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4 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 知识点梳理(含教材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4 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 知识点梳理(含教材答案).doc(1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专题4 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 转基因技术成果1972年美国斯坦福大学的柏格第一次重组DNA成功。微生物方面:()制造出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各种重组微生物,如清除石油污染的假单胞杆菌()利用DNA重组的微生物生产稀缺的生化药物即基因制药转基因动物方面:()在培育生长迅速、营养品质优良的转基因家畜、家禽方面不断取得辉煌成就()科学家把转基因动物变成生物反应器,让它们的奶中富含某种营养物质、珍贵药物或人类所需的蛋白质。转基因植物方面:()抗虫作物:目前已经开发和利用的抗虫基因已有多个,如苏云金芽孢杆菌杀虫晶体蛋白基因(Bt)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基因;还有植物的蛋白酶和淀粉抑制因子、动物的蛋白酶抑制
2、因子、动物几丁质酶基因()抗病作物:将病毒外壳蛋白基因(CP)导入植物,从而使植物具有抗性。我国将人巨细胞病毒(CMV)和烟草花叶病毒(TMV)外壳蛋白基因用质粒导入烟草,获得抗TMV、CMV转基因抗病烟草。()抗除草剂作物:已获得的抗除草剂作物有大豆、棉花、玉米等()作物品质改良:如将抗寒基因导入作物,增强植物的耐寒性。目前从极地鱼体中分离到的基因已被转入番茄、黄瓜,使作物耐寒或耐天气的骤然变化。一、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一)转基因生物存在安全性的原因(1)目前对基因的结构、调控机制及基因间的相互作用了解有限。(2)目的基因往往是异种生物的基因。(3)外源基因往往是随机插入宿主细胞基因组的。(
3、二)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争论 :1、基因生物与食物安全:反方观点:反对“实质性等同”、出现滞后效应、出现新的过敏原、营养成分改变正方观点:有安全性评价、科学家负责的态度、无实例无证据观点存在安全问题不存在安全问题论据 对食物安全检测不全面 可能出现滞后效应 可能出现新的过敏源 营养成分可能改变“实质性等同”只是评价的起点,而不是终点多环节、严谨的安全性评价科学家对社会负责的态度至今未发现转基因食品影响人体健康的实例2、转基因生物与生物安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反方观点:扩散到种植区之外变成野生种类、成为入侵外来物种、重组出有害的病原体、成为超级杂草、有可能造成“基因污染”正方观点:生命力有限、存在
4、生殖隔离、花粉传播距离有限、花粉存活时间有限观点引起生物安全问题不存在生物安全问题论据1、可能变成野生种类或杂草2、可能重组出新的有害病原体3、有可能形成用除草剂除不去的“超级杂草”4、可能成为“入侵的外来物种”1、进入非种植区生命力很差2、存在生殖隔离,难与其他植物杂交3、花粉的传播距离和存活时间有限4、新性状的表现必须具有一定的条件和配套的种植技术3、转基因生物与环境安全: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反方观点:打破物种界限、二次污染、重组出有害的病原微生物、毒蛋白等可能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正方观点:不改变生物原有的分类地位、减少农药使用、保护农田土壤环境(三)我们应该采取的态度和措施对于转基因生物
