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南市金融业发展“十三五”规划.doc

上传人:创****公 文档编号:2792172 上传时间:2020-05-06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90.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陇南市金融业发展“十三五”规划.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陇南市金融业发展“十三五”规划.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陇南市金融业发展“十三五”规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陇南市金融业发展“十三五”规划.doc(2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陇南市金融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为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我市金融体制机制,促进全市金融业健康稳定发展,增强金融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提升金融服务与管理水平,根据陇南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陇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陇政发201638号)精神,制定本规划。一、陇南金融业发展的基础与机遇 (一)金融业发展的基础 “十二五”期间,我市全面贯彻落实国家金融政策及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不断深化金融改革,加快金融创新步伐,努力推进金融生态环境建设,金融资源配置能力进一步提高,金融风险防范能力得到增强,在实现自身较快发展的同时,保障了经济发展对金融的合理需求,推动了全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2、 1.金融资源总量较快增长,支持经济发展能力增强“十二五”期间我市金融业增长较快,2015年末,金融业实现增加值22.58亿元,年均增速17.99%,占GDP的比重达到7.16%,已发展成为我市的支柱产业;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达到831.56亿元,五年增长近1倍;不良贷款比率较2010年末下降1.08个百分点,降至3.38%。 银行信贷市场规模快速增长。2015 年末全市本外币存款余额723.24亿元,比2010年末增长89.5%;贷款余额478.87亿元,比2010年末增长169.2%;贷存比66.21%,比2010年提升近22.5个百分点。 保险业服务保障水平提升。2015年全市保险业共实

3、现保费收入10.28亿元,比2010年增长196.46%,进一步发挥了经济“助推器”和社会“稳定器”的作用。资本市场逐步发展拓宽。“十二五”期间,我市有A股上市公司1家,总市值达到280.8亿元,2015年通过非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逾26亿元。企业利用债券融资500万元。2015年金徽酒股份有限公司IPO首发申请获得通过,陇南金鑫工贸有限公司与华龙证券签订推荐新三板上市流程协议。截止2015年末,全市有61家企业在省股权交易中心托管挂牌,累计融资3.34亿元。2.金融组织体系日趋健全,多元发展格局逐步形成 多元化的货币信贷体系进一步完善。“十二五”期间,甘肃银行、兰州银行在我市设立分支机构,2

4、家信用社(合作银行)改制成农村商业银行,成立1家资金互助社、22家小额贷款公司、11家融资性担保公司、4家典当行,初步形成了国有商业银行分行、地方商业银行、新型金融机构竞相发展的格局。贷款类金融机构门类的不断完善,进一步健全了支持我市经济发展的多层次信贷体系。 保险业体系趋于完善。“十二五”期间我市保险市场主体数量明显增多,机构类型不断丰富,服务网点得到延伸和加强,已形成国有、股份制、保险代理等中介机构同步发展运营的保险新体系。截止2015年末全市共有保险公司市级分支机构17家。 证券经营机构有所发展。截至2015年末,我市共有证券营业部2家;具有证券期货从业资格的会计、律师事务所等中介服务机

5、构也有所发展。3.金融发展的政策框架基本形成,金融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十二五”期间,成立了市金融工作领导小组,组建了陇南市及各县区金融工作办公室,引进金融人才,充实金融工作队伍。制定了中共陇南市委、陇南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金融工作的意见(陇发20148号)等多个金融发展的基础性文件,内容涵盖了银行、保险、证券、融资担保、县域金融、小额贷款公司等多个方面。建立了政府部门与金融机构联席会议制度和银企对接机制,金融支持经济发展的制度框架进一步完善。4.着力支持“三农”和小微企业,薄弱领域金融服务显著改善在金融支农方面,全市金融机构深入贯彻落实支持“三农”和小微企业的政策措施,探索开展农村产权抵押贷款试点

