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师必读条文与理解应用注意事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程师必读条文与理解应用注意事项.docx(1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大家论坛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监理工程师必读条文与懂得应用注意事项前 言 我国新版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经历4年半的修订,已由国家建设部和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于2002年02月20日联合发布,自2002年04月01日起施行。一、新版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较原版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J101989改动的主要内容有:1 结构设计的基本规定(1)增加了有关耐久性的规定;(2)提高了混凝土强度等级并调整了设计参数 (3)规定普通钢筋混凝土结构以热轧带肋HRB400(III)级钢筋为主导钢筋、预应力混凝土结构高强低放松钢丝和钢绞线为主导钢筋、各种冷加工钢筋(冷拉、冷拔
2、、冷轧、冷扭)不再列入规范而交由行业规程治理。(4)增加了混凝土结构分析的有关内容2 混凝土结构的设计运算(1)预应力构件的运算要求 (2)正截面承载能力运算(3)受压构件设计方法的改进(4)斜截面承载力运算(5)其他承载力运算3 基本构造要求及构件规定(1)伸缩缝和保护层厚度(2)受力钢筋的锚固和连接(3)钢筋的最小配筋率(4)钢筋延伸长度的确定(5)板、梁、墙中的裂缝控制措施(6)框架节点设计方法的完善(7)深受弯构件的设计4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1)提高了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的安全储备(2)调整了轴压比限值及抗震构造措施二、针对许多施工工程师和施工监理工程师在施工现场工作繁忙、没有时间系统研
3、习设计规范的实际,编撰了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施工工程师和施工监理工程师必读条文与相关资讯”。期望本文在帮助施工工程师和施工监理工程师学习懂得和运用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方面有所帮助,正是编者所盼望的。必读条文的选取主要是材料指标和基本构造要求及构件规定,这些个内容既是施工工程师和施工监理工程师必须把握的,又是施工验算规范没有给出的,也是这次修订的重头戏。三、凡例: 条文前提示 (普通)规范条文原文 对条文的懂得与应用注意事项凡例: 条文前提示 (强制性)规范条文原文 对条文的懂得与应用注意事项四、限于编者水平,对新
4、版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的懂得不一定能切中要义,也难免产生懂得方面的偏差,这是需要读者批评指正的。条文的正式说明,已随规范条文一起由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专此说明。第一篇 材料指标3.1.8 未经技术鉴定或设计认可,不得改变结构的用途和使用环境。3.2.1 根据建筑结构破坏后果的严重程度,建筑结构划分为三个安全等级。设计时,应根据具体情形,按照表3.2.1的规定选用相应的安全等级。表3.2.1 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安全等级 破坏后果 建筑物类型一级二级三级 很严重严重不严重 重要的建筑物一样的建筑物次要的建筑物注:对有特别要求的建筑物,其安全等级应根据具体情形另行规定。 第二
