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最新人教部编九年级语文下册古诗和考题分享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最新人教部编九年级语文下册古诗和考题分享 .pdf(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1 【九下】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上阕扣准“异”字,极写秋日边塞的风光景物。“雁去”紧承“秋来” , “衡阳雁去”即“雁去衡阳”。 “四面边声连声起”写四处回荡的音响。 “千蟑里”点明“孤城”的位置坐落于群山之中;“长烟”“落日”写“孤城”的景色;一个“闭”字写出“孤城”的冷落,警戒气氛。这三句围绕着“孤城”描绘了一幅迥异于中原乡土的“塞下秋来”的荒凉画面。下阕“浊酒一杯家万里”句转入抒情。在羌笛悠悠、寒霜满地的边塞,人们夜不能寐,将军头发白了,战士流下思
2、乡的眼泪。全词苍凉悲壮,表达了作者破敌立功的决心和思念家乡的矛盾心情。【鉴赏】这首词通过对独特奇异的边塞秋季风光的描写,表现了戍守边疆的将士的英雄血性和可亲的人间真情,展示了作者所具备的报国雄心及对边关生活实际的深切感受。1赏析渔家傲“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远望重重叠叠的关山,苍茫的暮霭之中,落日的余晖之下,一座紧闭城门的孤城这是“异”于内地的边城,一座被西夏军包围的宋朝将士守卫着的孤城这是多么悲壮的氛围,也渲染了守边将士的艰苦表现守边将士英雄气概,全词苍凉悲壮又豪放慷慨2赏析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抒发了守边将士们的建功之志和思乡之情。深刻展示了戍边战士的内心世界,一杯浊酒,怎
3、能排遣这离家万里的乡愁呢?但不能因为思乡忘了为国分忧。接着写自己还没有像窦宪那样打败匈奴勒石纪功、班师回朝,所以还没有回家的打算。词人写出了边防将士以国事为重,勇敢保卫边疆的高度责任感同时也反映出他对宋朝“安内虚外”忍辱求和政策的不满,以及功业未就、壮志难酬的愤懑心情3典故在词中的意思和作用:勒石燕然用的是后汉书窦融列传中的典故,东汉时窦宪率兵打败匈奴,一直追击到燕然山,刻石纪功而返。词人在这里正面揭示了自己和征人们的一种心理矛盾:他们思念相距万里的家乡,但却没有办法回去,因为还没有达到建立军功、勒石燕然的目的词人借用典故把自己的思乡与忧国、报国之情交织在一起。4赏析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
4、,将军白发征夫泪”将士们都没有睡觉,听着悠悠笛声哀婉动人,满地的霜映照着将军的白发和士兵的泪水,这是多么令人感动的情景思乡之情和渴望建功,以及如此长的艰苦生活,交织在一起,人怎么能入睡,人怎么能入睡?将军的白发和士兵的泪水,记载着宋代帝王对外软弱,消极防御,长期征战无果的史实有人认为此词可以作为“词史”来读,是有道理的5.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抒发了将士们怎样的情怀?抒发了将士们壮志难酬、思乡忧国的情怀,雄浑沉郁,苍凉悲壮6、“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一句中为什么戍边将士彻夜无眠、头生白发?爱国激情,浓重乡思,兼而有之7全词上阕极力表现边塞秋季风光的 “异”,为下阕的抒发感情作铺垫;下阕
5、抒发守边将士的情怀,以情写景,以景衬情, 思乡和忧国交织在了一起全词由景物深入到人物的精神境界,悲壮而不悲观,意境浓郁,沉雄而不消沉,让人感受到作者的爱国情怀【甲】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乙】从军行杨炯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1) 结合甲词乙诗内容,谈谈划线部分所流露出的情感有何异同?同:甲词乙诗都表达了作者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愿望。异:甲词还抒发了将士久陷疆场,思念家乡,遥无归期的感
6、慨。(2) 乙诗颈联从视听两个角度展现了两军交锋的战斗场面,请用你自己的语言加以描绘。【示例】漫天大雪,纷纷飘下,军旗上的青龙白虎图案,黯淡模糊,看不清了;北风呼啸,战鼓雷鸣,各种声响混杂在一起,回荡在边地沙场之上。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1 页,共 9 页 - - - - - - - - - 2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
