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出版化学必修1教案课程.doc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2807971 上传时间:2020-05-07 格式:DOC 页数:90 大小:2.3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出版化学必修1教案课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0页
苏教出版化学必修1教案课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出版化学必修1教案课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出版化学必修1教案课程.doc(9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苏教版化学必修1教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化学1(苏教版)专题1 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 第1单元 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第1单元 课时1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一、学习目标1.知道化学科学的主要研究对象,知道化学是在分子层次上认识物质和合成新物质的一门科学。2.初步认识物质的科学分类方法,学会从不同角度(尤其是物质的组成和性质角度)对常见物质进行分类。认识分类等科学方法对化学研究的作用,能尝试运用比较、分类的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3.掌握四种基本反应类型,能根据化合价的变化判断是否氧化还原反应。认识基本反应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之间的关系。4.了解化学家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方法和内容,体会化学的学科价

2、值。二、教学重点及难点物质的分类方法;物质之间的转化规律。三、设计思路本课设计以“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为切入口,通过故事激发学生从化学的角度去认识物质世界的兴趣,探讨物质的分类方法及不同物质之间的转化规律,并从不同角度对化学反应进行分类。四、教学过程导入在同学们眼中,什么是化学?化学家们又是些什么样的人呢?在化学家眼中,物质世界是怎样的呢?我们都知道,巧克力是情人节的首选礼物,然而化学家却在思考:这是为什么呢?经研究,他们发现在巧克力中含有一些物质,食用后能令人产生愉悦的感觉,这样的氛围中,爱人更加可爱。这就是为什么要送巧克力了。再如臭脚丫,那种气味可不敢恭维,是什么物质如此难闻呢?化学家们

3、研究发现,原来是一种叫做“硫醇”的物质作怪,硫醇的结构与我们学过的乙醇相似,只是其中的氧换成了硫。化学家研究了硫醇,又利用其特殊的气味,将其少量添加到无色无味的煤气中去。这样万一煤气泄漏,我们就能闻到其气味了。这就是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他们绝不只是穿着白大褂,在一堆试管和烧杯中摆弄各种药品的人。对于我们早已习惯的物质世界,化学家们总是保持着敏锐的洞察力和强烈的探索欲望,他们在分子、原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下面,让我们以“化学家”的眼光来观察、认识、研究我们周围的物质世界,做好准备了吗?化学世界绚丽多彩,千姿百态,目前已知物质的种类超过千万种,每年还有大量新物质不断被合

4、成出来。这么多的物质,我们该如何去认识呢?一种一种地去学习,现实吗?化学家们将众多的物质进行分类研究,揭示出其内在的规律。每一类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有相似之处,有利于我们通过类比的方法进行学习和研究。一、物质的分类 交流与讨论按一定的依据对教材P3“交流与讨论”的物质进行分类。引导得出结论: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标准对物质进行分类。 非均匀混合物: 混合物 均匀混合物: 按组成分 非金属单质: 单质 金属单质: 纯净物 有机化合物: 化合物 氧化物: 酸: 无机化合物 碱: 盐:问题解决根据物质的组成对下列物质进行分类。钙(Ca)氯气(Cl2)氯化钙(CaCl2)溶液硫酸(H2SO4)碳

5、酸钙(CaCO3)氧化钙(CaO)氢氧化钙Ca(OH)2。同一类物质在组成或某些性能方面往往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因此,对物质进行合理的分类,有助于我们按物质的类别进一步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达到“掌握一种物质”而“贯通一类物质”的目的。例如,什么是酸?酸有哪些通性?再如,CaO、Na2O等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这可不可以作为我们的一个分类依据呢?答案肯定的,由于这类氧化物具有共同的性质,它们属于同一类氧化物碱性氧化物;而CO2、SO2等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他们则被称为酸性氧化物。过渡每一类物质有相似的性质,而不同类别的物质之间则可能发生相互转化。二、物质的转化哪些类别的物质之间可以发生转