5、篇 基本构造规定 9.1.1 伸缩缝的最大间距 钢筋混凝土结构伸缩缝的最大间距宜符合表9.1.1的规定。表9.1.1 钢筋混凝土结构伸缩缝的最大间距 (m)结构类别室内或土中露天排架结构装配式 100 70框架结构装配式 75 50现浇式 55 35剪力墙结构装配式 65 40现浇式 45 30挡土墙、地下室墙壁等类结构装配式40 30现浇式 30 20注:1 装配整体式结构房屋的伸缩缝间距宜按表中现浇式的数值取用;2 框架剪力墙结构或框架核心筒结构房屋的伸缩缝间距可根据结构的具体布置情形取表中框架结构与剪力墙结构之间的数值;3 当屋面无保温或隔热措施时,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的伸缩缝间距宜按表
6、中露天栏的数值取用; 4 现浇挑檐、雨罩等外露结构的伸缩缝间距不宜大于12m.9.1.2 对下列情形,本规范表9.1.1中的伸缩缝最大间距宜适当减小:1 柱高(从基础顶面算起)低于8m的排架结构(由于刚度大,温度收缩引起的柱顶水平位移可能导致柱中产生较大的约束应力);2 屋面无保温或隔热措施的排架结构;3 位于气候干燥地区、夏季炎热且暴雨频繁地区的结构或经常处于高温作用下的结构(因为这些结构温度收缩所造成的约束应力将更为严重);4 采用滑模类施工工业的剪力墙结构(因为这些结构整体性强,温度收缩所引起的约束应力也将更大);5 材料收缩较大(混凝土强度等级高、水泥用量多、流动性大的泵送混凝土及免振
7、混凝土等情形)、室内结构因施工外露时间较长等。9.1.3 对下列情形,如有充分依据和可靠措施,本规范表9.1.1中的伸缩缝最大间距可适当增大:1 混凝土浇筑采用后浇带施工(混凝土后浇带:30m40m一道,宽度8001000mm,一样钢筋贯通不断。浇筑后浇带的时间不宜早于12个月);2 采用专门的预加应力措施(应通过运算,按照管力变化和主拉应力的方向来设计和布置预应力钢筋);3采用能减少混凝土温度变化或收缩的措施(局部加强、采用预制构件或叠合结构、设置滑移层、采用膨胀剂补偿混凝土收缩、加强保温隔热措施、建筑物顶部采用音叉式变形缝)。当增大伸缩缝间距时,尚应考虑温度变化或混凝土收缩对结构的影响(由
8、间接作用引起的内力对结构安全也可能带来不利影响,对此应有足够的重视)。9.1.4 具有独立基础的排架、框架结构,当设置伸缩缝时,其双柱基础可不断开。结构缝相关资讯1混凝土中结构缝的概念(1)结构缝有10种类型: 膨胀缝(伸缝)收缩缝(缩缝)沉降缝防震缝(抗震缝)体形缝局部缝施工缝拼接缝控制缝(引导缝,如预埋隔离片等)界面缝。(2)结构缝的8种做法:考试大欢迎你全部断开的缝上部断开的缝顶部断开的缝钢筋断开,混凝土接槎的缝钢筋搭接,混凝土接槎的缝钢筋焊接或机械连接,混凝土接槎的缝钢筋连通,混凝土接槎的缝钢筋及混凝土连续浇筑后引导开裂形成的缝(3) 缝的设计原则应充分考虑现代建筑体形庞大、形状复杂、
9、工厂混凝土收缩大等特点合理布置结构缝,减少约束应力的过大积聚;综合考虑各种结构缝的功能和受力特点,加以合并,一缝多能;合理构造:采用全断开、半断开、部分断开和后断开等不同形式,使其能够承当作为结构缝应有的功能和作用;缝的做法应能够在正常的施工条件下实现设计意图,具有可操作性;来源:考试大应配套采取建筑处理手法,做好防水、防渗等措施,将设缝对建筑物的影响减少到最低限度。2 混凝土结构的间接裂缝(1)约束应力及间接裂缝影响观感和使用功能影响结构的耐久性结构中产生次内力改变结构运算简图(2)混凝土收缩的影响混凝土原材料及成分的变化混凝土抗裂性能相对降低施工工艺变化的影响结构形式的变化试验标准与实际工
