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黑龙江省绥化市铁路第一中学高二语文期末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黑龙江省绥化市铁路第一中学高二语文期末试题.docx(2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word文档 下载可编辑2019年黑龙江省绥化市铁路第一中学高二语文期末试题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24-26题。郁达夫在故都的秋中说,“中国的诗文里,颂赞秋的文字特别的多”;又说,读了这些作品,“就觉得中国的文人,与秋的关系特别深了”。这是不错的。从诗经里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秦风蒹葭),楚辞里的“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九歌 ),到汉武帝秋风辞的“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魏曹丕? 的“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都是写秋景秋意,至于唐宋以后的诗文,更是不胜枚举。郁达夫说,其中的原因是“中国的文人学士,尤其是诗人,都带着很浓
2、厚的颓废色彩”,这就恐怕有点以偏概全了。? 的秋声赋写秋,说“秋之为状”,“其色惨淡”,“其意萧条”,把秋声描摹为“淅沥”“萧飒”“凄凄切切”,? 的雨霖铃说“更那堪,冷落清秋节”这样写秋,说带颓废色彩,是不无道理的;但是,古代诗文写秋,并不都带颓废色彩,写得优雅清丽令人赏心悦目的也不少,写的慷慨洒脱意境深远的也不乏其例。“秋风何冽冽,白露为朝霜。高志局四海,块然守空堂。壮齿不恒居,岁暮常慷慨。”这是南朝齐代诗人左思杂诗中的诗句,由秋风霜露勾起壮志未伸而老之将至的感慨,写得意气豪迈,催人激励自勉。再如唐代诗人杜牧的九日齐山登高:“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3、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全诗意境开朗,襟怀旷达,毫无伤感哀愁之情。写秋不仅不带颓废色彩,而且写得慷慨悲壮的还有宋代的范仲淹和叶梦得。范仲淹渔家傲词的上片是:“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这后两句把边塞风光的肃杀雄壮描绘得十分出色。叶梦得一生跨北、南两宋,他亲身经历北宋末年的战乱,晚年退居江南,虽有报国之志却难以实现。他的水调歌头词的下片是这样写的:“秋色渐将晚,霜信报黄花。却恨悲风起,冉冉云间新雁,边马悲胡笳。谁似东山老,谈笑净胡沙。”词中“东山老”一语用东晋谢安的典故。谢安在淝水之战中以少胜多,一举击溃前
4、秦苻坚的百万大军,扭转东晋危局。叶梦得在词里借此表达自己虽已暮年(秋将晚),仍渴望抗金报国的爱国热情。24填入文中横线处的作家或作品,正确的一项是A湘夫人? 短歌行? 欧阳修? 李清照 B湘君 燕歌行? 苏轼 李清照C湘君 短歌行? 苏轼 柳永 D湘夫人? 燕歌行? 欧阳修? 柳永25对文中画线句所陈述的观点,作者用了哪些例子加以佐证?26同样是秋天,却在文人笔下呈现出不同色彩,对此你是怎么看的?请阐述你的观点。参考答案:24D25南朝齐代诗人左思杂诗中的诗句;唐代诗人杜牧九日齐山登高中的诗句;宋代范仲淹和叶梦得的诗句。(2分)26文人写“秋”,常带着浓浓的主观情感,正如王国维所说,“一切景语
5、皆情语也”,“以我观物,物皆著我之色彩”,这样的秋,其实正是投射了文人内心意绪的“有我之境”,所以秋天在不同文人笔下往往呈现出不同色彩。(2分)?2.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9题。保护人【法】莫泊桑玛兰做梦见也没想到会有这么好的官运!有天早上,他从报上看到从前一位同学新近当了议员。玛兰重新成了他那位同学呼之即来、挥之即去的朋友。不久议员摇身一变当了部长,半年后玛兰就被任命为行政法院参事。起初,他简直有点飘飘然了。为了炫耀,他在大街上走来走去,仿佛别人只要一看见他,就能猜到他的身份。后来出于一种有权势而又有宽宏大量者的责任感,他油然萌生一股压抑不住要去保护别人的欲望。无论在哪里遇到熟人,他都
