卫生学知识点总结+章节练习题题库及答案.doc(3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2年环境卫生学知识点总结+章节练习题题库及答案第一章 绪论环境卫生学(environmental health/ hygiene):是研究与人生活密切相关的自然环境和生活居住环境与人群健康的关系,揭示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影响的发生、发展规律,为充分利用有利的环境因素和控制不利的环境因素提出卫生要求和预防对策,增进人体健康,提高整体人群健康水平的学科。环境介质(environmental media):环境介质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环境条件,通常以气态、液态、固态三种物质形式存在, 能够容纳和运载各种环境因素,具体来说,环境介质是指大气、水、土壤(岩石)以及包括人在内的所有生物体。环境介质的特
2、点是1、环境介质的三种物质形态往往不完全以单一介质形式存在;2、环境介质的三种物质形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3、环境介质的运动可携带环境污染物向远方扩散;4、环境介质还能维持自身的稳定状态。环境因素(environmental factors):环境因素通过环境介质的载体作用,或参与环境介质的组成而直接或间接对人体起作用,是被介质容纳和转运的成分或介质中各种无机和有机的组成成分。分类: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一次污染物(primary pollutant) :是指从污染源直接排入环境未发生变化的污染物。 二次污染物(secondary pollutant) :是指某些一次污染物进入环境后在
3、物理、化学或生物学作用下,或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而形成与初始污染物的理化性质和毒性完全不同的新的污染物。1、 原生环境(primary environment):指天然形成的、未受或少受人为因素影响的环境,其中存在大量对人体有利的因素,但原生环境中也存在一些对人体健康不利的因素。2、 次生环境(secondary environment):人为活动影响下所形成的环境。人类在改造自然环境和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过程中,为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物质生活条件。环境问题(environmental problems):是指由于人类活动作用于周围环境所引起的环境质量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和
4、健康造成的影响。endocrine disruptor(内分泌干扰物):是指具有类似激素作用,干扰内分泌功能,从而对机体或后代引起有害的健康效应的一类外源性物质。 全球性环境问题(1)全球气候变暖 (2)臭氧层破坏 (3)酸雨 (4)生物多样性锐减第二章 环境与健康的关系1、 生态系统(ecosystem) 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由生物群落及其环境组成,借助于各种功能流(物质流、能量流、物种流和信息流)所联结的稳态系统。组成:生产者 消费者 分解者 无机界食物链(food chain)在生物系统中,一种生物被另一种生物吞食,后者再被第三种生物吞食,彼此形成一个以食物联接起来的链锁关系,叫做食物链。
5、2、 生物放大作用(biomagnification)是由于各级生物体的生物富集作用,使高位营养级生物体内污染物浓度大大高于低位营养级生物的现象。生物富集作用(bioenrichment)是指某些生物不断从环境中摄取浓度极低的污染物,在体内逐渐聚集,使该物质在体内达到相当高、甚至引起其他生物体(或人)中毒的浓度。生态系统的主要特征 1.整体性(各个要素的性质和行为对系统的整体性都是起作用的) 2.开放性(自然生态系统通过各种途径与其外界沟通,不断地与环境进行物质交换。)3.自调控 (同种生物的种群密度的调控;异种生物种群之间的数量调控;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适应的调控。)4.可持续性 (生态系统是
