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的分析研究综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的分析研究综述.docx(2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的讨论综述班级: * 姓名: * 学号: * 课程老师: * 日期: * 1 / 12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12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的讨论综述摘要: 本文简要介绍了锂离子电池的进展简况,并对锂离子电池的工作原 理进行分析;重点综述了各类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讨论状况和性能表征,通 过比较各类材料的优缺点,对今后的进一步讨论分析,供应了一个思路和纲 领;最终,介绍了正极材料的近期一些讨论进展,并对锂离子电池的今后进展 进行了展望;期望,锂离
2、子电池材料能够有个更大的突破;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工作原理;制备方法1 引言 过去半个世纪内,可充电电池作为一种高效储能装置得到了迅猛的进展;而科学技术的进步就对这种储能装置的电化学性能提出了越来越多的要求;比 如:集成电路技术的进展使电子仪器日趋小型化、便携化,相应地要求电池具 有体积小、重量轻、比能量高的特点;空间探究技术和国防、军事装备技术的 不断进展要求电池具有高的比能量和长储存寿命;环境爱护意识的加强使人们 对电动机车的进展日益关注,而这种电池就应有大的比能量和比功率;在众多 的电池体系中,锂离子电池以其工作电压高、能量密度大和质量轻等优点倍受 全球该领域的科研工作者的关
3、注;自 1980年 Goodenough等提出钻酸锂 LICoO 2作为锂充电电池的正极材 料,掀开了锂离子电池进展的雏形后,锂离子电池在其后得到了飞速的进展;1990年,日本 SONY 公司的新型锂离子二次电池研制胜利并实现商品化,进入 90 岁月以后锂离子电池作为新一代的高效便携式能源,在无线电通讯、笔记本 电脑、摄录一体化及空间技术等方面显示出宽阔的应用前景和潜在的庞大经济 效益,并被认为是 21 世纪最有潜力的新型能源;2 锂离子电池的进展简况 2.1 锂原电池 20世纪 60 岁月发生的能源危机促进了锂原电池的的商品化;锂原电池是以 Li 或 Li-Al 合金作为负极材料的一系列电池
4、,包括Li/MnO2 、Li/I2 、Li/SOC12、Li/FeS2 等;与一般的原电池相比,它具有电压高、比能量高、工作 温度范畴宽和放电平稳的优点,因此先后在便携式电器、心脏起搏器、军事设 备、及航空航天领域得到应用;2.2 锂二次电池2 / 12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12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随着人们提高资源利用率的要求和环保意识的增强,锂二次电池得到了发展;起初人们的留意力主要集中在以金属锂及其合金为负极的锂二次电池体系,但是由于没有真正地解决金属锂在充电时结晶枝晶带来的安全问题和循环寿命问题,这使锂二次电池的开发遇
5、到了很大的困难;2.3 锂离子电池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 1990年 SONY 公司的商品化锂离子二次电池一经推 出,便备受关注;由于锂离子电池具有质量轻、体积小、能量密度大、对环境 友好、无记忆效应等特点,特殊是锂离子电池在无线电通讯、笔记本电脑、摄 录一体化及空间技术等方面显示出的宽阔应用前景和潜在地庞大经济效益,使 其成为各国讨论的热点;所谓埋离子电池指的是,电池内部己经看不见单质锂的存在,锂的来源完 :锂 全是依靠锂离子化合物来供应;以石墨化碳材料为负极的锂二次电池组成为与过渡金属的复合氧化物LiMO2/ 电解质 /石墨化碳材料;由于锂与石墨化的碳材料形成插入化合物LiC6 的电位与