6、化?它们之间的转化需要怎样的条件? 交流与讨论2.1完成下表所列的物质的转化类型,并将你知道的其他的转化类型补充到表中。物质的转化类型化学方程式单质化合物碱性氧化物碱酸性氧化物酸酸盐交流与讨论钙的金属活泼性比镁强,电解熔融的氯化钙可以得到金属钙和氯气,钙与氯气反应又能生成氯化钙。请你尽可能多的写出表示图中物质之间转化的化学方程式,并将你的结果与同学交流讨论。讨论根据化学反应的特点,我们也可将化学反应分为不同的反应类型来研究。整理与归纳根据化学反应的特征(如参加反应的物质种类或种数),完成表14的填充。反应类型实例ABABABABABCACBABCDADCB过渡写出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方程式,它

7、属于那种基本反应类型呢?用现有的分类方法我们无法划分,即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不能包括所有反应。就像不同种物质间有多种分类方法一样,化学反应也还有其他的分类依据与分类方法。小结根据化学反应过程中元素的化合价是否发生变化,可以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中,哪种反应一定会伴随着化合价的升降,哪种反应可能有化合价的升降,哪种反应一定不会有化合价的升降呢?讨论基本反应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本课小结这一课我们学习了物质的分类和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物质可以分成很多种类别,物质之间的转化可以分成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也可以根据化合价是否变化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

8、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第1单元 课时2物质的量一、学习目标1.认识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的含义,初步学会定量的研究方法。2.理解物质的量、物质的粒子数、物质的质量、摩尔质量之间的联系,能根据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简单的计算。3.理解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物质的量的关系,体会定量研究的方法对研究和学习化学的作用。二、教学重点及难点物质的量及相关概念。三、设计思路本课时主要介绍物质的量及其单位和摩尔质量。物质的量这个词对学生来说比较陌生、抽象、难懂,因此,使学生正确地理解物质的量这一概念,是学生学好这一节知识的前提条件之一。本节课通过启发、对比等教学方法,让学生从我们熟悉的知识来理解物质的

9、量、摩尔、摩尔质量等概念,从而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教学目的。另外,在进行物质的量及摩尔的教学时,强调“物质的量”这个物理量只适用于微观粒子,使用摩尔作单位时,所指粒子必须十分明确。在进行关于摩尔质量的计算教学时,还应强调解题格式的规范化,因为规范化的解题格式有助于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巩固。点燃四、教学过程导入 化学方程式H2 + Cl2 = 2HCl的含义有哪些? 物质的转化:氢气和氯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氯化氢。 微观粒子的数目:一个氢分子和一个氯分子结合生成两个氯化氢分子。 质量关系:每2g氢气和71g氯气反应生成73g氯化氢。根据微观粒子数目关系和质量关系,我们能得出怎样的结论?2g氢气和

10、71g氯气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这个数目是多少呢?由于这些微观粒子的质量都很小,这个数字很大,经测定约为6.021023个,科学家将其称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符号为NA,表示为6.021023 mol-1。如此庞大的数字使用和计算都不是非常方便,因此科学家将6.021023个微粒作为一个集合体,称为1 mol。这样就将分子、原子、离子等我们肉眼看不见的粒子,与客观存在、具有一定质量的物质联系起来。练习 1 mol H2约含 氢分子。 1 mol H约含 个氢原子。 1 mol SO42-约含 个硫酸根离子。从上面的练习可知,摩尔是一个单位,可以用来衡量物质所含粒子数的多少。克是质量的单位,米是长度的

11、单位,那么摩尔是什么物理量的单位呢?这个物理量叫做“物质的量”,就像长度可用来表示物体的长短,温度可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一样,物质的量是用来表示物质所含一定数目粒子集合体的多少,一、物质的量1.物质的量是一个物理量,符号为 n,单位为摩尔(mol)。2.1 mol粒子的数目是0.012 kg 12C中所含的碳原子数目,约为6.021023个。3.1 mol粒子的数目又叫阿伏加德罗常数,符号为NA,单位mol1。物质的量只规定了所含粒子数目的多少,但并没规定粒子种类,所以,使用摩尔时应注明所指粒子是哪种。练习:判断正误,说明理由。A. 1 mol氢 没有指出是分子、原子或离子B. 1 molCO2

