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疗方案.doc

上传人:知****量 文档编号:28142849 上传时间:2022-07-2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8.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诊疗方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中医诊疗方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诊疗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诊疗方案.doc(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十节 胃 脘 痛 胃脘痛是由于外感邪气、内伤饮食情志、脏腑功能失调等导致气机郁滞、胃失所养,以上腹部心窝处发生疼痛为主症的病证。西医学中的胃、十二指肠炎、消化性溃疡等疾病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 诊断 1 胃脘部疼痛,伴有痞闷或胀满、嗳气、泛酸、嘈杂、恶心呕吐等。 2 发病常与情志不畅、饮食不节、劳累、受寒等因素有关。 3 大便或呕吐物隐血试验阳性者,提示并发上消化道出血。 4 上消化道钡餐X线检查、纤维胃镜检查可发现胃、十二指肠溃疡、炎症等病变。 5 B超、肝功能、胆道X线造影等检查有助于本病的鉴别诊断。 6 本病应注意与真心痛、胃痞、胁痛、腹痛相鉴别。 辨证论治 1 肝胃气滞 症状:胃脘痞胀

2、疼痛或攻窜胁背,嗳气频作,喜长叹息,遇烦脑郁怒则痛作或痛甚.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 治法:疏肝理气,和胃止痛。例方:柴胡疏肝散(陈皮 柴胡 枳壳 芍药 炙甘草 香附 川芎). 2 寒邪犯胃 症状:胃脘冷痛暴作,呕吐清水痰涎,畏寒喜暖、口不渴,苔白,脉弦紧。 治法:温胃散寒、理气止痛. 例方:良附丸(高良姜 香附)。 3 肝胃郁热 症状:胃脘灼痛,痛势急迫,心烦易怒,泛酸嘈杂,口干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数. 治法:疏肝理气、泄热和胃。例方:丹栀逍遥散(当归 白芍药 白术 柴胡 茯苓 甘草 煨姜 薄荷 丹皮 山栀) 4 食滞胃肠 症状:胃脘胀痛,嗳腐吞酸或呕吐不消化食物,吐后痛缓,苔厚腻,脉滑。 治

3、法:消食导滞,和胃止痛。 例方:保和丸(神曲 山楂 茯苓 半夏 陈皮 连翘 莱菔子)。 5 瘀阻胃络 症状:胃痛较剧,痛如针刺或刀割,痛有定处,拒按,或大便色黑,舌质紫暗,脉涩. 治法:活血化瘀,和胃止痛。 例方:失笑散合丹参饮:失笑散(五灵脂 蒲黄);丹参饮(丹参 檀香 砂仁). 6 胃阴亏虚 症状:胃痛隐作,灼热不适,嘈杂似饥,食少口干,大便干燥,舌红少津,脉细数. 治法:滋阴益胃,和中止痛。例方:一贯煎合芍药甘草汤:一贯煎(沙参 麦冬 当归 生地黄 枸杞子 川楝子); 芍药甘草汤(白芍药 炙甘草)。 其他疗法 1 中成药 可酌情选用香砂六君丸、香砂养胃丸、胃苏冲剂、虚寒胃痛冲剂、胃乃安、

4、三九胃泰、气滞胃痛冲剂等。 2 针灸疗法 可选足三里、中脘等穴针刺、艾灸或穴位注射。 3 西医疗法 可根据不同疾病选用助消化药,制酸药,H2受体阻断剂,解痉药等药物治疗. 疗效标准 1 治愈:胃痛及其他症状消失,X线钡餐造影或胃镜检查正常. 2 好转:胃痛缓解,发作次数减少,其他症状减轻,X线钡餐或胃镜检查好转.3 未愈:症状无改善,X线钡餐或胃镜检查无改变.第十一节 腹 痛 腹痛是指胃脘以下,耻骨毛际以上的部位发生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病证,其性质有寒、热、虚、实之分。西医许多疾病中,如急慢性胰腺炎、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结核性腹膜炎、腹型过敏性紫癜、肠寄生虫,不完全性肠梗阻、胃肠痉挛、输尿管结石等

