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稻种植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方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糯米稻种植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方法.docx(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糯米稻种植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方法一、整地种稻之前,必须先将稻田的土壤翻过,使其松软,这个过程分为粗耕、细耕和盖平三个期间。二、育苗在田中培育秧苗,选优良品种,并用新高脂膜拌种(可与种衣剂混用),在撒下稻种后,此田往往会被称为秧田,用新高脂膜喷洒表面,可保墒防水分蒸发、防晒,提高发芽率和出苗率。在土上洒一层稻壳灰,防止外界伤害。三、插秧在秧苗长高约八公分时,就可以进行插秧了。将秧苗仔细的插进稻田中,间格有序,秧苗成长的时候,得时时照顾,并拔除杂草、施肥,防治病害虫。四、分蘗抽穗期管理秧苗在抽高,长出第一节稻茎的时候称为分蘗期,这段期间往往需要施肥,让稻苗健壮的成长。幼穗形成时,喷施壮穗灵提高农
2、作物生理机能,提高受粉、受精、灌浆质量,增加千粒重,提高产量。五、稻瘟病防治稻瘟病是糯米重要病害之一,可引起大幅度减产,严重时减产40%50%,甚至颗粒无收。世界各稻区均匀发生。本病在各地均有发生,其中以叶部、节部发生为多,发生后可造成不同程度减产,尤其穗颈瘟或节瘟发生早而重,可造成白穗以致绝产。1、症状稻瘟病又称稻热病、火烧瘟、叩头瘟。分布在全国各稻区,主要为害叶片、茎秆、穗部。因为害时期、部位不同分为苗瘟、叶瘟、节瘟、穗颈瘟、谷粒瘟。苗瘟 发生于三叶前,由种子带菌所致。病苗基部灰黑,上部变褐,卷缩而死,湿度较大时病部产生大量灰黑色霉层,即病原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稻瘟病是糯米的重要病害之
3、一,我国南北稻区均有发生。病害流行地区,一般减产10%20%,严重时可达40%50%,特别重的田块甚至颗粒无收。叶瘟:在整个生育期都能发生。分蘖至拔节期为害较重。由于气候条件和品种抗病性不同,病斑分为四种类型。慢性型病斑:开始在叶上产生暗绿色小斑,渐扩大为梭菜斑,常有延伸的褐色坏死线。病斑中央灰白色,边缘褐色,外有淡黄色晕圈,叶背有灰色霉层,病斑较多时连片形成不规则大斑,这种病斑发展较慢。急性型病斑:在感病品种上形成暗绿色近圆形或椭圆形病斑,叶片两面都产生褐色霉层,条件不适应发病时转变为慢性型病斑。白点型病斑:感病的嫩叶发病后,产生白色近圆形小斑,不产生孢子,气候条件利其扩展时,可转为急性型病
4、斑。褐点型病斑:多在高抗品种或老叶上,产生针尖大小的褐点只产生于叶脉间。节温:常在抽穗后发生,初在稻节上产生褐色小点,后渐绕节扩展,使病部变黑,易折断。发生早的形成枯白穗。仅在一侧发生的造成茎秆弯曲。穗颈瘟:初形成褐色小点,放展后使穗颈部变褐,也造成枯白穗。发病晚的造成秕谷。枝梗或穗轴受害造成小穗不实。谷粒瘟:产生褐色椭圆形或不规则斑,可使稻谷变黑。有的颖壳无症状,护颖受害变褐,使种子带菌。2、发病规律病菌以分生孢子和菌丝体在稻草和稻谷上越冬。翌年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到稻株上,萌发侵入寄主向邻近细胞扩展发病,形成中心病株。病部形成的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进行再侵染。播种带菌种子可引起苗瘟。适温
5、高湿,有雨、雾、露存在条件下有利于发病。菌丝生长温限8-37,最适温度26-28。孢子形成温限10-35,以25-28最适,相对湿度90%以上。孢子萌发需有水存在并持续6-8小时。适宜温度才能形成附着胞并产生侵入丝,穿透稻株表皮,在细胞间蔓延摄取养分。 阴雨连绵,日照不足或时晴时雨,或早晚有云雾或结露条件,病情扩展迅速。品种抗性因地区、季节、种植年限和生理小种不同而异。籼型品种一般优于粳型品种。同一品种在不同生育期抗性表现也不同,秧苗4叶期、分蘖期和抽穗期易感病,圆秆期发病轻,同一器官或组织在组织幼嫩期发病重。穗期以始穗时抗病性弱。偏施过施氮肥有利发病。放水早或长期深灌根系发育差,抗病力弱发病重。3、防治方法(1)因地制宜选用抗病品种。(2)无病田留种,处理病稻草,消灭菌源。(3)加强肥、水管理 科学管理肥、水,既可改善环境条件,控制病菌的繁殖和侵染,又可促使糯米健壮生长,提高抗病性,从而获得高产稳产。注意氮、磷、钾配合施用,有机肥和化肥配合使用,适当施用含硅酸的肥料(如草木灰、矿渣、窑灰钾肥等),做到施足钾肥,早施追肥,中期看苗、看田、看天巧施肥。硅、镁肥混施,可促进硅酸的吸收,能较大幅度地降低发病率。绿肥埋青量要适当,适量施用石灰可促进其腐烂,中和酸性。冷浸田应注意增施磷肥。(4)在稻瘟病的发病初期用药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