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概论知识点整理.doc

上传人:模** 文档编号:27777000 上传时间:2022-07-2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学概论知识点整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文学概论知识点整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学概论知识点整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学概论知识点整理.doc(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1. 再现论与表现论再现论:文学是对现实的模仿,具有实践性。亚里士多德是再现论的奠基人。在中国,最早的文学作品是二言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肉”再现当时人类的生存环境。 优点:对文学艺术的源泉做出了唯物主义的解释。 十分重视文学艺术的认识价值。 引导作家深入生活。 缺点:没有分清艺术与科学的界限,认为两者的本质都是给人以真知,只不过科学是以概念来把握生活,文学以形象来反映生活。 艺术创作的目的是为了逼近生活,以忠于现实,逼肖现实作为创作于批评的最高标准,忽视作者对生活的情感体验。表现论:文学是心灵的表现。如中国文论中意境的范畴,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外国文论应追溯到柏拉图,他的“迷狂说”是表现论

2、的理论基础,认为文学艺术陷入迷狂。真正对此理论作出贡献的是康德,认为知、情、意三者同样重要,作者主要表现情感。康德的表现论是是有审美标准的,理性的。此外还有弗洛伊德的“冰山理论”。 优点:重视创作主体的能动作用,揭示了文学与科学的区别,指出文学不属于认识而属于情感领域。 缺点:把主观与客观完全对立起来,割断情感与外部世界的联系,导致创作中情感源泉的枯竭。 把情感与认识对立起来,割断了情感与理智的联系,导致创作中一味的情感的宣泄。 把表现与规范对立起来,把表现等同于天才、灵感。2. 文学审美的特殊性文学审美的特殊性表现在:1) 整体性:表现在两个方面,在文学中,生活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在文学中,人

3、是一个活生生的生命整体。例如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以外写内的文学手段,通过人物行动、外貌等表现人物的心理,杜十娘的出身青楼,对爱情的渴望,以及遇人不淑的事件决定了杜十娘必死的结局。又如在红楼梦中,林黛玉身在封建社会,其地位与性情以及过分看重爱情,注定她的宿命。在列夫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中安娜未得到爱情暗示了她的死亡。2) 形象性:事物的外形是怎样的,抓住外在具体的东西。可以以外写内,例写“愁”,将情感化具体形象,切忌将情感抽象化,或长篇大论,应找具体“意象”,融入主体感情。3) 情感性:文学以人为中心,人是有思想有感情的。而且文学形象带有主体创作色彩,文学是有情感的价值趋向与判断,没有纯客观的形

4、象。例如“一切景语皆情语”。审美主体将情感移情到审美客体上。4) 无功利性:文学有求真、从善的功能,最终为了求美,这里的美指的是崇高的美,壮美。例如悲剧,美在其悲剧性,表现主人公的抗争性。文学不追求直接的功利性,而是追求情感的体验,例如歌德诗体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艺术影响很大,艺术追求积极健康的影响趋向。5) 创造性:文学的创造性是一种精神创造,追求精神个性,可以通过材料、写作技巧等方式表现出来。在报刊中选稿的标准就是有没有创意。3. 文学形象的审美特征文学表现的载体即使文学形象,媒介就是文学语言。文学形象的审美特征主要表现在:1) 虚拟性:假定与真实的统一,虽有虚构的成分,但虚构性虚假,用情

5、感逻辑与生活逻辑来虚构,通过虚构生活现象来接近生活本质规律,呈现这种本质规律。文学追求的是艺术美而不是生活美,即文学不是直接为了求实从善,而是为了求美。2) 情感性:特别强调的是理性与感性的统一,区别于日常生活中的感性、情绪状态。文学作品中的情感包括求真求善,对象的喜好、认知,对对象道德、品质等情感判断,有理性的一面。审美的情感具有审美规范,包括内涵与形式。在文学中,作者思想越深刻,表现的情感越深刻,越能吸引读者。3) 模糊性:朦胧与明晰的统一。例如“眉是山峰聚,眼是水波痕”,没有明确写出女子的美貌,这样模糊的比喻反而留给人无尽的想象空间。4) 涵盖性:个别与一般的统一。个别指作者刻画的艺术形