5、及其产品,我们应该科学地认识、评估和利用,保障公众的知情权;1、正确的社会舆论导向;对待转基因生物的正确态度是趋利避害,不能因噎废食。2、国家对转基因技术制定符合本国利益的政策和法规;应建立相应的评估及预警机制,更加理性地利用转基因生物。3、在转基因生物或其产品研究过程中,科学家应自觉遵守科学研究道德。【答案和提示】(一)正文中讨论题【论坛1】3.我国为了保证转基因食物的安全性,都采取了哪些监控和预防措施?答:(1)立法是监控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的有力措施。例如,中国已制定了农业生物基因工程安全管理实施办法(1996年)、转基因农产品安全管理临时措施(2002年)和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管理办法(2
6、002年)等法规。请进入网站了解更多内容: 农业部,中国农业信息网行业网站(科技教育)农业科技信息网政策法规政策法规分类(5.转基因管理)。(2)多环节监控。转基因农作物研究、从实验室走向大田试验各阶段,以及产品商品化都有相应法规或规定进行严格的监控,只有在每一阶段试验获得认可证书后,才可进入下一阶段。比如,大田试验就分为:中间试验阶段,种植面积不超过0.27 hm2(4亩),范围不超过两省,每省不超过3个种植点,试验时限12年;环境释放阶段,种植面积可以扩大到0.272 hm2 (430亩),范围仍不超过两省,每省7个种植点,试验时限12年。这一阶段要考察外源基因会不会发生生物间转移,会不会
7、对种植区周围动物、植物、土壤造成危害等;生产试验阶段,种植面积可扩大到20 hm2以上,范围仍为两省,试验点不超过5个。(3)安全评价内容具体而严格。食物安全性评价内容:营养成分是否改变?是否存在抗营养因子?是否存在毒性、过敏性蛋白等。环境安全评价内容:转基因植物是否变得易得病?对周围植物有什么影响?是否可能变成杂草?会不会把外源基因转移给其他生物等。【论坛3】1.转基因生物会不会影响生态系统中原有的动态平衡?2.转基因生物会不会加剧环境污染?会不会危害其他动植物生存或人体的健康?提示:这两道题答案的基本点是一样的:可能性不大,但要提高警惕。这仅是一种可能性,争论的双方提出的不同见解都有一定的
8、根据,不能断言谁是谁非,但是需要人们提高警惕,这是能为大家接受的共识。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发现这类危险似乎不大,因为科学家转入的仅是有限的一种或几种基因;而转入的基因是否可能会对其他生物或环境造成危害,都是经过认真分析、实践的,一旦发现有害后果,科学家就会停止实验;转基因生物从实验室到自然界释放,都要经过一系列安全评价、审批。此外,还有相关法规监控。但是,为了对公众健康负责、对社会负责,我们对于转基因生物可能影响生态系统中的原有动态平衡,或者加剧环境污染,或者危害其他动植物、人体的健康的危险,仍要提高警惕。(二)寻根问底你能举出两个外来物种入侵的实例吗?为什么外来物种入侵会造成严重的危害?提示
9、:(1)外来物种进入新的生态系统之后,由于没有天敌,极易造成生长失控,破坏生态系统的结构。比如,外来的植物疯长,可以对本地一年生和多年生植物的结构比例造成严重影响,通过对植被的生长和结构的影响,从而造成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改变。又如,外来的动物种类,由于它们的选择性觅食和破坏,也会造成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改变。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改变会对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破坏,比如,有人将美洲食人鲳引入,这一入侵物种就可能会对当地生态系统造成长久性的破坏。(2)外来物种在新的生态系统中,通过与当地物种竞争营养或食物、分泌释放化学物质、形成大面积单优势群落等方式,直接影响本地物种的生存,加速某些生活力较弱的物种的
10、消失。在全世界濒危植物名录中,大约有35%46%是由外来物种入侵所造成的。即入侵的外来物种可能会造成生物多样性减少。(3)外来物种进入新的生态系统后,作为掠夺者、寄生者或病原体,会使受害者和寄主的数量发生变化。尤其是外来物种在适宜的生态和气候条件下,往往会对当地的农业或林业带来严重的损害,即所谓的爆发生物灾害。(4)有些外来植物产生的花粉,是当地居民从未接触过的物质,从而可能成为对人类健康造成威胁的新过敏源。比如,日本引种的杉树,大面积栽种后,杉树产生的花粉已经成了日本人产生过敏反应的重要过敏源。又如豚草,它已在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泛滥成灾,而豚草的花粉是重要的过敏源。豚草花粉引起的过敏反应
