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电行业国际竞争力评价分析与对策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家电行业国际竞争力评价分析与对策研究.docx(6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我国家电行业国际竞争力评价分析与对策研究容提要家电业是我国开放最早的行业之一,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全球家电产品的重要生产基地,出口规模持续扩大。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关系越来越紧密,中国产业同世界产业的竞争关系也越来越复杂,中国家电企业同许多跨国家电企业的竞争日益加剧。如何评价中国家电业的国际竞争力,对于我国政府制定相关的产业经济政策和家电企业制定国际化战略都有着重要意义。本文的研究,在阐述国际竞争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我国家电产业的发展历程与现状、国际竞争力的发展状况进行了系统分析;构建了我国家电产业国际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对我国家电行业的国
2、际竞争力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估;以此为依据,对我国家电行业在经济全球化与竞争国际化的知识经济时代下,如何提高我国家电行业的国际竞争力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通过本文的研究,一方面,是对企业国际竞争战略理论在我国家电行业进行实证研究领域的理论扩展,另一方面,为我国家电行业通过提高国际竞争力来开展国际化经营,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因此,本文的研究,无论是在理论发展层面,还是在具体的执行操作层面,都具有重要的作用与价值。60 / 60第1章绪论1.1论文研究背景与意义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无论在世界何处人们都可以深深感受到全球经济一体化所带来的影响和震撼。经济一体化将导致全球化的自由贸易,任何一
3、个国家的经济都不可避免地要面对这种局面所带来的冲击和挑战。跨国贸易以与国际资本的流动规模在不断地呈现上升趋势,在这样的背景下,各国在生产和流通方面的依赖性越来越大。在推动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跨国公司成为推动经济全球化和地区经济一体化的最活跃、最重要的因素。据贸发会议估计,目前全球总共有约77,000个跨国母公司和超过770,000个跨国子公司,在2007年,这些跨国子公司估计创造销售额约4.5万亿美元,雇用约6,200万名工人,出口货物和服务价值超过4万亿美元。中国入世之后,中国市场进一步与国际市场接轨,出现了“国际市场国化、国市场国际化”的格局。在此背景下,中国企业必须要有国际化的视
4、野,“走出去”进行国际化经营成为中国企业应对跨国公司的挑战和谋求生存与发展的必由之路和战略取向。实施“走出去”战略,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培育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与此同时,许多跨国公司的经验也表明,企业通过跨国经营可以提升其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国际竞争力,二者相辅相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家电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众多国家电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获得了快速发展,目前已经发展成为超过2000亿元人民币市场规模的成熟产业,中国家电产业规模保持高速发展,以家电大国的地位跻身国际市场。空调器、微波炉的规模超过4000万台,电冰箱、洗衣机、电饭煲的规模超过2000万台,电风扇与众多小家电规模达到或接近上亿台
