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考物理 黄金易错点专题汇编 专题02 牛顿运动定律与直线运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高考物理 黄金易错点专题汇编 专题02 牛顿运动定律与直线运动.doc(1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14年高考物理 黄金易错点专题汇编 专题02 牛顿运动定律与直线运动1酒后驾驶会导致许多安全隐患,是因为驾驶员的反应时间变长。反应时间是指驾驶员从发现情况到采取制动的时间。下表中“思考距离”是指驾驶员从发现情况到采取制动的时间内汽车行驶的距离;“制动距离”是指驾驶员从发现情况到汽车停止行驶的距离(假设汽车制动时的加速度大小都相同)。 速度(m/s) 思考距离/m 制动距离/m 正常 酒后 正常 酒后 15 7.5 15.0 22.5 30.0 20 10.0 20.0 36.7 46.7 25 12.5 25.0 54.2 66.7 分析上表可知,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驾驶员正常情况下
2、反应时间为0.5 sB驾驶员酒后反应时间比正常情况下多0.5 sC驾驶员采取制动措施后汽车加速度大小为3.75 m/s2D若汽车以25 m/s的速度行驶时,发现前方60 m处有险情,酒后驾驶不能安全停车3. 如图所示,光滑斜面固定于水平面上,滑块A、B叠放后一起冲上斜面,且始终保 持相对静止,A上表面水平。则在斜面上运 动时,B受力的示意图为 () 4. 为了研究鱼所受水的阻力与其形状的关系,小明同学用石蜡做成两条质量均为m、形状不同的“A鱼”和“B鱼”,如图所示。在高出水面H处分别静止释放“A鱼”和“B鱼”,“A鱼”竖直下潜hA后速度减小为零,“B鱼”竖直下潜hB后速度减小为零。“鱼”在水中
3、运动时,除受重力外,还受到浮力和水的阻力。已知“鱼”在水中所受浮力是其重力的倍,重力加速度为g,“鱼”运动的位移值远大于“鱼”的长度。假设“鱼”运动时所受水的阻力恒定,空气阻力不计。求:5.如图甲所示,一个人用与水平方向成30角的斜向下的推力F推一个质量为20 kg的箱子匀速前进,箱子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40。 6.在动摩擦因数0.2的水平面上 有一个质量为m2 kg的小球,小球与水平 轻弹簧及与竖直方向成45角的不可伸长 的轻绳一端相连,如图所示,此时小球处于静止平衡状态,且水平面对小球的弹力恰好为零。当剪断轻绳的瞬间,取g10 m/s2,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7.如图所示,在光
4、滑水平面上, 用弹簧水平连接一斜面体,弹簧的另一端固定 在墙上,一人站在斜面上,系统静止不动。若 人沿斜面加速上升,则 () A系统静止时弹簧压缩 B系统静止时斜面体共受到5个力作用 C人加速时弹簧伸长 D人加速时弹簧压缩 8伽俐略根据小球在斜面上运动的实验和 理想实验,提出了惯性的概念,从而奠定了牛顿力学的基础。早期物理学家关于惯性有下列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A物体抵抗运动状态变化的性质是惯性 B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只能处于静止状态 C行星在圆周轨道上保持匀速率运动的性质是惯性 D运动物体如果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同一直线运动 10如图所示,将质 量m0.1 kg的圆环套在固定
5、的水平直 杆上。环的直径略大于杆的截面直径。 环与杆间动摩擦因数0.8。对环施加一位于竖直平面内斜向上,与杆夹角53的拉力F,使圆环以a4.4 m/s2的加速度沿杆运动,求F的大小。(取sin 530.8,cos 530.6,g10 m/s2) 易错起源1、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 例1甲、乙两辆汽车都从静止出发做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方向一直不变。在第一段时间间隔内,两辆汽车的加速度大小不变,汽车乙的加速度大小是甲的两倍;在接下来的相同时间间隔内,汽车甲的加速度大小增加为原来的两倍,汽车乙的加速度大小减小为原来的一半。求甲、乙两车各自在这两段时间间隔内走过的总路程之比。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一般
6、规定初速度v0的方向为正方向(但不绝对,也可规定为负方向),凡与正方向相同的矢量为正值,相反的矢量为负值,这样就把公式中的矢量运算转换成了代数运算。 (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公式涉及五个物理量v0、vt、x、a和t,这五个物理量中最多只能有三个是独立的,但只要其中三个物理量确定之后,另外两个就唯一确定了。 (2)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减速为零后再反向运动,如果整个过程加速度恒定,则可对整个过程直接应用矢量式。 易错起源2、 追及、相遇问题 例2 甲、乙两车在同一水平道路上,一前一后相距s6m,乙车在前,甲车在后,某时刻两车同时开始运动,两车运动过程的vt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7、 A当t4 s时两车相遇 B当t4 s时两车间的距离最大 C两车有两次相遇 D两车有三次相遇 求解追及相遇问题的基本思路要抓住一个条件,两个关系 (1)一个条件:即两者速度相等,它往往是物体间能否追上或两者距离最大、最小的临界条件,也是分析判断的切入点。 (2)两个关系:即时间关系和位移关系。通过画草图找出两物体的位移关系是解题的突破口。 易错起源3、 整体法与隔离法的应用例3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上放置 一斜面体A,在其粗糙斜面上静止一物块B。从 某时刻开始,一个从0逐渐增大的水平向左的力 F作用在A上,使A和B一起向左做变加速直线运动。则在B与A发生相对运动之前的一段时间内 () AB对A的
