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校企分工合作平台开创校企分工合作双赢局面.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搭建校企分工合作平台开创校企分工合作双赢局面.doc(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开创校企合作双赢局面内容摘要:校企合作是新形势下职业教育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必由之路,同时也是被实践证明了的成功的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本文对校企合作目前存在的现状及问题进行了研究,并针对性的提出推进校企合作的整体发展思路和具体建议,在理论上希望能起到较好的借鉴作用,从而促进校企合作的持续健康发展,实现互惠互利、合作共赢。关键词:校企合作;必由之路;问题;建议前 言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是一项可以实现双赢的举措,必将越来越受到重视并得以发展,加强校企双方的互动及资源整合,制定切实可行的合作模式,既是当务之急,又是长远大计,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校企合作是院校培养技能人才的必由
2、之路 1.1校企合作的必然性: 校企合作是技工教育与企业共同发展的必然选择第一,校企合作是需求主体对技能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企业对招用技术工人的要求是好使、管用。企业岗位要求员工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一定的技能操作水平和较高的综合素质。这是对人才的要求,更是对人才培养方式的要求,校企合作最大限度地满足了这一要求,成为校企合作的客观基础。 第二,校企合作是人才成长规律和教育规律的内在要求。人才是理论与实践互为作用的结果,人才的成长是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的过程。校企合作使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紧密结合,缩短了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的周期,奠定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基础。 第三,校企合作是技能人才供需双
3、方的客观要求。企业需要优秀的技能人才,院校需要合适的就业岗位满足学生的就业愿望。校企合作把岗位需求和就业要求提前对接,使院校技能人才培养的方向性和针对性更强,通过校企合作,院校充分了解企业对技能人才知识结构、技能水平、综合素质的要求,避免了院校培养的盲目性。1.2校企合作的基础 第一,共同的目标。院校与企业均以培养适应企业需要的高素质技能人才为目标,这是合作的前提。职业教育的目的是为企业培养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技能人才,为经济发展服务;在企业诸多资源中,人力资源是最核心的资源。开展职工培训,提高员工技能水平,增强职工的素质,拥有具备强大技能实力和竞争实力的人才队伍是企业的追求。在技能
4、人才培养上企业与院校有着相同的认识和目的,这使合作成为可能。 第二,协调的互动。企业需求影响着院校人才培养理念的确立,在合作中,院校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大纲的制定、课程体系的开发、教材的选用和编写、师资队伍的培养、教学计划和实训计划的制定与实施、教学成果的评审和检验等教学活动都需要企业的参与;院校通过教学的实施为企业“量身定做”技能人才,提供定制服务,形成以院校为中心,辐射众多企业的合作网络。同时,这种协调互动还体现在随着企业设备、技术、材料和工艺的不断更新换代,引领着合作学校在教学内容、教材开发、课程体系、实训实习手段的不断丰富和完善,而较高水平的专业理论课教师、实习指导教师又能在指导学生实
5、习和工作的现场及时发现企业生产中的问题,为企业生产、技术工艺等方面提出合理建议,促进了企业技术革新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第三,可靠的信用。校企合作是双方以契约的方式建立的协作关系,长久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需要信用作保障。信用是合作双方必须遵循的行为规范。任何一方不履行合作约定,合作的共同目标就无法实现。如果学校到期不能为合作企业提供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合格技能人才,学校的信用度就要大折扣,久而久之,企业必然要中断合作;反之,企业如果不能履行合作协议,无法为学生提供技能人才成长的必备条件,企业的信用度也将受到质疑。可见诚信是校企合作得以维持、深化和稳固持久的基本条件,是校企合作的基本保障。 1.3校
