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神经生物学-教案.docx

上传人:Q****o 文档编号:27871755 上传时间:2022-07-26 格式:DOCX 页数:77 大小:299.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神经生物学-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7页
2022年神经生物学-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神经生物学-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神经生物学-教案.docx(7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神经系统机能解剖(1)学习必备欢迎下载神 经 生 物 学突 触 (15)神 经 递 质 (19) (32) 神经系统可塑性 视 觉 (39)听 觉 (41) (43)(46)神经内分泌(52)神经系统高级机能(57)(35) 感 觉 机 能 (38)南昌高校生命科学与食品工程学院 神经系统机能解剖神经系统主要由神经组织构成;神经组织 神经细胞( nerve cell)整个神经系统约有都是有突起的细胞 10 11个神经细胞;神经胶质细胞( neuroglial cell)神经胶质细胞对神经元起支持、爱护、分隔、养分等作用;一、 神经细胞神经细胞也

2、称神经元( neuron),神经元外形多样,可分为胞体(soma)和突起( neurite )两部分;突起又可分为树突(1神经元的分类 按突起分:多极神经元双极神经元 假单极神经元:四周突、中枢突 按轴突的长短分:dendrite )和轴突( axon);Golgi 型神经元:轴突长,最长可达 1m以上 型神经元:轴突短,有的只有几个微米 按功能分:感觉神经元( sensory neuron ) :也称传入神经元( afferent neuron),多为假单极神经元 运动神经元( motor neuron ):也称传出神经元(efferent neuron),多为多极神经元 中间神经元( in

3、terneuron):介于上述二者之间,多为多极神经元 依据递质分:胆碱能神经元( cholinergic neuron)胺能神经元( aminergic neuron)肽能神经元( peptidergic neuron2神经元的结构 细胞膜: 为可兴奋膜, 在接受刺激, 传播神经冲动和信息处理等方面起重 要作用,其上有离子通道,受体等;通道有的是电位门控通道,有的是化学门控 通道,有的通道是常常开放的;胞体: LM下,核位胞体中心,大而圆;核异染色质少,着色浅,有性染 色质;核仁大而明显;核周质主要有尼氏体、神经原纤维等;EM下可见, RER、核糖名师归纳总结 体、微管、微丝、 Golgi复

4、合体、脂褐色素、多泡体等;某些分泌性神经元仍第 1 页,共 42 页- - - - - -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spine ),有分泌颗粒;树突:结构与胞体中核周质基本相像,有的树突上有树突棘(EM下可见树突棘中有的有棘器(spine apparatus);轴突:一般由胞体发出,也有从树突干的基部发出的,发起处呈圆锥形,为轴丘( axon hillock),此处无尼氏体;轴突表面的细胞膜称轴膜( axolemma),胞质为轴质( axoplasm);轴质内有大量的微管和神经丝、 微丝,在其内构成网架结构; 细胞器主要有 SER及小泡等,无 RER

5、及 Golgi 复合体;轴膜可传导神经冲动;二、神经胶质细胞神经胶质细胞简称胶质细胞(glial cell ),数目比神经元多,约为 10-50:1,突起不分轴树突,无传导神经冲动之功能,HE染色只显其核,要用银染或免疫组化方法才能显示全貌,胶质细胞可分为几类,有不同的外形;1中枢神经系统的胶质细胞(1)星形胶质细胞 (astrocyte ):核大,着色浅, 体积最大, 细胞呈星形;可对神经元微环境的维护起较大作用,中枢神经损耗时,可增生、肥大,充填空隙形成胶质疤痕;纤维性星形胶质细胞:多分布于白质,突起瘦长,分支较少,内含大量胶质丝,由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构成,用免疫组化可显示;原

6、浆性星形胶质细胞:多分布于灰质,突起粗短,分支多,有些突起末端 构成脚板( end feet )附在毛细血管壁上,或附在脑和脊髓表面形成胶质界膜(glia limitan);(2)少突胶质细胞 (oligodendrocyte):突起少,体形较星形胶质细胞小,核也较星形胶质细胞小, 但着色深, 胞质内胶质丝少, 分布于神经元胞体邻近及 神经纤维四周,是中枢内髓鞘的形成细胞;(3)小胶质细胞( microglia):形体最小,胞体瘦长,核小,着色深,扁平或三角形,数量少,占胶质细胞总数的 5%,中枢损耗,可转变为巨噬细胞;(4)室管膜细胞( ependymal cell 管膜;2四周神经系统的胶

