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重点问答题汇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政治经济学重点问答题汇总.doc(2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主题:关于当年奶农为什么要倾倒牛奶的问题。关于当年奶农为什么宁愿倒掉牛奶而不愿意贱卖的问题:1经济萧条时,居民购买力严重匮乏,而牛奶属于生产严重过剩,就算是贱卖也不存在足够的消费力来购买牛奶。2 我怀疑牛奶是否属于生活必需品。在那个时期人们只能尽力保障自己最基础的生活需求。3 运输、储存等成本问题。4 通过极端行为来引起政府关注重视这个问题(这个好像和经济没有关系了。)总体而言 当时生产和消费已经处于一种严重不平衡的状态,只能通过降低生产力来达到重新的经济平衡。说了很多 总是觉得没有切到重点 不知道老师有什么独特的见解。学生 *,你好!很高兴与你讨论问题。按你谈话的顺序,我的回答如下:1.牛奶
2、不是绝对过剩,就是说,想喝牛奶的人都已经喝到了;而是相对过剩,就是说,相对那些想喝又买得起的人来说,剩下了。显然,是购买力不足,而不是消费力不足。那么,为什么购买力不足呢?就业不足。2.牛奶是生活必需品。但是,没钱买牛奶,就连生活必需都不能得到满足。这就是问题本身:一方面有未满足的需要,另一方面却把可以满足需要的牛奶倒入大海!3.运输、储运成本可以不考虑。就是说,就算没有运输储运成本,生产牛奶的资本家(厂商)也会把牛奶倒入大海。且不说倒牛奶本身还需要成本了。4.“通过极端行为引起政府关注”?这个理由给得的确有点莫名其妙或不着边际。至于“只能通过降低生产力来达到重新的经济平衡”已经不是在谈问题本
3、身了,而是说这一现象反映出来的非当事人本意的客观趋势。那么,什么才是“正解”或合理的解释呢?牛奶相对过剩,但市场上还剩一些有效需求(有购买力的需求),因此,为了维持售价,就必须把剩下的牛奶毁掉,人为地造成有限供给与有限需求的平衡;否则,低价销售或免费赠饮,都会把原本较高价格也卖得出去的数量的牛奶的价格拉低,结果得不偿失。用数字例子来说,原来(危机前)市场均衡时,销量为1000吨,后来因为经济危机,销量降为400吨,但这400吨还可以以每顿500元的价格卖出去,总收入为400*500=20000元。现在,如果把剩余的600吨也投放到市场,由于过度供过于求,只能以每顿150元的价格卖出去,那么,此
4、时全部1000吨牛奶(注意:要降价就所有牛奶全部降价,不能分隔市场)换来的总收入为1000*150=15000元。比倒掉600吨过剩牛奶,维持400吨可按500元/吨价格销售所得收入还少5000元。试想,你作为资本家,应该怎么做?是供应1000吨收取15000元呢,还是倒掉600吨,按500元/吨卖出400吨得到20000元呢?理性的你,当然选择后者!当然,我用的数字例子,是为明显地说明结论而设计的;具体的情况更复杂一些,比如,危机时期全部1000吨牛奶不至于按150元/吨售出,而是价格可能更高些,比如可按199元出售。但是,只要全部销售所得收入小于控制销量所得收入,那么,大于控制销量的牛奶就
5、不能入市或赠饮。尤其是,如果400吨按500元/吨能卖出去正好可以弥补1000吨的生产成本的话,任何降价销售或赠饮的行为,都使得这一目标无法实现。现在你明白了吗?不是牛奶没营养,也不是没有人还要喝牛奶,而是降价销售或赠饮不合乎资本家利益最大化的要求。这就是现代社会的怪现象:在有人还需要喝牛奶时,牛奶却要被倒入大海!不是牛奶的问题,也不是人的问题,是什么问题?社会经济问题生产过剩、经济危机、工人失业、企业倒闭。进一步,为什么会出现社会经济问题?值得深思,需要学习经济学理论!(再扯远一点,如果政府买单,让牛奶商降价销售或赠饮如何?资本家没有损失时甚至有微利时,他们愿意。可是,政府的钱从哪里来?如果
6、收税,资本家不会答应;如果发债,那么,到了欠债还钱时,政府如何无中生有?到此,我们似乎谈的已经不是1929-1933年的大萧条了)我的回答,就是这样。希望你能将我们的交谈与更多的同学分享!主题:关于商品经济的疑惑 赵老师: 您好! 我是21金融2班的*,听完今天的课,课后复习时发现几个问题困扰我,望老师解答。 1)您说您教书的行为也是一种交换,那么在封建社会的私塾先生的行为是什么性质呢?教书算是一种分工么? 2)商品经济存在的第二个条件,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或占有者。 这句话是在强调产权么? 3)生产资料的公有制指的是属于政府或公共么,比如说高速公路?社会主义是生产资料公有,可我