5、,均居世界首位。我国家电业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全球家电产品的重要生产基地,出口规模持续扩大。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关系越来越紧密,中国产业同世界产业的竞争关系也越来越复杂,中国家电企业同许多跨国家电企业的竞争日益加剧。如何评价中国家电业的国际竞争力,对于我国政府制定相关的产业经济政策和家电企业制定国际化战略都有着重要意义。另外,由于作者在家电行业有将近20年的从业经验,对于中国家电行业从小到2大,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有很深的感触,亦深知中国的家电行业发展到今天已实属不易,且现在的国际竞争环境又非常不利于中国家电企业的发展,因此如何提高中国家电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使中国的
6、家电企业有能力参与国际竞争,就迫切地摆在我国众多家电企业的面前。当初作者本来想只研究一两个企业的国际竞争力状况,但后来想到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有自身的个体因素,同时也有行业的整体因素,只有研究一个国家的一个行业在国际竞争中是否具有优势,才能对具体企业有相应的指导意义,也就是说一个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不能脱离于群体竞争力的状况之外,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去发展和壮大我国的家电行业,以与我国家电企业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如何采取相应策略,这正是作者要将我国家电行业国际竞争力的评价分析和对策研究作为本次论文题目的意义所在。1.2国外研究现状1.2.1国外研究现状国外关于国际竞争力的研究是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的,1
7、980年美国提出了第一份正式的国家竞争力报告美国竞争力的总统报告,该报告就美国的国际竞争力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分析和研究。总部设在瑞典日瓦的民间组织“世界经济论坛(WorldEconomicForum,WEF)”从1980年开始进行工业化国家竞争力指数的排名。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InternationalInstituteforManagementDevelopment,IMD)也从1985年开始与WEF合作出版世界竞争力年鉴。大多数发达国家的政府也纷纷建立了自己的国际竞争力促进或协调机构。目前,国外不同学者和机构从不同视角对国际竞争力进行了研究,并有着自身的理解和理论体系,主要体现为如下几
8、大类型:(1)从国际贸易的角度出发对国际竞争力进行研究:最早的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大卫嘉图的相对优势理论,赫可歇尔俄林的资源禀赋理论,邓宁的部化优势理论,以与按照新贸易理论的解释,竞争力是某种技术优势、规模优势的反映。另外,许多学者如马卡森(Markusen,1992)和阿基米(RiadAjami,1992)等将其定义为该国出口占世界出口的份额与其增长,经合组织(OECD)还提出,“国家经济的竞争能力是建立在国从事外贸的企业竞争能力之上的,但又远非国企业竞争能力的简单累加或平均的结果”。3(2)从效率角度出发对国际竞争力进行研究:米克和罗波特(Mckee和Sessions-Robinson
9、,1989)以与波特(MichaelE.Porter,1990)认为,企业、国家或产业竞争力的概念就是生产率;克鲁格曼(PaulKrugman,1996)也认为,竞争力概念如果有意义的话,也只能是生产率的代名词。(3)从企业角度出发对国际竞争力进行研究:科恩(CohenandZyman,1989)等认为,国际竞争力实际上是企业的盈利能力;卡米舍二(Cramichacl,E.A.,1978)、石原正太郎(HideoYamashita,1998)将国际竞争力定义为:一个国家的企业或者产业在国际市场上销售其产品的能力;钱德勒在研究了美国、英国、德国发展的原动力之后认为,现代企业在各个国家发展的不同道
10、路说明各个国家企业在规模经济和围经济上的差异,是一种组织能力或管理模式上的差异;普拉哈拉德和哈莫尔(C.PrahaladandGHamel,1990)认为企业竞争力在于企业部的核心技术和技能。1.2.2国研究现状我国是1978年开始走市场化竞争之路的,因此国对竞争力的研究一直落后于国外。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与世界各国联系不断加深,国关于国际竞争力的研究取得一定成就。1989年,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就责成有关机构与世界经济论坛和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商讨进行国际竞争力的合作研究。中国于1993年参加世界转型国家的国际竞争力评价,1995年正式参加世界国际竞争力评价体系。1996
