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教案-人教课标版优质教案.doc

上传人:知****量 文档编号:28162357 上传时间:2022-07-2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4.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庸教案-人教课标版优质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中庸教案-人教课标版优质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庸教案-人教课标版优质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庸教案-人教课标版优质教案.doc(1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名言.附:教师备课参考 、最高的道德标准 【原文】 子日,“中庸其至矣乎!民鲜能久矣()!(第章) 【注释】 鲜:少,不多。 【译文】 孔子说:“中庸大概是最高的德行了吧!大家缺乏它已经很久了! 【读解】 正因为它是最高的德行,最高的道德标准,所以,很少有人能够真正实行它。这正如我们要求“大公无私”,很少有人能做到,提出“国家、集体、个人利益三兼顾,就比较容易做到了。要求“跑步进入共产主义”难以做到,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现“小康”,这就比较容易做到了。 这样说来,中庸之道是不是也只能作为一种理想的道德规范而加以提倡呢? 、谁能食而知其味 【原文】 子曰:“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

2、()过之,愚者不及也.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贤者过之,不肖者()不及也。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第章) 【注释】 ()道:即中庸之道。()知者:即智者,与愚者相对,指智慧超群的人。知,同“智”,()不肖者:与贤者相对,指不贤的人. 【译文】 孔子说:“中庸之道不能实行的原因,我知道了:聪明的人自以为是,认识过了头;愚蠢的人智力不及,不能理解它。中庸之道不能弘扬的原因,我知道了:贤能的人做得太过分:不贤的人根本做不到.就像人们每天都要吃喝,但却很少有人能够真正品尝滋味。 【读解】 还是过与不及的问题。正因为要么太过,要么不及,所以,总是不能做得恰到好处.而无论是过还是不及,无论是智还是愚,

3、或者说,无论是贤还是不肖,都是因为缺乏对“道”的自觉性,正如人们每天都在吃吃喝喝,但却很少有人真正品味一样,人们虽然也在按照一定的道德规范行事,但由于自觉性不高,在大多数情况下不是做得过了头就是做得不够,难以达到“中和”的恰到好处.所以,提高自觉性是推行中庸之道至关重要的一环。 、隐恶扬善,执两用中 【原文】 子日:“舜其大知也与!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第章) 【注释】 ()迩言,浅近的话。迩,近。()其斯以为舜乎,这就是舜之所以为舜的地方吧!其,语气词,表示推测。斯,这。“舜字的本义是仁义盛明,所以孔子有此感叹。 【译文】 孔子说:“舜

4、可真是具有大智慧的人啊!他喜欢向人问问题,又善于分析别人浅近话语里的含义。隐藏人家的坏处,宣扬人家的好处。过与不及两端的意见他都掌握,采纳适中的用于老百姓。这就是舜之所以为舜的地方吧! 【读解】 隐恶扬善,执两用中. 既是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的中庸之道,又是杰出的领导艺术. 要真正做到,当然得有非同一般的大智慧。 困难之一在于,要做到执两用中,不仅要有对于中庸之道的自觉意识,而且得有丰富的经验和过人的识见。 困难之二在于,要做到隐恶扬善,更得有博大的胸襟和宽容的气度。对于一般人来说,不隐你的善扬你的恶就算是谢天谢地了,岂敢奢望他隐你的恶而扬你的善! 如此看来,仅有大智慧都还不一定做得到隐恶扬善

5、,还得有大仁义才行啊。 大智大仁的舜帝毕竟只有一个,不然的话,孔圣人又怎么会感叹又感叹呢? 、 牢牢抓住不要放弃 【原文】 子日:“回()人也,择乎中庸,得一善,则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 (第章) 【注释】 ()回:指孔子的学生颜回。()拳拳服膺:牢牢地放在心上。拳拳,牢握但不舍的样子,引申为恳切。服,著,放置。膺,胸口。 【译文】 孔子说:“颜回就是这样一个人,他选择了中庸之道,得到了它的好处,就牢牢地把它放在心上,再也不让它失去。” 【读解】 这是针对前一章所说的那些不能坚持中庸之道的人而言的。 作为孔门的高足,颜回经常被老师推荐为大家学习的榜样,在中庸之道方面也不例外. 一旦认定,就

6、坚定不移地坚持下去。 这是颜回的作为,也是孔圣人“吾道一以贯之”(论语里仁)的风范. 、白刃可蹈,中庸难得 【原文】 子曰,“天下国家可均也(),爵禄可辞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第章) 【注释】 ()均:即平,指治理。()爵,爵值,禄:官吏的薪俸。辞:放弃。()蹈:踏。 【译文】 孔子说:“天下国家可以治理,官爵傣禄可以放弃,雪白的刀 刃可以践踏而过,中庸却不容易做到.” 【读解】 孔子对中庸之道持高扬和捍卫态度。事实上,一般人对中庸的理解往往过于肤浅,看得比较容易。孔子正是针对这种情况有感而发,所以把它推到了比赴汤蹈火,治国平天下还难的境地。其目的还是在于引起人们对中庸之道的