6、象具有个别性,独一无二的创造性,一般指的是艺术形象有很大的涵盖性,例如:鲁迅阿Q正传中阿Q有很大的涵盖性,代表了当时绝大多数中国人的形象。5) 生动性:文学形象用语言表达出来,文学外在形象特点表征内在涵义,例如辛弃疾西江月中“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言语、动作中将醉汉形象与精神面貌相结合,生动形象。4. 文学功能系统的基本层面1) 认知功能:开拓视野:可通过文学作品了解一定的生活知识,例如饮食、着装、药方 等,但文学作品有一定的虚拟性与夸大性,其生活细节不一定真实,是“艺术化”的百科生活。例如红楼梦 深化认识:通过文学作品加大对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了解,例鲁

7、迅药 祥林嫂中 把握自我:文学以人为中心,文学映照人的精神、灵魂、潜意识与人性等 文学应着力于表现人的真善美。 探索哲理:文学与哲学、宗教有着密切的关系,好的文学作品中蕴含着哲学、宗教思想。例: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堂吉诃德一开始充满幻想到后来务实稳重,而仆人正好相反从现实务实的到充满幻想的,引发读者思考怎样的人生才是最好的2) 净化功能:教育:通过文学作品对人的人格、思想、情操进行影响。例在白毛女、林海雪原中的正面人物具有教育功能。 提升:在教育的基础上进行整个人格与心灵的升华,在潜移默化中形成。3) 愉悦功能:悦情:感观上的愉悦,达到情感的宣泄与释放。 赏心:一方面人们在现实中努力寻找,另一

8、方面又在文学作品中寻找慰藉。例:三毛的小说中描写与她丈夫的甜蜜爱情生活,与现实相反,是希望在小说中寻找寄托。4) 生命功能:生命力的激发:文学可以激发对生命的热情。例:鲁迅认为文学最早是劳动的号子,统一的喊声,情绪饱满,激发热情。 创造力的肯定:文学艺术强调独创性、个性化。 生命价值的追寻:与把握自我、探索哲理、生命价值的追寻紧紧相连。5. 文学典型的审美特征1) 个性的鲜明性:每一个文学典型都是不可重复的,不可重复性首先表现为人物的神态、心理、行为、个性风貌等,通过这些外在的神态、心理、行为、个性表现人物的心理。例水浒传李逵“杀到东京,杀了那个狗皇帝”大胆而鲁莽的性格。2) 意蕴的丰富性:认

9、知的要素:红楼梦中的王熙凤,卡夫卡的变形记 哲理的要素:一方面通过典型人物体现生活、现实、时代的认知,另一方面可以超越现实,体现人性、人的生活方式、价值、意义等哲理。例:海明威的老人与海体现了人物对命运的不懈斗争。 情感的要素:文学作品中的人物融入了作者的情感,鲁迅对阿Q就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3) 魅力的持久性:可以让读者反复阅读,在思想上给予启迪,在感情上给予震撼。6. 文学意象的审美特征1) 表意的圆润性:立意以尽言,表意不是生硬直白的,但直接说不能说清楚,而用生动形象的意象说明。在孤猎中从不同角度寄予了责任。2) 感受的直观性:意象是以像来表意,在张继的枫桥夜泊中有很多具体的意象:月