7、质细胞):立方或柱形,构成单层上皮性的室施万细胞( Schwann cell ):是四周神经系统神经纤维髓鞘的形成细胞;细胞核呈长卵圆形,长轴与轴突长轴平行,胞质少;卫星细胞( satellite cell ):也称被囊细胞,是神经节内包裹神经元胞体的一层扁平或立方形细胞;三、神经纤维和神经 1神经纤维:指神经元的长突起外包胶质细胞(中枢:少突胶质细胞,周 围:施万细胞)组成;依据是否形成髓鞘(myelin sheath),分为有髓神经纤 维( myelinated nerve fiber )和无髓神经纤维( unmyelinated nerve fiber );神经纤维构成白质,四周神经;(

8、1)有髓神经纤维 四周神经系统的有髓神经纤维:郎飞氏结(Ranvier node),轴突侧支由此发出;结间体( internode );施- 兰切迹( Schmidt-Lantermann incisure);神经膜细胞( neurilemmal cell)即施万细胞;神经膜( neurilemma ),LM下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42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可见,即施万细胞的外层胞膜 +基膜;髓鞘:LM下:主要成分髓磷脂,约占80%,常规染色,因被溶解,其结构呈网状空泡样;如保留髓磷脂(myelin )可见施

9、- 兰切迹;EM下:施万细胞胞膜呈同心圆包卷轴突而成,构成明暗相间的同心状板层;在发生时,由轴突系膜(mesaxon)反复缠绕轴突,把胞质挤至内外两侧及细胞两端和施 - 兰切迹内, 施- 兰切迹是螺旋形的胞质, 存在于板层结构之间, 切迹本身在 EM下可见,为板层隔开,但它和施万细胞内外边缘的胞质相通;中枢神经系统的有髓神经纤维:结构基本与外周细胞相同, 但髓鞘由少突胶质细胞构成, 一个少突胶质细胞的不同突起,包裹不同的神经纤维, 髓鞘内无 施- 兰切迹,神经纤维外无基膜;(2)无髓神经纤维 四周:施万细胞包裹,可以一个施万细胞包一个轴突,也可包多个,有的 轴突系膜内只有一个轴突,有的可有多个

10、;中枢:无鞘膜,是暴露的轴突,与有髓纤维混杂在一起;2神经( nerve ):四周神经系统中成束的神经纤维集合在一起构成神经,神经分布于全身;神经由以下结构包被神经纤维而成:神经内膜( endoneurium):薄层结缔组织神经束膜( perineurium ):结缔组织分布于外层,内层是多层的扁平上皮,为神经束膜上皮,有屏障作用神经外膜( epineurium ):致密结缔组织,有血管分布,并进入束膜,在内 膜有毛细血管四、神经末梢 神经末梢( nerve ending )包括感觉神经末梢和运动神经末梢;1感觉神经末梢( sensory nerve ending 的终末部分,常见的有:),也

11、称感受器,是感觉神经元(1)游离神经末梢( free nerve ending ):比较简洁,失去髓鞘后,分布 于相应器官,在上皮或结缔组织中,感受冷、热,轻触和痛的刺激;(2)有被囊神经末梢( encapsulated nerve ending ):外包结缔组织被囊;触觉小体( tactile corpuscle );也称 Meissner 小体,分布于皮肤、乳头,感受触觉,呈卵圆形,外有很多横列的扁平细胞;环层小体( lamellar corpuscle):也称 Pacinian 小体,体积较大,卵 圆或球形,分布于皮肤,肠系膜,韧带等处,感受压觉和振动觉,被囊由数十层同心圆排列的扁平细胞

