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一体化’网络强‘三结合’教育课题研究的总结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一体化’网络强‘三结合’教育课题研究的总结报告.docx(2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该文本为Word版,下载可编辑创一体化网络,强三结合教育课题研究的总结报告 创一体化网络,强三结合教育课题研究的总结报告 高度重视德育工作一直是我校的优良传统。2022年我们申报了“创一体化网络,强三结合教育”研究课题,我们希望通过我们的研究实践,认真总结我校几十年的德育工作经验,重点研究如何有效形成“以学校为中心,以学生个体为纽带,辐射家庭社会”的一体化网络。经过这几年的实验、研究、总结,我们的工作效果非常明显。现总结如下: 一、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近几年来,学校规模不断扩大,学校周边环境相对比较复杂,再加上社会因素对教育的影响与冲击,学校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面对家庭的、社会的一些压力与干扰,往
2、往显得较为被动。例如:学校周边有很多法律意识、安全意识淡薄的小商贩,他们经营一些不合格商品,或者违规经营,影响学校管理甚至危及学生生命财产安全。还如:现在有很多单亲家庭或离异家庭,这些家庭的孩子有很多心理不健全,家长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也不太合理,这些孩子很多成为学校的问题生。有时家长们对学校的教育也很不理解,更有甚者无理取闹。 学校作为教育的主体,是受社会委托、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进行教育活动的组织。当学校在社会活动中与社会、家庭发生冲突时,人们总是把责任推给学校,因为在人们的意念里学校应该是一个全功能的教育组织,再加上学校是一个培养人的组织,只准成功不准失败,所以只要学校与家庭、社会发生冲突
3、,受“伤害”的总是学校。 我们学校在这方面遇到很多问题,有些问题经过各方努力解决得很好,有些问题还时常困扰着学校,尤其是社区、家庭与学校教育的关系处理,我们一直想寻找到一个有效地解决途径,幸运的是我们参加了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的实验研究。三年来我们围绕“创一体化网络,强三结合教育”这个子课题开展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实践,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围绕“如何创?“怎样强? ”开展研究。学校成立了以政教处为龙头的课题研究小组,组织各处室、各年级组的力量,带领全体教师参与。研究中我们有三个侧重点:第一,在学校层面上研究新的历史时期学校在社区德育活动中的责任和使命,探讨学校应如何主动创设一个统一协调的社区德
4、育环境;第二,在家庭层面上研究现在一般家庭的教育模式和教育期望,分析家庭对学校教育的一般认识,探讨学校家庭沟通的有效方式;第三,在社区层面上研究学校与社区的关系,分析学校在社区发展中的功能和社区教育环境对学校德育的影响,研究在特定的社区环境中如何做到学校与家庭的沟通合作,从而提高整个社区德育水平。 研究中我们开展了一系列很有效的活动: 1、在教师中开展广泛深入的德育学习研究活动。我们每年都从武汉等地请来教育专家给老师们作报告,引导老师们主动探讨学习新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树立“大德育”观念。定期组织班主任进行工作经验交流,畅谈自己在“创一体化网络,强三结合教育”研究实践中的体会、经验,互相启发
5、,互相借鉴。 2、成立家长学校和家长委员会。每年秋季邀请部分在校学生家长代表成立家长学校和家长委员会,这些家长来自社会各个阶层,各种类型的家庭,每班一般有5-6名。家长学校每学期至少有两次交流学习,主要交流大家在子女教育方面的经验体会,分析存在的问题。每年请心理专家或教育专家为家长们讲课,分析家庭教育中的典型案例。这一活动的社会反响很好。 3、通过各种渠道加强学校与家庭的沟通合作。我们通过致家长信向家长通报学生学习状况,解释学校政策,征集家长意见;通过家访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强化家长与学校的教育协作;通过特困生、问题生联系网,固定专人负责,建立跟踪档案,及时解决问题。 4、将“没有桂冠的老师们
6、”请进校园,在学校的德育活动中,将以家长为主体的、多层次多类型的,热心教育的社会人士请进校园,请这些“没有桂冠的老师们”为学生进行多方面的指导,并各有侧重,如以英雄模范人物为代表的榜样示范型;以科技工为代表的激发求知兴趣型;以文体工为代表的活动辅导型;以部队官员为代表的行为习惯训练型;以教师、医生为代表的心理健康辅导型. 5、在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1)每年组织学生观看“感动中国”推选材料和颁奖晚会;(2)举办各类主题班会,适时组织学生讨论各类现实问题,引导学生自己寻求解决办法,如中学生用手机问题,中学生上网问题,代沟问题,学会关爱、学会感恩等等;(3)开展广泛深入地心理咨询活动,我们不仅
