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推断题(经典).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化学推断题(经典).pdf(2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文档- 2 - 2物质的特征结构10 电子微粒可能为N3、O2、F、OH、 NH2、 Ne、CH4、NH3、H2O、HF、Na、Mg2、Al3、NH4、H3O等。18 电子微粒可能为K、Ca2、Ar 、F2、SiH4、PH3、H2S、HCl 、 H2O2、N2H4 CH3CH3CH3F CH3OH HS、S2、Cl、O22等。14 电子微粒可能为CO、N2 、C22常见的正四面体结构有甲烷、 CCl4、白磷、 NH4;三角锥形有NH3;直线型的多原子分子可能为CO2。H 的原子核内没有中子。常见元素中半径最小的是H。最外层电子数等于电子层数的元素有H、Be、Al 、Ge 等。最外层电子数是
2、次外层电子数2 倍或 3 倍的元素一定在第二周期常见的原子晶体单质是金刚石和晶体硅3特殊的反应现象燃烧H2Cl2(苍白色火焰 ),C2H2(C6H6) O2(明亮火焰,浓烈黑烟)。焰色反应Na(黄色 )、 K(紫色 )。淀粉遇 I2变蓝,蛋白质遇浓硝酸变黄。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NH3使品红溶液褪色SO2(加热后又恢复红色)、Cl2(加热后不恢复红色)。在空气中由无色变为红棕色的气体NO Fe3遇 OH生成红褐色沉淀,遇苯酚显紫色,遇SCN显红色。Fe2遇 OH生成白色沉淀,并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生成红褐色;Fe2遇 SCN无明显变化,通入 Cl2后溶液显红色。与强碱溶液反应产生气体的溶液一
3、般含NH4与酸反应产生气体的溶液一般可能含:CO32、HCO3、SO32、HSO3(S2、HS)等4特征反应 (中学 ) 精选文档- 3 - 既能与强酸溶液反应又能与强碱溶液反应的物质(1)金属单质: Al (2)两 性 物 质 : 两 性 氧 化 物 如Al2O3, 两 性 氢 氧 化 物 如Al(OH)3、氨基酸等。(3)弱酸弱碱盐:如(NH4)2CO3、 CH3COONH4等。(4)弱酸的酸式盐:如NaHCO3、Ca(HCO3)2、AaHSO3等固体加热后不留残渣的物质I2、NH4Cl、(NH4)2CO3、NH4HCO3。常温与水反应产生气体的物质Na、K、F2、Na2O2、 CaC2。
4、有 MnO2参与的化学反应(1)2H2O2MnO2 2H2OO2(2)2KClO3MnO22KCl 3O2(3)MnO24HCl( 浓) MnCl22H2OCl2一种物质反应生成三种物质2KmnO4K2MnO4MnO2O22NaHCO3Na2CO3H2OCO2Ca(HCO3)2CaCO3H2OCO2NH4HCO3NH3 H2O CO2(NH4)2CO32NH3 H2O CO24HNO3或光照H2O4NO2 O2两种物质反应生成三种物质铵盐与碱反应,如NH4Cl 与 Ca(OH)2Cu、C 等与浓 H2SO4或硝酸的反应Na2CO3、NaHCO3、Na2SO3、NaHSO3等与强酸反应。电解饱和
5、NaCl 溶液、 CuSO4溶液、 AgNO3溶液等。Cl2与 NaOHCa(OH)2反应5置换反应的类型置换反应的类型1.金属金属如 Fe Cu2Fe2Cu, 2AlFe2O3Al2O32Fe 高温精选文档- 4 - 2.金属非金属 (1) 固态金属气态非金属如:Zn 2HZn2H2, 2Na2 H2O2NaOHH2,3Fe4H2O(g)Fe3O44H2 (2)固态金属固态非金属如: 2MgCO22MgO C3.非金属非金属 (1) 固态非金属固态非金属如: 2CSiO2 Si2CO(2)固态非金属气态非金属如: CH2O(g)CO H2 (3)气态非金属固态非金属如: Cl22KI 2KC