7、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相关典故:亲射虎, 看孙郎孙郎即孙权, 三国志 记载孙权在一次出行中,坐骑为虎所伤, 他镇定地在马前击毙了老虎。在词中的意思和作用:词人的意思是他要像当年的孙权那样挽弓马前射虎,这突出地展现了作者虽年纪已经不小,但是仍有着少年狂气。: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典故:遣冯唐据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记载:汉文帝时,魏尚为云中太守,抵御匈奴有功,只因报功时多报了六个首级而获罪削职。后来,文帝采纳了冯唐的劝谏,派冯唐持符节到云中去赦免魏尚。在词中的意思和作用:这里作者是以魏尚自喻,表达作者希望朝廷能像派冯唐赦魏尚那样重用自己。: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8、。(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典故:射天狼天狼星,据晋书?天文志说是主侵掠的。在词中的意思和作用:这里用以代指从西北来进扰的西夏军队。词人在这句中表达了自己要报效国家,抵御入侵者,建功立业的决心。【赏析】这首词用一个狂字贯穿始终,显得胸襟磊落,壮怀激越,具有一种阳刚之美,实属豪放派词篇的典范。上片表现词人之狂;下片进一步写词人少年狂的举止神态胸怀,抒发了由打猎激发起来的壮志豪情。词上片以叙述为主,描写了(密州出猎(或:出城打猎出猎 打猎狩猎) 的宏大壮观的场面;下片以抒情 言志为主,抒发了作者渴望报效国家杀敌卫国的雄心壮志。词中动词擎卷 挽 射体现苏词豪放风格。全词的点睛之笔是:会挽雕弓如满月,西
9、北望,射天狼1.(1) 以首句中的“狂”字为例,简要分析这首词“豪放”的特点。(2 分) 答:“狂”字为全篇定下豪放的基调。上片主要写打猎这一特殊场合下词人举止神态之“狂”,下片由实而虚,进一步写词人“少年狂”的胸怀,抒发希望得到朝廷重用,杀敌卫国的壮志豪情。(2) 苏轼这首词和他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否一致,为什么?(2 分 ) 答:不一致,江城子密州出猎表达作者渴望被重用,杀敌报国的壮志豪情; 而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表达了作者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和对生活的美好祝愿与无限热爱。2. 老夫聊发少年狂中一个“聊”字,表现了作者欲为国尽力而不得的激愤之情。3. 用你自己的话,描述锦帽貂
10、裘、千骑卷平冈所展现的壮观场面。答:随从出猎的武士个个戴着锦帽,穿着华贵的貂皮猎装,纵马驰骋,浩浩荡荡的队伍如同一阵疾风骤雨,从地势平缓的山冈上席卷而过。4. 词中鬓微霜,又何妨表达了词人什么心境?其言外之意是什么?答:表达了词人不服老的心境。言外之意是:我虽然年纪大了,但我仍能跃马疆场,迎击来犯之敌。5、根据词中最后一句塑造的形象,说说这首词表达的思想感情。答:英勇杀敌,保卫边境安全,维护国家统一的爱国主义感情。6、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有什么含义?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答:这是词人以魏尚自喻,意思是说,什么时候朝廷能像派冯唐赦免魏尚那样起用自己呢?运用典故,使表达委婉含蓄。破阵子为陈同甫
11、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 , 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 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 , 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 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1. 词的末尾一句可怜白发生!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写出了现实与理想的矛盾,表达了作者壮志未酬身先老(白发生),空怀一腔报国之志的悲愤之情。(意思相同即可)2.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蕴含了怎样的思想感情?醉梦里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梦中回到了响彻号角声的军营。描绘了一幅军旅生活图。蕴含了词人杀敌报国、恢复祖国山河、建立功名的壮烈情怀。3、试体味沙场秋点兵一句中秋字的表达效果。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