12、组成, 小体中心有一条均质状的圆柱体称内柱,纤维失去 髓鞘后穿行于内柱内;肌梭(muscle spindle ):分布于骨骼肌内, 呈梭形, 外有结缔组织被囊,内有如干条细小的骨骼肌纤维称梭内纤维(intrafusal muscle fiber),梭内纤维中段,肌浆多,肌原纤维少,肌纤维核多排列于此处;感觉纤维进入肌梭, 失去髓鞘, 呈环绕状分布于梭内纤维中段,呈花枝状分布于中段接近处; 梭内纤维二端仍有运动神经末梢;变化,是本体感受器;肌梭主要感受肌纤维的伸缩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42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2

13、运动神经末梢( motor nerve ending 的效应器( effector),分两类:)是运动神经末梢与邻近组织构成躯体运动神经末梢( somatic motor nerve ending ):分布于骨骼肌,称运动终板( motor end plate)或神经肌肉连接( neuromuscular junction);EM下,也是一种突触;肌细胞在此处有较多的线粒体和核,构成后成分的地方,有些浅槽,前成分入浅槽内,肌细胞构成突触后膜处有深沟和皱褶,扩大表面积,前成份中的递质为 Ach,后膜为 Ach的 N型受体;内脏运动神经末梢( visceral motor nerve ending

14、),分布于内脏及心血管的平滑肌、心肌和腺上皮细胞等处;这类纤维较细,无髓鞘,轴突终末分支呈串球样膨体( varicosity),是其与效应细胞建立突触联系处,突触小泡包括清亮型( Ach递质)或颗粒型小泡( NE或肽类递质);五、神经系统 神经系统( nervous system )的组成:脊髓( spinal cord)中枢神经系统 脑( brain )脑神经: 12 对,有感觉与运动之分 四周神经系统脊神经: 31 对 自主神经(一)中枢神经 1 脊髓(1)外形、位置及被膜 脊髓分为 31 个节段, C18,T112,L15,S15,Co1;脊髓的被膜有硬脊 膜、珠网膜和软脊膜三层;详细内

15、容详见试验;(2)内部结构(1)灰质: H型,由后角、前角、侧角(C8L3)构成;前角:多极运动神经元,内侧司躯干,外侧司四肢运动;有 3 种神经元: 大型神经元: 神经元,支配梭外肌,轴突粗;小型神经元: 神经元,支 型神 配梭内肌,轴突细; Ranshaw细胞:小型神经元,抑制神经元,抑制 经元;后角:接受脊神经后根传入的神经冲动;有胶状质、后角固有核、背核(C8L2)等结构;侧角: C8L2 有中间外侧核是交感的节前神经元;当于侧角的位置有骶付交感核;S2-4 虽无侧角,但在相(2)白质:包括后索、外侧索、前束、固有束和其它束;后索有薄束和楔束; 薄束传导下肢及躯干下部的本体感觉冲动到薄

16、束核;楔束传导上肢及躯干部的的本体感觉冲动到楔束核;外侧索包括以下纤维束:脊髓小脑后束(反射性本体感觉),由背核脊髓小脑后束;脊髓小脑前束(反射性本体感觉),由中间内侧核脊髓小脑前束;脊髓丘脑束(痛温觉),固有核脊髓丘脑束;皮质脊髓侧束(锥体系);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42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红核脊髓束(调剂肌紧急);前束主要有皮质脊髓前束(锥体系);固有束是节段间传递的纤维束;其它束包括:前庭脊髓束、顶盖脊髓束、网状脊髓束、内侧纵束等;(3)脊髓的功能传导和反射;2. 脑脑位于颅腔,由大脑(cerebrum

17、)、间脑(diencephalon )、中脑(midbrain )、脑桥( pons)、延髓( medulla oblongata(1)脑干)和小脑( cerebellum )组成;脑干( brain stem )由中脑、脑桥和延髓构成,广义的脑干仍包括间脑;1)脑干的外形前:与脊髓同名的沟裂、锥体、锥体交叉、后:下半部与脊髓相同,上部有薄束结节、楔束结节、小脑下脚 前:延髓脑桥沟、脑桥基底沟、小脑中脚、 后:小脑上脚、 前:大脑脚、 中脑上丘(皮质下视反射中枢)后:四叠体下丘(皮质下听反射中枢)第四脑室及其底部:延髓橄榄体、脊髓中心管延长至延髓、 脑桥、小脑之间扩大而成为第四脑室 (vent

