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春走向高考】高中历史一轮复习阶段性测试题6(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春走向高考】高中历史一轮复习阶段性测试题6(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doc(1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15年春走向高考】高中历史一轮复习阶段性测试题6 新人教版必修2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2015江西红色六校联考)厉以宁说“1929年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分界线,十一届三中全会也是中国社会主义的分界线。”两个“分界线”的共同含义是()A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有机统一,重振了经济B经济体制更加包容、合理,更有张力和活力C发展了所有制形式的多样性,解放了生产力D增强了政府对经济的调控,稳定了市场秩序答案B解析本题考
2、查罗斯福新政和十一届三中全会。依据所学知识1929年至1933年经济危机后,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十一届三中全会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都涉及到经济体制的变革所以选B项。2(2015河北正定)罗斯福称全国工业复兴法“是美国国会制定的最重要、最具深远意义的立法”,如将此立法置于新政内容示意图中,准确无误的位置是()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及其作用。依据所学可知,缩减A对应的为农业;突破口B对应的为金融业;增加就业C对应的为社会救济和以工代赈;调节劳资关系和供求关系的为工业,故D项应为全国工业复兴法,故选D项。3(2015嘉兴测试) 有一种经济理论认为,
3、应该通过财政政策来刺激消费和增加投资,以实现充分就业、促使国民收入成倍增长。这种经济理论应是()A重商主义B自由主义C凯恩斯主义D货币学派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及罗斯福新政以及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凯恩斯主义主张国家采用扩张性的经济政策,通过增加需求促进经济增长,故本题选C项。A、B、D三项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4(2015通化一中)罗斯福新政中,为建立社会保障体系,通过了一系列法律,如社会保险法、全国劳工关系法、公用事业法、公平劳动法等法规,同时推动工会建设。其价值在于()A确定法治为社会发展的基石B使自己的政策通过立法得以长期推行C稳定资本主义,遏制社
4、会主义D为保障国民生存权转变政府职能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的意义以及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题干信息中罗斯福政府的做法体现了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其价值在于转变了政府的职能,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故D项正确;B项中的“长期推行”不符合史实,排除;确定法治为社会发展的基石是1787年宪法,故A项错误;C项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5(2015温州十校联合体)下表是19331939年美国颁布的部分法律时间法律名称主要内容1933年紧急银行救济法授权总统在信用和金融方面以巨大权力,只允许联邦储备体系中健全的银行向财政部领取执照而重新开业1933年联邦证券法政府第一次出面对股票和
5、有价证券市场进行调节,从而加强了政府对证券发行与交易的管理与监督1934年证券交易法1935年存款保险法成立银行存款保险公司保护个人存款1935年社会保障法规定对老年和失业者实行保险制度1939年民用航空法国家对工业交通运输业的干预与调节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美国由自由资本主义逐渐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过渡B美国相对于其它资本主义国家而言立法工作更加全面C大量经济法的出现说明美国经济纠纷增多D二战前夕美国国民经济逐渐转入战争轨道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从表中“授权总统在信用和金融方面以巨大权力”“政府第一次出面对股票和有价证券市场进行调节”“国家对工业交通运输业的干预与调节”等可
6、以看出政府在经济生活中作用越来越大,反映了美国进入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代。故选A项。6(2015临沂)经济学家丹尼尔R福斯菲尔德将罗斯福的经济理论概括为:“私营企业个人利润经济不应消灭,应当保留。可是,这种经济的运营,并不总是有利于、并不总是促进普遍福利。因此,只要是必要,这种营运就必须由各州和联邦政府作出努力,加以改进和补充。”由此可知罗斯福新政的核心思想是()A国家保护私营企业与个人合理利润B国家调控取代自由企业制度C通过国家干预经济促进社会经济D建设福利国家稳定社会秩序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及罗斯福新政。由题目中的信息“私营企业只要是必要由各州和联邦政府作出努力,加以改进