7、看到如的农业生产工具,裁缝店的缝纫机,工厂的机床等等 ,这些都是个人所有啊,其他人要使用必须付租金或者其他物品交换。生产资料的共有或私有的含义是什么呢? 4)剩余价值的含义是什么?期望以尽量低的价格雇佣劳动力,以尽量高的价格卖出劳动产品,这不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共有的么?简单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商品经济中,生产者和资本家追求的分别是换取更多的使用价值和获取价值中的剩余价值,两者的区别在哪里? 感谢老师抽出时间解答疑惑,祝老师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21级金融2班 * 2021年10月17日*, 你好! 1)封建社会的私塾先生以教书为生,是商品经济性质的行为,但是,封建社会本身还不是商品经济。这说明
8、资本主义社会之前,的确已经存在商品经济性质的行为,只是它不占主导地位(按80-20说,属于20之列)。并且,这样看来,教书也是社会分工的一种。所以,适用社会分工与商品交换的关联。但是,比起后来的市场经济,它非常有限。 2)是在强调产权。只不过,“产权”是个法律(法学)用语,在政治经济学中,叫“生产资料所有制”。 3)生产资料公有制指生产资料归社会共同体所有,政府只是现阶段公有制权利的代理人(按马克思恩格斯设想,到共产主义,政府也会消失)。具体说到高速公路,要看是由谁出资兴建的,如果全部来自财政资金,那么,它就是公有的;如果允许非公资本参股,那么,它是混合所有制的。 如果工具是国有农场的,它就是
9、公有的;如果工具是集体农业组织的,也是公有的(但程度不如国有);如果工具是个体户的,就是个人所有的或私有的。换成缝纫机、机床等,以此类推。因为有国有工厂、集体工厂、个体工厂、私人工厂等等,所有制性质不同,工具的所有者也不同。 付租金和与其他产品相交换,是在确认产权之后发生的事情,与所有制性质无关。也就是说,不是根据其能否收取租金和与其他商品交换来确定所有制性质。所有制性质和能否作价交易是两回事,说的是不同的经济事实。 生产资料公有的含义就是它们归全社会所有(把全社会看成一个总体),而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含义则是它们归互相区别、各自独立的个人所有。公有财产的使用、处分、收益等,要由社会程序来做;私有
10、财产的使用、处分、收益等,则纯属个人私事。 4)剩余价值的含义,是商品所包含的价值大于支付给雇佣工人劳动力价值的部分。如果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公有制企业也要赚取剩余价值,但是,按产权关系,社会主义企业会通过各种形式把剩余价值返还给工人(比如,社会保障、教育等),这与资本主义企业资本家获得剩余价值,如果不被强制就不与工人分享是不同的。因此,尽管两种制度下有些现象是共同的,但反映的经济关系却是不同的。比如,我们的军舰巡航钓鱼岛海域是合法的、合理的,日本海上自卫队军舰巡航钓鱼岛海域则是非法的、不合理的。都是军舰巡航(现象),但国际法理关系(意义)不同。 在简单商品经济中,是不同商
11、品通过货币进行的互换,比如,渔夫卖鱼换钱再换油盐,目的是油盐,如果根本没有油盐可换,留着钱也无用,此外,能换回所需,即使保本也可;在资本主义经济中,资本家无论做什么生意,都是为了赚钱,海产品公司老板卖鱼,一定要控制收入大于成本(净收入大于零),从价值分析上看,就是一定要获得剩余价值,光是保本也不行,否则,他宁可停船不出海或把海水养殖场空置,留着无用。如果赚不到钱,就是他的家人想要吃鱼也不捞不养。 其实,在你对问题的表述中,已经说出了区别,只不过,准确地说,简单商品生产者追求的是不同的使用价值,而不是更多的使用价值;资本家追求的不是不同的价值,而是更多的价值。请仔细体会。 好,我的回答,暂时就是
12、这样。 2021-10-17 赵老师: 您好! 我叫*,是金融一班的学生。在您刚刚分享的问答2中,说到社会主义企业会通过各种形式把剩余价值返还给工人,同时说这是依据产权关系,这里的产权,是说公有制企业完完全全都是归全体社会成员所有的吗?而您所举的例子中提到的社保和教育,不应该是面向整个社会的吗?那我能否理解为社会中一部分在公有制业的人创造的剩余价值要用于全社会的分享、这便是公有制企业的社会责任?所以企业人员只是行使管理权,那他们的工资和资本主义企业中的工资性质有区别吗?此外,简单商品生产者追求的不同使用价值又是什么概念?使用价值不应该是对应商品属性的吗?烦请老师解答一下上述问题,谢谢。 202
