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资料(2021-2022年收藏)小学数学计算错例成因分析及应对策略.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优秀资料(2021-2022年收藏)小学数学计算错例成因分析及应对策略.doc(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小学数学计算错例成因分析及应对策略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迅速、灵活、准确的计算能力和解题能力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但是,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小学生会频频出现计算错误,极易形成不良的学习习惯,所以教师必须认真分析计算错误产生的原因,正确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学习态度。基于此点,本文对小学数学计算错例成因进行分析,进而提出应对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 错例 成因 应对策略 一、非智力因素造成的错误(一)非智力因素造成的错例成因分析非智力因素是造成数学解题出错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缺乏对正确解题重要性的认知,存在敷衍了事、粗枝大叶的学习态度,造成在解题过程中不
2、专心、不细心,明明在自己能力范围内能做正确的习题,也会由于情绪不稳定、急于求成而出现错误。非智力因素往往与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息息相关,同时也受学生年龄段和性格特征的影响。错例1:5296-1164 错例2:0.80.77+0.230.8+0.6 =3290-116+4 =0.8(0.77+0.23) =2880-116+4 =0.81 =2764+4 =0.8 =2768成因分析:在错例1中,学生出现计算错误的主要原因在于马虎、粗心,有些学生在计算时往往只求解题速度,而不求解题质量,在数字、运算符号尚未看清晰的状态下就开始下笔运算,上行与下行抄写不一致,从而导致运算出错;在错例2中,学生
3、出现计算错误的主要原因在于注意力尚未集中。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其注意力欠缺稳定性和集中性,当他们将注意力分配到多个对象时,易出现丢三落四、顾此失彼的状况。如错例2中所示,学生没有将0.6抄写下来参与运算。 (二)应对策略针对由于非智力因素造成的解题错误问题,我认为应当从以下两方面着手进行解决:首先,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形成“一步一回头”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知识的信心。在学生做习题时,提醒学生仔细审题、认真抄写、细心计算。在遇到步骤较多、计算数据较大的练习题时,应当保持一定的耐心,按照规范的计算过程和计算格式进行计算,杜绝错例1和错例2中出现的丢三落四、马虎大意
4、的情况。教师要从重视学生书写入手,严格要求学生认真书写阿拉伯数字和运算符号,并且书写字迹要清晰、端正,这样可以有效避免将“52”写成“32”,将“96”写成“90”,将“”写成“+”等错误;其次,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养成验算习惯。在学生运用简便方法计算习题之后,可以要求学生按照运算顺序进行重新计算,而后校验两个计算结果是否相同。教师让学生将平时在作业中出现的错例摘写在错题本上,并让学生总结出解题错误的原因,以及正确的解题方法,使学生形成自觉检查计算结果、独立纠正计算错误的良好学习方式。久而久之,帮助学生转变马虎、粗心的不良计算习惯。 二、知识运用理解不到位造成的错误(一)知识运用理解不到位造成的错
5、例成因分析学生没有充分理解和掌握数学课程上所教授的知识,在做作业或考试时仅凭主观印象去做,这样导致学生在面对相似习题时,无法辨别其中的不同之处,容易产生解题错觉。由于小学生对事物的感知存在笼统性、模糊性,其观察能力和分化能力较差,所以小学生很难区分容易混淆的知识点,从而使得学生因视觉迁移产生的错误直接影响其解题思维的正确性。错例3:2544 =25(411) =(254)(2511) =100275 =27500成因分析:在错例3中,学生混淆了乘法分配律与乘法结合律的具体运用方法。由于乘法分配律与乘法结合律在表现形式上存在较大相似之处,不仅会使学生难以理解透彻和明晰辨别两者的区别,而且还会对学
6、生的视觉感知造成错觉,经常出现误把乘法结合律当做乘法分配律运用的情况。在这个例题中,正确的做法应当是选用乘法结合律或乘法交换律来运算。 (二)应对策略针对由于知识运用理解不到位造成的解题错误问题,我觉得应当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改善和解决:首先,教师应从乘法分配律和乘法结合律的意义讲解入手,设置具体的问题情景加深学生对两条运算定律的理解,通过让学生对比两者运用的区别,从而使学生掌握两条运算定律的具体用法,理顺解题思维,构建知识体系;其次,教师应对学生的错例进行细致讲解,与学生一起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并根据学生的认知情况有针对性地设计训练重点;再次,为了拓展学生的解题思路,教师可以让学生运用两条运算