12、 C. 1 mol小米 小米不是微观粒子4.使用摩尔时,必须指明粒子的种类,可以是分子、原子、离子、电子等。练习:根据摩尔的有关知识,进行计算。(1) 1.2041024个H2含多少 摩尔氢分子?(2) 5 mol O2中有多少个氧分子?(3) NA个水分子的物质的量是多少?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得出:粒子数目、阿伏加德罗常数、物质的量三者的关系为:5. N=nNA练习:(1)0.5 mol H2O中含有 个水分子。(2)2 mol H2O中含有 个水分子, 个氢原子。(3)1 mol H2SO4中含有 个H2SO4分子, 个硫酸根离子。(4)1 mol HCl溶于水,水中存在的溶质粒子是什么?它们

13、的物质的量各是多少?(5)1个水分子中有 个电子,1 mol H2O中呢?二、摩尔质量1.定义:1 mol任何物质的质量,称为该物质的摩尔质量。用符号M表示,常用单位为gmol1问题解决1参考下列解题方式,完成下列计算:(1)9.8 g H2SO4的物质的量。(0.1 mol)(2)10.6 g Na2CO3的物质的量。(0.1 mol)(3)0.25 mol CaCO3的质量。(25 g)(4)2.0 mol H2O的质量。(36 g)问题解决2根据上述计算,归纳物质的量(n)与物质的质量(m)、物质的摩尔质量(M)之间的关系。2.数学表达式:问题解决3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说明反应中

14、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的量的关系。(1)氢氧化钠和硫酸的反应。;(2)氧化铁在高温下与一氧化碳的反应。;(3)氯酸钾(KClO3)加热分解生成氧气和氯化钾的反应。;(4)过氧化氢(H2O2)分解成氧气和水的反应。;例题483 g Na2SO410H2O中所含的Na和SO42的物质的量各是多少?所含H2O分子的数目是多少?解Na2SO410H2O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2,摩尔质量为322 gmol1。则Na的物质的量为3.00mol,SO42的物质的量为1.50mol,H2O的物质的量为15.0mol。答:483 g Na2SO410H2O中所含的Na的物质的量为3.00 mol ,SO42的物质的

15、量为1.50mol,H2O分子的数目约为9.031024。小结物质的量是一个基本物理量,单位为摩尔,它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的粒子集体,1 mol物质含有阿伏加德罗常数个粒子。物质的量这一物理量可以把微观粒子和宏观质量联系起来:N=nNA= NAm/M。第1单元 课时3物质的聚集状态一、学习目标1.知道不同聚集状态物质的一些特性,根据物质的存在状态进行分类,知道固、液、气态物质的一些特性。2.了解影响气体体积的主要因素,初步学会运用气体摩尔体积等概念进行简单的计算。3.引导学生从微观角度理解化学物质的存在状态,在原有基础上提升对化学物质的认识,同时为后续内容的学习打好必要的基础。二、教学重点及难点理

16、解气体摩尔体积等概念并进行简单的计算三、设计思路 本课时设计先从学生熟悉的“三态”这一宏观特征引入,探究影响物质体积的微观原因,让学生体验从宏观到微观的研究方法,从而引出“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通过一定的讨论、辨析,初步理解“气体摩尔体积”这一重要概念。四、教学过程导入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物质丰富多彩,例如自由流动的空气、香气扑鼻的咖啡、晶莹剔透的水晶等等。这些物质都是由大量原子、分子、离子等微观粒子聚集在一起构成的。物质有哪些常见的聚集状态呢?气态、液态和固态。不同状态的物质物理性质上有哪些差异?固体有固定的形状,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固定的体积,气体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气体容易被压缩,而