10、程差异的影响(3)温度变化的影响大气环境的温差施工早期的温差施工养护的影响3 确定混凝土结构伸缩缝的主要因素:结构所处环境混凝土成型方式结构形式其他措施:保温隔热、收缩率不同的混凝土材料、各种混凝土施工工艺(滑模等)9.2.1 纵向受力的普通钢筋及预应力钢筋,其混凝土保护层厚度(钢筋外边缘至混凝土表面的距离)不应小于钢筋的公称直径,且应符合表9.2.1的规定表9.2.1 纵向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mm)环境类别 板墙壳 梁 柱C20 C25C45 C50 C20 C25C45 C50 C20 C25C45 C50一 20 15 15 30 25 25 30 30 30二 a 20 2
11、0 30 30 30 30 b 25 20 35 30 35 30三 30 25 40 35 40 35注:基础中纵向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40mm;当无垫层时不应小于70mm.第三篇 梁板构件的构造规定 10.1.1 现浇钢筋混凝土板的厚度不应小于表10.1.1规定的数值。表10.1.1 现浇钢筋混凝土板的最小厚度(mm)板 的 类 别 最小厚度单向板 屋面板 60民用建筑楼板 60工业建筑楼板 70行车道下的板 80双向板 80密肋板 肋间距小于或等于700mm 40肋间距大于700mm 50悬臂板 板的悬臂长度小于或等于500mm 60板的悬臂长度大于500mm 80无梁楼板
12、 15010.1.2 混凝土板应按下列原则进行运算:1 两对边支承的板应按单向板运算;2 两边支承的板应按下列规定运算:1) 当长边与短边之比小于或等于2.0时,应按双向板运算;2) 当长边与短边之比大于2.0,但小于3.0时,宜按双向板运算;当按沿短边方向受力的单向板运算时,应沿长边方向布置足够的构造钢筋;3) 当长边与短边之比大于或等于3.0时,可按沿短边方向受力的单向板运算。 10.1.3 当多跨单向板、多跨双向板采用分离式配筋时,跨中正弯矩钢筋宜全部伸入支座;支座负弯矩钢筋向跨内的延伸长度应覆盖负弯矩图并满足钢筋锚固长度要求。10.1.4 板中受力钢筋的间距,当板厚h150mm时,不宜
13、大于200mm;当板厚h150mm时,不宜大于1.5h,且不宜大于250mm.10.1.5 简支板或连续板下部纵向受力钢筋伸入支座的锚固长度不应小于5d,d为下部纵向受力钢筋的直径。当连续板内温度、收缩应力较大时,伸入支座的锚固长度宜适当增加。10.1.6 当现浇板的受力钢筋与梁平行时,应沿梁长度方向配置间距不大于200mm且与梁垂直的上部构造钢筋,其直径不宜小于8mm,且单位长度内的截面面积不宜小于板中单位宽度内受力钢筋的三分之一。该构造钢筋伸入板内的长度从梁边算起每边不宜小于板运算跨度的四分之一(图10.1.6)。10.1.7 对与支承结构整体浇筑或嵌固在承重砌体墙内的现浇混凝土板,应沿支
14、承周边配置上部构造钢筋,其直径不宜小于8mm,其间距不宜大于200mm,并应按下列规定:1 现浇楼盖周边与混凝土梁或混凝土墙整体浇筑的单向板或双向板,应在板边上部设置垂直于板边的构造钢筋,其截面面积不宜小于板跨中相应方向纵向钢筋截面面积三分之一;该钢筋自梁边或墙边伸入板内的长度,在单向板中不宜小于受力方向板运算跨度的五分之一,在双向板中不宜小于板短跨方向运算跨度的四分之一;在板角处该钢筋应沿两个垂直方向布置或按放射状布置;当柱角或墙的阳角突出到板内且尺寸较大时,也应沿柱边或墙的阳角边布置构造钢筋,该构造钢筋伸入板内的长度应从柱边或墙边算起。上述上部构造钢筋应按受拉钢筋锚固在梁内、墙内或柱内;2
15、 嵌固在砌体墙内的现浇混凝土板,其上部与板垂直的构造钢筋伸入板内的长度,从墙边算起不宜小于板短边跨度的七分之一;在两边嵌固于墙内的板角部分,应配置双向上部构造钢筋,该钢筋伸入板内的长度从墙边算起不宜小于板短边跨度的四分之一;沿板的受力方向配置的上部构造钢筋,其截面面积不宜小于该方向跨中受力钢筋截面面积的三分之一;沿非受力方向配置的上部构造钢筋,可根据体会适当减少。10.1.8 当按单向板设计时,除沿受力方向布置钢筋外,尚应在垂直受力方向布置分布钢筋。单位长度上分布钢筋的截面面积不宜小于单位宽度上受力钢筋截面面积的 15%,且不宜小于该方向板截面面积的0.15%;分布钢筋的间距不宜大于250mm
