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科学七年级上第三章复习提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科学七年级上第三章复习提纲.docx(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七年级上第三章复习提纲班级 姓名第一节 地球的外形和内部结构1、地球是一个 两极稍扁、赤道略鼓 的球体;地球的 赤道半径是 6378 千米 ,两极 方向的 半径 是 6357 千米(比赤道半径短 21 千米,仅差 0.3 ),赤道周长约 4 万千米 ;2、公元前 6 世纪,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第一提出大地是球形的设想;公元前 4 世纪,亚里士多德通过观看月食推断地球是个球体(人类对地球外形熟悉的第一次飞跃)的亲身实践证明了地球是球形的;1519 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用自己3、证明地球外形的现象和方法:在海边看到有帆船从远方
2、驶来,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 ;海面远去的帆船的船身比桅杆先消逝 ; 月食时月面缺损部分边缘是圆弧形的 ; 登高望远;天际海角走不到边;不同地区看北极星在天空的高度不同;人造地球卫星拍照地球图片4、地球内部的结构特点:地球内部结构具有同心圆的特点(与煮熟的鸡蛋相像),从 外向内 结构层次分别地壳、地幔、地核 三层,地壳和地幔的顶部(软流层以上部分)共同组成了 岩石圈 ;地核风内地核(固态)与外地核(液态或熔融状态)其次节 地球仪和地图1, 地球仪 是拜师地球和地球表面地理状况的 模型2,地球仪上的 基本元素 :(1)地轴 :地球自转的旋转轴,穿过地心;(2)两极 :地轴与地球表面相
3、交于两点,指向北极星邻近的一点叫北极;与北极相反的一点叫南极;(3)经线 :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的线,也叫 子午线 ;(4)赤道 :在南北两极中间,与两极等距,并且与经线垂直的线;(5)纬线 :在地球仪上,与赤道平行、同经线垂直相交的线;赤道是最长的纬线;(90 纬线是个点)3,经度和纬度:外形特点经线(经度)纬线(纬度0)半圆圆位置关系相交于南北两极点相互平行长短等长赤道最长指示的方向南北方向东西方向最大度数值180900 的确定本初子午线(格林尼治天文台)赤道度数的变化规律向西向东各180从赤道向两极递增至90分布规律很多条,除 0 和 180 外,其余的很多条, 除 0 外,其余度数
4、的纬线都有 2 条有 2 条从两极看的外形辐射状以极点为圆心的同心圆划分半球的界线20 W、160 E赤道( 0纬线)4, 东半球包括 :0 160 E 和 0 20 W;西半球包括: 160 E180 E 和 20 W180 W名师归纳总结 5, 南北半球的划分:赤道以北为(北半球); 赤道以南为(南半球) ;第 1 页,共 5 页低纬度中纬度高纬度0 3030 6060 90- - - - - -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练习一如右图为北极上空俯视图,A:45 W,30 N ,位于西半球北半球C:90 N,位于北半球练习二C:15 W,20 S
5、 位于东半球南半球,练习三 如右图, AC=BD,ADBC 经纬网规律 : D:110 E,30 S,位于东半球南半球D C 向上变大是北纬,向下变大是南纬(上大北下大南); 向左变大是东经,向右变大是西经(左大东右大西) 经线长度相等,纬线长度向南北两极递减6、地图 : 以各种不同的图式符号将地球表面的地理事物缩小表现在平面纸上的图形;7、常见的地图:政区图、旅行图和平面示意图8、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标记比例尺 :表示实地距离在地图上的缩小程度( 1)比例尺的表示方法(形式):;即:比例尺 =图上距离 实地距离;线段式 :数字式 : 1:30000 或文字式 :图上 1 厘米代
