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嘉积中学2020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

上传人:荣*** 文档编号:2818247 上传时间:2020-05-08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37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海南省嘉积中学2020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海南省嘉积中学2020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海南省嘉积中学2020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南省嘉积中学2020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1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海南省嘉积中学2020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第I卷 阅读题(70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唐诗之所以能达到高峰,有文人们的自觉努力,其中有些因素仍然值得当代文艺工作者思考。唐代经历了由盛而衰的变化过程,在治乱两种不同的时世中,文学都取得了极高成就。其中至关重要的原因,是文人们在不同时代条件下都能将个人和国家命运联系在一起,具有为时代而创作的强烈责任感。例如初盛唐是社会走向兴盛的时期,文人们能站在观察宇宙历史变化规律的高度,对时代和人生进行自觉的思考,将欣逢盛世的自豪感和自信心转化为积极进取的精神和健康

2、乐观的情怀,创作出能充分体现时代风貌的优秀作品,从而形成文学繁荣与社会繁荣相一致的盛况。 齐梁陈隋时期诗风愈趋浮靡,唐朝为吸取前朝覆亡的教训,从开国之初就将政治革新和文风革新联系在一起。从初唐到盛唐,诗歌经历过三次重要革新。其主要方向是提倡诗歌文质兼备,核心内涵是发扬比兴寄托的风雅传统,肃清浮华绮丽的文风。初唐四杰针对唐高宗龙朔年间“以绮错婉媚为本”的“上官体”诗风,明确提出要廓清诗赋的“积年绮碎”,强调刚健的气骨和宏博的气象。陈子昂标举风雅兴寄和建安气骨,肯定革新诗歌的关键在于恢复建安文人追求人生远大理想的慷慨意气,批判齐梁诗的“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提倡“骨气端翔、音情顿挫”的诗风。张说

3、和张九龄更进一步提出作文要风骨和文采并重,典雅和滋味兼顾,鼓励多样化的内容和风格,并提出盛唐诗歌应当以“天然壮丽”为主的审美理想。经过这三次革新,建安气骨在开元中为诗人们广泛接受。政治气象的更新又促使诗人们把共同的时代感受反映到诗里,并意识到他们渴望及时建功立业的人生理想正是建安气骨和时代精神的契合点。 唐代诗人善于提炼具有普遍性的人情,表现人生共同感受,使之达到接近生活哲理的高度,因而在百代之下犹能引起最广泛的共鸣。人类的社会生活、阶级属性、时代环境虽然千变万化,但是总有一些共通的至少是本民族共有的情感体验,例如乡情、亲情和节物之感等。中国古诗为大众接受度最高的多数是盛唐诗,其重要原因之一是

4、盛唐诗人既能在日常生活中捕捉人所共有而未经前人道过的感受,又能以透彻明快的语言将其概括为人类生活中普遍的体验。“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日落归山、黄河入海的壮伟景象,激起诗人再上一层、放眼千里的万丈豪情,又蕴含着登高才能望远的人生哲理;“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战乱之中亲人的平安消息比什么都珍贵,这个道理高度提炼了人们在同类境遇中共同的体会,因而成为后世常用的诗句。从学术研究角度来看,唐代文学高峰形成的原因还有很多,但以上这些至关重要。在登临巅峰的过程中,唐代文人追求完美和高远的精神风貌,可能在当下尤为欠缺,因而对今后的文艺建设最有启发性。 (摘编自葛晓音唐代文学高

5、峰的启示)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文人们的自觉努力促使唐诗达到了高峰,其他因素也值得当代文艺工作者思考。B唐代文人能将个人和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具有为时代而创作的强烈责任感。C唐朝吸取了前朝覆亡的教训,认识到文风能影响世风,欲革新政治先改革文风。D唐代诗歌革新的核心内容是发扬风雅传统、宏博气象,肃清浮华绮丽的文风。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文章一开头就指出了写作重点,然后在主体部分从三个角度论述文章中心论点。B文章第三自然段的论述可分为三层,第二层按时间顺序分别阐述了三次诗歌革新。C文章引述“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意在激发