16、,直径不宜小于6mm;对集中荷载较大的情形,分布钢筋的截面面积应适当加大,其间距不宜大于200mm.注:当有实践体会或可靠措施时,预制单向板的分布钢筋可不受本条限制。 10.1.9 在温度、收缩应力较大的现浇板区域内,钢筋间距宜取为150200mm,并应在板的未配筋表面布置温度收缩钢筋。板的上、下表面沿纵横两个方向的配筋率均不宜小于0.1%.温度收缩钢筋可利用原有钢筋贯通布置,也可另行设置构造钢筋网,并与原有钢筋按受拉钢筋的要求搭接或在周边构件中锚固。10.1.10 混凝土板中配置抗冲切箍筋或弯起钢筋时,应符合下列构造要求:1 板的厚度不应小于150mm;2 按运算所需的箍筋及相应的架立钢筋应
17、配置在与45冲切破坏锥面相交的范畴内,且从集中荷载作用面或柱截面边缘向外的分布长度不应小于1.5h0(图10.1.10a);箍筋应做成封闭式,直径不应小于6mm,间距不应大于h0/3;3 按运算所需弯起钢筋的弯起角度可根据板的厚度在3045之间选取;弯起钢筋的倾斜段应与冲切破坏锥面相交(图10.1.10b);其交点应在集中荷载作用面或柱截面边缘向外(1/21/3)h的范畴内。弯起钢筋的直径不宜小于12mm,且每一方向不宜少于3根。10.1.11 对卧置于地基上的基础筏板,当板的厚度h2m时,除应沿板的上、下表面布置纵、横方向的钢筋外,尚宜沿板厚度方向间距不超过1m设置与板面平行的构造钢筋网片,
18、其直径不宜小于12mm,纵横方向的间距不宜大于200mm. 10.1.12 当板中采用箍筋焊接网片配筋时,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板的构造要求相关资讯(1)板的配筋方式 由于板在跨中一样承担正弯矩而在支座承担负弯矩,因此在板跨中须配置底部钢筋而在支座处往往配置板面钢筋,从而有(a)分离式配筋和(b)弯起式配筋两种配筋方式。(2)约束边缘的裂缝 (3)现浇板中与梁垂直的构造钢筋(右下图)(4)板角钢筋布置(5)板的温度-收缩钢筋10.2.1 钢筋混凝土梁纵向受力钢筋的直径,当梁高h300mm时,不应小于10mm;当梁高h300mm时,不应小于8mm.梁上部纵向钢筋的水平方向的净间距(钢筋外
19、缘之间的最小距离)不应小于30mm和1.5d(d为钢筋的最大直径);下部纵向钢筋的水平方向的净间距不应小于。梁的下部纵向钢筋配置多于两层时,两层以上的钢筋水平方向的中应比下面两层的中距增大一倍。各层钢筋之间净间距不应小于25mm和d.伸入梁支座范畴内的纵向受力钢筋根数,当梁宽100mm时,不宜少于2根;当梁宽100mm时,可为1根。本条相关资讯1、梁内纵向钢筋的最小直径钢筋类型 受力钢筋 架立钢筋条件 h300mm h300mm l4m 4ml6m l6m直径d(mm) 8 10 8 10 12 2、梁内多层钢筋、粗钢筋、并筋(及钢筋束)的配置及解决方法图示10.2.2 钢筋混凝土简支梁和连续
20、梁简支端的下部纵向受力钢筋,其伸入梁支座范畴内的锚固长度las(图10.2.2)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当V0.7ftbh外不小于20d处截断,且从该钢筋强度充分利用截面伸出的长度不应小于1.2 la; 2 当V0.7ftbh0时,应延伸至按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运算不需要该钢筋的截面以外不小于h0且不小于20d处截断,且从该钢筋强度充分利用截面伸出的长度不应小于1.2 la+ h0;3 当按上述规定确定的截断点仍位于负弯矩受拉区内,则应延伸至按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运算不需要该钢筋的截面以外不小于1.3h0且不小于20d处截断,且从该钢筋强度充分利用截面伸出的长度不应小于1.2 la+ 1.7h0. 10