6、高兴地迎上去,不等人家问,就连忙说:“您知道,我现在当参事了,很想为您出点力。如有用得着我的地方,请您甭客气,尽管吩咐好了。我在这个位置上,是有权力的。”一有机会,他对任何人都主动给予无限慷慨的帮助。他每天都要给人写十封、二十封、五十封介绍信,他写给所有的官吏。他感到幸福,无比幸福。一天早上,他准备去行政法院,屋外已经下雨了。雨越下越大。他只好在一个房门口躲雨。那儿已有个老神父。在当参事前,他并不喜欢神父。自一位红衣主教在一件棘手的事情上客气地向他求教以后,他对他们也尊敬起来。他看看神父,关切地问:“请问您到那一区去?”神父有点犹豫,过了一会儿才说:“我朝王宫方向去。”“如果您愿意,神父,我可
7、以和您合用我这把伞。我到行政法院去。我是那里的参事。”神父抬起头,望望他:“多谢,我接受您这番好意。”玛兰接着说:“您来巴黎多半是为散心吧。”神父回答:“不,我有事。”“哦!是件重要的事吗?如果您用得着我,尽管吩咐好了。”神父好像挺为难。吞吞吐吐地说:“啊!是一件无关紧要的私事一点小误会。您不会感兴趣的。是是一件内部的教会方面的事。”“哎呀,这正属行政法院管。您尽管吩咐我好了。”“先生,我也正要到行政法院去。您心肠真是太好了。我要去见勒尔佩、萨翁两位先生。说不定还得见珀蒂帕先生。”“哎呀,他们都是我最好的朋友,刮刮叫的同事。我都恳切地去替您托托关系。包在我身上好了。”神父嘟囔着说了许多感恩的话
8、。玛兰高兴极了。“哼!您可碰到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神父。瞧吧,瞧吧,有了我,您的事情解决起来一定非常顺利。”他们到了行政法院。玛兰把神父领进办公室,请他坐在火炉前面,然后伏案写到:“亲爱的同事:请允许我恳切地向您介绍德高望重的桑蒂尔神父,他有一件小事当面向您陈述,务请鼎立协助。”他写了三封信,那受他保护的人接了信,千恩万谢地走了。这一天平静地过去了。玛兰夜里睡得很好,第二天愉快地醒来,吩咐人送来报纸。他打开报纸念到:有个桑蒂尔神父,被控告做过许多卑鄙龌龊的事谁知他找到一位叫玛兰的行政法院参事做他的热心辩护人,该参事居然大胆地替这个披着宗教外衣的罪犯,给自己的同事们写了最恳切的介绍信我们提请部
9、长注意该参事令人不能容忍的行为他一下就蹦起来去找珀蒂帕。珀蒂帕对他他说:“唉!您简直疯了,居然把那老阴谋家介绍给我。”他张皇失措地说:“别提了您瞧我上当了他这人看上去那么老实他耍了我卑鄙可耻地耍了我。我求您,求您设法狠狠地惩办他一下,越狠越好。我要写信。请您告诉我要办他,得给谁写信?对,找总主教!”他突然坐下了,伏在珀蒂帕的桌子写道:“总主教大人:我荣幸的向阁下报告,最近有一个桑蒂尔神父欺我为人忠厚,用尽种种诡计和谎言陷害我。受他花言巧语哄骗,我竟至于“他把信封好,扭转头对同事说:“您看见了吧,亲爱的朋友,这对您也是个教训,千万别再替人写介绍信了。”(据郝运译文删改)16.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
10、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A由于同学的帮助,玛兰才当上了行政法院参事。因此他无论在哪里遇到熟人,都主动向对方提供帮助,这是他回报的方式。B在当参事前,玛兰并不喜欢神父,但是在一位红衣主教向他请教以后,“他对他们也尊敬起来”。这样描写达到了照应上文的目的。C玛兰被珀蒂帕训斥后,急于为自己辩解,并马上归罪于桑蒂尔神父。这足以看出他似乎很想保护别人,但实际上更关心自己的利益。D给总教主写信后,玛兰告诫同事要牢记自己的教训,“千万别再替人写介绍信了”。这表明他力图文过饰非,变被动为主动。E桑蒂尔神父起初并不想用“一件无关紧要的小事”麻烦玛兰,因此他回应玛兰的请求时吞吞吐吐,这种神情表现了他内
11、心的犹豫。17. 小说中的玛兰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4分)18. 小说后半部分引用了报纸上的一段报道,作者这样写对情节安排有那些作用?(4分)19. 这篇小说以“保护人”为题,有主题思想、人物塑造、情节结构等多方面的考虑,请选择一个方面,结合全文,陈述你的观点并作分析。(8分)参考答案:16.答C给3分,答D给2分,答E给1分;答A、B不给分。A不是“回报的方式”,而是炫耀的方式。B不是“照应上文”,而是引起下文。E除了“犹豫”外,应该还有不安和恐惧,或说受宠若惊。17.自私,趋炎附势,见风使舵;伪善,爱慕虚荣,自高自大;天真,热心,却没有原则。(4分,三个方面答全满分,其余酌情给