11、年国家体改委经济体制改革研究院联合中国人民大学与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组成中国国际竞争力研究课题组,运用世界竞争力报告的方法对中国的国际竞争力进行研究,并于2000年2月出版了中国国际竞争力报告(1996)。我国学者狄昂照、吴明录采用欧洲货币基金组织的指标分析方法和国际市场占有率,研究国际竞争力的大小和国家国际竞争力的比较。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金碚研究员从工业品的市场研究率和盈利状况,以与直接和间接决定因素的分析入手,建立了产业国际竞争力分析的基本框架。中国社会科学院裴长洪研究员从利用外资与产业竞争力的角度进行了深入研究,并于1998年出版了利用外资和产业竞争力。柳御琳、捷从技术贸易的
12、角度研究了我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我国对家电产业竞争力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时年代中期,由于家电产业由高速发展阶段进入激烈竞争阶段,对家电业竞争力的研究逐渐成为理论界的热点,其4研究视角主要从产业竞争和企业竞争两个层面展开。对家电产业竞争的研究,一方面是研究家电产业竞争力,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王新玲通过对电冰箱、洗衣机两类家电产品在国、国际市场的竞争力进行分析,提出了提升我国家电品牌国际竞争力的对策;大学经济学院吴明旗教授从家电产业角度出发,运用一系列指标,分析中国家电产业竞争现状与其影响因素,对中国家电产业国际竞争力进行了分析;廖春良等人通过对中国家电产品出口价格指数与进口价格指数的对
13、比,分析了中国家电产业国际价格竞争力等。另一方面是研究家电产业竞争现状与产业竞争战略,东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的先定等人从核心竞争能力理论出发,分析了在全球家电产业竞争环境下,中国家电产业的产业竞争战略:大学经济学院的杜传忠教授对家电行业市场集中的过程进行了研究:社会科学研究所的隋映辉对经济全球化形势下我国家电产业的转型战略进行了研究等。对家电企业的研究,则主要是从家电企业的业绩评价和竞争战略两个方面进行研究。在业绩评价方面,西北工业大学的祝志明等人采用因子分析模糊综合法对我国家电行业上市公司的2002年度经营业绩分析,并进行综合得分和排序,大学的顾振伟采用变异系数法对我国家电行业上市公司的综合实
14、力进行了评价;在竞争战略方面,河海大学的辛绍杰等人对我国家电企业在国际竞争中的优势和劣势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竞争对策;社会科学研究所的隋映辉对家电产业转型时期的中国家电企业的战略选择进行了研究;褚兴等人则认为战略联盟是我国家电企业的一种双赢选择等等。纵观上述关于家电产业和家电企业的研究,研究角度、侧面各不一样,存在以下问题:(1)研究家电产业竞争力的较多,而从企业竞争力角度研究中国家电企业的却相对较少,其思想和观点仅仅散见于有关研究成果之中;(2)对家电企业的研究主要是从某一角度研究家电企业竞争战略;(3)对家电企业国际竞争力研究还没有形成一定的评价体系和框架,虽然某些专家学者对家电行业上
15、市公司的经营业绩进行了分析,但经营业绩不等同于企业竞争力。因此,对我国家电企业竞争力尤其是国际竞争力的系统研究还有待深入。本文的研究,正是在借鉴国外学者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国际竞争力的角度,从整体上对我国家电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进行系统研究,从而弥补目前对我国5家电企业国际竞争力评价研究不够系统和深入的缺陷。1.3论文的总体思路与研究框架本文的总体研究思路为:首先对选题的背景和研究意义进行了介绍;其次是重点论述了企业竞争力的相关理论基础;以此为依据,对我国家电行业的发展历程、发展现状、发展特征以与我国家电行业的国际竞争环境进行了系统分析,以此明确了我国家电行业国际竞争的外部机遇与威胁;在此基础