10、落、乌啼,霜 ,渔火,钟声等3) 内涵的深邃性:不是直白的说出来的,而要细细平品味4) 阐释的多义性:意象到位,阐释清楚,主观的意蕴含于像中,并且可以有不同的意义。例如:在庞德地铁车站中“人群中幽然浮现的一张张脸庞,黝黑的树枝上的一片片花瓣”表示了对生命的礼赞;“人群”用“黝黑的树枝”表示,有烦躁的情绪;还体现了心理的恐慌。7. 文学意境的审美特征1) 情景交融:情景交融是意境创造的表现特征,文学作品中既有景又有情而意境就是把二者结合起来的艺术。有三种不同类型:景中藏情式:作家藏情于景,一切通过逼真的画面表现出来,虽不言情,更显情深意浓。如朱自清荷塘月色情中见景式:往往直抒胸臆,有时不用写景,

11、景却历历在目。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未描写景物,但可以看到无际的天宇下独立苍茫的诗人。情景并茂式:写景与抒情浑然一体。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2) 虚实相生:这是意境创造的结构特征。实境中逼真描写景、形、境,虚境则是指由实境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它一方面是由原有的画面在联想中的延伸和扩大,另一方面是伴随着这种联想而产生的具体感悟。例如游园不值3) 韵味无穷:这是意象的审美特征。例李白的忆秦娥气势博大,意境苍凉沉郁。8. 情感在文学活动中的意义(作用)1)情感是文学创造的动力2)情感是文学表现的主要对象和文学作品中的基本内涵3)情感是文学感染力的源泉与文学接受的桥梁4

12、)情感是文学功能的根本指向(文学的最终目的是给读者欣赏,情感是核心。)9. 文学情感的审美特征日常生活中的情感与文学情感不同,文学情感更美,因为:1)文学情感具有超越性,可以超越具体事情,超越时间,不关注对象的客观属性、功利属性,只关注情感。而日常生活中的情感与具体事件相联系,追求功利性。2)文学情感具有普遍性,文学情感既立足于个人,有指向一般。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等文学情感具有普遍性。3)文学情感具有开放性,不同于日常生活中的情感以个体为基础,具有封闭性。4)文学情感具有具象性,把主题情感放在可具体感知的物象中。5)文学情感具有蕴藉性,

13、通过一定的故事,情感表现出蕴藉性,以外写内,以景衬情。6)文学情感具有形式美,对内容加以规律,用文字语言表达。而日常生活中主要关注内容,主题美而不是形式美。10. 想象在文学活动中的意义(作用)1)想象是文学作品构思的基本手段,例如王之涣的折柳送别诗2)想象是文化作品造境、塑形的重要手段,例如李商隐嫦娥3)想象是文学抒发情感的重要手段,抒发情感的靠形象,形象靠想象,例如屈原诗中的“香草美人”往往是君王的象征,抒发自己壮志难酬,渴望被重用的心情。11. 文学想象的基本类型1)简单联想:简单联想是一种由此及彼、由彼及此或彼此对照的想象,它是由事物唤起类似的记忆、情绪的推移,经验与经验之间的呼应。例

14、如贺知章咏柳,春风似剪刀的比喻,动态化。又如红楼梦中的宝玉与宝钗的金玉良缘2)无意想象:是一种表面上午特定目的,不自觉的想象,在文学中往往以梦境、意识流、幻觉等形式出现。例:列夫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中十五岁的邮递员夜里做梦表示自身对战争的恐惧。3)有意想象:有明确逻辑的想象,依据创造力强弱分为:再造想象:作者在经验、记忆的基础上依据原有想象在造出新形象的过程。主要为历史小说或报告文学。 创造想象:依据预定的目的,对记忆中储存的表象进行分解,独立创造出新的形象。12. 文学鉴赏过程的心理特征1)文学鉴赏过程中充满了联想与想象,在鉴赏过程中,联想与想象的联系表现在三个方面:A建立形象之间的联系,实现

