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试重点总结.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试重点总结.doc(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绪论 1)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2)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从狭义上说,马克思主义即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从广义上说,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3) 马克思主义是在批判的继承、吸收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合理成分的基础上创立的。4) 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5) 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a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辩证唯
2、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b.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阶级性);c.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与时俱进);d.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6)如何学习和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一)在理论与实践结合中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a学习理论,武装头脑;b.坚持和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根本方法);c.用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二)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的指南a
3、在思想上自觉地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树立和坚定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b.不断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自觉辨别和抵制各种不良思想文化的影响;c.不断增强服务社会的本领,自觉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1)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其二,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2)哲学可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物质,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唯心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精神,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物质是意识的产
4、物。3)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社会历史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4)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具有丰富而深刻的理论意义?一)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二)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三)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四)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5)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实践具有物质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等基本特征;实践的基本形式包括物质生产劳动实践、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和科学实验。物质生产劳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6)
5、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具有的特点: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和核心)矛盾的同一性与矛盾的斗争性7)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是:第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第二,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第三,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8)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原因与结果、必然性与偶然性、可能性与现实性、现象与本质、内容与形式等。9)意识的作用?第一,意识是能动的,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第二,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第三,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第四,意识还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10)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要用唯物的、辩
6、证的观点去思考和把握)首先,必须尊重客观规律;其次,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a.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b.实践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作用的基本途径;c.主观能动性作用的发挥,还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1)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它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第二,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第三,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第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2)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认识运动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造
7、成认识过程反复性和无限性的原因是:第一,人们对事物的认识,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往往不是一次完成的;第二,从人们具体的认识过程看,当某一思想、理论、计划、方案等,经过多次反复,在实践中达到了预想的结果,就算完成了。3)哲学上的“价值”是揭示外部客观世界对于满足人的需要的意义关系的范畴,是指具有特定属性的客体对于主体需要的意义。价值具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特性:客观性、主体性、社会历史性和多维性。4)真理与价值在实践中的辩证统一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成功的实践必然是以真理和价值的辩证统一为前提的;其次,价值的形成和实现以坚持真理为前提,而真理又必然是具有价值的;最后,真理和价值在实践和认
8、识活动中是相互制约、相互引导、相互促进的。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1)社会存在也称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主要是指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及生产方式,也包括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社会意识以理论、观念、心理等形式反映社会存在,社会意识具有其特有的发展形式和规律,主要表现在:首先,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平衡性;其次,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各自具有的历史继承性;最后,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的反作用。2)生产力是人类在生产实践中形成的改造和影响自然以使其适合社会需要的物质力量。生产力的基本要素: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和劳动者。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
9、为转移的经济关系。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内容:第一,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第二,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意义:首先,这一原理在人类思想史上彻底否定了以“道德说教”作为评判历史功过是非的思想体系,第一次科学地确立了生产力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最高标准”;其次,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制定路线、方针和政策的重要依据。3)依据生产关系的性质,社会历史可划分为五种社会形态:原始社会、奴隶制社会、封建制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4)社会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社会基本矛盾的作用是这两对矛盾贯穿于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的始终,并规定了社会发展
10、过程中各种社会形态、社会制度的基本性质;制约着社会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决定社会历史的一般进程,推动社会向前发展。5)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首先,生产力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最基本的动力因素,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最终决定力量;其次,社会基本矛盾特别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一切历史冲突的根源”,决定着社会中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最后,社会基本矛盾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解决方式,并从根本上影响和促进社会形态的变化和发展。6)阶级和阶级斗争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才出现的社会现象;阶级斗争是阶级对立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7)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引起的变化:首先,对生产方式产生了深刻影响;其次,对生活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最后,促进了思维方式的变革。8)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过程中的决定作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