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提升练1论述类文本阅读一含解析.doc

上传人:知****量 文档编号:28139423 上传时间:2022-07-2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9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提升练1论述类文本阅读一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2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提升练1论述类文本阅读一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提升练1论述类文本阅读一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提升练1论述类文本阅读一含解析.doc(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专题提升练1论述类文本阅读(一)(时间:25分钟分值:27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虽然在冰天雪地里,但先民们发现,小寒时期阳能其实在增加。小寒时期会依次出现以下物候:首先是雁北乡,雁将避热而回,尽向北飞之,至立春后皆归矣,禽鸟得气之先故也;接着第二候是鹊始巢,每向太岁,冬至天元之始至,后二阳已得来年之节气,鹊遂可为巢,知所向也;三候雉始雊,雊,雌雄之同鸣也,感于阳而后有声。先民对大雁这种候鸟观察得十分仔细,大雁的行为也是古人判断节气的重要依据。大雁虽然还在南方过冬,但它们已经感知到阴阳的顺逆变化,阳气即将回升,雁群开始自南方往北飞回故乡。每当秋冬季节,它们就从西伯利亚一带,

2、成群结队、浩浩荡荡地飞到中国南方过冬。冬去春来,它们又飞回到西伯利亚产蛋繁殖。在中国文化中,雁是禽中之冠,自古被视为“五常俱全”的灵物,即具有仁义礼智信五常。雁有仁心,一队雁阵当中,总有老弱病残之辈,其他壮年大雁不会弃之不顾。雁有情义,雌雁雄雁相配,从一而终,一只死去,另一只也会自杀或者郁郁而亡。雁在迁徙时总是几十只、数百只,甚至上千只汇集在一起,互相紧接着列队而飞,古人称之为“雁阵”。“雁阵”由有经验的“头雁”带领,加速飞行时,队伍排成“人”字形,一旦减速,队伍又由“人”字形换成“一”字长蛇形,这是为了进行长途迁徙而采取的有效措施,在古人看来即为礼。雁有智慧,雁为最难猎获之物,落地歇息之际,

3、群雁中会由孤雁放哨警戒。人们说,犬为地厌、雁为天厌、鳢为水厌,即指它们机智警觉。雁有信,它是南北迁徙的候鸟。因时节变换而迁动,从不爽期,至秋而南翔,故称秋天为雁天。中国文化中很早就把雁当作文明的象征,古时有以大雁为礼物的惯例。周代开创的婚姻礼仪,是礼仪的根本,而婚姻的六礼中,纳彩、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六个阶段,只有第五个阶段不必用雁,其他几礼都要用雁,即说明在中国人的观察里,“雁”这种候鸟兼具社会对人们婚姻问题上需求的引义。小寒第二候,进入了一年中最冷的时节,喜鹊却会有所行动。鹊是适应能力比较强的鸟类,人类活动越多的地方,喜鹊种群的数量往往也越多,而在人迹罕至的密林中则难见它们的身影,

4、可以说它们是很有人缘的鸟类。喜鹊常成对或结成大群活动,白天在旷野农田觅食,夜间在高大乔木的顶端栖息。中国人在鹊之前加上喜字,明证喜鹊在中国人的眼中象征吉祥。民间传说鹊能报喜,故称喜鹊。画鹊兆喜几乎成了我们文化中的一个大为流行的风俗,齐白石、徐悲鸿等人都画过喜鹊。两只鹊儿面对面叫“喜相逢”;双鹊中加一枚古钱叫“喜在眼前”;一只獾和一只鹊在树下树上对望叫“欢天喜地”。流传最广的,则是鹊登梅枝报喜图,又叫“喜上眉梢”。中国人对喜鹊的观察也非常早,诗经中有“维鹊有巢,维鸠居之”,这是成语鹊巢鸠占的源头。第三候中的“雉”是野鸡,在山中的野鸡也察觉到了阳气的滋长,开始鸣叫寻找同伴。我们今天已经很少能看到野

