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6.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6.docx(6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总结 优秀学问点高中物理学问点总结一、静力学1. 胡克定律: F = kx x 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 为劲度系数,只与弹簧的原长、粗细和材料有关 2. 重力: G = mg g 随离地面高度、纬度、地质结构而变化;重力约等于地面上物体受到的地球引力 3几个力平稳,就一个力是与其它力合力平稳的力;4两个力的合力: Fmax- Fmin F 合Fmax+Fmin ;三个大小相等的共面共点力平稳,力之间的夹角为120 ,求 F1、F2两个共点力 的合力:利用平行四边形定就;留意:1 力的合成和分解都均遵从平行四边行法就;2 两个力的合力范畴: F
2、 1 F2 F F 1 + F2 3 合力大小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5力的合成和分解是一种等效代换,分力与合力都不是真实的力,求合力和分力是处理力学问题时的一种方法、手段;6两个平稳条件:(1)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稳条件: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物 体,所受合外力为零; F合=0 或: Fx 合=0 Fy 合=0 推论:1 非平行的三个力作用于物体而平稳,就这三个力肯定共点;2 三个共点力作用于物体而平稳,其中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38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总结 优秀学问点个力肯定等
3、值反向(2)有固定转动轴物体的平稳条件:力矩代数和为零(只要求明白)力矩: M=FL L 为力臂,是转动轴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三力共点且平稳,就 :F1/sin 1=F2/sin 2=F3/sin 3(拉密定理, 对比一下正弦定理)文字表述 : 三个力作用于物体上达到平稳时,就三个力应在同一平面内,其作用线必交于一点,且每一个力必和其它两力间夹角之正弦成正比7物体沿斜面匀速下滑,就 u=tan 8、摩擦力的公式: 1 滑动摩擦力: f= F N说明: FN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可以大于 G;也可以等于G;也可以小于 G 为滑动摩擦因数, 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积大小、接触面相对
4、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 N无关 . 2 静摩擦力:其大小与其他力有关,由物体的平稳条件或牛顿其次定律求解 , 不与正压力成正比 . 大小范畴: O f 静 f m f m为最大静摩擦力,与正压力有关 说明: a、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 b、摩擦力可以做正功,也可以做负功,仍可以不做功; c、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d、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名师归纳总结 9、 浮力: F= gV 留意单位 第 2 页,共 38 页- - - - - -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
5、总结 优秀学问点10、 万有引力: F=G m m2 2r1 适用条件:两质点间的引力(或可以看作质点,如两个匀称球体);2 G为万有引力恒量,由卡文迪许用扭秤装置第一测量出;3 在天体上的应用: (M- 天体质量,m卫星质量, R-天体半径,g- 天体表面重力加速度,h卫星到天体表面的高度) a 、万有引力 =向心力2 2G Mm2 m V2 m 2 R h m 42 R h R h R h T b、在地球表面邻近,重力 =万有引力 mg = G Mm2 g = G M2R Rc、 第一宇宙速度2 mg = mVR V=gRGM/R11两个一起运动的物体“ 刚好脱离”时: 貌合神离, 弹力为
