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高考地理二轮复习高频考点突破3.4降水含解析.docx

上传人:知****量 文档编号:28135110 上传时间:2022-07-2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0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高考地理二轮复习高频考点突破3.4降水含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22高考地理二轮复习高频考点突破3.4降水含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高考地理二轮复习高频考点突破3.4降水含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高考地理二轮复习高频考点突破3.4降水含解析.docx(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3-4 降水知识系统考点精讲一、降水的形成条件:有充足的水汽;气温降低或者气流上升,空气中的水汽达到饱和状态;有凝结核。二、常见类型:地形雨、锋面雨、台风雨、对流雨等。 地形雨:迎风坡气流上升,多地形雨,背风坡气流下沉,降水少。锋面雨:锋面处冷暖气团相遇,暖气团(含较多水汽)被抬升,水汽饱和凝结,形成降水。台风雨:台风为气旋,气流由四周向中心辐合上升。对流雨:近地面空气强烈受热上升,水汽饱和凝结。我国有许多诗词描写地理现象和地理事物,蕴含地理原理和规律,完成第1题。1“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此诗体现的主要地理原理是A山风导致降水B西风带来降水C海风迎来降水D夏季风带来降水【答案】1

2、A【解析】1“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此诗能够体现地理原理的词句是“巴山夜雨”。“巴山夜雨”是指(横断山区)山谷地区多在夜里下雨。黑夜,山谷地区因地形封闭,散热不畅,气温较高,空气膨胀上升,容易成云致雨,此时山谷两侧山坡气流下沉,山坡上的气流由山上向谷地运动,形成山风,此时山坡与山谷形成的环流称为山风环流,因此“巴山夜雨”的主要地理原理是山风(环流)导致降水,A符合题意。“巴山夜雨”与西风带、海风、夏季风关系不大或无关,排除B、C、D。故选A。三、 降水的影响因素:根据降水的形成角度可以从这三个角度理解降水的影响因素:(一)水汽的多少1.海陆位置(1)深居内陆,大陆性强,降水少(2)位

3、于沿海,受夏季风影响,降水丰富2.迎岸风和离岸风风带:低纬度信风;中纬度西风;东亚和南亚的季风。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带来水汽,降水较多;风从陆地吹向海洋,降水少。3. 地形迎风坡水汽较多,背风坡降水少。高大地形阻挡水汽进入,降水少(如科迪勒拉山系对太平洋进入美洲的阻碍)4.洋流暖流增湿,降水较多;寒流减湿,降水较少5.植被覆盖率高及水域广(河湖多),降水多,反之少。(二)气温的升降(气流的运动)1.气候角度一般情况下,降温会导致水汽饱和,有利于形成降水。降温的条件有两个方向:气流向高空运动或者是由低纬向高纬运动。(1)西风湿润信风干 受西风带控制,降水丰富,季节变化小;西风带控制时间长,降水多

4、受信风影响,降水少;如果信风经过海洋,成为信风的迎风坡,降水也会丰富注:西风从海洋吹向陆地,且由低纬吹向高纬,会有一个降温的过程,有利于水汽凝结。信风从陆地吹向海洋,本身携带的水汽量少,且从高纬吹向低纬,气温升高,不利于水汽凝结。(2)低压多雨高压晴 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降水丰富,季节变化小。特例:赤道附近地势高地区,对流减弱,降水少(如东非高原) 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降水少(3)夏季受东南季风、西南季风影响,降水丰富;冬季受冬季风影响,降水少。注:当冬季风经过海洋,再一次登陆时会带来丰富的降水(雪)。2. 天气角度(1) 对流雨:气温高,空气对流上升;(2) 地形雨:地形的抬升(3) 气旋

5、雨:气旋(台风)过境(4) 锋面雨:锋面过境加拿大湿地面积居世界首位,约有1.27亿公顷。读下图完成第2题。2乙地年降水量丰富的主要原因是A位于信风带,受信风影响大B常年受来自海洋的西风影响C沿岸有寒流经过D沿岸有稳定的逆温层,气流上升容易成云致雨【答案】2B【解析】2该地位于中纬度,位于西风带,故A错误;该地位于盛行西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故B正确;沿岸有阿拉斯加暖流经过,故C错误;逆温层,大气稳定,不易成云致雨,故D错误。本题正确答案为B。2019年4月11日,深圳市突发强降水,暴雨致路面严重积水,造成重大生命财产损失。下表为4月8日至11日深圳天气状况表,据此完成第3题。3关于4月11日

