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名师引领课有感:不同的魅力同样的精彩.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听名师引领课有感:不同的魅力同样的精彩.docx(1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该文本为Word版,下载可编辑听名师引领课有感:不同的魅力同样的精彩 听名师引领课有感:不同的魅力 同样的精彩 在一周的名师引领课的学习中,收获颇丰,感受到了不同学科中所特有的魅力,不同领域所绽放出的精彩,让我感触很深. 一:备课充分 环节适当 听了这几位老师的课后,第一让我感受到了她们的用心,也看到了这经验背后所付出的汗水与努力,老师们将知识内容合理的安排,环环相扣,新颖有意义,真正让学生做到玩中学,学中玩,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语言技能,情感态度,将所学知识联系到生活中去,学以至用. 二:以学生为主体 让课堂活起来 新课改下,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人,积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他们自己寻找问题,
2、解决问题,通过互相合作,了解团队的力量,智慧的结合,让学生找到自己的闪光点,并通过老师的引导,散发光彩,学会思考的学生最快乐,这种成就感要远远大于由老师给予的“懂得”,比如时老师的将相和,课堂上老师引领让学生自己去通过思考分析蔺相如与廉颇两个人的性格和思想,这样一来,加之老师的讲解对文章的了解也就更深了。课堂气氛轻松活跃,师生互动,是课堂的又一亮点。 三:鼓励的语言 肯定的眼神 这几节课我停到了最多的声音就是“你太聪明了”“你的语言真美”“你真棒”“你表演得很到位”“你真出色”等等,这一句句话语像暖风一样,不仅仅吹进了学生的心,更吹进了在场的每位老师。我看到了孩子们受到表扬之后那喜悦的笑脸,看
3、到了当学生出错答不上问题,孩子们接受老师那肯定眼神的坚定,我深知,听名师引领课,是提高自己的最好的舞台,所以加倍珍惜。 在名师引领课上,本组刘薇老师的讲课也十分精彩,主题是What are you doing?刘老师备课充分,设计环节恰当有意义,课件设计的精巧,十分贴切主题,现在进行时的讲解,在课件上表现的很清晰明了注重学生操练,自主学习,互动到位,气氛活跃,轻松,读记充分,经验丰富,有许多值得学习的闪光点,通过这一节课,更让我不断的反思自己,还有许多不足需要加强改进,努力充实自己,提高业务专业水平。 名师引领课,成为了推动我前进的动力,我在感受老师们的魅力同时,更多的是自己的思考,我将努力地
4、用自己的热情和无尽的关爱,爱我的事业和学生,力争成为一名有魅力的老师。 篇2:学生家长代表生活教育研讨会有感 学生家长代表生活教育研讨会有感 5月31日下午,在6.1儿童节来临的前一天,zz小学的全体生活老师集中在了阶梯教室开了一个生活教育研讨会,作为学生家长的代表,我有幸参加了这次会议,会议的开始是生活老师给低年级学生上的一堂关于节约粮食的课,这多少有点出乎我的意料之外,看着生活老师在台上非常自如的侃侃而谈,孩子们在台下不断的举手发言开动脑筋,我突然很感动,毕竟上课不是生活老师的强项,而这位生活老师为了给孩子们上这堂课,肯定花了不少时间准备资料,又做成了PPT,她的熟练又告诉我,她已经不止一