18、riculus quartus ),它向上与中脑水管相续,其顶朝向小脑,底呈四边菱形,称菱形窝,其内有:听位节、前庭区、面神经丘、髓纹、舌下神经三角、蓝斑、灰翼(迷走神经三角);2)脑干的内部结构 脑干的内部结构包括灰质、白质和网状结构;灰质灰质中有三类神经核:脑神经核、网状结构核团和其它神经核团;A脑神经核:直接与脑神经相连,依据功能与性质可分为 7 类;由于一般 内脏感觉和特殊内脏感觉都是孤束核,因此脑神经核只有 6 类;a. 一般躯体感觉核(三叉神经脑桥、脊束、中脑核);b一般躯体运动核(动眼神经核、 滑车神经核、 展神经核、 舌下神经核) ;c一般内脏运动核 (EW 氏核、下涎核,上涎

19、核, 迷走神经背核) ;d一般内脏感觉核 (孤束核) ;e特殊内脏感觉核(孤束核颅侧接受味觉);f 特殊内脏运动核(三叉神经运动核、面神经核、疑核、副神经核); g特殊躯体感觉核(前庭神经核、蜗神经核);在脊髓中运动性核团(前角和侧角)与感觉性核团(后角)在位置上是前后 关系,由于 第四脑室的显现, 相当于脊髓灰质的结构被铺展于第四脑室底,形成室底灰 质,以界沟为线,运动与感觉核团在位置上变成内外关系;B网状结构核团(祥见下述网状结构的相关内容);C其它神经核团:薄束核、楔束核、下橄榄核、脑桥核、下丘、上丘、红名师归纳总结 核及黑质等;白质第 5 页,共 42 页- - - - - - -精选

20、学习资料 - - - - - - - - -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分为上行纤维束 (内侧丘系、 脊髓丘系、 三叉丘系、 外侧丘系、脊髓小脑束)和下行纤维束(锥体束、皮质脑桥束、额桥束、顶桥束、枕桥束、颞桥束);脑干的网状结构 脑干中心部位的一个广泛区域, 神经纤维交错成网, 有大小不等的神经元散 布其中称为脑干网状结构;依据细胞构筑和纤维联系,可分为三个区域:正中区、内侧区和外侧区;正中区:由中缝核群组成,位于脑干中线上及其邻近,自延髓延长至中脑,其内多数细胞含 5-HT,并以其为递质;与脊髓、脑联系广泛;内侧区:正中区的外侧,靠近正中区的2/3 区域,具有较多的大型神经元,网状结构的传出纤维由

21、此发出,为效应区, 发出轴突沿脑长轴上下行走,与多部分发生联系;外侧区:正中区的外侧,远离正中区的1/3 区域,大多数为中小型神经元,是网状结构接受区,接受上行纤维的侧枝,作为传入纤维,再发出升支、降支与 内侧区联系;脑干网状结构的功能:A. 躯体运动中的作用 通过网状脊髓束,调剂肌张力;皮质网状束网状结构网状脊髓束前角运动细胞肌张力抑制和易 化;B. 网状上行兴奋(非特异性投射)系统 身体内外的各种刺激 (上行纤维) 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投射纤维丘脑皮质的广泛区域引起大脑皮质处于觉醒状态;C. 对内脏活动的影响 其内有多个内脏活动中枢(心血管活动中枢、呼吸中枢等、活命中枢等);(2)间脑 1)分

22、部 背侧丘脑:丘脑 上丘脑:松果体 间 下丘脑:视交叉、视束、视交叉、灰结节、漏斗、脑 垂体、乳头体 后丘脑:内侧膝状体(听)、外侧膝状体(视)底丘脑:中脑与间脑的过渡区域(切片上能见)2)背侧丘脑内部结构 背侧丘脑内部结构如图示,有三种核团:非特异性核团:包括板内核、正中核、丘脑网状核等,与非特异性投射 有关;特异性中继核团:包括腹前核、腹中间核、腹后核和部分丘脑前核;其 中腹后核的腹后内、 外侧核分别是头面部感觉和躯干四肢感觉的最终中继站;腹 前核、腹中间核接受小脑、纹状体、红核和黑质来的纤维,发出纤维投射至大脑 皮质的躯体运动区;联络性核团: 包括内侧核、 外侧核的背层和部分丘脑前核;接

