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部编版小升初语文诗歌鉴赏练习题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部编版小升初语文诗歌鉴赏练习题 .pdf(1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部编版小学语文诗歌鉴赏练习题(含答案 ) 一、小学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1阅读诗歌,回答问题旅宿杜牧旅馆无良伴,凝情自悄然。寒灯思旧事,断雁警愁眠。远梦归侵晓, 家书到隔年。沧江好烟月,门系钓鱼船。【注释】 断雁:失群的雁,这里是失群孤雁的叫声。 侵晓:破晓(1)诗中 _、_等物象表明这是一首羁旅诗。(2)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你是如何看出来的?请结合诗句简析。【答案】 (1)断雁;家书、或者旅馆(2)抒发作者羁旅的孤寂心情和对家乡的深切思念。诗人羁旅他乡,没有亲人作伴,只能面对着 “ 寒灯 ” ,听着 “ 断雁 ” 的鸣叫声,内心很是忧伤,旅途的孤寂之情跃然纸上。诗人更是在半睡半醒、迷
2、迷糊糊中见到了家乡美丽的风光,以乐景写哀情,表达他对故乡的思念。【解析】 【分析】( 1)诗中的具体物象有很多,如“ 旅馆 ” , “ 寒灯 ” ,“ 断雁 ” ,“ 家书 ” 等。(2) 这是羁旅怀乡之作。离家久远,目睹旅馆门外的渔船即加以艳羡。幽恨乡愁、委实凄绝。颈联 “ 远梦归侵晓,家书到隔年” 意思曲折多层,实乃千锤百炼的警句。首联与颔联极言乡关遥远,幽愁满怀。梦见自己回到家中,因路途遥远,梦醒时分天已大明,家书须隔年才能寄到旅馆,可见离家之远,表达出对家乡深沉的思念。颈联与尾联看似跳出了乡愁,艳羡门外沧江鱼船的清闲自在,其实是借他乡之物,更曲折地表达出诗人思乡之情。全诗层层推进,写景
3、抒情都有独到之处。【点评】此题考查诗歌赏析。(1)物象即是客观事物,不依赖于人的存在而存在,它有形状、颜色,有声音、味道,是具体可感的。通读全诗,具体物象较多。(2)此题考查诗歌表情达意。做此类题,可以抓住重点诗句或词语进行分析。2阅读诗歌,回答问题小儿垂钓【唐】胡令能蓬头稚子学垂纶, 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注释】 纶,钓丝, “ 垂纶 ” 即垂钓。 莓苔:泛指贴着地面生长在阴湿地方的低等植物。这里是写小儿选取了一个僻静、利于垂钓的地方。(1)诗歌前两句中“ 学垂纶 ”“侧坐莓苔 ” 的两个动作描绘出一个_的小儿。(2)诗歌三,四两句可见小儿是什么心态?结合具体字词
4、简要分析。【答案】 (1)一本正经、认真、机灵、聪敏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1 页,共 10 页 - - - - - - - - - (2)谨慎或者害怕被打扰(害怕鱼儿被吓跑)的心态。从“ 遥招手 ”“不应人 ” 可以看出来,他害怕钓鱼被打扰(鱼儿受惊吓),远远就向路人招手示意,不回应路人的询问,从而看出小儿谨慎。【解析】 【分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分析一个人的形象时,一定要根据文章内容、故事情节、人物的言行举止、文章对人物的各种描写等
5、来整体感知的。概括时要做到既全面,又要突出重点。从“ 学垂纶 ”“侧坐莓苔 ” 的两个动作可以看出“ 小儿 ” 认真聪明、一本正经的形象。(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三四句诗的意思是:听到有过路的人问路,连忙远远地招了招手,害怕惊动了鱼儿不敢回应过路人。从“ 遥招手 ”“不应人 ” 可以看出小儿生怕鱼儿被惊吓的小心谨慎心情。故答案为:(1)一本正经、认真、机灵、聪敏;(2)谨慎或者害怕被打扰(害怕鱼儿被吓跑)的心态。从“ 遥招手 ”“不应人 ” 可以看出来,他害怕钓鱼被打扰(鱼儿受惊吓),远远就向路人招手示意,不回应路人的询问,从而看出小儿谨慎。【点评】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分析一个人的