6、不断进行着物质循环和能量流的功能单位)环境介质中的迁移和转化对环境因素暴露的影响1. 扩大暴露范围 2. 增加暴露途径 3. 改变污染物性质和毒性 4. 影响暴露剂量功能蓄积(functional accumulation ):当机体多次反复接触化学毒物一定时间后,用最先进和最灵敏的分析方法也不能检测出这种化学物的体内存在形式,但能够出现慢性中毒现象,这种情况称之为功能蓄积。环境多因素暴露与联合作用的类型 1. 相加作用additive effect 2. 协同作用Synergy 3. 增强作用potentiation 4. 拮抗作用antagonism健康效应谱(spectrum of he
7、alth effect):不同级别的效应在人群中的分布称之为健康效应谱,有冰山现象之称。健康危险度评价(health risk assessment,HRA) 是按照一定的准则,对有害环境因素作用于特定人群的有害健康效应进行综合定性、定量评价的过程。健康危险度评价的基本内容:危害鉴定、剂量-反应关系的评定、暴露评价、危险度特征分析。environmental response gene(环境应答基因):对环境因素的作用产生应答反应有关的基因,环境应答基因的多态性是造成人群易感性差异的重要原因。environmental endocrine disrupting chemicals,EDCs (
8、环境内分泌干扰物):是指具有类似激素作用,干扰内分泌功能,从而对机体或后代引起有害的健康效应的一类外源性物质。 外剂量(external dose) 指测定人群接触的环境介质中某种环境因素的浓度或含量,根据人体接触的特征(接触时间途径等)估计个体的暴露水平。内剂量(internal dose) 指在过去一段时间内机体已吸收入人体的污染物量。生物有效剂量(biologically effective dose): 指经吸收、代谢活化、转运,最终到达器官、组织、细胞、亚细胞或分子等靶部位或替代性靶部位的污染物量。环境污染environmental pollution:进入环境的污染物的量超过了环境
9、的自净能力,造成环境质量下降和恶化,直接或间接影响到人体健康,称为环境污染。第三章 大气卫生大气圈Atmosphere:指包围在地球表面,并随地球旋转的空气层,厚度20003000Km以上。按气温的垂直变化特点可将大气圈自下而上分为5层:总悬浮颗粒TSP(total suspended particulates): 指粒径 100 m 的颗粒物,包括液体、固体或液体与固体结合存在的,并悬浮在空气介质中的颗粒。可吸入颗粒IP PM10 (inhalable particulates):指空气动力学直径 10 m的颗粒物,因其能进入人体呼吸道而命名之,又因其能够长期漂浮在空气中,也被称为飘尘。影响
10、大气中污染物浓度的因素一、污染源的排放情况 1排出量: 是决定大气污染程度最基本的因素2与污染源的距离 :污染物排出后经过的距离越远则烟波的断面越大,稀释程度越高,因而浓度越低3排出高度: 烟囱本身高度 + 烟气抬升高度4排出方式二、气象条件1风和湍流Wind and turbulence是一种空气的水平运动,就像大气中的动力机器起着输送和扩散有害气体及微粒的作用。湍流强,有利于污染物的稀释和扩散2.温度层结 :大气稳定度表示大气垂直运动的程度。与、d 二者的相对值等因素有关:d 不稳定状态;波浪型 =d 中性状态;d 稳定状态;锥型 0 逆温 极稳定状态;扇型大气温度随高度的升高而上升,形成
11、上层气温高于下层气温的现象称为逆温3.气压 4.气湿 5. 降水、雨雪三、地形条件 1.山地和谷地 2. 海风和陆地风城市温度高于郊区的现象,在气象学上通常称为城市的“热岛效应”。大气污染对健康的危害:大气污染对健康的直接危害:1) 急性危害: 1烟雾事件 2事故性排放引起的急性中毒事件2)慢性危害:环境中有害因素以低浓度、长时间反复作用于机体所产生的危害1影响呼吸系统功能(COPD) 2心血管疾病 3降低免疫功能 4引起变态反应大气污染的间接健康危害1影响小气候和太阳辐射2温室效应 3酸雨 4臭氧层破坏 5其他 居民生活卫生条件第四章 水体卫生天然水所含物质:溶解性物质,如钙、镁胶体物质如硅
12、酸胶体悬浮物质,包括粘土、砂、细菌、藻类及原生动物等。 天然水资源分为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三类。卫生学意义:降水:1、水质较好,矿物质含量较低 2、水量无法保证 3、降水的水质主要受大气和降水来源地的影响地表水:1、水质一般较软,含盐量较少 2、水质主要受地质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3、一年中有枯水期、丰水期 4、按水源特征可分为封闭型和开放型 5、容易受污染,但自净力强地下水:1、硬度较大,含矿物质盐类较多 2、所含的溶解氧量较少 3、物理性状较好,细菌含量较少(二)总固体(total solid)是指水样在一定温度下缓慢蒸发至干后的残留物总量,包括水中的溶解性固体和悬浮性固体。(三)硬度ha
