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doc(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论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内容提要:儒林外史是我国古典小说中一部比较典型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品,是我国讽刺小说的代表作品,它在艺术上的卓越成就正和它在思想内容上的成就一样,主要在于它对封建社会黑暗现实的深刻有力的讽刺。它的讽刺艺术,在中国古典小说中是无与伦比的。关键词:讽刺艺术、人物形象、封建礼教By The Scholars satire artAbstract: The Scholars is in our country classical novel a quite typical critical realism work, is representative who our country
2、 satirizes the novel work, it just and it is same in the artistic remarkable achievement in the ideological content achievement, mainly lies in it to the feudal society dark reality profound powerful satire.Its satire art, in the Chinese classical novel is unequalled.Key words: mainly lies character
3、 image feudal ethics and rites论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内容提要:儒林外史是我国古典小说中一部比较典型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品,是我国讽刺小说的代表作品,它在艺术上的卓越成就正和它在思想内容上的成就一样,主要在于它对封建社会黑暗现实的深刻有力的讽刺。它的讽刺艺术,在中国古典小说中是无与伦比的。关键词:讽刺艺术、人物形象、封建礼教产生于明末清初的儒林外史,是我国讽刺小说的代表作。作者吴敬梓以其对生活的深刻认识,把功名宦海中的沉浮变幻、富贵利禄的人生百态刻画得入木三分,塑造了一大批深受科举文化毒害的“病态人物”。作者从“病态人物”身上映衬出整个“病态社会”的基本面貌,从“黑暗王国
4、”中萌发出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并通过对德世济民,独善其身的清高名士和不受功名富贵的污染的市井奇人等理想人物的着意描写,表现出作者对现实的讽刺和批评,以及寻找医治现世良方的社会改造理想。作者敏锐的观察能力、丰富而深刻的生活体验和鲜明的爱憎立场,形成了他独特的讽刺风格。下边我就儒林外史对人物形象的刻画来谈谈本书的讽刺艺术。一、通过对刻画的人物形象的讽刺,揭露封建科举制度和封建礼教的罪恶。儒林外史经常把讽刺体现在各个人物形象的刻画上,但是,归根结底,它们是社会的产物。从周进的哭,范进的笑。王玉辉的笑而后哭,可以看出作者笔锋所指不是某个人,而是科举制度和封建礼教,因此,作者在对人物进行褒贬时,他的讽
5、刺总是紧密地围绕着事物的本质问题而显示其分寸的。周进是个可怜的老童生,考到六十多岁,连个秀才也没捞到手,只得在乡下教学馆。在那个利欲熏心、趋炎附势的社会性里,受尽了欺凌屈辱:新考中的年轻秀才梅玖当面嘲笑侮弄他,使他难堪得无地自容;举人王惠轻慢他,在学馆里独据上座,大吃大嚼,“撒了一地的鸡骨头、鸭翅膀、鱼翅、瓜子壳,”害得他昏头昏脑扫了一早晨。后来,为他荐馆的夏总甲嫌他不常去奉承,村里人也嫌他“呆头呆脑”不招人喜欢,终于把他辞退,弄得他连几两银一碟老菜叶的生活也过不成,只也跟着跑生意的姐夫去记帐。一天,他来到贡院(考场),“见两块号板(考生的桌椅)摆齐齐整整,不觉眼睛里一阵酸酸的,长叹一声,一头