6、,积极发放双联惠农贷款、双业贷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妇女小额担保贷款、精准扶贫专项贷款等金融支农产品。全市金融机构下沉服务,行政村金融服务覆盖率达71.45%,政策性融资担保公司实现县域全覆盖。组建成立陇南龙江资金池管理有限公司,积极开展中小微企业融资增信服务。截止2015年末,全市各项涉农贷款余额365.7亿元,占全市贷款余额的76.4%,全市小微企业贷款余额96.44亿元,占全市贷款余额的20.15%。5.不断创新,本土化金融探索成绩初显在客观审视市情和准确把握现代金融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提出契合我市实际的金融发展思路全力推进“3+1”立体化金融支撑体系建设,着力破解薄弱环节的融资难题,有力促

7、进了全市金融业健康快速发展。农村产权抵押贷款向纵深推进,“三农”融资难题有效缓解。陇南市农村产权确权抵押交易服务平台已正式运营,农村产权确权、评估、抵押登记、交易、风险补偿等各项配套政策逐步完善,西和县被确立为全国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县,礼县被中国农业银行列入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区域,农村产权抵押贷款在全市推广。截止2015年末,全市累计发放农村产权抵押贷款43.62亿元。以农村产权为媒介,盘活农村存量资产,提高农户诚信意识,降低银行放贷风险,助推了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设立小微企业融资专项基金,成立陇南龙江资金池管理有限公司,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开始破解。组建成立

8、集股权投资、债权投资、债务投资、企业融资增信为一体的陇南龙江资金池管理有限公司,为我市中小微企业申请银行贷款、发行私募债和定向增资提供融资增信等多方位金融服务。截止2015年末,已通过资金池公司增信为我市中小微企业发放贷款5000多万元。政府投融资体制机制不断完善,政府投融资能力显著增强。目前,全市共有政府投融资公司21家,其中市级3家,县区17家,市、县两级共同组建1家。市、县区一体化投融资体系初步形成,政府投融资能力显著增强。“诚信陇南”建设深入推进,金融生态环境进一步优化。通过深入开展“金融宣传月”、推动强化不良贷款清收化解、加强民间金融监管、打击非法集资等措施,逐步形成了“敢贷款、会贷

9、款、用的好、还的上”的良好金融氛围。截止2015年末,全市纳入征信系统的企业5960户,个人121.54万人;“5.12”灾后重建贷款回收率达到80.54%,全市各银行业机构贷款不良率较“十一五”末下降1.08个百分点,全市信用环境进一步优化。6.金融监管机制逐步完善,风险防控能力不断增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及省委省政府关于地方政府要加强对地方金融监管的要求,不断加强协调和管理,成立市、县区打击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了政府有关部门和金融监管机构协作配合、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组织开展多种专项行动,积极做好防范化解和有效处置风险工作。金融监管部门进一步加强了对金融机构资本充足度、公司治理、

10、风险管理、资产质量、资金运用和市场行为等方面的监管,确保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十二五”期间,陇南金融业发展较快,但从总体上看,仍然处于传统金融业向现代金融业转型阶段,在结构、质量、效益、制度创新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金融业整体实力仍有待提高。我市金融业的体量还比较小,地方金融机构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基层金融服务体系尚不健全,融资保障能力还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二是金融结构有待优化。金融体系仍然由银行主导,非银行金融机构发展较缓慢,金融中介服务机构较少。信贷资金向大企业、大项目相对集中,“三农”和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相对薄弱。金融发展中的城乡结构、区域结构不协调

11、问题比较突出。企业融资仍以间接融资为主,直接融资比重有待提高。三是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仍需加强。受灾后重建贷款、部分惠农贷款回收难度大的影响,我市银行业机构贷款不良率偏高,“5.12”灾后重建贷款清收难度越来越大;加之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民间金融活跃,存在潜在的金融风险,金融生态环境建设还需进一步加强。四是金融工作机制尚未理顺。财政资金、政府资源同金融资金的融合刚刚起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部分县区对金融工作重视程度不够,投入不足,金融办力量薄弱,专业技术支持还不能满足金融工作的要求,难以有效发挥金融服务协调职能。(二)金融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十三五”时期,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形

12、势和全市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新要求,我市金融业发展环境正在发生重大变化,既有难得的发展机遇,又面临诸多挑战。面临的机遇:发展动力方面,我市经济发展有一个区域性的小环境,受大环境的影响较小,在全国经济增速下滑的大形势下逆势上扬,经济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潜力和空间仍然很大。随着国家、省上扶持贫困地区发展的一系列利好政策陆续实施,我市农业特色产业提质增效、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文化旅游业深度融合带来的经济效益不断释放,后发优势不断显现,将有力推动全市经济实现较快增长,也必将为我市金融发展提供更好的产业支撑和更广阔的空间。发展条件方面,我市地接三省,是连接大西北和大西南的重要枢纽,随着兰

