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璃之心容人生百态】人生百态皆无常-最是一颗感恩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琉璃之心容人生百态】人生百态皆无常-最是一颗感恩心.docx(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琉璃之心容人生百态】人生百态皆无常,最是一颗感恩心 佛家有言曰:心如琉璃,内外明澈,净无瑕秽。品读几字,心中顿觉通达,如醍醐灌顶,瞬间胸中如有直抒之意。题记今日读宗白华先生的美学散步,其中“论文艺的空灵与充实”之话题令我印象深刻,其中之细细解说令人对从前所读之诗、所赏之曲有了更深的体会。又适逢正读了题记中所引佛家之言,忽而觉得大有共鸣,欲抒胸中之意,只因本人觉悟尚显浅拙,便只能提笔几句,略表己见,还望有识之人多多指正,不胜感激。 先来谈谈宗白华先生所指的“空灵”。以先生之言来释“空灵”之意,即超越现实功利考虑,以“不沾带于物的自由精神”静观万物,使万物都各得其所,“呈现着它们各自的充实的、内
2、在的、自由的生命”。直观而解,“空”即指一种纯净得可以进行审美静观的形象气氛;“灵”则指灵气、生气的自由往来。“空”与“灵”结合在一起,便是指在纯净、虚静、空荡的气氛中时时透露出生命灵气的那种艺术境界。宗白华先生说,空灵起于“静照”,而静照的起点在于虚空一切,心无挂碍,这时便会“静故了群动,空故纳万境”。用空明的诗心去关照万物,则万物皆染人的性灵,成为诗化的审美态度。先生的这种审美观透着丝丝禅意。佛曰:“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此处“涅”意为清静之意)。”此句佛经意为心无有边际,包罗万象,了无挂碍。无挂碍,心里即是净空的,没有尘世种种利欲带来的颠倒噩梦,从而获得一个
3、清静空明的心境。在此种心境之下,通透的心包罗了大千世界万物,使得万物各得其原型,充分而自由地展现其本原的生命与存在意义。如此,用空明的诗心去关照万物,万物皆染人的性灵,成为诗化的审美态度。 这种空灵的审美观亦是华夏民族审美的基本特征之一,并受到的禅宗思想的影响。禅宗“心”说认为,心是一切事物和现象赖以存在的根本条件,是宇宙万物得以产生的本源所在。这种哲学观点表明传统审美和艺术创造离不开主体审美心理的能动性和创造性作用。 用空灵的诗心去关照万物,才能真切体味到所赏之景、所观之物的壮阔蕴含。心境若被尘世物欲束缚,只会过于沉重,对于眼前之景视而无味,怕是无法感受其哲理之美;若能放下功利的束缚,倒能从
4、某一物、某一景中悟出人生之道,感受宇宙之包容。苏轼游赤壁,能在白露苍茫的江面中获得一种空灵的心境,在水光山色中感悟人生哲理,仿佛通达宇宙之大观。前赤壁赋全篇读来,文笔一气呵成,如同行云流水,挥洒自如,若无一种净空明澈的心境,何来一篇畅快通达的文字?赤壁赋可谓千古美文,美在何处?就在这于字里行间透出的阔达胸襟,在行文中闪烁的智慧之光,灼灼其华! 文章不长,却很有张力,这种力量何来?在于其中容纳着充实的人生境界,看似虚空的文字却令人深思回味,其魅力在于字句中包含着人生的广大、深邃,引发了读者的无限思考。这大概就是宗白华先生所说的“充实”。以其观点来看,“充实”来自于“生活经验的充实和情感的丰富”,
5、它是宇宙人生“壮阔而深邃的生活的具体表现”。一切有成就的艺术家,都有极其丰富的人生世界,都善于向人们展示他们所要表达的充盈的生命本色。宗先生在文章中提到“歌德的生活经历着人生各种境界,充实无比;杜甫的诗歌最为沉着深厚而有力,也是由于生活经验的充实和情感的丰富”。我们都知道,歌德的代表巨著浮士德中的主人公是一个内心世界充实,不断进取的人,而杜甫则是中国诗歌史上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在宗先生看来,这两个人的创作都以现实主义的丰富生活为基础,这是一切真正艺术家的基础。 确实,作品的创作者若无丰富的人生经历为基础,作品恐怕只会给人以“无病呻吟”之感。为何上世纪的一些经典音乐作品至今仍不失其本色?歌词看
6、似朴实简单,然而却是老一辈艺术家在特定的时代、生活环境中有所经历、有所触感而作;当我们唱着那些纯朴的歌时,却可真真切切感受其中的饱满的情感,曲子所表现的画面也会自然而然在脑海中展现,有着无限的空间引发我们去联想,去体会。反观当下,不少“音乐快餐”在众人面前仅仅是昙花一现,经不起时间的考验,何故?就在于其创作者本身缺乏丰富的人生阅历,所作之词,只令人觉得矫情;所抒之情,也只觉无病呻吟。 由此看来,以充实的生活经验为基础而产生的作品,才会有广阔深邃的空间,是谓空灵;缺乏生活经验为基础的作品,只会产生空洞。空灵与空洞,一字之差,何在?本人以为,在于“灵”字,即作品缺乏了灵气。而灵气何来,没有明澈的心境不行,没有丰富的经历不得。引宗先生在文章中的话,即“由能空、能舍,而后能深、能实,然后宇宙生命中一切理一切事无不把它的最深意义灿然呈露于前”。宏观来看,本人便提出文章“琉璃之心容人生百态”的观点,以此建立起一种人生审美观:在漫漫广阔的人生长河中,尽力、尽情去经历,去感悟,与此同时,又保持一颗剔透空明之心,去容纳人生的广阔。如此,才可真正审人生之美,悟宇宙之理,静观人生百态! 作者简介:广东省华南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1004班学生。 第 4 页 共 4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