6、撞在号板上,直僵僵不省人事。”被众人救醒后,“看着号板又是一头撞”,撞这回不死了,“放声大哭”,“满地打滚,哭了又哭”,“直哭到口里吐出鲜血来”。同去的几个商人着实可怜他,同意凑钱帮助他捐个监生入场应考,这下他不哭了,立刻“爬到地下,就磕了几个头”,称众人为“重生父母”,发誓“变驴变马,也要报效!”这一次居然考上了,到京会试,又中了进士,从此官运享通,三年内升了御史,钦点广东学道。第三回“范进中举”更是书中的精彩章节。范进是个五十四岁的老童生,他从二十岁应考,已考过二十多次,家里穷的揭不开锅,还是不死心。周学道(周进)在考场中见他胡子花白、面黄肌瘦,十二月份还戴着破毡帽,穿着破烂的麻布长衫,“
7、冻的乞乞缩缩”地接卷归号,对照自己身上“绯袍金带,何等辉煌”,不觉动了怜悯之情,把他取了头名,考上了秀才。乡试时,范进去找丈人胡屠户借盘缠,“被胡屠户一口啐在脸上,骂了个狗血喷头”,说他“尖嘴猴腮,也该撒泡尿自己照照,不三不四,就想天鹅屁吃!”他考完回家,家里已是饿了两三天,又被屠户骂了一顿,到发榜那天,家里没有早饭米,母亲饿得老眼昏花,他抱着只下蛋母鸡去卖。这时报马来报他中了举人,邻居去找他,他正在集上“抱着鸡”“东张西望”寻找主顾,邻居告诉他中了,他还不肯相信,回家看见报帖,高兴得两手一拍,笑了一声:“噫!好了!我中了!”一跤跌倒,不省人事。被子救醒后,“爬将起来”,又拍手大笑:“噫!好了
8、!我中了!”披着头发,两手黄泥,一身淋淋漓漓的水,“拍着笑着,一直走到集上去了。”作品在揭露这两个人物的心理状态如何紧随着科举得失而变化的同时,还揭示出,促使他们神魂颠倒、心志疯狂的社会因素,这个因素就是他们所处的周围环境。周进未中举前,受尽凌辱,一旦中举得官,立刻就有“典史拿晚生帖子上门来贺。汶上县的人,不是亲的也来认亲,不相与的也来认相与。”当年教书的学馆里供起了“周大老爷”的长生牌位,嘲弄他的梅玖也厚颜无耻地冒充他的门生。范进的丈人胡屠户是个嫌贫爱富的市侩,范进中举前,他动不动一顿臭骂,中举后立刻换了一幅面孔,对范进百般阿谀奉承,夸范进“才学又高,品貌又好,就是城里头那张府周府这些老爷也
9、没有我女婿这样一个体面的相貌。”他自己出身地下层社会,却看不起做田扒粪的“平头百姓”,叮嘱范进步不要同他们拱手作揖,平起平坐。作品对这个人物淋漓尽致的描写实际不是对当时人伦关系及恶劣的社会风气的揭露,也是对科举制度的揭露。它说明科举制度是如何地毒化了社会风气,使人们成为趋炎附势、眼热心冷的势利小人。还有那些乡里邻居们,在范进中举后,“有拿鸡蛋来的,有拿白酒来的,也有背了斗米来的,也有捉两只鸡来的。”范进在集上发疯,有替他找鞋的,有替他抹胸捶背的。从无交往的张乡绅听说范进中举,立刻亲自登门拜访,并主动送给金银房屋。一个平日受人轻贱,任人欺凌的可怜虫,为何一下平步青云,这就难怪范进从二十岁考到五十
10、四岁,经历了那么漫长的忍饥挨饿的凄凉生活而始终不懈了。像周进、范进那样,由于长期对命运的期待、恐惧、担忧而产生的反常的精神状态,在当时的读书人中是很普遍的,因此这两个形象是具有代表性的。他们的典型意义在于揭露八股科举制度是如何地摧残了青年士子的宝贵青春。科举使他们一辈子埋头于八股,不问世事;科举弄得他们灵魂麻木,头脑简单,简陋无知,而他们一旦考中、升官之后,就立刻成为封建统治者推行八股科举制度的得力工具,变成荼毒社会的庸才。周进只懂八股,把诗词歌赋一概斥为杂学。他当了学道后,有个童生只不过要求面试诗词,他便按八股程式训斥他:“当今天子重文章,足下何须讲汉唐”,并且叫如狼似虎的公人“把那童生叉着
11、膊子,一路跟斗,叉到大门外。”范进官做到学道,不知道苏轼是谁。周进要他提拔荀玫,他回来到处查找荀玫的考卷,别人拿苏轼说笑话讽刺他,他浑然不觉,还眉基脸地说:“苏轼既文章不好,查不着也罢了,这荀玫是老师要提拔的人,查不着,不好意思的。”儒林外史还揭露上一大批地主阶级的帮闭一斗方名士的丑恶嘴脸。这批人是科举制度的副产品,科场院无望,谋生乏术,于是混迹江湖,胡诌几句诗,附庸风雅,冒充名士而接近官府,以求得“异路功名”。清代中叶以后,这类斗方名士很多,他们攀高结贵,依附地主、盐商作寄生虫,要社会上招摇撞骗,吹牛拍马。作品中如依附于娄府兄弟的杨执中、权勿用之流,依附于胡三公子的浦墨卿、景兰江等辈,都是这