13、渝、兰成铁路,武罐、成武、十天高速公路和成州机场等重大交通项目的陆续开工和建成,形成了中国西部连接南北的经济大动脉,将会形成新型的“河东走廊”。政策环境方面,虽然目前投资有所下滑,但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潜力和空间仍然很大。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五大发展理念,继续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支持民族地区、贫困地区、革命老区加快发展,“一带一路”战略深入推进,对西部地区脱贫攻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产业发展等方面倾斜支持,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增添了新动力,提供了新空间。今后五年,我市将把贯彻国家和省委省政府战略与陇南实际相结合,深化实施“433”发展战略,将金融工作纳入“433”全市发展战略统筹推进,为金

14、融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面对的挑战:世界经济延续疲弱复苏态势,整体需求不足,国际竞争加剧,国际市场价格波动加剧,不确定性因素增加,金融形势更趋复杂。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经济由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转变,经济下行形势依然严峻。我市经济总量小,发展阶段滞后,结构调整任务重,创新活力有待增强。从我市金融发展现状来看,还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财政资金、政府资源同金融资金的融合刚刚起步,杠杆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各县区金融发展还不平衡,受抵押担保物不足、抗风险能力差、制度不完善的影响,“三农”和小微企业贷款难、贷款贵的问题依然突出;金融创新发展能力还不强,创新融资模式的工作还比较滞后,一些发达地

15、区已经成功推进的新模式在我市还没有开展,直接融资比重仍然较低。这些问题对我市金融业的发展都会带来不利影响。 总体来看,“十三五”时期我市金融业发展机遇大于挑战,我们既要看到当前的客观困难,更要看到长期的发展机遇,进一步坚定决心和信心,全力推动金融业持续快速发展。二、“十三五”时期陇南市金融业发展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认真落实省委十二届十四次全委扩大会议、市委三届十一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牢固树立落实“五大发展”理念,深度贯彻落实“433”发展战略,抢抓“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等重大机遇,紧紧围绕我市经济发展方

16、式转变,坚持做大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全面加快“3+1”金融支撑体系建设,显著提升金融创新能力和服务水平,增强金融业的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提高金融产业对经济的贡献率,为2020年与全省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撑。(二)基本原则1.协调发展原则坚持金融自身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协调,统筹金融业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促进金融多种业态与融资结构协调发展,支持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立足陇南实际,加大对“三农”、扶贫攻坚、中小微企业、电子商务、旅游文化产业、新型城镇化和美丽乡村的金融支持力度,实现经济金融包容性增长和全面协调发展。2.绿色发展原则坚持构建绿色金融发展理念,推动经济增长

17、方式转变。完善绿色信贷机制,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建立绿色金融体系,支持生态产业建设,推动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3.创新发展原则坚持把创新作为加快我市金融改革发展的重中之重,通过金融市场创新、机构创新、服务创新和产品创新等,为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的发展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坚实的金融支持,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降低金融服务成本。4.普惠发展原则坚持把普惠发展作为我市金融改革发展的首要工作,加快推进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多元化广覆盖的机构体系,提高金融服务覆盖率,丰富普惠金融产品,解决普惠金融供给不足问题,为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提供多层次、全覆盖的金融服务。 5.

18、稳健发展原则坚持完善地方政府金融监管体制机制,建立金融工作部门与金融监管机构之间的风险防范联动机制,加强对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稳妥化解风险隐患。建立重大金融案件处置机制和金融不良资产处置机制,严厉打击防范金融违法犯罪,维护金融秩序。6.开放发展原则积极参与省内外金融合作,吸引省内外金融机构来陇南发展。充分利用省内外金融资源,大力推进地方金融机构发展,提升陇南金融业发展实力。(三)主要目标 1.总体目标持续扩大社会融资规模,健全服务体系,优化融资结构,促进金融创新,全面推进“3+1”立体化金融支撑体系建设,把陇南打造成农村产权抵押贷款和小微企业融资示范区,为全市经济中高速增长提供金融支撑。到20