7、有自己的心理学教师,还从高校请来了心理专家为学生做心理辅导报告,请来了有经验的心理医师定时坐诊。 6、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门,走向社会,例如:(1)参观博物馆、教育基地; (2)进行社会调查; (3) 组织学生进行服务实践、科技实践和劳动实践; (4)带领学生到贫困山区开展“一帮一”活动. 7、利用传媒,正面引导。传媒在信息传播上有其特殊的优势,集直观性、知识性、哲理性、趣味性、娱乐性于一体。其传播的内容,古今中外,人文、历史、地理、自然、经济、教育、军事、文体.极为丰富。我们兼收并蓄,不仅把大众传媒内含的教育力量整合到学校宣传网络中来,还借助更广大的宣传网络,推广我们的教育实践和研究。
8、通过这些活动,我们摒弃了旧的思维模式,加强了群体思维和创新思维意识。突破校园的围墙,协调调动家长、社会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形成相互理解与信任、支持与合作的局面,将多方教育力量化为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合力。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结论 “创一体化网络,强三结合教育”工作中涉及的三方,学校在工作中应占有更大的主动性。教育对学校、家庭、社区提出的要求不同,在很多人的意识中教育就是学校的责任,家庭、社区只是配合,甚至有的都没有配合的意识。我们在教育实践中感受到一体化网络的核心力量应该是学校。 家庭应成为“创一体化网络,强三结合教育”的有力支持者。目前我们对家庭方面对孩子教育的影响有一定的研究和分析,对学校家庭
9、的通力配合也有较多的研究和实践,但家庭的教育效能始终没有挖掘好。我们总结出了较多的学校家庭配合的有效方式,比如:各类家访、家长会、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等。近年来,由于独生子女政策的实施,独生子女家庭作为一种新型的家庭正在增多。这一变迁对提高我国人口素质、优化家庭教育环境将会产生重要的影响。但新的家庭关系同时也会带来一些受教育者发展上的问题。如父母在经济生活上过多倚重子女,在感情生活上过度依恋子女,在日常生活中过分照顾子女。这些做法有可能对孩子的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这也是我们研究的一个重点。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家庭变异情况也比较普遍,这类家庭的子女教育我们曾遇到一些问题,有过较多的困惑,在研究
10、中我们也作了相应的总结。随着农村打工族的普遍增加,我们认识到留守生的教育应该值得关注,在这方面我们的老师们也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 在研究中我们认识到学校应主动了解、研究社会,把与社会教育的互相配合和支持列入学校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学校应定期开会讨论、研究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问题,并有专人与校外社会教育机构保持联系。学校可邀请校外教育组织的领导和教育工参加学校研究教育工作的重要会议。学校要通过社区教育委员会的组织形式沟通学校与社会的联系。近年来,教育的社区化已成为一种趋势。社区教育委员会是以学校为中心,由一所学校联合所在社区的部分企业、事业单位和党政机关或团体部门共同组成的。社区教育委员会有助于
11、学校与社会各界的互相沟通、理解和支持,有助于及时反馈有关教育的信息,共同做好教育工作。还可以互通有无,充分利用教育资源,动员社会各界力量,筹集教育资金,宣传教育理论,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风气。社区教育委员会沟通了学校与社会的联系,协调了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对学生的影响,实现了学校、家庭与社会的一体化,同时还有助于解决社区对教育需求与教育服务社区之间的矛盾,改变教育与社区经济发展相脱节的现象,逐步实现学校为振兴社区经济服务的目标。 在创建“一体化”网络过程中,我们觉得突破口应是充分挖掘家长资源,实现学校、家庭、社会三方教育力量的一体化整合。今天,我们已然处于一个全面信息化的社会。中学生群体所汲取的各
