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资料(2021-2022年收藏)我国中小学信息素养研究现状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优秀资料(2021-2022年收藏)我国中小学信息素养研究现状分析.doc(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我国中小学信息素养研究现状分析 摘要 首先解读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教基(2000)35号)中信息素养的培养要求,得出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信息素养结构图,然后以内容分析的方法,对中国知网上有关中小学信息素养培养的文章进行分析,发现中小学生信息素养实践研究匮乏、信息技术课程仍然不受重视等问题。 关键词 信息素养;信息技术课程;中小学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08-0015-03 1 引言 素养是修养,是理论、知识、艺术、思想等方面的一定修养。信息素养,是跟信息技术知识和能力有关的、在解决问题时体现出来的个人能力与修养,它是
2、衡量一个人综合素质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本文将通过解读中小学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来解释中小学生的信息素养,并通过中国知网上关于中小学信息素养的研究来加深读者对信息素养的认识。笔者希望通过此文能让中小学的信息技术课被重视,为中小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对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发展提供参考。 2 从课程标准看信息素养 2011年12月,教育部印发的义务教育语文、数学、历史等19个学科课程标准中并没有包括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到目前为止,中小学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依然沿用2000年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和2003年的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而新课标只是强调将信息技术作为数学学习的辅助性工
3、具,引导学生有效地将计算器、计算机用于学习中。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教基(2000)35号)中强调:“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也就是说,信息技术学科是信息素养培养的主要阵地,信息技术课程的核心素养也就是信息素养和技术素养,即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和对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交流、评价和运用的能力,以及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和人生观。由此可得图1所示信息素养结构图。 3 中小学信息素养的研究及其存在的问题 中小学信息素养研究分析 笔者在中国知网上采用专业检索“SU=中小学AND SU=信息素养”的方
4、式,检索到2000-2015年有效的有关中小学信息素养的文章527篇,统计如表1所示。并利用Excel统计了图2所示文章的发展趋势图。 早在1996年,我国就有明文规定在中小学开展信息素养教育。从图2可以看出,自2000年以来,有关中小学信息素养的研究呈上升趋势,但近两年有所下降。如图3所示,笔者采用内容分析的方法,对527篇文章进行分析,发现这些文章中有关中小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研究的文章仅87篇,占文章总数量的17%;而关于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研究的文章占27%。也就是说,研究多关注于教师的信息素养,认为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是学生信息素养提高的前提。 笔者采用内容分析法,从理论研究、实践研究两个方
5、面进行分析。理论研究指主要对中小学信息素养的含义和信息素养培养的方式、原则、模式、形式等进行研究;实践研究指利用具体实例、调查研究的方法和理论与实践结合来探索信息素养的培养。根据分析的结果,将研究类型归类如表2所示。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主要阵地。研究发现,在87篇中小学生信息素养研究的文章中,理论研究方面,大部分研究者主要围绕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中的信息素养定义展开研究,探索信息素养的定义,认为信息素养是培养学生的信息技能、信息意识和伦理,对信息获取加工及评价运用;研究中小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模式、原则和方式,提出利用课程整合培养信息素养,利用图书馆培养信息素养
6、等观点。这类研究占72%。更值得一提的是,2014年,孟令标和周圣芳提出信息技术学科思维计算思维的新观点,认为计算思维比信息素养更高一个层次,是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发展的新机遇。 相比起来,中小学信息素养培养的实践研究相对较弱,主要是对某地区学生的信息素养进行调查研究,如张家军等人对重庆市城乡小学生的信息素养进行调查研究;采用具体案例进行研究,如杨艳艳等人以“计算机里的魔法师”这一课程为例,对中小学信息素养课程开发与实施进行探索;也有教师结合自身经验探讨信息素养的培养,但实践研究总体较弱,仅占28%。 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1)相比理论研究,实践研究匮乏。实践研究方面的文章仅24篇,占28%。在实践
7、研究方面,案例研究的文章9篇,调查研究的文章8篇,以教师的自身教学经验为主,提出切实可行办法的文章占少数。在今后的研究中应该将理论与实践结合,提出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具体可行方法。一线教师应该积极参与到探索队伍中,为信息素养培养提供丰富的案例和建议。另外,研究者需到一线队伍中进行调查研究,将理论与实践结合,为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提供更多实际的方法和模式,而不是纸上谈兵。 2)信息技术课程不受重视。笔者发现,有学者在研究中提出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不受重视的问题。确实,我国的高考制度、信息技术学科自身缺乏理论基础等原因,致使信息技术课程在中小学中被作为副科,得不到学生与教师的重视。记得有一次在天津某
8、学校实习,出现英语教师让学生带着作业到信息技术课上写的情况,足以见学校的一些教师对信息技术课是不太重视的。笔者认为,要想利用信息技术课程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首先就得重视该学科。信息素养作为信息社会评价个人综合素质不可缺少素养,应该从中小学就树立这样一个观点:素质教育需要培养一个全面发展的、完整的人,在当今的中国社会,分数固然很重要,但是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更重要。 4 总结 经过对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的研究,笔者得到信息素养的结构模型。在对中国知网上有关中小学生信息素养的文章进行分析后,笔者发现信息技术课程是中小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主要课程,但由于信息技术课程在学校中是副科,因此
9、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成为信息技术教师最关心的问题。研究者讨论如何培养中小学生的信息素养,提出各种各样的方法、模式、手段、观点,如提高教师信息素养、计算思维、信息应用能力等,试图让信息技术在中学课程中占有一席之地,让学生的信息素养教育受到重视;但仍然存在实践研究匮乏,信息技术课程得不到重视的问题。笔者认为,以下三个方面是中小学信息素养培养的前提和条件。 1)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信息素养教育属于情感领域的教育,非一朝一夕可形成和改变,因此,信息素养的培养需要从基础教育抓起。在日常教学中,学生是核心,教师是关键,信息素养培养的前提是教师需具备良好的专业技能和信息素养,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接
10、受教师,融入教师的课堂。教师信息素养的高低决定了教学质量的高低,因此,现今的许多研究者将方向转向教师信息素养的研究,如图3中教师信息素养的研究占27%。因此,培养和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成为当今的热门话题。有学者更是为培养教师的信息素养提出各种建议,如提出需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建立远程教育培训模式、开展校本培训、培养信息意识等。 2)充分体现课堂生活化。信息素养的最高层次是运用信息的能力,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中对中小学信息素养培养的要求是“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有研究者提出,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应该切实落实“生活化
11、”教育模式,学习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减少对不必要知识的教学,将学与用有机结合。因此,中小学阶段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信息意识培养,让学生在生活中利用所学到的信息技能解决实际问题以强化其信息意识,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和提高其信息素养。 3)学科有效整合。由于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学科背景较弱,学科地位不受重视,因此,学科整合是学者最推崇的一种培养信息素养的方式。笔者认为,学科整合是信息技术课程受重视的一个途径,自然是信息素养培养的一个方式,将信息技术教育渗透到主科如语文、数学当中去,使信息技术服务于其他学科,当学生在学习其他学科时,可以利用信息获取、加工、运用的思维来解决问题,就可以将信息技术课程融入其他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