17、固体、液体不易被压缩。为什么固态、液态和气态物质之间存在这些差异?如何解释这种差异呢?结构决定性质。指导学生阅读、分析教材表1-3,形成认识:由于微观结构上的差异,三种不同聚集状态的物质各有独特的性质。过渡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1 mol任何物质的粒子数目都相等,约为6.021023个,1 mol物质的质量若以克为单位,在数值上等于构成该物质的粒子的相对原子(分子)质量。那么,1 mol物质的体积有多大呢?若已知物质摩尔质量,即1 mol物质的质量,要知道其体积,还需要什么条件?密度。由于气体的体积受温度和压强的影响较大,要比较1mol不同物质的体积,我们需要规定为同一温度和同一压强

18、,化学上将0,1.01105Pa规定为标准状况。完成表格(标准状况下1mol不同物质的体积)物 质摩尔质量/gmol-1密 度1mol物质的体积Al26.982.70 gcm-39.99 cm3Fe55.857.86 gcm-37.11 cm3H2O18.020.998 gcm-318.06cm3C2H5OH46.070.789 gcm-358.39cm3H22.0160.0899gL-122.43LN228.021.25 gL-122.42LCO28.011.25 gL-122.42L结论 1. 1 mol不同的固态或液态物质,体积不同。2. 在相同状况下,1 mol气体的体积基本相同。3.

19、 1 mol固体和液体的体积较小,1mol气体的体积较大。讨论1为什么固体或液体的体积较小,而气体较大?2为什么相同状况下1mol固体或液体的体积不相同?而1mol气体的体积相同?3物质体积即物质所占据空间的大小取决于哪些微观因素?4不同状态的物质体积主要取决于什么因素?5从微观角度看,温度和压强的改变对气体分子有何影响?影响物质体积大小的因素 微观因素状态微粒的数目微粒的大小微粒的间距固、液态气态小结1.物质体积的大小取决于物质粒子数的多少、粒子本身的大小和粒子之间的距离三个因素。2.由于固体、液体中微粒堆积紧密,间距很小,所以含一定数目粒子的固体和液体的体积主要取决于微粒的大小。不同物质的

20、微粒大小不等,所以1mol固体、液体体积相差较大。3气体分子间距离远远大于分子的直径,所以其体积主要取决于微粒的间距。4.在固态和液态中,粒子本身的大小不同决定了其体积的不同,而不同气体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强下,分子之间的距离是近似相同的,所以,粒子数相同的气体有着近似相同的体积。5. 温度、压强的改变会引起气体分子间距离的变化,气体的体积受温度、压强的影响很大,因此,讨论气体的体积时,必须指明外界条件。过渡 对于气体而言,测量其体积要比称量其质量方便得多。由于同温同压下,物质的量相同的任何气体具有相同的体积,这就给我们研究气体的性质带来了方便。气体摩尔体积: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符号:V

21、m,表达式:Vm= ,单位:Lmol-1标准状况下,1 mol任何气体的体积都约是22.4 L (或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摩尔体积约是22.4 Lmol-1)。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只与气体物质的量有关,而与气体分子的种类无关。 同温同压下1mol任何气体的体积都相等,但未必等于22.4 L。判断 1.标准状况下,1 mol任何物质的体积都约为22.4 L。(,物质应是气体)2.1 mol气体的体积约为22.4 L。(,未指明标准状况)3.标况下,1 mol O2和N2混合气体(任意比)的体积约为22.4 L。(,气体体积与分子种类无关)4.22.4 L气体所含分子数一定大于20 L气体所含的分子

22、数。(,未指明气体体积是否在相同条件下测定)5.任何条件下,气体的摩尔体积都是22.4 L。(,标准状况下)6.只有在标准状况下,气体的摩尔体积才能是22.4 Lmol-1。(,不一定)过渡 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气体物质的量相等,那么同温同压下,若气体体积比为21,其物质的量是什么关系?结论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比等于其物质的量之比。练习例1:13g锌与足量的稀盐酸完全反应,最多可收集到多少体积(标准状况)的氢气?解:13g锌的物质的量为0.2molZ n + 2HCl = ZnCl2 + H2 1mol 22.4L0.200mol22.4L0.2mol V(H2)1molV(H2)= =4