23、受多方面的纤维传入, 包括由特异性核团来的纤维,整合各种冲动, 然后与大脑皮质联络区建立来回性联系;在种系发生上显现最晚;(3)小脑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6 页,共 42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1)外形 呈扁园形,位于颅后窝,上面平整,为大脑半球所盖,借上、中、下脚与脑 干相连,表面有很多平行的沟,沟间为叶片;小脑的表面为小脑皮质,深面为髓 质,髓质内有核团,称中心核;小脑可分三叶;绒球小结叶:蚓部的小结和半球上的绒球,为古小脑;前叶:首裂以前的部分;后叶:蚓垂,蚓锥体与前叶合称旧小脑,后叶的其余部分为新小脑;古小脑与平稳有

24、关,旧小脑调剂肌紧急,新小脑和谐随便运动;2) 中心核 有 4 对:齿状核、栓状核、球状核和顶核;齿状核、栓状核、 球状核接受的新、 旧小脑皮质的纤维构成小脑上脚在中 脑交叉后红核、背侧丘脑;(4)大脑1)大脑半球的外形 大脑半球被大脑纵裂分为二个半球,大脑横裂隔开大、 小脑半球; 大脑半球可分背外侧面、内侧面、底面,上有沟、回;外侧面:额叶、顶叶、颞叶、枕叶;内侧面:中心旁小叶,距状沟,楔叶,舌回,海马旁回,海马旁回钩,扣 带回,边缘叶:扣带加,海马旁回,钩;底面:眶回:嗅束,嗅球,嗅三角;2)大脑半球的内部结构 大脑半球表面为灰质,深部为髓质,髓质内为神经纤维束与核团;基底核 位于近脑底而

25、得名,包括:尾状核、豆状核、屏状核与杏仁体;纹状体尾状核 豆状核壳 惨白球 (旧纹状体)屏状核为岛叶与豆状核之间产薄层灰质,系统的皮质下中枢;白质杏仁核与尾状核末端相连, 是边缘连合纤维(commissural fibers ):连合左右半球的纤维; 胼胝体、前连合、穹窿; 联络纤维( association fibers):联络同侧半球皮质间的纤维;投射纤维( projection fibers):进出大脑半球的纤维束,有长、短纤维之分,以长纤维为主;短纤维是大脑至间脑的纤维,长纤维构成内囊;内囊是重 要的“ 关口” ,有大量的上、下行纤维紧密排列,内囊可分为前肢(额桥束)、膝(皮质脑干束)

26、、后肢(由前至后为:皮质脊髓束、丘脑皮质束、枕颞桥束、听辐射、视辐射);3)皮质的结构、分区及功能定位 大脑皮质从发生上可分为:古皮质(原始皮质):海马及齿状回;旧皮质:梨状区的嗅皮质及部分海马旁回;新皮质:绝大多数大脑皮质;古、旧皮质称异型皮质,只有三层结构(从细胞构筑上看组织结构),新皮名师归纳总结 质为同型皮质,有6 层结构,其中以颞叶最典型;第 7 页,共 42 页- - - - - -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大脑皮质从组织结构来看, 由很多锥体形神经元、 其它型神经元及神经纤维 构成;一般来说,上行纤维主要进入第四层,下行纤维主要由第

27、5、6 层发出;依据皮质不同部位结构和功能的差异,Brodmann把大脑分为 52 区;各种功能在皮质的特定部位,有明确的定位关系;运动中枢:中心前回和中心旁小叶前部;感觉中枢:中心后回和中心旁小叶后部;视觉中枢:距状沟两旁的楔回和舌回;听觉中枢:颞横回;内脏活动中枢(边缘系统) :边缘叶与邻近的皮质 (眶回)及皮质下结构 (隔 区、杏仁体、下丘脑、上丘脑等)共同构成;另外人类仍特有与语言思维有关的中枢(左侧优势半球);运动性语言 1/3 (运动性失语症);听觉性语言中枢(听 中枢(说话中枢):额下回后 话中枢):颞上回后部(感觉性失语症);视运动性中枢(书写中枢):额中回后部(失写症);视觉

