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复习资料 .pdf

上传人:Q****o 文档编号:28073101 上传时间:2022-07-26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296.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复习资料 .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22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复习资料 .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复习资料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复习资料 .pdf(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绪论1、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原因(条件)?1首先,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2其次,资本主义是一种比以往任何制度更能产生巨大生产力的制度;3资本主义制度促进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和社会文明的巨大进步,同时又产生了自身无法克服的矛盾,这促使人们全面思考经济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和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等问题;4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需求。第一章、2、试论列宁的物质定义及其意义。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它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可以为人的意识所反映。1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关系;

2、2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的批判了不可知论;3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4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3、如何理解矛盾的统一性和斗争性的的含义及其辩证关系原理。含义: 一是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前提,并处于同一个统一体中;二是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关系: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是相互联结、相辅相成的,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没有同一性也没有斗争性。作用: 第一, 同一性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在矛盾双发中一方的发展是另一方的发展为条件第二,同一性使矛盾双发相互吸取有利于

3、自身的因素,在相互作用中各自得到发展第三,同一性规定着事物转化的可能和发展的趋势第四, 矛盾双方的斗争促进矛盾双方力量的变化,竞长争高, 此消彼长, 造成双方力量发展的不平衡,为对立面的转化、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第五, 矛盾双方的斗争, 是一种矛盾统一体的辨证关系向另一种矛盾统一体过渡的决定力量。4、如何理解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辩证关系原理。关系: 矛盾的普遍性与矛盾的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 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也没有

4、离开共性的个性意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5、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1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2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3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6、简述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第一,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第二,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只有经过否定,旧事物才能想新事物转变;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1 页,共 5 页 - - - - - - - - -

5、 第三,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第四,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7、简述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1必须尊重客观规律2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8 简述意识的能动作用的表现及如何发挥其能动作用表现:第一,意识是能动的,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第二,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第三,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发挥意识能动性: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实践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的基本途径;要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手段和物质条件。 (P58)第二章、1、简述感性与理性的认识?两者的关系是什么?感性认识是人们在

6、实践基础上,由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关于生物的现象、事物外部联系、事物的各个方面的认识,包括感觉、 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理性认识是指人们借助抽象思维, 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达到关于事物的本质、全体、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性的认识,包括概念、判断、推理三种形式。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1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必须以理性认识为基础。 2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和深化为理性认识,只有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满足实践的要求。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第一,勇于实践,深入调查,获取十分丰富和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第二, 必须经过理性思考的作用,将

7、丰富的感性思考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制作加工,才能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认识运动的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如此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一步步地深化和提高,这就是认识发展的总过程。2、试述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辨证关系的原理(及其现实意义)关系:真理是具体的,是发展的,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是辨证统一的第一,具有绝对性的真理和具有相对性的真理是相互渗透和相互包含的第二,具有绝对性的真理和具有相对性的真理又是辨证转化的(意义: (1) 反对真理问题上的绝对主义和相对主义绝对主义片面夸大真理的绝对性,表现为教条主义

8、和思想僵化。相对主义片面夸大真理的相对性,表现为怀疑主义和诡辩论。(2) 科学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真理,也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既要坚持,又要发展) 。3、试述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及其现实意义)。实践之所以能够作为真理的检验标准,这是有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首先, 从真理的本性看,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它的本性在于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其次, 从实践的特点看,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客观的物质性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9、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2 页,共 5 页 - - - - - - - - - (意义: 实践对真理的检验不可能一次完成。实践是社会的、 历史的实践, 总是具体地表现为无数个别的、 历史性的实践活动。任何具体的实践活动对于真理的检验作用,都会由于历史条件的种种限制而表现出某种相对性、有限性和不确定性的特点。)第三章、1、为什么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辩证关系?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2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能动的反作用3、如何理解人的现实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1人的本质在于社会性,不是自然性2人的本质社会性多方面的综合3人的本

10、质是历史的、现实的,具体的。4、怎样看待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决定作用?(P123) 1).科学技术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杠杆.科技改革推动生产方式变革,科技革命推动生活方式变革 ,科技革命推动思维方式变革.2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具有两重性。科技革命是一把“ 双刃剑 ” ,一方面它大大增强了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但同时也意味着增强了人类破坏自然的能力,一定程度上带来了“ 全球问题 ” 。5、简述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过程中的决定作用答: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的过程中起是决定性的作用。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其最稳定的主体部分是始终从事物质资料的生产的劳动群众及其知识分子。在社会历史发展的过程中,人民群