11、称为“枯草热”,它已给许多国家人民的身体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危害。【知识拓展】1.为什么“实质性等同原则”只是转基因植物安全性评价的起点,而不是终点?为了使本国基因工程产品能在国际贸易竞争中占据有利的地位,1992年5月底,美国政府宣布,只要基因工程产品中蛋白质组成与天然的一样,就没有必要再通过FDA(药物和食品管理局)批准,可以直接投放市场。这一政策可以视为“实质性等同原则”的雏形。这一政策,每年可以为美国生物技术公司增加数千万美元的收入,因此它极大地刺激了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2000年FAO/WHO(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对“实质性等同原则”做这样的定义:实质性等同是指转基因生物与自然
12、存在的传统生物在相同条件下进行性状表现的比较。比较的内容包括生理性状、分子特征、营养成分、毒素含量和过敏源等是否具有等同性。如果实质上是相同的,就应该将转基因生物与传统生物同样对待,视为安全。上述实质性等同是一种动态比较过程,在这之后还要进行转基因植物安全性评价,它是指“依据导入基因的目的意图和固有性状、意外效果作出检测和评估,然后与传统植物进行比较”。美国FDA采用了二步评价法。第一步对目的基因及相应产物作出评价,它是反映外源基因及产物的安全性;第二步,对接受外源基因植物所出现的意外性状进行评价,它是反映该植物的属性。2.何谓外来物种入侵?外来物种入侵是指有意或无意的人类活动,将某物种从一个
13、地区引入其他地区,给当地的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造成明显的损害。什么是有意或无意的人类活动呢?(1)由于农、林、牧、渔业生产,生态环境建设,生态保护等需要,而有意地引进的物种。它包括对牧草、饲料、蔬菜、观赏动植物、药用植物、绿化植物等的引种。(2)随着贸易、旅游、运输等人类活动而无意间传入的物种。3.中国转基因农作物研究状况如何?已有多少种转基因农作物商品化?据中国生物工程研发中心2002年报告,截止到2001年,中国应用遗传转化技术,已培育成功100多种转基因植物,而且已获准释放到自然界的植物就有60多种,涉及10种农作物。科学家已培育出转基因水稻113个品系,其中84个品系已进入环境释放阶段,
14、2个品系进入示范阶段。抗大豆食心虫的转基因大豆将进入农田;36个新的抗虫自交系,2个抗虫高产优质新组合的转基因玉米,已在6个省组合示范。此外,科学家还培育成了抗赤霉病小麦、抗白粉病小麦、抗黄矮病小麦、抗白叶枯病水稻、高效抗虫水稻等新品种。可以预计,全新性状的农作物还将大量涌现,比如将木醋杆菌纤维合成酶基因转入陆地棉,期望能得到高强度、长纤维的棉花;用转基因技术改良或制作具有特殊营养价值的食物和作为饲料的农作物等。在中国,已获准进行商品化生产的转基因植物有番茄、棉花、甜椒和矮牵牛四种,其中抗虫棉就有12个品种。4.各国为转基因产品贴标识的政策都有哪些差异?为转基因产品贴标识的政策大致可以分为两大
15、类:一类是以美国为代表的国家,它们认为给转基因产品贴上标识并不能向消费者提供有意义的信息,因此,美国的法律至今都不要求给转基因产品贴上标识,除非该产品中的成分和营养价值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但是,它们允许厂家对不含转基因成分的产品自愿贴上标识,即在食品包装上贴上:本产品不含转基因成分,以便为消费者提供自由选择的机会。另一类是以中国、韩国、西欧等为代表,与美国的做法相反,要求对转基因产品加贴标识,以满足消费者购买产品的知情权和选择权。例如,2002年,中国农业部代表中国政府颁布了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管理办法,该管理办法自2002年3月20日起开始执行。办法规定见本节教科书中“生物技术资料卡”。除此之外