5、次的给孩子们上类似于这样的课了,为了我们的孩子她们付出了很多很多.透过这堂课,我又一次感受到了zz小学的校训-“仁爱、求真”。 接下来是一位温婉贤淑的学生妈妈给中年级学生带来的一堂课-水知道答案,精心制作的视频和PPT,把孩子们带入了一个科学新天地,在这片领域里,孩子们彷佛是一个个严谨的学者,和他们的导师-学生妈妈一起展开了讨论与研究,孩子们的提问与回答有时让人忍俊不住,有时大大超乎我们的想象,有时又让我们大人也自叹不如,更多的是全场响起一阵阵热烈的掌声.。 从孩子们积极的投入状态来看,家长作为老师的角色出现,显然也是很受欢迎的,家长课堂在zz小学是一直保留的特色课堂,现在生活部把这个课堂搬进
6、了寝室,也是一个很好的传承和发扬,作为也曾经在寝室和孩子们一起分享德育故事的我,观察发现,在寝室里,孩子们是比较容易接受思想道德上的一些熏陶的,这可能与孩子们都喜欢睡前听故事有关吧,他们在洗漱干净、没有任何负担又充满期待与渴望的时候,我开始播放动漫片,并在适当的时候做一些解释和引导,他们往往会比较容易感受片中所传递的正能量,日积月累就可以帮助他们塑造成拥有良好的性格修养、自信快乐的好学生的,可惜这个学期由于个人原因,我没有坚持下去了,在这里真诚的希望有更多的家长能加入到“寝室妈妈”“寝室爸爸”的队伍中来,让我们一起用爱托起孩子们的“睡前亲情一刻钟”吧。 针对高年级学生的青春发育期的懵懂,生活老
7、师也为他们准备了一堂课,在这堂课上,生活老师从礼仪的角度让学生们知道了什么是敏感区域,哪些举动可能会引起误会,什么时候又要入乡随俗.确实,孩子们长大了,身体发生了变化,然而孩子的天性又没有完全褪去,生活老师在这个时候的引导,可以减少很多不必要的误会和麻烦,又一次被生活老师的细心和用心所感动。 接着,是八位生活老师在落实“生活教育”中的经验分享与探讨,她们分别围绕着“饮食、睡眠、卫生健康、关注生理心里成长、青春期行为思想的引导”这几个方面,阐述了自己在工作中积累的经验,报告所涉及内容的广度与深度,再一次的让我感受到了这些看似平凡的生活老师在自己的岗位上用爱心浇灌着我们的孩子,这一刻我的心里,感恩
8、取代了感动。 很快二个多小时过去了,与会者越来越多了,原来是刚刚放了学的各年级任课老师也急匆匆的都赶来了,他们捧着笔记本也和生活老师一起听教育专家黄克强老师关于小学生心理问题及其辅导的报告分享,黄老师是从思想教育的角度探讨孩子心理问题的,他首先认可了生活老师在落实学生教育上的突破,承认了生活老师的教育能力纠正了他以往对生活老师的概念,接着又讲了他对孩子教育的认识,期间妙语连珠,大家在笑声中度过了一个半小时,我不是一个教育工,但我觉得黄老师的理念还没有完全展开,可能是受时间限制,也可能是我们专业不一样吧,不过我很认可他的一句话,作为老师,要有强大的心灵,才能教的好,才能够培养出好学生。其实,不仅
9、仅是教育行业,每一个行业的佼佼者都有一颗海纳百川的心。 我参与了一次老师的学习课,作为老师,一年当中又要参加多少次这样的课程呢?我们的老师除了备课上课,又要学多少知识呢?做多少的准备工作呢?我不知道,我只知道这个下午我从感动到感恩,然后也有了很多的感想,通过这次研讨会,我感觉zz小学正在尝试通过生活老师在照料孩子们饮食起居的同时,也掺进了思想教育元素,与任课老师一起组合成了“严父慈母”。而我们,孩子真正的“严父慈母”们,在教育上又该为孩子做些什么呢? 篇3:读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有感 读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有感 大家好,我是一个非常喜欢运动的人,人们说喜欢运动的人,注意力集中时间会比较短,可能有一定的