12、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2 页,共 9 页 - - - - - - - - - 3 既点明了季节,也为战士出征增添了肃杀的气氛。4、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的壮观场面。兵士们欢欣鼓舞,饱餐将军分给的烤牛肉,军中奏起振奋人心的战斗乐曲。将士们排着整齐的队伍,在这秋高气爽的时节接受将军的检阅。5、词人为什么要写醉里和梦回的情景?通过写醉里和梦回的情景,表现作者渴望驰骋沙场、杀敌报国的壮志和壮志难酬的无奈、悲愤。6、辛弃疾破阵子一词,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概括而生动地
13、再现紧张激烈的战斗场面的句子是: 八百里分麾下灸,五十弦翻塞外声。7、典故:八百里指牛。据世说新语汰侈载:晋王恺有良牛,名八百里駮后世诗词多以八百里指牛。的卢良马名。据三国志蜀志先主传载,刘备在荆州遇险,他所骑的的卢马一踊三丈驮他脱险。在词中的意思和作用:形象的描写了军旅的生活和表现了抗金将士的英雄气概。8、 名句赏析 醉里挑灯看剑 , 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 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点秋兵。这是词中回忆往昔军中生活的名句。首句有两物灯与剑,有两个动作挑与看,而总冠以醉里二字。剑是英雄立功沙场的武器,此时醉里挑灯这一看,显示出词人在刀光剑影中抗金杀敌的愿望是多么迫切啊。梦回吹角连营醉中入
14、梦,梦醒犹觉连营号角声声在耳。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两句,从视觉、听觉两方面着笔,写奏乐啖肉的军营生活,有力地烘托出一种豪迈热烈的气氛。结句一个沙场秋点兵 ! 写得肃穆威严,展现出一位豪气满怀,军威赫赫的场面。9、赏析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首句形象地显示出杀敌的壮志。词人悲愤焦灼的形象,渴望早日奔赴杀敌前方的心态便跃然纸上。宝剑的寒光闪耀在醉后的灯下,军营的号角吹响在梦中。绵延的兵营中响起了号角声、军乐声,战旗飘扬、兵士饱餐,这一切有声有色地描绘了沙场点兵的壮盛军容。词人选取前方将士宴饮和阅兵这两个场景,出语雄壮悲凉。10、赏析沙场秋点兵五个字紧凑有力,渲染出战争浓烈的气氛,我们仿
15、佛看到,威严的将帅正站在高高的检阅台上,披坚执锐的战士神情肃穆,随时准备去各敌人撕杀,一个秋字,更给整个场面增添了肃杀之气。11、赏析可怜白发生词意急转。答:可怜两字至为沉痛,为壮志难酬表示出极大的愤慨。前九句写得酣畅淋漓,反衬了这一句的分量,这也正是对苟且偷安的南宋朝廷的有力批判。以这五字作结,词尽而意不尽,正是大家手笔12、赏析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作者要为朝廷完成北伐金人,收复失地的大业,以赢得生前的功勋,身后的美名。充分表达了作者的爱国激情和雄心壮志。【赏析】八百里分麾下炙, 五十弦翻塞外声: 兵士们欢欣鼓舞, 饱餐将军分给的烤牛肉;军中奏起振奋人心的战斗乐曲。牛肉一吃完,
16、就排成整齐的队伍。将军神采奕奕, 意气昂扬, 沙场秋点兵。 这个秋字下得好。正当秋高马壮的时候,点兵出征,预示了战无不胜的前景。满江红秋瑾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独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 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夫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1、相关链接A、 满江红作于1903 年,作者是中国民主主义革命著名活动家,妇女解放运动先驱秋瑾。B、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本句运用短句,节奏明快,格调高昂,豪迈雄健,将身不能为男儿,心却不让须眉的苦闷表达得淋漓