5、,当以腹痛为主要表现,并能排除外科、妇科疾病时,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 诊断 1 胃脘以下耻骨毛际以上部位发生疼痛。 2 性质包括冷痛、灼痛、隐痛、绞痛、胀痛、刺痛等. 3 应进行血、尿、大便常规检查,腹部X线及B超检查有助诊断. 4 应与胃痛、胁痛、霍乱、淋证、疝气、肠痈等鉴别。 辨证论治 1 寒邪内阻 症状:腹痛较剧,遇冷则甚,得温痛减,小便清利、大便自可或溏薄,舌质淡白,苔薄白,脉弦紧。 治法:温中散寒,行气止痛。 例方:良附丸合正气天香散。良附丸(高良姜 香附);正气天香散(乌药 香附 干姜 紫苏 陈皮)。 2 湿热壅滞 症状:腹痛拒按,脘腹胀满,大便干燥,小便黄赤,兼见烦渴引饮、大便滞

6、下不爽,舌质红、苔黄或黄腻而厚,脉滑数或沉实有力. 治法:清热通腑,导滞止痛。 例方:大承气汤(大黄 厚朴 枳实 芒硝). 3 中虚脏寒 症状:腹痛绵绵,时作时止,喜热恶寒,痛时喜按,面色无华,神疲气短,小便清长,大便稀薄,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 治法:温中补虚,缓急止痛.例方:理中汤合小建中汤。小建中汤(桂枝 芍药 甘草 生姜 大枣 饴糖)。 4 气机郁滞 症状:脘胀腹痛,拒按,走窜攻冲,嗳气或矢气痛减,兼痛连少腹或及两胁,恼怒疼痛加重,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 治法:疏肝解郁,理气止痛。例方:柴胡疏肝散(陈皮 柴胡 枳壳 芍药 炙甘草 香附 川芎)。 5 瘀血阻滞 症状:腹痛较剧,刺痛,

7、痛处不移,拒按,腹痛经久不愈,兼见大便色黑,肌肤甲错,腹部积块。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沉细或涩。 治法: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例方:少腹逐瘀汤(小茴香 干姜 延胡索 没药 当归 川芎 肉桂 赤芍药 蒲黄 五灵脂)。 6 饮食停滞 症状:脘腹胀满,疼痛拒按,厌食泛呕,嗳腐吞酸,痛而欲便,便后痛减,大便酸臭或便秘或泻下稀烂,完谷不化,舌苔腻或黄腻,脉滑。 治法:消食导滞。 例方:枳实导滞丸。 其它疗法 1 中成药 可酌情选用:理中丸、保和丸、补中益气丸、六君子丸等。 2 针灸疗法 可酌情选用天枢、气海、期门、肝俞、合谷、中脘、足三里、 曲泉、三阴交、归来等穴. 疗效标准 1 治愈:腹痛及其兼证消失。

8、2 好转:腹痛程度减轻,或疼痛发作时间缩短或发作间歇延长。3 无效:腹痛如故. 第十二节 水 肿 水肿是指因感受外邪、饮食失调或劳倦过度,使肺失通调、脾失转输、肾失开合、膀胱气化不利,导致体内水液潴留,泛滥肌肤,表现以头面、眼睑、四肢、腹背,甚至全身浮肿为特征的一类病证。西医学的急、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症,充血性心力衰竭,内分泌失调,以及营养障碍等疾病所出现的以水肿为主要表现者,均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 诊断 水肿先从眼睑或下肢开始,继及四肢、全身。 轻者仅眼睑或足胫浮肿,重者全身皆肿,甚则腹大胀满,气喘不能平卧. 严重者可见少尿或无尿,恶心呕吐,口有秽味,齿衄鼻衄,甚则头痛,抽搐,神昏谵语

9、等危象. 可有乳蛾、心悸、疮毒、紫癜以及久病体虚史。 应做尿常规,小时尿蛋白定量,血常规、血沉、血浆总蛋白、白蛋白、血尿素氮、肌酐、尿酸、心电图检查;也可做体液免疫、心功能测定、超等检查,以助明确诊断。 本病须与鼓胀相鉴别。 辨证论治 1 阳水 1。1 风水泛滥 症状:眼睑浮肿,继则四肢及全身皆肿,来势迅速,多有恶寒,发热,肢节酸楚,小便不利等症。偏于风热者,伴咽喉红肿疼痛,舌质红,脉浮滑数。偏于风寒者,兼恶寒,咳喘,舌苔薄白,脉浮滑或浮紧,如水肿较甚,亦可见沉脉。 治法:疏风清热,宣肺行水. 例方:越婢加术汤(麻黄 石膏 生姜 大枣 甘草 半夏)。1。2 湿毒浸淫 症状:眼睑浮肿,延及全身,