6、当下文艺工作者创作的万丈豪情。D文章第五自然段总结前文,进一步指明了文艺工作者向唐代文人学习的具体内容。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文人对时代和人生进行自觉的思考,对创作出体现时代风貌的优秀作品意义重大。B如果唐代没有三次重要的诗歌革新,其诗歌创作可能还会沿袭齐梁陈隋时期的浮靡诗风。C唐代诗歌所表现出的普遍性人情、生活哲理等,是唐诗在后代引起广泛共鸣的重要因素。D只要当下的文人能追求完美和高远的精神风貌,就能创造出一个新的文艺巅峰时代。(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2018年,全国一多半的省份将从秋季入学的高一年

7、级开始,实行新的学业水平考试和高考制度。所有省级行政区域均突破文理界限,学生跨文理选科,均设置“33”的考试科目。前一个“3”为必考科目,为统一高考科目语文、数学、外语,除个别省级行政区域仍执行教育部委托的分省命题任务外,绝大部分省级行政区域均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命题;后一个“3”为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简称“学考”)选考科目,由各省级行政区域自主命题。浙江省外语科目和3门选考科目均一年两考,每个学生最多有两次机会;其他省目前对外语科目提供两次机会,很多省份均表示要创造条件增加提供两次机会的科目。学考的具体安排和作用方面,浙江省实行高中学考与高考科目在同一次考试中相结合的办法。同一科目命制两种试卷

8、,一种为“必考题”(满分70分),作为单纯的“高中学考”;一种为“必考题加试题”(满分100分),“一考两用”。其中“必考题”的成绩作为“高中学考”成绩使用;“必考题加试题”作为“高考选考”成绩使用。两种试卷同时在不同试场开考,后一种试卷多半小时的考试时间,其中必考题试题相同。两种试卷的考试均允许学生跨年级参加,每位考生最多有两次考试机会。其他地区把高中学考区分为合格性考试和等级性考试,分开组织考试。合格性考试分散在高中三年安排,等级性考试一般安排在高三年级,仅限当年参加高考的学生参加,其中上海市对地理和生物两科分别在高二(下)和高三(下)提供两次机会,每位考生只能参加一次考试。合格性考试是高

9、中学生毕业和高中同等学力认定的主要依据,等级性考试用于统一高考招生。(全国30个省新一轮高考改革方案比较,有删改)材料二:2017年高考中,计划在浙江招生的近1 400所高校里,有500多所高校没有提出选考科目要求。各高校所有专业(类)中,54%不限选考科目,46%设限选考科目,其中设限范围为3门的占33%,2门的占8%,1门的占5%。选择物理、化学、生物组合的考生,可选考95%的专业;选择政治、历史、地理组合的考生,都是传统意义上的文科生,可选考66%的专业,比现行高考34%的选择面,高出近一倍。(2017年浙江省高考选科组合报考统计有删改)材料三:国务院发布的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探

10、索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多元录取机制。改革后,学生在校成绩以及综合素质将成为重要的录取依据和参考。根据河南省高考方案,高考招生录取基于“两依据、一参考”。“两依据”是指统一高考和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一参考”就是指把综合素质评价作为招生录取参考条件。以河南为例,河南版的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在评价内容上,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五大方面与教育部保持高度一致。但也有其特色,例如在思想品德方面,增加了违规违纪和有无违法情况的评价内容,便于学校管理与记录。不只河南,全国多省份都明确将综合素质纳入到学生录取的重要参考因素。专家认为,综合素质评价是促进

11、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培养个性特长、扭转“唯分数论”的重要举措。(27省份高考改革方案出炉综合素质成录取重要参考,有删改)材料四:绝大多数省级行政区域均明确要逐步减少、合并乃至取消录取批次。浙江从新高考首届学生毕业的2017年起,除特殊类型提前录取外,统一高考招生取消所有录取学校批次,纳入统一高考招生的本科院校和专科(高职)院校同时填报志愿、投档录取。各省级行政区域,基本上都明确高校按专业(类)提出选考科目范围,基本上确定了“1门对应即可”的机制。但具体是按院校还是按专业投档,只有少数省份已经在改革方案中提及。浙江在2014年即明确“考生志愿由专业学校组成”,实行基于专业的志愿运行模式,录取时