17、尽致。C、 满江红是题目,作者是浙江绍兴人,别号“鉴湖女侠”。D、 “为篱下,黄花开遍” ,是化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和李清照“人比黄花瘦”的诗句。以外在自然景观的清秀明丽反衬青春蹉跎而又无可奈何的沉重失落感和怨幽之情。2、本词表达了作者对外国列强进逼,中华大地前途危殆的忧思。3、试简要赏析“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 。 (3 分)本句引用典故,抒发了词人知音难觅,不禁潸然泪下的苦闷心情。(或本句引用唐白居易琵琶行“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诗义,抒发了词人对自己前途的担心和忧虑。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18、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3 页,共 9 页 - - - - - - - - - 4 十五从军征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 “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 “松柏冢垒垒。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杂树,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1. 全诗表达了一个怎样的主题? 全诗通过对一个久别家乡重归故里的老兵回家时所见情景的描述,表现了他的孤独和凄凉,反映了战争的残酷无情,也体现了人民对战争的厌恶和憎恨之情。2. “十五”“八十”是什么的手法,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答:对比、夸张,写出从军时间
19、之长,兵役的繁重,暴露封建社会兵役制度的极端的不合理。3. 此诗抒发了老翁怎样的心情?通过哪句诗体现出来的? . 抒发了老翁孤独凄凉的心情。“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唐岑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1. 赏析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之卷、折、即 字卷字写出了北风怒吼奔驰的巨大气势。折字写出了北风摧枯拉
20、朽,狂暴肆虐的情态;即字神情毕肖地写出了诗人见到如此情景时的惊异心情。可诗人一时不能认同这胡天八月的气势,竟然以为这雪花漫天,银装素裹的世界,是春回大地、满树梨花的天下。2. 赏析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一千古名句。答:此句 以春花喻冬雪,比喻新颖奇特,颇有浪漫色彩,不但给人以色彩的美,而且把视觉和嗅觉并用,给人以馨重,为千古咏雪名句。写雪后美景,飞雪奇大,一夜之间,雪压枝头。忽字显示出边塞气象变幻的神奇,传出诗人赏雪时惊喜的心声。一片银白的世界,在作者眼里,幻化为一片明丽的春光,给人的感受不是雪后奇寒,而是春意盎然。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
21、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1. “年少万兜鍪”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试分析其表达效果。(2 分)2. 作者赞颂孙仲谋的用意是什么?(2 分)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边塞风光奇美用互文写出边塞奇寒承上启下,酝酿送别气氛。用浪漫夸张的手法,描绘雪中天地的整体形象,反衬下文的欢乐场面,体现将士们歌舞的积极意义。这两句一动一静,一白一红,相互映衬,画面生动,色彩鲜明。表达了作者因朋友返京而无限惆怅的思想感情。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22、- - - - - - 第 4 页,共 9 页 - - - - - - - - - 5 1. 运用了借代的修辞,兜鍪,原指古代作战时兵士所带的头盔,这里用来代指士兵。“万兜鍪”指千军万马。这样写以士兵的特征来代指士兵,使句子显得不过于直白。不但写了战士, 而且描绘了战士的武装,丰富了表达的内容,使句子生动形象,富有浓郁的战斗的气息。2. 作者极力赞颂孙权年少有为、不畏强敌,正是为了反衬当朝统治者怯懦苟安、昏庸无能。3: 试分析“不尽长江滚滚流”一句的表达效果。既是诗人眼前所见,又将大江和历史相联系,为下文的抒情奠定基调。从古到今不知有多少国家大事都像长江水一样逝去了,词人胸中此时不尽愁思和感慨
23、,又何尝不似这长流不息的江水呢!4: 辛弃疾不惜以夸张的笔墨渲染孙权不可一世的英姿,有什么用意?作者极力赞颂孙权年少有为、不畏强敌,正是为了反衬当朝统治者怯懦苟安、昏庸无能。5. “何处望神州”中的“神州”指什么地方?(1 分)“中原地区”或“中原”或“中原大地“或”中国“。6. 作者说孙权是英雄的依据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述。(2分)年纪轻轻就做了上万士兵的统帅,不满足占有东南一方,敢于和盛大的曹操、刘备抗衡,连一代之雄的曹操也赞叹、佩服他。7. 作者赞颂孙权的用意是什么?(3 分)借古讽今,抒发作者对宋统治者苟且偷安、不求收复失地的投降路线的愤懑之情(若只答“借古讽今“不得分);希望能有像