13、1.10.18*同学:你好! 很高兴能引起你继续提问。 首先,关于公有制企业创造的剩余价值为全社会分享和公有制企业尽到其社会责任的说法,在全社会都是公有制企业的时候,是没有问题的,只不过那是将不用剩余价值概念了,而用剩余产品概念,因为共产主义社会没有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因此人们之间互换劳动的关系不采取商品交易的形式因而不再计较价值。 但是,当前中国社会,既有公有制企业,也有非公有制企业,因此,国家财政收入中,既有公有制企业的贡献,也有非公有制企业的贡献,因此剩余价值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不像在单纯的公有制经济或单纯的私有制经济中那么清晰了。不过,不同的产权关系还是清楚的,就是说,公有制企业当中
14、,工人也是企业财产的主人,他们以主人的身份分享自己创造的剩余价值;非公有制企业当中,工人不是财产的主人,他们不能以主人的身份分享自己创造的剩余价值。(此外的复杂情况是:公有制企业中的工人,可能从国家的财政支出中分享到非公有企业创造的剩余价值,如果公有制企业通过税收上交的剩余价值少于其得到的财政资金的价值;非公有制企业的工人,也可能从国家的财政支出中分享到公有企业创造的剩余价值,如果非公有制企业通过税收上交的剩余价值少于其得到的财政资金的价值)。就是说,混合经济中,公有制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通过国家财政,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经济关系。 其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有制企业的管理人员的报
15、酬与非公有制企业管理人员的报酬有区别吗?从这种报酬都是管理劳动的报酬,并且与企业主作为资本家获得的收入并不相同的意义上,二者没有区别。就是说,首先要区分劳动报酬和资本报酬(非劳动的财产报酬)。如果硬要说他们之间有区别的话,那么,公有制企业的管理者是在没有剥削(按马克思的观点,即通过资本所有权获得剩余价值,与资本家是否亲自参与管理无关)的生产过程中从事管理劳动,非公有制(准确地说应为私有制,不包括个体户)的管理者是在有剥削的生产过程中从事管理劳动。可见,对社会关系的分析,细致起来,并不简单。不过,一切都是现存的生产力乃至生产关系(制度)的客观局面造成的,不能因此责备从事管理工作的个人。 最后,简
16、单商品生产者追求不同的使用价值,用例子来说,面包师追求衣服,就是追求不同的使用价值;面包师追求面包,就是追求相同的使用价值。所以,面包师也参与商品交换,也使用货币,但其最终目的是获取衣服。在简单商品经济条件下,交易活动的最后结果,不过是不同使用价值商品的互换。参与交易的人互通有无、各得其所。从商品是劳动产品的意义上看,等于是不同劳动的互换,换句话说,就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但是,到了资本主义条件下,商品互换只是形式,真实的、最终的目的在于赚钱(获得剩余价值)。【关于剩余价值,在后面的课程里我会讲到。】 你的“使用价值不应该是对应商品的属性”这句话我看不明白。我猜,你是这个意思:一个简单商品经
17、济条件下的生产者(比如面包师),到市场上去交换(去买,或者用面包作购买手段,或者,将面包换成货币,用货币作手段)衣服,因此,对这个面包师来说,衣服不就是另一个使用价值(或有使用价值的商品)吗?怎么能说面包师不追求使用价值呢?呵呵,我要说,你的理解很怪:第一,不同的使用价值还是=使用价值,不同的使用价值不等于非使用价值(价值或剩余价值),因此,我没有说错,简单商品经济条件下生产者追求的是使用价值而不是价值或剩余价值(后者是资本主义条件下资本家的目的);第二,不同的使用价值是指全部使用价值集合中的一个因子,而不是另一个集合(价值)中的一个因子。因此,在同一个集合中选不同的因子,怎么就不对或者不能理