23、.48L答:最多可收集到4.48L(标准状况)氢气。注意:解题时单位左右对应,上下一致的要求。练习:要生成18g水,需要标准状况下氢气的体积为多少?氧气的体积为多少?第1单元 课时4物质的分散系一、学习目标1.了解分散系的含义,学会根据分散质粒子大小对分散系进行分类,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了解胶体的重要性质和应用,知道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和鉴别方法。2.知道电解质和非电解质,能通过实验现象,探求电解质溶液导电的本质原因,能够从微观角度理解化学物质的存在状态,初步学会电离方程式的书写。3.体会分类研究的方法在分散系、化合物中的运用。二、教学重点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和鉴别

24、方法;电离方程式。三、设计思路 溶液和浊液这两种混合物虽然初中也涉及过,但是,还没有从分散系的角度对混合物进行分类。胶体的知识研究的不是某种物质所特有的性质,而是物质的聚集状态所表现出来的性质。这对学生而言是一个较为陌生的领域,是学生通过分类思想来研究物质、观察物质的新的切入点。胶体的性质表现在很多方面,教学中可联系生活实际,加深了解有关胶体的性质和重要应用,使学生认识到物质的性质不仅与物质的结构有关,还与物质的存在状态有关,从而拓宽学生的视野。在溶液导电性实验的基础上引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概念,然后,通过介绍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和电离,引出NaCl电离方程式的书写,以及酸、碱、盐的电离方程式,

25、为后续课程学习离子方程式打下基础。四、教学过程导入 初中我们学过溶液和浊液,它们都是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到其它物质中形成的,我们可以将它们称为分散系。溶液和浊液的性质有哪些差异?它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异?它们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溶液和浊液的本质区别在于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小:浊液: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于10-7m;溶液: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小于10-9m。那么,分散质粒子的直径介于10-7m到10-9m之间的分散系叫做什么呢?它又有哪些特殊的性质呢?我们将分散质粒子的直径介于10-7m到10-9m之间的分散系称为胶体,胶体有一些特殊的性质。实验1 氢氧化铁胶体对光的作用(丁达尔效应)实验步骤:把盛有硫酸

26、铜溶液和氢氧化铁胶体的两只小烧杯放在暗处,用聚光手电筒(或激光笔)从侧面照射烧杯。实验现象:从垂直于光线的方向观察到氢氧化铁胶体中有一条光亮的通路(丁达尔现象),而硫酸铜溶液中则没有。实验结论:溶液和胶体对光的作用是不同的。应用:如何用简单的方法鉴别胶体和溶液?实验2 胶体的净水作用在两只烧杯中分别加入相同量的含有悬浮颗粒物的浑浊污水,再向其中的一只烧杯中加入10mL氢氧化铁胶体,搅拌后静置片刻,比较两只烧杯中液体的澄清程度。实验步骤:向两只烧杯中加入相同量的含有悬浮颗粒物的浑浊污水,再向其中一只烧杯中加入10mL氢氧化铁胶体,搅拌后静至片刻。实验现象:加入氢氧化铁胶体的烧杯中的液体变得澄清。

27、实验结论:氢氧化铁胶体能够使水中悬浮的固体颗粒凝聚沉降,氢氧化铁胶体可以用于净水。应用:自来水厂用含铝或含铁的化合物做净水剂,其实是利用胶体吸附水中的悬浮颗粒并沉降,从而达到净水的目的。你能举出几种生活中有关胶体性质或应用的例子吗?过渡 我们又从另一个角度认识到了物质世界的丰富多彩:当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其它物质中时,由于分散质粒子的大小不同可以形成不同的分散系溶液、胶体和浊液。事实上,即使同样为溶液,物质在溶解时也有差异,有些物质溶于水后能导电,而有些物质溶于水后则不导电,这又是为什么呢?实验2 溶液的导电性实验:实验步骤:在五只小烧杯中分别加入NaCl溶液、NaOH溶液、稀盐酸、酒精溶液和