7、和补充”即可选出C项;A项是资本主义国家一直推行的政策,故排除;B项的表述与题目中的信息“私营企业应当保留”不符;题目中未涉及福利政策,故排除D项。7(2015安徽示范高中联考)下图是出自美国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一书的有关中、苏两国某一历史时期粮食产量比较图。下列对此图信息解读最准确的是()A两国农业呈现持续增长的趋势B“左”倾错误长期严重影响中国农业经济的发展C苏联的农业经济改革的成效显著D粮食产量变化趋势反映了两国不同的经济改革思想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以及学生对图片信息的获取能力。图中数据涉及19501984年间,从图可知这一时期中苏两国粮食产量有升有降,A项错;据图中
8、数据和所学知识可判断C项错误;1960年前后,中国粮食产量有所下降,这与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有关,但B项说法只是反映图表的部分信息,不是最准确的解读;依图可知1980年前后中苏联粮食产量变化趋势相异,这与两国经济改革的指导思想有关,故D项最符合题意。8(2015淮安检测)斯大林说:“苏维埃国家在原则上不能靠采取劫掠殖民地或战败国人民一类的龌龊办法吸收工业化资金。至于借用外债这种办法,苏联却没有加以利用的机会,因为资本主义国家拒绝贷款给苏联。”斯大林时期为工业化筹集资金的办法有()推行农业集体化集中收缴国有企业利润实行余粮收集制艰苦奋斗、厉行节约ABCD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9、斯大林模式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优先发展重工业,要求农业为工业化提供资金,符合题意;实行余粮收集制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可以排除。故选C项。 9(2015南昌三校联考)列宁曾忧心地说:“国家要有大量的借款,才能有发展重工业的资金。”斯大林和他的战友却两手空空地完成了俄国工业的腾飞。对此最合理的史料解释是()A“拥护军事共产主义,不劳动者不得食”B“通过恢复商品交换,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C“掏农民的裤兜,成全工业化”D“资本主义大危机继续加剧和深化”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斯大林模式”形成的过程以及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及对斯大林模式的理解。斯大林执政时期建立了斯大林模式,这是一种高度集中的
10、政治、经济体制。它形成的标志为苏联1936年宪法的通过。 这种经济体制是一种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即通过国家权力,全面干预和管理国民经济各部门,通过指令性计划集中进行资源配置,进行社会生产活动。为了迅速增强经济实力和国防力量,斯大林实行农业全盘集体化,优先发展重工业,尤其是军事工业。其实是牺牲农业发展重工业,所以答案选C项。A、B两项分别是列宁时期采用的新经济政策和战时共产主义,D项不符合苏联的史实。10(2015哈尔滨三中一模)1965年5月,苏联颁布集体农庄市场新标准条例,允许个人按市场价格出售农副产品。从1966年起对集体农庄庄员按国营农场相应的工资标准按月支付货币报酬,年终根据实际收
11、入进行结算。这些措施()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民生活条件的改善巩固了工农联盟摆脱了斯大林体制对农业发展的束缚A. B. C. D.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从材料中“允许个人按市场价格出售农副产品”“对集体农庄庄员按国营农场相应的工资标准按月支付货币报酬,年终根据实际收入进行结算”这些措施有利于调动和稳定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民生活条件的改善,在一段时间内使苏联的农业状况有了好转。材料中未涉及到;苏联经济改革未能突破斯大林体制的模式,说法有误。11(2015江西白鹭洲中学)20世纪30年代以来“生铁、煤炭、钢、石油总是优先于饮食、住房、医院、学校和服
12、务行业。工业化加上类似封建的管理所付出的代价是灾难性的。对人的漠不关心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对材料理解最为准确的是,“斯大林模式”下()A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不利生产发展B工业化加速是以牺牲农业为代价的C单一的公有制体制阻碍了生产发展D工业化加速的同时忽视了改善民生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斯大林模式”的影响以及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所讲的是在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下,牺牲了农业为工业化而服务。所以答案选B项。12(2015盐城摸底)粮食税实施初期,农民对政府并不信任,农村中有一种被称为“背口袋”的人,他们从农村背着口袋贩运粮食到城市销售由于城市粮食缺口严重且供给很不平衡,“黑市”粮价不
13、断抬高,为此苏维埃政府()A实施余粮收集制 B实行实物配给制C恢复自由贸易 D推行农业集体化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余粮收集制)。依据材料中“由于城市粮食缺口严重且供给很不平衡,”黑市“粮价不断抬高”说明粮食税弊端存在,所以苏维埃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论及产品分配的问题,故B项错误;材料中主要是粮食短缺问题,故C项错误;农业集体化是斯大林时期实行,故D项错误。13(2015安徽六校联考)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与新思维”试图从根本上重建社会主义的价值观念和政治体制,彻底摈弃斯大林主义留下的政治体制遗产,建立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但骤然放开的舆论氛围使公众茫然不知