12、分。)18.补充叙事,集中揭示人物之间的矛盾关系,使情节的内在逻辑更加合理;加速情节发展,为下文玛兰的言行提供依据,使小说进入高潮;给读者留下更多的想象空间,强化情节平中见奇的效果。(共4分,一个要点2分,答其中二者即可。)19.(8分)观点一:使主题思想更加集中、深刻。以小见大,揭露当时法国上层社会的不良风气和多种黑暗现实;讽刺官场中趋炎附势、官官相护、相互推诿的丑恶现象;揭示出一个道理:如果社会需要保护人,如果大家都寻求保护人,社会就会失去“保护”,体现了作者对社会公正的思考与追求。观点二: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突出。抓住“保护人”时刻想要保护他人的这一突出心理特征,采用夸张的语言和动作描写
13、,惟妙惟肖地刻画人物性格;以“保护人”为线索,使对比手法更加突出,有利于揭示人物性格的前后反差;通过“保护人”含义的变化,淋漓尽致地集中呈现小说的讽刺特色。观点三:使情节结构更加紧凑、有序。以“保护人”的故事构成情节发展的主体,使结构主干突出,不枝不蔓;以“保护”与“被保护”为纽带,聚拢各种人物矛盾,使结构层次分明,井然有序;围绕“保护人”安排相辅相成的明暗两条叙事线索,使结构收放自如,平中见奇。谈观点,要先说出自己的观点,再概括选文中的事实进行佐证。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技术也可以“诗意盎然”刘根生一位新锐设计师受梵高名画星空的启发,设计出一条“夜光自行车道”,路面上镶嵌着成千
14、上万颗发着蓝绿色微光的小石头,如同银河洒落人间,令人叫绝。设计师认为,技术不应是坚硬麻木的存在,而应“以一种更具交互性和诗意的方式强化我们的感受能力”。的确,技术并不只具有实用价值,亦可以是审美价值的摇篮。中国的陶瓷闻名遐迩,丝绸远销世界,古代建筑令人陶醉,皆因实用价值与审美价值相得益彰。技术满足人的物质需要,艺术满足人的精神需要,技术与诗意融合,更能熏染出高品质的生活。当我们向科技的诗意一面投去更多关注,就不难发现,技术也可以充满温度和情怀,饱含灵性和魅力。国内外一些城市,涌现出一种叫做“垂直森林”的新式建筑,层层种下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让绿植充满建筑空间。传统观念里,城市的钢筋水泥风格同
15、绿色自然格格不入,“垂直森林”的建筑设计却成功让人与自然超越空间局限融合在一起,为“诗意的栖居”创造了无限可能。科学同样要有美感,技术创新也能很诗意。如果把科技比作繁茂的大树,效率和性能是其树干,人文要素则近乎于树枝和树叶。没有树干,枝叶无所依存;剥掉树皮,去除叶子,树干不过是根木头。科技不能只有理性思维、缺少“诗性思维”,否则就难免枯燥无趣。以城市规划来说,许多城市的新城区道路、公共广场都唯宽大是从,不仅不讲科学,实际上也诗意无存,既浪费也没有特色。“技术的诗意”,其实不是铺陈、夸张、搞怪,而是“得天之道,其事若自然”。如同庖丁解牛,始终按照其结构特征用刀,在顺应自然求至善中尽显智慧和技艺。
16、其中凝聚着“真”尊重规律、以道驭术;凝聚着“善”简约利物、惠而不费;凝聚着“美”巧夺天工、出神入化。多些“技术的诗意”,实质正是遵守技术伦理,把创意和人文有机融合,用“人的尺度”统摄技术,给人更多便利感受和美的体验。为什么有些技术成果缺乏良好用户体验?不是技术创新能力达不到,而是在贪多求快的浮躁心理驱使下主动放弃了对诗意的探求。这提醒我们,无论是规划设计还是科学研究都极具专业性,决策者有必要多咨询专业人士意见,防止“政绩冲动”和“商业驱使”误导决策。一切技术创新的目的都在于提升生活品质,理应多从人文领域寻求灵感启发和精神支柱,在实用和审美并重中释放智慧和技艺。美是愉悦源泉,美也是巨大竞争力。科