8、压力和摩擦力均逐渐增大 BB对A的压力和摩擦力均逐渐减小 CB对A的压力逐渐增大,B对A的摩擦力逐渐减小 DB对A的压力逐渐减小,B对A的摩擦力逐渐增大 整体法与隔离法是研究连接体类问题的基本方法对于有共同加速度的连接体问题,一般先用整体法由牛顿第二定律求出加速度,然后根据题目要求进行隔离分析并求解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注意问题 (1)实际问题通常需要交叉应用隔离法与整体法才能求解。 (2)对两个以上的物体叠加组成的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时,一般先从受力最简单的物体入手,采用隔离法进行分析。 (3)将整体作为研究对象时,物体间的内力不能列入牛顿定律方程中。 易错起源4、 两类动力学问题例4如图所示
9、,长为L、内壁光滑的直管与水平地面成30角固定放置。将一质量为m的小球固定在管底,用一轻质光滑细线将小球与质量为Mkm的小物块相连,小物块悬挂于管口。现将小球释放,一段时间后,小物块落地静止不动,小球继续向上运动,通过管口的转向装置后做平抛运动,小球在转向过程中速率不变。(重力加速度为g) (1)求小物块下落过程中的加速度大小; (2)求小球从管口抛出时的速度大小。 【思路点拨】动力学两类问题的分析思路 常用方法 (1)整体法、隔离法。 (2)正交分解法,一般取加速度方向和垂直于加速度方向进行分解,为减少分解的矢量的个数,有时也根据情况分解加速度。 (3)转换对象法。 转换对象法也叫牛顿第三定
10、律法。在应用牛顿运动定律的过程中,有时无法直接求得问题的结果,此时可选取与所求对象有相互关系的另一物体作为研究对象,最后应用牛顿第三定律求出题目中的待求量。 1“蹦极”就是跳跃者把一端固定的长弹性绳绑在踝关节等处,从几十米高处跳下的一种极限运动人做蹦极运动,所受绳子拉力F的大小随时间 t变化的情况如图所示将蹦极过程近似为在竖直方向的运动,据图可知,此人在蹦极过程中受到的重力约为()AF0B.F0C.F0D.F02如图所示,质量为m020 kg、长为L5 m的木板放置在水平面上,木板与水平面的动摩擦因数10.15.可视为质点的质量为m10 kg的小木块,以v04 m/s的水平速度从木板的左端滑上
11、木板,小木块与木板的动摩擦因数为20.40.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g10 m/s2,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木板可能静止不动,小木块能滑出木板B木板一定静止不动,小木块不能滑出木板C木板可能向右滑动,小木块不能滑出木板D木板一定向右滑动,小木块能滑出木板3如图所示,动物园的水平地面上放着一只质量为M 的笼子,笼子内有一只质量为 m 的猴子,当猴子以某一加速度沿竖直柱子加速向上爬时,笼子对地面的压力为F1;当猴子以同样大小的加速度沿竖直柱子加速下滑时,笼子对地面的压力为 F2.关于 F1 和 F2 的大小,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AF1F2BF1(Mm)g,F2tan,图中表示该物块的速
12、度v和所受摩擦力Ff随时间t变化的图线(以初速度v0的方向为正方向),可能正确的是()7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小球用水平轻弹簧系住,并用倾角为30的光滑木板AB托住,小球恰好处于静止状态当木板AB突然向下撤离的瞬间,小球的加速度大小为()A0 B.g Cg D.g8如图所示,水平面上放有质量均为m1 kg的物块A和B(均视为质点),A、B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分别为10.4和20.1,相距l0.75 m现给物块A一初速度使之向物块B运动,与此同时给物块B一个F3 N水平向右的力使其由静止开始运动,经过一段时间A恰好能追上B,g10 m/s2.求:(1)物块B运动的加速度大小;(2)物块A初速度大小9
13、在娱乐节目幸运向前冲中,有一个关口是跑步跨栏机,它的设置是让观众通过一段平台,再冲上反向移动的跑步机皮带并通过跨栏,冲到这一关的终点如图所示,现有一套跑步跨栏装置,平台长L14 m,跑步机皮带长L232 m,跑步机上方设置了一个跨栏(不随皮带移动),跨栏到平台末端的距离L310 m,且皮带以v01 m/s的恒定速率转动一位挑战者在平台起点从静止开始以a12 m/s2的加速度通过平台冲上跑步机,之后以a21 m/s2的加速度在跑步机上往前冲,在跨栏时不慎跌倒,经过t2 s爬起(假设从摔倒至爬起的过程中挑战者与皮带始终相对静止),然后又保持原来的加速度a2,在跑步机上顺利通过剩余的路程,求挑战者全程所需要的时间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