16、还规定,第一批实施标识管理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包括5大类17种产品:大豆种子、大豆、大豆粉、大豆油、豆粕;玉米种子、玉米、玉米油、玉米粉;油菜种子、油菜子、油菜子油、油菜子粕;棉花种子;番茄种子、鲜番茄、番茄酱。未标识和不按规定标识的,不得进口或销售,同时要按危害程度对农业转基因生物进行分级。标识化,是赋予了中国公民对转基因生物、加工产品或含有转基因成分产品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对于市场上转基因生物及其产品没有做标识的,公众可以向卫生、工商等职能部门举报,查证核实后,对违反本管理办法者,有关部门要没收非法销售产品和违法所得,并处以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二、生物技术的伦理问题1、克隆人:两种不同观
17、点,多数人持否定态度。否定的理由:克隆人严重违反了人类伦理道德,是克隆技术的滥用;克隆人冲击了现有的婚姻、家庭和两性关系等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念;克隆人是在人为的制造在心理上和社会地位上都不健全的人。由于克隆技术尚不成熟,很有可能孕育出有严重生理缺陷的孩子肯定的理由:克隆人是一项科学研究,既然是科学,就应该允许科学家研究克隆人;担心可能孕育出有生理缺陷孩子的问题可以通过基因诊断、染色体检查等方法得到解决,不成熟的技术只有通过实践,才能使之成熟。中国政府的态度:禁止生殖性克隆,不反对治疗性克隆。四不原则:不赞成、不允许、不支持、不接受任何生殖性克隆人的实验。2、设计试管婴儿:两种目的试管婴儿的区别两
18、种。不同观点,多数人持认可态度。体外受精精子卵子受精卵早期胚胎胚胎移植取出一个细胞基因检测(1)设计试管婴儿与为解决不孕夫妇的生育问题的试管婴儿区别:上述过程为解决不孕夫妇生育问题的普通试管婴儿过程,为设计试管婴儿的过程。后者比前者多了胚胎移植前的遗传学诊断。设计试管婴儿需要对胚胎进行基因检测,选择符合配型要求的胚胎,然后用其干细胞(如造血干细胞)进行移植,从而治疗白血病、贫血病等疾病。而为解决不孕夫妇的生育问题的试管婴儿则不需要。(2)争论焦点否定的理由:把试管婴儿当作人体零配件工厂,是对生命的不尊重;早期生命也有活下去的权利,抛弃或杀死多余胚胎,无异于“谋杀”。肯定的理由:设计试管婴儿是符
19、合伦理道德的,因为这是父母出于强烈的爱子之心,千方百计救治自己孩子的行为。提供骨髓中造血干细胞救治患者最好、最快捷的方法,提供骨髓造血干细胞并不会对试管婴儿造成损伤。3、基因身份证:基因身份证:记录有个人某些基因(如致病基因和易感基因)资讯的身份证,便于医生对疾病进行诊治。基因检测:指通过基因芯片对被检测者细胞中的DNA分子进行检测,分析出被检测者所含的各种致病基因和疾病易感基因的情况的一种技术。否定的理由:完全没有必要,因为:目前人类对基因结构及基因间相互作用,要想通过基因检测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是困难的,况且人类的多基因病,既与基因有关,也与环境与习惯有关;个人基因资讯的泄露所造成的基因歧视
20、已经在社会上出现了。势必造成遗传学失业大军、造成个人婚姻困难、人际关系疏远等严重后果。l 肯定的理由:有必要,因为:虽然基因不是决定一切的,但是有一些遗传性疾病在后代中复现率很高,通过基因检测可以及早采取预防措施,适时进行治疗,达到挽救患者生命的目的;对于基因歧视现象,可以通过正确的科学知识传播、伦理道德教育和立法得以解决。反对者观点支持者观点克隆人 严重违反了人类伦理道德、冲击现有的婚姻、家庭等传统的道德观念 人为制造在心理和社会地位上不健全的人 技术不成熟可能孕育出严重生理缺陷的孩子.这是一项科学研究,只有通过实践才能使之成熟.可以通过胚胎分割、基因诊断、染色体检查等方法解决不成熟的部分中
21、国政府的态度:禁止生殖性克隆。不赞成、不允许、不支持、不接受任何生殖性克隆人的实验;不反对治疗性克隆。设计试管婴儿 把试管婴儿当做人体零配件工厂,是对生命的不尊重 胚胎也是生命,抛弃、杀死多余胚胎无异于“谋杀”.设计试管婴儿是为了救人,是救患者的最好、最快捷的办法之一.提供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并不会对试管婴儿造成损害.利用脐带血中的造血干细胞是更符合伦理道德的。基因检测、 目前人类对基因结构、基因间相互作用缺乏足够的认识,通过基因检测还不能达到预防疾病、 人类的多基因遗传病既与基因有关又与环境和生活习惯有关。有某种基因的人不一定患病,基因正常的人也不一定不患病、 基因检测结果会给受检者带来巨大的