6、l I2, Cl2H2S 2HClSO24HI 2I2 H2O (4) 气态非金属气态非金属如: 2F22H2O4HF O2 (5)气态非金属液态非金属如: Cl22HBr 2HCl Br24. 非金属金属如: CCuO CuCO, 3H2Fe2O3 2Fe3H2O6分步氧化的几种情况分步氧化的几种情况在中学化学中,常见的分步氧化如下:A O2一定条件下B O2一定条件下C高温点燃高温O2O2高温精选文档- 5 - 1、掌握一些特别的连续变化关系(1))(222酸或碱DCBAOHOO323222HNONONONHOHOO(气体)42322222SOHSOSOSHOHOO(气体)322222CO
7、HCOCOCOHOO(固体)NaOHONaONaNaOHOO222222(固体)(2)ACB气体强碱气体强酸A 为弱酸的铵盐: (NH4)2CO3或 NH4HCO3; (NH4)2S 或 NH4HS;(NH4)2SO3、NH4HSO32. NH3 NO NO23. N2NO NO24.C CO CO25. Na Na2O Na2O26.RCH2OHRCHORCOOH 7特殊的反应条件放电N2O22NO;3O22O3光照H2Cl 2HCl ; 2HClO 2HCl O2 ;4HNO34NO2 O2 2H2O 催化剂2H2O22H2OO22KClO32KCl 3O2; 2SO2O22SO3;N23
8、H22NH3;2CH3CH2OHO22CH3CHO 2H2O 2CH3CH2OH O2催化剂2CH3COOH CH3COOH+CH3CH2OH浓硫酸CH3COOCH2CH3H2O2 与碱反应产生气体O2O2O2O2O2O2O2O2O2O2放电放电光照光照光照MnO2MnO2MnO2催化剂高温、高压Cu 精选文档- 6 - 232222222232222HSiONaOHNaOHSiHNaAlOOHNaOHAlHSiAlOH、单质铵盐:OHNHNH234碱8化合价变化变价元素结合氧化还原反应是推断题的命题角度之一,常考到的元素有:Cl、S、N、C、Fe 等。9物质组成的特殊配比能形成原子个数比为2
9、:1 或 1:1的特殊化合物有:Na2O、Na2O2类,H2O、H2O2类,CaC2、C2H4、C2H2、C6H6类。10物质间的一些特殊转化关系物质间的转化关系是解无机推断题的精髓,除了熟记一般的转化网络如“铝三角” 、 “铁三角” 等外,还要了解一些特殊的转化关系,例如:H2HCl HNO3H2OH2O H2O O2 Na2O NaOH NaNa2O NaOH NaClNaClNaCl Cl2 HCl MgCl2Mg MgO MgSO4MgCl2MgCl2MgCl2(或把 Mg 换成 Cu) Cl2HCl BaCl211与工业生产相关的主要反应工业制漂白粉2Cl22Ca(OH)2CaCl2
10、Ca(ClO)22H2O 工业合成氨N23H22NH3氨的催化氧化4NH35O24NO6H2O 电解饱和食盐水2NaCl2H2O2NaOHH2 Cl2电解制镁、铝MgCl2Mg Cl2; 2Al2O34Al 3O2工业制玻璃Na2CO3SiO2Na2SiO3CO2;CaCO3SiO2CaSiO3CO2工业制硫酸4FeS211O22Fe2O38SO2(或 SO2SO2);2SO2O22SO3;SO3H2OH2SO4工业制粗硅SiO22CSi2CO二、常见的突破口:抓住题目的突破口,是解决无机推断题的关键。题目中的突破口可能是显性的,也可能是隐性的。显性的突破口通常是催化剂高温、高压催化剂电解电解
11、高温高温高温点燃催化剂电解高温精选文档- 7 - 指物质特殊的物理、化学性质、用途以及一些特征的反应现象;而隐性的突破口则往往是一些特殊的反应类型或者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2、物质状态液态单质: Br2、Hg;液态化合物: H2O、H2O2、H2SO4、HNO3等;气态单质: H2、N2、O2、F2、Cl2等;气态化合物:氧化物:CO CO2NO NO2SO2氢化物: C2H2NH3H2S HX (并从特殊颜色气味相互反应等方面总结)3、反应现象或化学性质(1)焰色反应:黄色-Na;紫色(钴玻璃)-K 。(2)与燃烧有关的现象:火焰颜色:苍白色:H2在 Cl2中燃烧;(淡)蓝色: H2、CH4、
