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实秋我的一位国文老师阅读理解及答案.docx

上传人:知****量 文档编号:28189539 上传时间:2022-07-26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41.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梁实秋我的一位国文老师阅读理解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梁实秋我的一位国文老师阅读理解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梁实秋我的一位国文老师阅读理解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梁实秋我的一位国文老师阅读理解及答案.docx(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梁实秋我的一位国文老师阅读理解及答案我的一位国文老师梁实秋我在十八九岁的时候,遇见一位国文先生,他给我的印象最深,使我受益也最多,我至今不能忘记他。先生姓徐,名锦澄,我们给他上的绰号是“徐老虎”,因为他凶。他的相貌很古怪,他的脑袋的轮廓是有棱有角的,很容易成为漫画的对象。头很尖,秃秃的,亮亮的,脸形却是方方的,扁扁的,有些像聊斋志异绘图中的夜叉的模样。他的鼻子眼睛嘴好像是过分的集中在脸上很小的一块区域里。他戴一副墨晶眼镜,银丝小镜框,这两块黑色便成了他脸上最显著的特征。我常给他画漫画,勾一个轮廓,中间点上两块椭圆形的黑块,便惟妙惟肖。他的身材高大,但是两肩总是耸得高高,鼻尖有一些红,像酒糟的,

2、鼻孔里藏着两桶清水鼻涕,不时的吸溜着,说一两句话就要用力的吸溜一声,有板有眼有节奏,也有时忘了吸溜,走了板眼,上唇上便亮晶晶的吊出两根玉箸,他用手背一抹。他常穿的是一件灰布长袍,好像是在给谁穿孝,袍子在整洁的阶段时我没有赶得上看见,余生也晚,我看见那袍子的时候即已油渍斑斑。他经常是仰着头,迈着八字步,两眼望青天,嘴撇得瓢儿似的。我很难得看见他笑,如果笑起来,是狞笑,样子更凶。我的学校是很特殊的。所以每到下午上国文之类的课程,学生们便不踊跃,课堂上常是稀稀拉拉的不大上座,但教员用拿毛笔的姿势举着铅笔点名的时候,学生却个个都到了,因为一个学生不只答一声到。真到了的学生,一部分是从事午睡,微发鼾声,

3、一部分看小说如官场现形记玉梨魂之类,一部分写“父母亲大人膝下”式的家书,一部分干脆瞪着大眼发呆,神游八方。在这种糟糕的情形之下,徐老先生之所以凶,老是绷着脸,老是开口就骂人,我想大概是由于正当防卫吧。有一天上作文课,徐老先生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了两个字,题目尚未写完,一位性急的同学发问了:“这题目怎样讲呀?”老先生转过身来,冷笑两声,勃然大怒:“题目还没有写完,写完了当然还要讲,没写完你为什么就要问?”滔滔不绝的吼叫起来,大家都为之愕然。这时候我可按捺不住了。我一向是个上午捣乱下午安分的学生,我觉得现在受了无理的侮辱,我便挺身分辩了几句。这一下我可惹了祸,老先生把他的怒火都泼在我的头上了。他在讲

4、台上来回地踱着,足足骂了我一个钟头,其中警句甚多,我至今还记得这样的一句:“!你是什么东西?我一眼把你望到底!”这一句颇为同学们所传诵。谁和我有点争论遇到纠缠不清的时候,都会引用这一句“你是什么东西?我把你一眼望到底”!当时我看形势不妙,也就没有再多说,让下课铃结束了先生的怒骂。但是从这一次起,徐先生算是认识我了。我这一个“一眼望到底”的学生,居然成为一个受益最多的学生了。如今想来,当初的“凶”何尝不是一种负责。徐先生自己选辑教材,有古文,有白话,油印分发给大家。这样新旧兼收的教材,在当时还是很难得的开通的榜样。我也因此逐渐领教了他的才学。还有他的朗诵也非常有意思。他打着江北的官腔,咬牙切齿的

5、大声读一遍,不论是古文或白话,一字不苟的吟咏一番,好像是演员在背台词,他把文字里的蕴藏着的意义好像都给宣泄出来了。他念得有腔有调,有板有眼,有情感,有气势,有抑扬顿挫,我们听了之后,好像是已经理会到原文的意义的一半了。好文章掷地作金石声,那也许是过分夸张,但必须可以琅琅上口,那却是真的。我对于国文的兴趣因此而提高了不少。徐先生之最独到的地方是改作文。普通的批语“清通”“尚可”“气盛言宜”,他是不用的。他最擅长的是用大墨杠子大勾大抹,一行一行的抹,整页整页的勾;洋洋千余言的文章,经他勾抹之后,所余无几了。我初次经此打击,很灰心,很觉得气短,我掏心挖肝的好容易诌出来的句子,轻轻的被他几杠子就给抹了

6、。但是他郑重的给我解释一会,他说:“你拿了去细细的体味,你的原文是软爬爬的,冗长,懈啦光唧的,我给你勾掉了一大半,你再读读看,原来的意思并没有失,但是笔笔都立起来了,虎虎有生气了。”我仔细一揣摩,果然。他的大墨杠子打得是地方,把虚泡囊肿的地方全削去了,剩下的全是筋骨。在这删削之间见出他的工夫。如果我以后写文章还能不多说废话,还能有一点点硬朗挺拔之气,还知道一点“割爱”的道理,就不能不归功于我这位老师的教诲。我离开先生已将近五十年了,未曾与先生一通音讯,不知他云游何处,听说他已早归道山了。同学们偶尔还谈起“徐老虎”,我于回忆他的音容之余,不禁还怀着怅惘敬慕之意。8.第段集中刻画了国文老师的形象,