15、形象之间的流动、过渡、跳跃B建立形象与生活的联系,乌衣巷C捕捉“象外之象”、“言外之旨”2)文学鉴赏始终伴随着强烈的情感活动,情感的反应与跃动是文学鉴赏的重要特征,这是由鉴赏对象的特点决定的,也是由鉴赏性质决定的。3)文学鉴赏情与理相互渗透,理性往往表现为审美直觉,渗透于情感之中。13. 文学鉴赏的意义1) 文学鉴赏是实现文学价值与功能的中间环节。生活是创作的源泉,生活是经过作者的能动反映成为文学作品,作品必须经过鉴赏,才能完成自己的各种使命,通过读者进而分作用于生活和作者。2) 文学鉴赏是推动文学创作发展的重要动力。不同的读者有不同的鉴赏趣味,读者鉴赏要求是不断变化的,民族与地域文化造成这一

16、鉴赏传统。读者鉴赏后形成的意见和看法,必然作为反馈影响到作者以后可能的创作。3) 文学鉴赏是文学批评的基础。鉴赏与批评是文学接受两个互为联系的层面,批评必须从鉴赏开始。14. 文学批评的内容1) 品评文学作品2) 总结文学经验3) 论争文学主张4) 研讨文学问题15. 文学批评家的基本素养理论素养:哲学、文学、美学的理论素养,熟练的运用抽象思维的能力,坚持唯物辩证法。艺术素养:包括多方面的艺术知识、鉴赏经验、审美感受能力、审美判断能力,在长期的艺术鉴赏和批评实践中养成。知识素养:包括社会生活知识甚至科学知识。人格素养:比一般的读者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应有更高的人格素养,热情、天然、客观、坚持真

17、理,坚持原则。文学理论教程名词解释1. 文学四要素:美国当代文艺学家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中提出,认为一个完整的文学活动包括作品、作家、世界、读者四要素,完备而准确的指明了文学理论的研究对象。2. 典型人物:文学作品中借助一定的文学语言所构造的特征鲜明、意韵丰富,具有较高审美价值的独特的人物形象。3. 典型环境:文学作品中典型人物所处的特定环境,它包括典型人物置身其中,围绕典型人物展开的具体环境,也包括支配人物行动,促成典型人物性格形成与发展的特定社会氛围和时代面貌。4. 意境:文学作品中通过一定的文学语言构造的情景交融、虚实相生、韵味无穷的文学形象体系。5. 意象:文学作品中通过一定的文学语言构

18、造的主客合一,心物交融的具体形象。6. 小说:是一种以人物形象塑造为核心,以情节构造为支架,以个体阅读为主要接受方式的散文体、叙事类文学样式。7. 情节:是小说对故事所进行的符合表达目的的艺术安排及由此而形成的新秩序且是小说建构的基础。8. 叙述视角:作家审美视角在小说文本中的物化形态。9. 外视角:即全知视角,由小说作者以叙事主体的身份进行叙述的小说叙述角度。10. 内视角:即半知视角,由小说人物来充当叙事主体的叙述角度11. 单视角:一部小说自始至终只有一个叙事主体,一个叙述视角。12. 多视角:同一部小说的叙事主体或叙述视角发生变换的叙事方式,例孔乙己13. 情感力:是一种情感发生、感受

19、、提升、处理、创造、表达的综合能力。14. 想象力:是一种在感觉材料的基础上经过新的综合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的能力。15. 简单联想:是种由此及彼,由彼及此或彼此对照的想象,它是由事物唤起类似记忆,情绪的推移,经验与经验之间的呼应。16. 无意想象:是一种表面上无特定目的、不自觉的想象,在文学中往往以梦境、幻觉、意识流等形式加以表现。17. 创造想象:文学活动中有意想象的一种,根据预定目的对记忆镇南关储存的表象进行分解,中和,独立地创造出全新的形象。18. 文学接受:读者与批评家对文学作品阅读、理解、再创造,从而获得艺术享受或价值批判的一种艺术过程。19. 文学鉴赏:是文学主体通过阅读欣赏文学本体而重构文学形象,从而获得特殊的精神享受的过程。20. 文学批评:是以一定的文学理论为指导,对作家作品及相关文学现象进行研究、阐释与评价,侧重于对作品的理性评价。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