12、CO 等在空气中燃烧;黄色: Na 在 Cl2或空气中燃烧;烟、雾现象:棕(黄)色的烟:Cu 或 Fe 在 Cl2中燃烧;白烟: Na 在 Cl2或 P 在空气中燃烧;白雾:有 HX 等极易溶于水的气体产生;白色烟雾: P 在 Cl2中燃烧。(3)沉淀特殊的颜色变化:白色沉淀变灰绿色再变红褐色:Fe(OH)2Fe(OH)3;白色沉淀迅速变棕褐色:AgOH Ag2O。(4)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NH3;(5)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加热后又复原的气体:SO2;(6)在空气中迅速由无色变成红棕色的气体:NO;(7)使淀粉溶液变蓝的物质:I2;(8)能漂白有色物质的淡黄色固体:Na2O2;(9)在
13、空气中能自燃的固体:P4;(10)遇 SCN变红色、 OH产生红褐色沉淀、苯酚显紫色的离子:Fe3;(11)不溶于强酸和强碱的白色沉淀:AgCl 、BaSO4;(12)遇 Ag生成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浅黄色、黄色沉淀的离子分别是:Cl、Br、I。(13)可溶于 NaOH 的白色沉淀: Al(OH)3、H2SiO3;金属氧化物:Al2O3;(14)可溶于 HF 的酸性氧化物: SiO2;(15)能与 NaOH 溶液反应产生气体的单质:Al 、Si、 ;化合物:铵盐;(16)能与浓硫酸、铜片共热产生红棕色气体的是:硝酸盐;(17)通入二氧化碳产生白色胶状沉淀且不溶于任何强酸的离子:SiO32;(18
14、)溶液中加酸产生的气体可能是:CO2、SO2、H2S;溶液中存在的离子可能是:CO32、HCO3;SO32、HSO3;S2、HS;(19)同一元素的气态氢化物和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能反应生成盐的元素:N;(20)与酸、碱都能反应的无机物:Al、Al2O3、Al(OH)3、弱酸酸式盐、弱酸弱碱盐等;(21)能与水反应生成气体的物质:K、Na、NaH;Na2O2、CaC2及 Mg3N2、Al2S3等;(22)既有气体又有沉淀生成的反应:Ba(OH)2、Ca(OH)2与 NH4HCO3、(NH4)2SO4等;(23)先沉淀后溶解的反应:Ca(OH)2+CO2、AgNO3氨水、 Al3+OH、AlO
15、2+OH、Ba(OH)2+H3PO4等;(24)见光易分解的物质:HClO、HNO3、AgCl 、AgBr 、AgI ;(25)使用催化剂的反应:合成氨、三氧化硫的生成、氨的催化氧化、制氧气等。一金属部分: 题眼归纳 1. 特征现象 : (1) 焰色反应: Na+(黄色)、K+(紫色)(2) 浅黄色固体: S或 Na2O2或 AgBr (3) 有色溶液: Fe2+(浅绿色)、Fe3+(黄色)、 Cu2+(蓝色)、 MnO4-(紫色)有色固体:红色(Cu 、Cu2O 、 Fe2O3) 、红褐色 Fe(OH)3 蓝色 Cu(OH)2 黑色( CuO 、FeO 、FeS 、 CuS 、 Ag2S 、
16、 PbS )黄色( AgI、Ag3PO4)白色 Fe(0H)2、CaCO3、BaSO4、AgCl、BaSO3 有色气体: Cl2(黄绿色)、NO2(红棕色)(4) 特征反应现象:)()(32OHFeOHFe红褐色白色沉淀空气(5) 既产生淡黄色沉淀又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S2O32-+2H+=S +SO2+H2O (Na2S2O3 + H2SO4) (6) 溶液颜色变为浅绿色, 并产生淡黄色沉淀: 2FeCl3+H2S=2FeCl2+S +2HCl (7)通 CO2变白色浑浊:石灰水(过量变清)、Na2SiO3、饱和 Na2CO3、浓苯酚钠、 NaAlO2 精选文档- 8 - 2. 基本反应
17、: (1)与水反应产生气体或沉淀: 1 单质22222422222OHFOHFHNaOHOHNa2 化合物22222232323222322222326233422HCOHCaOHCaCSHOHAlOHSAlNHOHMgOHNMgONaOHOHONa3 双水解 :32322323233222OHAlAlOOHAlSHHSSOHAlCOHCOCOAlOHOHOH与(2)既能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单质: Al 、Si 化合物: Al2O3、Al(OH)3、弱酸弱碱盐、弱酸的酸式盐、氨基酸。如: Al3+Al(OH)3AlO2- ACB气体气体强碱强酸(3)置换反应:金属金属铝热反应盐金属盐金属.2.