13、rdness:指溶于水中钙、镁盐类的总含量,以CaCO3(mgL)表示;水经煮沸后能去除的那部分硬度称暂时硬度,永久硬度指水煮沸后不能去除的硬度。 (四)含氮化合物 (卫生学意义)氨氮是天然水被人畜粪便等含氮有机物污染后,在有氧条件下经微生物分解形成的最初产物。亚硝酸盐氮是水中氨在有氧条件下经亚硝酸菌作用形成的,是氨硝化过程的中间产物。硝酸盐氮是含氮有机物氧化分解的最终产物。水体中硝酸盐氮含量高,而氨氮、亚硝酸盐氮含量不高,表示该水体过去曾受有机污染,现已完成自净过程;若氨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含量均增高,提示该水体过去和新近均有污染,或过去受污染,目前自净正在进行。(五)溶解氧 (diss
14、olved oxygen,DO)指溶解在水中的氧含量。其含量与空气中的氧分压、温度有关。可作为评价水体受有机物污染及其自净程度的间接指标。(六)化学耗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COD)指在一定条件下,用强化剂如高锰酸钾、重铬酸钾等氧化水中有机物所消耗的氧量。是测定水体中有机物含量的间接指标,代表水体中可被氧化的有机物和还原性无机物的总量。(七)生化需氧量(biochemical oxygen demand,BOD)指水中有机物在有氧条件下被需氧微生物分解时消耗的溶解氧量。以20培养5日后,1L水中减少的溶解氧量为5日生化需氧量(BOD205)。清洁水生化需氧量一般小于
15、1mgL。2细菌总数(bacteria count)指1ml水在普通琼脂培养基中经37培养24小时后生长的细菌 富营养化(eutrophication):当湖泊、水库水接纳过多含磷、氮的污水时,可使藻类等浮游生物大量繁殖形成水体富营养化(eutrophication)。由于占优势的浮游生物的颜色不同,水面往往呈现红色、绿色、蓝色等,这种情况出现在淡水中时称水华(water bloom),发生在海湾时叫赤潮(red tide)。第五章 饮用水卫生介水传染病(water-borne infection ):介水传染病就是由于饮用或接触受病原体污染的水而引起的一类传染病特点:1流行呈爆发型,多数病人
16、多集中在同一潜伏期内.2病例的分布与供水范围一致,绝大多数患者都有饮用同一水源的历史类3多发生在农村地区,饮生水者多见传4一旦对污染的水源采取有效措施后,疾病的流行能迅速得道得到控制。5流行病学调查可找到水源污染的途径,水质一般细菌学检查有异常改变。水源选择原则:1水量充足 2水质良好 3便于防护 4技术经济合理 氯化消毒Chlorination disinfection:原理:含氯制剂加入水中生成次氯酸,体积小为中性分子,较强渗入细胞壁功能,同时又是强氧化剂,损害细胞膜使其通透性增加。影响氯化消毒的因素:1 加氯量和接触时间 2 水的PH值 3 水温 4 水的浑浊度 5 水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
17、量第六章 土壤卫生土壤中的背景值(background level)指该地区未受污染的天然土壤中个元素的含量。背景值的意义:评价化学污染物对土壤污染程度的参照值;是制订土壤中有害化学物质卫生标准的重要依据;是评价土壤化学环境对居民健康影响的重要依据;也是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和地方病防治工作的科学依据。 环境容量(environment capacity)是指一定环境单元、一定时间内、在不超过土壤卫生标准的前提下土壤对该污染物能够容纳的最大负荷量。 土壤污染的基本特点:1土壤污染的隐蔽性; 2累积性与地域性; 3不可逆转性; 4治理的长期性。 土壤污染的方式 : 气型污染,大气中污染物沉降 水型污染
18、,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通过污水灌田而污染土壤。 固体废弃物型污染 土壤自净作用(soil self-purification)是指受污染的土壤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的作用,使病原体死灭,各种有害物质转化到无害的程度,土壤可逐渐恢复到污染前的状态,这一过程称为土壤自净。 生物性污染的危害 :(一)引起肠道传染病和寄生虫病 ;(二)引起钩端螺旋体病和炭疽病 ;(三)引起破伤风和肉毒中毒。第七章 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biogeochemical disease): 由于地壳表面化学元素分布的不均匀性,使某些地区和(或)土壤中某些因素过多或过少,当地居民通过饮水、食物等途径摄入这些元素
