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建造师继续教育课程小结.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级建造师继续教育课程小结.doc(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一级建造师继续教育课程小结学员:李海波 单位:湖北城乡建设集团有限公司2014年10月,我参加了在武汉市举行的一级建造师继续教育活动.近半个月来学习了法律法规质量与安全建筑工程技术建筑施工新技术项目管理项目管理前沿职业道德以诚信制度等课程,聆听几位专家老师关于建筑工程管理的前沿理论和发展、建筑新技术、项目管理创新成果等的专题讲座。通过这次学习开拓了视野,了解了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新方法新技术,进一步掌握了建设工程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增强了职业道德和诚信意识,对于提高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能力及水平、实践项目管理的以人为本、倡导绿色建筑和绿色施工、可持续发展起到了极大地引导和推动作用.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
2、要积极主动地尝试和推广新方法、新技术、新理念,提高工程项目管理创新水平,促进我国工程项目管理水平和建造师执业素质再上新台阶。 1、建筑新技术对于步入的21世纪,它意味着各行业间存在更为激烈的竞争和挑战,万象快速更新,要求我们高速适应社会,如果说想发展,摆在我们前面的就是一条不归路,没有选择,我们只有蓄足精力、能量、技术,去开创、探索和前进 新世纪建筑技术方面的发展也是呈综合化趋势,逐步在形成完整规范化的建筑体系,运用最先进的科技成果,然而,由于建筑在结构、设备、材料、施工、造型、节能、环保等方面相互制约、相互促进,二战后发展起来的现代主义建筑,由于强调以功能为中心的经济性以及战后为解决大量房屋
3、需求的客观原因推动下,国际风格的建筑在世界范围内广为流行,但是,在经济不发达的过去,客观上导致了建筑形态的千篇一律。 建国以来,国内受到前苏联的影响,在大力发展砖混结构和混凝土结构的同时,由于客观上经济、技术条件的限制,建筑以基体“建造”要求为主要目的,技术手段单一,带来建筑技术处理的简单化和建筑形式的单一面貌。随着建筑业的发展和对环境的日益重视,形态与技术上的单一化趋势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地域建筑特色的保护和发展,与中国广博的地理环境和多变的气候条件相联系,提出多元化技术观念就成为必然。 由于地域技术与传统技术建筑现代化的趋势反映了当代建筑中的地方主义趋向,提倡地方建筑形式和环境的需要,从而让
4、建筑形式在适应当地气候、基地、社会条件方面具有优势,这一技术模式的集约化程度要求不高,对发展中国家有一定适应性,经济性也比较好。因此,在中国这一地域广、风俗习惯杂,民族多的发展中国家,应当更加大力提倡对于地域技术和传统技术的关注。建筑正在从多方面不断改进、提高、创新及发展. 21世纪以来,对未来能源的关注使人们对可能再生的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水力资源等产生极大的兴趣.例如,在太阳能建筑中可利用高技术系统监控供电、供暖、供热水系统的运行,可自动调节太阳能面板的角度,自动清洗太阳能面板上的灰尘,自动加水、加温等,从而使建筑与新能源的利用结合更紧密。另外,由于生物学家和生态学家推动起来的绿色运动,使
5、得建筑学与生态学的概念相结合,建筑中适用技术与生态技术的运用,为减轻噪声对城市建设的负面影响提供了可能,强调生态整体效应技术,是利用结构技术、构造技术、材料技术、设备技术,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实现建筑的气候适应性及低能耗运动,如托马斯赫尔佐格对建筑外皮动力控制的研究,柯里亚在管式住宅形态中对炎热气候条件下建筑通风等方面的研究,杨经文的“生物气候学”研究及尼古拉斯格雷姆肖利用建筑围护结构所做的降温节能综合考虑等等.生态技术在科技高度发展的现代社会中注重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为现代建筑注入与高度科技、高度情感相接合的人文色彩,如要大型性、大规模建筑中的运用使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相联结,相融合,尽可能地减少人
6、为行为对自然要素的破坏。通过对气候、能源、资源的可持续的设计,使关于节能的可持续发展的人居环境的探讨具有实质性的意义。2、管理新理念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发展最深刻的莫过于管理理念的变化,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观、新的价值观开始影响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发展。环境问题与经济和社会发展问题同等重要,生产活动必须关注社会、经济、健康和生态,同时为社会提供可持续的产品。可持续发展开启了新的市场,创造了新产品和服务的新方法。绿色建筑产品将为人们提供更舒适、更健康、更安全和更节能的居住环境,减少对自然环境的使用和破坏,最大限度的节约资源,实行建筑与自然和谐共生。以人为本的理念对建筑的影响有两方面:一是生产的产品
7、要考虑以使用者为中心,创造安全、健康、舒适的场所;二是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要考虑人是管理中的最基本要素,人是能动的,与环境交互作用,创造良好的环境可以促进人的发展和企业的发展。工程管理模式正逐步由单一的专业性管理向整合各个阶段管理的全过程项目管理模式发展.全过程项目管理抛弃原来专业化序列模式的建设程序,转而采用更具有整合性的平行模式,整合所有相关专业部门积极参与项目管理全过程,强调系统集成与整体优化。精益建造也开始在建筑业运用,它可以最大限度的满足顾客需要,提高工程质量,减少浪费,保证项目完成预定的目标并实现工程的持续改进.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与普及,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是必然结果。信息化带