6、形象时,一定要根据文章内容、故事情节、人物的言行举止、文章对人物的各种描写等来整体感知的。概括时要做到既全面,又要突出重点。3阅读下面的古诗后,完成下列小题泛吴松江宋 王禹偁苇蓬疏薄漏斜阳,半日孤吟未过江。唯有鹭鸶知我意,时时翘足对船窗。(1)诗中 “_”一词透露出天色已晚;“_”一词强调了诗人泛江已久。(2)诗歌的三四两句传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结合诗句简要分析。【答案】 (1)斜阳;半日(2)那一只只鹭鸶仿佛能理解我的心情,似乎在听着我的吟诵,抒发了诗人的孤独之感。或:诗人把鹭鸶当作知音,抒发了诗人向往热爱大自然的返璞归真之情。(能结合三四句意思,言之有理)【解析】 【分析】( 1)“
7、苇蓬疏薄漏斜阳,半日孤吟未过江” 的意思是:太阳西斜,点点胭红的光亮洒落到搭着稀疏的苇蓬的小船里,我独自吟诗了大半天却还是没有过江。表示天色已晚的词是 “ 斜阳 ” ,强调泛江已久的词是“ 半日 ” 。( 2)本诗中 “ 惟有鹭鸶知我意” 的意思是:能够理解我心意的恐怕只有江面上的鹭鸶鸟了。诗人把鹭鸶当作知音,正反映了他摆脱官场后,向往热爱大自然的返璞归真之情,也可以看出诗人孤寂、苦闷的内心。故答案为: 斜阳;半日 那一只只鹭鸶仿佛能理解我的心情,似乎在听着我的吟诵,抒发了诗人的孤独之感。或:诗人把鹭鸶当作知音,抒发了诗人向往热爱大自然的返璞归真之情。(能结合三四句意思,言之有理)名师资料总结
8、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2 页,共 10 页 - - - - - - - - - 【点评】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读懂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结合题意进行准确回答。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要求考生整体理解诗歌,结合对诗句的理解进行感悟作者的情感思想。4阅读诗歌,回答问题鹿柴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1)
9、王维这两首诗的意境有什么相同之处?(2)请分别说出两首诗在表达技巧方面的特点。【答案】 (1)两首诗都以“ 空山 ” 为背景,写出了清幽静美的意境。是一幅色彩冲淡的山水画,具有鲜明的画面感。(2)鹿柴在表达上的特点是“ 反衬 ” ,以 “ 人语 ” 反衬其静,用“ 返景 ” 反衬其幽暗。山居秋暝则是运用烘托手法并兼用比兴。【解析】 【分析】( 1)本题考查体味诗歌的意境。鹿柴 第一句 “ 空山不见人 ” ,先 正面描写 空山的杳无人迹。王维 特别喜欢用 “ 空山 ” 这个词语,但在不同的里,它所表现的境界却有区别。 “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山居秋暝),侧重于表现雨后秋山的空明洁净;而
10、“ 空山不见人 ” ,则侧重于表现山的空寂清泠。由于杳无人迹,这并不真空的山在诗人的感觉中显得空廓虚无,宛如太古之境。“ 不见人 ” ,把 “ 空山 ” 的意蕴具体化了。两首诗都以 “ 空山 ” 为背景,写出了清幽静美的意境。是一幅色彩冲淡的山水画,具有鲜明的画面感。(2)本题考查赏析诗歌的表达技巧。鹿柴“ 但闻 ” 二字写寂静的空山尽管“ 不见人 ” ,却非一片静默死寂。人语响过,空山复归于万籁俱寂的境界;而且由于刚才那一阵人语响,这时的空寂感就更加突出。三四句由上幅的描写空山中传语进而描写深林返照,由声而色,深林,本来就幽暗,林间树下的青苔,更突出了深林的不见阳光。一二句是以有声反衬空寂。
11、山居秋暝表面看来,这首诗只是用“ 赋” 的方法模山范水,对景物作细致感人的刻画,实际上通篇都是比兴。诗人通过对山水的描绘寄慨言志,含蕴丰富,耐人寻味。故答案为:(1)两首诗都以“ 空山 ” 为背景,写出了清幽静美的意境。是一幅色彩冲淡的山水画,具有鲜明的画面感。(2)鹿柴在表达上的特点是“ 反衬 ” ,以 “ 人语 ” 反衬其静,用“ 返景 ” 反衬其幽暗。山居秋暝则是运用烘托手法并兼用比兴。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3 页,共 10 页 - - - - - -
12、 - - - 【点评】( 1)本题考查体味诗歌的意境。答题时应注意,比较阅读是将两篇内容和形式上有一定联系的文章诗歌,加以比较分析、对照鉴别地阅读。在同中求异和异中求同中达到提高学生迁移思维能力和深入分析问题能力的目的鹿柴和山居秋暝两首诗都以“ 空山” 为背景,写出了清幽静美的意境。是一幅色彩冲淡的山水画,具有鲜明的画面感。(2)本题考查赏析诗歌的表达技巧。答题时应注意,鹿柴写无声的静寂、无光的幽暗,一般人都易于觉察;但有声的静寂,有光的幽暗,则较少为人所注意。诗人正是以他特有的画家、音乐家对色彩、声音的敏感,才把握住了空山人语响和深林入返照的一刹那间所显示的特有的幽静境界。山居秋暝中间两联同