24、孙权那样有才略的人来领导抗金斗争,统一祖国(或:含蓄地表达了作者渴望收复中原,统一祖国的愿望)。8. 此词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都是即兴抒怀,借古讽今,通过历史上的什么人物暗讽什么?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通过对三国时的英雄孙权的赞美,讥讽南宋朝廷无能而屈辱求和。抒发了作者仰慕英雄,主张收复中原的情怀。9.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中的哪一句,与本词中的“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在内容和情调上是相应的?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过零丁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苦辛,干戈寥落四周星。如今战火消歇已熬过了四个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国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风中的柳絮,身世浮沉雨打
25、萍。个人又哪堪言说似骤雨里的浮萍。惶恐滩头说惶恐,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零下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汗青。作者及背景: 此诗是南宋文天祥的代表作,作于作者被俘后第二年。 后来元军统率张弘范再逼他写信招降南宋在海上抵抗的将领张世杰等人,文天祥出此诗以明志杰。1. 中心: 过零丁洋通过追忆自己抗元的艰辛经历,作者沉痛地述说了国家的危难,个人的遭遇,表现诗人忧国之痛和愿意以死明志、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2. 首联写了在他 21 岁时,因科举走入仕途 ; 在国家危急存亡的关头,起兵勤王抗元。颔
26、联运用了比喻 的修辞方法,国家山河分裂,局势危急,个人命运也动荡不安,暗示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紧密相连。颈联双关, 中的 惶恐 零丁 一是指两个地名,另一层意思是写出了形势险恶和境况的危苦。尾联(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 :直抒胸臆 ,表明诗人舍身取义,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抒发了作者爱国热情。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5 页,共 9 页 - - - - - - - - - 6 定风波苏轼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
27、,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全词紧扣途中遇雨这样一件生活中的小事,来写自己当时的内心感受。篇中的“风雨”、 “竹杖芒鞋” 、 “斜照”等词语,既是眼前景物的实写,又不乏比兴象征的意味,是词人的人生境遇和情感体验的外化。全篇即景抒情,语言自然流畅,蕴涵着深刻的人生哲理。词的上片写冒雨徐行时的心境。首句写雨点打在树叶上,发出声响,这是客观存在; 而冠以“莫听”二字,便有了外物不足萦怀之意,作者的性格就显现出来了。 “何妨” 句是上一句的延伸。吟啸,吟
28、诗长啸,表示意态安闲,在这里也就是吟诗的意思。词人不在意风雨,具体的反应又怎样呢?他在雨中吟哦着诗句,甚至脚步比从前还慢了些哩 ! 潇洒镇静之中多少又带些倔强。“竹杖芒鞋”三句并非实景,而是作者当时的心中事,或者也可看作是他的人生哲学和政治宣言。下片写雨晴后的景色和感受。“料峭春风”三句,由心中事折回到眼前景。刚才是带酒冒雨而行,虽衣裳尽湿而并不觉冷。现在雨停风起,始感微凉,而山头夕阳又给词人送来些许暖意,好象特意迎接他似的。“相迎”二字见性情。作者常常能在逆境中看到曙光,不让这暂时的逆境左右自己的心情,这也就是他的旷达之处了。“回首”三句复道心中事,含蕴深邃。向来,即方才的意思。“回首向来萧