5、鸡,但在古代,“雉”也参与了中国文化的经验和表达。“雉”善走,不能久飞,羽毛可做装饰品。诗经中说,“雄雉于飞,泄泄其羽”。它由矢和隹两字组成,矢为矢量,长度单位,表示本地方;隹为鸟,雉的本义是留鸟,特指野鸡。古人也因此把雉当作长度单位,长三丈高一丈的城墙为一雉。左传中说:“都城过百雉。”城墙则称为雉堞,谢脁有诗:“出没眺楼雉,远近送春目。”(摘编自余世存时间之书:余世存说二十四节气)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寒节气阳气已动,阳能开始增加,自然界中的一些候鸟和留鸟能敏感地觉察到这些变化并有所行动。B大雁是候鸟,随季节变化南北迁徙。迁徙途中,它们表现出在人们看来

6、仁义礼智信的行为,因而被称为“天厌”。C喜鹊既表现出很强的适应气候和人类的能力,又能敏感地察觉到气候的变化,小寒时会冒着严寒筑巢,为未来生活做准备。D作为小寒第三候的留鸟,山中的野鸡也能感受到节气的变化、阳气的生长,并在小寒时节用叫声来招引同类。BB项,“因而被称为天厌”错误,曲解文意。从第二段“雁有智慧,雁为最难猎获之物,落地歇息之际,群雁中会由孤雁放哨警戒。人们说,犬为地厌、雁为天厌、鳢为水厌,即指它们机智警觉”可知,被称为“天厌”是因为大雁的警觉和机智。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围绕“小寒时天气其实并不寒冷”这一中心论点,按雁、鹊、雉的顺序分别加以论证,

7、论述清晰而有条理。B小寒时期依次出现三种物候,是小寒时期虽看起来冰天雪地,但阳能其实是在增加的重要表现。C文章举例丰富,中国文化风俗绘画中的画鹊兆喜,就是喜鹊为中国人眼中吉祥象征的有力明证。D文章论述小寒节气中三种物候,分别表现了其对先民文化生活的影响,既有共性又有个性,可读性强。AA项,“小寒时天气其实并不寒冷”并不是文章的中心论点,无中生有。原文第一段只是说“小寒时期阳能其实在增加”,并没有说“并不寒冷”,因此这句话不能算作文章的中心论点。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寒时期阳能其实在增加”,如“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就很符合这一表述。B在先民的心中,

8、大雁是非常机智聪明的候鸟,因而成为三种物候中古人判断节气最重要的依据。C中国文化中,大雁是文明的象征,中国传统婚姻礼仪以雁作为五礼之贽,使得大雁具有丰富含义。D作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雉” 既指一种禽鸟,如“雄雉于飞,泄泄其羽”,也指长度单位,如左传中“都城过百雉”。DA项,“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中提到的是大雁向南飞,很显然是深秋时节,而文中说的小寒是“雁将避热而回,尽向北飞之”。B项,前后没有因果关系,原文第二段开头提到了 “先民对大雁这种候鸟观察得十分仔细,大雁的行为也是古人判断节气的重要依据”,并没有说其与大雁机智聪明有直接的因果关系。C项,因果颠倒,大雁具有丰富的含义,所

9、以作为五礼之贽,对应的信息为原文第三段。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9分)人类的社会生活、阶级属性、时代环境虽然千变万化,但是总有一些共通的至少是本民族共有的情感体验,例如乡情、亲情和节物之感等。中国古诗为大众接受度最高的多数是盛唐诗,其重要原因之一是盛唐诗人既能在日常生活中捕捉人所共有而未经前人道过的感受,又能以透彻明快的语言将其概括为人类生活中普遍的体验:“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离乡太久以致儿童不识的情景寄寓着人生易老的深刻感触,这正是多少人老来还乡的共同体会;“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是高适勉励友人的高唱,又成为后代留别题赠的格

10、言;“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日落归山、黄河入海的壮伟景象,激起诗人再上一层、放眼千里的万丈豪情,又蕴含着登高才能望远的人生哲理;“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战乱之中亲人的平安消息比什么都珍贵,这个道理高度提炼了人们在同类境遇中共同的体会,因而成为后世常用的成语。这类诗歌多数是绝句,富有乐府民歌的新鲜风格。民歌本来大多就是人民的集体创作,表现的是当时个人还没有脱离民族生活及其旨趣的思想情感,因而“能代表一种民族情感”。盛唐绝句取法于民歌的这一创作原理,同时又比民歌更自觉地在人民生活中提炼出共同的民族情感,其语言之纯净,情韵之天然,体现了最高的诗应是最单纯、最概括并最富