13、是写景,颔联侧重写物,颈联侧重写人,二者又互为补充,泉水、青松、翠竹、青莲,可以说都是诗人高尚情操的写照,都是诗人理想境界的环境烘托,运用烘托手法并兼用比兴。5阅读诗歌次北固山下,回答问题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1)下列对诗句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诗题 “ 次北固山下 ” 中的 “ 次” 是“ 游览 ” 的意思,表明诗人写诗的地点。B. 首联先写 “ 客路” 后写 “ 行舟 ” ,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流露于字里行间。C.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诗的颔联颈联对仗非常工整,这是律诗的一个重要特征。D.
14、 尾联的 “ 乡书”“归雁 ” 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乡思愁绪。(2)“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历来被人称道,对这两句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在描写景物、时令之中,蕴含着一种时序交替的自然理趣。B. “ 日” 和“ 春” 作为新生事物的象征,给人以积极向上的力量。C. “ 生” 与“ 入” 用了比喻的方法,生动形象,富有情趣。D. 两句诗对仗工整,明人胡应麟称它 “ 形容景物,妙绝千古” 。(3)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认为,“ 阔” 是本诗的传神之笔,你同意这一说法吗?为什么?(4)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 (1)A(2)C(3)同意。 “ 阔 ” 字表现长江水波激荡,春潮
15、涌流,江水几与岸平,显得江面广阔浩渺。“ 阔” 字既写出了江水之势,又写出了春天已到,大地回春,冰雪消融,春意已浓的景象。(4)这首诗描写了作者客游他乡的羁旅之情,表达出作者放眼山川的宽阔博大的胸襟。【解析】 【分析】( 1)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对诗歌的字词理解、词句赏析、词语作用、主要内容、诗歌主旨都要有一定的理解,才能轻松做出选择。次:旅途中暂时停宿,这里是停泊的意思。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北,三面临水,倚长江而立。故选A。(2)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妙处。“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把“ 日” 与“ 春” 作为新生的美好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16、-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4 页,共 10 页 - - - - - - - - - 事物的象征,用“ 生” 字“ 入 ” 字使之拟人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春,那江上景物所表现的“ 春意 ” ,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生 ” 字“ 入” 字使用拟人的修辞方法,故选C。(3)本题考查炼字。“ 潮平两岸阔 ” ,“ 阔” ,是表现 “ 潮平
17、” 的结果。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船上人的视野也因之开阔。这一句,写得恢弘阔大,下一句“ 风正一帆悬 ” ,便愈见精采。“ 悬” 是端端直直地高挂着的样子。诗人不用“ 风顺 ” 而用 “ 风正” ,是因为光 “ 风顺 ” 还不足以保证“ 一帆悬 ” 。风虽顺,却很猛,那帆就鼓成弧形了。只有既是顺风,又是和风,帆才能够“ 悬” 。(4)本题考查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诗中诗人借景抒情,细致地描绘了长江下游开阔秀丽的早春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流露出诗人乡愁乡思的真挚情怀,也表达了诗人思念故乡和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故答案为:( 1)A;( 2) C;( 3)同意。