6、强降水发生原因说法正确的是A锋面雨带长期停留,降水量大B强冷空气南下,暖湿气流强烈抬升C气温较高,蒸发旺盛,湿度大D受台风影响,短时间内形成强降水【答案】3C【解析】3. 深圳受锋面雨带长期影响小,A错误。没有明显的气温降低,故不是强冷空气南下,B错误。气温较高,蒸发旺盛,湿度大,对流运动强烈,形成雷阵雨,C正确。没有大风,故不是台风影响,D错误。故选C。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甲、乙两图为世界著名海峡示意图。材料二下图为地中海地区冬雨率等值线图(冬雨率为冬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百分率,单位:%)。根据材料二分析地中海地区冬雨率等值线的分布规律,并说明原因。【答案】4.规律:自西北

7、向东南冬雨率递增。原因:西北部纬度较高,距大西洋较近,受西风影响时间长,降水季节分配相对较均匀;东南部纬度较低,受副热带高气压的影响时间长,距大西洋较远,受其影响小,降水集中分布在冬季。【解析】4.由图中等值线数值分析,地中海地区冬雨率等值线的分布规律是自西北向东南冬雨率递增。分析原因可以从冬雨产生的原因分析。西北部纬度较高,距大西洋较近,受南下西风影响时间长,降水季节分配相对较均匀,冬雨率低;东南部纬度较低,受副热带高气压的影响时间长,受西风影响时间短,距大西洋较远,受其影响小,降水集中分布在冬季,冬雨率高。四、降水差异影响因素的判断1.大气环流:首先根据经纬度、海陆位置等判断两地所处的大气

8、环流不同,即受不同的气压带、风带或季风影响。2.地形(迎、背风坡):如果是相距较近的两地,降水有明显差异。3.海陆位置:若两地纬度相当,距海远近不同(两地之间无高大山地的阻隔作用),且降水季节分布相同,但降水量差异较大。4.洋流因素:发生在沿海。主要表现为同纬度大陆东西两岸的两地,除考虑大气环流因素外,一般还要考虑洋流因素的影响。2014年冬季奥运会将在俄罗斯黑海沿岸城市索契举办。左图示意局部区域。完成第5题。5结合右图气候资料,两地降水量叙述正确的是A地位于冬季风的背风坡,降水少B地处于西风的山地迎风坡,降水丰富C地深居内陆,降水稀少D地终年受西风影响,降水季节分配均匀【答案】5B【解析】本

9、题主要考查气候的分布和成因。5.地位于山脉西侧,这里处于西风的迎风坡,不是季风气候区,且几乎各月降水量都在100毫米以上,降水多且均匀。故A错误;根据上面分析,地处于西风的山地迎风坡,降水丰富,故B正确;地距离黑海较近,不是深居内陆,故C错误;地位于山脉的背风坡,终年少受西风影响,降水较少,故D错误。本题正确答案为B。课后巩固下面是南极洲年平均气温图和年等降水量图。读图,回答第1-2题。1b图中丙处降水少的主要原因是A海拔高B位于背风区域C纬度高D盛行下沉气流2若全球气候持续变暖,则可能出现的现象是Aa图等温线变得更加密集Ba图0 等温线向北移动Cb图等值线数值相应增加Da、b两图中大陆面积扩

10、大【答案】1D 2C【解析】1据图可知,b图中丙处地处南极大陆内部,受极地高压的影响,盛行下沉气流,因此降水少。故选D。2若全球变暖,极地温度升高,a图等温线温差变小,等温线变得较稀疏,A错误;a图0等温线向南移动,B错误;气候变暖,气温升高,水汽增加,降水增多,所以b图等值线数值相应增加,C正确;全球变暖,冰川融化,海面升高,a、b两图中大陆面积缩小,D错误。故选C。下图中甲、乙分别为澳大利亚“年降水量分布图”和“局部地区农业类型分布图”,读图完成3-4题。3图甲中,A地的降水量比B地少的原因是( )A地东北信风从陆地吹向海洋 B地沿岸有暖流流经A地沿岸有寒流流经 B地多地形雨ABCD【答案

11、】3B 【解析】3图中A、B两地纬度相同,均位于南半球低纬度,但两地海陆位置不同,其中A地位于大陆西岸,是东南信风的背风坡,加上沿岸西澳大利亚寒流的影响,使得该地降水少;而B地位于东南信风带的迎风坡,沿岸有东澳大利亚暖流流经,降水较多。4.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题目。材料一 读美国本土年降水量分布图。材料二 图中甲、乙两城市气温比较表。简要描述美国西部沿海地区等降水量线的空间分布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答案】4.分布特点:大致由沿海向内陆递减;西北部降水空间差异大。成因:西部南北走向的高大山脉阻挡来自太平洋的湿润气流,山脉西侧地处迎风坡,降水多;西部的山间高原盆地,水汽难以进入,降水稀少。【解析】考查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特点及成因。第4题,等值线(年等降水量线)的空间分布特点,可从数值递变规律、数值大小、变化大小等角度描述;影响年降水量的因素有大气环流(气压带与风带、季风)、海陆位置、地形、洋流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计划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