14、所措,容易被极端思潮所俘获。由此可见,苏联解体的原因之一是()A改革造成了思想意识的混乱,加剧社会动荡B加盟共和国被赋予过多权力,离心倾向加强C戈尔巴乔夫改革损害了国家的利益遭到反对D外部资本主义国家势力对苏联的压制和渗透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以及学生对材料有效信息的获取能力。材料信息“骤然放开的舆论氛围使公众茫然不知所措,容易被极端思潮所俘获”,表明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引起民众思想混乱,故A项正确。B、C、D三项与题干内容无关,排除。14(2015佛山一中)下表是“美日欧国民生产总值在世界国民生产总值中的百分比”,下列对此表解释合理的是()年份美国日本西欧1955年36.3%2
15、.2%17.5%1976年24.9%8.1%21.7%A.50至70年代美国经济逐渐衰退B体现了市场经济模式对日本经济发展的推动 C欧洲联合对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形成了冲击D世界经济由50年代美欧两强变为70年代三足鼎立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A项与史实不符;B项图表无法体现;20 世纪 50 年代,美国是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故D项表述不正确;从图表看,20 世纪70 年代,美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在世界国民生产总值中的百分比下降,说明其经济霸主地位受到西欧和日本的冲击,故C项符合题意。15(2015南京摸底)经济学家诺思认为在制度创新之中,国家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中既包括积极的作
16、用又包含消极的作用。他说过:“没有国家办不成的事,有了国家又有很多的麻烦。”下列经济思想与其主张相符的是()A市场能自动平衡商品的总供给和总需求。因此,企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如何生产,生产效益如何分配,都无需政府干预B政府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刺激消费,增加投资,以提高社会有效需求,实现充分就业;当总需求小于总供给时,主张减税、增加财政支出,以扩大投资和消费C大规模降低税率,以提高企业的投资能力和积极性;大规模削减政府开支减少限制性的规章制度;大规模减税和加大国防开支;削减社会福利,争取财政预算平衡D以知识和思想为基础的,提高生活水平和创造就业机会的关键在于能在多大程度上将创新思想和技术融入
17、到服务、产品和生产工序中去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材料中凸显政府的作用,而A项中主要突出的是市场的作用,故A项错误;材料中“国家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中既包括积极的作用又包含消极的作用”,B项中只是讲到政府的积极作用,故B项错误;“大规模削减政府开支减少限制性的规章制度;大规模减税和加大国防开支;削减社会福利,争取财政预算平衡”体现了政府的积极和消极作用,符合题意,故C项正确;D项主要体现了政府积极作用中投资的主要目标,不符合题意,故D项错误。16(2015唐山模拟)汤因比说:“人们将记住这个时代,这主要不是因为它的令人恐怖的罪恶,也不是因为它的令人惊讶的发明人们要敢于认为让
18、文明的益处为整个人类所利用是行得通的。”由此可见,作者观察历史的视角主要侧重于A辩证看待历史的发展B把握历史的发展方向C全球责任和文明角度D多角度认识和考察史实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文明史观和全球史观。“人们要敢于认为让文明的益处为整个人类所利用是行得通的”,据此可知作者观察历史的视角主要侧重于全球责任和文明角度。B项材料未涉及这一内容;D项考查史实与材料无关;A项说的是历史的发展应该从多角度分析,材料并未说明这一点。故选C项。17(2015武汉调研)1950年法国政府提出舒曼计划后,英国对其态度是参加而不作承诺。6月1日,法国政府向英国发出最后通牒,限在24小时内决定是否参加讨论舒曼计划的巴黎会
19、议,并对建立煤钢工业的超国家权力机构作出承诺。最终,经英国内阁紧急会议讨论,决定不参加巴黎会议。英国这样决定的主要原因是()A议会是英国国家权力的中心,内阁无权决定有关事务B二战后,英国和德国的和解进程落后于法国和德国C英国希望维持对西欧国家的领导,不接受法国的通牒D英国不接受建立在“主权让渡”基础上的超国家机构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依据所学知识,舒曼计划中的超国家主义与英国的欧洲联合主张不符,更主要的是工党政府不愿接受主权的让渡,工党认为加入超国家机构会使议会主权收到损害,故选D项。18(2015湖北联考)亨廷顿曾说“欧洲的疆界结束于基督教的范围终结、伊斯兰教和东正教范围开
20、始的地方”。1994年春,欧盟明文规定,除信奉基督教波罗的海诸国以外,排除所有信奉东正教的前苏联共和国入盟的可能性。上述现象共同说明()A欧盟内部冷战思维严重阻碍其东扩B. 欧盟现今各成员国皆为信奉基督教国家C欧洲的联合具有一定的文化认同基础D欧盟各成员国都表现出很强的文化优越感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欧洲走向联合原因。欧洲历史上曾经的联合以及共同的基督教文化是欧盟建立的重要基础。B、D两项说法错误,A项与题意不符,题干材料强调的是宗教文化的影响。故选C项。19(2015湖北)下图反映了1948年以来世界贸易组织(前身为关税和贸易总协定)成员国数量变化的趋势。下列分析和评论正确的是()A发达国家在世