16、上,对我国家电行业的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科学、系统的设计,并运用这些评价指标,对我国家电行业的国际竞争力进行了总体评价;最后,利用以上评价结果,从政府层面和企业层面对进一步提升我国家电行业国际竞争力,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论文的研究。1.4论文研究方法本文的研究方法为: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定性分析是对事物的性质、特征、形式等方面进行抽象的理论思维。而定量分析则对事物进行具体的量化分析。在对我国家电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指标体系设计与评价分析中,两者是相互联系在一起的。问题的提出我国家电行业发展现状与国际竞争环境分析我国家电行业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估国际竞争力相关理论基础综述我国家电
17、行业发展现状与趋势我国家电行业发展还存在的问题分析我国家电行业的国际竞争环境分析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系统构建对家电行业国际竞争力的单项评价对家电行业国际竞争力的总体评价提升我国家电行业国际竞争力的对策建议第2章企业国际竞争力的相关理论基础2.1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涵世界经济论坛(WEF)和瑞士洛桑管理开发学院(IMD)每年发布的世界各国国际竞争力的分析和研究报告,使国际竞争力的研究成为世界的热点问题之一。尽管人们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对企业国际竞争力进行了具体定义,但对其实质含义的理解却是基本一致的,即企业国际竞争力是企业目前和未来在各自的环境中以比它们国和国外竞争对手更
18、有吸引力的价格和质量来进行设计、生产并销售货物以与提供服务的能力和机会。本文认为,企业国际竞争力是指在竞争性的国外市场中,一个企业所具有的能够持续地比竞争对手更有效地向市场销售货物或提供服务,并获得赢利和自身发展的综合素质。企业国际竞争力包含五个基本含义:一是企业国际竞争力所涉与的市场是竞争的和开放的市场;二是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实质是一个企业同国外竞争对手相比较的生产率;三是企业国际竞争力体现在国外消费者价值(市场占有率和国外消费者满意度)和企业自身利益(盈利和发展)两个方面,而且这两个方面实际上是密不可分的,从动态的和长期的角度看,两者具有很大程度的同一性;四是企业国际竞争力不只是衡量一个企业
19、现有资产和资源要素参与国际竞争所表现出来的能力,而且它还同时反映和度量一个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潜在优势以与它的发展趋势,这使得对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度量变得动态化和具有预见性;第五,企业国际竞争力是企业生产能力、销售能力和服务能力的综合,它们作为一个整体对企业的存在状态产生影响。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具体表现在两大层次:一是商品输出层次,即产品、服务、技术、管理等商品和要素的输出,可用企业产品品牌的价值与所占的世界市场份额的大小来衡量;二是资本输出的层次,即对外直接投资,主要反映在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规模、跨国经营发展的程度、跨国公司的竞争力等方面。2.2企业国际竞争力的理论演进2.2.1比较优势理论对竞争力
20、的阐述比较优势原理(LawofComparativeAdvantage)是由英国大卫嘉图在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AbsoluteAdvantage)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的。在嘉图的“比较利益论”中,嘉图认为只要各国之间存在着生产技术上的相对差别,就会出现生产成本和产品价格的相对差别,从而使各国在不同的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即使一国在两种产品的生产上都处于劣势地位,但是两者的不利程度是有所差别的,相比之下总有一种商品的劣势要相对小一些,即具有相对优势。一个国家可以专门生产、出口它的绝对劣势相对小一些的商品(这是其有比较优势的商品),同时进口其绝对劣势相对大的商品(这是其有比较劣势的商品),同样能获得贸易