6、零;此时速度、加速度相等,此后不等;12轻绳不行伸长,其两端拉力大小相等,线上各点张力大小相等;因其形变被忽视,其拉力可以发生突变,“ 没有记忆力”;13轻弹簧两端弹力大小相等,弹簧的弹力不能发生突变;14轻杆能承担纵向拉力、压力,仍能承担横向力;力可以发生突变,“ 没有记忆力”;15、轻杆一端连绞链,另一端受合力方向:沿杆方向;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38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总结 优秀学问点16、“ 二力杆” (轻质硬杆)平稳时二力必沿杆方向;17 、 绳 上 的 张 力 一 定 沿 着 绳 子 指 向 绳 子 收 缩 的
7、 方 向 ;18、支持力(压力)肯定垂直支持面指向被支持(被压)的物体,压力 N不肯定等于重力 G;19、两个分力 F1 和 F2 的合力为 F,如已知合力(或一个分力)的 大小和方向,又知另一个分力(或合力)的方向,就第三个力与 已知方向不知大小的那个力垂直时有最小值;20、已知合力不变,其中一分力 另一分力 F2;F1 大小不变,分析其大小,以及用“ 三角形” 或“ 平行四边形” 法就二、运动学1. 在描述运动时,在纯运动学问题中,可以任意选取参照物;在处理动力学问题时,只能以地为参照物;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38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8、- - - 名师总结 优秀学问点2. 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或末速度为零的匀减速直线运动)时间等分: 1T 内、2T 内、3T 内. 位移比:S1:S2:S3.:Sn=1:4:9:.n2 1T 末、 2T 末、 3T 末. 速度比: V1:V2: V3=1:2:3 第一个 T 内、其次个 T 内、第三个 T 内 的位移之比: S : S: S: .:SN=1:3:5: .:2n-1 S=aT2 Sn-Sn-k= k aT2 a= S/T2 a = ( Sn-Sn-k)/k T2 位移等分:1S0 处、 2S0 处、 3 S0 处速度比: V1: V2:V3:.Vn=1:2:3:.:n 经
9、过 1S0 时、2S0 时、3S0 时. 时间比: t1 :t2 :t3 :.tn=1:2: 3:.:n 经过第一个 1S0、其次个 2 S0 、第三个 3 S0 时间比t1 :t2 :t3 :.tn=1:2-1: 3- 2:.:n- n-1 3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的平均速度vt/2=v1+v2/2=S1+S2/2T 4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的中间时刻的速度 vt/2=v1+v2/2 中间位置的速度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38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总结 优秀学问点5. 变速直线运动中的平均速度前一半时间v1,后一半时间v2;就全程的平均
10、速度:v=v1+v2/2 算术平均数 前一半路程 v1,后一半路程 v2;就全程的平均速度:v=2v1v2/v1+v2 调和平均数 6自由落体n 秒末速度(m/s): 10 ,20,30,40,50 n 秒末下落高度 m :5、20、45、80、125 第 n 秒内下落高度 m :5、15、25、35、45 7竖直上抛运动 同一位置 依据对称性 v 上=v 下 Hmax=V02/2g 8相对运动. S 甲乙 = S 甲地 + S 地乙 = S 甲地 - S乙地共同的分运动不产生相对位移;绳端物体速度分解对地速度是合速度,分解为沿绳的分速度和垂直绳的分速度;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11、-第 6 页,共 38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总结 优秀学问点10. 匀变速直线运动:基本规律: Vt = V0 + a t S = vo t +1 2a t2 几个重要推论:1 Vt2 V 02 = 2as (匀加速直线运动:a 为正值匀减速直线运动: a 为正值)2 A B段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 Vt/2 v 临,杆对小球为拉力v = v 临,杆对小球的作用力为零 vVB (2) A的动量和速度减小,B的动量和速度增大(3)动量守恒(4)动能不增加( 5)A 不穿过B(VAVB );17碰撞的结果总是介于完全弹性与完全非弹性之间;18子弹(质量为m,初速度