18、 1金属非金属CMgOCOMgHFeMgNaOHH22222点燃或)、活泼金属((4) 分解反应 : 233222OKClKClOMnO ,硝酸盐223222322242)(2ONOAgAgNOONOCuONOCu(3) 电解反应 : 电解22232222HClNaOHNaClOAlOAl(OHOH电解电解电解溶液熔融钠溶液)如电解硫酸钠、氢氧化精选文档- 9 - 二非金属部分: 题眼归纳 1非金属单质或化合物的反应中常用到催化剂的反应: 322223322222223645422222NHHNOHNOONHSOOSOOOHOHMnO催化剂,催化剂,催化剂,2置换反应:(1)非金属非金属)、(
19、、高温高温HIHBrHClSSHIBrClHCOOHCCOSiSiOCOHFOHF2)(224222222222222(2)非金属金属222COCOHH金属金属氧化物金属金属氧化物高温高温3归中反应:2H2S+SO2=3S+2H2O 4NH3+6NO催化剂4N2+6H2O4分解反应:受热分解产生2 种或 3 种气体的反应:铵盐SHNHSNHHSNHOHSONHSONHHSONHOHCONHCONHHCONH232442233243422332434)()()(5特征网络:通式:)(222酸或碱DCBAOHOO323222HNONONONHOHOO(气体)42322222SOHSOSOSHOHO
20、O(气体)322222COHCOCOCOHOO(固体)NaOHONaONaNaOHOO222222(固体)6特征反应与碱反应产生气体精选文档- 10 - 232222222232222HSiONaOHNaOHSiHNaAlOOHNaOHAlHSiAlOH、单质铵盐:OHNHNH234碱(2)与酸反应产生气体2222222222342342342NOSOSOSCONOCOSOCNONOSOHHNOSOHHNOSOHHNOSOHHCl、非金属、金属单质浓浓浓浓浓2323222323SOHSOSOSHHSSCOHCOCOHHH化合物7三角转化关系:【考纲要求】2卤族元素典型的非金属(氯元素的知识网络
21、)一、卤素【知识网络 】【易错指津 】精选文档- 11 - 1分清氯水、溴水的成分,反应时的作用和褪色的原理。氯水中正因为存在可逆反应Cl2+H2O HCl+HClO ,使其成分复杂且随着条件的改变,平衡发生移动, 使成分发生动态的变化。当外加不同的反应物时,要正确判断是何种成分参与了反应。氯水中的HClO 能使有色物质被氧化而褪色。反之,也有许多物质能使氯水、溴水褪色,发生的变化可属物理变化(如萃取),也可属化学变化,如歧化法(加碱液)、还原法(如Mg 、SO2等) 、加成法(加不饱和的有机物)等。值得一提的是有时虽然发生化学变化,但仍生成有色物,如Br2与 Fe 或 KI 反应。2区分清楚
22、萃取和分液的原理、仪器、操作以及适用范围与其他物质分离方法不同。萃取和分液是物质分离的众多方法之一。每一种方法适用于一定的前提。分液适用于分离互不相溶的两种液体,而萃取是根据一种溶质在两种互不相溶的溶剂中溶解性有很大差异从而达到提取的目的。一般萃取和分液结合使用。其中萃取剂的合理选择、分液漏斗的正确使用、与过滤或蒸馏等分离方法的明确区分等是此类命题的重点和解决问题的关键。命题以选择何种合适的萃取剂、萃取后呈何现象、上下层如何分离等形式出现。解题关键是抓住适宜萃取剂的条件、液体是否分层及分层后上下层位置的决定因素。分液操作时注意“先下后上、下流上倒”的顺序。为确保液体顺利流出,一定要打开上部塞子
23、或使瓶塞与瓶颈处的小孔或小槽对齐,与大气相通。二、 碳族元素【知识网络 】Cl2+H2O=HCl+HClO Cl2+2NaOH=NaCl+NaClO+H2O 2Cl +2Ca(OH) =CaCl +Ca(ClO) +2H O 2Fe2+Cl2=2Fe3+2Cl-2I-+Cl2=I2+2Cl-S2-+Cl2=S+2Cl-SO2+Cl2+2H2O=H2SO4+2HCl 8NH3+3Cl2=N2+6NH4Cl HCl HClO (强氧化性)H+ ZnOH- NH3 CaCOH2 H2O NH4+ CO2 Cl- Ag+ MnO2 AgCl Cl2 C2H5OHC2H5Cl 取代CH2=CH Cl 加
24、成CH AgNO3 Ca(OH)2 光H+、CO2 电解Na AgNO3 Cl2( 黄 绿 色Ca(ClO)2 氧化性KMnO4、 电解H2S、HBr、HI 还原性化合物金属2Fe+3Cl2=2FeCl3Cu+Cl2=CuCl2( 生成 高价 )非金H2+Cl2=2HCl 自身氧化NaCl AgCl CO2 H2SiO3H+、 CO2+H2O NaOC NaOHCl、FeCl3、SiO2 Mg O2HNO3、H2SO4、 O2、CuO 、O2 Fe OC CO2+ H2O CaCOH2H2O CaCCa(OH)CaO Ca(HCO3)Na2CO3、C CaO CO CONa2COCaCl2 C