11、于启示的艺术本质。因而易记易诵,广布人口,历千百年之久仍能触动人心,又如才脱笔砚一般新鲜。与这类表现人生共同感悟的作品同样具有持久生命力的是唐代山水田园诗,其高峰也出现在盛唐。山水田园诗不仅以高雅的艺术品格成为后世绘画、园林等各种艺术的审美典范,而且体现了中华民族重视天人关系的理性精神。人与自然环境能否和谐共处,是全人类在任何时代都要面对的问题,这是唐代山水田园诗至今仍然具有现实意义的根本原因。中国的山水诗和田园诗因玄学思潮的催化而形成于晋宋之际,因而自诞生之初,就包含了深刻的哲理内蕴。在老庄自然观的影响下,文人们认为宇宙万物的运转有自己的规律,自然之道蕴含在天地山水草木的变化之中而要观察自然

12、之道,必须使心胸澄明,在清虚静默的观照中“坐忘”,遗落一切,心灵与万化冥合。这就使山水田园诗形成人与自然合为一体的基本旨趣。因此表现人对大自然活跃生命的深沉体悟、向往回归自然的淳朴和纯真,是山水田园诗的基本主题。从南朝到唐代,与其他题材相比,山水田园诗的表现艺术发展得最为充分,而且解决了中国美学中的虚实、形神、意境、兴象等一系列重要问题,为中国诗歌确立了一种极高的审美标准。尤其盛唐山水田园诗,意境优美,气势壮阔,反映了繁荣开明的盛世气象,能唤起人们对祖国山河的无限热爱,给人以生活哲理的积极启示,使人的心灵得到净化,其成就更是达到前无古人、后无来继的巅峰。(摘编自葛晓音唐代文学高峰的启示)4下列

13、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人类或多或少有一些共通的、至少是本民族共有的情感体验不受社会生活、阶级属性、时代环境等因素变化的影响,并且保持一成不变。B盛唐诗为大众接受度最高的原因是诗人能以透彻明快的语言将在日常生活中捕捉的人所共有而未经前人道过的感受概括为普遍的体验。C唐代诗人贺知章回乡偶书中描述的因离乡太久,以至于儿童不识,将他误认为客的归乡情景,写出了不少老来还乡者的共同体会。D盛唐时期的山水田园诗不仅体现了中华民族重视天人关系的理性精神,更以高雅的艺术品格成为后世绘画、园林等各种艺术的审美典范。CA项,无中生有,原文“人类的社会生活、阶级属性、时代环境虽然千变万化

14、,但是总有一些共通的至少是本民族共有的情感体验,例如乡情、亲情和节物之感等”强调的是人类存在一些共通的至少是本民族共有的情感体验,而非这些情感体验的变化性,“保持一成不变”错误;B项,曲解文意,原文“盛唐诗人既能在日常生活中捕捉人所共有而未经前人道过的感受,又能以透彻明快的语言将其概括为人类生活中普遍的体验”只是“其重要原因之一”;D项,变换关系,原文“山水田园诗不仅以高雅的艺术品格成为后世绘画、园林等各种艺术的审美典范,而且体现了中华民族重视天人关系的理性精神”为并列关系,选项变成了递进关系。5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第一段引用了大量的诗歌名句充当论据,不仅

15、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与说服力,同时,使文章意蕴内涵更为丰富。B文章第二段阐述了盛唐绝句与民歌的关系,揭示了其历千百年之久仍能触动人心、又如才脱笔砚一般新鲜的深刻原因。C文章从多个方面论证了盛唐诗歌,特别是表现人生共同感悟的盛唐绝句与山水田园诗的重要价值与成就,有理有据。D文章通过盛唐的山水田园诗与其他题材诗歌的具体比较,论证了山水田园诗在古代表现艺术领域发展得最为充分。DD项,原文第五段只是简单提到“与其他题材相比”,并未进行具体的比较。而且原文“从南朝到唐代,与其他题材相比,山水田园诗的表现艺术发展得最为充分”说的是在诗歌领域“山水田园诗的表现艺术发展得最为充分”。6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