6、企合作意义:互利双赢互利双赢是推动校企合作不断巩固和发展的不竭动力。1.3.1对于校企合作中的学校:首先,有利于弥补课本知识落后于社会发展的不足,使学校的教学内容与社会的需求同步。其次,校企之间的双向交流,对于学校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其作用、效果非常明显,容易做到“内培外引,专兼结合”。第三,它突破了学校到企业寻求实习场所,企业到学校获得廉价劳动力的浅层次合作,使企业参与学校人才培养计划和人才培训过程,有利于深化教学改革。第四,学校通过提高培训质量,增强学生技能水平和就业能力,从而扩大办学效果,增加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1.3.2对于校企合作中的企业:首先,可以吸引优秀学生去企业就业,通过获
7、取优秀技能人才的方式来间接获得的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竞争实力。其次,企业之间的竞争一定程度是企业员工素质的竞争,现代化企业可以充分借助职业技术院校的教学资源,发挥职业技术院校的人才培养优势,组建企业职工培训中心,根据企业发展和市场竞争的需要,全面提升员工素质,提高企业的竞争实力,从而实现企业资源与学校资源的有机整合,优化资源配置。 第三,校企之间还可以进一步在更为广阔的领域开展合作,例如:企业在进行新产品研发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职业技术院校的智力优势,把技术革新项目交给相关的研究人员去攻关,由研究人员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科研课题并达到各种设计要求,然后由企业对科研成果进行鉴定评估和收购,并迅速将科研成
8、果转化成新产品,根据市场的需要适时地推出,确定“推出一代,贮备一代,研发一代”的产品开发思路,加快产品开发速度,缩短产品研发周期,抢占市场先机。1.3.3对于在校学生:学生们在真实的实践环境中学习,以学促用,以用促学,比较有新鲜感,学习主动性增强,学习效果更加突出。通过开展企业现场教学、专题讲座、岗位实习等社会实践活动,提升学生团队意识、质量意识、安全文明生产意识及职业道德,通过感受企业氛围,了解企业文化,培养学生的主人翁责任感和敬业精神,为适应今后的工作打下基础。二、校企合作目前存在的问题近几年,国家对高技能人才培养高度重视,校企合作这种成功的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愈加充满生机和活力。然而这种模式
9、在不断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2.1、不对等性如果说校企合作是一对矛盾,那么企业则是这对矛盾的主要方面,目前一部分企业对于技能人才重招用,轻培养,从“近视”的视角看,认为企业在校企合作中的收益不大,甚至参与校企合作是“赔本的买卖”,即使不通过校企合作也可以获得技能人才。从而形成这样一种局面,一方是有积极性没有主动权的院校,一方是有主动权没有积极性的企业,本应是平等互利的合作双方,在这对矛盾中,很难达到对等和均衡。2.2、脆弱性由于合作关系上的不对等,只要一方没有了利益驱动,合作就没有了互利,更达不到双赢的结果,合作关系很难长久保持。在我省虽然已经有了一些校企合作的成功范例,创建
10、了一些成功的合作模式(例如河北省唐山市技师学院,前校后厂,校企合作),但建立长久稳定合作关系的学校,仅仅只是少数。在这部分学校中,大多数学校和企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说到底大多是靠感情和人脉关系来维系,这种靠感情和人脉关系的合作是很脆弱的,是经不起市场经济浪潮冲击的,甚至会因感情的转移而终止。真正意义的校企合作是“双赢”的,并且也只有“双赢”的合作才能是持久的、巩固的。 2.3、风险性由于缺乏制度的约束和保障,任何一方都可以在不需要付出太大代价的情况下随意退出合作,给对方造成损失。在现有体制和制度的框架下,合作的风险性贯穿于合作的全过程,合作的风险忽大忽小,使得合作双方各自盘算,顾虑重重。三、
11、推进校企合作几点建议3.1发挥政府在校企合作中的协调指导作用 要充分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增强合作的稳定性,这些仅靠市场机制来调节是远远不够的,甚至是无法实现的,只有政府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保障作用,才会使校企合作成为培养技能人才的根本途径和普遍模式。3.1.1建立政府主导的校企合作管理体系 建立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的统筹协调机构。我省将尽快筹建由省政府主管领导及劳动保障、国资、财政、教育等部门负责人、省行业企业和职业院校代表,以及有关方面专家组成的河北省高技能人才校企合作培养协调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委员会),负责对全省高技能人才校企合作培养工作的统筹和组织协调。各设区市也要成立相应协调机构,从而形
