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修三专题一知识点整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必修三专题一知识点整理.doc(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必修三专题一知识点背诵第一节 百家争鸣一、 百家争鸣出现的背景(原因)大动荡、大变革、大发展1、 政治: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迅速发展。(根本)2、 经济:宗法、分封制瓦解,诸侯争霸;封建社会逐步建立;分裂走向统一。3、 阶级:地主阶级崛起,“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4、 文化:学术下移,私学兴起,思想文化和科技大发展。二、 各家代表人物及思想1、 儒家(1) 孔子:春秋时期儒家学派创始人,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成就及贡献:A、 政治思想:仁(核心)、为政以德(得治,民本)、敬鬼神而远之,注重政治与人事。礼:恢复周礼,主张贵贱有序。(保守性)B、 教育思想:创办私学、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注重全面发
2、展C、 伦理观:性相近D、 文化贡献:言论被总结为论语、整理文化典籍,儒家六经。(2)孟子: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后人称孟子为“亚圣”,称儒家思想为“孔孟之道”。思想主张:A、政治主张:仁政”政在得民 民贵君轻(民本)B、伦理观:性善论,主张通过仁政来恢复和扩充人的善性。C、道德观:四端:恻隐、羞恶、辞让、是非之心 四德:仁义礼智(3)荀子:战国末期赵国人。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儒家代表人物之一,集大成者,时人尊称“荀卿”。A、哲学(天人关系): “天行有常”,人道有为,制天命而用之。唯物主义B、政治思想:仁义,君舟民水(民本),礼法并用C、伦理观:性恶论2、
3、道家(1)老子:又称老聃、李耳,春秋时期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A、 思想:哲学:道是万物的本源、朴素辨证法思想(事物都有两个对立面,且相互转换。)、以柔克刚,以弱胜强 政治:无为而治,小国寡民B、评价:代表没落的奴隶主贵族阶层老子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位探讨宇宙本源的哲学家。对中国文化包括哲学、伦理学以及中国人的思维方式、道德人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 庄子:是我国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思想主张:A、 “道”是最高原则,宣传天道与自然无为。B、 齐物论 (世间万物没有界限与差别)C、逍遥的人生哲学评价:庄子的“逍遥”思想反映了没落贵族的消极思想。3
4、、法家:韩非子:战国末期的哲学家、思想家,政论家和散文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A、理论来源:法、术、势三派 道家思想B、观点主张:集权观:加强君主集权 ;法治观:厉行赏罚,奖励耕战 ;改革观:“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事异则备变”C、作 用:为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建立和秦始皇统一全国奠定理论基础4、墨家:墨子:名翟,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社会活动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主张:A、主旨:兼爱 、 非攻、尚贤、尚同、非乐、 非命、节葬 、节用2、认识论:认识以客观实践为来源。3、逻辑学:提出中国最早逻辑学术语。特点:提倡刻苦简朴的精神具有苦干和自我牺牲的精神 讲求实际功利(实用)的
5、精神 三、 百家争鸣的历史意义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础,成为中国思想文化显著进步的重要条件。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后来的社会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3)形成中国传统文化体系,也形成了中国思想文化兼容并包和宽容开放的特点。第二节汉代儒学一、 焚书坑儒1、原因:1)秦朝统一后,建立了专制主义政治体制,文化成为政治权力的附庸(工具) 2)儒生和游生引用儒学经典,借用古代圣贤的言论批评时政。 3)导火线:关于郡县制与分封制之争。 2、焚书坑儒的内容:(略)3、实质和评价(1)实质:是一种文化专制政策。 (2)积极:在当时是必要的,有利于加强思想控
6、制,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有利于巩固秦朝统治。 (3)消极:成为两千年来文化专制政策的开端。 是对先秦思想文化成就的粗暴否定,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场浩劫。 使儒学的发展走向低潮。 二、 儒学成为正统的措施和表现1、思想:采用董仲舒新儒学思想(1)提出“君权神授”与“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加强君权)(2)提出“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中央集权)(3)发挥“仁政”:轻徭薄赋。(缓和阶级矛盾)(4)提出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三纲五常,提倡孝道(稳定统治秩序) 从理论上解决了汉武帝国家“大一统”的需要,有利于巩固统治。 (以思想的大一统巩固政治的大一统)2、政治:起用文学儒士参政3、教育:中
7、央兴办太学、各郡国设立学校初建地方教育系统是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带动了民间积极向学风气,对于文化的传播起了积极作用使少数出身社会中下层的人得到入仕机会,一定改变大官富子嗣垄断教育局面;进一步推动了入学的传播和发展。东汉太学生的议政活动,迫使黑暗政治势力有所收敛; 4、目的: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维护封建统治秩序。5、实质:借助神权来强化皇权,以思想上的大一统来巩固政治上的大一统,是一种思想文化专制。6、影响:积极:1)为巩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建立大一统的封建国家提供了理论依据; 2)确立了儒家思想的统治(正统)地位;(封建统治思想) 3)加强了对思想、文化、教育的重视,推动了民族历史
8、文化的进步; 消极:结束了各学派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百家争鸣局面彻底结束),扼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三、 科举制的文化影响1、选官制度的变化世官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 2、发展过程创立隋,完善唐,发展北宋,强化明清。3、特点:以考试成绩作为选官依据; 考试内容:主要是儒学经典; 4、影响:有利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体的稳定;扩大统治基础,体现公平原则,提高官员文化素质;促成持久的读书风尚,有利于重学风气形成,促进文化发展;导致从事科技人才力量薄弱,影响科技发展,中国落后于西方原因之一。第三节 宋明理学一、兴起背景:困境与复兴运动1、魏晋南北朝:佛教和道教广泛传播,儒学的发展逐渐出现危机。2.