19、20年,全省金融业增加值达到45亿元以上,占GDP的比重力争达到8%左右,成为我市重要支柱产业。存款余额达到1000亿元左右,贷款余额达到700亿元左右,存贷比例上升到70;保险业保费收入保持15%的年均增速,累计实现直接融资10亿元。2.行业发展目标(1)银行业。争取1-2家商业银行在我市设立分支机构。争取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兰州银行实现县区支行全覆盖。支持全部农村合作银行和大部分农信社改制为农村商业银行。推进金桥村镇银行实现“一行多县”。(2)保险业。到2020年末,原保险保费收入比2015年翻一番,达到22亿元,保险深度达到4.5%,保险密度达到500元。吸引1-2家保险公司在陇南设立分

20、支机构。(3)证券业。积极引进证券、信托、基金等金融机构,吸引1-2家全国性券商来陇南设立分支机构,提高金融机构服务能力,健全资本市场服务体系。在沪深交易所及境外上市公司数量突破2家,新三板挂牌公司数量突破3家,甘肃股权交易中心挂牌企业达到100家。3.金融生态环境打造目标稳步推进征信及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金融信息化建设不断完善,反洗钱及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监管不断深化,主要银行业金融机构资本质量和水平保持较高标准,风险管理能力持续提升,不良贷款率继续保持较低水平,保险业资本实力和偿付能力明显增强,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预警体系、评估体系和处置机制进一步健全,灾后重建贷款回收率进一步提高,到2020年

21、达到90%。三、“十三五”陇南金融业发展的重点任务 (一)发展普惠金融,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有力支撑1.全面推进金融支持精准脱贫加大政策争取力度,积极争取人民银行兰州中心支行提高我市地方金融机构的信贷规模和支农再贷款、扶贫再贷款额度,与各上级银行业机构全面建立紧密型战略合作关系,积极争取对我市扩大信贷投放和资金配置。发挥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合作性金融作用,聚焦建档立卡贫困户,进一步实施好“精准扶贫专项贷款工程”。强化金融对扶贫攻坚的支持力度,抢抓国家开发银行和农业发展银行成立扶贫金融事业部的机遇,按照国家开发银行“易地扶贫搬迁到省、基础设施建设到县、产业扶贫到村(户)、教育扶贫到人”的政

22、策要求,争取更多的信贷资金加大对我市易地扶贫搬迁、贫困村社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等领域的资金支持。落实好“双联”惠农贷款、易地扶贫搬迁贴息贷款、草食畜牧业和设施蔬菜产业贴息贷款等惠农信贷政策。深入推进扶贫互助资金金融改革试点,持续发展贫困村扶贫互助资金。充分发挥精准扶贫农业产业发展基金作用,加大对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涉农主体的支持力度。建立和完善市、县区两级政府承接平台,积极争取政策性银行和开发性金融机构开展专项建设基金等业务,加大对我市扶贫产业开发、棚户区改造、特色优势产业和富民产业发展的金融支持。加大金融支持电商扶贫、旅游扶贫力度。2.持续推进农村金融服务和产品创新鼓励

23、金融机构加强涉农金融服务,形成功能完善、服务高效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优质林果业、草食畜牧业、设施蔬菜、中药材、茶叶、马铃薯等特色产业和农产品生产基地、专业市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金融支持,促进富民多元产业发展。积极开展农村产权抵押贷款工作,加快农村产权确权抵押贷款交易服务平台推广运用,完善农村产权抵押确权颁证、抵押登记、评估、交易、风险处置等配套政策,依托农村产权抵押有效降低涉农贷款风险。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覆盖范围,增加保险品种,探索建立农业巨灾保险分散机制,完善农业再保险体系。以财政贴息、政策性担保、风险补偿等方式,引导金融机构积极开展农村金融创新。3.加大金融支持中小微企