19、过多或过少,而引起某些特异性疾病,成为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碘缺乏病(iodine deficiency disorders, IDD)是指从胚胎发育至成人期由于碘摄入量不足而引起的一系列病症。流行特征 1. 地区分布 :山区高于丘陵,丘陵高于平原,平原高于沿海。 内陆高于沿海,内陆河的上游高于下游,农业地区高于牧区。 2. 人群分布 在流行区任何年龄的人都可发病,女性早于男性3. 时间趋势 采取补碘干预后,可以迅速改变碘缺乏病的流行状况。 影响碘缺乏病流行的因素 1. 自然地理因素 2. 水碘含量 3. 协同作用 4. 经济状况 (越贫穷的国家流行越严重) 5. 营养不良 地方性氟中毒(end
20、emic fluorosis)是由于一定地区的环境中氟元素过多,而致生活在该环境中的居民经饮水、食物和空气等途径长期摄入过量氟所引起的以氟骨症和氟斑牙(为主要特征的一种慢性全身性疾病,又称地方性氟病。 (一)病区类型 1. 饮水型病区 2. 燃煤污染型病区 3. 饮砖茶型病区 (二)人群分布 1. 年龄( 氟斑牙主要发生在正在生长发育中的恒牙;氟骨症:氟骨症发病主要在成年人)2. 性别 (女性以骨质疏松软化为主,而男性则以骨质硬化为主。) 3. 居住时间 预防措施与治疗原则减少氟的摄入量是最根本预防措施。 1. 饮水型氟中毒(1)改换水源 (2)饮水除氟 2. 燃煤污染型氟中毒 (1)改良炉灶
21、 (2)减少食物氟污染 (3)不用或少用高氟劣质煤 3. 饮砖茶型 :氟中毒研制低氟砖茶和降低砖茶中氟含量,并在饮砖茶习惯病区增加其它低氟茶种代替砖茶。 第九章 住宅与办公场所卫生住宅的基本卫生要求1小气候适宜 2采光照明良好 3空气清洁卫生 4隔音性能良好 5卫生设施齐全 6环境安静整洁窗地面积比值:AcAd:指直接天然采光口的窗玻璃的面积与室内地面面积之比。投射角是指室内工作点与采光口上缘的连线和水平线所成的夹角。投射角不应小于27度。开角:室内工作点与对侧室外遮光物上端的连线和工作点与采光口上缘连线之间的夹角。开角不应小于4度采光系数:指室内工作水平面上(或距窗1米处)散射光的照度与同时
22、室外空旷无遮光物地方接受整个天空散射光(全阴天,见不到太阳,但不是雾天)的水平面上照度的百分比()。有效温度Effective temperature:是人体在不同温度、湿度和风速的综合作用下所产生的热感觉指标,它以风速 0ms,相对湿度为 100,气温为 17.7时产生的温热感作为评价标准,将其他不同气温、气湿和风速组成的小气候与之比较而得出ET值室内空气污染的来源 1.室外来源 (1)室外空气 (2)建筑物自身 (3)人为带入室内 (4)相邻住宅污染 (5)生活用水污染2.室内来源 (1)室内燃烧或加热 (2)室内活动 (3)室内建筑装饰材料 (4)室内生物性污染 (5)家用电器居室空气清
23、洁度的评价指标l二氧化碳 2微生物和悬浮颗粒 3一氧化碳 4二氧化硫 5空气离子办公场所卫生学特点:1办公人员相对集中,流动性小 2办公人员滞留时间长,活动范围小3办公场所分布范围广泛,基本条件和卫生状况相差较大 4办公场所存在诸多影响人体健康的不利因素公共场所的卫生学特点人群密集,流动性大。 设备及物品易被污染。 涉及面广 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公共场所的分类7类28种第十二章 环境质量评价环境质量评价(environmental quality assessment)是从环境卫生学角度按照一定的评价标准和方法对一定区域范围内的环境质量进行客观的定性和定量调查分析、描述、评价和预测。环境质量指
24、数(environmental quality index)将大量检测数据经统计处理后求得其代表值,以环境卫生标准(或环境质量标准)作为评价标准,把它们代入专门设计的计算式,换算成定量和客观地评价环境质量的无量纲数值,这种数量指标就叫环境质量指数,也称环境污染指数。环境卫生学第一章 绪论一、填空题1环境介质是指_大气_、_水_、_土壤_以及包括人体在内的所有生物体。2环境卫生学研究的环境包括_自然环境_和_生活环境_。3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中的各种因素,按其属性可分为_、_、_三类。4根据环境受人类活动影响的情况,可将其分为_和_。5全球性的环境问题主要有_、_、_、_。二、名词解