12、样的无耻之徒。连开小香蜡铺的牛浦郎也不免受到熏染。他因从牛布衣诗稿上发现有“呈相国某大人”等等字样,就想:“可见只要会做两句诗,并不要进学、中举,就可以同这些老爷们往来,何等荣耀!”于是盗窃了牛布衣死时留下的诗稿,冒充名士牛布衣到处招摇撞骗。这些人游手好闲,趋炎附势。是一批社会渣滓。作者对他们丑态的揭露,实际上是从另一侧面谴责了八股科举所造成的恶果。作品还写了鲁编修一家,鲁编修父女对八股文崇拜得五体投地。鲁编修没有儿子,把女儿当做儿子抚养,鲁小姐的“晓妆台畔,刺绣床前”摆满了八股文章。嫁的丈夫不大会八股,她便整天“愁眉泪眼,第吁短叹”,怕丈夫不能中举人进士,当不了官,连累自己不能当诰命夫人。为
13、此,她把希望全部寄托在儿子身上,儿子才四岁就拘着他“讲四书,读文章”,每天亲自课读,直到深夜,背不熟就一直督促念到天亮。一个家庭妇女也如此热中于功名,说明科举之毒已深入闺阃,危及下一代,可见其流毒是无所不在的。 二、作者在运用讽刺手法时,还善于抓住人物性格的本质特性来突出描写,使人物于共性中各显个性,因而形象鲜明,不容混淆。例如严氏兄弟同是地主,悭吝狠毒刻薄是他们的共同特性,而写严贡生时,强调他的贪暴强横,仗势欺人,他的悭吝狠毒刻薄是通过强关别人的猪,硬赖船钱,霸占二房田产等情节来表现的。写严监生则着重渲染他的苦行:生病舍不得吃药,还勉强挣扎着房前屋后到处查点,每夜算帐到三更,死到临头还担心点
14、两根灯草费油等。又如严贡生、匡超人、牛浦郎三人,同样厚颜无耻,自我吹嘘,但是随着各人阶级地位、社会经历及年龄的差异,脸皮的厚度也各有分寸。严贡生老脸无耻,被戳破了仍不知羞,从容修补:小厮告诉他“早上关的那口猪,那人来讨了。“他不动声色地说:“他要猪,拿钱来!”小厮说:“他说猪是他的。”他就回头对范进二人说:“二位老先生有所不知,这中猪原是舍下的。”匡超人还没有这个本事,他被人反驳,知道脸红,他对牛布衣吹嘘:“此五省读书的人,家家隆重的是小弟,都在书案上,香火蜡烛,供着先儒匡子神位,”牛布衣笑道:“先生,你此言误矣!所谓先儒者,乃已经去世之儒者,今先生尚在,何得如此称呼?”他红着脸道:“不然!所
15、谓先儒者乃先生之谓也!”自知出丑,强颜辩解,显得很勉强。至于牛浦郎,他原是香蜡铺的小掌柜,吹嘘知县与他相交甚厚:“我一向在安东董老爷衙门里,那董老爷好不好客!记得我一初到他那里时候,才送了帖子进去,”他就连忙叫两个差人出来请我的轿。我不曾坐轿,却骑的是个驴,我要下驴,差人不肯,两个人牵了我的驴头,一路走上去;走到暖阁上,走的地板格登格登的一路响。”谎话编得越具体,越显得可笑,十分切合牛浦郎的出经历、和年龄。又如周进、范进同样老年不中,受人歧视,但二人生活道路不同,因此用哭和笑来表现他们的精神状态、心理特征,就显得性格突出,栩栩如生。这些都说明作者对人物性格本质特征有细致深入的观察和体会,因而写
16、出来不是千人一面,确如鲁迅所说:“能烛幽索隐,物无遁形,凡官师、儒者,名士、山人,间亦有市井细民,皆现身纸上,声态并作,使彼世相,如在目前”。三、对不同时期的人物,采取不同方式的讽刺。对来处下层的知识分子如周进、范进、马二先生等人作者既讽刺又同情,如对马二先生宽厚善良,能急人之难的品性是同情的,而对他的迷信科举,迂腐、庸俗又是讽刺的。如写马二先生游西湖:“戴一顶高方巾,一付乌黑的脸,腆着个肚子,穿着一双厚底破靴,横着身子乱跑,只管在人窝子里撞,女人也不看他,他也不看女人,前前后后跑了一交,又出来坐在那茶亭内”。写他突然看见皇帝的御书时:“马二先生吓了一跳,慌忙直裰,在靴统内整一整头巾,理一理宝
17、蓝拿出一把扇子来当了笏板,恭恭敬敬,朝着楼上扬尘舞蹈,拜了五拜。拜毕起来,定一定神,照旧在茶桌子坐下”。写他看见湖沿上的几个酒店里:“挂阗透肥的羊肉,柜台上盘子里盛着滚热的蹄子、海参、糟鸭、鲜鱼,锅里煮着馄饨,蒸笼上蒸着极大的镘头。马二先生没有钱买了吃,喉咙里咽唾沫,只得走进一个面店,十六个钱吃了一碗面。肚里不饱,又走到间壁一个茶室吃了一碗茶,买了两个钱处片嚼嚼,到觉得有些滋味。马二先生就是这样游览了西湖。作者讽刺他的迂腐,同情他的贫寒。作者对待他心目中的正面人物如杜少卿的任性挥霍,受人愚弄而不自觉等,也有讽刺,但是善意的。此外,随着人物社会地位、思想品质的变化,作者也随时变换其讽刺态度。如对