24、业发展力度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成立小微企业专营机构,单列信贷计划,简化审批流程,丰富贷款品种,创新贷款业务模式,满足不同中小微企业的信贷需要。积极鼓励金融机构创新开展针对中小微企业的动产、知识产权、股权、仓单质押等融资服务。推进“小额贷款保证保险”,建立政府、银行、保险风险共担机制。鼓励和支持省股权交易中心和证券机构创新业务品种,大力发展股权质押融资、私募债、中小企业集合债、资产证券化等产品,支持县域龙头企业发行小企业债券,鼓励县域小型、新型优质企业利用资本市场筹措发展资金,开辟多元化融资渠道。进一步完善银政企合作机制,充分发挥陇南龙江资金池管理有限公司的增信优势,加大对中小微企业帮扶力度,切实

25、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4.积极推进金融支持民生改善鼓励金融机构提供差别化服务,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强化对就业和再就业、创业、创新、助学等环节的金融服务,完善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机制,发展针对社会困难群体创业、就业、住房、教育等方面的金融服务,扩大贫困学生助学贷款规模和覆盖范围。加大对保障性住房建设、农村危房改造、村庄整治的金融支持。鼓励金融机构丰富理财产品,支持群众增加财产收入。支持并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采取差别化信贷政策,降低房地产需求的融资成本和交易成本,支持新型城镇化建设。发展医疗健康和养老保险,助力改善居民生活品质。组织开展“两保一孤”特困人群保险服务,提高特困户的风

26、险抵御能力。发展责任保险,发挥保险的救助及管理职能。5.进一步加大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县域金融服务体系,促进全市金融服务均等化建设,建立健全符合县域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多层次、广覆盖、差异化、可持续发展的金融服务体系。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下沉服务,提高金融网点乡村两级覆盖密度和广度。地方银行机构网点实现县域全覆盖,农村合作金融机构、邮储银行网点实现乡镇全覆盖,金融便民服务点实现行政村全覆盖,农村资金互助组织实现贫困村全覆盖。推进村镇银行在乡镇设立分支机构。加强农业保险基层服务体系建设,探索建立农业保险中心,乡镇建立农业保险服务站,行政村建立农村保险服务点。实施金融服务“村村通”工程,依托新农合

27、、新农保代理渠道和电子化平台,通过在乡村卫生所(室)、便利店、村委会、电信移动网点等设立惠农服务点,搭建覆盖县区、乡镇、村三级的服务网络,为持卡农户提供查询、转账、取现、自助还贷等基础金融服务。继续完善支付体系建设,扩大非现金支付比例,进一步提升以现代化支付系统为主体、各类区域性电子支付系统为补充的电子支付网络的支付清算能力。鼓励和引导符合条件的金融资本、产业资本和民间资本在农村地区,特别是在贫困地区和金融机构空白乡镇投资设立金融服务机构。(二)完善产业金融,提升经济贡献力1.大力发展科技金融完善科技金融政策法规,加快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步伐,促进科技成果资本化、产业化。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支

28、持发展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空间。优化科技与金融相结合的政策环境,拓宽科技企业直接融资渠道,探索科技型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模式。2.加快发展文化旅游金融探索文化旅游与金融的有效融合,引导金融机构进一步加大对文化旅游产业的支持力度,鼓励金融机构根据文化旅游项目的特点进行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支持陇南文化旅游企业发展。推动文化旅游融资担保、文化旅游投资基金、文化旅游保险等集聚发展。3.持续扩大消费金融继续发展个人住房消费贷款、保障性住房项目和装修贷款等住房融资专业服务,扩大汽车、家电等个人耐用品消费金融发展,扩大消费金融规模和服务领域。降低消费金融公司融资成本,扩大融资规模,进而扩大消费金融业务和降低消

29、费金融成本。鼓励设立汽车金融服务公司、消费金融公司等机构。4.探索发展绿色金融建立有效的绿色金融发展机制,鼓励金融机构发展绿色信贷、绿色投资、绿色债券、绿色保险等绿色金融业务。创新绿色信贷产品,探索利用绿色债券、绿色证券、绿色保险、环境基金等创新型金融工具进行直接融资。发挥政策性金融机构在绿色金融领域的引导作用。5.推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和支持金融机构搭建互联网金融平台、互联网金融实体,开展专业互联网金融服务。创新互联网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实现互联网金融全面规范发展。鼓励和引导各类资本设立专业互联网金融公司,规范发展借贷双方信息平台(P2P),稳步发展股权众筹业务。建立互联网金融行业规范,