25、释环境卫生学三、选择题1环境卫生学主要研究( )A自然环境与人群健康的关系 B生活环境与人群健康的关系 C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与人群健康的关系 D生活居住环境和自然环境与人群健康的关系 E自然环境、生活居住环境、工作学习环境与人群健康的关系2学习环境卫生学的主要目的是使预防医学专业的学生( )A提高诊断疾病的本领 B认识疾病在人群中流行的原因 C 了解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分布规律D认识全球环境问题 E认识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与人群健康的关系3具体地讲,环境介质是指( )A空气、水、土壤(岩石)B空气、水、土壤(岩石)和生物体C空气、水、土壤(岩石)和食物D空气、水、食物、生物体E空气、水以及各种固态物
26、质4环境卫生学的重点研究内容是( )A环境因素的调查与监测B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分布与转归C环境污染治理D环境因素的健康效应E环境质量评价5环境卫生工作中常见的二次污染物如( )A二氧化硫和颗粒物B铅、镉、汞、酚C甲基汞、光化学烟雾D氮氧化物、碳氢化物E环境内分泌干扰物6原生环境是指( )A受动物活动影响的天然环境B未受人类活动影响的天然环境C无动植物生存而仅有少量微生物存在的环境D受人为活动影响的环境E以人类为中心的环境7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 )A人体摄入微量元素过多所致B人体摄入微量元素过少所致C地质地理原因使当地居民摄入微量元素过多或过少所致D环境破坏对地质条件影响使人体摄入
27、矿物质异常所致E饮食中某种元素含量异常所致8人类大量使用氯氟烃(CFCs)造成的全球环境问题主要是( )A气候变暖导致冰川融化等生态破坏B臭氧层破坏C形成酸雨,破坏生态系统D生物多样性锐减E植被破坏,导致沙漠化9环境卫生学的研究对象是( )A自然环境、生活环境和社会环境B人群健康C生物地球化学疾病D人类健康及其周围环境E环境污染的综合治理10人与环境之间的辨证统一关系主要体现在( )A机体的新陈代谢B人类对自然资源的索取C人类对自然环境的依赖性D人对环境的破坏,又对环境加以保护和治理E人体每天摄取食物,获得足够营养11环境卫生学的基本理论为( )A人与环境之间的统一性B环境因素对机体影响的作用
28、机制C机体对环境的适应能力D阐明环境因素对健康影响的复杂性E环境中有益因素和有害因素对机体的综合作用12环境卫生监督的理论依据为( )A国家和地方政府的相关法律法规B造成人群危害的严重程度C主管部门的行政命令D执法人员的相关知识E环境卫生学研究提供的卫生基准和技术规范13清洁生产是指( )A生产场地清洁、厂房清洁B生产场所清洁卫生、无垃圾灰尘C清洁的生产过程D节约能源、资源消耗少,有效预防控制污染和其他废物生成的生产工艺过程E生产过程中有严格卫生管理制度,工人始终保持清洁卫生14就全国范围而言,广大农民的饮用水是不够安全的,其危害主要来自:( )A生物性污染和放射性污染B环境化学物和生物地球化
29、学性的污染C生物性、生物地球化学性和放射性污染D生物性、生物地球化学性和环境化学性污染E生物地球化学性、生物性和放射性污染四、问答题:1环境卫生学的研究内容?2我国环境卫生工作的主要成就?3环境卫生学今后的任务?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大气;水;土壤2自然环境;生活环境3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4原生环境;次生环境5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生物多样性锐减 二、名词解释环境卫生学:环境卫生学是研究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与人群健康的关系,揭示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影响的发生、发展规律,为充分利用环境有益因素和控制环境有害因素提出卫生要求和预防对策,增进人体健康,提高整体人群健康水平的科学。三、选择题1.