12、直接投档到专业录取,充分尊重学生既要选学校又要选专业的选择权。(解读全国各省新一轮高考改革方案,有删改)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从已出台的高考综合改革方案上看,各省在突破文理界限、设置“33”的考试科目、外语科目一年两考上取得了共识。B改革后,除个别省级行政区域仍执行教育部委托的分省命题任务外,绝大部分省级行政区域均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命题。C从2017届浙江考生选考数据看,考生选考受高校各专业指定的选考科目、科目组合可选考专业比例的影响较大。D改革后,考试成绩不再是高考录取的唯一依据,考生的综合素质可

13、以弥补考试分数的不足,从而打破“一考定终身”。6针对高考改革带来的变化,刚步入高一的同学需要在哪些方面做好准备?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认识。(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包子的香味伍中正那年高考结束后,我没有在家里等录取通知书,而是去了壮叔包子铺。王镇是大山脚下一个热闹的小镇。壮叔的包子铺就在王镇上,离我家有二十多里地。每逢集日,镇上更热闹,十里八乡的人都来赶集。壮叔包子铺生意很好。一个理由是壮叔的包子做法很有讲究,肉馅菜馅挑料好,蒸出来的味道不一般,很香很香的。另一个理由就是壮叔在镇上经营了30年,人脉资源广。镇里镇外的人认识的多,回头客也多。在王镇,几乎没有不知晓他的。

14、时间一天天过去,我在壮叔包子铺干了一个月活,也等了一个月,最终没等来我的录取通知书。我就下定决心在壮叔的包子铺里干。壮叔也看出了我的心思,对我说,干吧!都是些粗活,哪天不干了也行!起初来的时候,几乎是打杂,挑水、劈柴、扫地、关启店门。渐渐地,壮叔就让我揉面、做馅、包卷、蒸包子了。那年寒假放后的第一天,我在包子铺前看见一个小男孩。那男孩大概八九岁的样子,头发稍微偏长。穿在身上的一件特旧的棉袄上少了两粒扣子,扣得不是很紧。好在那天不是很冷,男孩却很安静地站在包子铺前,不跟任何人说话,只是看着蒸笼里冒着热气的包子。看样子,男孩像买包子,又不像买包子。每出一笼热乎乎的包子,男孩的脸色就很快改变一下,变

15、得好看一些。男孩是早晨9点钟来的,临中午的时候才走。这中间,我没有问男孩要不要买包子,也没有私底下给他包子。我看着男孩转身离开。男孩走得不是很快,很久了,他转过身,还朝着壮叔包子铺回望,实际上,他是朝着蒸笼里热气腾腾的包子望。我把男孩站在包子铺前的事跟壮叔说了。壮叔不以为然,还大声地提醒我,像这样的小男孩,要提防着点,他冷不防会从蒸笼里快速拿了包子就跑,你拿他没办法的。快到年边,包子铺的生意仍是往常一样地好。预定包子的人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增多。腊月二十八,壮叔跟我说,蒸完最后的八笼包子,就不蒸了。我知道,那八笼包子蒸完,就意味着过年了。也许是因为这样,这八笼包子快熟的时候,从蒸锅里溢出的香气,

16、更胜于往常。这股香气时而若悠扬的歌声,时而如激昂的战鼓声,在整个王镇奏响了一曲欢腾的交响乐。十多天未见的小男孩,就在这曲交响乐中,来了。跟上次不一样,头发剪短,棉袄上的扣子钉上了,仍然很文静地站在那里。从中午来,到下午离开,他足足站了4个钟头。我没有看出那个男孩有拿走包子的迹象。看来,壮叔的眼力出了点问题。等我跟壮叔卖完包子,那个男孩也回家了。临走,男孩眼里憋着的两串泪终于掉了下来。男孩不是走,几乎是一路跑开的。我跟壮叔辞别,就回家过年了。过年后,我随打工的人流去了南方的一个城市,一去就是十年。十年后,我又回到了家,在家里,我看到一档寻亲情类电视节目。帅小伙跟他娘几乎用了十年时间,在他爹打工的