28、蔗糖溶液,组装好仪器,接通电源。实验现象:NaCl、NaOH、HCl溶于水后能导电,酒精、蔗糖溶于水后不能导电。分析:溶于水能导电的NaCl、NaOH、HCl称为电解质,而酒精、蔗糖称为非电解质。为什么电解质溶液会导电?原来它们溶于水后,在水分子的作用下发生电离,生成了自由移动的水合离子,从而使溶液具有导电性。结论: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叫做电解质,无论在水溶液里还是在熔融状态下均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叫做非电解质。电离方程式:表示酸、碱、盐等电解质在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电离成能够自由移动的离子的式子。练习书写氯化钠、硫酸和氢氧化钡的电离方程式。第2单元 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第2单元 课时

29、1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一、学习目标1.初步学会过滤、结晶、萃取、分液、蒸馏等分离物质的实验技能,能独立完成一些简单的物质分离、提纯的实验操作,初步学会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2.初步了解根据混合物的性质,选择不同的分离方法对物质进行分离的实验方法。3.结合实际事例讨论遵守实验安全守则的重要性。树立安全意识,初步形成良好的实验工作习惯。二、教学重点及难点分离物质等基本实验技能;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三、设计思路本课重点在于引发学生的思考,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实验,让他们体验实验在化学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初步了解实验方案的设计。四、教学过程导入 (展示一个有过滤网的茶杯)让我们继续用化学家的眼光来观察我们周围的

30、物质世界,这个茶杯比普通茶杯多了一个金属网,其作用是什么?在泡茶时茶叶中能溶于水的成分形成了茶叶水,为饮用方便,我们加了一个金属网,实现茶叶和茶水的分离。这种分离方法就是我们曾经学习过的过滤,哪种混合物可以通过过滤的方法加以分离?用这个金属网能将化学反应生成的沉淀和溶液分开吗?实验室使用的滤纸必然具有一些小孔,其大小刚好能使溶液通过,而留下沉淀。为了保证过滤的效果和速率,实验操作中我们应该注意哪些问题?过渡 我们所接触到的物质往往是混合物,化学上要研究一种物质的性质,首先需要将其中各组分分离开来,以实现物质的提纯。分离与提纯,两者之间有什么区别吗?分离是通过适当的方法,把混合物中的几种物质分开

31、(每一组分都要保留下来,且与原状态相同)的过程。提纯通过一定途径获取混合物中的主要成分的过程。讨论1 现有含MgCl2和泥沙的粗食盐,请设计实验方案,由粗食盐提纯NaCl。加NaOH溶液加水溶解后实验方案:形成Mg(OH)2沉淀粗食盐混合物 粗食盐水 过滤食盐水(含NaOH、泥沙、Mg(OH)2) 加入盐酸蒸发结晶 食盐水(含NaOH) 食盐水 精制食盐 过渡 两种固体,一种可溶于水,另一种不溶,我们就可以利用其溶解性的差异,通过过滤的方法实现分离。可加入适量化学试剂,将杂质其转变为沉淀,并通过过滤的方法除去。若两种物质都能溶解于水,例如硝酸钾与氯化钠,我们如何实现其分离呢?讨论2 现有KCl

32、和KNO3的固体混合物,请设计实验方案提纯KNO3。混合物中各组分都溶于水,但其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同,降温时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大的物质主要以晶体的形式析出。小结 混合物的分离方法取决于混合物各组分性质的差异。观察 对比饱和溴水的颜色和溴在CCl4中的颜色,为什么颜色深浅不同?分析:溴在CCl4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的溶解度大。思考:向溴水中加入少量CCl4,预计会出现怎样的现象?所谓萃取,是指利用溶质在不同溶剂里溶解度的不同,将物质从溶解度较小的溶剂中转移到溶解度较大的溶剂中,从而实现物质的富集。如何将水层和四氯化碳层分离?萃取之后一般通过分液的方法将互不相溶的液体分离。在实验室中,萃取和分液通常在