6、金属锂的电位相差不到0.3V ,因此完全可以替代金属锉作为锂二次电池的负极材料;在充电过程中,锂插入到石墨的层状结构的层间间隙 中去,放电时就从层间脱嵌出来,该过程的可逆性很好,因此所组成的锂二次电池的循环 性能特别优越;另外,碳材料廉价,没有毒性,且处于放电状态时在空气中比较稳固,一 方面防止使用活泼的金属锂,另一方面防止了枝晶锂的产生,明显改善了使用寿命,从根 本上显著改善了电池的安全性问题;3 锂离子电池的工作原理 锂离子电池不同于其它化学电源,其正负极使用的是可以让锂离子在其中 来回嵌脱的具有层状或隧道结构的材料,在充放电过程中,电极上发生的反应 为电化学嵌入反应;嵌入反应与一般电化学
7、反应不同,它是指客体物质粒子 离 子、原子或分子 嵌入主体晶格,生成非化学计量化合物而主体晶格基本未发生 变化的化学过程,其反应方程式可表示为 : yG+H GyH 式中 GyH被称为嵌入化合物,是一类非计量化合物,G 代表客体粒子,称为嵌质, H 代表主体粒子,称为嵌基;y 称为嵌入浓度, 0y Ymax;由此可见,在嵌入反应过程中,电极/电解液界面上发生的不仅有电子的传递,仍有离子的迁移,离子在反应过程中会嵌入电极内部使电极的组成和性质逐步转变,因此,嵌入反应具有不同于一般电化学反应的热力学及动力学性质;以 LiCoO2 为正极,石墨为负极的锂离子电池为例,在充放电过程中,发生 以下电极反
8、应 : 3 / 12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12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正极反应 : LiCoO2 Li1-xCoO2+xLi+ + xe 负极反应 :6C+ xLi+ + xe LixC6 总反应 : LiCoO2+6C Li1-xCoO2+ LixC6 在正常充放电情形下,锉离子在层状结构的碳材料和层状结构氧化物的层间嵌入和脱出,一般只引起层面间距变化,不破坏晶体结构,因此,从充放电反应的可逆性来看,锂离子电池反应是一种抱负的可逆过程,其工作原理可形 象的用图 3.1 所示:图 3.1 锂离子电池工作原理示意图Fig.3.1t
9、heillustrationofworkingprineipleoflithiumionbatteries 4 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讨论简况 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是锂离子电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正极材料在锂离子充放电过程中,不仅要供应在正负极嵌锂化合物间往复嵌 /脱所需要的锂,4 / 12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12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而且仍要负担负极材料表面形成SEI 膜所需的锂;因此,讨论和开发高性能的正极材料已成为锂离子电池进展的关键所在;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大约有 200 种以上物质被尝试着作为正极活性物质,其中第四周期过
10、渡金属的嵌锂氧化 物,如 LiCoO2、LiNiO2 、LiMn2O4 、LiVO3 等具有比容量大、嵌锂电位高等 特点,是锂离子电池较好的正极材料,世界各国的讨论工作者对这些正极材料 进行了深化讨论;锂离子电池中正极材料的比容量远远低于负极材料,电池的容量最终是由正 极材料来打算的,因此讨论开发新型正极材料是一项特别紧迫的任务;抱负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应具有以下性能要求 : 低的 Fermi 能级和 Li+ 位能高的开路电压 ;放电反应具有大的Gibbs 自由能 高的放电电压 : 分子量小,且能够容纳锂的量多 高的比容量 ;Li 十在其中的化学扩散系数高,电极界面稳固高的功率密度 ;嵌入 /
11、脱出过程中结构变化小 长的循环寿命 ;材料化学稳固性好,无毒,成本低;材料简洁制备和处理;良好的导电性;目前最具有应用价值和开发潜力的正极材料有LiCoO2 、LiMn2O4 和LiFePO4 等;其中, LiCoO2 材料有最好的综合性能,考虑到其昂贵的价格及大 电流充放电限制,比较适合制成小型锂离子电池,常广泛应用在手机、数码相机、 MP3MP4和 CD 等小功率移动电子产品中;而LiMn2O4 和 LiFePO4 材料就以低廉的价格取胜,均有较好的快速充放电才能,特殊是 LiFePO4 材料具有 很高的安全性能,因此,它们更适合应用于动力型锂离子电池,在电动汽车、野外医疗设备及军用设备等