25、a(OH)2 Na2O、CH4 高温Si SiONa2SiOSiCl4 H4SiOSiC O2、FeO CaCOSiO2 SiOH2 ClH2O SiF4 HF 精选文档- 12 - 【易错指津 】1CO2通入 NaOH 溶液的判别错误。CO2通入 NaOH 溶液的反应与CO2气体通入量有关。当CO2通入少量时生成Na2CO3,当 CO2通入过量时生成NaHCO3, CO2通入量介于两者之间,既有Na2CO3又有 NaHCO3。因此推断产物时一定要注意 CO2与 NaOH 间量的关系。2Na2CO3溶液中滴加盐酸过程不清楚。在 Na2CO3溶液中滴加HCl ,CO32-先转化为HCO3-,再滴
26、加盐酸HCO3-转化为 H2CO3,不稳定分解为 CO2。3CO2通入 CaCl2溶液中是否有沉淀的分析错误。可用反证法: 如能产生沉淀, 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aCl2+H2O=CaCO3 +2HCl 。因 CaCO3溶于盐酸,故反应不能发生。因为CO2只有通入中性或碱性溶液才能产生CO32-,并同时产生部分H+,若原溶液无法消耗这部分H+,则不利于CO2转化为CO32-,也就无法与Ca2+形成沉淀。若要使CaCl2与 CO2反应生成沉淀,就必须加入部分碱溶液中和CO2与 H2O 反应而产生的H+。同理,该思维方式适用于 CO2、SO2通入 CaCl2或 BaCl2溶液。4不要把N
27、a2CO3+SiO2高温Na2SiO3+CO2与 Na2SiO3+CO2+H2O=Na2CO3+H2SiO3相混。前者是工业制玻璃的反应式之一,是在高温条件下发生的反应,而后者是在水溶液中发生的反应。若交换条件,两者均不发生反应。三、氮族元素【知识网络 】【易错指津】1氨水显弱碱性的理解不全面。氨气溶于水形成氨水,氨水少部分电离出OH-、NH4+,所以氨水具有弱碱性。注意以下两点:( 1)氨水遇 Al3+、Fe3+、Mg2+分别可以生成Al(OH)3、Fe(OH)3、Mg(OH)2沉淀,但氨水中滴加Ag+溶液开始出现沉淀AgOH ,继续滴加沉淀即溶解生成银氨溶液;(2)氨水遇酸、酸性氧化物可以
28、成盐,又根据氨水与酸的量关系分别得到正盐和酸式盐。如:用氨水吸收少量二氧化硫的离子方程式NH3.H2O+SO2=NH4+HSO3-是错误的。2NO、O2被水吸收的分析错误。NO、O2被水吸收实质上发生如下反应:2NO+O2=2NO2,3NO2+2H2O=2HNO3+NO。生成 NO 还可O2(高温、催化剂 ) 4HNO3(浓)=4NO2强 氧 化不 稳 定HNO3 NaNO2 NaOH Mg N2OH2ONH3.H2O NH3N2 NO NO2 Ag(NH3)2+ NH4Cl AgNO3 NaOH HCl H2O Mg3N2Cl2、CuO H2加热加O2(放NH3O2SO2 H2O Cu HC
29、l Cu、Fe2+、I- 与金属反应 :Cu 与非金属反应:C、S Fe、Al 在冷、浓 HNO3钝化 Pt 、 Au 能 溶 解 于 王 水 ( 浓 HNO3: 浓HCl=1:3 )与还原性化合物反应:Fe2+、SO2、H2S、HI 有机物硝化反应: C6H6 酯化反应: C3H5(OH)3精选文档- 13 - 以继续氧化,生成NO2再溶于水,这是一个循环反应。如无任何气体剩余,最终产物应为HNO3,恰好反应的量的关系:4NO+3O2+2H2O=4HNO3,实际反应中可以有NO 或 O2剩余,但不能两者兼有之。3氮可以形成多种氧化物。NO2可以与水反应生成硝酸,但NO2不是硝酸的酸酐。掌握酸
30、酐的判断方法。 NO2与溴蒸气不能用湿润的KI 淀粉试纸检验。4NO3-在酸性溶液中具有强氧化性,可以将Fe2+氧化为Fe3+、SO32-氧化为SO42-,将 I-、Br-、S2-氧化为 I2、Br2、 S。5检验 NH4+离子,可加入烧碱溶液后,必须加热,再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NH3,否则不一定有 NH3放出。四、 硫和硫的化合物【知识网络 】浓 H2SO4 170酸NaOH2S 作干HCOOH42SOH浓CO+H2O 制苯磺酸C2H5OO2 Cl2+H2O FeS H+ 2H2S+O2(少量)=2H2O+2S 2H2S+3O2(过可燃2H2S+O2=2H2O+2SH2S+I2=2HI+
31、SH2S+2Fe3+=2Fe2+2H+SH2S+H2SO4(浓)=S+SO2+2H2O 强 还 原H2S=S+H2不 稳 定HNa2S2O33S+6KOH=2K2S+K2SO3+3H氧化性还原性S H2+S=H2S Fe+S=FeS 2Cu+S=Cu2S(金属为氧化性还原性S+O2=SO2S+2H2SO4=3SO2SiO32-+SO2+H2O=H2SiO3+SO32-CO32-+ SO2=CO2+ SO32-HCO3-+SO2=CO2+HSO3-SO32-+ SO2+H2O=2HSO3-酸SO2 漂白性:使品红溶液褪色特性2SO2+O2=2SO3SO2+Cl2+2H2O=H2SO4+2HCl