6、表实地距离 30000 厘米( 300 米)注:如没有标注单位,就默认为 厘米( 2)比例尺的大小与地图的详略:在同样的图幅上:A 比例尺 越大 ,地图上所表示的实际距离范畴 越小 ,但表示的内容越(具体),精确度 越高 ;B 比例尺 越小 ,就表示的范畴 越大 ,内容越 简洁 ,精确度 越低;名师归纳总结 规律: a 大范畴的地区多项用较小的比例尺地图;如:世界地图,中国政区图;2小范畴的地区多项用较第 2 页,共 5 页大的比例尺地图;如:平面图、军事图、旅行图;大比例尺小比例尺中比例尺大于或等于10 万分之一小于或等于100 万分之一10 万分之一至100 万分之一方向 :常用的方向有,
7、经纬网定向法,指向标定向法,一般定向法;- - - - - -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 1) 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判读:学习必备欢迎下载;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2) 在有指向标的图上判读:指向标指示北方;( 3) 在没有任何标记的图上判读:遵循“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4) 常用的 8 个方向:东、南、西、北、西北、西南、东北、东南;图例和注记图例: 用图例符号表示各种地理事物注记: 用来说明的文字以及山高、水深的数字等练习:比例尺较大的是:右图表示范畴较大的是:左图精确度高的是:右图判定比例尺大小的方法:哪个具体哪个大第三节 组成地壳的岩石1、岩
8、石的成因及常见岩石岩石种类喷 出形成缘由特点常见类型岩浆岩岩浆喷出地壳冷却凝固而成明显矿物晶体颗粒、气玄武岩岩侵孔或柱状结构沉积岩入 岩岩浆侵入地壳冷却凝固而成有明显层状结构特点或花岗岩地表碎屑物一层层积累、压实、石灰岩、砂岩固化而成化石;页岩、砾岩变质岩地壳运动产生的高温、高压条件片状的结构大理岩、板岩下原先岩石的成分和结构发生变片麻岩化而形成的新岩石2、岩石的应用:建筑材料(大理石、花岗岩),工艺品材料(和田玉、青田石)等;岩石在形成过程中科院形成各种矿产资源(铁矿、铜矿);第四节 地壳变动和火山地震1、地壳变动 :岩石的变形、海路的变迁以及千姿百态的地表外形都是地壳变动的结果;悬崖峭壁上
9、岩层断裂的痕迹、采石场上弯曲的岩层、高山上的海洋生物化石、意大利那不勒斯海岸的三根大理石柱的升降(说明发生了海陆变迁)、火山和地震;名师归纳总结 褶皱: 地壳受力挤压而发生的弯曲变化;形成山脉第 3 页,共 5 页断层: 岩层受力断裂,断块位置发生错动;形成谷地2火山 : 火山口、火山锥、岩浆通道三部分组成- - - - - -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1)火山喷发物: 气体 (水蒸气、二氧化硫) 、液体 (熔岩流)、固体 (火山灰、火山尘、火山弹)( 2)火山按活动特点分为:活火山 (富士山)、 死火山 、 休眠火山;( 3)分布 :环太平洋
10、陆地和四周海区,以及地中海喜马拉雅山带3. 地震 :( 1)成因 是: 地壳岩石在地球内力作用下,发生断裂或错位而引起震惊;受影响最大 )、 震源(2)地震结构包括: 震源 (发源地)、 震中 (震源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处,深度 (震源到震中的距离)、震中距 (地表某处到震中的距离);(3)分布 :环太平洋陆地和四周海疆,以及地中海喜马拉雅山一带(4)防震自救的措施:跑到空旷的地方,或躲到面积较小的房间里或桌子下等;(5)地震预兆:马不进圈、鸡飞狗叫、猪不吃食、井水喷涌、显现地光、蜜蜂群迁等;第五节 泥石流1.泥 石流 是指在 山区由于暴雨或其他缘由引发的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2.