21、贸组织中数量越来越多B发达国家掌握了世界经济主导权C这与70年代中国重返联合国有关D这种趋势反映了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要求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1948年以来关税和贸易总协定(后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数量从图表中工业化国家的数据几乎没有太大变化,A项说法错误;B、C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选D项。20(2015江西红色六校联考)2010年1月第40届世界经济达沃斯论坛将主题确定为“重新思考价值观、重新设计合作体制、重新建设相关国际机构”。三个“重新”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前世界()A经济政治多极化的进一步发展B动荡局势的加剧C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复杂格局D经济一体化的形成答案A解析本题考
22、查经济政治多极化以及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材料不难发现,三个“重新”足以说明原来的价值观、原来的合作体制、原来的相关国际机构均不再适应世界形势的变化,所以三个“重新”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前世界经济政治多极化的进一步发展。21(2015邯郸摸底)1994年APEC经济领导人共同宣言提出“不晚于2020年在亚太地区完成我们实现自由和开放的贸易和投资的目标。执行的时间将考虑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各经济实体的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工业化经济不迟于2010年实现贸易和投资的自由化,发展中成员不晚于2020年实现这一目标。”这表明APEC成员国()A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B反对贸易和投资自由化C坚持互利和
23、互惠的原则D通过法律确立长远目标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从材料可以看出,亚太经合组织的成员国,在“实现自由和开放的贸易和投资的目标”的时间上并不一致,这是由于“各经济实体的不同经济发展水平”所致。分析选项,A项符合题意,故选A项。22(2015吉林一模)二战后到20世纪70年代初,西欧经济发展水平远远超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进入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其原因是()A凯恩斯主义理论的奉行B国有制与私有制并存的混合经济的实行C新经济政策的推行D缩小“福利国家”规模的影响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战后世界经济。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到20世纪70年代初,西欧经济发展的原因是凯恩斯主义理论的奉
24、行。国有制与私有制并存的混合经济的实行是为了解决70年代的滞胀问题的措施,70年代后福利国家制度带来的问题而缩小“福利国家”规模,新经济政策的推行与题干无关。故选A项。23(2015山东省实验中学一诊)货币变局一书中提到:“伴随英镑衰落的是美元的崛起,一个新的时代被开启了。或许,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一“时代”的开启()A加速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B加强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合作C缓和了美苏争霸造成的紧张局势D推动了欧洲的一体化进程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美元的崛起,标志着美国建立了经济霸主地位,推动欧洲一体化的进程的主要是美苏两极格局,是政治、军事方面的原因。故选B项
25、。24(2015浙江重点中学协作体)下表中列举的史实是全球化进程中的一些重要事件,表中推论符合史实的选项是()选项史实推论A15世纪末16世纪初,新航路开辟世界不同民族开始了广泛的政治文化交流B19世纪中后期,资本主义市场初步形成世界不同地区的生活方式达成一致C二战后,支撑世界经济体系的三大支柱建立消除了贸易壁垒,遏制了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D20世纪90年代,三大区域性经济集团形成推动了世界格局的多极化发展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经济全球化发展的理解。A项的错误在于早在古代世界不同民族就已经有了联系, 新航路的开辟是使欧洲与美洲开始有了联系,世界由分散状态开始形成一个整体;B项的错误,是由于经
26、济发展水平、政治因素、地域性的差异和民族习俗的不同等,世界不同地区的生活方式不可能达成一致;C项的错误原因是,第一,贸易壁垒没有得到清除,只是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解;第二,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事实上确立了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通过亚太经合组织、 北美自由贸易区、 欧盟区域经济合作组织确实加强了国家间的相互依存关系,有利于推动经济全球化,故选D项。25(2015金华)下列有关国际组织及宗旨的表述,对应关系正确的是()国际组织宗旨A上海合作组织促成国际合作,以解决国际间属于经济、社会、文化及人类福利性质之国际问题,建立军事政治同盟B世界贸易组织逐步调降各会员国关税与非关税贸易障碍,并消除各会员国在国际贸