30、C2.E3.B4.D5.C6.B7. C8.B9.D10.A11.A12.E13.D14.D四、问答题1根据环境卫生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及上述各种环境因素,可将环境卫生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环境与健康关系的基础理论研究 (2)环境因素与健康关系的确认性研究(3)创建和引进适宜于环境卫生学研究的新技术和新方法(4)研究环境卫生监督体系的理论依据2(1)城乡环境卫生面貌显著改善(2)大力开展环境卫生监测、监督工作(3)环境污染健康效应的研究取得丰硕成果(4)环境卫生标准体系的建立和完善3(1)加强环境因素健康效应的研究(2)新技术、新方法在环境卫生工作中的应用(3)加强农村环境卫
31、生工作1)努力改善农村饮用水的卫生状况2)加强改良厕所和粪便垃圾的无害化处理的技术指导工作3)环境卫生工作与村镇规划建设相结合 4)健全农村环境卫生法规体系,加大环境卫生监督管理力度(4)开拓环境卫生工作的新领域环境卫生学第二章 环境与健康的关系一、填空题1按环境是否受过人类活动的影响,可分为_和_;按环境要素的属性,可分为_和_;在我国198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以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性质和特点把环境分为_和_。2生态系统的生物,可按照其发挥的作用和地位分为_、_和_。3肿瘤发展的整个过程通常分为_、_和_三个主要阶段。4在暴露测量中,被检测的剂量有三种,_、_和_。51989年美
32、国国家科学院(NAS)将生物标志分为_、_和_。二、名词解释1自然环境2生活环境3生态环境4生态系统5食物链6食物网7生物放大作用8生态系统健康9剂量效应关系10易感人群11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12环境流行病学13暴露14环境暴露水平15生物标志三、选择题1生态系统是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由生物群落及其环境组成,借助下列各种功能流所联结的稳态系统。这些功能流是( )A物质流、能量流、物种流和信息流B物质流、能量流和食物流C物质流、能量流、物种流和食物流D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E都不是2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 )A是异养型微生物B是草食动物C是肉食动物D可起着加工和再生产的作用E能用简单的无机物制造有机物
33、3“食物网”的概念是( )A多条食物链相互交叉相连,形成复杂的网络状食物关系B多种生物相互作用,形成的网状食物关系C多种生物因食物不同,形成的复杂的食物关系D多种污染食物与健康的相互关系E复杂的食物之间的关系 4生态系统健康是( )A人和生态系统相互关系的综合特性B生态系统对人健康影响的特性C人对生态系统影响的综合特性D生态系统的综合特性E生态系统之间相互影响的综合特性5人类便于取用的河水、湖水及浅层地下水等淡水仅占水圈总水量的( )A12.0左右B0.2左右C0.01左右D1.0左右E5.0左右6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 )A环境决定人类B人类改造环境C互为因果D互相联系、相互作用和制约的关系
34、E无特殊关系7根据人群健康效应谱,从弱到强的5级效应的分布规律是( )A两头大,中间小B两头小大,中间大C最弱的效应比例大D最强的效应比例大E都一样大8在人群健康效应谱中,准病态(即亚临床状态)的变化是( )A生理代偿的变化B体内负荷增加的变化C正常调节的变化D出现严重中毒E生理异常的变化9人群易感性是( )A遗传决定的B后天获得的C由遗传和后天的因素共同决定的D是不会改变的E是感染以后产生的10有害和不利的自然环境因素的下列特征,哪项是错?( )A历来存在B比次生环境的问题出现早C依然存在D将继续长期存在E将逐渐消失11.气候成为某些流行病的重要流行因素,以致传染病有明显的季节性,例如:呼吸