22、心理压力、 造成基因歧视.有些遗传性疾病在后代中发病率很高,通过基因检测可以及早采取预防措施,适时治疗,达到挽救患者生命的目的。2.对于基因歧视现象,可以通过正确的科学知识传播、伦理道德教育和立法得以解决。【答案和提示】(一)正文中讨论题【热点问题讨论1】2.伦理学家和科学家看待克隆人的角度有什么不同?提示:伦理学家主要是从伦理学、社会学和心理学角度看问题,而科学家更多的是从科学的可行性和科学意义的角度看问题。4.你愿意被科学家克隆吗?为什么?提示:参见教科书中的内容,可以从科学角度、伦理角度和社会需求角度讨论,现在不宜克隆人。我国明确禁止生殖性克隆人,一再重申的四不原则,体现了中国大多数人的
23、价值观取向。5.克隆人如果真的来到人间,你认为应该怎样正确对待他们?提示:到时候我们恐怕并没有必要去追究他是出于什么目的被克隆出来的,也没有必要去争论该成果有什么科学价值,而应该把克隆人当作我们社会中的一个普通成员,尊重他的人权、人格。要用他做实验时,必须征得他自愿同意,绝不能伤害他的身心健康。社会应该以平常心态看待克隆人,使克隆人获得和我们一样的生存和发展的条件。目前,克隆动物还那么困难,克隆人更加不易,当世界上有那么几个克隆人来到人间时,他们并不会破坏我们正常的生活秩序。【热点问题讨论2】1.你是否支持设计试管婴儿?为什么?提示:设计试管婴儿只是在特定背景下的一种应急措施,需要经过国家有关
24、部门严格审批。它不宜推广,并要严防滥用。2.为什么捐出一部分骨髓救治他人,不会给捐献者的身体健康造成损伤?你愿意为救人一命而捐献自己一部分骨髓吗?为什么?提示:(1)所谓捐献骨髓,实际上医生只是从你的骨髓中分离出一部分造血干细胞供移植。因为造血干细胞在人的骨髓中相对较多,而在外周血液中却很少。(2)干细胞的一个重要特点是自我更新能力很强,被分离走的那部分造血干细胞,很快就会被“补齐”。因此捐献骨髓不会影响捐献者身体健康。(3)医生只是在医学公认的安全条件下,分离出捐献者有限数量的造血干细胞,而且整个抽取、分离过程,都是在设备良好的大医院中进行的,一般不会对捐献者造成意外伤害。(4)捐献有限造血
25、干细胞救人一命,对个人来说是一种美德、一种欣慰和快乐,是一种高尚的人道主义表现。【热点问题讨论3】1.你愿意获得一张自己的基因身份证吗?为什么?提示:(1)现在要对个人所有基因进行检测,是不现实的。因为现在有不少基因还没得到确定。即使只是对个别或少数基因进行检测,也并不是每个人都需要的。现在西方国家对某几种致病基因进行筛检时,接受测定的人也只是有这类遗传病家族史的个人,或这类疾病的高危个人。目的是使他们能及早采取防范措施,如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定期检查身体、适时手术等。(2)有某种致病基因,并不一定就会患病。患某种疾病,往往不是由单一原因引起的。况且已知人的很多疾病是多基因病,它是由遗传因素和环
26、境因素共同决定的。如果有良好的生活习惯等,往往可以使人避免患上某些遗传性疾病。(3)有许多疾病,测定其致病基因是相当困难的。因此科学家认为不如测定其所表达的蛋白质更为快捷、有效。(4)基因检测给受试者造成的心理负担或压力必须考虑到。特别是给出似是而非的结论之后,往往会使受试者无所适从。(5)现在记录有个人某些遗传信息的“身份证”已经出现,但仅仅是试验性质的。至于说拿着它去看病,起码在可以预见的将来是言过其实。(6)将“基因身份证”上记录的信息和它的作用等问题弄清楚之后,才能决定要不要它。比如,现在有的试验性基因身份证仅仅记录个人特有的某一对或某几对等位基因信息,它可能在验明正身方面起更大的作用
27、,这类基因身份证要它也无妨。(二)旁栏思考题1.你知道中国大陆第一例试管婴儿是在什么时候出生的吗?答:中国大陆第一例试管婴儿是于1988年在北京出生的。2.为解决不孕夫妇的生育问题而出现的试管婴儿,与本文所说“设计试管婴儿”有什么区别?答:所谓“设计试管婴儿”,实际上就是指体外受精形成的胚胎(几个细胞期)在植入母体孕育前,根据人们的需要,将胚胎的一个细胞取出,进行某些基因检测。当检测结果符合人们需要时,再把胚胎植入母体孕育。一般我们所说的做试管婴儿,不必经过基因检测这一步骤。【知识拓展】1.治疗性克隆与生殖性克隆的区别是什么?(1)两种克隆的定义所谓治疗性克隆是指,“利用克隆技术产生特定细胞和
28、组织(皮肤、神经或肌肉等)用于治疗性移植”(国际人类基因组伦理委员会,1999年3月)。生殖性克隆是指,将克隆技术用于生育目的,即用于产生人类个体。(2)治疗性克隆跟干细胞研究密切相关干细胞是具有强大的多方向分化潜能和自我更新能力的一类未分化细胞。干细胞按分化潜能可分为全能干细胞、多能干细胞和专能干细胞三种类型。全能干细胞(totipotent)是可以发育成一个完整个体的未分化细胞,如受精卵。多能干细胞(pluripotent)是指能分化成除胎盘之外所有其他组织细胞的未分化细胞,如ES细胞,它的分化能力仅次于受精卵。专能干细胞(unipotent)是指与特定器官和特定功能相关的一类干细胞,如神