18、“ 阔” 字表现长江水波激荡,春潮涌流,江水几与岸平,显得江面广阔浩渺。“ 阔” 字既写出了江水之势,又写出了春天已到,大地回春,冰雪消融,春意已浓的景象。(4)这首诗描写了作者客游他乡的羁旅之情,表达出作者放眼山川的宽阔博大的胸襟。【点评】( 1)据此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答题时应注意,关键是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来赏析。(2)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妙处。答题时应注意,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可以从字的词性或运用的修辞或其他方法入手,然后根据运用的方法来分析该词表达的效果,最后表达出作者的情感。“ 生”
19、 字 “ 入” 字使用拟人。(3)本题考查炼字。答题时应注意,理解该字在句中的含义;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点出该字构成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或有怎样的表达效果(点出表现手法 )。“ 阔” 字表现长江水波激荡,江面广阔浩渺。“ 阔” 字既写出了江水之势,又写出了春意已浓的景象。(4)本题考查体会诗歌抒发的思想感情。答题时应注意,通读全诗,找到可以表现出作者感情的词,如果没有找到,就分析词中的画面,看这画面中是否蕴含着作者的感情,当然还要注意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和个人遭遇。抒发作者客游他乡的羁旅之情,表达出作者放眼山川的宽阔博大的胸襟。6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梅沈钦圻冰霜磨
20、炼后,忽放几枝新。独立江山暮,能开天地春。自然空色相,谁与斗精神。野客闲相对,如逢世外人。(1)这首诗首联中的“_”字写出了诗人的惊喜之情;颔联中“_”和“ 能开 ” 两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5 页,共 10 页 - - - - - - - - - 个词赋予了梅花以人的性格和精神。(2)尾联诗人称自己为“ 野客 ” ,称梅为 “ 世外人 ”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 (1)忽放;独立(2)诗人称自己为“ 野客 ” ,称梅为 “ 世外人 ” ,表明
21、自己无意功名,与梅意气相投的情感。【解析】 【分析】( 1)“ 忽放 ” 写出了作者对冰雪过后梅花突然绽放的惊讶和喜悦之情。“ 独立江山暮,能开天地春” 写的是傍晚时梅花独自立在天地之间,说它的开放能开辟出一片春天。这里“ 独立 ” 是拟人的修辞,赋予了梅花以人的品格,写出了梅花如人一样傲然独立,高大伟岸,形象传神。(2)“ 野客 ” 指的是诗人自己,“ 如逢世外人 ” 意思是诗人遇见梅,仿佛遇见了世外高人,突出了梅花的高尚脱俗,一种对梅的敬仰之情油然而生。诗人在这里借赞美梅花表现了自己无意功名利禄,与世无争的情怀。故答案为: 忽放;独立;诗人称自己为 “ 野客 ” ,称梅为 “ 世外人 ”
22、,表明自己无意功名,与梅意气相投的情感。【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感情的理解与掌握,此类题目的答题方法如下:先要通读全诗,从全诗中找到可以表现出作者感情的词,如果没有找到,就分析诗可词中的画面,看这画面中是否蕴含着作者的感情。7古诗阅读同儿辈赋 未开海棠金 元好问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 桃李闹春风。【注释】 赋:吟咏。 且教:还是让。(1)诗中与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 绿肥红瘦 ” 有相似之处的两句是“_ _, _。”(2)如果你是花,想做“ 莫轻吐 ”