10、小便不利,身发疮痍,甚则溃烂,恶风发热,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或滑数。治法:宣肺解毒,利湿消肿。例方: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合五味消毒饮:麻黄连翘赤小豆汤(麻黄 杏仁 生梓白皮 连翘 赤小豆 甘草 生姜 大枣 );五味消毒饮(金银花 野菊花 蒲公英 紫花地丁 紫背天葵)。 1。3 水湿浸渍 症状:全身水肿,按之没指,小便短少,身体困重,胸闷,纳呆,泛恶,起病缓慢,病程较长,苔白腻,脉沉缓。治法:健脾化湿,通阳利水。 例方:五皮饮合胃苓汤。五皮散(桑白皮 橘皮 生姜皮 大腹皮 茯苓皮); 胃苓汤(苍术 厚朴 陈皮 甘草 生姜 大枣 桂枝 白术 泽泻 茯苓 猪苓)。 1。4 湿热壅盛 症状:遍体浮肿,皮

11、肤绷急光亮,胸脘痞闷,烦热口渴,小便短赤量少,或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腻,脉沉数或濡数.治法:分利湿热. 例方:疏凿饮子(商陆 泽泻 赤小豆 椒目 木通 茯苓皮 大腹皮 槟榔 生姜 羌活 秦艽)。 2 阴水 2。1 脾阳虚衰 症状:身肿,腰以下为甚,按之凹陷不起,脘腹胀闷,纳减便溏,面色不华,神倦肢冷,小便短少,舌质淡,苔白腻或白滑,脉沉缓或沉弱。 治法:温阳健脾,利水消肿。 例方:实脾饮(附子 干姜 白术 甘草 厚朴 木香 草果仁 槟榔 木瓜 生姜 大枣 茯苓) 2。2 肾阳衰微 症状:面浮身肿,腰以下尤甚,按之凹陷不起,心悸,气促,腰部酸重,尿量减少,四肢厥冷,怯寒神疲,面色白或灰滞,舌质淡胖

12、,苔白,脉沉细或沉迟无力。 治法:温肾助阳,化气行水.例方:真武汤合济生肾气丸。真武汤(炮附子 白术 茯苓 芍药 生姜); 济生肾气丸(熟地黄 山药 山茱萸 丹皮 茯苓 泽泻 炮附子 官桂 川牛膝 车前子). 其他疗法 1 中成药 1.1 雷公藤多甙片20mg,每日次,或火把花根片46片,每日次,适用于由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引起的水肿。 1。2 可酌情选用附桂理中丸、金匮肾气丸等治疗。 2 西医治疗 可酌情选用利尿药、降压药,及纠正水电解质平衡.必要时可补充白蛋白。 疗效标准 治愈:水肿全部消退,其他症状消失,实验室检查恢复正常。 好转:水肿及其他症状减轻,实验室检查有改善. 未愈:水肿

13、及其他症状和实验室检查无变化或加重。 第十五节 虚 劳 虚劳又称虚损,是以脏腑机能衰退,气血阴阳不足所致的多种慢性虚弱证候的总称。西医学中多个系统的多种慢性、消耗性疾病,出现类似虚劳的临床表现时,均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 诊断 1 神疲体倦,心悸气短,面容憔悴,自汗盗汗,或五心烦热,或畏寒肢冷等症。若久虚不复,则症状逐渐加重. 2 应与肺痨及其他病证中的虚证相鉴别。 辨证论治 1 气虚 1.1 肺气虚 症状:短气自汗,声音低怯,时寒时热,易外感,面色白,舌质淡,脉弱。 治法:补益肺气。 例方:补肺汤(人参 黄芪 熟地 五味子 紫菀 桑白皮). 1.2 心气虚 症状:心悸,气短,劳则尤甚,神疲体倦

14、,舌质淡或暗,脉弱或结代。 治法:益气养心。 例方:七福饮(熟地 当归 人参 白术 炙甘草 远志 杏仁)。 1。3 脾气虚 症状:饮食减少,食后胃脘不舒,倦怠乏力,大便溏薄,面色萎黄,舌淡苔薄,脉弱。 治法:健脾益气。 例方:四君子汤(党参 白术 茯苓 甘草). 1。4 肾气虚 症状:神疲乏力,腰膝酸软,小便频数而清,白带清稀,舌质淡,脉弱。 治法:益气补肾. 例方:大补元煎(人参 炒山药 熟地黄 杜仲 枸杞子 当归 山茱萸 炙甘草)。 2 血虚 2.1 心血虚 症状:心悸怔忡,健忘,失眠,多梦,面色不华,舌质淡,脉细或结代.治法:养血宁心。 例方:养心汤(黄芪 茯苓 茯神 当归 川芎 炙甘草

