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高考政治总复习备考 哲学常识8课1节课时活页训练(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高考政治总复习备考 哲学常识8课1节课时活页训练(带解析).doc(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科学的,就在于它坚持()A联系的观点 B发展的观点C实践的观点 D矛盾的观点解析:选C。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基本的观点。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其他一切哲学的根本之处就在于它解决哲学基本问题的独特方式,即以实践为基础去解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2下列没有体现要重视实践的观点的名言警句是()A说一千,道一万,两横一竖就靠干B有志者,高山是台阶;无志者,小沟是江河C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D不怕慢,就怕站解析:选B。实践是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B强调的是发挥主观能动性,是精神状态,不是实践,因此当选。3有人学了愚公移山的故事后,认为愚公真“愚”,为
2、什么移山不用炸药炸,不用汽车运呢?这种观点错在否认了实践的()A客观物质性 B主观能动性C社会性历史性 D直接现实性解析:选C。解答此题,要理解实践的三个特征。实践是社会性历史性的活动,这种活动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是历史地变化发展的。4(2009年高考安徽卷)新时期我国农村改革是在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展开、递次推进的,它经历了从“大包干”到税费改革,再到包括乡镇机构和管理体制等在内的综合改革过程,从而大大促进了我国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我国农村改革带来经济和社会发展所包含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有()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状况生产方式变革决定社会性质的变化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上层建
3、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就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A BC D解析:选A。农村改革主要是调整生产关系,以适合生产力发展的需要,故正确;农村改革带来经济和社会发展表明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正确。生产方式的根本性变革才会带来社会性质的变化,故错误。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有利于巩固和维护经济基础,但是否促进生产力发展要看其所维护的经济基础是否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状况,故错误。我国古代思想家十分重视实践和认识之间的关系,提出了许多充满哲理的观点。据此回答57题。5老子在道德经中说:“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老子的这一观点()A认为通过实践获
4、得的直接经验更有意义B揭示了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对立性C主张知识的获得不需要通过思维加工D否认了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解析:选D。“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的意思是说,圣贤之人不用实践就可以获得知识,不需要看到(东西)就能说出它的名字,不必去做就可以取得成功。显然,老子的观点是脱离实践的唯心主义先验论的表现,否认了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故D当选。A与题意相反,B和C与题意无关,均排除。6“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与这句诗蕴涵哲理相同的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晨星理荒秽,带月荷锄归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A. BC D解析:选A。题干中“操千
5、曲”、“观千剑”指实践,“晓声”、“识器”即认识,蕴涵实践决定认识。“躬行”而“绝知”,“入虎穴”而“得虎子”也是实践决定认识,故正确,应选A。不符合题意。7“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孔子的这些观点在于强调()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D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解析:选B。题干中孔子的观点在于认识要应用于实践,去指导实践,强调实践是认识的目的,选B。A、C、D不符合题意。8历史上,作为丝绸之路重要交通枢纽的楼兰古国因为树木和水源的破坏导致生态恶化,从绿洲
6、变成了荒漠。为了不让敦煌重演楼兰悲剧,敦煌近年来把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作为头等大事来抓。酒泉市正在着力进行“引哈济党”调水工程,把青海省大哈尔腾河的水引入党河。这告诉我们()A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的活动B实践是社会性历史性的活动C实践是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D实践是人类特有的能力和活动解析:选A。敦煌自觉把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作为头等大事来抓,体现了实践活动的自觉能动性,所以A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在实践中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也没有体现人与动物的区别,所以B、D不符合题意。C表述错误,不选。9在2009年十一届全运会期间,天气预报变得越来越精确。除了每个全运会场馆需要详实准确的气象信
7、息外,其他一些重大活动也在要求气象预报越来越精确。这说明了()只要人类需要就一定能达到目的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在不断地深化发展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A BC D解析:选B。“天气预报变得越来越精确”体现了认识在不断地发展,符合题意;“除了每个全运会场馆需要详实准确的气象信息外,其他一些重大活动也在要求气象预报越来越精确”,体现了实践的需要推动认识的发展,符合题意;观点错,未体现。10(2009年高考广东文基卷)“把学问用于装饰是虚假,完全依靠学问上的规则断事是书生的怪癖。”这表明()A书本知识比亲身实践更为重要B实践是获得知识的唯一途径C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
8、D书本知识要和具体实践结合解析:选D。材料强调书本知识与实践结合的重要性,故选D。B错,正确的说法是实践是获得知识的唯一来源。A说法不正确,书本知识与亲身实践不能比较二者谁更重要。C不符合题意要求。11孙武曾率军三万打败楚国二十万大军,并在战争中撰写孙子兵法。孙武著兵法说明实践是()A认识的来源 B认识的目的和归宿C检验真理的标准 D获得知识的唯一途径解析:选A。孙武在战争中不断总结战争的经验,从而撰写成孙子兵法,这充分说明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故选A。B、C在材料中未体现。D表述错误,获得知识的途径还有间接经验。12最近,某省搞了一次“医患换位体验”活动,让医生以患者的身份挂号、排队、看病、拿
9、药结果,医生跑前跑后,既受累又受气,一名全程体验了“患者”的医生感慨道:“医生就像拿着个遥控器,把患者指挥得团团转,当患者确实很苦。”“医患换位体验”活动蕴涵的哲理有()认识是在变革对象的实践中产生的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联系、相互制约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矛盾双方的地位可以随意转化A BC D解析:选A。正确,医生以患者的身份进行实践得出了认识。正确,医生和患者构成了矛盾双方,他们之间不仅仅存在着对立的关系,更重要的是存在着统一的关系。错误,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才能相互转化。二、非选择题13我国农村经济组织形式经过了这样几个过程:20世纪五十年代,我国突破个体农户经营的局限
10、,实行了农业合作化和人民公社体制下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形式。1978年实行了以家庭联产承包经营责任制为基本特征的经济组织形式,代替了低效率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形式,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随着生产社会化和市场化的发展,农村家庭承包经营也表现出一些不足,一种农民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应运而生。我国对农村经济组织形式的探索历程是如何体现实践决定认识的?解析:该题以我国农村经济组织形式的演变为素材,主要考查实践决定认识这一知识点。回答时要紧扣材料,切忌理论与实际脱节。答案:(1)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对农村经济组织形式的探索是为了更好地适应和促进农村生产力的发展要
11、求。(2)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50多年的历史探索,推动了农村经济组织形式的不断创新。(3)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各阶段农村经济组织形式在实践中不断得到检验和发展。14(探究创新题)随着文明的发展,阅读已经成为人们学习知识、分享经验、塑造个人精神世界的重要途径。有人说:一个人的精神发展史,是他本人的阅读史。运用认识论相关原理辨析:一个人的精神发展史,是他本人的阅读史。 解析:解答此问注意从两方面着眼:第一说明题干中的合理之处;第二点明题干中的不足。答案:一个人的精神发展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实践。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也是构成人的精神世界的基础。阅读的过程是能动地吸收,借鉴间接经验的过程,间接经验归根结底来源于直接经验,也来源于实践。阅读在个人精神世界的形成和发展中起重要的作用,是影响一个人精神世界形成和发展的因素之一。结论一:承认实践是精神发展的基础,强调个人的精神发展受阅读影响,学习间接经验具有重要作用,则这个命题是正确的。结论二:忽视实践在精神发展中的决定作用,夸大阅读对精神发展的作用,则这个命题不正确。(学生把结论一和结论二结合起来做答或者答出上述任一结论均可)5专心 爱心 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