21、收益,提高社会福利。当然,无论在哪个国家,我们均能够找到自己存在相对优势的产品,两个国家分别用自己存在相对优势的产品进行贸易,均能提高各自的社会福利。嘉图实际上已经指出生产技术的差别是影响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因素,在生产技术上处于最有利地位的产业,其商品在国际市场上最具竞争力。由于嘉图的“比较利益论”仅仅考虑了生产技术差别的影响,到了1933年,瑞典经济学家奥林在其老师赫克歇尔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要素禀赋理论(Factor-endowmentTheory),即从生产要素比例的差别解释了生产成本和商品价格的不同,从而导致比较优势的产生。该理论认为,不同的商品生产需要不同的生产要素比例,而不同的国家拥有
22、不同的生产要素。各国在生产那些能较密集地利用其较充裕的生产要素的商品时,必然会有比较优势的产生。因此,每个国家最终将出口能利用其充裕的生产要素的那些商品,以换取那些需要较密集地使用其稀缺的生产要素的进口商品。要素禀赋理论告诉我们,一个产品的竞争力主要来自于其生产要素价格方面的竞争力。比较优势和要素禀赋理论强调了企业本国所拥有的优势,但是为什么一些企业在海外投资也有竞争优势?国际直接投资理论认为,企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需具备一定的优势,而这种优势正是企业竞争力的来源或表现。2.2.2新贸易理论对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分析波斯纳(M.V.Posner)认为,除了劳动和资本投入的差别之外,还存在着技术投入上
23、的差别。技术领先国家进行技术创新后,研究开发出新的产品,然后凭着技9术领先的优势,向国外出口这种产品。然而当国外渐渐熟悉并通过技术合作、跨国公司的对外直接投资等途径掌握了这种先进技术后,就能模仿生产这些产品,从而减少进口,并且最终凭借着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优势反过来向技术领先国家出口该产品。至此,技术领先国家的创新优势完全消失,但它可以通过不断引入更新的技术和产品,制造出新的差距和优势。这一理论说明,国家之间、企业之间的竞争优势来源于技术创新方面的差距。维农(R.Vernon)提出的国际产品生命周期模型进一步扩展了技术差距理论。该理论将产品分为三个阶段,即新产品、成熟产品和标准化产品三个阶段。他认
24、为,由于发达国家在技术、人才和资本上存在比较优势,因此,产品被引入的初期通常是在发达国家进行的。而当产品进入标准化生产阶段之后,就会向劳动力成本低廉的不发达国家转移。一般发达国家在产品进入成熟阶段、市场竞争趋于激烈、产品利润开始下降的时候,会将这种产品的生产拓展到另一个该产品正处于成长阶段的国家,这样会带来较大的市场和比较丰厚的利润。当这个国家再进入成熟阶段,可将产品的生产拓展到那些更不发达的国家去,在那里这种产品可能处于成长阶段或引入阶段。这时,发达国家则可以完全停止这种产品的生产而完全依赖进口。这一理论表明,发展中国家在生产技术已经标准化的那些产品领域是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规模经济对企业竞争
25、的重要性已广为人知。很多学者都已认识到规模经济性是一种重要的“企业特定优势”,如考库特(Kogut,1984)、波特(1986)等。规模经济能使企业获得降低生产成本的竞争优势。在追求规模经济的过程中,企业必须扩大销售,这一般会导致企业向海外市场水平扩,因而使企业产生对外投资和跨国经营的动力。沃尔夫(B.N.Wolf)于1975年和1977年对美国工业部门大企业的海外分支机构的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与广告支出同研发支出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从非生产性活动的规模经济,如集中化的研究开发、建立大规模销售网络等来解释跨国公司的竞争优势。这一理论表明,在资本密集和技术密集的领域,专业化于生产某一种或几种产
26、品从而形成规模优势,更加有利于国际竞争力的提高。2.2.3波特基于产业分析的竞争战略理论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的迈克尔波特教授在20世纪80年代发表了其著名的三部曲,竞争战略(1980年)、竞争优势(1985年)、国家竞争优势(1990年),他的理论偏重企业外部战略环境的分析,认为外部环境是企业绩效的主要决定因素,10利润来源于产业特征和企业在产业中的定位。波特认为,竞争优势源于企业能够向顾客提供超过竞争对手的价值。其中,价值就是顾客愿意为其支付费用的东西,较高的价值源于以低于竞争对手的价格向顾客提供同等的利益,或是提供远远超出较高价格的独特利益。外部环境,特别是产业环境的条件强烈影响着企业的赢利