32、SO2+2Fe3+2H2O=SO42-+2Fe2+4强 还 原3Mg+SO2=MgS+2MgO 2H2S+SO2=3S+ 2H2O 弱 氧 化氧化性与还原H2SO4Na2SO3FeS2 HNaOI2 CuSOCO2 钝化HICuCFe、Al催化剂 +脱水与Ca3(PO4)2制 H3PO4、过磷酸钙脱水性吸水性强氧化性磺化剂Na2SOHC2H4+精选文档- 14 - 【易错指津 】1掌握常见物质的俗名、组成、用途本章中出现的物质俗名比较多,有些名称之间又特别容易混淆,如冰晶石和重晶石、芒硝和硝石、大苏打和苏打或小苏打等,还有名目繁多的矾盐。这些虽属识记性的知识,但也应做到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
33、 注意它们的性质和用途,对记忆其化学组成有帮助。同时要及时归纳和比较,以便清楚地区别它们。2熟悉有关各种价态的硫元素性质及转化,以作推断题(主要是框图型)。牢固掌握各种代表物性质及它们之间的知识网络和反应原理,就可避免死搬硬套。对于框图型等推断题,也要善于找“题眼”,挖掘题中隐含的提示,注意对题设条件的充分应用,尽量缩小范围。推断时不仅要关注网络的结构,还要注意题干提供的不起眼的信息,如颜色、状态、式量、用途等都可能成为突破的切入口。3二氧化硫和氯气的漂白性SO2和 Cl2虽都有漂白性,但漂白原理和现象有不同特点。氯气的漂白原理是由于溶于水生成次氯酸的具有强氧化性,将有色物质氧化成无色物质,褪
34、色后不能恢复原来的颜色。而 SO2是由于它溶于水生成的亚硫酸与有色物质直接结合,形成不稳定的无色化合物,褪色后在一定的条件下又能恢复原来的颜色。如:4、特殊的反应类型:往往是题目的隐性突破口。(1)单质 A + 化合物 B 单质 C + 化合物 D 即置换反应,可以是金属置换出金属(最常见的是铝热反应)或金属置换出非金属(被置换出来的非金属应该是还原产物,而还原产物在一定条件下具有一定的还原性,故通常是H2或 C) ,也可以是非金属置换出非金属(常见的是卤素单质之间的置换或F2置换出 O2、当然卤素都能置换出S,另外 C 可以置换出Si、H2)或非金属置换出金属(此时的非金属必作还原剂,而常见
35、的还原性非金属只有C 和 H2) 。(2)A 的化合物+ A 的化合物 A 的单质+ 化合物 B 该反应通常是一个归中到单质的反应,该单质必为非金属单质,常见的是S、Cl2、N2。(3)单质 A + 强碱 两种含 A 元素的化合物该反应是一个碱性歧化反应,单质A 通常是 X2或 S;(4)单质 A + 单质 B 化合物 C ;C + 单质 A 化合物 D 综合以上两个反应,可知A、B 两种元素可以形成C、D 两种以上的化合物,其中必定有一种元素有变价。若有变价的元素是金属,则必为Fe;若有变价的元素为非金属则该元素通常是C、N、S 或 O 等,故以上C、D 分别是 NO、NO2或 CO、CO2
36、、或 SO2、SO3或 Na2O、Na2O2等。(5)一种物质分解得到两种以上产物:常见的有 KMnO4、 NaHCO3、NH4HCO3、(NH4)2CO3、NH4I、Cu2(OH)2CO3等的分解。(6)多种物质化合得到一种物质:如 Fe(OH)2+O2+H2O;NOx+O2+H2O 等(7)电解类型(惰性电极) :生成两种产物:电解质分解型或电解水型或熔融的NaCl 等。生成三种产物:放氧生酸型或放氢生碱型。生成三种气体:电解氨水或NH4Cl 溶液。(8)与化工生产有关的反应:如制漂白粉、制生石灰、工业合成氨、氯碱工业、硫酸工业、硝酸工业、玻璃工业等。2. 抓住重点,编织网络(1) 碱金属
37、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网络图如下:不显红色通入加 热 至通入品 红 溶褪红色褪加 热 至通入 Cl2 立即变红随即变为无很快变成红色紫色石蕊通入 SO2 精选文档- 15 - (2) 镁及其重要化合物的知识网络图如下:(3) 铝及其化合物的知识网络如下:精选文档- 16 - (4) Fe(II)和 Fe(III)的转化三、思维方法可以是正向思维,即从前向后推导,也可以是逆向思维,即根据特征先确定后面的物质;还可以从中间开始向前向后推导,究竟按哪一种思维方式,应根据题干信息和框图信息找出的突破口的位置确定。具体归纳有如下几种1寻找特征反应和特殊现象法能表现特殊的物理或化学性质的物质,往往具有特征反应
38、,或在反应中产生特殊现象。例如,焰色反应呈黄色是钠元素的特性;蓝色沉淀的是氢氧化铜;遇碘显蓝色是淀粉的特性(该现象也常用于判断碘的存在 );固体单质盐酸溶液NaOH白色沉淀置空气中先灰绿色后变为红褐色,是铁及其化合物所特有的现象;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无色气体是SO2;NO 遇到氧气变红棕色;氨气使酚酞试液变红色等等。这些都是特殊的信息,都可以作为解推断题的突破口。2利用转化关系尝试法由于某些推断题的结论只有较少的可能性,因此可将每种可能的结论代入题内尝试,即可找出正确答案。或记住一些重要的转化关系,答题时,将试题框图形式与记住的转化关系对比,寻找相似关系,常使复杂的推断变得轻而易举。3利用层层推进