21、.2.4 在钢筋混凝土悬臂梁中,应有不少于两根上部钢筋伸至悬臂梁外端,并向下弯折不小于12d;其余钢筋不应在梁的上部截断,而应按本规范第10.2.8条规定的弯起点位置向下弯折,并按本规范第10.2.7条的规定在梁的下边锚固。考试用书10.2.5 梁内受扭纵向钢筋的配筋率t l应符合下列规定:t l0.6(T / Vb)ft / fy (10.2.5)当T/Vb2.0时,取T/Vb2.0.式中 t l-受扭纵向钢筋的配筋率:t lAs t l / (bh) ;b-受剪的截面宽度,按本规范第7.6.1条的规定取用;As t l-沿截面周边布置的受扭纵向钢筋总截面面积。 沿截面周边布置的受扭纵向钢筋
22、的间距不应大于200mm和梁截面短边长度;除应在梁截面四角设置受扭纵向钢筋外,其余受扭纵向钢筋宜沿截面周边平均对称布置。受扭纵向钢筋应按受拉钢筋锚固在支座内。在弯剪扭构件中,配置在截面弯曲受拉边的纵向受力钢筋,其截面面积不应小于按本规范第9.5.1条规定的受弯构件受拉钢筋最小配筋率运算出的钢筋截面面积与按本条受扭纵向钢筋配筋率运算并分配到弯曲受拉边的钢筋截面面积之和。 对箱形截面构件,本条中的b均应以bh代替。10.2.6 当梁端实际受到部分约束但按简支运算时,应在支座区上部设置纵向构造钢筋,其截面面积不应小于梁跨中下部纵向受力钢筋运算所需截面面积的四分之一,且不应少于2根;该纵向受力钢筋自支
23、座边缘向跨内伸出的长度不应小于0.2l0,此处,l0为该跨的运算跨度。10.2.7 在混凝土梁中,宜采用箍筋作为承担剪力的钢筋。当采用弯起钢筋时,其弯起角宜取45或60;在弯起钢筋的弯终点外应留有平行于梁轴线方向大锚固长度,在受拉区不应小于20d,在受压区不应小于10d,此处,d为弯起钢筋的直径;梁底层钢筋中的角部钢筋不应弯起,顶层钢筋中的角部钢筋不应弯下。10.2.8 在混凝土梁的受拉区中,弯起钢筋的弯起点可设在按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运算不需要该钢筋的截面之前,但弯起钢筋与梁中心线的交点应位于不需要该钢筋的截面之外(图10.2.8);同时,弯起点与按运算充分利用该钢筋的截面之间(来源考试大)的距
24、离不应小于h0/2.当按运算需要设置弯起钢筋时,前一排(对支座而言)的弯起点至后一排的弯终点的距离不应大于表10.2.10中V0.7ftbh0+0.05Np0一栏规定的箍筋最大间距。弯起钢筋不应采用浮筋。10.2.9 当运算不需要箍筋的梁,当截面高度h300mm时,应沿梁全长设置箍筋;当截面高度h=150300mm时,可仅在构件端部各四分之一跨度范畴内设置箍筋;但当在构件中部二分之一跨度范畴内有集中荷载作用时,则应沿梁全长设置箍筋; 当截面高度h150mm时,可不设箍筋。10.2.10 梁中箍筋的间距应符合下列要求:1 梁中箍筋的最大间距宜符合表10.2.10的规定,当V0.7ftbh0+0.
25、05Np0时,箍筋的配箍率sv(sv=Asv/(bs)尚不应小于0.24ft / fyv;2 当梁中配有按运算需要的纵向受压钢筋时,箍筋应做成封闭式;此时,箍筋的间距不应大于15d(d为纵向受压钢筋的最小直径),同时不应大于400mm;当一层的纵向受压钢筋多于5根且直径大于18mm时,箍筋间距不应大于10d;当梁的宽度不大于400mm时且一层内的纵向受压钢筋多于3根时,或当梁的宽度不大于400mm但一层内的纵向受压钢筋多于4根时,应设置复合箍筋;3 梁中纵向受力钢筋搭接接头范畴内的箍筋间距应符合本规范第9.4.5条的规定。(请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
26、2)建造师、施工工程监理师必读条文与相关资讯之一P16)来源:考试大表10.2.10 梁中箍筋的最大间距(mm) 梁 高 h V0.7ftbh0+0.05Np0 V0.7ftbh0+0.05Np0 150h300 150 200 300h500 200 300 500h800 250 350 H800 300 400 10.2.11 对截面高度H800mm的梁,其箍筋直径不宜小于8mm;对截面高度H800mm的梁,其箍筋直径不宜小于6mm.梁中配有运算需要的纵向受压钢筋时,箍筋直径尚不应小于纵向受压钢筋最大直径的0.25倍。10.2.12 在弯剪扭构件中,箍筋的配筋率sv(sv=Asv/(bs