17、工地,在他爹去过的城市寻找已经疯掉的爹,电视里,帅小伙终于找到了爹。节目中,我看到当年的那个男孩长成了帅气的小伙。他给电视机前的观众讲了一个故事。那个故事的题目就叫“包子的香味”。帅小伙说,在我九岁那年,我爹在一家建筑工地上打工,打了一年工,老板跑了,爹一年的工钱一分没有拿到。爹不敢回家,也没有回家。我跟娘过年,没有买一片肉,更没有买其他的年货。快过年的时候,我就跑到王镇的包子铺去闻包子的香味。闻好了闻够了,就回家。好在包子铺的老板很善良,他没有赶我走,让我在他的铺子前闻了一下午的包子味道。回到家里,我把这种味道告诉娘,过年不用买包子了。娘很满足。我跟娘说,要是爹在城里能闻到包子的香味过年就好

18、了。娘一听,双手抱紧了我,娘的眼泪吧嗒吧嗒地落在我的脸上。帅小伙的故事还没有讲完。我已泪流满面。过完年,我再去找壮叔。壮叔在铺子里忙活开了。我私藏了一个想法,不管壮叔同意不同意,往后,只要站在包子铺前的男孩女孩,我都会送他们两个包子。我要让他们的舌尖,真正感受包子的香味。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壮叔的包子做法讲究,挑的料好,味道不一般,且他的人脉资源广,回头客也多,因而包子铺生意很好,但是他对穷孩子有些冷漠。B. 小说描写包子的香味时,运用比喻的手法,把包子的香味,比喻成悠扬的歌声,欢腾的交响曲,让读者更加形象地感受到了包子的香味。C.“小说描

19、写站在包子铺前的男孩看蒸笼里冒着热气的包子及其神情的变化,为下文写其在电视里讲述“包子的香味”作铺垫。D.“我要让他们的舌尖,真正感受到包子的香味”,说明“我”想帮助像帅小伙一样的穷孩子,这体现了“我”内心的善良。8. 小说采用第一人称“我”来叙写故事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6分)9. 小说以“包子的香味”为核心谋篇布局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张洞字仲通。父惟简,太常少卿。洞自幼开悟,卓荦不群。惟简异之,抱以访里之卜者。曰:“郎君生甚奇,必在策名,后当以文学政事显。”既诵书,日数千言,为文甚敏。未

20、冠,哗然有声,自许以有为。寻举进士中第,调涟水军判官,遭亲丧去,再调颍州推官。民刘甲者,强弟柳使鞭其妇,既而投杖,夫妇相持而泣。甲怒,逼柳使再鞭之,妇以无罪死。吏当夫极法,知州欧阳修欲从之。洞曰:“律以教令者为首,夫为从,且非其意,不当死。”众不听,不得已谳于朝,果如洞言,修甚重之。宰相陈执中将葬,洞与同列谥为荣灵,其孙诉之,诏孙抃等复议,改曰恭。洞驳奏:“执中位宰相,无功德而罪戾多,生不能正法以黜之,死犹当正名以诛之。”竟从抃等议。时天下久安,缙绅崇尚虚名,以宽厚沉默为德,于事无所补,洞以谓非朝廷福。又谓:“谏官持谏以震人主,不数年至显仕。当重其任而缓其迁,使端良之士不亟易,而浮躁者绝意。”

21、祁国公宗说恃近属,贵骄不道,狱具,英宗以为辱国,不欲暴其恶。洞曰: “宗说罪在不宥。虽然,陛下将惩恶而难暴之,独以其坑不辜数人,置诸法可矣。”英宗喜曰:“卿知大体。”洞因言:“唐宗室多贤宰相名士,盖其知学问使然。国家本支蕃衍,无亲疏一切厚廪之,不使知辛苦。婢妾声伎无多寡之限至灭礼义极嗜欲贷之则乱公共之法刑之则伤骨肉之爱宜因秩品立制度更选老成教授之。”宗室缘是怨洞,上不罪也。江西荐饥,征民积岁赋,洞为奏免之。淮南地不宜麦,民艰于所输,洞复命输钱,官为籴麦,不逾时而足。未几卒,年四十九。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婢妾声伎/无多寡之限至/灭礼义/极嗜欲/贷之则乱公