23、的海棠,还是想做“ 闹春风 ” 的桃李?为什么?【答案】 (1)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2)我想做海棠,希望自己养精蓄锐,做好充分准备,厚积而薄发。我想做桃李,要让自己充满生机和活力地展现自己,表现自己。【解析】 【分析】( 1)“ 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 ,意思是说,此时的海棠树已是枝叶茂盛了,可是还没有开花,这时不仔细观察是不会发现有花开放的,可是诗人驻足细看,发现这小小的、可爱的花蕾全都悄悄的“ 藏” 起来了,并且是藏在枝叶茂盛的地方。这两句话表达的意境正好和“ 绿肥红瘦 ” 比较相似。(2)诗歌结尾两句把海棠桃李进行了对比,海棠爱惜芳心不轻吐,不像桃李那样,它无意争
24、春,谦虚地躲在一旁,待群芳落尽后,才绽开她美丽的容颜。而桃李呢,它们在熙的春风中,竞相开放,争奇斗妍,但这热闹毕竟是短暂的,几度风雨之后,它们也就都纷纷坠落、凋零了。从作者的角度来看,他倾心于海棠,不喜欢桃李哗众取宠,肆意张扬的个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6 页,共 10 页 - - - - - - - - - 性。其实这里作者托物言志,把海棠和桃李比作两种人,一种是不轻易暴露自己的实力,养精蓄锐,准备厚积而薄发的人;另一种是让自己充满生机和活力地展现自己。能结
25、合诗歌中海棠和桃李的形象答题,意对即可。故答案为: 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 我想做海棠,希望自己养精蓄锐,做好充分准备,厚积而薄发。我想做桃李,要让自己充满生机和活力地展现自己,表现自己。【点评】 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答题时要注重诗句中的关键词理解诗歌的意思,然后再根据题意要求筛选出合适的诗句即可。本题考查对诗歌事物形象的鉴赏能力。答这样的题,首先要抓住诗中描写这一事物的语句,分析事物的外在特征(形态、色泽、特征)和环境特点,然后再挖掘物象的内在品格,抓物与志的契合点总结塑造此形象的意义。8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列小题。春兴武元衡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春风一夜吹乡梦
26、,又逐春风到洛城。(1)此诗中 “_”一词写出了杨柳的枝繁叶茂,“_”一语则点明了暮春时令。(2)这首诗的后两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案】 (1)阴阴;残花落尽(2)通过描写春日的美景,又采用拟人手法,将无形的卷风化为可追逐之物,表达了作者浓烈的思乡之情。【解析】 【分析】( 1)诗的前两句“ 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 叙写的是一个细雨初晴的春日,杨柳的颜色已经由初春的鹅黄嫩绿转为一片翠绿,枝头的残花已经在雨中落尽,露出了在树上啼鸣的流莺。其中的“ 阴阴 ” 写出了杨柳的枝繁叶茂;“ 残花落尽 ” 点明了时令 暮春时节。(2)诗句 “ 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的意思是:
27、昨天晚上一夜春风吹起了我的思乡之梦,在梦中我再一次追逐着春风飞回了我的家乡。作者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叙写和煦的春风,像是给入眠的思乡者不断吹送故乡春天的信息,酿就了一夜的思乡之梦;而这一夜的思乡之梦,又随着春风的踪迹越过千里关山,来到日思夜想的故乡。强烈地抒发了诗人的思念家乡的情怀。据此理解分析作答。故答案为: 阴阴 ; 残花落尽 通过描写春日的美景,又采用拟人手法,将无形的卷风化为可追逐之物,表达了作者浓烈的思乡之情。【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重点字词的理解与掌握。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认真阅读,正确理解指定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即可作答。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感情的理解与掌握,此类题目的答题方法如下:
28、先要通读全诗,从全诗中找到可以表现出作者感情的词,如果没有找到,就分析诗可词中的画面,看这画面中是否蕴含着作者的感情。当然还要注意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和个人遭遇。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7 页,共 10 页 - - - - - - - - - 9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钟山即事(宋)王安石涧水无声绕竹流,竹西花草弄春柔。茅檐相对坐终日,一鸟不鸣山更幽。【注】 钟山:山名。 即事:有感于当前事物的诗,常被冠以“ 即事 ” 之类的题目。相对:对着山。(1)诗中 “
29、_”、“_”写出了钟山春景的“ 幽 ” 。(2)全诗表现出诗人怎样的心情?【答案】 (1)无声(或 “ 涧水无声 ” );不鸣(或 “ 一鸟不鸣 ” )(2)表现了诗人悠闲平和以及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解析】 【分析】( 1) “ 幽” ,幽静,从诗中筛选出相关的词语答题即可,如“ 无声 ” ,没有声音,显出幽静,“ 不鸣 ” ,不叫,没有声音,显出环境的幽静。( 2)结合诗中描写的景物分析作者的感情,这是一首饶有风味的小诗。诗人坐在家门口,对着涧水、绿竹、花草,兴趣盎然。不知不觉地,白天过去,夕阳下山,山中十分幽静,连鸟都不叫一声。在诗人王安石的笔下,一切都是鲜活的,都是充满生机与活力的,
30、然而,在诗人的笔下,一切又都那么幽深静寂,“ 涧” 是幽静的, “ 竹” 是幽静的, “ 花草 ” 也是幽静的,无声无息,自生自长,随心所欲,享受春天,自我陶醉。据此可知,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悠闲平和以及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故答案为: 无声(或 “ 涧水无声 ” );不鸣(或“ 一鸟不鸣 ” ) 表现了诗人悠闲平和以及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点评】 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答题时要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意从诗歌中筛选出合适的词语即可。此题考查对思想感情的理解能力。理解诗句所表达的情感,一是间接的从诗中所描写的景物特点上揣摩,理解诗人心境和情绪,二是抓住诗中诗人直接表达情感的句子理解,三
31、是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理解。10阅读诗歌,完成下列小题。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1)诗的前二联中,描写远景的句子是_。(2)诗的颈联和尾联所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3)品读本诗,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先写 “ 客路 ” ,后写 “ 行舟 ” ,写出了人在他乡、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8 页,共 10 页 - - - - - - - - -
32、 B.诵读颔联时应该使用上扬的语调,体现诗句平野开阔、大江直流的宏天气势。C.颈联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通过拟人手法,在描写景物和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D.尾联紧承颈联,抒发了诗人即将回到家乡的喜悦、激动的心情。(4)“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历来得到人们的好评,请选一个角度,作简要赏析。【答案】 (1)潮平两岸阔(2)颈联:喜悦、高兴。尾联:淡淡的乡思愁绪。(3)D(4)“ 入” 和 “ 生” 运用了拟人的手法。“ 日” 和 “ 春” 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蕴含着新事物必须取代旧事物的生活哲理,表现了诗人乐观、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解析】 【分析】( 1)读懂诗句大意是作答的