39、法根据题目的明显条件(突破口 ),先推出第一层的结论,利用所得结论和其他已知条件,逐一推导,将较深层的结论一一推导出来。这种方法适用于那些层次清晰、环环相扣的推断题。4利用高频信息法化学推断题中通常有一种元素或物质出现的频率特高,与其他元素或物质发生交联关系,其他元素或物质的推断都依赖于它,这样的元素或物质的推定就是解题的突破口。5变换思维角度法解题时要随问题和情境的不同,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如变常规思维为突跃思维,变求同思维为求异思维,变正向思维为逆向思维,变平面思维为立体思维等。6利用逻辑推理法解答框图题的过程(甲物质向乙物质转变;丙问题向丁问题转移;反应物向生成物的不断趋进;条件向结论的
40、曲线运动)是一个推理判断过程,具有严密的逻辑规律。因此,在解题过程中要善于逻辑推理,搞清网络中体现的因果关系、顺承关系、递进关系等,善于用合乎逻辑的思维,求得准确答案。四、典例精析精选文档- 17 - (一)物质转化框图推断题例: (2007 年四川卷 )下图是无机物AM 在一定条件下的转化关系(部分产物及反应条件未列出)。其中, I 是由第三周期元素组成的单质中熔点最高的金属,K 是一种红棕色气体。请填写下列空白:(1)在周期表中,组成单质G 的元素位于第 _周期 _族。(2)在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3)在反应、中,既属于化合反应又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的是_(填写序号 )。
41、(4)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 (5)将化合物D 与 KNO3、KOH 共融, 可制得一种 “绿色” 环保高效净水剂K2FeO4 (高铁酸钾 )同时还生成KNO2和 H2O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思路解析:本题的突破口是“I 是由第三周期元素组成的单质中熔点最高的金属”和“K 是一种红棕色气体” ,可先确定I 为 Al ,K 为 NO2; 第一条线索由反应入手可知:A 是 SO2、B 是 SO3、C是 H2SO4,D 是 Fe2O3,反应为铝热反应,则产物G 是 Fe。第二条线索是由K 是 NO2入手,推出L是 NO, J 为 HNO3,M 是 Fe 和 HNO3反应得到的产物,可能是Fe(
42、NO3)3或 Fe(NO3)2,而根据M 与 C溶液反应可生成NO 气体,可断定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故M 只能为Fe(NO3)2溶液;第三条线索是Fe(NO3)2(M) 与 H2SO4(C)反应得 F 为 Fe(NO3)3,E 为 Fe(OH)3,到此框图中的物质全部推出。答案 ( l ) 四(或 4 ) 、VIII ;( 2 ) l :2 ; ( 3 ) ;( 4 ) 3Fe2 NO3 4H 3Fe3 NO 2H2O ( 5 ) Fe2O33KNO34KOH高温2K2FeO43KNO22H2O 此题以物质的性质入手进行分析,抓住典型物质的物理性质(如气味、颜色、状态、溶解性、熔沸点等 )。先
43、确定个别物质,再根据框图寻找线索进行推断。如上题中的物质I 和 K 就用此法确定。(二)物质结构理论推断题该类试题常与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表)有联系,通过阅读第一条信息,往往有多种可能答案,但把多条信息综合考虑就可逐渐缩小范围,最终确定唯一答案。例: 由短周期元素组成的A、B、C、D、E、F 六种粒子,其中只有C、 D 是分子,其余四种均是离子,且每个微粒中都含有10 个电子。已知A、E 是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阳离子,六种粒子间有下列关系: A、B 两种离子在加热条件下可生成C、D 两种分子;通常状况下C 的聚集状态为气态,且可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1 mol B 离子与 1 mol E
44、 离子作用可生成2 mol D 分子;向含 F 离子的溶液中加入C 的溶液,可生成白色沉淀W,C 溶液过量沉淀也不消失,若加入含大量 B 离子或大量E 离子的溶液,沉淀W 都会溶解。(1)微粒 B 的电子式是 _;粒子 E 的名称是 _; 粒子 F 对应的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_ 。(2)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F过量 C 的溶液: _ W含大量 B 离子的溶液:(3)六种微粒中的两种可与硫酸根形成一种复盐,向该复盐的浓溶液中滴加浓苛性钠溶液,依次产生的现象有: a.溶液中出现白色沉淀b. 沉淀逐渐增多c. 有刺激性气味气体放出d. 沉淀逐渐减少e 沉精选文档- 18 - 淀完全消失该复盐