22、共之法/刑之则伤骨肉之爱/宜因秩品/立制度/更选老成教授之B婢妾声伎/无多寡之限/至灭礼义/极嗜欲/贷之则乱/公共之法刑之/则伤骨肉之爱/宜因秩品/立制度/更选老成教授之C婢妾声伎/无多寡之限至/灭礼义/极嗜欲/贷之则乱/公共之法刑之/则伤骨肉之爱/宜因秩品立制度/更选老成教授之D婢妾声伎/无多寡之限/至灭礼义/极嗜欲/贷之则乱公共之法/刑之则伤骨肉之爱/宜因秩品立制度/更选老成教授之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学,是与德行、言语、政事并称,被后世的学者视为儒学“孔门四科”之一的学术门类。B未冠,即尚未加冠,按古礼男子年二十行加冠礼以示成年,所以男子

23、未成年可称“未冠”。 C推官、吏、知州、宰相均为古代行政官员职务的称谓,“宰相”是最高行政长官的通称。 D谥,是帝王、贵族、士大夫等死后依其生前事迹给予的称号,“荣灵”和“恭”均可为谥。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洞自幼聪慧,文思敏捷。里之卜者曾预言他在文学政事方面会有成就,他还没有行加冠礼,就已名声远播。B张洞敢说实话,坚持原则。刘柳打死妻子被判极刑,张洞认为刘柳是从犯,不应受死,复议陈执中的谥号时,他义正词严。 C张洞心忧国事,深谋远虑。他认为谏官不应升职太快,宗室人员应受约束,因此遭受宗室的诽谤,英宗因其识大体而不加怪罪。D张洞体恤民情,关注民生。

24、他上奏朝廷免除江西百姓拖欠的赋税,又下令准许淮南百姓缴钱代替缴纳小麦。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生不能正法以黜之,死犹当正名以诛之。(2)狱具,英宗以为辱国,不欲暴其恶。(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古风碧荷生幽泉李白碧荷生幽泉,朝日艳且鲜。秋花冒绿水,密叶罗青烟。秀色空绝世,馨香为谁传。坐看飞霜满,凋此红芳年。结根未得所,愿托华池边。【注】此诗作于李白应诏入京为官之前。14.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 写荷之美,先总写其“艳”、“鲜”,然后分写“花”“叶”“色”“香”,并用“幽泉”“朝日”“绿水”“青烟”加以衬托

25、。B. 三、四两句中“冒”“罗”二字用得巧妙:“冒”赋予出水芙蓉以动态美;“罗”将青烟笼罩绿叶的形态写得生动传神。C. “坐看飞霜满,凋此红芳年”用了拟人的手法,写芬芳艳丽的荷花,尽管无比美丽,也只能在满天飞霜中无奈凋零。D. 诗歌语言清新自然,节奏轻快,充满奇特的想象和夸张,极富抒情性,体现了李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15. 这首咏物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三)名句名篇默写(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老子中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也说过类似两句:“ , 。”(2)李白蜀道难中“ , ”两句,回顾了“五丁开山”的传说。(3)屈原在离骚中用比

26、喻的手法,写自己才能优秀却遭到嫉妒和造谣中伤的句子是:“ , 。第卷 表达题3、 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719题。(9分)荒漠化是全球面临的重大生态问题,世界上许多国家的人民都饱受荒漠化之苦,这绝不是_的事情,中国就是世界上荒漠化面积大、受风沙危害严重的国家之一。全国的荒漠化土地面积为261.16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27.2%,荒漠化防治工作_。中国政府历来高度重视荒漠化防治工作,认真履行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采取了一系列_的政策措施,加大荒漠化防治力度,(),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土地荒漠化与贫困_,我国近35%的贫困县、近30%的贫困人口分布在西北沙区。沙区既