33、基础。如诗的前二联中,描写远景的句子可提取 “ 潮平两岸阔 ” 作为答案。 “ 潮平两岸阔 ” ,“ 阔 ” ,是表现 “ 潮平 ” 的结果。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船上人的视野也因之开阔。这一句,写得恢弘阔大。(2)颈联 “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春,那江上景物所表现的“ 春意 ” ,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也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所以可答喜悦、高兴或积极、乐观、向上。尾联“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 :我的家书应该
34、送到什么地方呢?北去的归雁啊,请给我捎回洛阳那边!直抒胸臆,以归雁传书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所以可答:淡淡的乡思愁绪。(3)“ 抒发了诗人即将回到家乡的喜悦、激动的心情” 错。诗人泛舟东行,停船北固山下,见潮平岸阔,残夜归雁而引发的怀乡情思。并没有“ 将回到家乡 ” 的意思。故选D。(4) “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夜幕还没有褪尽,旭日已在江上冉冉升起,还在旧年时分,江南已有了春天的气息。好的文字都在下字之准确。如这里的“ 生” 与“ 入 ” 二字,不仅使得这一联对仗工稳,更妙在这两字一出,才使得“ 海日 ” 和“ 残夜 ” 、 “ 江春 ” 与“ 旧年 ” 两不相干之事物有了联系,而
35、且还因之而生动起来。太阳从幽暗的大海上一点点升起,如子之脱离母腹而渐现,这一“ 生 ” 字实在是形象极了。太阳刚升,大地还基本处于黑暗之中,但黑夜已撕破,这个“ 残” 字写出了不可抗之消失。夜是被动的,却又是无可奈何的,它生了太阳,却又因太阳而消退!而“ 入” 字更生动,任你江南虽还是旧年的冬天,但是春天却已将江边的柳树涂上了一层春色。这一“ 入 ” 字很不客气,它几乎是带有强迫的楔入,写出了新生的锐气。柳色近作者之舟,故可见,而特于“ 春” 之前要界以 “ 江” 字,也点明了“ 次北固山下 ” 的环境与所见。这些字都下得简洁而极有分寸。因为他不止是写出了岁暮腊残的景象,而且也写出了此一时具体
36、的视觉之差距,故而显得生动鲜活。旧年不肯退去,然而终于阻挡不住新生的力量;而新生者却又似乎并不管你愿不愿意,而要硬性地楔入,这一“ 入 ” 字确有警人的不可阻挡之势。张说好提携后进,锐意改革,和他之欣赏此新旧递替之诗意,恐不无关系。这也许就是他要手题于政事堂的原因。对仗工稳且隐含哲理。“ 生” 、“ 入” 不仅为这联增添了动感,还使看似两对毫无关系的词有了联系。“ 形容景物,绝妙千古” 王夫之。这句既是写景,又是抒情。象征。海日:光明、残夜:黑暗、江春:新、旧年:旧。两两对仗,表达了积极向上的态度。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37、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9 页,共 10 页 - - - - - - - - - 故答案为: 潮平两岸阔;颈联:喜悦、高兴。尾联:淡淡的乡思愁绪;D;“ 入” 和“ 生” 运用了拟人的手法。“ 日” 和“ 春” 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蕴含着新事物必须取代旧事物的生活哲理,表现了诗人乐观、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感情的理解与掌握,此类题目的答题方法如下:先要通读全诗,从全诗中找到可以表现出作者感情的词,如果没有找到,就分
38、析诗可词中的画面,看这画面中是否蕴含着作者的感情;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内容的理解。回答本题时,需要掌握句子翻译,从而理解诗词内容,再进行概括即可;本题考查了诗词的赏析,答题时注意分析名句中关键词的特点,根据具体情况从遣词、修辞、造句仔细揣摩、理解作者炼字的精妙。答题格式:(“?”字运用了 ?修辞 (描写手法 )写出了 ?的景象,表达了诗人?的感情或“?”字不仅写出了剧中含义,而且表达了?效果,抒发了诗人 ?的感情。)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10 页,共 10 页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