45、的化学式为,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是_。解析: 由可知C 为 NH3,根据 A、E 是非金属元素组成的阳离子,可知 A、E 分别是 NH4和 H3O中的一种。由和可确定A 为 NH4,B 为 OH,D 为 H2O,E 为 H3O。白色沉淀W 不溶于过量的氨水,却既溶于“酸”又溶于“碱”,那么 F 离子只能是Al3答案: (1)OH;水合氢离子;第三周期A 族(2)Al33NH3H2O Al(OH)3 3NH4;Al(OH)3 OHAlO22H2O (3)NH4Al(SO4)2; NH4Al(SO4)2NH4Al3 2SO42(三)综合型推断题无机推断题涉及到的知识面很广,涉及到的知识包括元素化
46、合物、物质结构、计算、实验以及与生活环境、 工业生产等, 是一种综合性很强的题目,解决这类题目最好的办法是立足于酸、碱、盐、单质、氧化物间的基本转化关系,有意识地跨越中学各知识板块云展开思考。所幸的是一般涉及的物质基本都是教材中常见的物质,这也是一条思考的线索。例: 下图中各方框中的字母表示有关的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某些物质略去 )其中常温下B、D、G、I、J 为气体,其中B 可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AN 的所有物质中只有G 为单质,其余为化合物。 N 为不溶于水的无机酸。回答下列问题:(1)A 的名称为, F的化学式是;H 的化学式是,L 的化学式是(2)写出实验室制取I 的离子方程式:
47、(3)写出 G 的一种同素异形体的化学式:该物质与G 在化学性质上的共同点是。(4)已知工业上生产0.1molB 放出 4.62kj 热量,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5)在反应 CEGF 中,每生成1molG 转移mol 电子。解析: B 为可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故B 为 NH3;N 为不溶于水的无机酸,应为H2SiO3(或 H2SiO4);根据 BG催化剂I, I GJ,G 为气体单质, B 为 NH3,可以判断G 应为O2,I 为 NO,J 为 NO2;化合物 E 与 C、D 反应都能产生O2,则 E 为 Na2O2;C、D 分别为 CO2和 H2O,F、H 分别为 NaOH
48、、Na2CO3;由 J(NO2)C K,故 C 应为 H2O,K 为 HNO3;M 可由 NaOH 或Na2与 L 反应得到, M 与 K(HNO3)反应生成 HSiO3(或 H4SiO4), 故 M 为 H2SiO3, L 为 SiO2由 LHM可确定 H 为 Na2CO3,因此 F 为 NaOH ,C 为 H2O,D 为 CO2。最后由 ANH3H2O CO2,可以确定A 为 NH4HCO3或(NH4)2CO3. 答案: (1)碳酸铵或碳酸氢铵;NaOH;Na2CO3;SiO2 (2)3Cu8H2NO33Cu22NO 4H2O (3)O3; 具有氧化性(4)N2(g)3H2(g) 2NH3
49、(g); H= 92.4k Jmol1 (5)2 I A C K D F J N M G H B L E G C 催化剂高温G 精选文档- 19 - 小结:无论推断题属于哪种物质形式,均遵循这样的推理思路:迅速浏览、整体扫描、产生印象、寻找突破口、注意联系、大胆假设、全面分析(正推或逆推 )、验证确认。解题的关键是仔细审题,依物质的特性或转移特征来确定“突破口”,顺藤摸瓜,进而完成全部未知物的推断(借助推断题的形式表示如下)。无机推断题经常人为制造一些“陷阱”引导学生走入“思考的误区”,应对“陷阱”的良策一般是:做完题后一定要代入验证;给“陷阱”假设后,推不下去时及时回头,切忌“一头撞死”。另
50、外,答非所问是考生解答此类试题经常出现的错误。要求写元素名称而错写成元素符号,而要求写元素符号又答成元素名称或分子式;要求写离子方程式而错写成化学方程式;要求画离子结构示意图而错答为原子结构示意图;把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摩尔质量的单位写成“克”;把物质的量、摩尔浓度、气体体积、质量、溶解度、密度、压强等的单位漏掉;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不配平;热化学方程式不注明物质的状态等。因此在答题时必须注意:答名称还是答符号、化学式;答离子方程式还是化学方程式;答现象还是答结论;答规律还是答具体物质或具体内容。高中化学专题练习推断题1下图是中学化学中常见物质之间的一些反应关系,其中部分产物未写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