12、成自上而下的管理体系,统筹当地学校和企业两种职教资源,指导和协调校企合作的有序开展,使校企之间的联系得到加强,促进双方进一步合作。3.1.2积极创制各种条件,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创造各种机会,让校企双方多形式、多层次、多角度进行沟通。每年至少开展一次大型用工调研活动,了解和公布区域用工情况和趋势,同时,通过召开座谈会、举办企业论坛、组织到企业实地考察等方式,搭建校企沟通、合作的平台,深入探讨合作模式、专业建设、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并及时将有关成果汇编成册,提供给更多的学校和企业共享。3.1.3制定完善的法律政策体系校企合作的实施要求我们必须构建一套刚性制约机制的法律保障体系,要把企业参与职业教育
13、,进行校企合作作为企业应尽义务,上升为国家法律,以此,对校企合作加以保证。我国应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例如德国十分重视职教立法,而且日臻完善。他们充分运用国家政权的力量,通过立法手段,在不同时期制定有利于职教发展的措施。例如:早在1869年的强迫职业补习教育法,1889年的工业法典,1919年的魏玛宪章和1969年的职业教育法都是当时历史条件下对职业培训和职业教育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的法律。为确保职业教育的顺利发展,1981年发布、1986年修订了联邦职业教育促进法,对职业教育有关的个人、企业、学校及政府各级机构的职责、权利和义务作了明确的规定。)我国也应不断完善职业教育法,修改现有的法规,添加
14、校企合作的相关法律条款,确保校企合作的法律责任得到落实。3.1.4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的舆论宣传。大力宣传校企合作模式在推动高技能人才培养方面的成效,抓好典型,加强跟踪指导,及时总结经验并推广,着力构建有利于校企合作的社会基础和发展环境。3.2校企双方进一步拓展校企合作内涵:“三、四、五”计划3.2.1、三个“零距离”:即逐步实现专业设置与用工需求零距离、课程设置与职业活动零距离、教学内容与培养目标零距离,从而提高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针对性和有效性。3.2.2、四个“共同”:即校企共同研究培养高技能人才课程体系,共同研究开发高技能人才培养教材,共同选定培养高技能人才师资,共同实施高技能人才培
15、养计划。3.2.3、重视教学改革,推动五个“创新”第一,推动课程改革创新。学校要密切关注相关专业领域最新技术发展,及时调整技工院校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突出本专业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积极推进一体化教学,把教学活动与生产、社会服务、技术推广和技术开发紧密结合,使理论和实践实现真正统一。第二,推动教学模式和方法的创新。积极推行行为引导型教学的试点,体现学生为中心、因材施教、能力为本的教学理念,建立以培养学生关键能力为主要目标的新型教学模式与方法,不断提高教学效果。第三,推动制度建设创新。学校可以根据实际实行灵活的学籍管理和教学管理制度,实行分层教学、分专业方向教学和分阶段教育。对实
16、行校企合作的企业,可以根据企业需要及时调整教学计划,更新教学内容,最大限度地满足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第四,推动教师教学评价体系创新。学校要构建教师的教学业绩和实践能力的评价体系,注重学研产结合,将参与企业实践的成果作为教师晋升职称和年度考核的评价内容之一。第五,推动机构建设创新。建立校企合作联络员队伍,校企合作是一项重要工作,意义重大,任务艰巨,为此,学校在各专业系配备一名专(兼)职联络员,加强与合作企业的沟通、协调,拓展合作领域,确保校企合作工作顺利进行;并建立毕业生定期联系制度,通过定期召回毕业生,了解企业对毕业生素质的认可程度和人力资源需求的数、质量情况等,以便及时调整办学思路。四、
17、结束语我国校企合作虽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较快,并且我们可喜的看到在知识经济初现端倪、科教兴国战略全面实施、教育产业化及企业市场化大力推进下的近几年时间里,校企合作已越来越受到政府部门、学校和企业的广泛关注,并且逐渐达成共识(校企合作是培养技能人才的有效模式,值得进一步探索、实践,并不断加以完善)。我们有理由相信校企联合办学的路子将越走越宽,多赢的良好局面即将展现,我们的明天将充满阳光。参考文献:(1)社会历史发展的重要趋势加强校企合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高等教育研究,1997(2)必由之路高等职业教育产学研结合操作指南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3)上官子木教育的国际视野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4)关于推动高级技工学校技师学院加快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的实施意见河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文件,2007