27、易上的歧视待遇C华沙条约组织通过政治和军事手段,促进欧洲大西洋地区的民主、法治和福利,保卫成员国的自由与安全D欧洲共同体通过建立无内部边界的空间,加强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建立最终实行统一货币的经济货币联盟答案B解析本题需要较强的基础知识掌握的能力。上海合作组织的宗旨不是为了解决国际间属于经济、社会、文化及人类福利性质之国际问题,而是强化地区和平与发展;世界贸易组织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推动世界贸易自由化发展;华沙条约组织是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军事同盟组织,它是冷战的产物;欧盟是最终实行统一货币的经济货币联盟,所以答案选B项,A、C、D三项说法不符合史实。第卷(非选择题共50分)二、非选择题(
28、本大题共4小题。第26题11分,第27题16分,第28题13分,第29题10分。共50分。)26(11分)(2015吉林一模)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国家近几年的重要外交战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自日南(越南)障塞、徐闻(广东),合浦(广西)船行可五月,有都元国(苏门答腊);又船行可四月,有邑卢没国(缅甸);又船行可二十余日,有谌离国;步行可十余日,有夫甘都卢国。自夫甘都卢国船行可二月馀,有黄支国(印度),有译长,属黄门,与应募者俱入海市明珠、壁流离、奇石异物,赍黄金杂缯而往黄支船行可八月,到皮宗;船行可三月,到日南象林界云。到日南(今越南中部)、象林(今越南广南潍川南)界云。黄
29、支之南有已程不国(今斯里兰卡),汉之译使自此还矣。(东汉)班固汉书地理志(1)根据材料一分析汉代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要特点。(4分)材料二17至18世纪,广州海上丝绸之路贸易比唐宋两代获得更大的发展,形成了空前的全球性大循环贸易,并且一直延续和保持到鸦片战争前夕而不衰。这一时期,从广州起航的海上丝绸之路的航线迅速增加到7条,抵达世界7大洲、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如此之多的外国商船和商品来广州进行贸易,使珠江之滨的广州呈现出一派外贸繁荣的景象。英国人威廉希克为之惊奇,并发出了广州珠江的商船可以与伦敦泰晤士河相媲美的感叹:“珠江上船舶运行忙碌的情景,就像伦敦桥下泰晤士河。不同的是,河面的帆船形式不一,
30、还有大帆船,在外国人眼里再没有比排列着长达几英里的帆船更为壮观的了。”根据百度有关资料整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清朝时期广州繁荣的原因 (3分)材料三奥巴马上任之初对中国推行以接触为主的G2战略,无效后改而奉行“接触加防范”的战略,而且防范的力度明显加大;随着中国的经济快速发展与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中国需要为下一步的发展营造国际经济空间,改善外交环境中国下一步的经济外交拓展方向有两个:陆地上,主要向西扩展,通过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带动中亚、外高加索,从而贯通欧洲;海洋上,主要向南拓展,通过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带动东盟,进而链接南亚与中东以及非洲,拉美和欧洲为海上丝绸之路的三大终点
31、。其中,通往海上丝绸之路的用于弥补亚欧路上大通道的不足。摘编自世界知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加快建设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必要性。(4分)答案(1)特点:路程远(最远可达斯里兰卡);交往范围为东南亚和南亚地区;商品种类:中方以黄金丝绸换取琉璃奇石等;以友好交往和海外贸易为主。(每点1分,共4分,答出任意4点即可。其他答案若符合题意,也得可分,但总分不能超过4分。)(2)原因: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商品经济的繁荣;政府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广州成为唯一对外开放的贸易大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每点1分,共3分。其他答案若符合题意,也得可分,但总分不能超过3分。)(3)必要性:打破美
32、国的贸易防范政策;扩大贸易范围,实现进口多元化;迎接经济全球化浪潮;完善全方位开放格局,推动经济快速发展。(每点1分,其他答案若符合题意,也得可分,但总分不能超过4分。)解析本题考查海上丝绸之路建设。(1)解答此题需要仔细的结合材料进行,海上丝绸之路远通南亚,路程远,同时中国的交易多是黄金等贵重金属换取海外的奇珍异货,根据所学知识还可以知道,中国与国外的交往是和平的友好的交往。(2)清代前期广州繁荣的原因主要是因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带动商业的繁荣,同时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只是保留了广州一口通商,也带动了广州的繁荣。(3)从材料美国“奉行接触加防范的战略,而且防范的力度明显加大”、“需要为下一步的发
33、展营造国际经济空间,改善外交环境”、“通往海上丝绸之路的用于弥补亚欧路上大通道的不足。”分析中国开拓海上丝绸之路的原因。27(16分)(2015南安一中)经济文明历程是高中历史的必修内容,也是开展研究性学习的重要课题。某老师在释读经济全球化问题时,指导学生确定了一些具体的研究课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研究课题一欧盟与美国材料一过去500年来,世界范围内已经发生了三次结构性的权力转移。第一次权力转移是西方世界的崛起。西方崛起的进程始于15世纪,到18世纪末期,这一进程大大加快了。第二次权力转移是美国的崛起。它发生在19世纪行将结束之际。美国在20世纪的大部分时期,主导着全球经济、政治、科学和