7、分析作者这样描写的用意。9.赏析第段画线部分“咬牙切齿”一词的表达效果。10.第段画线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除了使表达形象生动之外,还起到了怎样的效果?请结合上下文内容进行赏析。11.文章结尾段文字平淡却意蕴丰富,请结合具体内容加以分析。答案:8.欲扬先抑。本段刻画了一位相貌古怪、不修边幅(邋里邋遢)、行为怪异、笑容狰狞的徐老师形象,通过这些看似丑化的描写来突出国文老师的有趣可爱、个性鲜明;同时也与下文老师的认真敬业、才学出众形成对比反衬,饱含作者的喜爱与敬慕。9.“咬牙切齿”贬义褒用,生动形象地写出徐老师朗读时的认真,读得有感情,有气势,有抑扬顿挫。10.把作文中多余的话,无关紧要的情节比喻为

8、“虚泡囊肿”,与文中“我掏心挖肝的好容易诌出来的句子”相呼应,可见徐老师火眼金睛,将其“削去”的必要;把删改后精华内容比喻为“筋骨”,使得文章“虎虎有生气”,表现了徐老师才华素养和教学水平之高,对学生认真负责,这种删繁就简的作文态度对作者产生了深远影响,表达其对老师的感激、敬慕之情。11.本段作者先从时间的间隔上写自己的怀念,“将近五十年了”,可见怀念之久;将近半个世纪没有见面,但先生的音容笑貌竟记得如此清晰,足见怀想之深;作者又从空间的间隔上写自己的怀念,“听说他已早归道山”,阴阳两隔,更添惆怅之情;文末的“怅惘敬慕”直抒胸臆,“怅惘”是因为一直“未能与先生一通音讯”,且先生已不在人世,“敬

9、慕”是因为先生出众的才华和高尚的人品。【分析】8.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人物形象作用能力。内容上,文章第三段,“他的相貌很古怪头很尖,秃秃的,亮亮的,脸形却是方方的,扁扁的,有些像聊斋志异绘图中的夜叉的模样。我很难得看见他笑,如果笑起来,是狞笑,样子更凶”运用叠词、比喻生动形象的写出了老师相貌的古怪和“凶”。手法上,欲扬先抑,抑体现在写先生相貌的古怪和“凶”,扬体现在第七段,徐先生自己选辑教材,我领教了他的才学。他的朗诵提升了我对于国文的兴趣;第八段,徐先生批改作文,追求简洁、硬朗的文风,我受其影响。运用反衬手法,用相貌的古怪和“凶”,来反衬先生的才华与品格之美,使文章波澜起伏。先生相貌的古怪和“凶

10、”,内心才华与品格美,美丑交织,使老师的形象更加立体、丰满。主题上,作者写先生相貌,生动而传神,照应了前文“给我的印象最深”,由“我离开先生已将近五十年了,未曾与先生一通音讯,不知他云游何处。同学们偶尔还谈起徐老虎,我在回忆他的音容之余,不禁还怀着怅惘敬慕之意”可知,老师在学生心中印象之深,即使与老师分别近50年,仍然对老师充满怀念敬慕。从读者的角度来看,先生的丑与凶,给读者造成强烈的心理冲击,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9.本题考查学生赏析重要词语含义及表达效果的能力。“咬牙切齿”是神态描写,一般形容人极端仇视或痛恨,但也有把某种情绪或感觉竭力抑制住的意思。老师在读书时“咬牙切齿”,足见老师阅读时情

11、感之充沛,朗读得气势十足,令人深受震撼和感染。这个词看似贬义,却能够形象地展现出老师读书时那种抑扬顿挫和丰富情感,十分生动形象。10.本题考查学生赏析重要语句表达效果的能力。这里采用借喻手法,把文章冗长的部分比作“虚泡囊肿”,把文章精干有力的部分比作“筋骨”,形象地写出了老师在批改作文时“火眼金睛”,能够削除不好的,留下最好的。“我”“掏心挖肝”地写和老师“大墨杠子”到处打形成鲜明的对比,以“我”写作文时的吃力、绞尽脑汁,突出老师修改的决断与利落。“虚泡囊肿”与前文“我掏心挖肝的好容易诌出来的句子,轻轻的被他几杠子就给抹了”“你的原文是软爬爬的,冗长,懈啦光唧的”形成呼应;而“筋骨”一词又与“

12、笔笔都立起来了,虎虎有生气了”相呼应,足见老师批改作文水平之高,侧面烘托出老师的才华与教学水平,以及对学生认真负责的态度。同时,由于老师能作出这样的修改,“如果我以后写文章还能不多说废话,还能有一点点硬朗挺拔之气,还知道一点割爱的道理,就不能不归功于我这位老师的教诲”,对作者产生了深远影响,故而这里的评价表达出作者对老师的感激、敬慕之情。11.本题考查学生品味文章结尾段落深刻含义的能力。结尾段第一句先写自己“离开先生已将近五十年了”,作者五十年未见先生,可笔下所写的先生依然栩栩如生,其面貌神态、习惯动作依然历历在目,足见作者对先生怀念之深,时间之久。“未曾与先生一通音讯听说他已早归道山了”,则写出作者对未能再与先生一通音讯,也未曾再见到先生一面,感到十分的惆怅惘然。以上两句话为最后“我于回忆他的音容之余,不禁还怀着怅惘敬慕之意”张本,点出自己为未与先生通音讯、再见一面而先生已逝的惆怅,又流露出作者对先生当年对自己悉心教导以及其高尚人品的崇敬怀念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策划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