18、解呢?(与此不同,资本主义条件下的资本家,目标选的就是另一个集合的因子,而这恰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与简单商品经济在生产目的上的差别所在) 追求不同的使用价值不追求使用价值。你再琢磨琢磨下? 10月18日尊敬的赵老师,通过这几天的学习,总算对西方经济学和政治经济学有了个基本的认识,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认识。政治经济学更像是一种宗教,而不像是一种学术,它一直在灌输一种思想:这个世界是有问题的,它必须要改变。读过政治经济学的人更像是教徒一般,信奉它,相信它会改变世界。佛教讲经诠释了世界 充满痛苦,人们必须要怎么样怎么样,而政治经济学也在世界的现状是有问题的,理想中的世界是怎样怎样的,于是给了人们一种冲
19、动:去改变世界所以,个人认为政治经济学是有一定局限性的,在历史上曾经发挥过一定的作用,但是在目前,貌似对于解决一般的经济问题,它是爱莫能助的。相对于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更像是一种工具,它的目的性更纯粹一些,就是为了实际活动中解决实际问题的,更实用一些。 好了,暂时就这些吧,希望您能给出意见。这位同学,你好!你了解宗教吗?你懂政治经济学吗?你知道什么叫学术吗?如果你只是一知半解或者暗含成见,那么,我也可以当你是情绪激动,说说而已。西方经济学也在灌输,只不过批评的意味没那么浓罢了。其暗含的信念是:私有制、个人利益、市场、自由竞争、效率等是对的,至少是无可替代的。要你信奉它,然后,你会觉得其他的道
20、理不是道理,即使市场经济有问题也是可以忽略不计的。政治经济学的确总是批判资本主义,但没有要你一定要信奉它,也没有命令人们说一定要怎样。爱信不信是你自己的事,但你要先看看它讲得有没有道理。难道像西方经济学那样讲世界可以完美地均衡,就不是在诉说理想,不给你冲动,激励你反对对自由主义派经济学的批评,甚至反对政府对市场的干预乃至非利益人道主义思想对慈善等的呼吁?把丛林法则搬到人类社会,这样的社会还值得过吗?所以,我认为,西方经济学也是有一定局限性的,它光告诉你人生是幸福的,却忘了人生也有痛苦。而痛苦的作用在于提醒人们:你还真实地活着,需要现实地面对一些问题。当然,仅仅告知世界太平(西方经济学)或仅仅告
21、知世界纷扰(政治经济学)都是不够的。政治经济学解决的问题和方法,的确和西方经济学不大一样,因为其前提假设就不大一样,比如,前者认为个人是被决定的,社会有一种大趋势;后者认为个人是决定的,个人聚合起来就是社会。因此,的确如你所说,西方经济学更像是工具,但是谁来给你指示方向呢?难道方向问题不是问题吗?如果你的马(交通工具)很好,但是选错了方向,会不会南辕北辙呢?那么,中国在21世纪中叶大体实现现代化(市场经济)之后,应该向哪里去?回答这个问题,不要看看世界发展的大趋势吗?你用什么样的知识分析这类问题呢?至少,政治经济学可以提供一种参照系吧?!我马上要去上课,暂时就回答这些。你的意见有一些道理,但不
22、全面和中肯。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都有用,但是不要把其中一个极端化,把另一个妖魔化。都当作一种学术,这才叫民主。再说,你恐怕读大学不仅仅是纯粹为了找到厉害的工具吧?尊敬的赵老师,你好!首先请您宽恕我的冒昧,作为一个入门级的经济学学生,我的观点可能会是十分片面的,当然正因为如此我才要和您讨论交流,以期更进一步地了解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您说的没错,中国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中,的确需要政治经济学来指引方向,只有马克思的相关理论才能指引人类走向更为美好的生活,西方经济学只能在制度的基础上完善经济,但它不能从质上改变什么。不过在当下,如何能够更好地改善经济是各国的一般性任务,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才能实现社会
23、主义的最终意义,反面教材就是朝鲜吧,矢志不渝地拒绝市场经济,导致经济发展缓慢,所以,对于中国来说,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都有自己使用的范围和阶段,只有把握好这一点,才能更好地完成社会主义建设吧。 期待您的想意见。这位同学,你好!呵呵,你的观点转变得算快的。不过,我还是不想说“只有”马克思的相关理论才能怎样怎样,毋宁说它作为一种知识,可以起重要的但不是唯一的参考作用。此外,尽管我倾向于同意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有其适用的范围和阶段,但我也知道,关于范围和阶段的划分也不是绝对的。在全球化背景下,任何一国都无法独善其身,因此经济和政治总在互动,因此政治经济学研究也要常备不懈。总之,不同的专业人士可能