27、是深度贫困地区,又是全国生态脆弱区;既是生态建设主战场,也是脱贫攻坚的重点难点地区,改善生态与发展经济的任务都十分繁重。打好沙区精准脱贫与生态保护修复两大攻坚战,必须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治沙与治穷相结合,实现防沙治沙与精准脱贫互利互赢。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骇人听闻迫在眉睫行之有效息息相关B耸人听闻 危在旦夕 令行禁止 相辅相成C骇人听闻 危在旦夕 令行禁止 相辅相成D耸人听闻 迫在眉睫 行之有效 息息相关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沙区既是生态建设主战场,又是深度贫困

28、地区;既是全国生态脆弱区,也是脱贫攻坚的重点难点地区B沙区既是脱贫攻坚的重点难点地区,又是深度贫困地区;既是生态建设主战场,也是全国生态脆弱区C沙区既是全国生态脆弱区,又是深度贫困地区;既是生态建设主战场,也是脱贫攻坚的重点难点地区D沙区既是深度贫困地区,又是脱贫攻坚的重点难点地区;既是生态建设主战场,也是全国生态脆弱区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一条生态与经济并重、治沙与治穷共赢的荒漠化防治之路走出来了B走出了一条生态与经济并重、治沙与治穷共赢的荒漠化防治之路C荒漠化防治之路实现了生态与经济并重、治沙与治穷共赢D生态与经济并重、治沙与治穷共赢是我国荒漠化防治的

29、必走之路20.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5分)生活中居民家中的电器设备各式各样,遇到停电时,我们一般是“放任”后等待来电。这样做很危险,因为最初恢复送电时,电压会突然增大,如果此时插上电源插头,会导致电器烧坏,电器烧坏就会导致火灾发生。一旦引起火灾,势必造成人身伤亡。现在很多家庭已经意识到用电安全的重要性,这样就可以避免发生火灾事故。电器烧坏不一定就会导致火灾发生。 。 。21根据下面材料拟写一则通知,可对文字进行删改。要求符合通知的格式和语体,发布通知时间为2019年12月12日。不能出现具体的学校名称。(6分)学校拟举办“国家公祭日”演讲比赛,请各年级组

30、织师生观看比赛。本次比赛由校团委举办。演讲比赛的地点为学术报告厅。本次演讲比赛的主题是“国家公祭日,学子家国情”。比赛时间为2019年12月13日晚7点。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龙应台在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中说:“在一个法治上轨道的国家里,人是有权生气的。你今天不生气,不站出来的话,明天你还有我、还有你我的下一代,就要成为沉默的牺牲者、受害人!如果你有种、有良心,你现在就去告诉你的公仆立法委员、告诉卫生署、告诉环保局:你受够了,你很生气!”(2)网络经典语句:生气是拿别人做错的事来惩罚自己。以上两段话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和感悟,写一篇文章

31、。要求:自选角度、自拟标题、自定文体。不少于800字。不得套做。参考答案1【B】 A原文第一段中的“其中有些因素”指文人自觉努力中的有些因素,不是除“文人们自觉努力”外的“其他因素”。C“认识到文风能影响世风,欲革新政治先改革文风”错。原文第三段“唐朝为吸取前朝覆亡的教训,从开国之初就将政治革新和文风革新联系在一起”。D以偏概全,原文第三段中说的三次重要革新是从初唐到盛唐时期,且其“主要方向是提倡诗歌文质兼备,核心内涵是发扬比兴寄托的风雅传统,肃清浮华绮丽的文风”,选项中的“宏博气象”只是初唐四杰的诗歌革新所强调的。2【C】文章引述是为证明“盛唐诗人既能在日常生活中捕捉人所共有而未经前人道过的

32、感受,又能以透彻明快的语言将其概括为人类生活中普遍的体验”。3【D】“只要就”说法绝对,“创造出一个新的文艺巅峰时代”需要很多因素与条件,“追求完美和高远的精神风貌”只是其中之一。4. 选C“上海市对地理和生物两科分别在高二(下)和高三(下)提供两次机会”,所以有可能出现不同年级学生参加同一次考试的现象。5 选DD项,“考生的综合素质可以弥补考试分数的不足”无中生有。材料三中只是说将“综合素质评价作为招生录取参考条件”。6 解析:根据材料一可知,2018年全国各省的高考改革方案还是有所区别的,所以同学们要了解本省的高考和学业水平考试改革方案;根据材料二和材料四可知,各高校专业提出的选考科目要求