12、种信息异常丰富,他们的思维十分活跃,日益复杂、多元的社会将今天的中学生置身于一个空前的扩大的空间中。我们教育工仅仅依靠个人的智慧和封闭的校园,是不可能完成培育二十一世纪一代新人的任务的。我们必须适应时代的要求,抓住“家庭”这个联系学校和社会的纽带,主动争取各方教育力量的支持。教育是一项多维和立体的整体工程,学校教育必须和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协调,形成和谐共振,从而在学生身上产生最优化的效应。反之,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方缺乏沟通和理解,势必会造成三者之间的矛盾、冲突,甚至作用互相抵消。作为学校,如何协调教育与教学的关系,如何连接校园与社会的通道,如何编织好学校、家庭、社会共育英才这一网
13、络,必须找到一个切实可行的切入点。我们认为,这个切入点就是“家长”,他们和学校有着共同的教育目的和教育热情,和学生有着最为亲密的关系,他们是联系学校和社会的纽带,其自身经历以及社会关系中蕴藏着极为丰富的教育资源。 所以活动中我们非常注意挖掘家长的教育潜能,我们通过各类活动组织家长参与学校管理,在教育中积极争取家长的理解与支持,我们的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积极为学校发展献计献策,为学校工作解决了许多实际困难。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1、管理方法:建立以校长为组长的课题领导小组,定期组织课题组老师进行理论学习,定期开展小型多样的德育研讨活动。每学期对课题组的研究进行考核,定期进行德育论文,德育活动
14、的交流评比。结合课题研究开办家长学校,定期召开各年级家长会,及时了解我们教育实践研究的时效性。 2、研究方法:课题将采用调查研究法、文献研究法、经验总结法和行动研究法。 (1)调查研究法:主要调查学校、家庭、社区在教育中存在的冲突与问题,根据实际表现将其分类,概括特点,寻求有效的解决办法。 (2)经验总结法:主要总结课题研究过程中点点滴滴的体会和经验,讨论、分析、提炼,形成论文。 (3)个案研究法:追踪研究社区德育中“三结合教育”的典型案例,了解学校、家庭、社区在实际教育中的作用影响,站在学校这一教育主体的位置上分析学校应如何有效地促进社区德育的发展。 (4)文献研究法:主要学习研究国内外关于
15、“三结合教育”的理论和经验,结合自身实际,加以分析应用。 3、研究的主要特色及创新 我们主要是结合我们的教育实际开展研究的,我们的研究主要呈现如下特色:(1)多元化;(2)多层次; (3)多渠道; (4)全面开花,遍地结果。 四、课题研究的突破性进展 课题研究在实施过程中,我们非常注重研究的总结与调整,总结起来有如下突破: (1)学生的行为习惯得到了明显转变。我们研究的最终目的是有效利用各类教育资源让学生得到最充分的发展,所以在整个实践研究中非常注重研究学生。在学生管理的各个环节我们都注意到了大环境的教育影响。在这方面我们积极争取到了家长、社区的支持配合,特别是养成教育方面,我们的学生家长观念
16、转变很大。三年前家长送饭的每天都有,无秩序无规范,不仅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还破坏了校园环境。通过家长委员会向全体家长发出号召后,我们的家长定时送饭,在规定区域就餐,在家长的带动下,学生的行为习惯也发生了巨变。 (2)家长的教育观念明显转变。三年前我们调查发现一般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就觉得自己没有什么责任了,孩子在学校学得好觉得是应该的,如果发展不好,往往把责任推给学校。经过这几年的宣传,尤其是家长学校的开办,很多家长认识到了自己的责任,他们中有一半的人主动与学校沟通,80以上的人能主动配合学校的教育活动。特别是我们家长学校中有一批文化素质高,社会责任感强的家长,他们主动学习了先进的家庭教育观念,
17、并把学习体会,实践效果带到家长学校与其他家长共享,影响非常好。 (3)社区与学校的关系理顺了。这几年的研究实践,我们做出了很多尝试,尤其是与社区的沟通更加频繁,了解更深,在学校发展学生教育方面社区的领导群众认识更深了,配合更好了,支持力度更大了。 (4)研究成果成文成集了。我们作为实验学校,在实验实践方面有很多尝试,但我们的尝试不只是停留在活动上,我们组织全校老师定时总结,定时交流,形成了一本一本论文集,对集子中的优秀论文,我们推荐出去发表了一批。 (5)老师们后续研究的积极性很高。通过“创一体化网络,强三结合教育”研究,老师们充分感觉到了教育科研的现实效应,他们在课题研究中实现了自我价值,并
18、且热切地希望这种价值得到更好的延展。 五、课题研究的价值评价和社会影响 通过研究活动,让更多的老师、学生、家长、社会人士认识到学校不是强制性组织,学校教育活动的有效机制在于内化,即学生对于学校教育活动的目的、内容和要求的内化。 也就是说学校要想尽办法取得家庭、社区的通力配合,使学生服从组织并主动参与到学校组织的各类活动中,而不是借助外界力量压制威逼学生,进行强制教育。 这一点对基层教育非常重要。但是人们在认识上依然有两点需要宣传引导:一是学校不是强制性组织不等于学校教育不带强制性。众所周知我们的义务教育就是强迫教育,那只是强调我们的孩子必须接受一定年限的教育,但我们的教育过程不能用强制手段来完