24、各自有分工,但不要因此拒绝彼此的互动。你只讲专业、讲学术,别人却跟你搞政治、玩权术,事情未必向好处发展。西方经济学是一副镇静剂;政治经济学是一副解毒剂;或者互为镇静剂和解毒剂。多元胜于专断。尊敬的赵老师:您好! 在学习完第一章第一二节后,关于教材上的一些问题一直很困惑,希望能得到您的帮助。谢谢!1:教材P34,“自然经济条件下生产关系表现为人类自身之间的关系,而非劳动产品之间的关系。”后一句可以理解,但自然经济条件下每个劳动生产者生产自己所需的全部物品,怎么理解这种人类自身之间的关系?我的理解,自然经济条件下,每个生产者可以独立存在,生产中不依赖他人。但P36又讲到,“自然经济中人与人之间存在
25、人身依附关系”,所以很困惑。在不需要交换时,为什么有人身依附关系?怎样理解人身?2:P36所谓的“未来的产品经济”怎么理解?直接进行劳动交换,实行单一的计划调节,是否就是共产主义?3:P38剩余价值是否是剩余劳动产品的价值?谢谢您抽出时间帮我解决疑问!打扰了!学生*同学,你好!1.人类自身之间的关系是指人际关系不以物为中介。如果生产者是一个人,那么,生产关系就是他自己为自己生产,自己消费他自己生产的产品的关系;如果生产者是一个家庭,那么,就是生产自家所要消费的产品和消费自家所生产的产品的关系,即使在家里有不同的成员,但彼此之间不采取内部市场交易的形式来互动,不过,大家相依为命;在不同的生产者之
26、间,不同的家庭之间,一般不存在互相依赖的关系,俗话说,“万事不求人”(甚至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学派墨家主张小国寡民,“民至老死不相往来”)。人身依附关系,是指人类某些个体没有独立的人格。比如,嫁夫随夫,妇女不仅姓氏要改,而且一切行为均要听从夫命,正所谓“夫唱妇随”。再比如,你属于某个宗族的后裔,当你的宗族发生与另一个宗族的械斗之时,你必须毫无个人选择地跟随,正所谓“一笔写不出两个X字”式地。所以,尽管不存在商品交换关系,但一些非经济、超经济的因素或势力却对生产者有重大的影响,不像在商品经济条件下,生产者主要受市场状况的影响。2.未来的产品经济,是指在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的情况下,任何个人的消费需求
27、都可以轻易满足。用西方经济学喜欢的术语,即:不再存在稀缺,因此,大家各取所需,毫不计较(就像现在的地面空气,大家自由呼吸,彼此毫不计较,也不可能作价交易)。由于所消费之物非天然形成,因此还是产品,还有使用价值,但是,不论其价值,就是说,价值是out of question的。此时,生产商品的人是谁,花了多少劳动时间等也是彼此乃至全社会都完全清楚的(用西方经济学术语,即完全信息的),因此,不同的生产者在消费时各取所需的行为等于不同的劳动直接互换的行为(不同的具体劳动通过其产品即不同的使用价值直接互换)。至于共产主义(有时它和广义的“社会主义”混用),本来马克思恩格斯极力回避对它作具体的描述(想象
28、),因为未来怎样需要看事物本身的发展;但是,人们却依旧可以从马克思的理论中推论出一些倾向性的预测,主要是:生产资料的公有制、资源配置的计划调节、个人消费品在第一阶段的按劳分配与第二阶段的按需分配(第一阶段又称狭义的社会主义,相应地,第二阶段即狭义的共产主义)。这样看来,单一的计划调节,准确地说,是共产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之一。(啰嗦一点:现在的大型企业,其内部各种经济往来就不是市场交易而是计划安排;如果未来全社会变成一个大工厂,貌似全社会都不需要市场调节了;甚至西方经济学讲的一般均衡,在未来社会也有可能真正地实现了)3.准确地说,剩余价值可以体现在一定数量的产品上。而单说“剩余价值是剩余劳动产品
29、的价值”可能存在的问题是: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特有的范畴,剩余产品则是超特定生产方式的,就是说,从原始社会到共产主义都(可以)有剩余产品,但只有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生产者(资本家)追求的不是剩余产品而是剩余价值。对比一下:在非资本主义社会,(比一个既定数量)多生产些牛奶是好的;但是,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如果不赚反赔,(比同样的既定数量)多生产牛奶是不好的。显然,在前者不会考虑是否有剩余价值,在后者剩余价值是关键因素。如此一来,在简单商品经济条件下,如果某个生产者偶然得到了剩余产品,他把它们销售出去了,也能得到其价值,但该价值却不能叫作剩余价值,或者,准确地说,该价值所反映的经济关系,与资本