27、)不应小于0.28ft / fyv.箍筋间距应符合本规范表10.2.10的规定,其中受扭所需要的箍筋应做成封闭式,且应沿截面周边布置;当采用复合箍筋时,位于截面内部的箍筋不应计入受扭所需要的箍筋面积;受扭所需要箍筋的末端应做成135弯钩,弯钩端头平直段长度不应小于10d(d为箍筋直径)。在超静定结构中,考虑和谐扭转而配置的箍筋,其间距不宜大于0.75b,此处,b按规范第7.6.1条的规定取用。对箱形截面构件,本条中的b均应以bh代替。10.2.13 位于梁下部或梁截面高度范畴内的集中荷载应全部由附加横向钢筋(箍筋、吊筋)承担,附加横向钢筋宜采用箍筋。箍筋应布置在长度为S的范畴内,此处,S 2h
28、1+3b(图10.2.13)。当采用吊筋时,其弯起段应伸至梁上边缘,且末端水平段长度不应小于本规范第10.2.7条的规定。附加横向钢筋所需的总截面面积应符合下列规定:Asv F/(Ffyv / sin) (10.2.13)式中 Asv-承担集中荷载所需的附加横向钢筋总截面面积;当采用附加吊筋时,Asv应为左、右弯起段截面面积之和; F-作用于梁下部或梁截面高度范畴内的集中荷载设计值;-附加横向钢筋与梁轴线的夹角。(a)附加箍筋第四篇 墙柱类构件的规定10.3.1 柱中纵向受力钢筋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钢筋的直径及配筋率。园柱的构造要求 纵向受力钢筋的直径不宜小于12mm,全部纵向钢筋的配筋率不
29、宜大于5%;园柱中纵向钢筋宜沿周边平均布置,根数不宜少于8根,且不应少于6根;纵向受力钢筋的直径不宜小于12mm的规定是期望柱中采用直径较大的钢筋,避免钢筋受压屈曲;全部纵向钢筋的配筋率不宜大于5%的规定是为了防止柱截面过小,过分依靠钢筋的抗力承载而造成结构性能不良;园柱中纵向钢筋的规定是为了园柱截面的合理受力。2 纵向构造钢筋钢筋当偏心受压柱的截面高度h600mm时,在柱的侧面上应设置直径为1016mm的纵向构造钢筋,并相应设置复合箍筋或拉筋;纵向构造钢筋的配置是为了避免过大的无筋表面,与箍筋一起构成对柱核心部位混凝土地围箍约束,这是增强和坚持柱抗力的重要条件(第10.3.1条 和 第10.
30、3.2条资讯图)。3 纵向钢筋的最小间距 柱中纵向受力钢筋的净间距不应小于50mm;对水平浇筑的预制柱,其纵向钢筋的最小净间距可按本规范第10.2.1条关于梁的有关规定取用;纵向钢筋的净间距过小,混凝土浇筑、振捣不便,容易引起蜂窝、孔洞等不密实的缺陷,理由与第2款。4纵向钢筋的最大间距 在偏心受压柱中,垂直于弯矩作用平面的侧面上的纵向受力钢筋以及轴心受压柱中各边的纵向受力钢筋,其中距不宜大于300mm. 为了避免过大的无筋表面,坚持对柱核心部位混凝土地围箍约束,理由同第2款。第10.3.1条 和 第10.3.2条 资讯图10.3.2 柱中箍筋应符合下列规定:1 箍筋的形式柱及其他受压构件中的箍
31、筋应做成封闭式;对园柱中的箍筋,搭接长度不应小于本规范第9.3.1条规定的锚固长度,且末端应做135弯钩,弯钩末端平直段长度不应小于箍筋直径的5倍;柱中箍筋除了承担横向荷载引起的剪力外,还起着围箍约束核心部位混凝土,改善柱的受力性能和增强抗力的作用。2 箍筋间距 箍筋间距不应大于400mm及构件截面的短边尺寸,且不应大于15d,d为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直径;这是保证箍筋约束作用所必须的条件。 3 箍筋直径 箍筋直径不应小于d/4,且不应小于6mm,d为纵向钢筋的最大直径;这也是保证箍筋约束作用所必须的条件。4 高配筋率柱的配箍构造要求当柱中全部纵向钢筋的配筋率大于3%时,箍筋直径不应小于8mm,