10、道理。要是让我在球场上打球我可以玩上两三个小时,要是说安安静静的看书就困难了。回想起来,我好像没有过废寝忘食看书的经历,也没有哪部书可以吸引我一口气看完。但是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改变了这一“历史”。其实和这本书结缘还是源于老婆大人,那段时间她看了这本书,说这本书很好,很实用,是现在最畅销书之一,于是给我下达了任务,一定要看。当时心想读就读吧,在我们学校这么浓厚的读书氛围中自己也不能落后啊,人总是要进步吗。但是读完两个章节以后,我就被这本书吸引了,不光因为我有个三岁的儿子,更重要的是我现在是一名小学教师。我知道在座的老师好多都已经读过了,体会和感受肯定比我深的多。我是想把这本书推荐给没看过的老
11、师,尤其是没有小孩或是小孩子还小的老师,真的很好。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的是一名教育专家,教育硕士,从教多年,熟悉学校教育,对家庭教育有精深研究,并自己培养了一个十分优秀的女儿。这本书是她十六年的教子手记。每篇文章看似平常,实却蕴含了深刻的教育理念,体现教育的智慧。列举的例子简单易懂,给人以指导与帮助。 下面是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中我很喜欢的一个小章节,她所讲的改变了我很多看是习以为常的观念,现在摘下来在此和大家分享。 题目是学习不要“刻苦努力” 一直以来,关于学习的一个最流行的概念就是“学习要刻苦”。许多家长从孩子小时候就向他们灌输这样的概念,要求年龄尚小的孩子刻苦,不少家长从孩子上学前就唠叨
12、说,上学后不能尽情玩了,要用功学习,孩子上学后,就不断教导孩子,在学习上要刻苦努力,并且在具体的学习活动中,这样要求他,以期培养出孩子良好的学习态度。学习上用功勤奋是必须的,但用刻苦的言语和思路来要求孩子,这往往是在干一件南辕北辄的事情。 把学习这件事和一种令人不舒服的苦的感觉联系到一起,她会使孩子在想到学习时就有微微的不快。谁会喜欢苦呢?一个人为了某个目标而吃苦,必须基于她有足够的理性和毅力,这种理性和毅力连成年人都不是人人具有或事事付得出,用她来要求孩子就更不合适了。 人的天性是避苦求乐,孩子更是如此,感觉甜的东西他就喜欢,感觉苦的东西他就讨厌。 我们原本想要孩子喜欢学习,却把学习过程作成
13、苦馍馍,只把结果设想成为甜馅饼。要孩子天天吃着苦馍馍,去想甜馅饼。过程天天具体而真实的陪伴着孩子,目标却遥远的虚无缥缈。当她在吞咽苦馍馍中感到厌倦时就被批评为不刻苦。被要求以那想象中的甜来压抑这真实的苦,孩子不具有反驳成人教导的能力,她只是感受到了这里面的不和谐。感受到了自己的无能为力。(在这里我还想起了一个章节,题目是“不做穿西装的野人”说得就是你粗暴的对待孩子是因为你心里早已清楚,你打孩子一顿或是骂孩子一顿,既能解气,他又不会把你怎样。你在孩子面前是权威,是主人,你不用担心打骂后的后果,所以你总是忍不住,如果你面对的是一个大人你就不会选择这样的方式,因为你也害怕。我觉得说的非常非常的有道理
14、。) 一个人不可能既讨厌一件事又能把一件事做好。有一个例子大家都知道,据说在二战期间,一名好的瑞士钟表匠被胁迫去给纳粹制造一批高质量的钟表,尽管他费了相当的力气,却始终做不到战争前的水平,她自己都不知道这是为什么,后来有心理学家分析,这是因为他制造钟表时的心境不一样,这就是情绪的力量。 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在教育中,目的和手段分离到什么程度,活动的意义就减少到什么程度,并使活动成为一种苦工,一个人只要有可能逃避就会逃避。这可以解释为什么家长和老师越要孩子用功学习,孩子越对学习提不起兴趣。 儿童并非不知道刻苦学习可以换来好成绩,她只是做不到。当学习活动没有唤起他的愉快体验时,她就无力去调动自己的