27、潜力,是企业获取竞争优势和实现超过平均利润水平的主要决定因素。也就是说,产业赢利性和竞争优势是“五种竞争力量”互动的函数,即现有的竞争状况、卖方的讨价还价能力、买方的讨价还价能力、替代品的威胁和潜在进入者的威胁(如图2.1所示)。图2.1波特的五种竞争力量分析模型企业应该把对持久竞争优势的关注转向由上述五种力量所构成的产业组合和企业专有因素,运用“五力模型”和价值链分析来解释如何获取持续的经济利润,并据此理解产业赢利潜力和建立可防御竞争地位所需实施的战略,即总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和目标集聚战略。1、总成本领先战略。即通过采用一系列针对本战略的具体政策在产业中赢得总成本领先。它要求积极地建立
28、起达到有效规模的生产设施,抓紧成本与管理费用的控制,以规模经济或成本优势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可以获得高于产业平均水平的收益;而在竞争压力下,效率较低或成本较高的竞争对手会先遇上麻烦。2、差异化战略。通过将产品、服务或品牌形象等方面差异化,形成一些在全产业围中具有独特性的东西。差异化战略利用消费者对品牌的忠诚以与由此产生对价格的敏感性下降而有效地避开竞争;它也可使利润增加却不必追求低成本。差异化战略与提高市场份额有时难以兼顾(追求差异化增加成本和提高价格,而低价抢供应商替代品购买者现有产业中的竞争者供应商讨价还价的能力潜在进入者的威胁替代品的威胁购买者讨价还价的能力新进入者占市场份额),但在很
29、多行业,差异化战略与相对较低的成本和与其它竞争对手相当的价格之间可以不发生矛盾。3、目标集聚战略。即主攻某个特定的顾客群、某产品系列的一个细分区段或某一个地区市场。这一战略的前提是:企业能够以更高的效率、更好的效果为某一狭窄的战略对象服务,从而超过在更广阔围竞争的对手。结果是,企业或者通过较好满足特定对象的需要实现了差异化,或者在为这一对象服务时实现了低成本,或者二者兼得。波特的理论偏重企业外部战略环境的分析,由于其缺少对企业部能力、战略资源投向、成本、绩效的分析,无法解释在一样的产业条件下,不同的企业之间仍然存在绩效上明显差异的原因,对这些问题的深入研究又使得战略管理理论的焦点集中到企业部,
30、从而产生了“基于资源/能力的战略理论”。2.2.4基于资源/能力的战略理论资源论在20世纪90年代早期发展成为一门成熟的理论,它的核心思想是企业所拥有的战略性资源是获得持续性竞争优势的源泉。一些战略家认为,可持续的竞争优势存在于公司的战略资源中,特别是公司的组织知识和能力。许多学者(Penrose,1959;Rumelt,1984;Teece,1984;Wernerfelt,1984)都强调公司特定的资产和能力、企业自身特定的“隔离机制”(IsolatingMechanism)作为公司绩效的根本决定因素。“隔离机制”是指对自己战略资源的保护机制,而不是通常所说的行业进入壁垒。它使得企业战略模仿
31、难度增大来维持企业持续竞争优势。巴尼(Barney,1991)把企业的资源定义为“一个企业所控制的并使其能够制定和执行改进效率和效能之战略所有的资产、能力、组织流程、企业特性、信息、知识等”。巴尼同时指出,能够产生竞争优势的战略资源具有四个特征:一是价值性,即这种资源对于企业利用机会、减少环境中的威胁是有价值的;二是稀缺性,这种资源在企业目前和潜在的竞争对手中是少有的;三是不能完全模仿;四是难以被替代。企业能力理论是对资源基础理论的批判性继承和发展,其占主导地位的是核心能力理论。1990年,帕拉哈拉德和哈默尔在公司核心能力一文中提出了“核心能力(corecompetence)”的概念,并把它定
32、义为“组织的积累性学识,特别是关于如何协调不同生产技能和有机结合多种技术流派的常识”。此后,哈默尔进一步提出,一种核心能力毫无疑问地包括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核心能力是组织的传播、12参与、学习的承诺,不会象有形资产一样因使用而减少;相反,随着使用和共享而被提高。资源与能力的观点强调可供企业利用的资源组合,建议把重心放在扩大企业的资产存量和能力上,并以此作为持久竞争优势的基础。这种理论认为,每个企业都是独特资源与能力的集合体,不同企业不可能拥有完全一样的战略资源与能力,而且企业资源是不能完全流动的。资源的异质性使得企业拥有其他企业所缺乏的资源而获得竞争优势,资源的非完全流动性让资源的异质性得以持
33、续,即竞争优势得以持续。可见,由其他企业不能获得或不易复制的资源构成的资源差异和企业利用资源的独特方式,是比外部环境更重要的因素,是企业竞争优势的基础,是赢利的源泉。本文的研究,是基于以上理论对家电企业国际竞争力进行系统的研究与分析,在这一过程中,本文着重借鉴了波特基于产业分析的竞争理论和基于资源/能力的战略理论的理论思想,将其应用到本文对我国家电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分析与评价中。2.3影响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因素影响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因素可以分为外部因素和部因素两类。2.3.1影响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外部因素不同行业、不同地区、不同制度、不同地理位置的企业生存在不同的外部环境之中,也因此会处于不同的竞争位