12、方面有很好的应用前景;下面对常见正极材料进行 分类具体介绍;1层状岩盐型 LiCoO2: 具有 a-NaFeO2结构的层状 LiCoO2 仍是目前商品锂离子电池中最常见的正极材料;它的结构如图 4.1 所示;在抱负层状 位于立方紧密积累氧层中交替的八面体位置,LiCoO2 结构中, Li+ 和 Co3+各自 c/a比为 4.899,但是实际上由于Li+和 Co3+与氧原子层的作用力不一样,氧原子的分布并不是抱负的密堆结构,而是发生偏离,出现三方对称性空间群为 R3m;在充放电过程中,锂离子可以在所在的平面发生可逆脱出/嵌入反应;由于锂离子在键合强的CoO2 层间进行二维运动,锂离子电导率高,扩
13、散系数为5 / 12 10-9 一 10-70m2/S;另外共棱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12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的 CoO6 八面体分布使 Co 与 Co 之间以 Co 一 O 一 Co 形式发生相互作用,电子电导率也较高; LiCoO2 的理论脱嵌锂容量是274mAh/g,但在实际中,由于结构上的限制,只有部分锂离子能够可逆地嵌入脱出;讨论说明 :锂离子从LiCoO2 中可逆脱嵌量约为0.5 单元 137 mAh/g;当大于 0.5 单元时, Li1-xCoO2 在有机溶剂中不稳固,会发生失去氧的反应;Li1-xCoO2 在
14、x=0.5 邻近 发生可逆相变, 从三方对称性4.1 层状岩盐型 LICoO2 的空间结构LiCoO2 的制备工艺相对简洁,利用高温固相法就可以在空气中合成 LiCoO2 钻酸锂的离子导电率也较高,能够满意较大充放电流的需要;其缺点是 : 耐过充才能较差,即假如超过额定的充电深度,会使循环性能降低 :另外,钻在 自然界的丰度很低,又是军备材料,价格极高而且对环境又污染,因此人们在积极寻求更好的材料来代替;但考虑到LiCoO2 优良的电化学性能,就其性在讨论中,人们发觉具有层状结构的 Li2MnO3 本身虽然不具有电化学活性,但是用镍取代过渡金属层中的锂、锰后形成的 LiNixLi1/3-x/3
15、Mn2/3-2x/3O2 是优良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该体系的容量较高,可达到315mAh/g,且材料成本较低,合成工艺简洁,在 4.5V 以下热稳固性能优良,最高充电电压可以达到4.88V;当镍的含量在某一固定值x=0.17, 0.20或对其掺杂钻时,该体系的倍率放电性能更加优越;层状LiNixLi1/3-x/3Mn2/3-2x/3O2的结构与 LiCoO2 相6 / 12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6 页,共 12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同,都是 a-NaFeO2层状结构;其中 Li+ 位于 3a,Ni,+和 Mn4+位于 3b 位置上如图
16、4.2 所示,而 O-2 位于 6e位置;2尖晶石型 LiNi0.5Mn1.5O4众所周知, LiCoO2、LiMn2O4 和 LiFePO4 与石墨负极组成工作电压在4.0V 左右的锂离子电池;其中,尖晶石类型LiMn2O4 由于 Mn 前驱体比 Co 前驱体廉价的多,因而是较为廉价的正极材料;但是纯的 LiMn2O4 在充放电过程中不稳固,所以许多讨论集中在对LIMn2O4 循环性能的改善上;而用其它的过渡金属元素 Ti、Cr、Fe、Co、Ni、Cu、Zn,及 Er 替代 Mn 被证明是一个有效的措施;在这些讨论过程中发觉,Ni 取代尖晶石而成的LiNi0.5Mn1.5O4 在 5V工作电
17、压下有较抱负的充放电行为;LiNi0.5Mn1.5O4 被发觉有两种晶体结构,结构中Mn 的价态既有 +3 又有+4;而在 P4332结构中全部的 Mn 的价态都是 +4;一些文献报道LiNi0.5Mn1.5O4 的 Fd3m 可以通过后处理过程转变成P4332空间群;立方尖晶石结构 Fd3m的 LiNi0.5Mn1.5O4 如图 4.2 所示,锂离子在 8a,位置, Ni 和 Mn在 16d 位置, O 在 32e位置;需要指出的是,图中的O 是化学整比的,而在氧气特殊是氧不足的情形下烧结的样品中往往存在 O 缺陷;另外, Ni 和 Mn 被认 为随机的分布在 16d 位置;尖晶石 LiNi