28、性中枢(阅读中枢):角回(视觉性失语症);3. 脑膜、脑室和脑血管 1 脑膜 与脊髓相像分为三层:硬脑膜 为二层结构, 有的部位其间为静脉窦, 二层结构仍构成大脑镰, 小脑幕等结 构; 珠网膜 有珠网膜颗粒伸入静脉窦;软脑膜 与脊髓相同;2 脑室 脑内存在脑室:侧脑室(半球内);第三脑室(丘脑间);第四脑室(脑干 与小脑间),其内有脑脊液,对颅内压恒定,脑组织渗透压的稳固有关,仍有缓 冲外力、减轻震荡的作用,脑脊液由脉络丛组织(室管膜上皮 + 毛细血管构成)分泌;(3)脑血管 由一对颈内动脉和一对椎动脉供血,入颅后在脑底形成大脑动脉环;静脉 不与动脉伴行,小静脉较大的静脉硬膜静脉窦颈内静脉;在

29、毛细血管与 脑组织之间存在脑屏障,脑屏障可保证微环境的稳固;(二)四周神经 四周神经包括:脊神经、脑神经、植物性神经;1 脊神经 共 31 对, C1-C8、T1-T12、L1-L5、S1-S5、Co1;脊神经的成分:躯体运动;内脏运动;躯体感觉;内脏感觉;脊神经的走行与分布规律: 都有脊神经肌支、皮支和关节支分布于相应部位;后支:保持节段性分布,细小前根 前支:粗大,除胸部外,成丛分布脊膜支:分布于被膜(从椎间孔返回)后根 交通支:行于交感干脊神经除胸部外前支构成颈丛、臂丛、腰丛、骶丛;颈丛: C1-C4前支组成,主要为隔神经 臂丛: C5-T1前支组成,主要分布于上肢和胸背部的皮肤与肌肉,

30、主要分支为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腰丛:T12(部分) +L1-L3+L4(部分)前支组成,主要分支为股神经(肌支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8 页,共 42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至股前肌群,使髋关节屈曲,胯关节伸直,皮支分布于股前面、小腿内侧和足内 侧皮肤)、闭孔神经(至大腿内侧);骶丛:L4-L5 前支组成, 主要分支为坐骨神经; 坐骨神经 (至大腿后部肌群)胫神经(至小腿后面及足底)、腓总神经(至小腿前及外侧);2 脑神经 脑神经简表:嗅神经;:视神经;:动眼神经;动眼神经核上睑提肌、 上、下、内直肌、下斜肌 动眼神经副

31、核睫状神经节瞳孔括约肌、睫状肌 :滑车神经;滑车神经核上斜肌 :三叉神经;三叉神经运动核咀嚼肌、口底肌头面部触压觉半月神经节三叉神经脑桥核痛温觉半月神经节三叉神经脊束核本体感觉半月神经节三叉神经中脑核舌前2/3 粘膜半月神经节孤束核:展神经;展神经核外直肌:面神经;面神经核表情肌、茎突舌骨肌、镫骨肌上涎核下颌下神经节下颌下腺、舌下腺蝶腭神经节泪腺:前庭蜗神经;舌前 2/3 的味觉膝状神经节孤束核(上段)位觉斑、壳腹嵴前庭神经节前庭核 神经核 :舌咽神经;螺旋器螺旋神经节蜗疑核(上段)咽肌、茎突咽肌 下泌涎核耳神经节腮腺 舌后 1/3 的味觉下神经节孤束核 舌后粘膜、颈 A 窦、体下神经节孤束核