34、势。居于有利的环境之中,企业易于获得或维持竞争优势,相反,则会产生诸多劣势。通常来说,企业的外部环境主要包括市场竞争环境、政府管理环境和社会基础资源环境三个方面。其中市场竞争环境指市场体系发育情况、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程度等。市场体系发育越完全、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发挥得越充分,对企业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获得持久竞争力就越有利;政府管理环境指政企关系状况以与政府关于本国企业运行所制定的政策法规等。政府能否准确定位政企关系、制定合适的法律法规制度、实施正确的宏观经济调控政策,对企业国际竞争力状况有着重要影响。一个政府管理环境不好的国家或地区,其企业也就不可能有生机和活力;社会基础资源环境指一国先
35、天拥有的和后天积累的软硬资源。硬基础资源例如土地、矿产等自然资源、基础设施等,软基础资源如国家整体科学技术水平、国民素质、社会文化等,拥有良好的软硬资源,对一国企业提高国际竞争力无疑也有着重要的13作用。通过上述分类,可以看出自然资源是其中最长期、也是一旦破坏就难以修复的外部环境因素,国民素质也是需要长期培育才能改善的因素,因此,包括这两个因素的社会基础资源环境对企业竞争力会产生长期而深刻的影响;政治、经济体制、基础设施、法制建设、金融活力等都属于中期影响因素;市场竞争、政府的非制度性干预对企业竞争力产生着直接而迅速的影响。2.3.2影响企业国际竞争力的部因素影响企业国际竞争力的部因素主要包括
36、部资源和企业能力。(1)部资源:部资源有多种形态,既有有形资源,也有无形资源。有形资源包括土地、厂房等不动产,生产设备、运输工具等固定资产,原材料、存货、流动资金等流动资产。企业的有形资源状况对企业活动的领域、围起着重要的决定作用;无形资源包括企业商誉、品牌、企业文化、专利、商标、技术知识、积累的学识和经验。这些无形资源对企业形成竞争优势起着重要作用。在企业部资源中,有形资源与无形资源之间还存在着非常密切的互为推动的关系。有形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影响着无形资源的创造和积累,如人力资本的形成离不开货币资本对培训的投入,无形资源通过参与和影响企业投入产出活动而影响有形资源的积累。(2)企业能力:企业能
37、力不像资源那么容易识别,能力是各种有形资源、人力资源、组织投入产出活动综合作用的产物。企业能力主要体现在发挥企业资源生产力的效率和有效性方面,包括个人能力和组织能力。企业个人能力是指企业个人操作的技能、技巧、营销才能、管理才能等;不依赖于个人的组织整体能力,指企业众多部门或团队作用才能发挥资源和个人能力的能力,各部门协调企业与外部环境关系的能力,企业各部门之间整体协调的能力等。个人能力与组织能力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个人能力是组织能力的基础,组织能力也可以促进个人能力的培育和发展。2.3.3企业国际竞争力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影响企业国际竞争力的资源、能力和环境不是相互独立的,彼此之间存在着作用
38、与反作用关系(如图2.2所示)。企业资源包括由于政治、经济、社会和自然因素所共同形成的部分,当积极向上主导社会风气时,企业也比较容易形成部的统一协作,从而有利于组织目标的完成。其中政府和市场的作用最为直接,市场是企业14生存的根基,政府是影响企业生存环境的最为主要的因素。有的地方政府通过间接手段调控市场,也有的地方政府采取直接手段干预企业活动。政府对市场竞争、企业活动的干预程度既影响着企业资源的获得和积累,同时也影响着企业能力的形成与发挥。而单个企业的资源、能力对环境的反作用力却是非常微小的,只有当众多企业同向的力量积聚到足够强大时,才有可能推动环境的改变。图2.2影响企业竞争力因素之间的关系