12、为v0)打入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的木块(质量为 M),但未打穿; 从子弹刚进入木块到恰好相对静止,名师归纳总结 子弹的位移S1、木块的位移S2 及子弹射入的深度d 三者的比第 19 页,共 38 页- - - - - -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总结 优秀学问点S1;S2:d=M+2m:m:M+m 19双弹簧振子在光滑直轨道上运动,弹簧为原长时一个振子速 度最大,另一个振子速度最小;弹簧最长和最短时(弹性势能最 大)两振子速度肯定相等;20解决动力学问题的思路:(1)假如是瞬时问题只能用牛顿其次定律去解决;假如是争论一个过程,就可能存在三条解决问题的路径;(2)假
13、如作用力是恒力,三条路都可以,首选功能或动量;假如作用力是变力,只能从功能和动量去求解;(3)已知距离或者求距离时,首选功能;已知时间或者求时间时,首选动量;(4)争论运动的传递时走动量的路;争论能量转化和转移时走功能的路;(5)在复杂情形下,同时动用多种关系;21滑块小车类习题:在地面光滑、没有拉力情形下,每一个子 过程有两个方程:(1)动量守恒 ; (2)能量关系;常用到功能关系:摩擦力乘以相对滑动的距离等于摩擦产生的热,等于系统失去的动能;七、振动和波:1物体做简谐振动,在平稳位置达到最大值的量有速度、动量、动能 在最大位移处达到最大值的量有回复力、加速度、势能通过同一点有相同位移、速率
14、、回复力、加速度、动能、势能,只可能有不同的运动放向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0 页,共 38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总结 优秀学问点经过半个周期,物体运动到对称点,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半个周期内回复力的总功为零,总冲量为,路程为 2 倍振幅;经过一个周期,物体运动到原先位置,一切参量复原;一个周期内回复力的总功为零,总冲量为零;路程为 4 倍振幅;2波传播过程中介质质点都作受迫振动,都重复振源的振动,只是开头时刻不同;波源先向上运动,产生的横波波峰在前 产生的横波波谷在前;; 波源先向下运动,波的传播方式:前端波形不变,向前平移并延长
15、;3由波的图象争论波的传播距离、时间、周期和波速等时:留意“ 双向” 和“ 多解” ;4波形图上,介质质点的运动方向:“ 上坡向下,下坡向上”5波进入另一介质时,频率不变、波长和波速转变 , 波长与波速 成正比;6波发生干涉时,看不到波的移动;振动加强点和振动减弱点位 置不变,相互间隔;7. 双重系列答案: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1 页,共 38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总结 优秀学问点八、热学1. 热力学第肯定律:U = Q + W 符号法就: 外界对物体做功,W 为“ +” ;物体对外做功 ,W 为“ - ” ;物体从外界吸热,Q 为“
16、+” ;物体对外界放热,Q 为“- ” ;物体内能增量U是取“+” ;物体内能削减,U取“- ” ;2. 热力学其次定律:表述一:不行能使热量由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而不引起其 他变化;表述二: 不行能从单一的热源吸取热量并把它全部用来对外做功,而不引起其他变化;表述三:其次类永动机是不行能制成的;3. 抱负气体状态方程:(1)适用条件:肯定质量的抱负气体,三个状态参量同时 发生变化;(2)公式:PV1P V 2或PV恒量T 1T 2T4. 热力学温度: T = t + 273 单位:开( K)(肯定零度是低温的极限,不行能达到)5阿伏加德罗常数把宏观量和微观量联系在一起;宏观量和微观量间运
17、算的过渡量:物质的量(摩尔数);6分析气体过程有两条路:一是用参量分析 pv=nRT E=W+Q);二是用能量分析(7肯定质量的抱负气体,内能看温度,做功看体积,吸放热综合以上两项 用能量守恒分析;8. 求气体压强的途径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2 页,共 38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总结优秀学问点;固体封闭活塞或缸体整体列力平稳方程液体封闭: 某液面列压强平稳方程;系统运动: 液柱活塞整体列牛顿其次定律方程;由几何关系确定气体的体积;九、静电学 1电势能的变化与电场力的功对应,电场力的功等于电势能增量 的负值: W点=- E 电;2电现象