19、成。二是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还依然存在,强迫命令或训斥学生的现象也时有发生,这不符合学校组织的性质。 通过研究活动,让更多的老师、学生、家长、社会人士认识到教育的发展振兴不仅仅是学校的责任,我们每个社会人、社会组织都有责任和义务。 通过研究活动,学校教育空间得以延展,各类教育潜能得以发挥,教师的教育积极性受到激励,教育主体-学生的发展有了更充分的保障。 六、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从学校教育看,重智育轻德育、重课堂教学轻社会实践的现象依然存在,尽管素质教育已实行多年,但教育观念的更新仍显滞后,社会无形中要求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只抓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视德育工作,只注重课堂上的知识传授,而忽视
20、社会实践的育人功能。尤其是高中阶段,高考压力很大,有些有意义的正常的教育活动面临较大的阻力。 从家庭教育看,部分家庭存在陈旧的家庭教育观念,重智轻德,忽视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部分家长缺乏家庭教育知识,对孩子或者溺爱,或者虐待,或者强制,或者放任,养成了孩子的不良品德;部分家长的教育方法落后,有的家庭奉行“金钱或物质刺激”,有的家庭则推行“大棒加蜜糖”等等;部分家庭教育环境不良,家长们不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时时刻刻影响着孩子们的健康成长、致使孩子也染上同他们一样的坏习惯。想在短时期内,凭一己之力很难改变这一现状。 从社区教育看,一方面,全社会关心和支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风气尚未全面
21、形成,还存在种种不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和消极因素。如,社区中还存在“三厅一社一吧”,存在赌、毒、黄等现象。在中学生中流行的电脑游戏、卡通画等,使有些学生沉迷于其中而难以自拔;由于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消极影响、有些学生不能抵制“崇洋媚外的心理;不能辨别封建迷信和伪科学的东西,有些学生消极、悲观、自私自利。此外,家长“下岗”对学生造成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它会促使学生意识到竞争的压力而努力学习,同时也会给一些学生带来消极影响,如有的学生产生轻视自己的父母、轻视工农的思想。 另一方面,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在体制机制、思想观念、内容形式、方法手段、队伍建设、经费投入、政策措施等方
22、面还有许多与时代要求不相适应的地方。如,社区教育基础条件不足,目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许多新建的小区层出不穷,在这些社区中,真正符合未成年人成长建设要求的设施缺乏,尽管国家已经加大了这方面的投入,但还远远不够。这些问题应当引起足够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此外,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各个领域之间不够深入,使“三位一体”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网络存在不协调的情况。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没有全面地联系起来,教育思想不能完全统一,相互间沟通不是特别顺畅,不能形成强有效的教育合力;有限的社会资源不能得到充分的利用;社区教育不能及时而灵活的把
23、学生组织起来,开展有针对性的活动,使学生在成长中失去了很多锻炼的机会和实践的机会,从而使教育存在一定的真空状态。 七、课题今后的研究设想 发挥学校教育的优势,在家庭、社会、学校三方面的教育中,学校教育更自觉,目的性更强一些,并且是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进行,因此,我们提出今后要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优势。学校要对家庭教育进行指导与配合,如学校可以指定专人分管负责家庭教育工作,向家庭宣传教育方针、政策、介绍正确的教育方法,还可以成立家庭教育研究会,创办家长学校,设立家庭教育辅导站等,以推动家长和学校教师共同研究教育经验和规律,普及科学教育知识、提高全民族家庭教育水平。另外,还可以采取与家长书面联系、对话、或召开家长会等形式与家长沟通,互通情况,共同制订教育计划、采取有效的措施,保证家庭教育在学校的指导与配合下取得良好的效果。学校也要同社会教育取得联系和密切配合,学校和社会各方面相互联系、支持、可以扬长避短、校内外结合、以发挥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控制学生所处环境,减少消极影响。 第 22 页 共 2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