9、隋朝:儒学家提出“三教合一”3.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儒学正统地位受到挑战(官方)儒学复兴运动唐:(1)韩愈:“道统”思想(2)李翱:“性命之源”北宋:儒学复兴运动理学产生的基础二、代表人物及其主张或贡献:1、北宋周敦颐:构建了万事万物的衍生规律,把人与天地万物的本原合而为一,从而为“理”生万物的理论提供了依据;2、北宋邵雍:重新排列周易六十四卦,试图揭示宇宙规律,进而解释人类命运;3、北宋张载:开创气学一派,严格区分了天道性心等概念,准确地表达了理学的基本 宗旨和精神;4、北宋二程:(1)理学的宇宙观:“理”是世界的本原,天理是理学的最高范畴。(即认为世界统一于人的意识之外的绝对精神、
10、上帝的意志。)其实质是客观唯心主义(2)理学的修养论: 将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仁”是天理的核心,也是修养的最高境界。(3)理学的认识论: 格物致知(接触万事万物,认识体验理,最终明理。深刻探究万物,获得其中 的知识理,认识世界,知道道理) 5、南宋朱熹:(1)理气论:理先于气,理不离气;理是世界的本原。(2)修养论: 强调日积月累和循序渐进,即:审思明辨和格物致知;仁,社会责任感;存天理,灭人欲。(3)社会政治理论:道的价值内涵是“三纲五常”、 道掌握在儒家手里,儒家拥有敢于政治的天然权力、 儒家干预政治的关键是正君心。(4)四书集注6、陆王心学:(1)特点:认为心是万物的本原,心就
11、是理。 强调做学问的目的在于做人,即明白做人的道理并努力实践之。(人教版:强调内心修养)(2)意义:心学出现,标志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已经完成。(3)陆九渊主张: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心即理也;本心体悟、发明本心(4)王守仁(阳明)主张: 灵明是天理、是本心、是良知;灵明产生天地万物和社会人生,即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主张修养的关键是“致良知”,并强调“知行合一”。7、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即理学的特点和评价:(1)发展特点:在传统儒学基础上,吸收佛教、道教的一些思想主张;(即“三教合一”)把儒家传统道德修养与对宇宙本原的探讨有机结合起来,(即将儒家忠孝节义提升到“天理”高度)使儒
12、家思想深入到哲学层次,形成囊括天人关系的严密思想体系。 (3) 评价:理学是宋明时期的儒学主流,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对我国政治生活、文化教育和社会教化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实质:理学是以儒家纲常伦理维护专制统治的新儒学消极:宋明理学用三纲五常维护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的自然欲求。积极: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又凸显了人性的庄严。塑造了中华民族性格特征第四节 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一、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出现的背景明清时期时代特征:是我国又一重要的社会转型期,封建制度渐趋衰落1、政治:君主专制的强化,封建制度趋于衰落,社会矛盾尖
13、锐2、经济: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3、阶级:工商业者阶层日益壮大4、思想文化:程朱理学占统治地位,压抑摧残人性。八股取士、文字狱限制思想自由。5、外部:西学东渐,西方近代科技开始传入,开阔了人们的眼界.二、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人名时间主张文章李贽明朝中后期提出“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即理存在百姓日常生活中。反对盲从孔子,认为孔子不是天生圣人,不能以孔子之言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儒家经典也不是“万事之至论”。提出“绝假纯真”的童心说,以此反对礼教的虚伪与官场的欺诈。批判封建礼教,主张男女平等。文学方面主张“真心”,反对当时摹古文风。藏书续藏书焚书续焚书黄宗羲明清之际批
14、判君主专制。“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提出君主平等的思想。提出限制君权主张:以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以学校为决定是非的最高机构。认为工商皆本。明夷待访录顾炎武明清之际提倡经世致用,注重实学;批判君主专制和官僚士大夫的腐败,提出“众治”指出亡国与亡天下的区别。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王夫之明清之际政治观:主张“循天下之公”,抨击“孤秦”、“陋宋”;哲学观:A、提出尊重物质运动规律的自然史观和社会史观(典型唯物主义);B、“天地之化日新”,主张用发展的观点看待历史,提出趋时更新。船山遗书唐甄清初批判专制君主:自秦以来,凡为天下帝王皆贼也。寄托贤君明主:天下之主在君,君之主在心。潜书四、 影响1、进步性:明清进步思想家挑战传统、提倡个性、批判专制、否定帝权等主张,成为近代进步思想的先声。2、局限性:明清进步思想使儒学正统受到冲击,是对儒家思想的继承批判,但没有从根本上动摇儒学作为文化主导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