17、技之美,立足于“人的尺度”,内蕴着“技术为体、文化为魂”的规律。让科技的真、善、美可观可触可感,我们才能最大程度地兑现“科技让生活更美好”的愿望。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中国的陶瓷闻名遐迩,丝绸远销世界,古代建筑令人陶醉,这说明审美价值重于实用价值。B. 层层种下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让绿植充满建筑空间,这种“垂直森林”的新式建筑的出现,体现了对传统观念的突破。C. 美具有巨大的竞争力,技术讲究美感,说到底就是为了增强科技产品的竞争力。D. 追求技术的诗意,要用“人的尺度”统摄技术,即考虑到人对科技产品的尺寸的要求。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18、. 文章围绕着技术的诗意,通过大量的例子,从正反两个方面论证了技术诗意的重要性、可行性等问题。B. 文章第段以大树为喻,形象地阐明了效率、性能与人文要素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C. 文章第段在上文的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了技术诗意的特征,为自己的立论提供了理论依据。D. 认为技术的终极目标是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这是文章论述技术应是实用价值和审美价值相融合的前提。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某些技术成果之所以缺少良好的用户体验,根本原因在于设计者在“贪多求快的浮躁心理驱使下主动放弃了对诗意的探求”。B. 一切技术创新的出发点在于提升生活品质,但某些决策者在规划设计中往往偏向于追求政绩
19、和商业价值。C. 技术的诗意固然重要,但不能随意地铺陈、夸张、搞怪,而应遵循规律,自然而为之。D. 许多城市的新城区道路、公共广场一味讲求宽大,显得浪费又没有美感,其中原因可能是决策者事先没有向专业人士咨询意见。参考答案:1. B 2. B 3. A【1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理解。仔细阅读文本,找到相应的答题区间,认真理解备选答案的表述与文章的表述的差异,方能知道对错。A项错在“这说明审美价值重于实用价值”。原文句子“中国的陶瓷闻名遐迩,丝绸远销世界,古代建筑令人陶醉,皆因实用价值与审美价值相得益彰。”C项错在“说到底就是为了增强科技产品的竞争力”。原文说“凝聚着美给
20、人更多便利感受和美的体验”。D项错在“多些技术的诗意,实质正是遵守技术伦理,把创意和人文有机融合。”偷换概念。点睛:这是一道理解概念含义的题目,题干一般是“下列关于的论述不正确的一项是”或者“正确的一项是”,答题时注意分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联系题干,此题的选项B项。【2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论证方式和论证思路。仔细阅读文本,找到相应的答题区间,认真理解备选答
21、案的表述与文章的表述的差异,方能知道对错。B项错在“效率、性能与人文要素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两者之间不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而是相得益彰,互不缺少的关系。缺少“效率、性能”的科技,没有使用价值。而缺少“人文要素”的科技创新美感。【3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A项错在此句表述本身就是错误。“某些技术成果缺少良好的用户体验的根本原因在于设计者在“贪多求快的浮躁心理驱使下主动放弃了对诗意的探求”。”点睛:这种题目,考生应先认真审题,要从题干中审明答题的方向,比如本题中,“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然后就要到文中找到与选项有关联的文字,然后看一看文中的信息与选项
22、是否一致,或者选项的内容与文章的信息是否一致。二、 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王粲字仲宣,山阳高平人也。献帝西迁,粲徙长安,左中郎将蔡邕见而奇之。时邕才学显著,贵重朝廷,常车骑填巷,宾客盈坐。闻粲在门,倒屣迎之。粲至,年既幼弱,容状短小。一坐尽惊。邕曰:“此王公孙也,有异才,吾不如也。吾家书籍文章尽当与之。”年十七,司徒辟,诏除黄门侍郎,以西京扰乱,皆不就。乃之荆州依刘表。表以粲貌寝而体弱通侻,不甚重也。表卒,粲劝表子琮,令归太祖。太祖辟为丞相掾,赐爵关内侯。太祖置酒汉滨,粲奉觞贺曰:“方今袁绍起河北,仗大众,志兼天下,然好贤而不能用,故奇士去之。刘表