11、泥石流形成的 缘由 主要有:( 1)自然缘由 :山区(特殊是陡峭地势)有利于水流聚集,水流的流速较大,冲刷力强;山坡或沟谷表层积累有大量的松散碎屑物(土、石块等),简洁被水流冲刷;有暴雨或连续性的降水,形成了大量的流水;( 2) 人为缘由 :滥砍滥伐,不合理地开挖和积累,转变了地表外形和土层结构;3. 泥石流的爆发往往具有 突发性 和 历时短 的特点,常常与 山体滑坡和倒塌相伴发生,破坏力庞大 ;4. 危害:泥石流常常会 冲垮大路、铁路、水电站等设施,摧残矿山,掩埋良田,堵塞河流,毁坏房屋建筑;5. 防备措施:( 1)应急措施 :泥石流发生时,应设法从房屋里跑到开阔地带,并快速转移到高处,不要
12、顺沟方憧憬上游或下游逃命,要向两边的山坡上面逃命;( 2)防备措施 :建立猜测、预报及救灾体系;植树造林;修建工程设施阻挡、调整和疏导泥石流;对于遭受泥石流严峻威逼的居民、企业和重要工程设施等准时搬迁和疏散;第六节 地球表面的板块1,大陆漂移说 :魏格纳依 据大西洋两岸大陆轮廓的可拼合性和其他依据提出;2,海底扩张说 :由 哈里赫斯和迪茨基提出,在大洋中部形成一个地壳裂缝(称洋中脊),那里热的地幔物质不断上涌出来,把洋壳上的较老的岩石向两边不断地推开;在洋壳上方的大陆地块,像在输送带上一样被推着一起向两边移动;3. 板快构造学说 :( 1)全球由 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太平
13、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六大板块组成,漂浮在 软流层 上,不断地发生 碰撞和张裂 ;( 2)板块的 碰撞形成了山脉(海沟、岛屿),板块 张裂形成了裂谷和海洋(东非大裂谷和大西洋)第七节 地势和地势图1,地势的类型山地 海拔一般在 500 米以上,并且相对高度超过 200 米高原 海拔一般在 500 米以上,顶面平整宽广,相对高度较小(和山地的区分)丘陵 海拔一般在 200500 米,地面起伏和坡度都较缓,相对高度一般在 100 米以下平原 海拔一般在 200 米以下,地面宽广平整,起伏很小盆地 四周高,中间低,海拔高度有高有低,相对高度较小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5
14、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山地学习必备欢迎下载丘陵高原平原 盆地2, 表示地势起伏的地图( 1) 等高线: 把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每条等高线都有相应的海拔高值;( 2) 等高线地势图: 将不同高度的等高线投影到同一个平面上,用来表示起伏的地势( 3) 等高线的数值可以表示海拔和地势起伏的状况: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等高线稀疏,坡度较缓;( 3)地势和等高线分 布的关系;地势部位 等高线分布特点山顶 A 等高线呈封闭状态,由外向内,海拔增高鞍部 E 两条等高线凸出部位相对应峭壁 B 等高线重叠处山脊 F 等高线向海拔较低处凸出山谷 C 等高线向海拔较高处
15、凸出陡坡 乙 等高线较密处缓坡(甲)等高线较疏处3,地势的变化(1) 引起地表外形变化的外力因素 主有: 风力、流水、冰川、海浪、生物等的风化、腐蚀、搬运、沉积作用;外力作用:削低高山,填平深谷,使地表趋于平整 降水丰富 的潮湿地区,流水 对地表外形影响最大:流水冲刷使黄土高原变得沟壑从横,使石灰岩溶蚀形成溶洞,江河携带的泥沙在河流的中下游和河口沉积会形成平原和三角洲 较少 的地区, 风的吹蚀和沙的沉积会形成风蚀城堡和沙丘 高寒地区 ,冰川 移动的作用下会形成角峰和冰斗谷(2)内力和外力作用对地球的地势形成的区分内力作用使地面形成高山,深谷,使 外力作用主要是削低高山,填平深谷,使地表起伏加大 ;影响是 阶段性的 ;地表趋于平整 ;具有 缓慢 、长久 的影响;(3)地球表面的外形是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名师归纳总结 就全球而言, 内力 的作用对地表外形的影响居主导位置 ,而在局部地区,外力作用也可能居于主导位置;第 5 页,共 5 页-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