34、文化新闻周刊主编法里德扎卡利亚后美国世界材料二在某次20国集团金融峰会前后,法国总统萨科齐曾表示希望与美国“并肩前进”。欧盟不想再当美国的“小伙伴”,而是要与美国“平起平坐”。这种“咄咄逼人”的攻势。美国媒体曾表示了担忧,担心他带领欧洲挑战美国金融霸权地位。不过金融峰会结束后,美国媒体显然松了口气,称欧洲“有心挑战,无力颠覆”。环球日报美国媒体称欧盟峰会上挑战美国无功而返(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在20世纪中期美国主导全球经济的表现。材料二中欧洲“有心挑战,无力颠覆”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说明了什么问题?(4分)研究课题二欧洲债务危机材料三希腊债务危机刚刚步入尾声,爱尔兰债务问题再度拉响“警
35、报”。彭博社(2010年)11月13日报道,欧盟目前正游说爱尔兰政府接受来自其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联合援助。中国新闻周刊欧洲到了抉择时刻报道:2010年12月7日,欧盟同意为爱尔兰提供850亿欧元贷款。材料四中国财经报曾报道:“欧债危机令欧元命悬一线”。而何伟文则持相反的观点,他在欧元不可能崩溃一文中阐述:“由于欧盟对世界经济和货币体系的极端重要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也不得不竭尽全力。加上中国等新兴经济体的出手,至少目前为止,仍然基本上可以稳住欧元。欧元的最终前景,则是确信无疑的。”(2)材料三所述欧洲债务问题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哪些现象? 材料四给出了哪些“欧元不可能崩溃”的理由
36、?(4分)研究课题三福利国家面面观材料五最近几年,欧洲很多国家因福利问题引发的示威游行和社会骚乱数不胜数。英国经济学家近日预测:“21世纪的欧洲,不会被炮火摧毁,但可能会被一张张福利支票压得喘不过气来,这已经成为一场国家战争纳税人不惜用示威骚乱逼迫政府,要为他们的人生负责。”(3)材料五表明,许多欧洲人不愿过“苦日子”,示威游行和社会骚乱不断。你是如何看待“福利国家”的?(4分)研究课题四中国梦与全球化材料六国防大学教授刘明福在中国梦后美国时代的大国思维与战略定位中,将中国大战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如何“自立于世界”生存战略;第二阶段是如何“融入世界”发展战略;第三阶段是如何“领先于世界”
37、崛起战略;第四阶段是如何“领导世界”领袖战略。(4)结合材料六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国为“融入世界”采取了哪些战略举措?(4分) 答案 (1)表现: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1分)建立了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关贸总协定)。(1分)因素:西欧实力不及美国。(1分)说明:一个国家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取决于综合实力。(1分)(2)现象:凸显了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作用,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2分)理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帮助;中国等新兴经济体的援助。(2分)(3)福利国家一方面有利于缓解社会矛盾,扩大社会消费;(2分)但另一方面也会导致国家财政不堪重负;降低人们工作积
38、极性。(2分)(4)战略举措: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了改革开放的方针;逐步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对外开放格局;1991年加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或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001年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4分)解析本题考查经济全球化与区域集体化、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1)第一问美国主导全球经济的表现主要是从美国在二战后建立了一系列的国际性的经济组织并且在这些组织中占据了主导性的地位进行分析。第二问,材料二中欧洲“有心挑战,无力颠覆”美国金融霸权地位的主要因素是欧洲实力不如美国;说明一个国家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是由其综合国力决定的。(2)材料三所述欧
39、洲债务问题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趋势:区域集团化和经济全球化;依据材料四,作者认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也不得不竭尽全力、加上中国等新兴经济体的出手”,所以“欧元不可能崩溃”。(3)对于西方社会的“福利国家”政策,要进行辩证地评价。“福利国家”政策的实施,一方面缓解了社会矛盾,扩大了社会消费。另一方面也使一些国家的财政支出扩大,导致国家财政不堪重负。(4)此题考查的是我国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做出的一系列的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的举措。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28(13分)(2015唐山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关于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图示 (1)什么是经济全球化?(2分)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