16、确的一项是(3分)()A唐代诗人李白的绝句静夜思广为传诵,家喻户晓,也是因为诗歌所描绘的望月思乡的情景道出了天下游子共有的情感体验。B唐代山水田园诗至今仍具有现实意义的根本原因在于其思考了全人类任何时代都要面对的问题人与自然环境能否和谐共处。C山水田园诗表现出人对大自然活跃生命的深沉体悟、向往回归自然的淳朴和纯真的基本主题,与它受到老庄自然观的影响有关。D盛唐山水田园诗成就极高,因为解决了中国美学中的虚实、形神、意境等重要问题,从而为中国诗歌确立了一种极高的审美标准。DD 项,“盛唐山水田园诗成就极高,因为解决了中国美学中的虚实、形神、意境等重要问题”强加因果,原文只是说“尤其盛唐山水田园诗,

17、意境优美,气势壮阔,反映了繁荣开明的盛世气象,能唤起人们对祖国山河的无限热爱,给人以生活哲理的积极启示,使人的心灵得到净化,其成就更是达到前无古人、后无来继的巅峰”。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9分)由于自然灾害以及伴生的社会动荡、国内战争、外敌入侵,世界上很多辉煌一时的伟大文明就此覆灭。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一书中就提出,两河文明、希腊文明与罗马文明的衰落,与自然灾害的频仍直接相关。而后来的历史研究,也证明古埃及文明、两河领域的古阿卡德帝国、古印度的哈拉帕文明衰亡的主要原因都是气候波动和生态崩溃;瘟疫的爆发,也直接导致了罗马帝国“黄金时代”的结束以及阿兹台克帝国、印加帝国的迅速瓦解。但是,

18、让灾难史研究者很感兴趣的一个问题是何以同样遭受周期性、大规模自然灾害的中华民族,却每每能够在灾难中迅速恢复,并持续发展?这一问题,有很多答案。其中不容忽视的是,自古以来资源的短缺、灾难的频仍,让中国人产生了一种独特的民族心理,并积淀为一种深层的社会意识,我们可以称作“韧”的精神。这种“韧”的精神,蕴有强大的自我恢复和更新能力,呈现出变通的智慧和顽强的活力,从而使得中华民族安然渡过历史长河中各种各样的困境,生生不息,绵延不绝,历经一次又一次的灾难和变革而延续至今。“韧”的精神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表现是外向的儒家思想和内向的道家思想的配合。在大一统国家出现的前夜,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针对不同

19、的社会情境各抒己见,提出为人处世、治国安邦的种种方案,形成了数千年来民族智慧的“百宝箱”。其中两个相辅相成的代表思潮,就是儒家和道家。如果说儒家思想代表了中华文明积极进取、勇于担当的阳刚一面,那么道家思想则反映出谨慎内敛、谦虚忍让的阴柔一面。两者一刚一柔,一张一弛,共同铸就了中华民族的“韧”性特质。儒学是讲求“入世”的进取型思想,它以“修齐治平”为己任,追求人在社会中的自我实现。这种思想恰可与现代社会的竞争环境相配合:现代社会崇尚进取,鼓励竞争;儒家思想重视群体,鼓励奉献,这些都是社会前进的动力。所以,儒家思想能够在现代化进程中焕发巨大的潜能,东亚“儒学文化圈”在近代的成就也有目共睹。但是,如

20、同庄子所谓“行尽如驰,而莫之能止”,当今时代是一个“翻天覆地”的时代,也是一个不断加速、高度紧张的时代。在高速的社会发展中,进取型的思想也会暴露其局限,那就是太过重视“成就”而忽视人与自然的协调,过于重视“功名”而忽视人与内心的平衡。由此而言,这次疫情的爆发,使我们能够在高速发展的社会生活中重新回顾中华文明中沉静内敛的另一面。实际上,瘟疫原本就是一种“社会病”,一种“文明病”,它在历史上就是随着人类进入农耕社会开始大规模地聚居而发生,并随着人群的移动而传播。而近三百年间开始的现代化进程,是人类历史上最剧烈、最深远的社会变迁过程之一,也是对自然的征服、资源的掠夺、生态环境的破坏最严重的时期。长期