35、道感染、支原体肺炎等病( )A秋冬季多见B冬春季多见C春夏季多见D夏冬季多见E夏秋季多见12哪项不是天气与气候对健康的影响方式()A影响人体生理和代谢功能B对生物性病原体和生物性传媒的影响C影响污染物的吸收D对人体的物理作用E影响环境质量13生物性有毒有害物质的毒性( )A包括一般毒性和特殊毒性B主要产生神经毒性C主要引起过敏反应D主要是致癌性E毒性一般低于环境污染物14下列都是植物所产生的有毒物质,除外( )A透明质酸酶B糖苷C霉菌毒素D生物碱E毒蛋白15微量元素的摄入与机体有害效应的产生,下面正确的叙述是( )A任何一种微量元素摄入过高B任何一种微量元素摄入不足C任何一种微量元素摄入过高和
36、摄入不足D部分微量元素摄入过高E以上都不是16环境污染的概念是( )A排入环境中的废弃物的数量或浓度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B排入环境中的废弃物造成了环境质量下降和恶化C排入环境中的废弃物影响了人体健康DA+B EA+B+C17.环境污染对人群健康影响的复杂性表现为( )A环境污染物可通过多种形成和途径进入人体B往往是多因素的联合作用C人群处于低水平长时间暴露状况D受污染影响人群的反应个体差异大E以上都是18下面是环境污染产生的急性危害,除外( )A地方性氟中毒B印度博帕尔发生的异氰基甲酯泄漏事件C前苏联发生过的核电站核泄漏事故D伦敦烟雾事件E介水传染病暴发流行19影响环境化学污染物产生慢性危害的
37、因素是( A污染物的暴露剂量B污染物的暴露时间(暴露期和频度)C化学污染物的生物半减期和化学特性D机体的反应特性E以上全是20下列是环境中易引起持续性蓄积危害的污染物,除外( )ADDT、PCBs等B氰化物C汞D镉E铅21IARC根据对人的致癌危险将致癌物分类,正确的描述是( )A1类:对人致癌B1类:对人很可能致癌C2A类:对人可能致癌D2B类:对人很可能致癌E3类:对人很可能不致癌22化学致癌的引发阶段,较为正确的一种描述是( )A通过化学诱变,使细胞成为具有发展为肿瘤潜能的启动细胞的过程;引发阶段历时短,是不可逆的;引发剂有可测定的阈剂量。B通过化学诱变,使细胞成为具有发展为肿瘤潜能的启
38、动细胞的过程;引发阶段历时长,是可逆的;引发剂没有易于测定的阈剂量。C通过化学诱变,使细胞成为具有发展为肿瘤潜能的启动细胞的过程;引发阶段历时短,是不可逆的;引发剂没有易于测定的阈剂量。D通过化学诱变,使细胞成为具有发展为恶性前型细胞的过程;引发阶段历时短,是不可逆的;引发剂没有易于测定的阈剂量。E通过化学诱变,使细胞成为具有发展为恶性前型细胞的过程;引发阶段历时短,是可逆的;引发剂有易于测定的阈剂量。23化学致癌的促进阶段,较为正确的一种描述是( )A促进启动细胞的表型在组织水平表达的过程;促进剂必须在引发剂前给予才发挥作用;促进作用必须持续作用,有可测定的阈剂量。B促进启动细胞的表型在组织
39、水平表达的过程;促进剂必须在引发剂后给予才发挥作用;促进作用必须持续作用,无测定的阈剂量。C促进启动细胞的表型在组织水平表达的过程;促进剂必须在引发剂前给予才发挥作用;促进作用必须持续作用,无可测定的阈剂量。D促进启动细胞的表型在组织水平表达的过程;促进剂必须在引发剂后给予才发挥作用;促进作用必须持续作用,有可测定的阈剂量。E促进启动细胞的表型在组织水平表达的过程;促进剂必须与引发剂同时给予才发挥作用;无可测定的阈剂量。24肺癌发生率一般较高,在( )A城市居民中B乡村居民中C燃柴农户的居民中D燃煤农户的居民中E空气中苯并(a)芘浓度较高地区的居民中25下列都是饮水氯化消毒副产物,除外( )A
40、三卤甲烷B次氯酸C氯乙酸D溴乙酸E卤化酮26.致畸作用的敏感期是( )A着床前期B着床期C器官形成期D器官形成后期E胎儿期27影响致畸物经胎盘转运作用的因素是( )A化学物的分子大小B化学物的脂溶性和与蛋白质结合能力C胎盘的结构D胎盘中生物转化酶E以上都是28高危人群即( )A出现某一效应的风险较大的人群B易感人群C抵抗力低的人群D多病的人群E年龄幼小的人群29哪项不是环境流行病学暴露测量的好指标( )A环境介质中某种污染物的浓度B血液、尿液等生物材料中污染物的含量C血液、尿液等生物材料中污染物的代谢产物的含量D骨骼中重金属的含量E血红蛋白加合物的含量30生物有效剂量是( )A个体暴露量B靶部