23、雍容荆楚,坐观时变,自以为西伯可规。士之避乱荆州者,皆海内之俊杰也;表不知所任,故国危而无辅。明公定冀州之日,下车即缮其甲卒,收其豪杰而用之,以横行天下;及平江、汉,引其贤俊而置之列位,使海内回心,望风而愿治,文武并用,英雄毕力,此三王之举也。”后迁军谋祭酒。魏国既建,拜侍中。博物多识,问无不对。时旧仪废弛,兴造制度,粲恒典之。初,粲与人共行,读道边碑,人问曰:“卿能暗诵乎?”曰:“能。”因使背而诵之,不失一字。观人围棋,局坏,粲为覆之。棋者不信,以帕盖局,使更以他局为之。用相比校,不误一道。其强记默识如此。善属文,举笔便成,无所改定,时人常以为宿构;然复精意覃思,亦不能加也。著诗赋论议垂六十
24、篇。?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王粲传)注:通侻:随便,不拘小节。侻,同“脱”。军谋祭酒:官职名。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西京扰乱,皆不就 ?就:成功B下车即缮其甲卒? 缮:整治C时人常以为宿构 ?宿:原有的D著诗赋论议垂六十篇 ?垂:接近9下列各组句子中,表现王粲才华出众的一组是( )车骑填巷,宾客盈坐? ?博物多识,问无不对年既幼弱,容状短小,一坐皆惊? ?闻粲在门,倒屣迎之因使背而诵之,不失一字 ? 文武并用,英雄毕力A B C D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王粲年纪还不大,就备受当时的名人蔡邕的赞赏推重,而荆州刺史刘表却认为他虽然一
25、表人材,其实名不副实,不很看重他。B荆州刺史刘表去世之后,王粲劝说刘表之子刘琮归顺曹操,曹操封刘琮为丞相掾,并赐予关内侯的爵位。C王粲将袁绍、刘表两人与曹操进行对比,称赞曹操不仅能够收纳贤人豪杰,而且能够让他们各尽其才。D王粲博闻强记,碑文过目不忘,擅长撰写文章,提笔一挥而就,没有人再能够给他修改。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10分)?(1) 士之避乱荆州者,皆海内之俊杰也;表不知所任,故国危而无辅。(5分)译文: ?(2)引其贤俊而置之列位,使海内回心,望风而愿治,文武并用,英雄毕力,此三王之举也。(5分)译文:参考答案:8A(A项,就,就任。)9B(指蔡邕,“一坐
26、皆惊”的原因是蔡邕器重的人竟然“年既幼弱,容状短小”。这是王粲对曹操的贺辞。)10C(A项,刘表因为王粲其貌不扬,身体弱小又不拘小节才不重用他的;B项,王粲劝服刘琮有功,因此被提拔赏赐的是王粲。D项,“无所改定”意为“不用修改”。)11(1)来荆州避乱的士子,都是海内的豪杰;刘表不懂得任用他们,所以国家危难而无人辅佐。(2)又使用那里的贤人豪杰并分别安置职位。使天下归心,希望您的到来使社会安定,文治武功一并使用,英雄能够全部施展才能,这是三王(指夏禹、商汤;周文王或武王)的作法啊!参考译文:王粲字仲宣,是山阳郡高平县人。汉献帝西迁,王粲也迁到长安,左中郎将蔡邕见到王粲,认为他不同常人。当时蔡邕
27、才学非常有名,在朝廷位尊权重,经常车马满巷,宾客满座。听说王粲在门外求见,没有来得及穿好鞋子就出去迎接他。王粲进来,年龄很小,身材又矮,满座的宾客都很吃惊。蔡邕说:“这是王公的孙子,有非凡的才学,我比不上他。我家里的书籍文章,全部都要送给他。”十七岁时,司徒征召为僚属,皇帝又下诏任命为黄门侍郎,由于长安局势动乱,都没有到任。后来王粲就到荆州去依附刘表;刘表因为王粲其貌不扬,身体瘦弱,行为又不拘小节,不很看重他。刘表死后,王粲劝说刘表的儿子刘琮归顺太祖。太祖任命王粲为丞相掾,赐予关内侯的爵位;大祖在汉水边摆设酒宴。王粲举杯祝贺说:“当今袁绍在河北起兵,倚仗人数众多,立志兼并天下,不过袁绍喜欢招纳
28、贤人却不能重用,因此有奇才的人离开了他。刘表在荆州从容不迫,静观时局变化,等待时机,自己认为可以效法周文王,伺机夺取天下。来荆州避乱的士子,都是海内的豪杰;刘表不懂得任用他们,所以国家危难而无人辅佐。明公您平定冀州的时候,一到那里就整顿军队,收纳那里的豪杰任用他们,来驰骋天下;到了平定江汉地区之后,又使用那里的贤人豪杰并分别安置职位。使天下归心,希望您的到来使社会安定,文治武功一并使用,英雄能够全部施展才能,这是三王(指夏禹、商;周文王或武王)的作法啊!”后来王粲被提升为军谋祭酒。魏国建立之后,被任命为侍中。王粲学识渊博,询问他没有不能回答的。当时原有的礼仪荒废松驰,举建制定各种制度,经常是王