18、周进、范进中举当官以后的讽刺,那是毫不容情的。范进在汤知县席上吃大虾元子的描写:范进在汤知县处打秋风,因为遵制丁忧,在席上退前缩后不肯用银镶的杯箸,换成磁杯象箸,仍不肯用,直到换成竹筷子才罢。居丧如此尽礼,可是却“在燕窝里拣了一个大虾元子送在嘴里。”严监生临死时因为灯盏里点两根灯草,恐费油,“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出两个手指头”的描写,在我国古典文学的讽刺艺术中都是十分突出的。鲁迅说它是:“无一贬词,而情伪毕露,诚微词之妙选,亦狙击之辣手矣!”对吴敬梓卓越的讽刺艺术,作了极高的评价。又如作者对匡超人开始还有同情,一当这个人考上秀才,结交官府,爬得越高越堕落时,作者写他不学无术,厚颜列耻地吹嘘
19、自己是“先儒”,他的选本连外国都有的,写他骗婚再娶还以蔡状元自命等,笔下流露出来的就是只有鄙夷和讽刺了。四、人物语言作为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被作者运用得特别成功。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在很大程度上得力于生动、精确、自然、质朴的语言。尤其是人物的语言作为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被作者运用得特别成功。作者经常能三言两语,使人物“穷形尽相”。如第二回中写夏总甲“两只红眼边,一副锅铁脸,几根黄胡子,歪戴着瓦楞帽,身上青布衣服就如油篓一般,手里拿着一根赶驴的鞭子,走进门来,和众人拱一拱手,一屁股就坐在上席”。这里一个自高自大的小土豪形象就活现在我们面前。有时由于一个字用得很恰当,使人物“情伪毕露”。如严监生妾赵氏地
20、正室王氏生病期间侍奉汤药,极其殷勤,在王氏病重时,甚至祈求菩萨宁愿替她死。但当王氏死前对赵氏说了“何不向你老爷说明白,我若死了,就把你扶正做个填房”之后,作者紧接着就写“赵氏忙叫请爷进来,把奶奶的话说了”。这一个“忙”字,就把赵氏的虚伪面目暴露无遗。再如十四回马二先生与差人的争论,把两个人的身份、性格写得极为逼真。又如二十六回写王太太与沈媒婆的对话,第五回严监生对王德兄弟贬责严贡生时的那番话等,这些对话就是一幅幅完整的性格描写。作者知识面广,反映的生活面并不限于科举、儒林,如二十一回写卜老爹与牛家结亲的场面,二十回写和尚为牛布衣治丧的场面,生活气息极浓,说明作者异常熟悉市民的生活,显示了运用人
21、民群众语言的出色的艺术技巧。在抒情、写景部分,寥寥数笔,随意点染,也很传神,例如第一回写王冕在湖边放牛:那日,正是黄梅时候,天气烦躁,王冕放牛倦了,在绿草地上坐着。须臾,浓云密布,一阵大雨过了。那黑云边上镶着白云,渐渐散去,透出一派日光来,照耀得满湖通红。湖边上山,青一块,紫一块,绿一块。树枝上都像水洗过一番的,尤其绿得可爱。湖里有十来枝荷花,苞子上清水滴滴,荷叶上水珠滚来滚去。语言多么清新自然,不但极其生动地描绘出雨后的湖边景色,而且与王冕这样高雅淡泊的人物相辉映,真像一幅天然的图画。总的说,儒林外史的语言很少夸饰、形容、议论,它更多的运用了白描手法,老老实实地写出来,给人一种朴素的美。这样的语言对构成它的特有的讽刺风格,有很大作用。儒林外史由于它在中国古代讽刺文学中的独特成就,它的讽刺艺术在文学史上有继往开来的作用,后来的谴责小说很明显地受到它的影响。但是,就讽刺小说来说,“是后亦鲜(少,不多)有以公心讽世之书如儒林外史者”,由此可以看出它在古代文学史上的历史地位。参考文献:1、中国古典小说讲话吉林大学中文系中国古典小说讲话编写组 吉林人民出版社。2、中国小说史略鲁迅 人民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