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命题分析】-命题为眼睛的作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眼睛”命题分析】-命题为眼睛的作文.docx(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眼睛”命题分析】 命题为眼睛的作文 以“眼睛”为题材的命题在近年各地中考试题中频频出现,本文略举几例归类分析,供同学们参考。例1请仔细阅读下文,按要求回答问题。人类的眼睛很像一架照相机。眼睛与照相机的不同之处是:人的眼睛是通过调节晶状体的弯曲程度,改变晶状体的焦距来获得清晰的_缩小的实像,如图1所示;普通照相机是在物距确定的情况下通过改变像距使像变得清晰。由眼睛的调节作用所能看清的最远点,叫远点,正常眼的远点在极远处。眼睛所能看清的最近的点,叫近点。正常眼的近点约距眼睛10cm。眼睛是人体的重要器官,长时间的用眼,比如看书,看电视,使用计算机,都可以引起眼睛的疲劳,眼睛疲劳常见症状是头疼脑
2、涨、眼睛发干。看物体时间较长也不易感到疲劳的距离口q明视距离,正常眼的明视距离25cm。 (1)请把文中像的性质补充完整。 (2)人的眼睛是通过改变晶状体的_获得清晰的像,普通照相机是在物距确定的情况下通过改变_使像变得清晰。 (3)根据上文,你认为人的正常眼睛的观察范围是:_(填以下选项)。 A010cmB10cm25cmC10cm极远处D025cm (4)如何预防眼睛疲劳,请你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_ _。 分析:眼睛的晶状体相当于一个曲度可变的凸透镜,能够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靠的是晶状体通过调节弯曲程度即调节焦距来实现的,视网膜相当于光屏。我们所看到的物体处于晶状体的二倍焦距外,所以在视网
3、膜上成一个倒立缩小(相对于物体)的实像。而照相机的镜头(是一个凸透镜)的焦距是一定的,在物距确定的情况下只有调节底片到镜头的距离(暗箱长度即像距)来获得清晰的像。 参考答案:(1)倒立;(2)焦距(或弯曲程度),像距;(3)C;(4)让物体与眼睛的距离大于等于25cm(或不要长时间看书,中间要适当休息,或多做眼保健操)(其他建议合理即可)。 例2李明同学的妈妈发现李明自从上了初中以后,学习比原来更刻苦了,但也发现李明看书时眼睛与书的距离比正常情况越来越近了,请你在下列判断及矫正措施中选出正确的一项向李明同学说明() A李明同学已患上近视眼,需要佩戴用凸透镜制成的眼镜。 B李明同学巳患上近视眼,
4、需要佩戴用凹透镜制成的眼镜。 C李明同学已患上远视眼,需要佩戴用凸透镜制成的眼镜。 D李明同学已患上远视眼,需要佩戴用凹透镜制成的眼镜。 分析:李明看书时眼睛与书的距离比正常情况越来越近了,说明李明已患上近视眼,他眼睛的晶状体的调节功能下降,相当于一个焦距一定的凸透镜了,这样较远的物体所成的像就在视网膜前,李明只有通过减小书与眼睛的距离(物距)来增大像距(凸透镜在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使像刚好成在视网膜上。李明如果戴上凹透镜就可看清远处的物体,因为凹透镜可将远处射来的光发散后再会聚到晶状体。故此题应选B。 例3在图2中,图_(选填“甲”或“乙”)表示近视眼成像示意图。矫正近视眼应佩戴
5、眼镜的镜片是一 透镜(选填“凸”或“凹”)。 分析:甲图中,物体经过晶状体折射后在视网膜后得到倒立缩小的实像,属于远视眼,需佩戴凸透镜,先使光会聚一下再经过晶状体会聚就会在视网膜上成像;乙图中物体经过晶状体折射后在视网膜前得到倒立缩小的实像,属于近视眼,需佩戴凹透镜,先使光发散一下再经过晶状体会聚就会在视网膜上成像。 参考答案:乙,凹。 例4光污染已成为2l世纪人们关注的问题。据测定,室内洁白、平滑的墙壁能将照射在墙壁上的太阳光的80反射,长时间在这样刺眼的环境中看书学习会感到很不舒服。如果将墙壁做成凹凸不平的面,其作用之一可以使照射到墙壁上的太阳光变成散射光,达到保护视力的目的,这是利用了光
6、的()。 A直线传播B漫反射C镜面反射D折射 分析:光污染是继水污染、大气污染、噪声污染和固体废弃物污染后又一大污染。有关卫生专家认为,视觉环境是形成近视的主要原因,而不是用眼习惯。视觉环境中的光污染大致可分为三种:一是室外视环境污染,如建筑物外墙;二是室内视环境污染,如室内装修、室内不良的光色环境等;三是局部视环境污染。如书籍纸张、某些工业产品等。据科学测定:一般白粉墙的光反射系数为6980,镜面玻璃的光反射系数为8288,特别光滑的粉墙和洁白的书簿纸张的光反射系数高达90,比草地、森林或毛面装饰物面高10倍左右,这个数值大大超过了人体所能承受的生理适应范围,构成了现代新的污染源。光污染可对人眼的角膜和虹膜造成伤害,抑制视网膜感光细胞功能的发挥,引起视疲劳和视力下降。 参考答案:B 第 5 页 共 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