30、加强信息披露,建立第三方评估机制。(三)全面提升银行业发展水平,提高服务实体经济效率1.引进金融机构,壮大金融实力及时掌握省内外金融机构发展的规划、区域分布意向和金融监管部门的政策导向,积极吸引股份制商业银行在陇南设立分支机构,推进股份制商业银行发起设立村镇银行,推动各银行业金融机构优化服务网点及网点服务功能,提高金融服务水平。加快农村信用社改制和农村商业银行增资扩股步伐,实现全部农村合作银行和大部分农信社改制为农村商业银行。引导农村中小银行完善内控机制,稳健开展金融业务,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支持本地民间资本发起或参与设立民营银行、村镇银行。2.优化信贷结构,推动产业升级引导商业银行把握金融支

31、持经济社会建设重点,创新发展差异化金融产品和服务,保持贷款投放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全面推动我市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推进信贷产品创新,满足多样化金融需求。促进政银企对接,加强银政保合作,积极创新和灵活运用各种贷款方式,确保重点建设项目、重点企业、重点行业和新型组织等市场主体的资金供应,重点支持农业特色产业、园区建设、合作经济组织、电商、旅游、传统产业升级换代等领域发展。支持国家开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拓宽业务范围,加大对扶贫开发、农村基础设施、保障性住房建设、产业发展的信贷投放力度。引导金融机构加强城镇建设金融服务,增强城镇建设融资能力。加强金融支持各类园区建设。3.加强信贷管理,提高贷款质量引导银行

32、业金融机构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抑制金融机构筹资成本不合理上升,缩短企业融资链条,清理整顿不合理金融服务收费,提高贷款审批和发放效率,有效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加强银行业金融机构经济资本管理,确保商业银行按照审慎管理要求计提各项拨备,加强贷款“受托支付”管理,有效化解期限错配,防止资金“短款长用”,保持信贷规模合理增长,进一步优化信贷结构,降低杠杆率,加强企业资本金管理,稳步开展政府债务、企业贷款的置换工作,设立企业应急续贷资金,控制并降低不良贷款率。(四)加快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扩大直接融资规模1.加快企业上市融资步伐建立以企业需求为导向,政府引导、中介机构参与的企业上市培育机制。抓住新股发行注册

33、制改革及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扩容机遇,出台和落实鼓励企业在“新三板”和战略新兴板挂牌上市的扶持奖励办法(陇政办发201622号),支持企业根据自身条件选择在主板、中小企业板、创业板、战略新兴板上市融资,在“新三板”挂牌交易。积极引导全市企业通过在甘肃股权交易中心挂牌、登记托管,推进企业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加快股份制改造。支持我市优势产业和现代农业等新兴产业企业通过资本市场做大做强。促进龙江城乡发展公司等市属企业稳健发展,争取实现在新三板挂牌。鼓励上市公司采取增发、配股,发行优先股、公司债券等方式扩大再融资规模。2.扩大债券融资规模鼓励支持企业综合运用公司债、企业债、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私募

34、债、集合债券(票据)等债务融资工具以及优先股等股权融资工具,扩大直接融资规模。提高中长期债务融资比重,降低债务融资风险。支持企业结合新型城镇化改革、保障房建设和棚户区改造发行债券(票据)。引导地方性法人金融机构、非金融企业等加入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从事债券业务。支持地方性金融机构发行金融债券。积极推进基础设施等资产证券化改革试点,为基础设施、重大项目建设、交通、能源、水务、园区、景区等建设提供资金支持。3.积极引入培育各类投资基金大力引进、培育、发展各类产业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基金、股权投资基金、中小企业债券投资基金等机构投资者。鼓励市内大型企业、政府投融资公司、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

35、险公司等机构设立符合我市发展需要的各类投资基金。转变政府基金使用方式,鼓励市、县区政府和产业园区通过财政投入、吸收社会资本和自身循环等方式,设立并逐步扩大市级各类投资引导基金规模,运作好精准扶贫农业产业发展基金和油橄榄产业投资基金,引导社会资金加大对优势产业、农业特色产业、中小微企业、创新创业型企业的投资力度。(五)大力发展保险市场,提高保障经济发展能力1.大力发展“三农”保险完善农业保险制度,逐步扩大农业保险保费补贴范围,创新农业保险承保模式,拓展“三农”保险产品体系。鼓励和支持保险机构积极探索符合当地特色的创新型农产品保险险种,扩大政策性保险保障范围,加大政策性农业保险推进力度,提高农业抗