33、分液漏斗中进行。哪些物质可以从水中提取出溴? 萃取剂与原溶剂互不相溶;溶质在萃取剂中有较大的溶解度;溶质、原溶剂与萃取剂不发生任何反应。分液操作应注意什么问题?充分静置;保持漏斗内压强与外界大气压一致;下层溶液从分液漏斗下口放出,上层溶液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出。过渡 冷却热饱和溶液结晶是利用不同溶质在同种溶剂中溶解性的差异实现分离,萃取则是利用同种溶质在不同溶剂中溶解性的差异。这两种分离物质的方法都与溶解性有关,我们还可以根据物质哪些性质的差异实现混合物的分离?粗盐的提纯中最终蒸发食盐溶液获得食盐晶体,蒸发是利用物质挥发性的差异实现分离。若我们需要的是蒸出的水分,则应如何操作?将蒸出的水蒸气通过冷

34、凝管,再收集起来,这种方法称为蒸馏。蒸馏装置分为哪几个部分?分别需要哪些仪器?液体的加热、蒸汽的冷凝和冷凝液的收集。(和学生一起组装仪器)结课 此外,层析法也是一种重要的分离混合物的方法,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在课后进行相关阅读。第2单元 课时2 常见物质的检验一、学习目标1.学会Cl-、SO42-、CO32-、NH4+等离子检验的实验技能,能用焰色反应法、离子检验法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探究某些常见物质的组成成分。2.初步认识实验方案设计、实验现象分析等在化学学习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3.初步学会独立或与同学合作完成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并学会主动交流。逐步形成良好的实验习惯。二、教学重点及难点常见离子检

35、验的实验技能;设计简单的探究实验方案。三、设计思路化学研究中,人们经常根据某些特征性质、特征反应、特征现象和特征条件对物质进行检验,以确定物质的组成。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物质检验知识,但不够系统化,需进一步总结和提炼。本节课选择Cl-、SO42-、CO32-、NH4+等常见离子作为检验对象,复习总结初中化学知识,学习常见物质的检验方法,介绍现代分析测试方法,从而让学生了解物质检验方法的多样性,进一步认识到物质检验过程中防止干扰的设计、多种物质检验方案的设计及操作技能。教学时,首先让学生明确物质检验的意义和价值,并初步明确进行物质检验的依据或策略,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其次,根据教学目

36、标创设相应的情景,提出具体的任务。四、教学过程导入 物质的检验是一个重要的工作。如为保证公平竞赛,在大型运动会上会进行兴奋剂检测;检查身体时对血糖血脂的检验;质检员对生产的产品质量标准的检验,等等。情景“资料链接”由某抗秧苗病菌的农药袋上的标签可知,该农药含有碳酸铵和硫酸铜两种成分。如何通过实验确证该农药中含有铵根离子、碳酸根离子和硫酸根离子呢?指出所用的试剂、预期将观察到的现象以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实验 完成课本“活动与探究”栏目中的实验1-4。离子试剂现象实验1NH4+实验2Cl实验3SO42各个实验中,依次观察到什么现象?出现这些现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明确NH4+、Cl、SO42等离子

37、的检验所采用的试剂和方法等:NH4+:加浓NaOH溶液,加热,产生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Cl:滴加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SO42:滴加BaCl2溶液和稀盐酸,生成不溶于稀盐酸的白色沉淀。讨论 在完成相关实验时,都有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请结合实验过程及相关元素化合物知识,分析下列问题:实验1:试纸为何要润湿?实验2:为何要加稀硝酸?实验3:为什么要加稀盐酸?补充实验 碳酸钾、碳酸钠分别与硝酸银、氯化钡溶液反应,并分别滴加酸溶液。结论:氨气溶于水才能电离出OH;检验Cl加入稀硝酸是为了避免CO32的干扰;检验SO42加入稀盐酸是为了排除CO32的干扰。小结 什

38、么是物质的检验?物质的检验应根据物质独有的特性,要求反应灵敏、现象明显、操作简便、结论可靠。你还能回忆出哪些物质的检验方法呢? 要求:能够独立、准确地回顾出一些物质检验的方法,尽可能多地归纳出有关物质或离子的检验方法。学生回忆常见物质的检验:碳酸盐、酸、碱、淀粉、丝绸制品等。迁移 “资料链接”由加碘盐标签可知,加碘盐添加的是KIO3。已知:KIO3在酸性条件下与KI反应得到碘单质。如何确证碘盐中的碘不是单质碘?如何确证某食盐是否已加碘?如何确定加碘食盐中含有钾?用淀粉液检验是否含碘单质;根据所提供KIO3的性质并设计实验方案。 实验 焰色反应金属或金属离子的检验通常采用焰色反应。阅读教材,回答