18、0.5Mn1.5O4 的NiMnO4 框架结构为 Li 十的插入 /脱出供应了良好的三维通道;在锂离子脱出时,有足够阳离子供应相应的高键能来维护抱负的 CCP氧的框架结构;在多数情形下,在Li+ 的插入 /脱出过程中,尖晶石结构的膨胀和收缩是各向同性的;因此尖晶石型LiNi0.5Mn1.5O4 具有原材料来源丰富、成本低、对环境友好、易回收、特殊是 简洁制备、耐过充才能强等有点而备受关注;7 / 12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7 页,共 12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尖晶石型 LiNi 0.5Mn 1.5O4 空间结构示意图3橄榄石型 LiFeP
19、O4: 当前,能源问题是危及人类将来生存和进展的主要问题之一;因此,新能 源和环保技术的开发和利用成为当前特别紧迫的课题;绿色环保型的锂离子二 次电池满意了这方面的需求;在改进正极材料的讨论中,人们最近发觉了橄榄石硅酸铁镁 结构所具有的迷人的可能性;橄榄石结构的LiFePO4 作为锂离子二次电池的正极材料最早是由美国德州高校材料科学与工程中心的 Goodenough博士及其同事于 1997 合成的;这种结构基于八面体MO6M 二 Fe、Ti、V 或Nb和四周体 XO4n- X 一 S、p As、Mo 或 W,如图 1.5 示;该材料体系的 一个主要缺点是低的电子电导,这个缺点必需通过某些材料处
20、理过程包括碳包覆、机械研磨或混合、低温合成特定形貌的颗粒等来克服;例如目前 LiFePO4可以在可观的放电速度下达到其理论容量 下一代锂离子电池的候选材料;4 LiNiO2 165mAh/g的 90%,因此它很可能是尽管 LiCoO2 具有工作电压高,放电平稳,循环可逆性好等许多优点,但 是钻是稀有资源,价格昂贵,且钻的毒性会对人类健康产生威逼,因此,人们期望能开发出新的绿色高能正极材料来取代LiCoO2,LiNiO2 就是在该情形下产生的,它的实际容量较 LiCoO2 高,同时 Ni 的价格较钻廉价,降低了材料成本;LiNiO2 晶型和 LiCoO2 一样,为 a-NaFeO2型层状结构,属
21、 R3m 空间群,其中 6c 位上的 O 为立方密积累, Ni 和 Li 分别处于 3a和 3b 位,并且交替占据其八面体间隙,由于 Ni2+的半径和 Li+ 的半径较为接近,循环过程中会有部分8 / 12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8 页,共 12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镍进入到锂层,导致材料结构的破坏,使LiNiO2 会发生类似的从三方到单斜的结构转变,因此,虽然LiNiO2 的理论容量约为275mAh/g,实际容量却大大低于此值,约为 150-180mAh/g;由于在 LiNiO2 中,Li+ 与 Ni2+很简洁发生错位现象,这使得 LiN
22、iO2 的制备较 LiCoO2 困难得多,一般情形下,镍很难被氧化为+4 价,因此 LiNiO2 往往需在强氧化气氛下制备,这增加了将 LiNiO2 扩大生产的难度; LiNiO2 的充电电压不宜过高,否就会生成NiO2 非活性区,造成首次充放电效率的下降,另外, LiNiO2 的热稳固性较 LiCoO2 差,使用时存在肯定的安全问题;对 LiNiO2 的改性讨论说明,掺杂Co 能明显提高其结构稳固性,进而改善循环性能,但比容量有所下降;Mn 的掺杂不仅使 LiNiO2 的热稳固性得到明显的提高,其循环性能也有了显著的改善,特殊是当Mn 的掺入量达到一半时,产物 LiNi0.5Mn0.5O2
23、表现出了良好的循环性能和热稳固性,被认为是很有期望替代 LiCoO2 的正极材料;掺杂Al 、Ga 可以阻挡高电压区的晶型转变,增强高电位和大电流的耐过充性能和循环性能;稀土金属的掺杂就可以在肯定程度上提高材料的快充放电性能52;非金属元素的掺杂相对较难,F 取代部分氧可以缓解充放电过程中晶形转变所造成的内应力和减小内阻,提高循环性能;5 LiNi1-x-yCoxMnyO2 近年来,对三元层状过渡金属氧化物LiNi1-x-yCoxMnyO2 复合材料的讨论特别活跃,在该材料中,Ni、Co、Mn 三元素的协同作用使LiNi1-x-yCoxMnyO2 的热稳固性、安全性以及电化学性能明显优于LiC