15、主动精神,不由自主的表现出懒散、不刻苦、不认真等-许多人以为这是某些“不成器”的孩子的天性,其实是她上进的天性被扭曲了。 家长和教师应该研究儿童的特点,体恤儿童的心理,注意从“学习情感”方面培养孩子的好学精神。“刻苦”是一种成熟的学习品格,她不会凭空产生,她是在理性和兴趣的土壤上生长的。孩子在各个学习时期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不一样,就现阶段我国的教育体制来说,认为小学阶段主要解决学习兴趣的问题,初中阶段主要解决学习方法的问题,高中阶段拼的才是勤奋。 在培养孩子勤奋学习方面,恰是不能强化“苦”,而要尽量消解“苦”-不要向孩子提示学习是苦的,也不要给孩子施加压力,避免它在学习活动中感觉苦闷。 这里举
16、了一个她女儿圆圆的例子,圆圆上高中后,学习很累,她偶尔也会抱怨说太累了,表现出松懈。孩子本来已经觉得苦了,这个时候家长就更不能以“要懂得吃苦”这类正面说教让她苦上加苦了,这个时候应该想办法减淡她对苦的体验,向她提示“学习不苦”。采取了两个办法来帮助她。 一是找了些高考状元谈经验的资料,尤其是那些谈刻苦用功的,让她知道凡是取得好成绩的同学,没有一个不勤奋。这表面上看是强化了学习要刻苦,实际上缓解了她对苦的感受。既然状元们都那么用功,那么自己用功也就是正常的了。在这个过程中,我注意没有向她提一句要求她吃苦用功的话。 二是和她一起读了本科学的故事,尽管她高中时学习很忙,我仍然建议她浏览了这本书。这本
17、书编的很好,它呈现了数学、化学、物理、医学等各学科的大致发展脉络,以许多生动的故事讲述了其中艰难的历程。圆圆从这里看到人类科学知识的积淀是那样不易,仅仅是氧气的发现就经历了那么多年、那么多坎坷。想想自己可以轻易地拿着薄薄的教科书纵览前人每一种惊人的成就,她由此觉得很幸运,自己不过是这些伟大成果的享用者,有什么苦呢。 高考结束后,很多孩子仿佛一下从地狱中钻出来了,有的人恨不得把书撕了。圆圆有些奇怪自己怎么没有这种感觉,日子好像和以前差不多,无非是生活内容不一样了。这可能是因为她在高考前一直没有那种特别压抑、特别苦累的感觉吧。 我们经常读到一些古今中外伟大的科学家、艺术家们如何废寝忘食地工作和学习
18、的故事,这些故事常常被当作“刻苦学习”的例子来激励后人。它们使人深信,“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是真理。事实上,每一个忘我地投入到学习和工作中的人,她一定是对学习和工作建立起了兴趣和责任感,这种兴趣和责任感是如此强大,以至于常常超越生理需求。平常人看到的是它们在饮食起居上的“苦”,看不到他们置身于喜爱的事情中的“乐”,就以为他们是凭借“苦”取得成功的。实际上,他们不“苦”,他们其中享受的乐趣别人体会不到。 想让孩子做好一件事,就一定要首先让他喜欢这件事,至少不能反感,避免在这件事里掺杂进让他感觉不快的因素-学习不要“刻苦努力”,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我觉得这本书虽然写的大部分是家庭教育的方方面面,但教育是相通的,教师在教学中,能以家长的心境去对待我们的学生,理解孩子,了解孩子的特点,以孩子的兴趣出发,寓教于乐,不仅是为了孩子的一阵子着想,更是为孩子的一辈子着想。书中的很多观点和方法对我的工作都有很大帮组,我能做的是,尽量做到让我的课堂充满乐趣,让我的学生们收获更多的健康与快乐! 我选这篇短文的目的还有一个,就是我想老师在我们忠外这个幸福的大家庭里也不是在“刻苦”的工作,而是在感受幸福,体验快乐的同时在工作。 谢谢! + 展开范文.第 18 页 共 18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