30、主义条件下剩余价值所反映的经济关系是不同的。就是说,前一个(“剩余”)价值是劳动者自身劳动的实现,后一个剩余价值是雇佣工人在其完成了必要劳动【第二章会讲】之后创造的。一言以蔽之,前一个价值不含剥削,后一个价值是剥削内容。所以,不能简单地说“剩余价值是剩余劳动产品的价值”。(不过,剩余劳动创造的价值却是剩余价值。请体会:剩余产品,剩余价值,剩余劳动三者之间的微妙关系。【第二章会讲】)再强调一下:第一,要注意剩余是相对于什么的剩余;第二,注意特定的概念要指代特定的经济关系,不仅是语词上的相似性也不能简单地望文生义。2021/10/21赵老师:您好!以下是我在复习的时候遇到的一些问题,麻烦您看一下:
31、1.自然经济条件下的“生产的实物形式”是什么意思?可以单纯地理解为自给自足吗?2.“国家资本主义经济”是指国有企业吗?那公有制经济的范围是什么?3.“雇佣劳动者的具体劳动在生产出新使用价值的同时,转移了旧价值,而抽象劳动则形成新价值”,这里的新旧价值指什么呢?是以什么标准划分新旧界线的呢?4.高中政治书上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价格体现价值,价值决定价格”,那我们现在说的交换价值可以等同于价格吗?同学,你好!1.如果把“生产的实物形式”改成“产品的实物形式”或许就比较好理解了,一些地方特产,比如,龙岩的地瓜干,为什么不做成像肯德基或麦当劳里炸薯条或土豆泥的形式,这就与地瓜干直接是农家粮食生产的副
32、产品还是标准化快餐食品的社会分工发展程度有关。所以,自然经济条件下的生产都是因地而异的,自然条件有差别,产品就不一样;不像现在,即使自然条件不是最优,但依然可以生产某种产品,比如,利用温室在高寒地带生产温带蔬菜或水果。后者,显然只有社会分工才能办到,且本身就是社会分工高度发达的表现。因此,这里强调的不是自给自足,而是分工具有较强的受自然因素影响的特征。2.国家资本主义是指由政府投资形成的企业或政府控制的企业,因此,它几乎与“国有企业”概念重合;但“国有企业”主要是从产权归属上界定企业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则主要从控制和影响的范围来强调国民经济的不同构成部分的,与其对应的词是“私人资本主义”,
33、可体会下。公有制是相对于私有制而言的,即公有制中的生产资料归全体人民所有,而不像私有制那样,生产资料归个人所有。公有制可以有不同的具体形式,比如,国有制和集体所有制,国有制以政府为代理人,集体所有制则由其成员选择代理人和管理模式。公有制经济的范围,在不同国家是不同的。比如,在改革开放前(1978年前),我国的公有制经济占全部国民经济的比重可达80%左右,但是现在(2010年),中央直管的企业只有150家左右,大部分集中于重要的战略性的关乎国计民生的行业之中。因此,你若想具体了解其范围,可以去找专门的研究报告或专著来看,或者,登陆一些专门研究机构的网站查询。3.比如,把棉花纺成棉纱,要用棉花、纱
34、锭和纺纱工的劳动,但棉花和纱锭都是纺纱厂老板(资本家)买来的,开工前就有价值,是棉农和纱锭制造者劳动形成的,对纺纱而言,是既定价值、旧价值,其中物化的是前人(棉农、制锭人)的劳动。现在,新的劳动(生产)过程开始,纺纱工把棉花纺成棉纱,新的产品是棉纱,纺纱工的劳动不仅添加了新价值,而且把棉花的价值(旧价值)转移到了棉纱当中(棉纱的价值包括棉花的价值;棉花的价值再现在棉纱中)。新价值,一方面,是老板给纺纱工工资的价值,另一方面,还有纺纱工为老板生产的剩余价值。这两部分价值都是纺纱工的抽象劳动凝结成的。因此,(纺纱)事前和(纺纱)事后比较,新产品价值一定要大于投入的原材料和工资的价值,否则,就不会进
35、行棉纱生产。如果用符号来表示,商品(棉纱)的价值为W,那么,旧价值(棉花和纱锭的价值)为c,新价值为v和m,那么,产品的价值W=c+v+m。划分新旧价值的界限,就是看哪些价值是生产过程开始前就存在的,哪些是生产过程中才加进去的。注意1:纺纱工的工资如果是事前支付的,那么,工资会在与纺纱无关的地方和用与棉花和棉纱不同的使用价值消费掉,在纺纱过程中,纺纱工必须用自己的劳动为老板创造出一个相当于工资价值的等价,因此,产品中相当于工资价值的那部分价值,也是在纺纱过程中新创造的,是新价值的一部分。注意2:如果新价值只包含工资的等价,那么,就不会有剩余价值,这是资本家绝对不允许发生的。因此,剩余价值是新价