39、问题:什么叫焰色反应?为何可用焰色反应来检验金属或金属离子?如何进行焰色反应实验?操作中要注意什么问题?过渡 物质的检验在工农业生产、科学研究以及日常生活中有重要的用途,在化学学习中也有重要的作用。化学学习过程中,同学们必须掌握常见离子检验的实验技能,学会用多种方法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探究某些常见物质的组成成份。1.人们经常依据什么来对物质进行检验,以确定物质的组成?2归纳总结物质(或离子)检验的一般步骤。3物质(或离子)检验时,必须注意哪些问题?小结 1.物质检验的依据:(1)待检物质的特征性质;(2)待检物质的特征反应以及反应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现象。2、常见物质检验的方法:待检测的物质检验方

40、法碳酸盐与稀盐酸反应,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的气体铵盐与强碱溶液加热反应,产生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的气体硫酸盐与BaCl2溶液反应,生成不溶于稀盐酸的白色沉淀盐酸盐与AgNO3溶液反应,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食品中的淀粉与碘水反应,生成蓝色物质丝绸制品灼烧时有烧焦羽毛的气味金属元素焰色反应 拓展 此外,我们还可以用红外光谱仪确定物质中含有的某些有机基团;元素分析仪测定物质中元素;3、原子吸收光谱确定物质中含有的金属元素。第2单元 课时3 溶液的配制及分析一、学习目标1.初步学会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实验技能,了解生产和研究中经常要用中和滴定等方法进行定量测定。2.掌握

41、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并以此进行溶液分析(中和滴定)。3.进一步认识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条件控制、实验现象分析和实验数据处理等方法在化学学习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独立或与同学合作完成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完成实验报告,并主动进行交流的能力。二、教学重点及难点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定量分析及相应的简单计算。三、设计思路本课设计从复习学生刚学过的“物质的量”知识引入,让学生了解定量分析在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作用,通过与溶液的质量分数的类比,引出“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探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并在讨论中完善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四、教学过程引入 展示两瓶浓度

42、不同的硫酸铜溶液。两瓶硫酸铜溶液的颜色为什么会不相同?因为浓度不同。展示不同商品的标签,如牛奶、矿泉水、啤酒、化验单等,引导学生关注上面浓度的表示方法。浓度的表示方法有多种,在初中我们学过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的质量分数= 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 100%过渡 CuSO4 + 2NaOH = Cu(OH)2 + Na2SO4 ,使0.1mol硫酸铜完全沉淀,需要多少氢氧化钠?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前的系数体现了参加反应和反应生成的物质的什么量之比?物质的量。对溶液而言,是称其质量方便,还是量其体积方便?许多化学反应是在溶液中进行的,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经常要对溶液进行定量分析、定量计算,我们需要一个可以

43、通过溶液体积直接计算溶质的物质的量的物理量。板书物质的量浓度定义:以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溶液的组成的物理量,叫做溶质B的物质的量浓度。符号:CB单位:molL1表达式: cB=nB/V练习 1.2molNaOH配成200mL溶液,其物质的量浓度为_mol/L。2.标准状况下,22.4LHCl溶于水配成0.5L盐酸,其物质的量浓度为_mol/L。3.物质的量浓度为2mol/L的硫酸溶液500mL,含硫酸的物质的量为_mol。4.10mol HCl能配成_L物质的量浓度为2mol/L的盐酸 ?5.(展示矿泉水商标)假设某矿泉水中K+含量为27.3mg/L,则该矿泉水中钾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为多少mol/L?实验 将硫酸铜溶液倒出1/4,其质量分数变化吗?其物质的量浓度变化吗?若将其加水至原体积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