11、众起着决定性作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是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推动社会前进的过程相一致的。在社会的基本矛盾解决过程中,人民群众是顺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社会力量,是具有变革旧的社会生产关系的愿望的社会力量,是主张变革的社会制度和旧的社会思想观念的社会力量。人民群众的总体意愿和行动代表了历史的斗争方向,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最终决定历史发展的结局。第一、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物质资料生产活动的主体是广大的劳动群众。第二、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物质生产活动的主体是人民群众,精神生产的主体也是人民群众。

12、劳动人民通过物质生产实践为创造精神财富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和设施。人民群众的生活、实践活动是一切精神财富、精神产品形成和发展的源泉。第三、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人民群众在创造社会财富的同时,也创造并改造着社会关系。 生产关系的变革,社会制度的更替,最终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但却不会随着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3 页,共 5 页 - - - - - - - - - 生产力的发展自发地实现和完成,而必须借助人民群众的力量。“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

13、动力。 ”第四章、1价值规律的双重作用是什么?价值规律的作用表现在:1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2.自发地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3自发地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价值规律在对经济活动进行自发调节时会产生的消极后果:1可能导致垄断的发生,阻碍技术的进步。 2可能引起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3价值规律自发调节社会资源在社会各个部门的配置,可能出现比例失调的状况,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2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基本条件(区别)劳动力成为商品要具备的两个基本条件:第一,劳动者是能够把自己的劳动力当作商品来支配的自由人;第二,劳动者自由得一无所有,没有任何实现自己的劳动力所必需的物质条件。

14、劳动力成为商品, 标志着简单商品生产发展到资本主义商品生产的新阶段。劳动力商品在使用价值上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它的使用价值是价值的源泉,它在消费过程中能够创造新的价值, 而且这个新的价值比劳动力本身的价值更大。正是由于这一特点,货币所有者购买到劳动力以后, 在消费它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收回他在购买这种商品时支付的价值,还能得到一个增值的价值及剩余价值。而一旦货币购买的劳动力带来剩余价值,货币也就变成了资本。3什么是剩余价值?简述剩余价值生产的过程及方法(P157) 剩余价值是雇佣工人所创造的并被资本家无偿占用的超过劳动力家合资的那部分价值。价值增值过程是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即超过劳动力价值补偿

15、这个一丁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方法: (1)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延长劳动日的长度而生产的剩余价值。(2)相对剩余价值生产。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而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生产的剩余价值。第五章1简述资本主义被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必然性?资本主义终究要被社会主义所取代,这是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一)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决定了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所代替首先,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包含着现代的一切冲突的萌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越是占统治地位,越是发展, “社会的生产和资本主义占有的不相容性,也必然越加鲜明地表现出来”。其次, 资本积累推动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不断

16、激化并最终否定资本主义自身。当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及其派生的各种矛盾在资本积累中不断发展、激化到资本主义制度自身无法使之释放时,公有制取代私有制、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就将成为不可避免的结果。这是资本主义积累过程所具有的客观历史趋势。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4 页,共 5 页 - - - - - - - - - 再次,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资本社会化的更高形式,将成为社会主义的前奏。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 资本国有化将为社会主义革命提供直接的物质前提,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

17、革命的入口处。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社会主义的最充分的物质准备,是社会主义的前阶,是历史阶梯上的一级,在这一级和叫做社会主义的那一级之间,没有任何中间级。”最后,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着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大阶级。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巨大发展,资产阶级由生产力的解放者变成阻碍者,资本主义在造就了社会化大生产的同时,也产生了推动和运用这一先进生产力的无产阶级。无产阶级是现代大工业的产物,是真正革命的阶级,随着生产社会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无产阶级队伍的不断壮大,无产阶级必将彻底推翻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的统治,逐步建立消灭一切阶级,确保人人得以自由发展的联合体。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18、二)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是复杂的、长期的历史过程:首先,任何社会形态的存在都有相对稳定性,从产生到衰亡都要经过相当长的时间跨度。其次,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性决定了过渡的长期性。最后, 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还显示出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容纳的空间,说明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代替尚需长期的过程。尽管资本主义在全世界被社会主义所取代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过程,尽管这个过程可能出现这样那样的曲折,但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取代的总趋势,则是必然的历史走向。马克思在论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时指出:“发展社会劳动的生产力,是资本的历史任务和存在理由。资本正是以此不自觉地创造着一种

19、更高级的生产形式的物质条件。”第六章1、为什么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具有多样性?1各个国家的生产力发展状况和社会发展阶段决定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具有不同的特点2历史文化传统的差异性是造成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重要条件3时代和实践的不断发展,是造成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现实原因。第七章1、简述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1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消费资料按需分配2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3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类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飞跃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5 页,共 5 页 - - - - - - - -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技术总结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