29、粲主持的。先前,王粲跟人一起走,阅读路边的碑文。别人问他说:“你能够背诵出来吗?”王粲说:“能。”于是大家让他背对着碑文背诵,一字不差。看人下围棋,棋局乱了,王粲替他们恢复原来的棋局。下棋的人不相信,用头巾盖住棋局,让他用另一副棋摆棋局。用来互相比较,一道也没错。他的记忆力就是这样的好。王粲擅长写丈章,一下笔就成篇,不用修改,当时的人常常以为他是事先写好的;但就是再精心深思,也不能超过了。王粲写作的诗赋论议将近六十篇。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闵珪,字朝瑛,乌程人。天顺八年进士。授御史。出按河南,以风力闻。成化六年擢江西副使,进广东按察使。久之,以右佥都御史巡抚江西。南赣诸府多盗率
30、强宗家仆珪请获盗连坐其主法司议从之尹直辈谋之李孜省取中旨责珪不能弭盗左迁广西按察使。孝宗嗣位,擢右副都御史,巡抚顺天。入为刑部右侍郎,进右都御史,总督两广军务,与总兵官毛锐讨古田僮。副总兵马俊、参议马铉自临桂深入,败死,军遂退。诏停俸讨贼。珪复进兵,连破七寨,他贼悉就抚。弘治七年,迁南京刑部尚书,寻召为左都御史。十一年,东宫出阁,加太子少保。十三年,代白昂为刑部尚书,再加太子太保。以灾异与都御史戴珊共陈时政八事,又陈刑狱四事,多报可。珪久为法官,议狱皆会情比律,归于仁恕。宣府妖人李道明聚众烧香,巡抚刘聪信千户黄珍言,株连数十家,谓道明将引北寇攻宣府。及逮讯无验,珪乃止坐道明一人,余悉得释,而抵
31、珍罪,聪亦下狱贬官。帝之亲鞫吴一贯也,将置大辟,珪进曰:“一贯推案不实,罪当徒。”帝不允,珪执如初。帝怒,戴珊从旁解之。帝乃霁威,令更拟。珪终以原拟上,帝不悦,召语刘大夏。对曰:“刑官执法乃其职,未可深罪。”帝默然久之,曰:“朕亦知珪老成不易得,但此事太执耳。”卒如珪议。正德元年六月,以年逾七十再疏求退,不允。及刘瑾用事,九卿伏阙固谏,韩文被斥,珪复连章乞休。明年二月诏加少保,赐敕驰传归。六年十月卒,年八十二。赠太保,谥庄懿。(选自明史卷一八三,列传第七十一)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南 赣诸府多盗率强 宗家仆珪请获盗 连坐其主 法司议从之 尹直辈谋之李孜省
32、 取中旨责珪不能弭盗 左迁广西按察使B. 南 赣诸府多盗 率强宗家仆 珪请获盗连坐其主 法司议从之 尹直辈谋之 李孜省取中旨责 珪不能弭盗 左迁广西按察使C. 南 赣诸府多盗 率强宗家仆 珪请获盗连坐其主 法司议从之 尹直辈谋之李孜省 取中旨责珪不能弭盗 左迁广西按察使D. 南 赣诸府多盗率强 宗家仆珪请获盗 连坐其主 法司议从之 尹直辈谋之 李孜省取中旨责 珪不能弭盗 左迁广西按察使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进”在古代表示升官、加封,与“晋”一样表示晋升官职,提高职位或级别。B. “刑部”主管刑罚政令及审核刑名,掌律令、刑法等,它的最高长官为右侍
33、郎。C. “千户”在明代为官名,卫所兵制设干户所,千户为一所之长官,驻重要府州。D. “伏阙”古代一种礼仪,本指官员拜伏在宫阙之下,多指直接向皇帝上书奏事。12.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闵珪做官有魄力,讨伐盗贼有功。他出京巡视河南,以气概魄力闻名,后来进兵讨伐盗贼时攻破盗贼的寨子,并招抚了其他盗贼。B. 闵珪深受重用,职位多变。孝宗即位后,闵珪曾任右副都御史、刑部右侍郎等官职,曾因灾害异常上奏多件政事,大都被皇帝认可。C. 闵珪仁厚宽恕,据实情判案。李道明一案经逮捕审讯没有证据,他只判了李道明和黄珍的罪,其余的人都获得释放。D. 闵珪晚年一再请求退休,终于如愿。