15、 半夏曲 柏子仁 酸枣仁 远志 五味子 人参 肉桂). 2。2 脾血虚 症状:体倦乏力,纳差食少,心悸气短,失眠,面色萎黄,舌质淡,苔白薄,脉细或缓。 治法:补脾养血。 例方:归脾汤(人参 黄芪 白术 茯神 酸枣仁 龙眼肉 木香 炙甘草 当归 远志 生姜 大枣)。 2.3 肝血虚 症状:头晕,目眩,胁痛,肢体麻木,筋脉拘急,或惊惕肉,月经不调甚则闭经,面色不华,舌质淡,脉弦细或细涩. 治法:补血养肝。 例方:四物汤(当归 白芍药 川芎 熟地黄)。 3 阴虚 3.1 肺阴虚 症状:干咳,咽燥,甚或失音,咯血,潮热,盗汗,面色潮红,舌红少津,脉细数。 治法:养阴润肺。 例方:。沙参麦冬汤(沙参 麦

16、冬 玉竹 桑叶 生甘草 天花粉 生扁豆)。 3.2 心阴虚 症状:心悸,失眠,烦躁,潮热,盗汗,或口舌生疮,面色潮红,舌红少津,脉细数。 治法:滋养心阴。例方:天王补心丹(人参 玄参 丹参 茯苓 五味子 远志 桔梗 当归身 天冬 麦冬 柏子仁 酸枣仁 生地黄 辰砂)。 3.3 脾胃阴虚 症状:口干唇燥,不思饮食,大便燥结,甚则干呕,呃逆,面色潮红,舌干,苔少或无苔,脉细数。 治法:养阴和胃。 例方:益胃汤(沙参 麦冬 生地黄 玉竹 冰糖). 3.4 肝阴虚 症状:头痛,眩晕,耳鸣,目干畏光,视物不明,急躁易怒,或肢体麻木,筋惕肉,面色潮红,舌干红,脉弦细数。 治法:滋养肝阴。 例方:补肝汤(当

17、归 白芍 川芎 熟地 酸枣仁 木瓜 炙甘草). 3。5 肾阴虚 症状:腰膝酸软,眩晕耳鸣,甚则耳聋,口干,咽痛,颧红,舌红,少津,脉沉细。 治法:滋补肾阴。 例方:左归丸(熟地 山药 山茱萸 菟丝子 枸杞子 川牛膝 鹿角胶 龟版胶)。 4 阳虚 4。1 心阳虚 症状:心悸,自汗,神倦嗜卧,胸闷气短,形寒肢冷,面色苍白,舌质淡或紫暗,脉细弱或沉迟. 治法:益气温阳。 例方:保元汤(人参 黄芪 肉桂 甘草 生姜)。 4。2 脾阳虚 症状:面色萎黄,食少,形寒,神倦乏力,少气懒言,大便溏泻,肠鸣腹痛,每因受寒或饮食不慎而加剧,舌质淡,苔白,脉弱。 治法:温中健脾. 例方:附子理中汤(附子 人参 干姜

18、 白术 炙甘草)。 4。3 肾阳虚 症状:腰背酸痛,遗精,阳痿,尿频或不禁,面色苍白,畏寒肢冷,下利清谷,舌质淡胖,有齿痕,苔白,脉沉迟。 治法:温补肾阳。 例方:右归丸(熟地黄 山药 山茱萸 枸杞子 杜仲 菟丝子 附子 肉桂 当归 鹿角胶). 其他疗法 1 中成药 可酌情选用陈夏六君子丸、补中益气丸、肾气丸、归脾丸、天王补心丹、六味地黄丸、理中丸等药。 2 中药针剂 2.1 参麦注射液2060ml,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250500ml,静脉滴注,每日一次。适用于气阴两虚证. 2.2 黄芪注射液20ml,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250500ml,静脉滴注,每日一次。适用于气虚证。 2。3 参附注射液20ml,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250500ml,静脉滴注,每日一次。适用于阳虚证。 2 针灸疗法 可取足三里、三阴交、命门、气海、关元、肾俞等穴。 疗效标准 1 治愈:症状消除。 2 好转:症状减轻。3 未愈:症状无改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策划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