32、(中段):迷走神经;疑核(中段)咽喉肌 迷走神经核内脏终节胸腹腔结肠左曲以上消化管 颈、胸、腹腔脏 器感觉下神经节孤束核(下段)脑膜、外耳道、耳廓等皮肤感觉上神经节三叉神经脊束核 :副 神经;疑核(下段)颅根,并入咽、喉、食管的骨胳肌 副神经核斜方肌、胸锁乳突肌 :舌下神经;舌下神经核舌肌 3 植物性神经 植物性神经( vegetative nerve )也称内脏运动神经,它与躯体运动神经的 差别:躯体神经支配骨骼肌, 受意志掌握; 植物性神经支配平滑肌、 心脏、腺体,不随便;躯体神经直达支配器官;植物性神经要在四周换细胞,一般要经过 二个神经元,因此,有节前(第一个, 在脑干或胸腰段) 、节

33、后(四周神经节内, 其次个神经元)神经元与纤维之分,节前与节后神经元为多突触联系;躯体神经为粗髓纤维,植物神经节前为薄髓,节后为细的无髓纤维;躯体神经的低级中枢在脑干及脊髓前角,植物神经的低级中枢在脑干及脊名师归纳总结 髓胸腰段;植物性神经依据外形和功能不同,植物性神经可分为交感神经第 9 页,共 42 页(sympathtic nerve)和副交感神经( parasympathtic nerve);- - - - - -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突 触一、 突触的概念神经元发生气能联系的部位; 这种机能联系可以是神经元之间,也可以是神经元与非神经

34、元之间的功能联系;突触具有特殊的结构和传递信息的功能;突触是 Sherrington (1897)最初从生理学角度提出的概念;依据信息传递所依靠的方式突触可分为: 电突触(electric synapse)、化学性突触(chemical synapse)和混合性突触( mixed synapse );电突触通过缝隙连接( gap junction)的低电阻传导冲动;化学性突触释放神经递质传导冲动;混合性突触是上述二者的结合;二、神经元的超微结构 树突 轴突 细胞核 细血管 三、轴突和树突的比较 四、突触的光镜下结构 核仁 轴丘 终扣 脚板(胶质细胞) 毛终扣( terminal button)

35、五、突触的超微结构 突触前成分突触前膜:加厚、电位门控通道、致密突起(dense projection);突触小泡:膜包结构,内含递质;其它结构:线粒体、SER、微丝和微等;突触间隙 1530nm,内含粘多糖、糖蛋白和唾液酸,有的有突触间丝;突触后成分突触后膜:加厚,有化学门控通道,有的偶联有递质受体;突触下网、突触下致密体: 微丝和微管形成的网状结构是突触下网,微丝形成的球形结构是突触下致密体;其它结构:线粒体、RER、SER、微丝和微管、溶酶体、多泡体等;一种受体只与一种递质结合,但一种递质可有几种受体; Ach:N受体(烟碱型受体)、 M受体(毒覃碱型受体); NE: 、 受体;同种递质

36、在神经系统的不同部位,具有兴奋和抑制作用的差异, 主要是由于 受体不同所致;不同的受体起作用的途径也不相同: 快速作用受体:与化学门控通道相偶联,直接引起后膜的兴奋或抑制;如:N受体;慢速作用受体:与其次信使cAMP相连而起作用;如: 受体;六、化学性突触的类型1. 兴奋性突触和抑制性突触 一些特殊类型七、化学性突触信息的传递2.Gray 、型突触 3. 依据信息传递的方向 4.1. 突触信息传递的特点 2. 突触回路 3. 突触信息的传递过程 4. 非突触传递八、突触信息传递的特点单向传递、突触延搁、总和、药物敏锐性九、回路每一个独立的具有复杂功能的神经元必需同其他神经元相互作用,通过不同的

37、突触回路( synaptic circuit 送和处理;)才能实现某一特定行为的调控和有关信息的传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0 页,共 42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构成的多神经元回路为神经系统活动实际是以突触单位(synaptic unit基础的,神经回路的构成主要由:来自同一脑区或其他脑区的轴突终未输入成分;特定脑区内具有较长轴突的接替或投射神经元,或其他脑区;将所接受的传人传向同一该脑区内具有短轴突的局部内在神经元或中间神经元;这三种成分构成突触三联体( synaptic triad);十、局部神经元回路局部回路神经元(