7、定律分别进行解题,使学生认清解题过程的不同之处,巩固对运算定律的理解和运用。如: 2544 2544 =25(411) =25(40+4) =(254)11 =2540+254 =10011 =1000+100 =1100 =1100 三、思维定势造成的错误 (一)思维定势造成的错例成因分析思维定势是指由于在先前活动中逐步形成的一种思维方式和思维惯性,它会使人运用一种比较固定、一致的思维逻辑去解决问题。小学生的思维定势是一把双刃剑,既可以使学生运用已经掌握扎实的方法解决类似问题,提高解题速度和质量,也可以使学生因连续运用旧方法而干扰对新方法的运用,并对新数学概念、性质、法则理解的正确性产生负面
8、影响。错例4:2458 错例5: 解方程 2x+4x=18 =1008 解:6x=18 =800 x=3成因分析:在错例4中,学生对254=100已成思维定势,乍一看245误以为是254而造成解题错误;在错例5中,学生按照固定的思维模式解决新问题,受2+4=18的影响,对自己的思维产生了惯性作用,从而导致解题思路出错。(二)应对策略针对由于思维定势造成的解题错误问题,我觉得可以运用以下教学方法加以解决:教师可以将新旧知识串联起来进行对比讲解,重点突出新旧知识的异同之处,并帮助学生将新知识纳入到现有的知识结构体系中,从而有效规避思维定势所产生的负面影响。教师在布置习题时,应当运用多样化的练习方式
9、,对学生容易出错的问题进行反复练习,以增强学生对错误习题的认知,增强解题的灵活性。例如,类似错例5中的解题错误问题,教师应当列出2+4=18和2+4=18两道方程式让学生分别进行求解,在解题之前时要求学生认真看清题目,掌握好两道方程式之间的区别,在解题之后要求学生将的值带入到方程式中进行检验,从而能够极大地减少学生因思维定势造成的解题错误。同时,教师要注意收集典型的错例,与学生一起分析错例的原因,并且让学生自己去纠正错误,从而使学生自我调节解题思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信息干扰造成的错误 (一)信息干扰造成的错例成因分析一道数学试题往往由若干个部分所组成,各个部分会对学生大脑产生强弱有别
10、的刺激。小学生由于思维能力尚不成熟,在面对强弱刺激对比时,会将注意力集中于强刺激对象上,而忽略了弱知觉对象。例如,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易受到练习要求、部分数据、运算符号等强信息的持续干扰而产生深刻印象,从而忽略运算定律、法则等一些信息,造成解题错误。错例6: 456-289+111 =456-(289+111) =456-400 =56成因分析:学生受简便运算思想的影响,在计算中形成了“凑整”思维,极容易出现盲目求简的现象。在错例6中,学生在289+111这段数据信息的干扰下,而忽略了数学运算法则的运用,从而导致计算结果出错。(二)应对策略 针对由于信息干扰造成的解题错误问题,我认为在小学数学教
11、学中,只有让学生扎实掌握概念、公式、性质、法则等基础性知识,才能避免信息干扰造成的错误。在错例6中,学生只要认真审题,便能辨别出该题是有减有加的算式,应当根据运算定律从左至右按顺序依次进行计算,这样就能避免“289+111”的强信息干扰。同时,教师还应当在学生理解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增强学生正确的简便运算意识,对在运算中错误率较高的习题类型进行集中练习,运用归纳练习、辨析练习、对比练习的方式提高学生辨别能力,克服强信息的干扰。教师应当及时收集和整理学生在计算练习中存在的典型性错例,选择适当的课堂教学时间,将错例一一列明进行讲解,让学生自己找出错例中解题错误的关键地方,并加
12、以改正。如列举“254254”、“250-2504”等具有信息干扰性的计算题让学生加强计算,以提高学生计算能力。总而言之,小学生数学计算出错的原因是由非智力因素、知识运用理解不到位、思维定势、信息干扰等因素造成的,教师应当深入研究典型性、广泛性错例产生的原因,根据不同的错例成因探寻不同的应对之策。教师必须在认清小学数学习题特点和小学生认知规律的基础上,认真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理念,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善学生解题错误现状,帮助和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增强解题思维的灵活性。参考文献1汤利萍.杨勤燕.侯晓辉.小学数学典型错例分析与矫正策略J.河北教育(教学版).2011(4).2余洪庆.小学数学错题的成因和纠正错误的策略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09(32).3蒋云飞.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错误资源有效利用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0.4赵必星.以错为镜,方得正解以“错误资源”激活小学数学教育功能微探J.考试周刊.2009(25).5王坚毅.小学数学运算中出现错误的心理分析J.东方青年教师.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