34、刘瑾当权,闵珪为了明哲保身,接连上章请求退休,皇帝同意了他的请求。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帝之亲鞫吴一贯也,将置大辟,珪进曰:“一贯推案不实,罪当徒。”(2)“朕亦知珪老成不易得,但此事太执耳。”卒如珪议。参考答案:10. C 11. B 12. C13. (1)皇帝亲自审问吴一贯,将要判他死刑,闵珪进言说:“吴一贯断案不合实情,应该判服劳役。”(2)“我也知道闵珪老练成熟很难得,只是对此事太固执了。”皇帝最终依从了闵珪的奏议。10.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首先把语句放入文本,结合上下文理解句子的含义,“南 赣诸府多盗 率强宗家仆 珪请获盗连坐其主 法司
35、议从之 尹直辈谋之李孜省 取中旨责珪不能弭盗 左迁广西按察使”,这句话的含义是“南、赣诸府多盗贼,大多是有权势人家的家仆。闵珪请求逮捕盗贼也连带治盗贼主人的罪,司法机关讨论依从了他的建议。尹直等人与李孜省合谋,取得宫中直接下达的敕谕,责怪闵珪不能消除盗贼,将他降职为广西按察使”,圈出句子中的名词和动词,“南、赣诸府”“家仆”“珪”“法司”“尹直”等,人名“珪”与前面句子隔开,又与下一句的主语“法司”相关联:“尹直”“李孜省”两个人名构成一个完整的句子,又作下一句的主语。原句应为:“南、赣诸府多盗,率强宗家仆。珪请获盗连坐其主。法司议从之。尹直辈谋之李孜省,取中旨责理不能弭盗,左迁广西按察使”。
36、11.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B项,“它的最高长官为右侍郎”解说错误。应该是“尚书”,副长官为“侍郎”或“右侍郎”。1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考生应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然后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C项,“李道明一案经逮捕审讯没有证据,他只判了李道明和黄珍的罪,其余的人都获得释放”错误,文中说的是“聪亦下狱贬
37、官”,可见刘聪也被贬官。点睛: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比如本题,考生可以先到文中找到B项对应的内容,考生可以根据“李道明”快速找到
38、设题的区域,从文中来看,不光治李道明和黄珍的罪,“聪亦下狱贬官”,说明刘聪也被治罪。1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文言文翻译能力。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然后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第一句中,“鞫”,审问;“大辟”,死刑,“置大辟”,判处死刑;“推案”,断案,“推”,推究;“当”,“当”,动词,判处。第二句中,“老成”,老练成熟;“执”,固执;“卒”,最终;“如”,依从。参考译文:闵珪,字朝瑛,是乌程人。天顺八年考中进士。授官御史。出京巡按河南,以气概魄力闻名。成化六年提升为江西副使,晋升广东按察使。很久以
39、后,以右佥都御史的身份巡抚江西。南、赣诸府多盗贼,大多是有权势人家的家仆。闵珪请求逮捕盗贼也连带治盗贼主人的罪,司法机关讨论依从了他的建议。尹直等人与李孜省合谋,取得宫中直接下达的敕谕,责怪闵珪不能消除盗贼,将他降职为广西按察使。孝宗继位,提升闵珪为右副都御史,做顺天巡抚。入朝担任刑部右侍郎,晋升右都御史,总督两广军务,与总兵官毛锐讨伐作乱的古田僮人。副总兵马俊、参议马铉从临桂之地深入,战败死亡,军队于是败退。皇帝诏令停俸讨贼。闵珪又进兵,接连攻破七座寨子,其他盗贼都接受诏抚。弘治七年,闵珪晋升南京刑部尚书,不久召他担任左都御史。弘治十一年,太子出来就职,闵珪被加封为太子少保。弘治十三年,代替
40、白昂担任刑部尚书,再次加官太子太保。闵珪因为异常的自然灾害与都御史戴珊共同陈奏时政八件事,又陈奏刑事案件四件事,皇帝大多批复同意。闵珪长久担任法官,讨论案情都依据实情按照法律进行,总体来说,趋向于仁厚宽恕。宣府妖人李道明聚众烧香,巡抚刘聪相信千户黄珍的话,株连几十家,说李道明将招引北方盗寇攻打宣府。等到逮捕相关人员审讯,没有证据,闵珪于是只治了道明一人的罪,其余的都获得释放,而判黄珍有罪,刘聪也下狱贬官。皇帝亲自审讯吴一贯,将他判死罪,闵珪进言说:“吴一贯审理案件不符合事实,他的罪应当判罚服劳役。”皇帝不允许,闵珪坚持己见不改。皇帝恼怒,戴珊从旁劝解。皇帝才息怒,命令重新定罪。闵珪最终用原来拟