40、概括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进程的主要特点。(4分)(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二战后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原因。(4分)应该如何评价经济全球化?(3分)答案(1)经济全球化是指生产要素遵循市场法则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与组合,形成了全球性的经济分工与合作,使世界经济变成一个整体。(2分)特点:国际分工向纵深发展;全球贸易体系化;发达国家主导;规则制度不断完善。(4分)(2)发展原因:市场经济体制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普遍认可和接受;新科技革命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物质基础;国际金融的发展是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催化剂;跨国公司与国际组织是推动全球化的主要力量。(4分)评价: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既加速了世界经
41、济的发展和繁荣,也加剧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3分) 解析本题考查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及全球化。(1)“全球化”的含义主要根据所学知识进行作答;“特点”从全球化的规模、主导等方面进行分析。(2)“原因”结合图片和所学知识从市场、技术、金融、跨国公司等方面进行分析;“影响”则从全球化的积极、消极作用两个方面对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进行分析。29(10分)(2015吉林一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1951年,法、意、联邦德国、荷、比、卢签订关于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的条约,煤钢共同体建立,为实现西欧经济联合奠定了基础。1957年,六国外长签订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与欧洲原子能共同体的两个条
42、约。1965年,六国签订了布鲁塞尔条约,决定将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和欧洲经济共同体统一起来,统称欧洲共同体。条约于1967年7月1日生效,这标志欧洲共同体的正式成立,其总部设在布鲁塞尔。1967年东南亚国家联盟(简称东盟)成立。它是东南亚地区以经济合作为基础的政治、经济、安全一体化合作组织。1976年巴厘宣言签署以后,东盟加强了政治、经济和军事领域的合作,采取了很多措施推动经济增长,逐步成为一个有一定影响的区域性组织。除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和泰国5个创始国外,文莱、越南、老挝、缅甸和柬埔寨先后加入东盟,使这一组织涵盖整个东南亚地区。 为了实现东盟经济一体化,东盟自由
43、贸易区于2002年正式启动。根据百度相关资料整理(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指出图中所代表的两类合作组织的性质。(2分)(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共体和东南亚国家联盟(简称东盟)两个区域性合作组织成立的共同背景。(3分)(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欧洲一体化进程中取得的最重要的进展是什么?同欧共体相比,制约东盟一体化进程的不利因素有哪些?(5分)答案(1)性质:欧盟:区域性经济政治联盟。东盟:以经济合作为基础的政治、经济、安全一体化合作组织。(每点1分,共2分)(2)共同背景:冷战局面的出现和两极格局的形成;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第三次科技革命使世界各国的经济依赖程度
44、加深。(每点1分,答出3点即可。共3分。其他答案若符合题意,也得可分,但总分不能超过3分。)(3)进展:成立欧盟,向政治实体过渡。(共1分)不利因素:多元的宗教信仰和民族文化(伊斯兰教的印尼、马来西亚、佛教的泰国、基督教的菲律宾);社会制度的差异(越南的社会主义);成员国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多数成员国处于政治和经济转型期,一些国家政局不稳。(每点1分,共4分,其他答案若符合题意,也得可分,但总分不能超过4分。)解析本题考查区域集团化。(1)本题考查的是东盟和欧盟的性质,可以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回答,东盟是经济政治双重性质的组织,是政治经济一体化组织。欧盟则是联盟。(2)本题考查的是基本的历史知识,背景可以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3)90年代以来,欧洲一体化进程的最大的成就是成立了欧盟。欧洲合作的进程明显的加快,但是东盟的合作却是面临着领土、宗教和民族文化等差异的制约,发展相对缓慢。-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