21、以来,人类都习惯于认为人是世界的中心,自然为人的利益而存在,只有工具的价值,人为了自己的利益可以完全不顾自然的利益,这就是典型的人类中心主义。中国道家思想的最深刻之处,就在于它在人类文明发展的早期就揭示和反思了文明发展的这种缺陷。在道家看来,自然界中的一切存在都是平等的,“物无贵贱”“万物一齐,孰短孰长?”人与自然万物在生态系统中是相互依存的有机整体,不要把人凌驾于自然万物之上,人的社会秩序要去适应物的自然秩序。要摒弃对自然过度的强力扭曲、干扰和破坏,使万物能够“自化”“自均”“自定”“自正”,自然而然地达到包括人类社会在内的存在与发展的最佳状态,这就是“道法自然”。“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22、,只有遵循自然,顺应自然,才能达到与自然的协调统一。这种整体主义的生态自然观,能够纠正“生态扩张主义”的偏失。(摘编自王学典从战疫看中华文明的“韧”性特质)7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为中国人特有的民族心理和社会意识,“韧”的精神能战胜资源短缺、灾难频繁。B随着人类进入农耕社会开始大规模聚居,瘟疫就发生了,并随着人群移动而传播。C在“韧”的精神中,儒家思想为外向进取型的;而道家思想属内向、保守型的。D自然灾害使所有的古代文明如两河文明、希腊文明、罗马文明等衰落了。BA项,第二段说的是“自古以来资源的短缺、灾难的频仍,让中国人产生了韧的精神”,选项曲解文意,且“

23、战胜”一词也夸大事实。C项,“道家思想属保守型的”错误,文章第三段说道家思想反映出的是“谨慎内敛、谦虚忍让”的“阴柔”一面,并非“保守”。D项,“自然灾害使所有的古代文明如两河文明、希腊文明、罗马文明等衰落了”错误,“所有”夸大事实,如中华民族,第一段说“何以同样遭受周期性、大规模自然灾害的中华民族,却每每能够在灾难中迅速恢复,并持续发展”。8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由自然灾害及其伴生的灾祸引发诸多文明覆灭说起,提出问题,再揭示答案。B文章不仅指出“韧”的精神对于中华民族的意义,还分析了“韧”性特质的成因。C文章综合运用了引证、例证和对比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大

24、大增强了说理的力量。D文章辩证看问题:既肯定儒家思想崇尚进取的积极作用,也批评其在战疫中的局限性。DD项,“批评其在战疫中的局限性”错误,不合文意,文章倒数第二段说的是“在高速的社会发展中使我们能够在高速发展的社会生活中重新回顾中华文明中沉静内敛的另一面”,这里并非是说儒家思想在“战疫中的局限性”,而是说在高速社会发展中的局限性。9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如果没有这种“韧”的精神,中华民族就难有强大的自我恢复和更新能力,因而也就难以安然渡过各种困境,延续至今。B儒家思想与现代社会的竞争环境相契合,推动了社会前进,但忽视了人与自然的协调、人与内心的平衡,瘟疫就易发生。C人类中心主义认为人是世界的中心,自然为人的利益而存在,这与中国道家“物无贵贱”“万物一齐”的观点截然不同。D在当今时代,要想纠正“生态扩张主义”的偏失,达到包括人类社会在内的存在与发展的最佳状态,可以借鉴道家思想。BB项,“瘟疫就易发生”于文无据,文章倒数第二段只是说“这种思想恰可与现代社会的竞争环境相配合”“在高速的社会发展中,进取型的思想也会暴露其局限,那就是太过重视成就而忽视人与自然的协调,过于重视功名而忽视人与内心的平衡”,但没有说这样“瘟疫就易发生”。- 7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计划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