41、定的罪罚上奏,皇帝不高兴,召刘大夏来告诉他这件事。刘大夏回答说:“刑官执法是他的职责,不可过于怪罪。”皇帝沉默了很久,说:“我也知道闵珪老练成熟很难得,只是他对此事太固执了。”最终依从了闵珪的奏议。正德元年六月,因为年过七十,两次上书请求退休,皇帝不同意。等到刘瑾当权,九卿上书坚决劝谏,韩文遭受罢斥,闵珪又接连上章请求退休。第二年二月,下诏加官少保,赐敕令让他乘驿车回乡。正德六年十月去世,享年八十二岁。朝廷追赠太保,谥号庄懿。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卢贲,字子徵,涿郡范阳人也。贲略涉书记,颇解钟律。时高祖为大司武贲知高祖为非常人深自推结及高祖初被顾托群情未一乃引贲置于左右高祖将之
42、东第,百官皆不知所去。高祖潜令贲部伍仗卫,因召公卿而谓曰:“欲求富贵者,当相随来。”往往偶语,欲有去就。贲严兵而至,众莫敢动。高祖至东宫,门者拒不内。贲谕之,不去,瞋目叱之,门者遂却。后承问进说曰:“周历已尽,天人之望,实归明公,愿早应天顺民也。天与不取,反受其咎。”高祖甚然之。及受禅,命贲清宫,因典宿卫。高颎、苏威共掌朝政,贲甚不平之,谋黜颎、威。谋泄,上穷治其事。以龙潜之旧,不忍加诛,除名为民。岁余,贲复爵位,检校太常卿。贲上表曰:“臣闻五帝不相沿乐,三王不相袭礼,此盖随时改制,而不失雅正者也。”上竟从之,即改七悬八,以黄钟为宫。诏贲与仪同杨庆和删定周、齐音律。后迁怀州刺史,决沁水东注,名
43、曰利民渠。又派入温县,名曰温润渠,以溉舄卤,民赖其利。后数年,转齐州刺史。民饥,谷米踊贵,闭人粜而自粜之。坐是除名为民。后从幸洛阳,上从容谓贲曰:“我始为大司马时,卿以布腹心于我。卿若无过者,位与高颎齐。坐与凶人交构,由是废黜。何乃不思报效,以至于此!吾不忍杀卿,是屈法申私耳。”贲俯伏陈谢,诏复本官。后数日,对诏失旨,又自叙功绩,有怨言。上大怒。苏威进曰:“汉光武欲全功臣,皆以列侯奉朝请。至尊仁育,复用此道以安之。”上曰:“然。”遂废于家。是岁卒,年五十四。(节选自隋书卢贲传)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时高祖为大司武 贲知高祖 为非常 人深自推结 及高祖初 被顾托
44、群 情未一 乃引贲置于左右B. 时高祖为大司武 贲知高祖为非常人 深自推结 及高祖初 被顾托 群情未一 乃引贲置于左右C. 时高祖为大司武 贲知高祖为非常 人深自推结 及高祖初被顾托 群情未一 乃引贲置于左右D. 时高祖为大司武 贲知高祖为非常人 深自推结 及高祖初被顾托 群情未一 乃引贲置于左右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黄钟”是古代打击乐器,我国古代音韵十二律中六种阳律的第一律,多为庙堂所用。后以“黄钟大吕”形容音乐或言辞庄严、正大、高妙、和谐。B. “受禅”是中国上古时期推举部落首领的一种方式,即部落个人表决,以多数决定。文中指王朝换代,新皇帝接受旧
45、皇帝禅让的帝位。C. “字子徵”中的“字”即“表字”,旧时人在本名以外所起的表示德行或本名意义的名字。平辈之间不能称字,否则会被认为是不礼貌的表现。D. “俯伏”即俯首伏地,就是跪下后头趴在地上,身体向下接近地面,手前伸或者环于头前,多表示恐惧屈服或极端崇敬,是古代礼仪之一。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卢贲博览群书,精通音律。他在担任相关职务时,上表皇帝,修订音律,将黄钟定为宫音,后来又受皇帝诏命与人删定周齐的音律。B. 卢贲慧眼识人,助力高祖称帝。他在了解到高祖的不同寻常后,就与其深交,在高祖登基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深受信任。C. 卢贲兴修水利,造福一方百姓。他被提拔任怀州刺史时,兴修了利民渠和温润渠,引沁河水东流,灌溉盐碱土地,百姓因此而受益。D. 卢贲追求名利,终遭皇帝废弃。因为追求权力利益,他多次犯错,虽然皇帝对他给以宽宥,但他自恃有功而心怀怨愤,被皇帝弃之不用。13. 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臣闻五帝不相沿乐,三王不相袭礼,此盖随时改制,而不失雅正者也。(2)卿若无过者,位与高颎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