33、比例是有所限制的,各科目考生比例也受高校的要求影响,高校志愿设置成为关注焦点,同学们要及早规划个人人生及专业发展方向,关注高校各专业选考科目要求,合理选择科目组合;根据材料三可知,全国多省份高考改革开始注重参考学生的综合素质,同学们应该立足个人全面发展,培养兴趣与特长,全面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参考答案:了解本省高考和学业水平考试改革方案;规划个人人生及专业发展方向;关注高校各专业选考科目要求,合理选择科目组合;立足个人全面发展,培养兴趣与特长,全面提升综合素质。7.B 解析比喻的修辞错8.【解析】答案增强真实感。小说采用第一人称“我”来叙写故事讲述“我”的见闻,增强了故事、人物的真实感。有助于

34、表达小说主旨。小说中“我”被帅小伙的故事感动,决定对弱者不仅要施予同情,还要付诸行动,借助“我”的行为使善良、爱的主题得到自然表达。映衬人物。“我”的善良与男孩的感恩,“我”的自立与男孩的坚强,相互映衬。9.【答案】从情节的角度看。“包子的香味”将十年前的男孩闻“包子的香味”与十年后帅小伙讲述“包子的香味”自然地连接在一起,结构巧妙,使情节集中紧凑。从人物的角度看,“包子的香味”反映了男孩一家人生活的艰辛,突显了他们的坚强与对家人的爱。从思想意蕴的角度看,“包子的香味”蕴含着对善良、温情的期待与呼唤,蕴含文章主旨。10D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断句的前提是疏通句意,本题中应特别注意事情的前后因

35、果和句子的对称关系。“至灭礼义”中的“至”,理解为“导致”,所以应在“至灭礼义”之前断开。从而可以排除选项A和C。“贷之则乱公共之法”“刑之则伤骨肉之爱”两句在结构上是对称的,由此可以排除B项。11C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C项,“推官、吏、知州、宰相,均为古代行政官员职务的称谓”说法错误。“吏”是官员身份的泛称,不能同“推官、知州、宰相”并列出现。12C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C项,“因其识大体而不加怪罪”说法错误,在处理宗说一事上,皇帝认为张洞识大体,而并非进谏宗室人员应受约束一事。13.【答案】(1)活着时不能依法罢免他,死后也应名实相符以示斥责。.

36、(2)案件了结,英宗认为有损国家体面,不想公布他的罪行。14【答案】 D 奇特的想象和夸张”在诗中不典型15. 【答案】 托物言志,表达了对自己高洁品性的自信。写荷花秀丽的花容,清香的气息,绝世空前,暗示了自己才高道洁。怀才不遇、空任时光流逝的慨叹。写荷花,纵然有绝世的美丽,因“结根未得所”,无人为它传递馨香,只能凋零,表达自己空有才华,却因没人举荐不能建功立业,坐看年华流逝,心生感慨。对得到朝廷重用的渴望。结尾“愿托华池边”表达了自己也像荷花希望生长在华美的池子里一样,期盼得到举荐和朝廷垂青(重用)。16.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

37、以善淫17析:选D第一处,耸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震惊。骇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两个成语都表示“听了非常震惊”,但“荒漠化”是生态问题,不是“社会上发生的坏事”,所以应该选用“耸人听闻”。第二处,迫在眉睫,形容事情临近眼前,十分紧迫。危在旦夕,指危险就在眼前。文中是说荒漠化防治工作很紧迫,并不是说危险就在眼前,所以应该选用“迫在眉睫”。第三处,行之有效,实行起来有成效,指某种方法或措施已经实行过,证明很有效用。令行禁止,有令必行,有禁必止,形容严格执行法令。“令行禁止”和语境不符,所以应选用“行之有效”。第四处,息息相关,呼吸相关联,形容关系密切。相辅相成,互相补充,