36、值的一部分,但不是新价值的全部。是新价值中资本家最关心和最想最大化的部分。4.交换价值也体现价值并由价值决定,因此,你的引语可写成“交换价值体现价值,价值决定交换价值”。那么,交换价值和价格是什么区别呢?简单地说,交换价值是由两相交换的使用价值的比例来表示的,价格是用使用价值和货币的比例来表示的,就是说,只是一个形式上的差别,好比说,“Bye-bye”与,有什么不同?答:一个用字母,一个用图形,但意思一样。不过,价值用交换价值表达还是用货币表达,毕竟又是商品经济不同的发展阶段,而且货币表达这一形式又关联和衍生出了其他许多经济关系【这是后话】。赵老师:您好!我是21金融2班*,今天上完课有几个疑
37、惑,请老师解答。1)从政治经济学角度,市场价格、均衡价格、价值三者之间的关系能否理解成:价值在先,劳动创造价值,之后商品在市场上价格围绕价值波动,这就是市场价格, 经长期数据统计观察,市场价格的稳定值就是均衡价格。价值是抽象出来的,均衡价格是价值的直观表现。2)关于货币的形成,我认为是法定和价值形式发展两者共同作用的结果。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一般等价物的出现是必须的,而不同地区由于自然条件和发展程度的差异,就会导致一般等价物的差别,这对不同地区的贸易交流就造成了困难;而且在不同地区之间,即使是使用共同的一般等价物,其价值也会有不同,比如两个地区都用绵羊作一般等价物,但A地区是草原,B地区是水草
38、不那么丰盛的平原,这样在两地一只绵羊的价值就会有多不同,A地由于绵羊生长适宜,一只绵羊=2把斧头,但在B地,一只绵羊=3把斧头。此时如果A B两地发生商品交换,就会造成不公。 这时就需要一个统一的对大家都相对公平的一般等价物,不同地区之间的协调必然是困难的,此时中央政府设定法令,统一币制,货币就形成了。 片面之辞,请老师斧正。3)货币的第一次投入使用是怎么施行的?在现在我们很习惯生产商品卖钱,然后用钱买其他商品。但在货币出现之前,人们之间只是物对物的直接交换,是W1=W2的形式,货币是怎样突然插进这个等式,形成W1=M=W2的等式,是掌权者有什么积极作为促使货币加入到商品交换的过程中当做媒介么
39、?出现在市场上的第一笔货币是由谁给了谁? 这个问题有些啰嗦,老师明白我要问的点了么?4)经济危机是什么?5)书上说“只有通过商品价格的波动,商品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量进行交换才能实现,价值规律才能得到贯彻。” 一定是价格波动才行么? 这位同学,你好!1)你的理解大致是对的。但是,注意价值分析和价格分析所揭示的经济关系有所不同(一是劳动互换,一是供求互动:劳动不变,价值不变;供求改变,不一定改价值却可能改价格)。2)各区域市场之间或一国国内市场中一般等价物如何统一起来,是一个自发演化过程,不能说政府立法是货币形成的时间节点。法定货币在历史上实行,一般是铸币法定和纸币法定。但是,在铸币统一
40、之前,各国(地区)的铸币是各异的,那时,货币已经形成,只是还没有形成为统一的铸币。请注意:货币形成与统一铸币形成可以不是同一时间。3)货币的第一次使用,由于历史久远且过程自发性质严重,现在已经无从考据。更可考证的是某一铸币或某一纸币第一次是何时或怎么投入使用的。比如,考证出宋朝的交子何时投入使用的可能性,比考证出何时用金银作货币的可能性要大很多(当然,也可能前一考证目前也很难办到)。4)经济危机可以理解为正常经济过程的中断。在商品经济中,危机常是因商品卖不出去所导致的生产和流通的停滞。在发达的商品经济中,经济危机还可以有很多具体的表现形式,比如货币危机、信贷危机、金融危机、贸易危机等,看危机形
41、成的具体原因和波及范围,统称经济危机。5)如果价格不波动,那么,你怎么知道价格相对于价值来说是高了还是低了呢?比如,1斤大米卖5块钱,高了还是低了?如果米价总在5块钱上下波动,长期内均价为5块钱,那么,就可以认定生产一斤大米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反映为价格(货币价值不变)时大致就是每斤5块钱。可见,价格波动不仅把均价显露出来,而且如果个别时候有对价值的偏离的话,可以预料价格迟早要返回到均价的位置。(用西方经济学的术语来说,这叫均衡的存在性和稳定性:存在性是指可解出均衡值,稳定性是指如果出现偏离那么离差终会相互抵消)。所以,不怕波动,就怕不波动。不波动的价格弄不好就是垄断价格,而且没有调整的可能。价