32、间距不应大于200mm;箍筋末端应做成135弯钩且弯钩末端平直段长度不应小于箍筋直径的10倍;箍筋也可焊成封闭环式;当柱中全部纵向钢筋的配筋率大于3%时,表面混凝土截面相对较小,轴压比很大。因此更需要通过加强配箍的约束以坚持柱应有的承载力和延性。 5 复合箍筋 当柱截面短边尺寸大于400mm且各边纵向钢筋多于3根时,或柱截面短边尺寸不大于400mm但各边纵向钢筋多于4根时,应设置复合箍筋;这个规定保证了柱内受力钢筋能够得到有效的侧向约束,避免受压屈曲而影响其承载力。6 箍筋间距加密柱中纵向受力钢筋搭接长度范畴内的箍筋间距应符合于本规范第9.4.5条的规定。(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混凝土结
33、构设计规范(GB50010 2002)建造师、施工监理工程师必读条文与相关资讯之二)这是保证柱在纵向受力钢筋搭接长度范畴内抗力的必要措施。10.3.3 螺旋式。焊接环式间接钢筋构造要求在配有螺旋式或焊接环式间接钢筋的柱中,如运算中考虑间接钢筋的作用,则间接钢筋的间距不应大于80mm及dcor/5(dcor为按间接钢筋内表面确定的核心截面直径),且不宜小于40mm,间接钢筋的直径应符合于本规范第10.3.2条的规定。在正截面受压承载力运算中,曾规定当采用连续螺旋式配箍作间接钢筋时,承载力可以提高,但应满足一定的约束要求。10.3.4 I形截面柱构造要求 I形截面的柱翼缘厚度不宜小于120mm,腹
34、板厚度不宜小于100mm.当腹板开孔时,宜在孔洞周边每边设置23根直径不小于8mm的加强筋,每个方向加强钢筋的截面面积不宜小于该方向被截断钢筋的截面面积。此规定是为了使截面不致过于薄弱而影响受力成效;开孔腹板孔洞周边每边设置的加强筋与原规范相同,工程实践证明是可行的。10.3.5 腹板开孔的I形截面柱的刚度和承载力运算规则 腹板开孔的 I形截面柱,当孔的横向尺寸小于柱截面高度的一半、孔的竖向尺寸小于相邻两孔之间的净间距时,柱的刚度可按实腹I形截面柱运算,但在运算承载力时应扣除孔洞的削弱部分。当开孔尺寸超过上述规定时,柱的刚度和承载力应按双肢柱运算。10.4.1 梁上部纵向钢筋在框架中间层端节点
35、内锚固框架梁上部纵向钢筋伸入中间层端节点的锚固长度,当采用直线锚固形式时,不应小于la,且伸过柱中心线不宜小于5d ,d为梁上部纵向钢筋的直径。当截面尺寸不足时,梁上部纵向钢筋应伸至节点对边并向下弯折,其包含弯弧段在内的水平投影长度不应小于0.4la,包含弯弧段在内的竖直投影长度不应小于15d(图10.4.1),la为本规范第9.3.1条规定的受拉钢筋锚固长度。此规定主要是为了防止梁柱边界产生过大的裂缝。框架梁下部纵向钢筋在端节点处的锚固要求与本规范第10.4.2条中间节点处梁下部纵向钢筋的锚固要求相同。10.4.2 框架梁或连续梁上部纵向钢筋应贯穿中间节点或中间支座范畴(图10.4.2),该
36、钢筋自节点或支座边缘伸向跨中的截断位置应符合本规范第10.2.3条的规定。 框架梁或连续梁下部纵向钢筋在中间节点或中间支座处应满足下列锚固要求:1 当运算中不利用该钢筋的强度时,其伸入节点或支座的锚固长度应符合本规范第10.2.2条中V0.7ftbh0时的规定;2 梁下部纵向钢筋应锚固在节点或支座内的锚固与搭接当运算中充分利用钢筋的抗拉强度时,下部纵向钢筋应锚固在节点或支座内,此时,可采用直线锚固形式(图10.4.2a),钢筋的锚固长度不应小于本规范第 9.3.1条确定的受拉钢筋锚固长度la;下部纵向钢筋也可采用带90弯折的锚固形式(图10.4.2b)。其中,竖直段应向上弯折,锚固端的水平投影
37、长度及竖直投影长度不应小于本规范第10.4.1条对端节点处梁上部钢筋带90弯折锚固定规定;下部纵向钢筋也可伸过节点或支座范畴,并在梁中弯矩较小处设置搭接接头(图10.4.2c);3当运算中充分利用钢筋的抗压强度时,下部纵向钢筋应按受压钢筋锚固在中间节点或中间支座内,此时,其直线锚固长度不应小于0.7la;下部纵向钢筋也可伸过节点或支座范畴,并在梁中弯矩较小处设置搭接接头。 10.4.3 框架柱的纵向钢筋应贯穿中间层中间节点和中间层端节点,柱纵向钢筋接头应设置在节点区以外。顶层中间节点的柱纵向钢筋及顶层端节点的内侧柱纵向钢筋可用直线方式插入顶层节点,其自梁底标高算起的锚固长度不应小于本规范第9.