29、瑟处” ,即是指回望方才的遇雨之处,也是对自己平生经历过的宦海风波的感悟和反思。词人反思的结果是:“归去”。陶渊明的退隐躬耕,是词人所仰慕的,但终其一生,词人从未有过真正意义上的退隐。“未成小隐聊中隐”(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其五) 。质言之,他所追求的并非外在的“身”的退隐,而是内在的“心”的退隐; 所欲归之处,也并非家乡眉州,而是一个能使他敏感复杂的灵魂得以安放的精神家园。】1) 词中记叙的只是出游时途中遇雨的一件小事,但从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2) 在表技巧方面有哪些特点? 3) “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意思是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 4) “也无风雨也无晴”中“风雨”“晴”的
30、含义是什么? 5) 这首词与念奴娇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的感情基调是否相同?为什么 ? 【参考答案】1) 答案:表达了作者洒脱、放达的人生态度,更寄寓了他对自己所遭受的政治打击的愤懑和故作旷达之情! 上阕写途中遇雨的情景。下阕写雨过天晴后的心理感受2) 答案:词人用象征手法,写出在突如其来的政治风雨面前,自己内心的坦荡与气度的从容。从历史和磨难中走来,在穿林竹叶声中吟啸徐行,不避崎岖,走入安宁,走入心灵的坦途,在纷扰的世界中寻找自己崭新的位置。3) 答案:披着蓑衣在风雨中过一辈子也处之泰然。反映作者不避风雨,听任自然的生活态度。4) 答案:披着蓑衣在风雨中过一辈子也处之泰然。反映作者不避
31、风雨,听任自然的生活态度。5) 答案:不同。前者表现词人豁达、乐观、积极的心境; 后者则反映其消极悲观的人生态度。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陈与义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二十馀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闲登小阁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回忆当年在午桥畅饮,在座的都是英雄豪杰。月光映在河面,随水悄悄流逝,在杏花的淡淡影子里,吹起竹笛直到天明。二十多年的岁月仿佛一场春梦,我虽身在,回首往昔却胆战心惊。百无聊赖中登上小阁楼观看新雨初睛的景致。古往今来多少历史事迹,都让渔人在半夜里当歌来唱。】上片 是追忆洛中旧游。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宛然出现词人心目
32、中。但是这并非当前实境,而是二十多年前浩如烟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6 页,共 9 页 - - - - - - - - - 7 海的往事再现而已。以初春的树林为背景,利用明月的清辉照射在杏花枝上所撒落下来的稀疏花影,与花影下吹奏出来的悠扬笛声, 组成一幅富有空间感的恬静、清婉、奇丽的画面, 将充满闲情雅兴的生活情景真实地反映了出来。下片 起句“二十馀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凉”。包含了二十多年无限国事沧桑、知交零落之感,内容极充实,运笔也极空灵。”闲登小阁“三句,
33、不再接上文之意进一步抒发悲叹,而是直接去写,作者想到国家的兴衰自己的流离失所,于是看新晴,听渔唱,将沉重悲愤的情感转化为旷达之情。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辛弃疾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注:本词约作于宋孝宗淳熙元年(1174),作者此时在建康(今南京)江东安抚司参议任上。【一轮缓缓移动的秋月洒下万里金波,就像那刚磨亮的铜镜又飞上了天廓。我举起酒杯问那月中的嫦娥:怎么办呢?白发日增,好像故意欺负我。我要乘风飞上万里长空,俯视祖国的大好山河。还要砍去月中摇曳的桂树枝柯,人们说,这将使月亮洒下人间的光辉更多。
34、】8. “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请简要概括。(4 分)答案:此句通过描写自己的行和言,表达了作者因岁月流逝、功业无成而生的愁思与抑郁,更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愤与痛苦。(每点2 分)9. “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请简要赏析。(4 分)运用了想象,象征(或比喻,托物言志)的手法。(2 分)作者幻想飞入月宫,砍去枝叶婆娑的桂树,洒向人间的月光更多;形象、委婉地表达了作者要扫清朝廷一切投降势力,驱除入侵中原的外敌势力,把光明带给人民的报国理想和坚定信念。(2 分)浣溪沙纳兰性德身向云山那畔行,北风吹断马嘶声,深秋远塞若为情!一抹晚