39、企业资源与企业能力之间是相互影响的。企业能力虽然包括个人能力和组织能力,而根本上来说都离不开个人能力的发挥。而在现代生产中,个人能力的大小越来越与个人所受的教育有关,从而人力资本的积累直接影响着个人能力的发挥,进而影响企业能力的发挥;同时,由于企业有形资本投入的多少直接影响着企业员工的继续教育和培训水平,影响着人力资本的积累,因此企业资源状况在基础层次上影响着企业能力的形成与提高。反过来,企业能力也对企业资源配置效果和资源积累结果有着重要的影响。15第3章我国家电行业的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3.1我国家电行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3.1.1我国家电行业的发展规模与速度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家电业
40、从无到有,仅用二十几年的时间,造就了一个接近世界先进水平的第一家电生产大国。从产量上来看,我国家电产业已经拥有了强大的制造能力,逐步形成了一批能主导市场、具有知名品牌和较高营销水平的家用电器企业集团,生产集中度不断提高,产品涵盖了全球主要家电品种。因此,从生产规模和产品品种上来说,中国已经确立了世界家电生产大国的地位。目前,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家电制造基地。我国家电产品已出口到世界80多个国家和地区。美国器具杂志认为以1997年销售收入衡量,我国仅次于美国、日本成为世界第三大家电产品制造国。但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各省、市从地区利益出发,纷纷投资上马家电项目,在全国围建成了一大批生产电冰
41、箱、洗衣机、空调器、电饭煲、微波炉等家电产品的家电制造企业,大量重复建设所形成的过剩的生产能力导致与现实需求相差较远,由此而爆发了一系列价格战,这些价格战不仅表现在国市场,同时还表现在出口的竞相压价上,造成出口普遍增长,价格逐年下降的局面。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有相当部分落后企业被淘汰出局,我国主要家电产品的产量发展情况如表3-1所示。从技术上看,我国家电企业还没有足够强大的技术研发能力。我国家电业在某种程度上仅是电器组装而已,关键部件需进口,核心技术受制于东芝、松下等跨国公司。彩电中,中频解码芯片、立体声系统的丽音芯片等大规模集成电路、29寸以上的液晶屏等均需进口;空调器产业高性能柜机要
42、采用美国谷轮公司的涡旋压缩机,几乎每个空调厂推出的变频空调都还离不开日本公司的变频压缩机。冰箱、洗衣机中的微电子控制技术,其中全自动洗衣机的模糊控制模块电路、冰箱中的温度调控线路板的设计生产对外商依赖很高,多数全无氟冰箱的压缩机、高档滚筒洗衣机的变频电机都需进口。我国的小家电是全球最大的OEM加工基地,但进入欧洲共同体的电水壶的核心部件温控器等还需要从英国进口。16表3.1改革开放以来主要家用电器年产量资料来源:国家计委、国家统计局、国家信息中心173.1.2我国家电行业的发展水平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的家电产业已经形成了自己独有的发展模式,在国际竞争与全球分工中已经具有较好的竞争地位,体现出较
43、高的发展水平,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如下:1、家电产业已处于生命周期的成熟期,面临大规模重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家电产业仅用了发达国家产业化进程一半的时间,就完成了从以黑白电视机、单桶洗衣机为标志的产业初级阶段向以高清晰度彩电、全自动洗衣机等高档家电产品为标志的产业成熟阶段的过渡,现在主要家电产品的生产工艺和技术水平己和国际水平基本实现了同步。就产业整体而言,家电产业是最早尝试市场化运作的产业,也是目前我国市场化程度最高的产业。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家电企业率先摆脱了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商业运作模式,在营销领域大胆探索,创造出了适合中国家电产业发展的营销模式。而目前我国家电产业已经处在产业生命周期的成熟期,家电市场也出现了与之相对应的特征,主要表现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产品利润率趋于平均化、市场集中程度不断提高、价格水平稳步下降等几个方面。2、我国家电业处在国际分工体系的有利位置。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欧美主要国家纷纷将产业重点放在了IT、通讯、生物等新兴工业领域,家电产业开始成为夕阳产业。随后,世界家电生产体系开始了大围的产业梯度转移,重心逐渐由欧美国家移向了经济迅速发展的亚洲国家,其中中国大陆、国、新加坡、印尼等国家和地区都成为了这次产业梯度转移的受益者。经济规律表明,企业一直在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