7、高度重视。 、什么是真正的强 【原文】 子路问强()。子曰:“南方之强与?北方之强与?抑而强与?()宽柔以教,不报无道(),南方之强也,君子居之()。衽金革(),死而不厌(),北方之强也,而强者居之。故君子和而不流(),强哉矫()!中立而不倚,强哉矫!国有道,不变塞焉(),强哉矫!国无道,至死不变,强哉矫!”(第章) 【注释】 ()子路:名仲由,孔子的学生。()抑:选择性连词,意为“还是”。而:代词,你。与:疑问语气词。()报:报复。()居:处。()衽:卧席,此处用为动词. 金:指铁制的兵器。革:指皮革制成的甲盾。()死而不厌:死而后已的意思。()和而不流:性情平和又不随波逐流.()矫:坚强的

8、样子。 ()不变塞:不改变志向. 【译文】 子路问什么是强。孔子说:“南方的强呢?北方的强呢?还是你认为的强呢?用宽容柔和的精神去教育人,人家对我蛮横无礼也不报复,这是南方的强,品德高尚的人具有这种强。用兵器甲盾当枕席,死而后已,这是北方的强,勇武好斗的人就具有这种强.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和顺而不随波逐流,这才是真强啊!保持中立而不偏不倚,这才是真强啊!国家政治清平时不改变志向,这才是真强啊!国家政治黑暗时坚持操守,宁死不变,这才是真强啊!” 【读解】 子路性情鲁莽,勇武好斗,所以孔子教导他:有体力的强,有精神力量的强,但真正的强不是体力的强,而是精神力量的强。精神力量的强体现为和而不流,柔中有

9、刚;体现为中庸之道;体现为坚持自己的信念不动摇,宁死不改变志向和操守。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这就是孔子所推崇的强。 “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自有后来人。”这就是孔子所推崇的强. 说起来,还是崇高的英雄主义,献身的理想主义。 不过,回到中庸本章来,孔子在这里所强调的,还是“中立而不倚的中庸之道,儒学中最为高深的道行。 、 正道直行,默默无闻也不后悔 【原文】 子曰:“素隐行怪(),后世有述焉(),吾弗为之矣。君子遵道而行,半途而废,吾弗能已矣().君子依乎中庸,遁世不见知而不悔(),唯圣者能之.”(第章) 【注释】 ()素:据汉书,应为“索”。隐:隐僻。怪:

10、怪异。()述:记述。()已:止,停止。()见知:被知。见,被。 【译文】 孔子说:“寻找隐僻的歪歪道理,做些怪诞的事情来欺世盗名,后世也许会有人来记述他,为他立传,但我是绝不会这样做的。有些品德不错的人按照中庸之道去做,但是半途而废,不能坚持下去,而我是绝不会停止的。真正的君子遵循中庸之道,即使一生默默无闻不被人知道也不后悔,这只有圣人才能做得到. 【读解】 钻牛角尖,行为怪诞,这些出风头、走极端欺世盗名的搞法根本不合中庸之道的规范,自然是圣人所不齿的。 找到正确的道路,走到一半又停止了下来,这也是圣人所不欣赏的. 唯有正道直行,一条大路走到底,这才是圣人所赞赏并身体力行的. 所以,“路漫漫其

11、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这是圣人所赞赏的精神。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这也是圣人所赞赏的精神。 以上几章从各个方面引述孔子的言论反复申说第一章所提出的“中和”(中庸)这一概念,弘扬中庸之道,是全篇的第一大部分。 、行远自迩,登高自卑 【原文】 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诗曰:“妻子好合,如鼓瑟琴。兄弟既翕,和乐且耽。宜尔室家,乐尔妻帑().”子曰:“父母其顺矣乎!”(第章) 【注释】 ()辟:同“譬。()迩:近。()卑:低处. ()“妻子好合:引自诗经小雅常棣。妻子,妻与子。好合,和睦。鼓,弹奏。翕(),和顺,融洽.耽,诗经原作“湛”,安乐。

12、帑(),通“孥,子孙。 【译文】 君子实行中庸之道,就像走远路一样,必定要从近处开始;就像登高山一样,必定要从低处起步。诗经说:“妻子儿女感情和睦,就像弹琴鼓瑟一样。兄弟关系融洽,和顺又快乐。使你的家庭美满,使你的妻儿幸福.孔子赞叹说:“这样,父母也就称心如意了啊!” 【读解】 老子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荀子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都是“行远必自迩,登高必自卑”的意思. 万事总宜循序渐进,不可操之过急.否则,“欲速则不达”,效果适得其反。 一切从自己做起,从自己身边切近的地方做起。要在天下实行中庸之道,首先得和顺自己的家庭。说到底,还是大学修、齐、治、平循序渐进的道理。教后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策划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