8、来的最直接的成效是便于信息交流、降低成本。3、管理新方法近年来出现在建筑领域新的管理方法中,虚拟施工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一个,随着这种技术的成熟,有可能革命性的变革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方式及项目实施组织模式。虚拟施工简而言之就是“先试后建”,通过开工前对项目施工方案进行模拟、分析与优化,获得最佳施工方案,从而指导现实施工。虚拟施工本身不消耗施工资源,却又能事先看到并了解施工过程和结果,可大幅的降低管理成本和风险,避免返工浪费,增强管理者对施工过程的控制能力。虚拟施工技术可以在建筑设计阶段提供一个有效的协同工作及检测平台,让参加各方有效地沟通与协作,用于设计冲突、可施工性的检测。相关人员可以基于虚拟平台
9、和3D设计模型及时进行分析与沟通,从而及时有效地解决问题。设计检测可以设计之初就开始,它是一个“设计检测-设计”的循环过程,基本可以实现检测、修改过程自动化操作,直至施工期前解决所有设计问题,进而消除设计错误和设计忽略,达到设计优化。作为建造师应清晰地认识到虚拟施工对本职业发展的影响。从能力上而言,这种新的工具要求建造师具备相应的计算机知识和软件使用能力;从管理上而言,它可以带来管理方式的根本变化,建造师可以更容易、更有效地做好工程施工的事前管理,及时发现问题,规避风险,提高管理成效;从工作方法而言,虚拟施工不仅能用于施工阶段的试错、纠错、进度优化、成本优化,还可以用于招标阶段承包商向业主形象
10、化地展示其施工方法和施工安排.通过新的管理方法和模式的运用提高建筑工程的劳动生产率,可提供更有价格优势的产品,更好的满足市场需求.4、 注册建筑师的职业道德和诚信制度职业道德是从业人员在一定的职业活动中应遵循的、具有自身职业特征的道德要求和行为规范。遵纪守法是遵守职业道德的最低要求,遵守职业道德是遵纪守法的坚强后盾。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包括“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职业道德具有职业性、继承性、多样性和纪律性。当前我国社会职业道德方面存在的问题相当严重。违背职业道德的现象频频出现,在利益面前,道德越来越被人们所忽视,各行各业职业道德缺失问题愈演愈烈,这必然阻碍我国社会的
11、健康发展,企业和个人的自身发展也将受到威胁。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紧迫性。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是提高职业人员责任心的重要途径。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是促进企业和谐发展的迫切要求。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必要措施.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是个人健康发展的基本保障。我国注册建筑师应遵循的职业道德:1)遵纪守法,维护建造师的声誉;2)对社会公众负责;3)诚实信用;4)廉洁自律;5)尊重他人;6)公平公正;7)勇于承担责任.诚信不仅具有教育功能、激励功能和评价功能,而且具有约束功能、规范功能和调节功能.就个人而言,诚信是高尚的人格力量;就企业而言,诚信是宝贵的无形资产;就社会而言,诚信是正常
12、的生产生活秩序;就国家而言,诚信是良好的国家形象. 诚信是人类社会道德的基础,是一个人的安身立命之本。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诚信并不是可有可无,而是不可或缺的。一个人诚实守信才能获得他人的信任,才能在自由交易市场中获得通行证.一个人失信就会丧失人脉,最终被所否定和淘汰。在现代市场经济社会中,诚信不仅仅是一种道德规范,也是能够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的重要资本。诚信是推动企业生产力提高的精神动力. 人是生产力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也是唯一具有能动性、创造性的主体因素,再好的制度、再好的管理都需要人来执行和运作.因此,企业的诚信建设在根本上取决于对员工个体诚信和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塑造企业诚信就是高度重视人的
13、因素,通过精神层面的感召,使得企业员工对内真诚相待,充分调动积极性、主动向、创造性,高度认同和支持企业的经营政策和方针;对外诚实守信、热忱服务客户、维护企业信誉。只有做到“外诚内信”的企业才能拥有更多的合作客户并与其建立“共生共赢”的合作关系。 根据建筑市场的形式和要求,推动建立对市场主体的守法诚信评价已经十分迫切,为此,使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实行统一的诚信信息平台、统一的诚信评价标准、统一的诚信法规体系和统一的诚信奖惩机制成为当前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市场监管的重要工作。 诚信信息平台有利于解决建筑市场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有利于提高建筑市场的监管效率,有利于促进长效信用机制的完善。通过建立完善建筑市场信息平台,必将有助于加强建筑市场动态监管,有助于解决当前市场主体信用意识淡薄和信用缺失的问题,有助于维护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建筑市场秩序,推动建筑业实行又好又快地发展。 2014年10月19日-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