36、风险能力。探索建立重大自然灾害风险保险和农业大灾风险保险分散机制,健全保险经营机构与灾害预报部门、农业主管部门的合作机制。对于已经试点开办的农业保险险种要提高覆盖面,在不增加保费负担的前提下,合理提高农业保险赔付水平。2.组织开展“两保一孤”特困人群保险服务创新保险服务机制,做好农村低保户、五保户和城乡孤儿(简称“两保一孤”)特困人群的社会保障托底工作,切实解决特困人群在罹患重大疾病或者发生意外伤害事故后缺钱难以及时救治、后期无力承担个人医疗费用的困难。3.发展医疗健康和养老保险加快发展城乡居民的大病医疗保险,全面推进城乡居民意外医疗保险。积极探索医疗补充保险、工伤补充保险等业务,引导和支持保

37、险机构开发推广适合老年人特点的健康保险、长期护理保险、意外伤害保险等产品。鼓励保险机构开发养老机构综合责任保险,支持养老机构投保综合责任保险。4.发展责任保险不断完善责任保险制度体系,引导企业、社会和公众运用保险机制维护生产生活安全和稳定。着重推广食品安全、医疗责任、校园安全、环境污染、旅游责任、特种设备、火灾公众、高危行业责任保险等。5.探索建立巨灾保险制度积极探索建立巨灾保险制度,开展区域性巨灾保险试点工作。加强巨灾保险的宣传教育,提高公共的巨灾风险意识和参保积极性,提高城乡居民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6.推动保险资金参与基础设施建设深化与保险法人机构战略合作,充分发挥保险资金长期性和稳定性的

38、优势,拓宽保险资金投融资渠道,积极吸引保险资金通过股权、债权、基金、资产支持计划等方式,为我市基础设施、保障性住房、城镇化发展、大景区建设等重点项目建设提供中长期资金支持。整合资源,建立多元化的保险资金投资增信机制,提高保险资金运用水平。7.拓展保险服务功能推动发展贷款保证保险和信用保险,不断扩大贷款保证保险和信用保险业务试点覆盖面,服务精准扶贫工程。开展城乡小额贷款保证保险,不断扩大小额贷款保证保险品种和范围。推进“政府+银行+保险”合作,探索建立政府财政补贴支持、银行配套贷款、保险公司提供风险保障的综合保障机制,更好地拓宽中小微企业融资渠道,降低企业融资成本。8.完善科技保险体系建立完善科

39、技保险服务体系,鼓励保险机构开展科技保险业务。加大保险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开发,新产品商业化、产业化的保险服务保障。9.促进保险业规范发展加强与保险监管机构的沟通协调,强化风险防范,促进保险业规范发展。充分发挥保险行业协会在自律、维权等方面的作用,增强保险业自我调节、自我完善的能力。强化保险行业诚信建设,扩大信用记录覆盖面,构建信息共享机制。(六)促进其他各类金融机构健康发展,丰富金融市场1.进一步发展证券业鼓励优质证券期货公司在陇南发展,支持证券公司巩固证券经纪等传统业务,发展资产管理、投资银行、融资融券、股权直投等投融资业务。2.促进融资性担保机构发展鼓励政策性担

40、保公司增资扩股,吸引民营资本参与政策性担保,切实加大各级政府对贫困地区、涉农、小微企业融资担保机构发展的支持力度,形成稳定的担保基金补充机制。支持发展农业、文化旅游等行业性融资担保,积极发展债券、信托计划等担保。积极探索“担保+保险”的再担保模式,不断提供增信和分险服务,提升担保机构信用和担保能力。3.规范发展小额贷款公司推动小额贷款公司规范发展,建立完善促进小额贷款公司健康发展的财政、税收等扶持政策。鼓励小额贷款公司为中小微企业和“三农”提供小额贷款服务。全面推行小额贷款公司信用评级制度。4.稳健发展典当行以服务中小微企业和居民融资为宗旨,以行业标准化建设为抓手,加强行业自律和诚信建设,努力