38、3.1条确定的受拉钢筋锚固长度la,且柱纵向钢筋必须伸至柱顶。当顶层节点处梁截面高度不足时,柱纵向钢筋应伸至柱顶并向节点内水平弯折。当充分利用柱纵向钢筋的抗拉强度时,柱纵向钢筋锚固段弯折前的竖向投影长度不应小于0.5 la,弯折后的水平投影长度不宜小于12d.当柱顶有现浇板且板厚不小于80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不低于C20时,柱纵向钢筋也可向外弯折,弯折后的水平投影长度不宜小于12d.此处,d为纵向钢筋的直径。10.4.4 框架顶层端节点处,可将柱外侧纵向钢筋的相应部分弯入梁内作梁上部纵向钢筋使用,也可将梁上部纵向钢筋与柱外侧纵向钢筋在顶层端节点及其邻近部位搭接。搭接可采用下列方式:1 搭接接头
39、可沿顶层端节点外侧及梁端顶部位置(图10.4.4a),搭接长度不应小于1.5,其中,伸入梁内的外侧柱纵向钢筋截面面积不宜小于外侧柱纵向钢筋全部截面面积的65%,梁宽范畴以外的外侧柱纵向钢筋宜沿节点顶部伸至柱内边,当柱纵向钢筋位于柱顶第一层时,至柱内边后宜向下弯折不小于8d后截断;当柱纵向钢筋位于柱顶第二层时,可不向下弯折。当有现浇板且板厚不小于80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不低于C20时,梁宽范畴以外的外侧柱纵向钢筋也可伸入现浇板内,其长度与伸入与伸入梁内的柱纵向钢筋相同。当外侧柱纵向钢筋配筋率大于1.2%时,伸入梁内的柱纵向钢筋应满足以上规定,且宜分两批截断,其截断点之间的距离不宜小于20d.梁上
40、部纵向钢筋应伸至节点外侧并向下弯至梁下边缘高度后截断。此处,d为柱外侧纵向钢筋的直径。2 搭接接头也可沿柱顶外侧布置(图10.4.4b),此时,搭接长度竖直段不应小于1.7 la.当梁上部纵向钢筋的配筋率大于1.2%时,弯入柱外侧的梁上部纵向钢筋应满足以上规定,且宜分两批截断,其截断点之间的距离不宜小于20d,d为梁上部纵向钢筋的直径。柱外侧纵向钢筋伸至柱顶后宜向节点内水平弯折,弯折段的水平投影长度不宜小于12d,d为柱外侧纵向钢筋的直径。10.4.5 框架顶层端节点处梁上部纵向钢筋的截面面积AS应符合下列规定:AS0.35cfcbbh0 / fy (10.4.5)式中 bb-梁腹板宽度;h0
41、-梁截面有效高度。梁上部纵向钢筋与柱外侧纵向钢筋在节点角部的弯弧内半径,当钢筋直径d25mm时,不宜小于6d;当钢筋直径d25mm时,不宜小于8d.此规定主要是为了防止当弯弧内径过小时,由应力集中可能造成弯弧内混凝土局部挤压破碎而引起裂缝,参见本条资讯图。10.4.6 框架节点一样配箍要求在框架节点内设置水平箍筋,箍筋应符合本规范第10.3.2条对柱中箍筋的构造规定,但间距不宜大于250mm.此规定主要是为了坚持箍筋对节点核心区域混凝土的有效约束。 四周约束节点的配箍要求对四边均有梁与之相连的中间节点,节点内可设置沿周边的矩形箍筋。当节点四周均有梁与之连接时,此中间节点由于受到周边梁端的约束而
42、处于有利的受力状态,柱内纵筋不存在压曲的危险。节点内可以只配沿周边的矩形箍筋而无须再设置复合箍筋。这无疑极大地方便了设计与施工。 纵筋搭接区段的配箍要求当顶层端节点内设有梁上部纵向钢筋和柱外侧纵向钢筋的搭接接头时,节点内水平箍筋应符合本规范第9.4.5条的规定。引用条文9.4.5 在纵向受力钢筋搭接长度范畴内应配置箍筋,其直径不应小于搭接钢筋较大直径的0.25倍。当钢筋受拉时,箍筋间距不应大于搭接钢筋较小直径的5倍,且不应大于100mm;当钢筋受压时,箍筋间距不应大于搭接钢筋较小直径的10倍,且不应大于200mm.当受压钢筋直径d25mm时,尚应在搭接接头两个端面外100mm范畴内各设置2个钢筋。顶层端节点的柱外侧纵筋与梁上部纵筋搭接时,节点内应配置足够的水平箍筋,并按受拉搭接的要求配箍。即直径 d/4(d为搭接钢筋的较大直径);间距5d(d为搭接钢筋的较小直径)且不大于100mm.大家学习网Ht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