35、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古今幽恨几时平!起句点明此行之目的地,说明行程辽远,听闻如此强劲,如此凛冽的北风,作者心境若何,可想而知。难怪他会感慨“深秋远塞若为情”。“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勾勒了一幅充满萧索之气的战地风光侧面,极写出塞远行的清苦和古今幽恨,既不同于遣戍关外的流人凄楚哀苦的呻吟,又不是卫边士卒万里怀乡之浩叹,而是纳兰对浩渺的宇宙,纷繁的人生以及无常的世事的独特感悟,。这首词抒发了奉使出塞的凄惘之情。全篇除结句外皆出之以景语,描绘了深秋远寒,荒烟落照的凄凉之景,而景中又无处不含悠悠苍凉的今昔之感,可谓景情交练。最后“古今幽恨几时平”则点明主旨。【甲】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
36、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乙】南安军梅花南北路,风雨湿征衣。出岭同谁出?归乡如不归!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饿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注释】南安军:地名,今江西大余。这首诗是文天祥被俘后北行途经南安军大庾岭时所作。南北:相传大庾岭是南北气候的分界岭。采薇:指伯夷、叔齐不食周粟采薇首阳山,最终饿死的典故 。【甲】 诗的颔联借用自然景物将国家和个人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形象生动地表现出国家命运的生死存亡和个人遭际的艰难坎坷, 。【乙】诗颔联上句写诗人被俘后押送行程的孤单,而用问话的语气写出,显得分外沉痛。下句
37、是说这次的北行,虽然途经故乡,但身系拘囚,无颜见家乡父老,还不如战死沙场。【乙】诗的颈联运用了对比的手法,祖国山河依旧与城郭已面目全非进行对比,突出了诗人的亡国之痛。一二两句略点行程中的地点和景色。作者至南安军,正跨越了大庾岭(梅岭)的南北两路。此处写梅花不是实景,而是因梅岭而说到梅花,借以和“风雨”对照,初步显示了行程中心情的沉重。梅岭的梅花在风雨中摇曳,濡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7 页,共 9 页 - - - - - - - - - 8 湿了押着兵败后就擒
38、、往大都受审的文天祥的兵丁的征衣,此时,一阵冰袭上了他的心头。颔联两句,上句是说行程的孤单,而用问话的语气写出,显得分外沉痛。下句是说这次的北行,本来可以回到故乡庐陵,但身系拘囚,不能自由,虽经故乡而犹如不归。这两句抒写了这次行程中的悲苦心情,而两“出”字和两“归”字的重复对照,更使得声情激荡起来。颈联两句承首联抒写悲愤。上句化用杜甫春望 “国破山河在”名句。而说“山河千古在” ,意思是说,宋朝的山何是永远存在的,不会被元朝永远占领,言外之意是宋朝还会复兴,山河有重光之日。下句是化用丁令威化鹤歌中“城郭犹是人民非”句意,是说“城郭之非”只是暂时的,也就是说,宋朝人民还要继续反杭,继续斗争,广大
39、的城池不会被元朝永远占据。这两句对仗整饰,蕴蓄着极深厚的爱国感情和自信心。最后两句表明自己的态度:决心饿死殉国。1. 请简要赏析【乙】诗“风雨湿征衣”一句中的“湿”字。(3 分)2. 联系【甲】诗,说说【乙】诗尾联“饿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3 分)答案:1. 诗人征衣被风雨淋湿,表现了环境的凄苦,烘托出诗人兵败被俘后内心的凄苦、沉痛。2. 至死不渝,以死明志,保持爱国的节操;誓死报国的决心。别云间夏完淳 ( 明 ) 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诗作 首联 叙事。其中“羁旅”一词将诗人从父允彝、师陈子龙
40、起兵抗清到身落敌手这三年辗转飘零、艰苦卓绝的抗清斗争生活作了高度简洁的概括。诗人起笔自叙抗清斗争经历,似乎平静出之,然细细咀嚼,自可读出诗人激越翻滚的情感波澜,自可读出平静的叙事之中深含着诗人满腔辛酸与无限沉痛。颔联 抒写诗人按捺不住的满腔悲愤。身落敌手被囚禁的结局,使诗人恢复壮志难酬,复国理想终成泡影,于是诗人悲愤了:“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大明江山支离破碎,满目疮痍,衰颓破败,面对这一切,诗人禁不住“立尽黄昏泪几行”,流不尽“无限河山泪”。诗人一直冀盼明王朝东山再起,可最终时运不济,命途多舛,恢复故土、重整河山的爱国宏愿一次次落空,他禁不住深深地失望与哀恸,忍不住向上苍发出“谁言天地宽