42、格调整(波动)过程就是均衡形成或回复过程。赵老师好,看书的时候冒出几个问题想请教一下。1、为什么流通的货币可以不足值而贮藏的货币必须足值?货币贮藏最终不也是要用于流通么,那么只要社会承认贮藏的货币的价值不就OK了么?2、当货币流通量过大的时候,社会购买力大,供不应求,物价上涨,部分金属货币退出流通,货币流通量恢复。那对纸币来看,社会购买力大,物价上涨,纸币存进银行,货币流通量恢复为什么说只有金属货币流通的条件下,货币贮藏手段才能自发调节货币流通量?只有纸币流通的时候,纸币的储存手段也可以调节货币流通量啊3、如何理解“具体劳动在生产出新使用价值的同时,转移了旧价值,而抽象劳动则形成新价值”?比如
43、打造一把剑。铸造剑的时候就是生产出剑的使用价值,与此同时铸剑的材料的价值转移到剑里,与铸剑这一部分的抽象劳动形成的价值一起构成剑的价值? 谢谢!1.流通手段的意思,就是说,它只是媒介或者说只起媒介的作用,因此,当两个不同的商品以货币为媒介交换成功了以后,媒介就(暂时)没有用了(就像食堂里的餐具和超市里的手推车)。在这个意义上,货币虽有残缺但不妨碍充当媒介,因此,可以是不足值的(餐具上也可能有凹痕,手推车也可能不够整洁)。然而,货币作为贮藏手段则不同了,贮藏的是一般社会财富,如果发生贬值,等于一般社会财富减少。因此,它必须是足值的,否则就没有贮藏的必要了。此外,贮藏的货币一旦用于流通,此时它就不
44、再是贮藏手段了,而又变成了流动手段,转而服从流通手段的规律或要求。你的“社会承认”是什么意思?请注意:货币有价值是其得到社会承认的前提,社会承认却不是货币有价值的前提。比如,一句谎言(比如,犹太人卑劣),如果某个社会(纳粹法西斯时期)承认它是真理,它就是真理吗?这是在讲道理呢,还是在讲强权呢?2.你所谓“货币流通量过大”是什么意思?如果市场的商品价值总额不变,实际的社会购买力应该不变,改变的是名义货币的购买力即通货膨胀。因此,商品相对过量纸币显得“供不应求”并且“物价上涨”。纸币发行以流通中需要的金属为限时,道理和情况如金属货币一样。而既有金属货币,又有纸币,情况比较少见也更复杂。但是,对纸币
45、看来,不是“社会购买力大”而是“社会购买力不变”,通货膨胀!纸币存进银行,并不是退出流通,或许还放大了流通中的货币数量(因为银行会以存款为基础放贷),因此,仅仅存入银行并不能恢复流通中的货币数量。这些更复杂的现象,还需要你学更多的货币银行学知识来理解。再说,纸币存款不是贮藏手段。存入银行的纸币依然难以避免贬值。因此,要把它和金属贮藏区别开来。(尽管在有限的情况下,有些纸币差不多也被当作贮藏手段,比如,在一国国内某些家庭或企业贮藏美元,美元貌似贮藏手段,但它还是和黄金贮藏不一样,比如,在世界范围内,一国贮藏美元,但美国此时增发其纸币,此时,全世界美元都在贬值,一国还hold它来保存一般社会财富吗
46、?又如何通过贮藏美元调节世界美元的流通量呢?此时,如果是黄金呢?美国可以不采金矿(生产)或动用其黄金储备,就发行(流通)黄金吗?显然不能!)3.如果铸剑材料的价值是100元,铸成的成品剑还是100元,那么,成品的价值就只是材料的价值转移过来的。但是,如果成品剑的价值是150元,这多出的50元是从哪里来的呢?是铸剑劳动创造的。因此,铸剑的具体劳动只是转移旧价值,新增的价值是由抽象劳动创造的。当然,此时成品剑的价值等于100元旧价值加50元新价值。 尊敬的赵老师:您好!请原谅学生不择时间的打扰,课后我看书时有几个问题让我百思不得其解,希望老师能抽空给予解答。1. 劳动力要成为商品必须具备的条件之一
47、是劳动所有者必须一无所有,包括生活资料,这是为什么呢?当今的职员或者民工他们都有生活资料可是他们仍然是受雇于人的,他们的劳动力难道不是商品吗?2. 劳动力价值的决定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在劳动力商品价值决定中包括一个历史和道德的因素,这里道德的因素是如何理解的呢?3. 货币可以是资本,那么纸币可以是资本吗?4. 为什么绝对剩余价值是相对的呢?这个问题老师上课时已经讲过了,可是学生仍然不是很能理解,烦请老师讲解。感谢老师能够抽出宝贵的时间解除学生的疑惑,祝老师工作顺利,心想事成!1.“一无所有”说得有点绝对了(即生活资料数量等于零)。但是,这里的意思(不拘于字面)主要是说一种必要性:劳动者为了活下去不得不出卖劳动力。如果生活资料足以让他们不出卖劳动力也可以活下去,那么,劳动者是不会出卖劳动力的。此外,说到职员,如果他此前没有受雇于任何人(包括自我雇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