18、中移动的是电子(负电荷),不是正电荷;3粒子飞出偏转电场时“ 速度的反向延长线,通过电场中心” ;4争论电荷在电场里移动过程中电场力的功、电势能变化相关问 题的基本方法:定性用电力线(把电荷放在起点处,分析功的正负,标出位移 方向和电场力的方向,判定电场方向、电势高低等);定量运算用公式;5只有电场力对质点做功时,其动能与电势能之和不变;只有重力和电场力对质点做功时,其机械能与电势能之和不变;6电容器接在电源上,电压不变 , 断开电源时,电容器电量不变 E=4k Q/ S 与 d 无关 , 转变两板距离,场强不变;7LC振荡电路中两组互余的物理量:此长彼消;1)电容器带电量q,极板间电压u,电
19、场强度E 及电场能 Ec 等量为一组;(变大都变大)2)自感线圈里的电流I ,磁感应强度B 及磁场能 EB等量为一组;(变小都变小)电量大小变化趋势一样:同增同减同为最大或零值,异组量大小变化趋势相反,此增彼减,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3 页,共 38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总结 优秀学问点如 q,u,E 及 Ec 等量按正弦规律变化,就 弦规律变化;I ,B,EB等量必按余8. 电容器充电时电流减小,流出负极,流入正极;磁场能转化为 电场能;放电时电流增大,流出正极,流入负极,电场能转化为磁场能;十、恒定电流1串连电路:总电阻大于任一分
20、电阻 U与 R成正比,; U1=R1U/R1+R2 功率 P与 R成正比 P1=R1P/R1+R2 2并联电路:总电阻小于任一分电阻;电阻 I 与 R成反比,; U1=R2U/R1+R2 功率 P与 R成反比 P1=R2P/R1+R2 3和为定值的两个电阻,阻值相等时并联值最大;4估算原就:串联时,大为主;并联时,小为主;5路端电压:纯电阻时U=E-Ir=ER/R+r,随外电阻的增大而增大;6并联电路中的一个电阻发生变化,电路有消长关系,某个电阻 增大,它本身的电流小,与它并联的电阻上电流变大;7外电路中任一电阻增大,总电阻增大,总电流减小,路端电压 增大;8画等效电路:始于一点,电流表等效短
21、路;电压表,电容器等效电路;等势点合并;名师归纳总结 9Rr 时输出功率最大P=E2/4r ;P1=P2;第 24 页,共 38 页10.R1 R2 分别接同一电源:当时R1R2=r2,输出功率串联或并联接同一电源:P 串=P并;- - - - - -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总结 优秀学问点11纯电阻电路的电源效率: =R/R+r ;12含电容器的电路中,电容器是断路,其电压值等于与它并联的电阻上的电压,稳固时,与它串联的电阻是虚设;电路发生变化时,有充放电电流;13含电动机的电路中,电动机的输入功率 P=rI2 ,输出机械功率P机=UI-rI2 ,P=UI,
22、发热功率14. 含电容电路中,电容器是断路,电容不是电路的组成部分,仅 借用与之并联部分的电压;稳固时,与它串联的电阻是虚设,如导线;在电路变化时电容器有充、放电电流;15. 下图中,两侧电阻相等时总电阻最大;16. 纯电阻串联电路中 一个电阻增大时,它两端的电压也增大,而电路其它部分的电压 减小 ; 其电压增加量等于其它部分电压减小量之和的肯定值;反之,一个电阻减小时,它两端的电压也减小,而电路其它部分的 电压增大 ; 其电压减小量等于其它部分电压增大量之和;十一、直流电试验:(一)直流电路名师归纳总结 1. 电流的定义: I = Q(微观表示: I=nesv ,nt第 25 页,共 38
23、页- - - - - -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总结 优秀学问点为单位体积内的电荷数)2. 电阻定律: R= L( 电阻率 只与导体材料性质和温度有关,S 与导体横截面积和长度无关)3. 电阻串联、并联:串联: R=R1+R2+R3 + +Rn 并联:111两个电阻并联: R=R 1R 2RR 1R 2R 1R 24. 欧姆定律:(1)部分电路欧姆定律:IU U=IR RURI(2)闭合电路欧姆定律:I =rR路端电压: U = I r= IR 电源输出功率:P出 = I I2 r = 2 I R电源热功率:P rI r电源效率:P 出=U =RP 总R+r(3)电功和电功率:名师归纳总结 电功: W=IUt 2 电热: Q=I Rt电功率:P=IU 对于纯电阻电路:2 UR t P=IU =I2R W=IUt=2 I Rt第 26 页,共 38 页- - - - - -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总结优秀学问点 P=IUI2R对于非纯电阻电路: W=Iut I Rt 2(4)电池组的串联:每节电池电动势为 0 内阻为 r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