41、”的质问与诘责。颈联 坦露对故乡、亲人的依恋不舍之情。无论怎样失望、悲愤与哀恸,诗人终究对自己的人生结局非常清醒:“已知泉路近”。生命行将终结,诗人该会想些什么呢?“欲别故乡难”,诗人缘何难别故乡呢?原来,涌上他心头的不仅有国恨,更兼有家仇。父起义兵败,为国捐躯了。而自己是家中唯一的男孩,此次身落敌手,自是凶多吉少,难免一死,这样,家运不幸,恐无后嗣。念及自己长年奔波在外,未能尽孝于母,致使嫡母“托迹于空门”,生母“寄生于别姓”,自己一家“生不得相依,死不得相问”,念及让新婚妻子在家孤守两年,自己未能尽为夫之责任与义务, 妻子是否已有身孕尚不得而知。想起这一切的一切, 诗人内心自然涌起对家人深
42、深的愧疚与无限依恋。尾联 盟恢复之志。 尽管故乡牵魂难别,但诗人终将恢复大志放在儿女私情之上,不以家运后嗣为念,最终表明心迹:“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正如诗人在狱中上母书中所表示的“二十年后,淳且与先文忠为北塞之举矣”。“已知泉路近”的诗人坦然作出“毅魄归来日”的打算,抱定誓死不屈、坚决复明的决心,生前未能完成大业,死后也要亲自看到后继者率部起义,恢复大明江山。诗作以落地有声的铮铮誓言作结,鲜明地昭示出诗人坚贞不屈的战斗精神、尽忠报国的赤子情怀,给后继者以深情的勉励,给读者树立起一座国家与民族利益高于一切的不朽丰碑。全诗思路流畅清晰,感情跌宕豪壮。起笔叙艰苦卓绝的飘零生涯,承笔发故土沦丧、
43、山河破碎之悲愤慨叹,转笔抒眷念故土、怀恋亲人之深情,结笔盟誓志恢复之决心。诗作格调慷慨豪壮,令人读来荡气回肠,禁不住对这位富有强烈民族意识的少年英雄充满深深的敬意。】1“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难在何处?(3 分)2这首诗和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写作背景相同,都是诗人在被押解途中所作,两首诗在思想感情上有何异同?请你简要分析。(4分)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8 页,共 9 页 - - - - - - - - - 9 参考答案:1. 抗清事业难成,老父已经殉国,家中
44、老母尚在,妻子有孕在身,今日踏上死亡之旅,再也难见故园和亲人,对此心中怎能无所留恋?2. 同:都包含着诗人对山河破碎的满腔悲愤、对救亡图存大业未就的遗憾和强烈的爱国之情、誓死如归的精神。异:别云间还表达了诗人对故乡亲人的依恋和对抗清斗争的坚定信念。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蹰。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 亡,百姓苦 ! 【A.山坡羊潼关怀古是一首元代散曲,“山坡羊”是曲版名,“潼关怀古”是曲的标题。B.“山河表里潼关路”这句勾画出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山河雄伟,地势险要的特点。C.曲中的“聚”字赋予静止的峰峦以动感,“怒”字则生动
45、地表现出波涛汹涌澎湃的情态。】1. 诗中极言潼关形势险要的句子是_; 主旨句是 _。2. 请谈谈你对“兴,百姓苦; 亡,百姓苦”的理解。3. 曲的开头描写潼关的地势,作用是什么? 4. 赏析“峰峦如聚,波涛如怒”。答案:1. 峰路兴苦2. 表现了一个历史主题: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无论怎样改朝换代,人民群众依旧过着痛苦的生活。表达了作者对人民苦难的同情。3. 在潼关路上望西都,自然引发历史兴亡的感慨; 写潼关之险意在说明历代王朝仍然难逃灭亡的命运,突出了主题。4. 一个“聚”字和一个“怒”字,分别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形象地表现出峰峦高峻的形态和波涛呼啸的气势。朝天子咏喇叭王 磐喇叭,唢呐,曲儿小
46、腔儿大。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声价。( 唢呐一作:锁呐;声价一作:身价 ) 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哪里去辨甚么真共假?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这首散曲表面是吟咏喇叭,实际上是借物咏怀,讽刺和揭露了明代宦官狐假虎威,残害百姓的罪恶行经,表达了人民的痛恨情绪。】1全曲以“ _”贯穿始终,“_”字道出了喇叭和宦官和共同特征,“_”三个字则把宦官酷吏横冲直撞和骄横神态描摹殆尽。2这首散曲表面写的是喇叭和唢呐,实际上处处写和都是宦官,“曲小”比喻_,“腔大”比喻_,“水尽鹅飞”则比喻_ 。答案:1吹腔 乱如麻 2 。宦官的地位低下宦官仗势欺人宦官把百姓们欺压得倾家荡产。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9 页,共 9 页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