41、位的污染物量C尿液中污染物的含量D血液中污染物的含量E血液中污染物的代谢产物含量31选择环境流行病学健康效应测量的对象时,主要应考虑( )A儿童B妇女C老年人D高危人群32生物标志物是( )A暴露剂量的指示物B有害效应的指示物C与发病机制有关联的一系列关键事件的指示物D人群易感性的指示物E细胞和分子水平上改变的指示物33以下都是环境毒理学在环境因素对健康影响的研究中的优点,除外( )A人为地控制化学物的暴露剂量B人为地控制化学物的暴露时间C更能反应对人的有害效应D可应用特殊基因型的细胞、转基因动物等试验材料进行研究E效应观察的指标不受限制34以下都是环境毒理学研究的内容和任务,除外( )A污染
42、物的毒作用大小、蓄积性、作用的靶器官等毒理学特征的研究B污染物的致畸、致突变性的检测C证实环境流行病学调查的推测D对于新合成的化合物的毒理学安全性评价E确证对人类的致癌性35健康危险度评价的主要特点是( )A以可接受的危险程度代替安全性B其评价方法可以在更大的程度上保证健康C把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定量化DA+C EA+B36下面有一项不是进行健康危险度评价的基本内容,它是( )A危害鉴定B污染来源鉴定C暴露评价D剂量反应关系评定E危险度特征分析37健康危险度评价的危害鉴定中,有害效应包括以下四种类型,除外( )A致癌(包括体细胞致突变)性B致生殖细胞突变C器官、细胞病理学损伤D非特异损伤E
43、发育毒性(致畸性)38危险度特征分析时,对有阈化学物可计算出( )A人群终生超额危险度B人群年超额危险度C人群年超额病例数DB+C EA+B+C四、问答题1环境与人体的相互关系2人群健康效应谱分为哪五级?3天气和气候条件对健康影响的方式?4环境污染的复杂性表现在哪里?5环境毒理学研究的优点及其研究内容和任务有哪些?6健康危险度评价的定义和特点?7健康危险度评价主要应用在哪些方面?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原生环境;次生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生活环境;生态环境2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3引发;促长;进展4外剂量;内剂量;生物有效剂量5暴露生物标准;效应生物标志;易感生物标志二、名词解释1自然环境:是
44、指围绕着人群的空间及其中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到人类生活、生产的一切自然形成的物质、能量的总体。2生活环境:是与人类生活关系密切的各种自然的和人工的环境条件,如居住、工作、娱乐和社会活动环境。3生态环境:是与人类生存和发展有关的生态系统所构成的自然环境。4生态系统:是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由生物群落及其环境组成,借助于各种功能流(物质流、能量流、物种流和信息流)所联结的稳态系统。5食物链: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作为食物,后者再被第三种生物作为食物,彼此以食物联接起来的锁链关系称为食物链。6食物网:多条食物链相互交叉相连,形成复杂的网络状食物关系即食物网。7生物放大作用:环境污染物还可通过食物链的转移并逐
45、级增大在生物体内的浓度,使在高位营养级生物体内的浓度比在低位营养级生物体内的浓度增加很多倍,这称为生物放大作用。8生态系统健康:是指具有活力和自调节能力、结构稳定的生态系统,是生态系统的综合特性。9剂量效应关系:是指随着环境有害因素剂量的增加,机体内所产生的有害生物学效应而随之增强的相关关系。10易感人群:通常把这类对环境有害因素作用的反应更为敏感和强烈的人群称为易感人群(敏感人群)。11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由于地质原因使得生活在该地区的人群对某种化学元素摄入量过高或过低而引发的疾病称为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12环境流行病学:是应用传统流行病学方法,结合环境与人群健康关系特点,从宏观上研究外环境因素与人群健康的关系。13暴露:人体接触某一有害环境因素的过程称之为暴露。14环境暴露水平:是指人群接触某一环境因素的浓度或剂量。15生物标志:是生物体内发生的与发病机制有关联的关键事件的指示物,是机体由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