38、1ocal circuit neuron,LCN),指它和那些与其相连接的神经元是处在同一脑结构范畴,而不是在远隔的脑结构或器官内;局部神经元回路( 1ocal neuronal circuit,LNC)指主要由 LCN构成的功 能活动环路;也可说是相近神经元(短投射)之间的回路;除 LCN外,尚有投射 神经元的胞体与树突;LNC组成可有 3 种类型:由 LCN部分结构组成 交互性突触,这种交互性 突触存在于树突与树突之间,传递信息次序是相反的;由一个 LCN组成 如脊 髓润绍细胞( Renshaw cell );由多个 LCN组成 如小脑皮质回路即为颗粒细 胞一星状细胞或篮细胞一普肯耶细胞;

39、LNC的意义: LCN构成的 LNC在局部起信息整合作用,是一个独立的功能单 位,虽然有时其功能活动只有神经元树突的一部分参与,而未涉及整个神经元;LCN与 LNC对传统神经生理学的观点发出了挑战:神经元不肯定是基本的功能单位;对长轴突投射神经元活动来说,神经元是一个基本的功能单位,但对LCN来说,神经元就不再是一个基本的功能单位;神经元活动不再有固定的“ 极性”轴- 轴、树 - 树、体 - 体等各类突触的轴突不仅传出信息,而且可接受信息,树突和胞体不仅可以接受信息, 也都可以传出信, 传统的“ 功能极性” 的概念不 再适用;突出传递不肯定是“ 全或无”它可以是“ 分级性” 的; 在 LNC就

40、不肯定如此, 如交互性突触中, 一个树突 的活动通过树 - 树突触作用于另一个树突,后者受作用后发生“ 分级性” 的局部反应,借助电紧急性扩布使邻近的树- 树突触发生变化,反过来又作用于前一个树突,使其递质释放的数量随局部反应大小而转变,而不是“ 全或无” 式的;突触回路:突触回路属于局部回路(local circuit);包括:突触性分散(synaptic divergence)、突触性聚合( synaptic convergence)、突触前抑制( presynaptic inhibition)、前馈抑制( feed forward inhibition)、返回抑制( recurrent

41、inhibition)等;十一、突触信息的传递过程神经冲动沿轴突终末传导至轴突终膜触发突触前膜上的电位门控通道钙通道开放细胞外钙进入突触前成分ATP MF名师归纳总结 灭活( Ach).递质入突触间隙 .胞吐.小泡移至前膜缘释放第 11 页,共 42 页重摄取( NE, 受体 .递质与突膜后膜的受体结合受体偶联的化学门控通道开放开启其次信使系统 Na+、Cl- 、 K+进出后膜 放大 转变突触后膜两側的离子分布状态生理效应- - - - - -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发生突触后电位变化去极化 超极化兴奋 抑制 十二、非突触传递 传统的传递是点对点

42、的线性传递(wiring transmission),但这不是唯独 的化学传递方式; 进年来已发觉某些递质或调质释放时不通过突触活性区,而在 非突触部位直接释放于细胞外间隙, 依靠梯度扩散作用于近处或远处靶细胞的受 体,称为非突触传递;其作用连续的时间长,范畴也较广,包含经典递质与激素 传递的双重特性非突触传递最先由Beaudet 和 Desecarries (1978)提出, Fuxe(1986)把非突触传递称为容积传递(volume transmission)并将它与线性传递相对应;但容积传递除突触传递外,仍包括自分泌、旁分泌和神经分泌等传递方式;非突触传递尚处讨论之中, 仍缺乏足够的试验证据, 讨论的焦点是神经活性物质在细胞外间隙, 沿着一条渗漏通路如何传导信息作用于远距离广泛分布的受体;已有讨论可证明:大部分神经终末释放的神经递质(特殊是肽类)的受体,不在其释放部位,而处于距离较远的靶细胞,这种现象称为失配(mismatch);受体的密度与含有递质的神经终末的多少也不匹配;神经递质1921 年 Otto Loewi 第一在蛙心灌流试验中证明白神经化学传递的存在;在随后的半个世纪里,大量的讨论工作揭示了乙酰胆碱(acetylcholine,ACh)在神经肌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技术总结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