29、经干细胞、造血干细胞等。干细胞按来源不同又可分为胚胎干细胞和成体干细胞两大类。胚胎干细胞是来自胚胎,如上述的ES细胞和PGCS细胞;成体干细胞是来自于已出生的人的体内,如人体各种组织中干细胞。干细胞可以通过以下四个途径获得: 从体外培养的胚胎中获得; 从早期流产的胎儿中获得; 从克隆的胚胎中获得; 从成体中获得。干细胞应用前景非常广阔,比如可用于细胞治疗、基因治疗、药物筛检和毒性的检测、生物体发育机制研究等。其中最吸引人的应用是,将干细胞分化成某一特定的细胞、组织,甚至器官,通过移植,使之再建起受损的组织,甚至器官。比如,将干细胞在体外分化为胰岛细胞,注入病人胰脏中,通过增殖,构成病人新的胰岛
30、组织,它就可以替代病人受损的胰岛组织,使依赖注射胰岛素维持生命的病人得到根治。人们预言,干细胞有可能用于治疗人类几乎所有的组织坏死性或退行性疾病。它将是人类医疗史上的一次革命。但是,用干细胞治疗时,要有一定数量分化的细胞,并要解决免疫排斥难题。为此,科学家就想将病人健康的体细胞核取出来,移植到去核卵细胞中,构建克隆人胚胎,然后再从胚胎中分离ES细胞,供研究和应用。这样就有可能解决上述两个难题。因此在现阶段克隆人胚胎应该看成是干细胞研究和应用中的一个步骤。现在所谈的治疗性克隆主要就是指这些内容。2.基因治疗会出现哪些伦理问题?(1)基因治疗的合理性 基因治疗的疾病一般是目前无法得到根治的、严重的
31、遗传性疾病,而且这些疾病很容易造成患者死亡,因此,基因治疗方案比较容易得到患者或监护人的同意,同时也比较容易得到政府有关部门的批准。 尽管基因治疗困难重重,但是科学家认为,基因治疗的思路是正确的,因此一直在坚持不懈地研究着、实践着。 基因治疗蕴藏着丰厚的商业利润。对于基因治疗而言,即使以后可以用于临床,其收费也会很高。由于不少人为了治病可以不惜金钱,因此在巨大商业利润的驱动下,国家或私人都投入了大量研究资金,这样就进一步刺激了基因治疗的发展。(2)基因治疗的困难 基因治疗的进展,依赖于基础理论研究的突破,而且并不是说知道了致病基因,人类就有办法对付它了。更何况,目前对很多基因病的致病基因,及其
32、基因间相互作用的机理尚不清楚。 要寻找合适的靶细胞,让转入的基因在患者体内能持久地发挥作用。 每个靶细胞只能整合入一个基因。体内生化物质是处于一种动态平衡状态,基因表达产物少了不行,多了也不行。 要选择、构建合适的载体。现在常用的载体是病毒,尤其是反转录病毒,虽然它们都进行了无害化处理,但是科学家还是报道了接受基因治疗的人易患癌症的事实。 现在还缺乏令人满意、有效地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染色体定点位置的办法。(3)基因治疗是否必要和安全有人认为没必要搞基因治疗,其理由是: 基因治疗是支持了劣生,阻碍了人种进化; 需要进行基因治疗的人很少,但是研究和实施基因治疗得花费大量金钱,这样势必造成医疗资
33、源需求转移; 目的基因随机地整合入受体细胞染色体,会不会引发突变、癌变等严重后果,或者发生基因沉默; 基因治疗技术有可能被滥用,比如用于去掉不想要的基因,加入想要的基因,即用于人种的改造等三、生物武器1、种类:致病菌、病毒、生化毒剂,以及经过基因重组的致病菌。2、散布方式:吸入、误食、接触带菌物品、被带菌昆虫叮咬等。3、特点:致病力强、多数具传染性、传染途径多、污染面广、有潜伏期、不易被发现、危害时间长等。4、生物武器的危害性(1)许多细菌和病毒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和致病力;(2)利用转基因技术,在一些不致病的微生物体内插入致病基因,或在一些致病的细菌或病毒中插入能对抗普通疫苗或药物的基因;(3)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也为生物武器的研制创造了条件。如,不同种群基因组成的特性的阐明,就有可能被用于研制针对特定种群的生物武器。5、禁止生物武器的措施(1)1972年4月10日,苏、美、英签署了禁止生物武器公约,我国1984年加入。在任何情况下不发展、不生产、不储存生物武器,并反对生物武器及其技术和设备的扩散。(2)全球刑警合作,共防生物袭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