24、oO2、LiNiO2 和LiMn2O4 三种材料; LiNi1-x-yCoxMnyO2 中, Ni、Co、Mn 三元素的配比对材料的结构和性能有着显著的影响,Co 比例的增多有利于稳固复合物的层状结构,抑制 Li 与过渡金属层阳离子的混合,提高材料的循环性能;如 Co 过量会使晶胞体积变小,导致可逆容量的下降;提高Ni 的比例能使材料晶胞体积增大,从而提高可逆嵌锂容量,但过量的 Ni 由于它和 Li 半径的相近RNi2+=0.69. ,RLi+=0.76. ,会增加与 Li 层的错位现象,对材料的循环性能不利; Mn 元素的引入就能在降低材料成本的同时提高材料的结构稳固性,但 Mn 量过多简洁
25、导致材料显现尖晶石相,破坏材料的层状结构;2001年由 ohzuku 等合成的 LiNil/3Col/3Mnl/3O2是 LiNi1-x-yCoxMnyO2 族化合物中的重要一员,该材料在 2.5-4.6v 区间的可逆容量可以达到 200mAh/g,且具有较好的循环稳固性;固相合成法简洁导致 LiNil/3Col/3Mnl/3O2 中阳离子的混合不匀称而影响电化学性能,因此一般采纳液相法如共沉淀法等来对其进9 / 12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9 页,共 12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行合成;在该过程中,三元前驱体如:Nil/3Col/3Mnl/
26、3OH2 或Nil/3Co1/3Mnl/3CO3 等先通过共沉淀法合成,前驱体再和锂盐混合匀称后反应生成我们所需要的产物,但试验过程中的各种条件如 会影响最终产物的均一性,因此得当心掌握;5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最新讨论方法pH,温度,搅拌速度等都1)新型正极材料 BiO0.1F2.8 的制备及性能讨论 材料合成 35H2O与甘露醇混合研磨 ,移入去离子水中 ,搅拌 ,过滤 ,收集滤液;将 其加入 6mol/ LKOH 溶液中,用 2mol/ L H2SO4调剂溶液 p H值至 89,静置10min ,过滤;将滤渣与 40 %的氢氟酸反应 12h 后将所得粉体洗涤、抽滤、在真 空干燥箱内 70
27、 下干燥 24h 即得产品;BiO0.1 F2.8 / C的合成 在制备 BiO0.1 F2.8过程中 ,将计量 8 %的活性炭加入第一次过滤得到的滤液中;其 它与 BiO0.1 F2.8制备相同;1 通过液相法合成了正极材料 BiO 0.1 F2.8 ,经XRD 和SEM 检测发觉 , BiO 0.1F2.8为 规章棱柱形结晶 ,并有较严峻软团圆现象 ,团圆后的颗粒尺寸在 0. 55 m;为了 改善 BiO0.1 F2.8性能 ,在合成过程中加入活性炭 ,制得了 BiO 0.1 F2.8 / C ,发觉 BiO 0.1 F2.8为规章棱柱形结晶 ,软团圆后颗粒尺寸在 0. 23 m ,较Bi
28、O 0.1 F2.8减小;2 电曲线有多个放电平台;第一个放电电位平台对应的是形成 Bi 0、 LiF 和BiO1.5 ,而其次个平台对应的是第一个反应的产物连续进行化学转换反应 ,形成 Bi 0、Li 2O、LiF;并且由于 BiO 0.1 F2. 8的比表面积和导电性较 BiO 0.1 F2.8 / C 差,随 着放电的进行 ,极化明显增大 ,第一个放电平台转变为两个平台;3 将BiO 0.1 F2.8和BiO 0.1 F2.8 / C 两种材料作为正极组装成锂二次电池 ,在14. 5V ,BiO0.1 F2.8 / C的放电比容量和放电 电压范畴内 ,以不同放电倍率充放电测试发觉 中值电
29、压比 BiO0.1 F2.8明显提高 ,放电比能量也明显增大 ,循环性能也明显优于 BiO0.1 F2.8;因此 ,在BiO 0.1 F2.8合成过程中掺入活性炭能提高其比表面积 ,减小活性物质粒径 ,缩短离子扩散距离和电子传导通道 有效方法;,是改进其导电性和电化学性能的2)锂电正极材料 LiMnl.5 Ni 0.43 Mg0.07 04的表征和电化学性能西安交通高校赵铭姝等 用固相分段烧结法,在 LiMn1.5Ni0.5O4 中掺入 Mg 替换部分 Ni 获得改性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X 射线衍射结果说明,LiMn l.5Ni 0.43Mg 0.0704具有尖晶石型结构;扫描电子显微分析及电