41、构建规范有序、诚信服务的典当行业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典当业作为金融体系补充融资渠道的积极作用,促进全市典当业健康可持续发展。5.大力发展金融中介机构支持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资产评估、保险代理、信用评级、农村产权交易平台等中介服务机构加快发展,培育知名品牌,为金融市场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引导督促金融中介服务行业规范化管理。加大对投资咨询类金融中介服务机构的监管力度,探索建立投资咨询类金融中介服务机构规范管理机制。(七)推进金融生态环境建设,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1.健全地方金融监管机制加强维护金融稳定的工作机制建设,进一步建立健全金融机构的风险识别和监测评估体系,有效防范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

42、风险。强化各监督管理部门的内部工作机制,加强风险管理和风险控制体系建设,提高风险监管能力。建立并逐步完善投资类公司、非融资性担保公司、跨境融资机构及P2P平台等非法集资风险重要防控区域的监管体系。进一步完善维护金融稳定工作框架,加强金融办、人民银行、银监局以及各政府监管部门间的沟通协调,建立立体化、信息化的金融风险监督控制和预警体系,加强金融风险的前瞻性分析研究,及时发现重大金融风险的苗头,建立健全金融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机制,形成及时、高效的金融风险处置机制。2.健全社会信用体系按照“诚信陇南”建设的要求,加大信用资源整合力度,加快建立和完善企业、个人征信系统,扩大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入库面,

43、逐步完善企业和个人信用评价制度。遵循金融监管规则,逐步对金融机构实行信息披露制度,提高金融机构和企业信用信息披露的公信力。3.充分发挥金融同业协会的作用进一步加强全市银行、保险、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性担保公司、投资类公司、网络借贷信息中介等机构同业协会的建设,充分发挥其在自我约束、利益协调、信息沟通等方面的独特作用,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加强行业自律,规范业务经营,加强对会员单位不规范经营的制约制裁,形成公平、公正和有序的竞争秩序。四、陇南金融业发展的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政府要进一步提升对金融工作的重视程度,加强和改善对金融工作的领导,将金融改革发展任务纳入目标责任管理,落实责任,严格考核

44、,确保按期完成各项目标任务。县区政府按照市金融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总体要求,结合当地实际,制定相应的规划、实施措施。各级金融办根据金融发展的形势要求,健全工作机构,充实人员力量,增强专业素质,推动工作创新,统筹协调好地方金融业改革发展。 (二)完善协调机制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市金融办、人行陇南市中心支行、陇南银监分局的沟通协调机制,加强与市直有关单位、行业自律组织的工作联系,定期分析全市金融运行情况,形成加快推动全市金融改革发展的合力。积极搭建政、银(保)、企沟通平台,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银(保)企对接活动,实现互利共赢。(三)加强人才建设树立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改进人才培养机制,创新人才引

45、进机制,健全人才流动机制,加快金融人才队伍的培养建设。深化金融人事制度改革,完善高管人员激励约束机制和企业法人治理机制,制定和实施高管人员培训计划,加大对金融人才培养的投入。建立行政机构领导干部到金融机构挂职锻炼的机制,积极争取优秀金融人才来我市挂职交流,充分发挥金融机构挂职干部的聪明才智。借助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的人才培养优势,加强地方领导干部、地方金融管理人员和地方金融机构员工金融业务培训。(四)优化发展环境正确引导规范民间融资,维护金融市场秩序,营造公开合规有序的市场氛围,形成各类金融机构公平参与市场竞争的良好环境。探索完善金融纠纷调解和仲裁机制,加强对金融消费者的保护。加大对金融改革发展的研究,增强与经济发达地区的交流与合作,充分学习先进经验,加强对陇南金融业改革创新的实操性研究。加大对金融业改革发展的宣传,加强金融法制宣传,提升全民的金融意识、法律意识和信用意识,形成良好的社会信用氛围。深入打造“诚信陇南”,进一步提升灾后重建贷款回收率。抄送:市委办公室,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市政协办公室。陇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6年10月28日印发 2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献 > 管理制度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