38、互相配合。土地荒漠化与贫困并没有“互相补充”的关系,所以应该选用“息息相关”。18.解析:选C画横线的句子中的几个分句之间的逻辑顺序有问题。分号前面的两个分句是先介绍贫困地区,后介绍生态脆弱区,那么,分号后面的两个分句也应与此照应,先写脱贫攻坚,后写生态建设。但是,从文段的介绍重点来看,画横线的句子应该先写生态,后写贫困。综合上面的分析,C项正确。19解析:选B从括号前面的几个分句来看,句中的“重视”“履行”“采取”“加大”共用主语“中国政府”,按照一致性原则,B项符合要求。20【答案】火灾不一定会造成人身伤亡(2分)意识到用电安全的重要性,不一定就可以避免发生火灾事故(3分)21.参考答案:

39、关于举办“国家公祭日,学子家国情”演讲比赛的通知各年级:我校将于2019年12月13日晚7点在学术报告厅举办“国家公祭日,学子家国情”演讲比赛,请组织师生届时观看比赛。校团委2019年12月12日作文:根据上述三个立论角度,结合两则材料内容,本次作文论点可以主要从“生气”、“不生气”、“生气和不生气”三个大方向进行深入思考,指向性很明确,如果联系自己、学校、家庭、社会等多个方面来思考“生气和不生气”的问题,立足于“生气”和“不生气”的内涵,可以提出很多自己的观点,作为中心论点,提出论点时,要把自己的思想和感悟寄寓其中,通过论点表达自己对“生气”和“不生气”的独特认识和见解。【参考译文】张洞,字

40、仲通。父亲张惟简,官为太常少卿。张洞自幼聪明,才德超出常人,与众不同。张惟简认为他有异才,就抱着他去见乡中占卜者。占卜者说:“公子长相不一般,必定能考中进士,将来应当以文学、政事显扬。”读书之后,每天数千字,做文章非常敏捷。不到二十岁,已经大有声名,自许大有作为。不久考中进士,调任涟水军判官,父母死后,张洞服丧离职,再调任颍州推官。有一叫刘甲的人,强迫其弟刘柳鞭打妻子,过后扔掉棍棒,夫妇二人相拥哭泣。刘甲大怒,逼刘柳再打,结果妇人被无辜打死。吏人判处她丈夫极刑,知州欧阳修准备听从。张洞说:“法律认为,教唆命令打人的人是首犯,丈夫是从犯,而且不是他的本意,不应判处死刑。”众人不听,不得已报朝廷评

41、议,果然如张洞所言,欧阳修很器重他。宰相陈执中将下葬,张洞和同僚谥其为荣灵,他的孙子向朝廷申诉,诏命孙抃等人重议,改谥为恭。张洞驳斥道:“陈执中身为宰相,无功德而罪恶多,活着时不能依法罢免他,死后也应正名以示斥责。”但朝廷最后还是采用了孙抃等的意见。当时天下久安,官僚士大夫崇尚虚名,以宽厚沉默为有德,于事无所补益,张洞认为这对朝廷不利。又说:“谏官靠进谏来震动皇帝,过不了几年就位至显职。应加重他们的责任而减缓他们升迁的速度,使端正优秀的人才渐渐显露,而让浮躁的人断绝念头。”祁国公宗说倚仗是皇帝近亲,骄横不法。案件了结,英宗认为有损国家体面,不想公布他的罪行。张洞说:“宗说罪在不恕,虽然如此,但

42、是陛下要惩办他,却难以公布他的罪行,仅用他坑杀数位无辜之人的罪行依法给他判罪就可以了。”英宗高兴地说:“你可谓识大体。”张洞借机进言:“唐宗室中出了许多贤能的宰相和名士,大概是因为他们知晓学问才使得这样。现在皇室本支人多,顾关系远近都予以丰厚供养,不让他们知道生活的艰难。婢妾声伎多少没有限制,以致灭绝礼义,极其嗜欲。宽纵他们则扰乱法律,惩处他们则有伤亲属的感情,应按品级职位立制度,挑选老成之臣教导他们。”宗室因此怨恨张洞,皇上没有责怪他。江西连年饥荒,朝廷要征收百姓积欠的赋税,张洞奏明朝廷予以免除淮南土地不宜种麦子,百姓难以缴送,张洞又命百姓交钱,由官府代为买进麦子,还不到期限就交足了。不久去世,享年四十九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