30、化学性能测试 结果说明,具有匀称、规章的几何形状的小颗粒的样品表现出较好的循环性能,其中,以 P3 烧结工艺制得的 LiMn l.5Ni 0.43Mg 0.0704样品具有较好的电化学性 能,首次容量为 106mAh/g,通过掺入镁,可以达到弱化双电压平台的目的;5 锂离子电池进展的展望10 / 12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0 页,共 12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能源是国民经济的动力,也是衡量综合国力、国家文明发达程度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指标;随着现代文明的进展和人口的不断增加,全世界对能源的需求日益增加;到 2022 年,全世界能源消耗量
31、将比现在增长1 倍;目前的能源主要是通过增加化石燃料的消耗来满意;石油、煤炭、天燃气的资源日益枯竭,资 源维护己成为重大问题,而且同时产生的温室效应、酸雨等,严峻污染环境,危及人类的生存;因此寻求新的能源及改善环境就成为人类面临的重大课题;锂化学能源的进展在近10 多年取得了很大的成就,锂离子电池由于其能量密度高,循环寿命长,工作电压大,对环境友好而被誉为“ 绿色能源” ;锂离子电 池目前已进展成为新型高新技术产业,成为国内外电池工业的讨论热点;锂离子电池的开发与讨论主要集中在提高锂离子电池的可逆比容量、循环 性能、安全性能等方面;其中,锂电池的特性和价格都与它的电极材料亲密相 关,因此,电极
32、材料成为讨论的焦点;随着锂离子电池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和 市场竞争的加剧,锂离子电池逐步走向高容量、高安全、低价格,打算了锂离 子电池用正负极材料也朝着相同的方向进展;目前查找新的电极材料以及新的合成方法仍是当前锂离子电池讨论的重 点;我国钻资源贫乏,过去价格昂扬的钻曾大大限制了锂离子电池的进展,但 我国的 锰资源却比较丰富,因此生产具有自主学问产权的新一代锰酸锂正极材料,发 展 相应的新型高电压、高能量密度的锂离子电池,是中国电池进展的重要一环;当然,世界总是向前进展的,新的事物总是层出不穷,新的电池材料确定 会 显现;比锂离子电池现有材料贮能更多、性能更好的材料仍在连续探究中,比 如磷酸铁锂
33、、锂钒氧化物、纳 机M电极材料、无机非晶态化合物、导电聚合物、有硫化物和无机硫化物等将成为新一代正极材料;11 / 12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1 页,共 12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6 参考文献1 吴宇平,李阳兴,万春荣,等. 铿离子二次电池正极材料氧化锰铿的讨论进展 J. 功能材料, 2000,31l:18-22. 2 彭忠东 . 铿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合成及中试生产技术讨论 D. 湖南长沙 : 中南高校, 2002. 3 唐致远,周征,冯季军,等. 尖晶石 LIMn20;的多元掺杂改性讨论 J.化学学报, 2003,618:1316 一 1318. 4 姚素薇,张绍丽,徐宁,等. 铿离子蓄电池层状锰系正极材料的讨论进展J. 电源技术, 2003,276:554 一 557. 5 闰建英 . 铿镍钻氧正极材料制备新工艺的讨论 学, 2006. D. 云南昆明 : 昆明理工大6 吴玉平,万春荣,姜长印,铿离子二次电池,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1. 7 陈立泉 . 铿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讨论进展. 电池, 2002,32S1:6 一 8. 12 / 12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2 页,共 1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